连续三年财务报告分析

2023-01-17

根据工作的内容与性质,报告划分为不同的写作格式,加上报告的内容较多,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写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连续三年财务报告分析》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连续三年财务报告分析

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

1 DDA方法的提出

模拟介质不连续缝的历史可追溯到30年前的Goodman、Taylor和Brekke等教授发展的节理单元。对岩土裂缝的数值计算发展很快,并己在岩石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Cundall介绍的离散元法现在被广泛应

1 用于节理或块状岩石。两者是用虚拟力来调整滑动和阻止块体重叠的一种方法,有时候可达到稳定。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完全的运动理论和能量极小化的基础上,美籍华人石根华博士和Goodman提出并发展了一个计算块体系统的应变与位移的新方法——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iscontinuous

2 Deformation Analysis)。这种方法是以研究非连续块体系统不连续位移和变形为目的的一种数值方法,它将块体理论与岩土体的应力、应变分析相结合,在假定的位移模式下,由弹性理论位移变分法建立总体平衡方程式,通过施加或去掉块体界面刚性弹簧,使得块体单元界面之间不存在嵌入和张拉现象,应用最小势能原理使整个

3 系统能量最小化,从而保证在静力和动力荷载下包含离散和不连续块体的地质系统大位移破坏分析得到唯一解。

该方法具有离散元法的大多数特点,特别适合于非连续体的位移模拟。

非连续变形分析严格遵循经典力学规则,它可用来分析块体系统的力和位移的相互作用,对各块体允许有位移、变形和应变;

4 对整个块体系统,允许滑动和块体界面间张开或闭合。如果知道每个块体的几何形状、荷载及材料特性常数,以及块体接触的摩擦角、粘着力和阻尼特征。

DDA即可计算应力、应变、滑动、块体接触力和块体位移。

DDA方法自提出以后,由于这一数值模拟方法所得结果非常接近实际,能够很

5 好地模拟块体间的滑动、张开和闭合,已日益广泛地应用于滑坡、隧洞坍塌等许多工程领域。

2 DDA法的基本原理

2.1 DDA方法中块体的位移模式

在DDA方法中,块体系统的大位移和

6 大变形是通过分步迭代计算的小位移和小变形累加来实现的。由于每一步都是小位移,因此可以设每一块体在每一步过程中具有常应力和常应变,块体任一点(x,y)的位移(u,v)可用6个位移不变量来表示,即(u0,v0,r0,x,y,xy),其中,(u0,v0)是块体内特殊点(如块体的重心)(x0,y0)的刚体位移;r0是块体绕转动中心(x0,y0)的转动角(以rad为

7

单位);x,y,xy是块体的法向应变和切向应变。

考虑块体平移(u0,v0)、转动(r0)、正应变(x,y)和剪应变(xy)变形的情况下,取块体系统的全一阶位移模式,块体内任一点的位移可写为

uTi{Di}

(2-1) v其中i表示系统中的第i个块体,且有

010(yy0)(xx0)Ti01(xx0)0(yy0)yy02xx02{Di}{u0,v0,r0,x,y,xy}

T由此则可推导出:

0u10(yy0)(xx0)v01(xx)0(yy0)0u0vyy002r0xx0x2yxy9

(2-2) 可以证明上述位移函数是块体变形的全一阶近似。

2.2 联立方程组的建立和求解

块体系统的总势能包括块体单元的应变能、初始应力的势能、点荷裁和线荷载作用下的势能、体荷载势能、锚杆连接的势能、惯性力势能和粘性力势能等。

10 由最小势能原理,在势能泛函取最小值时系统达到平衡。

块体系统的总势能可写成一般形式:

1TTDKDD{F}

(2-3)

2非连续变形分析的平衡方程式由总势能最小化原理来建立,即由各种力和应力产生的总势能min来推导,则得到平衡方

11 程式为:

/dri0

(2-4) 式中,i代表第i个块体;dri是块体i的位移变量;r=

1、

2、

3、

4、

5、6,对应于上述6个位移不变量。 方程式/u00,/v00分别代表作用于块体x、y方向上所有荷载和接触力平衡。方程式/r00代表作用于块体i上

12 的所有荷载和接触力的力矩平衡。方程式/x0,/y0,/xy0代表沿x、y方向块体i上的所有外力和应力的平衡。式(2-4)的系数由下列微分求得:

2 0

(r,s=1,2,3,4,5,6)

dridsi(2-5) 上式中,当i=j时,则为块体i的系数

13 元素,由块体i的材料特性和相关块体的相互作用决定,构成6x6阶对称阵。当ij时,则为块体系统中块体i的相关联元素,即由块体i和块体j之间的接触所决定,也构成6x 6阶阵。把块体系统中所有自身的系数子阵和块体间的相关联子阵叠加,则构成总体平衡方程式为:

K11K21Kn1

K12K22Kn2K13K1nD1F1DFK23K2n22Kn3KnnDnFn14

(2-6) 简化为

式中,每个系数元素Kij都是6x6阶子矩阵;

[K]{D}[F]Di、Fi是6xl阶子矩阵,其中Di代表块体i的变形变量(d1i,d2i,d3i,d4i,d5i,d6i);Fi是块体i上分配给6个变形变量的荷载,它可由下式求出,

(0)0

r=1,2,3,4,5,6 dri

15 引人边界条件和块体系统的运动学条件,即可对上述方程求解,得到每一个块体的位移与变形状态。

2.3 DDA方法中的几个问题探讨 2.3.1 DDA进行块体系统数值模拟的步骤 与有限元相同,DDA也属于位移法,最

16 后得到的平衡方程与有限元法的平衡方程在形式上完全相同,便于计算机的编程求解.用DDA进行块体系统数值模拟的步骤如下:

(1) 块体边界的生成;

(2) 以块体为单元形成单元刚度矩阵和载荷列阵;

(3) 根据块体的约束条件和接触关系,建

17 立整个块体系统的总刚度矩阵和载荷列阵;

(4) 求解方程[K]{D}[F],求得{D},即每个块体单元的位移分量;

(5) 根据位移分量求得块体系统的内力分布。DDA方法既可处理静力学问题也可处理动力学问题,而且能模拟块体系统发生的大变形、大位移力学行为。

18

3 DDA方法与其它数值方法的比较 3.1 DDA法与有限单元法的比较 DDA是与有限单元方法相平行的一种数值分析方法。它解算的网格与有限单元类型相似,但所有单元是被事先存在的不连续缝所包围的实际隔离块体,这是非连

19 续变形分析显著超过有限元分析的优点。

在有限单元法的情况下,未知数是所有节点的自由度之和;在DDA法的情况下,未知数是所有块体的自由度之和。从理论观点看,DDA是有限单元法的广义化。

3.2 DDA与DEM的比较

DEM与DDA同属代表性的非连续体数值

20 解析法,因此,在理论上有加以比较以显示有关差异的必要。事实上,DEM与DDA所解算的均为下列块体运动方程式:

M{A}K{D}{F}

(3-1) 式中:[M]为质量矩阵,K面为刚性矩阵,{A}为加速度向量,{D}为位移向量,F为力向量。

DEM与DDA二者之间最大的不同在

21 于DEM在求解的过程中,无需构筑总体方程组,直接求解,属数值解析上的显式解法。

DDA则需通过形成总体方程组来求解,数值计算上属隐式解法,因此,与有限单元法一样保证具有唯一解,解易收敛,进行计算时可代入较大的时间步长,并且各参数具有较明显的物理意义,适用于岩

22 体边坡破坏的大变形分析。

23

第二篇: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裂缝成因的分析及控制

丛培新

辽宁省路桥建设三公司

摘要:对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裂缝的成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已有工程实践,提出了控制预防裂缝产生、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 裂缝 成因 控制预防措施

1、概述

在城市立交和现今高速公路设计中,为满足线型的需要,保证立交线型美观,桥梁结构常常设计为连续箱梁,当桥梁的跨度小于25m时,通常最经济的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工程实践中,常常会发生钢筋混凝土箱梁的裂缝超过限度的情况,本文就钢筋混凝土箱梁裂缝的成因及工程设计中采用的预防措施谈一些看法。

2、钢筋混凝土箱梁裂缝成因 2.1钢筋混凝土箱梁裂缝概念

混凝土最主要的缺点是抗拉能力差,容易开裂。理论上讲钢筋混凝土构件均是带裂缝工作的,只有混凝土受拉,钢筋才能受力,只是混凝土受拉裂缝很细,甚至肉眼看不见(<0.05mm)一般对结构的使用无大的危害,可允许其存在。《公路桥梁设计规范》(JTJ024-2000)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宽度有明确的规定,在一般正常大气下不应超过0.25mm,处于严重暴露情况(有侵蚀性气体或海洋大气下)不应超过0.1mm。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超过限定时,在使用荷载外界物理、化学因素的作用下,裂缝不断产生和扩展,引起混凝土碳化、保护层剥落、钢筋腐蚀,使混凝土的强度和刚度受到削弱,耐久性降低,严重时甚至发生垮塌事故,危害结构的正常使用。

2.2钢筋混凝土箱梁裂缝,按基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类:

(1)由荷载效应(如弯距、剪力、扭矩及拉力等)引起的裂缝;(2)由外加变形或约束引起的裂缝,主要包括地基不均匀沉降、混凝土的收缩、外界温度的变化;(3)钢筋锈蚀裂缝;(4)建材原因引起的裂缝;(5)施工原因引起的裂缝。

2.3钢筋混凝土箱梁裂缝的原因 2.3.1由荷载效应引起的裂缝

在设计中计算考虑不周,配筋不合理,结构尺寸不足,构造处理不当,刚度不足,施工阶段不按图纸施工,使用阶段超出设计荷载的重型车辆过桥等均可使箱梁产生受力裂缝。受力裂缝一般是与受力钢筋以一定角度相交的横向裂缝,以及由于局部粘结应力过大引起的,沿钢筋长度出现的粘结裂缝,这种裂缝通常是针角状及劈裂裂缝。

2.3.2地基基础变形引起的裂缝

对于全脚手架施工的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地基基础的变形为支架变形、支架地坪变形和桥墩基础竖向不均匀沉降,这些均可使结构中产生附加应力,超出混凝土结构的抗拉能力,导致结构开裂。

2.3.3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性质,当外部环境或结构内部温度发生变化,混凝土将发生变化,若变形遭到约束,则在结构内将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即产生温度裂缝。在某些大跨径桥梁中,温度应力可以达到甚至超出活载应力。温度裂缝区别其北裂缝最主要特征是将随温度变化而扩张或合拢。引起温度变化主要因素有:(1)年温差;(2)日照;(3)骤然降温;(4)水化热。

2.3.4收缩引起的裂缝

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因收缩所引起的裂缝是最常见的。在混凝土收缩各类中,塑性收缩和缩水收缩(干缩)是发生混凝土体积变形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自收缩和炭化收缩。

塑性收缩发生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后4~5h左右,此时水泥水化反应激烈,分子链逐渐形成,出现泌水和水分急剧蒸发,混凝土失水收缩,同时骨料因自重下沉,因此时混凝土尚未硬化,称塑性收缩。塑性收缩所产生量级很大,可达1%左右,在骨料下沉过程中若受到钢筋阻挡,便形成沿钢筋方向的裂缝。在构件竖向变截面处如T梁、箱梁腹板与顶底板交接处,因硬化前沉实不均匀将发生表面的顺腹板方向裂缝。为减少混凝土塑性收缩,施工时应控制水灰比,避免过长时间的搅拌,下料不宜太快,振捣要密实,竖向变截面分层浇筑。

缩水收缩(干缩)。混凝土结硬以后,随着表层水份逐渐蒸发,湿度逐步降低,混凝土体积减小,称为缩水收缩(干缩)。因混凝土表层水份损失快,内部损失慢,因此产生表面收缩大、内部收缩小的不均匀收缩。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致使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当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便产生收缩裂缝。混凝土硬化后收缩主要是缩水收缩。如配筋率较大的构件(超过3%),钢筋对混凝土收缩的约束比较明显,混凝土表面容易出现龟裂裂纹。

自由收缩。自由收缩是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泥与水发生水化反应,这种收缩与外界湿度无关,且可以是正的(即收缩,如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也可以是负的(即膨胀,如矿渣水泥混凝土与粉煤灰水泥混凝土)。

炭化收缩。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泥的水化物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的收缩变形。炭化收缩只是在湿度50%左右才能发生,且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加快,炭化收缩一般不做计算。

混凝土收缩裂缝的特点是大部分属表面裂缝,裂缝宽度较细,且纵横交错,成龟裂状,形状没有任何规律。

2.3.5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

由于混凝土质量较差或保护层厚度不足,混凝土保护层受二氧化碳侵蚀炭化至钢筋表面,使周围混凝土碱度降低,或由于氯化物介入,钢筋周围氯离子含量较高,均可引起钢筋表面氧化物破坏,钢筋中铁离子与侵入到混凝土中的氧气和水分发生锈蚀反应,其锈蚀物氢氧化铁体积比原来增大2倍到4倍,从而对周围混凝土产生膨胀应力,导致保护层混凝土开裂、剥离,沿钢筋纵向产生裂缝,并有锈迹渗到混凝土表面。由于锈蚀,使钢筋有效断面面积减小,钢筋与混凝土握裹力削弱,结构承载力下降,并将诱发其它形式的裂缝,加剧钢筋锈蚀结构破坏。

2.3.6施工材料质量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主要由水泥、砂、碎石、拌和水及外加剂组成。配置混凝土所采用材料质量不合格,可能导致结构出现裂缝。

2.3.7施工工艺质量引起的裂缝

在混凝土结构浇筑构件制作、起模、运输、堆放、拼装及吊装过程中,若施工工艺不合理、施工质量低劣,容易产生纵向的、横向的、竖向的、水平的、表面的、深进的和贯穿的各种裂缝。

3、控制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裂缝的措施

在实际的施工中,可以在设计单位的参与和主持下,对混凝土连续箱梁可能出现裂缝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采取了一些预先防止箱梁裂缝的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概括如下。

(1)对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的受力裂缝采取以下措施:a.采用成熟的计算程序和计算方法,对影响裂缝的因素进行分析,在计算中可以考虑。b.在箱梁构造上采用构造措施,比如对支点附近腹板、底板适当加厚。c.在箱梁的腹板中布设1束-2束预应力钢绞线作为应力储备,其布置按吻合索布置。计算中不考虑,结构的计算分析理论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d.在箱梁可能开裂的部位预先配置钢筋,比如支点附近腹板与顶板连接部的翼缘板下缘等部位。e.采用全脚手架施工的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支点处为墩台支撑,其余部分为脚手架支撑,两者刚度相关较大,如果混凝土一次浇筑,在自重作用下支点部分变形大于其他部分,易使支点附近箱梁用腹板开裂,因此施工时混凝土宜分段浇筑,先浇筑中部分,后浇筑支点部分。

(2)对温度不均匀变化引起的裂缝,采取在箱梁腹板、底板上设置通气孔,减小箱梁内外温差,减小不均匀温差引起的裂缝。

(3)为防止混凝土的收缩裂缝,对箱梁的腹板外侧分布钢筋间距适当加密,同时采用较小的分布钢筋直径。

(4)地基基础变形引起的裂缝,采取以下措施:对脚手架地坪进行加固处理,支架搭设好后应进行预压,预压重等于箱梁恒载自重,同时对桥墩基础沉降量进行控制,以保证各墩台基础的沉降量在一定的范围,并且各墩台基础的沉降差不能超过限定值。

(5)为保证混凝土质量,必须严格控制砂石的含泥量。

(6)加强配合施工,及时进行施工交底,在施工现场配合设计单位优化施工工艺。 4 结束语

以上是本人在工作中的一些看法,若有不当之处,还望各位专家同仁们指正。

第三篇:富士康公司连续发生员工自杀事件的原因分析

工商管理学院本科学年论文

从企业文化角度分析富士康连续员工自杀的原因

内容提要:对深圳富士康2010年一月到六月发生的连续12起员工跳楼自杀事件,震撼了全中国。富士康公司已经成为了媒体、网民们关注、热议的焦点。引发了社会对现代员工工作环境的焦虑,也引发了对现代企业文化变革的争论。本文通过对深圳富士康员工工作环境,员工待遇,员工生活状态等进行了解,从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角度分析员工自杀原因。

关键词:富士康 企业文化 员工自杀原因

一、问题提出

进入2010年以来,因频发“员工跳楼事件”,富士康公司已经成为了媒体、网民们关注、热议的焦点。频发的员工跳楼事件已经不单单是企业的自身问题,而已经上升到社会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十分快速,成为“世界工厂”,“超级制造大国”。然而这个名号并不只有荣耀,荣耀的背后更是有许多的辛酸,廉价的劳动力,高污染,高消耗。中国企业的文化转型也是出乎人们意料的,然而经济与文化的共进并非可以用齿轮来组合,机械的动力代替不了人的动力,强调快速工业化,企业中的人便失去了平衡,企业发展的环境便会在繁荣的金字塔里,从内部坍塌,成为繁荣的悲剧。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后时代,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现状如何,应如何进行企业文化的转型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本文从企业文化角度分析富士康跳楼事件的原因,分析中国企业员工的现状,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意见。

二、富士康企业文化现状分析

1.森严的文化。富士康实施的是所谓“铁腕统治”,企业内部等级森严,上级对下级动辄斥骂。富士康现在的工人以80后为主。他们通常在城市长大,甚至就在城市出生,他们见多识广,也更具个性,对于家长式的整齐划一的管理方式、对厂区军事化的生活、对没有社会化接触的碎片化生活也更抵触。加上企业不信任员工,员工之间相互不信任。员工总是处于与陌生人合作的窘境,而管理者也总是在管理陌生的员工。这样的环境,当然会使员工总是处于高度的精神紧张,容易产生绝望情绪。

2.不尊重的文化。富士康内部管理是单向式准军事化管理制度,基层人员流动大,基 - 1 -

层管理又不够规范,基层管理者对待下属采用骂人、粗口方式管治。,普通员工做错要检讨、扣工资、调岗,还被上级逼辞职等惩罚。此外,普通员工还要应对“陷阱测试”的精神压力。实际上,这些员工处于跨文化震惊的状态。

3.漠视的文化。员工和员工之间,普工和基层管理人员之间普遍缺乏沟通。由于员工流动性大,员工之间的关系比较淡漠,平时大家基本上没有交流,“住在一起就跟陌生人一样”。员工实际上处于一种孤独的状态。因为,在上班时间规定不准讲话,同一班组几个月都不认识。加上,同一个宿舍的人员来自不同部门,而且流动性大,相互基本不认识,有些彼此只是用“屌毛”相称。“除了工作,就是吃饭、睡觉,几乎没有娱乐活动,与外界是一种隔绝的状态,与周围的人也是一种隔绝的状态”。

4.功利性的文化。企业过度追求利润,忽视员工利益。基层员工劳动强度极大,被训练成了一台台机器。员工加班很正常,国家法律规定每月上限36小时的加班,成了一纸空文。“埋头工作12个小时,出现一点小差错,面临的就是上级主管的批评,还要扣工资。而且付出与收入不匹配,参照大陆的工资水平,新员工几乎每月所剩无几;900元的基本工资加上加班费,待遇偏低,未能满足个体有效恢复体力和舒缓情绪的物质条件。

5.不真实的文化。富士康员工一进企业就会受入职培训,每天都是坐在教室里看光盘,不停地接受宣导,被公司爱心、信心、决心的经营理念及胸怀千万里、心思细如丝的成长秘诀所灌输,然而一进车间却是密密麻麻的人,高强度的劳动,冷漠的关系。加上许多员工在进厂之前认为富士康是个十分不错的企业,然而工作之后发现事实完全不是。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导致心理不能承受而自杀。

三、结论及建议

本文从企业文化角度通过对富士康员工自杀原因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新一代的员工以八零后为主,早期适用的严格的企业文化已经不适合。如何转变成先进,促进型企业文化已经成现在企业面对的重要问题。

2.员工不应仅仅是一种劳动力成本而应是企业的主人,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不断地压榨员工势必会起到反向的作用。

3.员工具有社会属性,所处组织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员工。企业不仅仅要关注员工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其精神环境。

4.企业的利益和员工的利益应具有一致性。一个为了自我利益而损害员工利益的企业势必会被逐渐淘汰。

根据以上结论,本文拟提出以下建议:

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不是孤立的,必然与其企业文化出了问题有关。富士康的事件也不仅是其自身的问题,也包含着社会性问题,许多企业也面对着与富士康同样的危机,因此企业家们务必要头脑清醒起来,认同文化上的危机存在,并且尽早地将文化危机排解,并创造出与时俱进的新文化,寻求企业更加纯真的凝聚力。

1.企业应尽量保持员工贫富差距可接受程度的平衡,提高员工的工资,特别是一线普通员工的工资。作为企业,对改变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过大,可能无能为力,但解决企业内部的差距过大,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经理年薪200万,普工年薪2万,相差100倍。这种差距对普通员工的冲击影响不可小觑。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加班加点的时间,人毕竟不是机器。

2.从关心企业的业绩转向真正关心员工的健康和发展。许多企业不是从技术上寻找效益,而是从员工的体能上挖掘“潜能”,这也是为什么人们称富士康一类企业为“血汗工厂”。企业的效益最大化,成为员工体力透支的原由,也是员工心理压力的根源,“以人为本”成为一句口号而已。寻求企业业绩的和谐发展没有别的选择,唯一的路径就是关心员工的劳动强度,关心员工的心理和发展。

3.企业不应仅仅追求快速发展,也应关注企业文化与企业和时代得发展相适应。文化来源有三个:一是企业原发的文化;二是舶来的文化;三是过激的文化。三种文化可能在最初基本符合企业的实际,但是随着企业的快速扩张,其文化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成为落后的文化,不但不能促进企业文化的正常发展,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其发展。企业要生存百年,必须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文化审视,建立并完善企业的文化体系,在原有的企业文化中,赋予时代和企业新特点的新的企业文化,文化发展是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这种平缓的发展与完善才是真正的和谐发展。

4.企业应该切实落实和维护员工的利益和权利。 企业获取利润的方式不应以损害员工利益为方式。企业应维护员工的利益和权利,通过生产力的提高和强大的企业发展企业。另外,文化企业与员工相适应,就必须建立起一套允许员工“拒绝”的流程制度,将说“不”的权利还给员工,做到具有真实度的高层对下属的服务体系。

5.企业应该将老虎文化转化为素质文化。企业应摒弃那种没有人性化可言的,非骂及罚的霸道的管理方式。一个企业的素质文化应该从高管层面做起,他们不仅要被制度约束,也应该被全体员工所制约,否则,制定文化者将成为文化的破坏者。企业文化不是口号,是全体员工共同制定,并且共同遵守。

6.对企业的宣传要更实事求是一些,让员工在进厂就真正的了解企业,以此降低新员工不切实际的期望值,避免对新员工产生负面的心理冲击。比如新员工入职培训,先不要搞那些“自吹自擂”的形式,先带领新员工到那些一线岗位上观摩,使其对企业有真实的全面的了解,然后再让员工决定去留。

7.重视员工的心理,充分发挥现有心理咨询等组织的作用。漠视生命永远是企业的大忌,应成立心理互助组织,让产生心理问题的员工有倾诉、求助的渠道。

第四篇:首件连续梁0#块施工总结报告

汕(头)至湛(江)高速公路云浮至湛江段及

支线工程TJ21合同段

首件连续梁0#块施工总结报告

制: 审

核:

日 期: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云湛高速公路TJ21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0

1、 工程概况

鉴江大桥于高州市石鼓镇土岭村、牌楼山村之间跨越鉴江。本桥上部构造主桥采用(62+110+62)m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箱梁采用单箱单室截面,顶宽13.25m,底宽7.5m。梁高6.6m,箱梁0#节段长12米,每个悬浇T纵向对称划分为13个节段,节段总长48m。边、中跨合拢段均为2米,采用挂篮法施工,边跨现浇段长6米。主桥上部构造纵向按全预应力混凝土设计,采用纵、横、竖三向预应力。本浇筑段为20#墩右幅0#块。

2、 工序施工工艺描述

箱梁采用挂篮施工工艺,设计图纸完成桥墩施工后在托架上现浇0#块,但挂篮实际结构尺寸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影响箱梁挂篮后锚点的安装,故0#块单独施工,待0#块浇筑完成后在使用挂篮进行1#块施工。

附0#块预压照片

1 钢筋工程和预埋件

钢筋施工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底板钢筋,第二步是腹板钢筋、隔墙钢筋,第三步顶板钢筋。整个0#块的钢筋除普通钢筋,还包含纵、横、竖三向预应力,预应力工程在后面单独叙述,在此仅阐述普通钢筋的施工方法:

1、钢筋采购、进场、保管使用。严格控制不合格材料的进场,确实做到材料从采购到使用的全过程控制。

2、加工制作:在钢筋制作场地严格按图纸尺寸进行加工。

3、钢筋运输:水平运输用平板车,垂直运输用吊车完成。

4、钢筋绑扎

底板钢筋、腹板钢筋、隔墙立筋、水平筋、横向竖向预应力、顶板底层钢筋、纵向预应力管道、横向预应力束、顶板的顶层钢筋及预埋护栏筋。

附钢筋照片

2

注意事项:

1、腹板、隔墙立筋除安装位置准确外,应合理布置接头以满足规范要求。

2、竖向预应力安装、定位必须准确,竖向预应力一次至梁顶 。

3、三向预应力的安装定位是重点。纵向预应力孔道的定位钢筋应安装牢固,并保证预应力严格按图纸给定的坐标进行放样,定位钢筋与箱梁钢筋点焊连接,避免浇注时发生错动。

当普通钢筋与竖向、横向、纵向预应力位置相冲突时,应适当调整普通钢筋的位置,当纵向预应力与竖向预应力位置发生冲突时,适当调整竖向预应力的位置。沿顺桥向适当移动位于节段分界线处的横向预应力钢束,以避开施工缝。

预应力工程

0#块有纵、横、竖三向预应力,且一次浇筑完成,施工中应充分重视。

3 (1)安装阶段 竖向预应力安装

①竖向预应力筋的安装。

②特别注意竖向预应力的位置准确、定位牢固,并保证垂直(加工网片来保证定位)。

③下垫板和压浆嘴的安装如设计图且保证螺旋筋贴紧垫板,并用胶带纸处理压浆嘴与压浆管接头位置,防止漏浆。

④波纹管本身及与下垫板接头处保证不漏浆。 砼浇筑

1、0#块浇注方案 零号块一次浇筑完成。

砼配合比:0#块砼系高标号,其配合比经试验室专门设计。

2、浇注次序 底板、隔墙、腹板。

(1)、底板对称布灰。首先从中央开始,先浇底板,然后浇悬臂端,最后浇隔墙,分层循环浇注。

(2)、隔墙、腹板浇注顺序是:从中央向两边推进。 (3)、两端悬臂浇注顺序是:先从两头悬臂开始向内推进。 (4)、顶板部分由中间向两边推进,并对称布灰。

3、振捣

(1)、加强对倒角部分的振捣。

(2)、加强对预应力张拉端和锚固端的振捣。

4 (3)、对钢筋密集的地方要振捣到位,防止漏振现象出现。 (4)、严禁碰撞预应力管道。

4、抹 面

在混凝土浇注完成后,将混凝土抹平,待初凝后覆盖土工布。特别要注意进行二次抹面,避免混凝土出现表面裂纹。

附抹面照片

5、养 护

(1)、保持表面湿润(不是冷水长流不止)。

(2)、加强覆盖,提高砼表面的温度,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差;同时尽量减少水份的蒸发。

(3)、养护期自砼初凝开始不少于7天。 附养护照片

5

3、 拆模后外观情况

该0#段内模拆模后,存在个别地方蜂窝麻面,模板变形、错台,混凝土表面有水印情况。

附图1

6

4、 平面位置、标高等测量数据

经项目部测量室现场测量,平面位置、标高等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附:项目部测量室测量数据

5、 预留弹性变形是否合理 合理。

6、 强度回弹、保护层检测情况

2016年9月3日实验室采用回弹法检测20#墩右幅0#块外模强度,推定该构件抗压强度为55.5MPa,达到设计强度要求。2016年9月3日实验室采用回弹法检测20#墩右幅0#块内模强度,推定该构件抗压强度为49.9MPa,达到设计强度要求。2016年9月3日项目部实验室测得20#墩右幅0#块钢筋保护层厚度合格率为75%。

7、 改进措施

在鉴江大桥20#右幅0#块浇筑完成后,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我项目部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整改措施。

① 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麻面、水印现象。针对此问题,我项目部决定在以后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要派专人看管,监督管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振捣现象。浇筑过程采用对称浇筑,坚决遏制

7 蜂窝麻面、水印现象。

② 0#块箱内模版变形,出现错台现象。针对这个问题,项目部已从广州采购1.8cm厚优质竹胶板,换掉现场用的1.5cm厚的竹胶板,防止再次出现此现象。

③ 混凝土表面出现细微裂纹。从0#块内模拆完模的情况看,确实存在这一现象。项目部决定要加强对混凝土的养生过程,派专人定时洒水养护。还有在0#块横隔板内加入冷凝管,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减小水化热反应,最大程度避免裂纹的再次出现。

④ 模版丝杆外漏不规范。针对此问题,项目部要求按业主下发处理办法处理,做到整洁美观。

8

第五篇:近三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2012年:

石门六中

杨敏

一、 试卷基本情况

(一)注重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试卷中所有的试题都采用材料设置情境,这就需要学生能准确解读材料,由此可见对考生分析史料和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考查力度;材料来源广泛,有原始文献、史学论著、统计报告,同时也有学生熟知的神话故事;材料的选择也比较新颖,不拘泥于教材。比如40题,试题立足于考查科技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材料以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作为切入点,既与科技进步有关,同时又与学生生活体验密切相关,“小视角,大视野”更是当今史学界研究的趋势。由此可见命题的立意高远。

(二)考查内容突出主干知识

2012年新课标历史卷考查明显以主干知识为主,如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明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特点、罗马法、经济体制改革、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等等,并且注重知识的整合和迁移,如材料分析40题以交通信号灯为例,整体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知识点的掌握,而第三问突出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影响;就考查知识的比例而言,对政治经济两大模块的考核要明显多于思想文化部分;对中国史的考核也明显多于对世界史。

(三)注重能力考查,体现高考导向 试卷以材料的形式提出问题,重在检查学生研读史料、分析史料、知识迁移、运用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文言文的史料,更是要在读懂史料的基础上,准确迁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如

26、

27、

34、

45、48题。同时也能注重学生多元史观的养成,如材料分析题41题提供的“冲击——反应”模式材料是“西方中心主义”的产物,表面上看是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历程的掌握,但题型是开放式的,实际考核的却是考生多元史观的积累。这样的命题也反映了当下高考对多元史观培养、史学思维养成和史学方法运用的要求。高考命题对能力考核的重视可见一斑。

总体而言,今年文综卷历史部分的命题更能秉承新课标的理念,“史料”、“史观”统领整个试题,所谓“见微知著,睹始知终”,鉴于高考命题的强势导向,今后的中学历史教学将更具学科特点,专业性将更加明显。

二、 2012年试卷基本结构及试题分析

在试卷结构方面,中国古代史的考查部分,古代政治、古代经济、古代思想和古代文化的分布继续沿用了2011年的平衡结构,各考察两个题目,而且考察内容紧扣课本重点。中国近现代史也考查了书本中的重要内容且结合了热点知识。世界史依然选取了古代史具有代表性的希腊罗马的知识点和现代史中重要的战后经济格局。考题选用的材料比较简单,减少了学生的阅读量,减轻了负担。本次高考选择题部分难度中等,在基础知识的把握上着重考查学生的材料理解与分析能力,每道题的答案均需要通过材料分析得到,没有直接可作答的知识点问题。学生做题中需要仔细审题,全面思考。

本次大题保持新题型“四选一”选作部分和小论文评述部分,注重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与归纳能力,难度中等。两道必修题所考知识点跨度较大,需要考生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也结合了近几年比较热的几种史观来进行考查,例如社会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和文明史观。选做题较为容易,考生在材料中就可找出部分答案,所结合的知识点也都与重要知识点相关。整体而言非选择题部分入手不难,但得高分也不容易。

2013:

一、试卷结构分析

1、试卷结构

2013年高考新课标文综卷【历史】试题命题范围涉及到高中新课标历史教材:必修一(政治文明发展史)、必修二(经济文明发展史)、必修三(科技和思想文化发展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和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历史试卷总分100分,阅读量为4104字;参考答案913字。题型:选择题共12小题,计48分。其中,原始文字材料型选择题3道,话题文字材料型选择题8道,地图材料型选择题1道。非选择题,共6题,计52分,其中必做题第40题25分,第41题12分,选做题为第

45、

46、

47、48题15分,要求考生从四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题型、模块、题量、分值分布 选择题:

①必修一:第

24、

26、

27、

29、30、34题,共6道,24分。 ②必修二:第

31、

32、

33、35题,共4道,16分。 ③必修三:第

25、28题,共2道,8分。 非选择题:

第40题涉及到中国古代与近代对海洋的利用。,共25分。 第41题涉及到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区划,共12分。

第45题涉及【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需要运用必修一中清末“新政”与选修一中戊戌变法的背景、内容、结果等。共15分

第46题涉及【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考查近代中国报业的发展。共15分。

第47题涉及【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考查朝鲜战争与海湾战争不同,共15分。

第48题涉及【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查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和必修三中的儒学复兴运动,共15分

二、命题意图与试题特点分析

试卷坚持以能力立意,根据教材主干知识,创设新情境,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和文科综合能力的考查。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描述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与2012年湖南新课标文综历史试题相比,2013年湖南新课标文综历史试题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

1.选择题部分,试卷较多利用话题材料来创设新情境,所引用原始材料少、材料都短小精练,材料的阅读量不大。如第

25、

26、

28、30、33题。

2.选择题突出考查历史现象的背景、原因、目的。如第

24、

25、

26、

27、

28、

32、35题

3.注重史观考查及历史发展进程时序性的考查,如第

29、34题 4.注意历史地图的考查,历史地图反映历史进程,能很好的考查考生从地图中获取历史隐形知识的能力。如第

34、41题。 5.不回避社会热点,将热点与考试隐形结合。 关注社会时政热点,非选择题第40题就体现了这样的特点。此题突出海洋、海权问题。以中国古代与近代对海洋的利用,考查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很好的实现了社会热点与教材主干知识的结合。

6.注意历史比较能力的考查,如第

31、

35、

41、

45、

46、47 7.第41题题型有变化,摈弃了前两年课标卷观点评价考查模式,但是沿用去年的图表分析,内容上考察中国古代的地方机构设置。一方面考察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一方面考察考生对于考点的把握和融汇贯通的能力,突出主干知识的同时体现高考的选拨性功能 2014:

一、 试卷题型与知识分布

与去年试题相比,今年高考试卷题型没有发生变化,但是,知识分布由去年的5道中国史题目和7道世界史题目改为8道中国史题目和4道世界史题目。

试卷题型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分,其中选择题占48分,非选择题占52分。

知识分布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部分的内容。其中12道选择题中,中国古代史4题16分、中国近代史3题12分、中国现代史1题4分、世界古代史1题4分、世界近代史1题4分、世界现代史2题8分。非选择题40题为中西科技文化比较学科内综合试题,25分;41题为新史观模式下考查中国近代史创新试题,12分;四道选做题选做一题,其中,45题考查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46题考查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47题考查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48题考查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二、 试题特点

2014年的历史试题与往年相比基本上保持了相应的稳定性,体现出“重视基础,考查能力,关注热点,材料灵活”的特点。坚持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相结合,同时又侧重了分析和解读材料信息及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命题设计注重历史学科素养培养和综合能力考查。

1、从考查内容上看

①依托主干知识,重视基础性

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历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遵循这一原则,试题所涉及的知识,都是课程中的基础知识,例如儒学的发展历程、宋明理学、清朝海禁政策、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小农经济、维新变法、“一五”计划、美国1787年宪法、苏联新经济政策、欧元、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世界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抗日战争、清末新政等等,这些都是重大历史问题,为考生所熟知,试题用主干知识考查学生的能力水平,有利于考生水平的发挥。 ②关注社会现实,体现时代特点

试题充分关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适度关注时代主题和社会热点,做到了学科特点和时代特点的有机结合,科学性和人文性相得益彰。例如41题考查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抗日战争”,既体现当下热点中日关系、明年抗战胜利70周年,也契合当下的教改问题——不仅改革教学形式,而且改革教学内容;45题考查魏晋时期的法律改革,体现当下热点民主法制建设;46题考查清末新政,体现当下热点政治体制改革;47题考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签订及作用,体现当下热点朝核问题、伊核问题及核安全问题,凸显和平与安全这一时代主题。

2、从考查目标上看 ①强调能力

突出基础知识的考查,但绝非单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试题以知识为载体,把考查重点放在系统掌握课程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放在看待过程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放在从不同思维角度和思维层面去认识和理解历史问题上。例如45题魏晋时期的法律改革是全新的历史信息,要求考生结合所学知识,即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中的所学,对历史事件作出综合的描述和正确的阐释,在探求推理中得出正确的结论。虽然魏晋时期的法律改革对考生是全新信息,但是,第一问考查法律改革的特点,考生必须根据材料概括归纳,并结合在改革模块中所学的相关知识迁移,从而更好的组织好答案。第二问考查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在所给材料中可以找到答案,考生概括归纳即可。

②重视对考生情感、世界观、价值观的考查

这一要求对中学历史教学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26题考查人性的认识,33题考查世界近代资本主义民主价值观“天赋人权”,40题考查中西科技文化比较,41题考查不同历史时期对“抗日战争”的认识,48题考查中国古代史上为官清廉的包青天,引导考生思考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认识世界文明的多元化与统一性,感悟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体脉络,从中外历史发展中汲取积极进步的养分,树立正确的文明观、民族观、国家观,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③运用各种史观探讨历史

近现代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唯物史观、社会史观等不同史观,在近几年高考当中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体现,对中学历史教学有很强的指导意义。30题从上海与京津放映的中外影片比例入手,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体现社会史观;40题以宋应星和牛顿的科技成果入手,考查

17、18世纪中西科技文化的比较,体现全球史观;41题以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抗日战争”入手,考查不同历史时期对同一历史事件(抗日战争)的认识,体现唯物史观。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史观对历史发展进程进行总体把握。

3、从考查形式上看

①灵活运用材料,创设新情景

试题不拘泥于主干教材知识的具体表述,而是突破教材,从新的角度和视角重新整合相关知识,灵活运用材料创建情景,搭建一个测试学生学科能力的平台,试题的选择和运用既有以前风格的继承,也体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

材料阅读量适中、文字通俗易懂,减少了考生的阅读障碍,更有利于考生发挥。不追求材料的形式,注重对材料内涵的把握和利用。例如41题以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抗日战争”入手,考查不同历史时期对同一历史事件(抗日战争)的认识。抗日战争是考生非常熟悉的历史知识,但考查方式非常新颖,既有情理之中,又有情理之外,设计的很巧妙,考查考生的基本功底和学科素养。

②注重学科内综合

试题突出考查学生对历史发展基本线索、阶段特征的掌握情况,引导考生认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例如40题以宋应星和牛顿的科技成果入手,考查

17、18世纪中西科技文化的比较,不仅是中国史和世界史的综合,而且是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的综合,考查考生对这一阶段历史发展的总体把握。此外,每道材料题都不是针对某一知识点的考查,而是让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及综合、比较、概括等基本能力,作出解答,并从总体上认识和把握历史食物的基本特征。

2015年高考文综历史命题趋势

1.以教材为知识背景的试题多,直接依据教材表述的试题少。或难或易的试题多,难度适中的试题少。

2.历史基础知识是实现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重视历史基础知识的考查仍将是高考历史命题的指导思想之一。

3.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科能力,其采用的新材料和营造的新情境将更具人文色彩,考古发现、馆藏文物、影视片断、报纸通讯报道、图表数据、人物言论摘录、电影戏剧、名著、图片漫画、票证、标语、口号、广告、路牌、印章、纪念章、纪念碑、餐具、服饰、谚语、儿歌、俚语、外来语、新词汇、网络语言、对联、建材、民俗、观念等鲜活素材,都将成为高考命题的载体。

4.将充分关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社会问题和时代主题,强调历史学科“学以致用”“资政教化”“以史为鉴”的社会功能。

5.将更具有开放性,把历史学科能力作为考查重点,更加重视对学生创新品质的考查。

6.将进一步体现学术性。新的史学研究范式和史学新成果会被大量引进高考命题。同时会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或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撰写历史小论文,体现出较强的学术性。

2015年高考文综历史复习策略

以“导向正确、方法科学、全面扎实、问题中心、主题鲜明、训练高效”为指导,立足基础,着眼能力;立足“纲标”,活用教材;突出重点,强化主干。在重视使学生建立全面、扎实的基础知识,构建科学、系统的知识结构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树立“三新”,即关注新理念、新史观、新成果。既需要了解传统的阶级分析等观念,更需要了解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生产力标准、实践标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等新观念。拓展历史学的视野,引入概念史、阅读史、心态史等国际前沿的研究领域。

2.对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即对社会影响较大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思考研究;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分析。从历史的视角分析社会现象,看待现实问题,明确自身的责任。

3.挖掘课程资源,补充背景材料。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在“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方面,通过新材料,考查对史实的掌握情况,引导教学更多地关注时代性,提高历史洞察力,鼓励学生在历史中学会思考,同时,通过新材料传达对情感价值观的关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解释问题的能力,积极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突破思维的定势。这主要是教材的相对稳定性和高考要求学生突破因教材的稳定性而形成的某些思维定势,以新的视角思路、观察思考问题和解析问题。

4.多研究新课标省份的高考典型题,从中了解命题的思路、方法、规律与趋势,了解这些题目是如何体现考核目标与要求的,从中学会举一反三,学会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适度更新观念;创设新颖情境,选择与考生的生活和现实紧密相关的材料,并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关注历史时空与阶段特征,引导考生按照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思考历史。

5.加强学科能力培养。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对学科能力培养目标有明确的要求,即“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认识历史的方法、包括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概括等,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和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6.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热点。从社会现实中寻找题眼“以史为鉴”,通过借鉴历史的经验,来反省自我、认识自我,来加深对现实的理解,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科学地预见未来。将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与书本知识的有机结合,突出社会热点问题的隐性介入,从而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上一篇:露天矿生技部岗位职责下一篇:离退休党支部优秀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