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克隆公开课

2022-07-11

第一篇:奇妙的克隆公开课

奇妙的克隆课例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及教后反思

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奇妙的克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高新科技”篇中的的一篇自由读写课文。本单元中几篇课文集中介绍了航天、克隆、基因等高新科技的基本知识。旨在通过本单元的选读,让学生获得许多新的知识,了解许多新的未知领域。培养学生为人类不断探索自然奥秘取得的新的成果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激情和决心。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勾画圈点、生疑发问读书法和运用字典、词典和网络图书资料的良好习惯。

●教学设想

由于这是一篇高新科技说明文,如果采用一般的讲授法,学生很难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所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是本课学习成功的关键。因此,在本课阅读学习中,拟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参与教学。课前设置预习题,布置学生通过运用字典、词典和网络图书资料自学生字新词,了解作者相关情况和文中出现的一些科学术语。课中组织学生自学、分组合作讨论并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参与教学,活跃气氛,激发兴趣,突破重难点。课后布置想象作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不断探索自然奥秘的激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词语,掌握“囊、克隆、胚胎、蟾蜍、鳞片、脊椎、两栖”等词的读音、字形、词义;理解“繁衍、相安无事”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文意,根据阅读要求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

的能力。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并理解这样安排的好处。

3.理解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学习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全面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统一。

●教学重点

1.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和克隆研究的动态。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理清“克隆鲫鱼出世前后”的说明顺序,理解这样安排的原因。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思考题指导学生自读。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多媒体课件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最后设置自由问答环节,给喜欢钻研的同学一个空间,由兴趣引领他们在科学的道路上前行。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投影仪、多媒体电脑

布置预习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了解作者

我国四大名着之一《西游记》想必大家一定是喜欢看吧,其中孙悟空一遇危急情况会从身上拔根猴毛吹口气就会变出许多小猴来帮忙的情节,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在《西游记》中那是神话描写,是对敢于反抗封建统治、敢于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英雄形象的设想,但在科学

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种本领已经为我们人类所掌握,已经让神话变成现实,那就是“奇妙的克隆”技术。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我国着名的遗传学家谈家桢一同走进“奇妙的克隆”世界。(课件打出课题:《奇妙的克隆》 谈家桢)

首先,老师和大家一起共同了解一下作者的情况。(课件打出: 鼓励课前搜集的同学作补充。)

学习课文之前,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本文的学习目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由学生喜闻乐见的神话入手,引出学生生疏的高新科技知识,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学习课文前,了解作者和学习目标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为下面学习做好准备。

检查预习,巩固生字

课前要求大家预习课文,解决生字新词,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效果。(①课件打出: 点名每组一位同学板演,下面同学齐默写。②打出答案,学生同位互改。③简单评议。)

【设计意图】: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是顺利进行课程教学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法。

再听课文,理解内容

1、课前大家已经认真预习了课文,现在我们再听一遍课文朗读,要求大家:边听边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决以下问题。

(课件打出提示问题,播放音频朗读)

2、学生边听边画,听完后同组交流讨论,并分组分别推荐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展示讨论结果。

(下面同学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四 、拓展探究题)

3、老师也针对以上问题,认真读了课文,归纳出了答案,供大家参考:(课件顺序打出: ①

科学术语 ②克隆的最初含义和今天的含义 ③克隆技术造福人类的意义 ④克隆的例子和顺序(全文四部分顺序、克隆事例的顺序、安排顺序的作用)

⑤说明方法和相关例句 对照课件,师生共同评议学生展示结果。

【设计意图】:音频朗读插入优美的旋律,把枯燥乏味的科技说明文变成生动优美的文学欣赏;小组合作讨论,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图文并茂的课件,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学会归纳整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拓展探究,升华目标

1、用简单流程图画出克隆羊“多莉”的创造过程。

2、既然克隆技术对人类有那么多的积极意义,为什么作者还说“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呢?请你根据相关资料,分析利弊,发表你的观点。

3、以《假如有一天,我被克隆了》为题,写一篇不低于400字的想象作文。

当堂展示“拓展探究”

1、2题,3题留作课后完成

【设计意图】:新课程理念提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语文学习则要培养“听、说、读、写”,在课堂的最后环节设置画流程图、讨论利弊和写想象作文,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整理能力、探究精神和说、写的能力,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学生的创新能力,他们的想象是完全可以通过课堂得到激发的。

总结全文:科技学习是无止境的,自然奥秘是无穷尽的,只要我们有勇于探索的精神,未来世界定会因为我们而更加精彩。

布置作业

1.课后阅读有关克隆的文章或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

2.继续完成《假如有一天,我被克隆了》为题的想象作文,谈谈你对克隆的看法,可以编述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500字左右。

【设计意图】:课后复习是对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巩固,而在这知识信息爆炸和科技发展突

飞猛进的时代,课外阅读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丰富拓宽学生知识面,是时代对新时期学生提出的要求,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再创作能力。

教学反思: 预习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但有助于学生在课前解决字词等基础知识,为课堂学习扫清障碍,而且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变得生动趣味,使深奥难懂的高新科技知识变得浅易明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学习的主人是学生,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也只有这样才是新时代需要课堂教学,才能培养出新时代需要的、合格的人才。

【设计意图】: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并能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能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教师自我成长的一条经

二、课堂实录:

第一板块: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 导入新课

师:我国四大名着之一《西游记》想必大家一定是喜欢看吧,其中孙悟空一遇危急情况会从身上拔根猴毛吹口气就会变出许多小猴来帮忙的情节,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在《西游记》中那是神话描写,是对敢于反抗封建统治、敢于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英雄形象的设想,但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种本领已经为我们人类所掌握,已经让神话变成现实,那就是“奇妙的克隆”技术。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我国着名的遗传学家谈家桢一同走进“奇妙的克隆”世界。(课件打出课题:《奇妙的克隆》 谈家桢)

欣赏图片

师:下面先让我们走进克隆大观园去欣赏一番。 生:欣赏大屏幕上的图片。

(二) 速读课文

师:看到这些生动而又令人惊奇的画面,我们不得不赞叹“克隆”的奇妙,那么,本课中作者又是怎样向我们展现克隆的奇妙这所在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加以体会。 生:速读课文。

(三) 思考回答

师:请用一句话概括“什么是克隆”? 生:克隆就是无性繁殖;

生:凡来自一祖先,经过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 师:回答简练而准确。

师:克隆的“奇妙”体现在哪里?你能找出课文当中列举了哪些克隆的例子吗?(按顺序)生:鲫鱼、爪蟾、黑斑蛙、鲤鲫鱼、小灰鼠、绵羊多利。 (学生说,老师板书)

第二板块:跳读课文,掌握知识

师:这些新生命是怎么被克隆出来的呢?下面让我们亲自一探究竟。四个同学为一小组合作探究它们的克隆过程。我们看哪个小组表现最好。(师参与交流) 师:先请一个小组来说一下鲫鱼的克隆过程。

生: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与此同时,除去鲫鱼卵细胞的核,让卵细胞留出空间做好接纳囊胚细胞核的准备。一切准备就绪后,把玻璃管吸出的核移放到空出位置的鲫鱼卵细胞内。得到了囊胚细胞核的卵细胞在人工培养下大部分夭亡了。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师:课文读得很仔细,哪个同学能说得再简练些呢?老师给你提供一个小帮助(出示克隆鲫鱼的过程图)

生:先取出一条鲫鱼胚胎细胞的细胞核,再把该细胞核植入另一条鲫鱼的无核卵细胞中,得到换核卵,经过人工培育,克隆鲫鱼就出世了。

师:语言概括能力很强,既简练又准确。这一小组的同学表现最好了,请你们四个同学起立,大声自豪地对全体同学和在座的老师说:我是最棒的。好吗? (生起立大声喊,声音洪亮,很自豪) 师:希望你们再接再厉。

师:可爱的绵羊多利也已经迫不及待了,快来说说它是怎样被克隆出来的? (生争先恐后,有的按课文内容说,有的自己概括,师也出示图示帮助学生了解过程)

师:需要强调的是,克隆鲫鱼是体外繁殖,克隆绵羊还需植入另一母羊子宫内繁殖。

师:多利出世后,他的人生境遇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一下他的个人档案吧。 (师出示多利的具体情况,学生看得津津有味)

师:绵羊多利可以说奇妙地来到了这个世界,并幸福充实地过完了他的一生,说到底,还真是奇妙啊!也难怪他当初出世的时候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这是为什么呢?

生:它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换进去的是体细胞的核,而不是胚胎细胞核。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

生:它既可能是人类的福音,也可能成为人类的凶兆,也就是说,它既可以为人类造福,也可能给人类造成危害。 第三板块:精读课文,筛选信息

师:两个同学结合起来就比较全面了。克隆作为一项高新技术,我们一时也不可能了解透彻,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查一下相关资料,了解更多这方面的知识,我们还要继续我们课文的学习。本文是说明文,可以看出条理很清晰,作者是怎样安排说明顺序的呢?同桌来商量一下吧。

生:课本第二节第五段有一句“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鱼类、两栖类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类,我认为是按照生物进化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也就是从鱼类到两栖类再到哺乳类,这样安排有条不紊,如果按时间顺序就乱了。

师:文中这句话太重要了,找得好!

生:动物越进化,越难以进行无性繁殖,我认为这两部分是按克隆技术的难易程度安排顺序,这样安排体现了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求索探究的过程,体现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师:大家说得好,这些看法综合在一起就全面了。第

二、三节是以克隆技术的发展为顺序安排的。我要补充的是第二节“克隆鲫鱼出世前后”这部分除了按照从鱼类到两栖类再到哺乳类的顺序,根据题目,作者先写中国的克隆鲫鱼实验再写其前外国的克隆爪蟾实验及我国童第周的黑斑蛙实验,然后写其后的中国克隆鲤、鲫鱼实验及外国的克隆鼠实验,这样安排也充分体现了在克隆这样的世界尖端技术方面中国并不落后!

师:你能找出本文采用的说明方法吗?试着体会其作用。小组讨论一下。 生: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诠释、作比较、引用等(学生举例) 第四板块:以意照言,体悟精神

师:看来同学们读书很仔细、也很用心。从克隆鲫鱼到克隆绵羊,我们不仅了解了克隆技术的进程,更重要的是我们从字里行间还能体悟到科学家难能可贵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下面请同学们搜索阅读课文,找出能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还可以点评一下,或谈一下你受到的启发。相信你能行!

(生圈点批注,讨论交流)

生:我找的是第二节“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中“┄┄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核中吸出细胞核。┄┄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度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首先“385天59代”一个惊人的数字震撼人心,表明实验的艰辛,“用直径10微米左右”,我们知道微米是何等细小的单位,进一步反映实验进行之艰难、精细,科学家们严谨求实的精神跃然纸上。“接纳”,“准备就绪”,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然后经过如此精细的准备后,大部分却“夭亡”了,即使是这样,科学家们永不放弃,“189个”,“只有两个”,“只有一条度过难关”,由此可以想像实验艰辛的程度之深,失败率之高,最后经过“80多天”漫长等待,成长为“8厘米”长的鲫鱼。这一过程使

我感受到科学家们在探索过程中克服多少困难,经历多少挫折才获得成功。他们这种锲而不舍、严谨求实的态度更是常人难以想像的。我们青少年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更是需要这种精神。

生:我找的是这一节第五段“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鱼类、两栖类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类”,科学家对科学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仅满足于一次成功而不去更上一层楼,科学家们往往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完成了一件创举并不止步,而是向更高的目标迈进,表现出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求索、探寻、锲而不舍的精神。

生: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三节第一段“经过247次失败后,他们在去年得到一只名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绵羊”,一句简短的不过30字的文字,仅从“247”就能看出科学工作者的严谨、认真、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精神,研究了上百次才成功足以可见实验的艰辛不易,我深切体会到科学家一丝不苟为人类造福的伟大精神!

师:大家积极踊跃,畅所欲言,我也和同学们交流一下我切实的感悟,我感受最深的是课文第二节第四段“鱼类换核技术的成熟和两栖类换核的成功,使一批从事良种培育工作的科学家激动不已。既然鲫鱼的囊胚细胞核取代鲫鱼卵细胞核后能得到克隆鱼,那么异种鱼换核能否得到新的杂种鱼呢?我国科学家首先提出了这个问题,也首先解决了这个问题”,科学家总是在现有的研究领域不断提出新的挑战,一边实验,一边思索,不断发问,坚持不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克隆鲤、鲫鱼是我国科学家的首创,这也充分表明了在克隆这一世界尖端技术方面我们中国一点也不落后!他们这种讲究实证、求真创新的精神令人钦佩,值得学习。

生:我感受最深的也是第三节第一段“经过247次失败后,他们在去年得到一只名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绵羊”,初读这句话,我并没有体会出科学家们的艰辛,但仔细一想,我在学习中遇到什么问题,一次失败了,两次,三次┄┄我想许多人遇到这种接踵而来的打击都会灰心丧气,而科学家们竟然尝试了247次,这是一个怎样漫长的概念,最终才孕育出这个令全世界震动的科研成果,让我们向这些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人们敬礼!

师:科学的道路无坦途。科海泛游靠的是渊博的科学知识,精湛的科学技术,更要靠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科学精神。这种难能可贵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中学生借鉴学习。 第五板块:自由想像,畅所欲言

师:到了我们自由想像、畅所欲言的时间了,文中写道:“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举例谈谈你的看法。

生:克隆技术有利有弊,第一段“克隆可以使高附加值的牲畜有效的繁殖”;第二段“克隆技术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段“克隆动物对于研究癌生物学、研究免疫学、研究人的寿命等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悲”就是“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

师:好。大家想想看:“克隆人”怎么会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问题呢?

(生兴趣盎然,议论纷纷)

生:假如若干年后克隆一个“我”出来,那我的父母、同学、师长及所有认识我

的人应该怎样称呼她?她又该如何面对这些人呢?再说,如果克隆出来的我犯了错误或触犯了法律,应该惩罚她,还是惩罚我?有关部门怎样辨别哪个是真我,哪个是“冒牌”的呢?

(生笑,纷纷举手)

生:一个真实的人和一个克隆人,克隆人应该跟随真实人姓同样的姓,还是自立门户?站在克隆人的角度来说,走到哪里人们都会说:这是某某克隆出来的。克隆人也是人,也有思想情感,这样一来,克隆人的心灵会不会蒙上阴影?产生自卑?会不会反过来报复人类?

生:假如将来克隆出了一个希特勒或东条英机,世界可能会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世界将重陷战争深渊。

生:如果能为自己克隆一个器官仓库, 解决器官移植供体不足的问题,那么人们能够坦然地从与我们一样五官齐全, 表情丰富的克隆人身上摘下一只肾, 挖走一只眼吗? 生:如果面对一群面貌、体态、风姿一样的克隆人, 我们该怎样确认他们的身份? 如果他们犯罪, 我们又用什么手段缉拿真凶? 再说, 人类居住的地球早已因为人口爆炸难堪重荷, 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用另一种方法生产自身?!

(生鼓掌)

师:萨达姆曾想利用这种尖端的技术,克隆100个小萨达姆!布什布什我恨你就像老鼠恨猫咪!!一个人取出他的细胞克隆出一个和他一模一样的婴儿出来,婴儿应该叫他爸爸还是哥哥?因移植动物器官而遗传带有明显动物特征的半人半兽的“人”的出现。 (生会意地笑)

师:对于我们担忧的问题,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的话给了我们答案。 (生齐读J、D沃森的话)

师总结:克隆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也可殃及人类。值得我们欣慰和骄傲的是, 面对克隆, 人类表现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富有成熟理性和远见。如果克隆技术真是上帝放在人类面前的又一只潘多拉魔盒, 那么人类将满怀自信地伸出两手,一只手叫智慧或灵性, 它让克隆技术为我所用, 造福世界, 另一只手叫理性, 它将控制和防止克隆技术走向反面。这也就是要“兴利除弊”!科学家们有足够的信心,智慧、理性地运用科学之剑,使之为人类造福! 师:下课! 板书设计:

奇妙的克隆

(鱼类)

低级

简单

(两栖类)

黑斑蛙

逻辑顺序

奇妙

“鲤鲫鱼”

(异种鱼)

小灰鼠

(哺乳类)

高级

复杂

绵羊“多利”

三、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确定了“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跳读课文,掌握知识——精读课文,筛选信息——以意照言,体悟精神——自由想象,畅所欲言”的思路, 以上五个课堂教学板块,井然有序,师生互动,45分钟读懂并用活了一篇3000字的科技说明文,教风学风扎扎实实,没有花里胡哨,是一堂较成功的文章阅读课。

一、在“授人以知”的基础上做到“授人以渔”。科普说明文的本意在“授人以知”,教科普说明文的目标在“授人以渔”,即掌握阅读科普文章的技法。我的教学设计,实行通篇略读和快读,重点精读和研读,贯彻了“精读、略读、快读一条龙”的训练方略。第三个教学板块“以意照言”,正是“循环解释法”(“语言——思想——语言”)中的回环,即张志公所说的“在语言和思想之间走个来回”。毛泽东说:“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用“文意”之“激光”去照射“文辞”,最能品味语言的妙处。读法对头,所以学生对科普文章渗透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体悟都落到了语言上,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比较好地处理了“走进文本”和“走出文本”的关系。针对“浅阅读”蔓延,未能走进文本的通病,我运用“披文得意”的阅读规律,注重紧扣文本去解读,务使学生“见得亲切”。如第二节第五段第一句:“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鱼类、两栖类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类。”这是透露作者思路、显示说明顺序(从鱼类到两栖类再到哺乳类)、闪耀科学精神的关键句子,经学生找出,教师强调,共同辨识“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说明”的奥妙,就在于“按生物进化顺序说明”最能体现克隆技术探索和发展的进程。克隆技术的奥秘都在“换核卵”,但“换核卵”本身又在不断突破,“克隆羊”不是换“胚胎细胞核”,而是换“体细胞核”,所以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阅读如此“同中见异”,确实“登堂入室”,走进文本深处了。是“牵一句而解全文!”

在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入情得意”之后,又不能自我封闭在“解文”的小圈子里,还要奋力走出文本,“知人论世”,读以致用,使文本迁移、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去。第五个教学板块,讨论对“克隆人”的看法,这是一个饶有兴味、开阔视野、读出创意的话题,我抓住火候,学生“运思及物”,纷纷发言,撞击出灿烂夺目的思想火花。

《奇妙的克隆》作为科普文章阅读课,当然有美中不足之处。因为教学总是遗憾的艺术。我觉得自己“有点拘谨,缺乏激情,未能完全放开”,再就是在时间上没把握好,最后的问题过于急促,没有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以后应在以上方面注意。

第二篇:奇妙的对联公开课

奇妙的对联

编辑整理:曹亿平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学习欣赏对联,积累一些名联趣闻。

4、指导学生尝试写对联,领略对联的无穷魅力。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故事一

据说,三国时期,周瑜妒孔明之才能,欲除之,故与鲁肃设宴请诸葛亮。席间,瑜曰:“我与你以对联设赌,对得上——饮酒,对不上——砍头!敢否?”孔明笑答:“请出题。”

瑜曰:有水便是溪,无水便是奚,去掉溪边水,加鸟便是鷄。得志猫儿赛过虎,落毛凤凰不如鷄。

亮答:有木便是棋,无木便是其,去掉棋边木,加欠便是欺。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瑜大惊,又自恃妻子美貌,欲羞辱亮妻黄氏长得丑。

瑜曰:有手便是扭,无手便是丑,去掉扭边手,加女便是妞。隆中有女长得丑,百里难挑一个妞。

亮答:有木便是桥,无木便是乔,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是娇。江东美女大小乔,曹操铜雀锁双娇。

瑜大怒,欲反目。鲁肃忙劝导。

劝曰:有木便是槽,无木便是曹,去掉槽边木,加米便是糟。当今之计在破曹,龙虎相争岂不糟。

言罢,三人哈哈大笑,一场干戈暂告平息。

故事二

郭沫若少年进的私塾设在一座古庙里。一次,他和同学偷吃了和尚种的桃子。和尚责怪老师管教不严。老师很恼怒,出了一副对子上联,挖苦偷桃的学生:“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并声称对出下联者免罚。郭沫若一听便说:“他年折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二、对联常识

1、对联的起源: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2、对联的概念:对联,又叫对子、楹联、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

3、对联的种类:常见的有春联、寿联、喜联、挽联、行业联、格言联、名胜古迹联、诗词书画联等。

4、对联的张贴:右为上联,左为下联。字数相等,仄起平收。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天 增 岁 月 人 增 寿; 春 满 乾 坤 福 满 楼。 名 动 名 名 动 名 名 动 名 名 动 名

主 谓 宾 主 谓 宾 主 谓 宾 主 谓 宾

5、对联的基本要求:

①字数相等,内容相关。②词性相当,结构相称。③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如:五蕴皆空观自在;一心不乱见如来。

但随着随着对联艺术的逐步成熟和发展,各种新奇的作法跟句式也不断出现,还出现了所谓非正宗对联,是指不过分强调平仄、工仗、用韵的对联。

如: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郭沫若为陶行知先生墓门所题写的对联。

1 口诀:名对名来动对动,实对实来虚对虚。内容上下两相望,词类相当结构同。

上下两句字数等,之间莫有重字现。

6、对联的形式: 严对:杜甫《绝句》

宽对: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他年折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正对: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 山静松声远;秋清泉气香。 反对: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回文联:僧游云隐寺 客上天然居 人过大佛寺 上海自来水 中国回音壁

秀山青雨青山秀;香柏有风有柏香。

反复联: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叠字联: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高高下下树, 叮叮咚咚泉。

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恰恰;雨雨风风花花叶叶年年暮暮朝朝。

谐音联:狗啃河上骨;水流东坡诗。(和尚骨——东坡尸) 近世进士尽是近视;忠诚中丞终成忠臣。

*(练习:10题,2分1题,共20分)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魏无忌 长孙无忌,彼无忌 此亦无忌。

双关联: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莲子:怜子。 梨儿:离儿 道出父子离别 的深意。)

数字联: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 (含义:缺一少十,谐音缺衣少食;无东西 ) 拆字联: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冻、洒、切、分分别拆开)

十口心思,思国思家思社稷;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十口心组成思,寸身言组成谢 ) 合字联:蚕为天下虫;鸿是江边鸟。(蚕——上下结构:天、虫; 鸿——左右结构:江、鸟。 ) 增字联:福无双至(今日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其为山乎? ) 偏旁联: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 )。(五行:火金水土木)

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居上;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多音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读音: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浮云涨,常常涨,常涨常消。)朝,音招。

绕口联:父戊子子戊子父子戊子;师司徒徒司徒师徒司徒。

三、声律启蒙

天对地,雨对风。大路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书。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

四、欣赏佳对

1、关帝庙:

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

这是称扬关羽的对联,里面尽收蜀国主要人物: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赵子龙 ,而且涵盖了他们之间相濡以沫的密切关系。如此言简意赅,只有汉语才有这样的魅力啊!

2、峨眉山:

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

这两句名联成为了佛学中经典禅语:禅者的悟心如明月,如清水,涵映万物,又不受丝毫的扰乱。生活虽多纷扰,但不论怎样,我们需要保持内心世界的宁静。

3、徐悲鸿:

2 和风荡洱海,白雪点苍山。

云南大理的苍山洱海是古今旅游者所向往的地方。苍山雪经夏不消,山腰苍翠,山顶晶莹,风光明媚。洱海是一个高原湖泊,干净透明的湖面宛如碧澄澄的蓝天,泛舟洱海,和风习习,令人倍感惬意。

4、金岳霖写给林徽因(挽联)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北大才华横溢、风度翩翩的教授金岳霖倾慕于红颜知己林徽因,迁居知音寓所附近,一生未娶,深情可昭日月。以悼词挽联表达对知己美好的怀恋。

5、晏几道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宋代词人。“落花”感叹青春之易逝;“微雨”状出心境的惆怅。以“燕双飞”来衬托“人独立”的寂寞和孤独。意境凄美,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感伤。

6、《红楼梦》第五回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7、《红楼梦》第七十六回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中秋节的晚上贾家人都在一起团聚赏月,其乐融融。两个孤女黛玉和湘云于荷花池畔凹晶馆联句吟诗,史湘云得妙句:“寒塘渡鹤影”,林黛玉对了个“冷月葬花魂”。这两句诗清奇诡谲,意境凄清,很是悲凉。是两个寄人篱下者触景生情的叹息。

8、岳阳楼楹联: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上联概括岳阳楼的自然景观,登高望远,山水尽收眼底。下联暗引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由眼前景想到百姓的忧乐,触景生情,抒发爱国情怀。

9、林则徐自勉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上联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下联砥砺自己,当官必须杜绝私欲,才能象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这幅对联形象生动,寓意深刻。表现了作者宽广磊落的胸襟和刚正无私的品格。

10、行业联(8题,1分1题,共8分)

操世间头等事业;做人间顶上功夫。( 美 发) 刘伶问道谁家好,李白唯言此处高。( 酒馆 ) 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 戏院 )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了眷属;是生前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婚介 ) 世间贞烈女子进来宽衣解带;天下英雄豪杰到处俯首称臣。(厕所) 让男人一路欢笑;让女人一路尖叫。(漂流) 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阉割 )

此地有佳山佳水,佳风佳月,更兼有佳人佳事,添千秋佳话;

世间多痴男痴女,痴心痴梦,况复多痴情痴意,是几辈痴人!( 青楼 )

五、课堂练习(9题,3分1题,共27分)

1、(2009湖南卷)以“心平浪静,秋叶芙蕖湘水碧。”为上联,下列四句最适合的下联是( A ) A . 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B . 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 . 气壮山威,鲲鹏展翅楚云飞。 D . 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2、 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联,下列四句最适合的下联是(C ) A . 带水芙蓉点点雨 B . 榆荚临窗片片雪 C . 柳絮池塘淡淡风 D . 丁香初绽悠悠云

3、 对偶有正对和反对之分,下面属于反对的一项是( C )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C.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董事长的三位朋友分别在今天过七十大寿,乔迁新居,分店开张。如果你是董事长的秘书,下面三副对联该如何送?请选出恰当的一项( D )

甲:大启尔宇,长发其祥。 乙:交以道接以礼,近者悦远者来。 丙:室有芝兰春自永,人如松柏岁长新。 A.甲送分店开张,乙送乔迁新居,丙送七十大寿。 B.甲送七十大寿,乙送乔迁新居,丙送分店开张。 C.甲送七十大寿,乙送分店开张,丙送乔迁新居。 D.甲送乔迁新居,乙送分店开张,丙送七十大寿。

5、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三副内容适合的对联,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社,以示祝贺。(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填写序号) A.现出庐山真面目 留住秋水旧丰神 B.藏古今学术

聚天地精华

C.常向秋山寻妙句

又驱春色入毫端 D.天涯雁寄回文锦

水国鱼传尺素书

E.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戏剧社(E )文学社( C )摄影社( A)

6、下列的对联,内容不符合高考考场情景的一联是( C )

A.十载寒窗天道酬勤九州唯斯多才俊, 百万学子壮志凌云社稷于今择栋梁。

. B. 盛世重英才问谁可展卷挥毫抒壮志, 岭南多俊彦看我能扬鞭策马上征程。 C. 夫子儒雅授业解惑教海无涯倾厚爱, 后生聪敏焚膏继晷书山有路攀高峰。 D.多年蕴蓄志远功深日日攻坚期获益, 一卷摊开神驰笔畅科科游刃庆有余。

7、对联寻亲:这道题把几副对联打散后,请你划线进行选择组合。 (1)人梯巧搭登攀路 A、水深不乏破浪舟 (2)学海无涯勤可渡 B、阵阵渔歌卷春风 (3)山高自有人行路 C、雨滋桃杏万户红 (4)风吹杨柳千门绿 D、书山有径志能攀 (5)点点轻舟腾巨浪 E、心血勤浇栋梁材 答案:1.E 2.D 3.A 4.C 5.B

8、按对联要求调整下联的顺序和结构。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9、这副对联怎么断句表达两种不同的语气?

明 日 逢 春 好 不 晦 气 终 年 倒 运 少 有 余 财

吉: 明 日 逢 春 好 /不 晦 气 ; 终 年 倒 运 少 /有 余 财 。 凶: 明 日 逢 春 /好 不 晦 气 ; 终 年 倒 运 /少 有 余 财 。

六、巩固练习(15题,3分1题,共45分)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读万卷书,(读万卷书)

4、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7、(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8、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9、(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10、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点点迎新春)

11、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地为琵琶路为弦,哪个能弹!)

12、(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 为雪白头。

13、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14、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1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七、课后作业 *百度搜索:解缙(大明奇才、对联高手)

第三篇:山东省肥城市王庄镇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 奇妙的克隆》导学案

《第17课 奇妙的克隆》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重点)

2、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利用资料的学习能力(难点)

3、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重点)

【知识链接】作者谈家桢,1909年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中国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是我国遗传学发展的奠基人之一,获得首届上海市教育功臣的殊荣。1934年赴美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摩尔根实验室深造,跟从多布然斯教授从事果蝇进化遗传研究, 1936年获哲学博士。1937年回国任浙江大学生物学教授。1946年在亚洲异色瓢虫发现色斑嵌镶显性遗传现象,受到国际遗传学界重视。1952年担任复旦大学生物系主任、遗传研究所所长等职。

【自主预习】我的学习我做主!

1、给下列词语注音:繁衍()囊胚期() 蟾蜍() 蝌蚪()性腺()胰蛋白酶()分泌()濒临()孵化()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繁衍:濒临:

神通广大:拍案叫绝:

相安无事:难能可贵

3、熟读课文,找出(1)、究竟什么叫做“克隆”?联系课文的有关介绍,你能用简洁的语言对它下个定义吗?

(2)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3)“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4)第二小节写了许多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

(5)“多利”的诞生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和影响?

(6)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 【学法指导】:课文内容比较长,要学会默读的技巧。学生自主批注,小组内合作探究,然后班上交流。

【我的疑惑】预习中你还有哪些疑惑,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先在小组内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在班内解决)——---------------------------【合作探究】我合作,我收获;我展示,我快乐!

1、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在文中找出。

2、“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3、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科研人员的努力?体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

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盘点收获】对照“学习目标”,说说自己有哪些收获?

拓展延伸: 克隆人是福音,还是恶兆?

请你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出几个要点。辩论的要求:

(1)、语言清晰、流畅,声音洪亮;

(2)、观点鲜明,论据充足;

(3)、驳斥对方观点时既要有“理”,又要有“礼”。

作业:以《假如我被克隆了》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达标检测】 在括号里写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说明方法

(1)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2)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完全像鲤鱼,但它的侧线鳞片数和脊椎骨的数目与鲫鱼相同,而且鱼味鲜美不亚于鲫鱼。()

【我的反思】(请学生从“自主预习是否充分、课堂是否积极参与、分层目标是否达成”等方面进行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提高。)

第四篇:奇妙的克隆

17《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2、 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 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利用资料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

通过竞赛,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利用收集的有关克隆资料展开辩论,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

1、结合课后练习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地方。

2、收集有关克隆的资料,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资料等。

教师:

准备有关资料和事例,以便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把课后练习题融入教学过程中。

第 一 课 时

一、教学内容

展开竞赛,掌握课文内容,了解说明顺序和方法。

二、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西游记》大家都很熟悉,其中孙悟空有个绝活让我们羡慕不已——他经常在紧要关头从身上拔一把猴毛变成一大群和他一模一样的猴子。当然这只是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奇妙想象下的精彩描写。但这一想象却在今天成了可能,这就是克隆。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奇妙的克隆领域去探究一番。

2、交流查找的资料

我们身边哪些动、植物先天具有克隆的本领?(学生出示仙人掌并加以说明;土豆、桂花、富贵竹插枝即活;各种蔬菜、果树的嫁接;水螅除夏末和秋末外通常进行无性生殖即身体长出芽体等)

3、感知课文,展开竞赛

按课文四个版块,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展开。(第一部分一个小组,第

二、三部分一个小组,第四部分一个小组)

⑴全班齐读第一部分,请第一组同学做好迎战准备,另外同学发掘问题。

问:找出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的共同点?(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

问: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这就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克隆”)

问:这一部分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别找出来。(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

教师补充提问: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事物特征服务的。作者介绍克隆是什么时用了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呢?(克隆这一前沿科学领域,对一般人来说是很陌生很难懂的,作者通过列举大家熟悉的事物,

1

再加以细致的解释,最后用简洁、准确、概括的语言给它下个定义,把它的特征清楚的展示出来,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克隆。)

⑵对克隆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那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目前世界在克隆上取得了哪些科研成果。(默读“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和“克隆绵羊‘多利’”两部分。请二组同学准备,其他同学发掘问题。)

问:这两个部分作者举了哪些克隆事例?(1979年克隆鲫鱼、1960、62年克隆爪蟾、1978年克隆黑斑蛙)

问: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据)

问: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为什么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说明了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具有全能性。标志着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

问:这部分作者为什么不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说明呢?文中的顺序安排有什么好处?(如果其他学生觉得比较困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并加以引导。文中按生物顺序来安排的,是由低级到高级。这样的顺序符合人们认知的规律。另外,无性繁殖属于低级繁殖,动、植物越进化、越高级,就越难进行无性繁殖。这一顺序说明了克隆技术在不断的发展。)

教师补充提问:克隆技术不断在发展,这与科研人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看看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他们的努力?

学生找出后,教师追问:这些努力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锲而不舍、求真创新)把这种精神用到我们的学习中,我们该如何做呢?(学生自由发言)

⑶克隆技术造福人类(请同学读,最后一组同学做好准备。)

问: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问:这一部分的第一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举例子。通过举例,说明只有通过克隆技术才能最有效、最方便地繁殖这些能给人类带来好处的高附加值的牲畜。)

问:你愿意克隆一个和你一样的人出来吗?(学生自由发言)

问:作者对克隆人的看法是什么,体现在文中什么地方?(略)

对竞赛优胜小组以肯定后,教师小结:我们对“克隆”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克隆人也不再是幻想。

第二课时

一、师生探究

在学生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有关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课文内容拓展深入方面的学习。 (过渡)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科”为其“科学性”,重在内容;“普”为其“普及性”,重在语言。二者完美结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说明了深奥尖端的生物技术。

1、研读第一小节“克隆是什么?”。

出示问题组:

a.用一句话告诉大家“克隆”是什么。 b.如果课文一开始就告诉大家克隆是无性繁殖,名称来源于希腊文,效果好吗? c.举孙悟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2

探究小结:

科普短文重在“普”,作者从常见且容易理解的生物现象写起,将高深的科学技术说得生动形象,明白晓畅。接着又从词源追溯“克隆”原意,进一步弄明白了克隆含义。用《西游记》中妇孺皆知的故事,更将科学技术写得富有趣味。

方法辨析:这一小节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通过上面小结,学生可以得出相应结果,教师再作归纳。

2、合作探究

a.第二小节与第三小节有何关系? b.请找出这两小节中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找出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并明确) 提示:第二小节为第三小节写“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提供了科学基础,做好了行文的铺垫,并且按由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鱼类、两栖类、哺乳类)的说明顺序。

3、拓展延伸

分组讨论:克隆人是福音,还是恶兆? 教师可以提供网上、报上的各种言论帮助学生思考,同时也应紧紧抓住课文结尾引用的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的话,对学生的辩论进行点拨。

4、学生小结

请各小组学生针对本文的学习,以“我学到了„„”进行小结。教师注意根据学生回答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不仅从知识上考虑,还从方法上、思想情感上考虑。

5、延伸作业

将课堂小结“我学到了„„”写成书面文字;从网上、报上、书籍中查询科学前沿的新兴技术。

附板书设计

奇妙的克隆

谈家桢

植物界的克隆:

动物界的克隆:

鱼类

两栖类

哺乳类一“多利”的诞生

利与弊:

第五篇:17 奇妙的克隆

一、 课前预习

1、反复阅读课文,充分了解课文内容。

2、查阅字典、词典,理解并记忆文中出现的生字和词语。

3、课前布置学生进图书馆或上网查找有关克隆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

4、进一步学习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二、课堂检测

1、初读课文,感知教材。

(1)克隆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2)‚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和‚克隆绵羊‘多利’‛分别为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克隆羊的诞生为什么在全世界引起‚轰动‛? (3)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

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分析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和科学性。

(1)文章四个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能调换顺序吗?

(2)文章第一部分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文章第二部分‚克隆鲫鱼出世前后‛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4)第三部分‚克隆绵羊多利‛介绍多利的诞生过程,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3、从课文中找出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仔细体会。

例如:‚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

三、课后拓展

1、练笔:‚假如我被克隆‛。

倘若将来真有那么一天,你被克隆了!请尽量发挥你的想象,描绘你被克隆的历程以及被克隆后的生活,并以此为话题,说说你的感受。

2、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看法,可以编述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500字左右。

上一篇:秋季家长会发言稿下一篇:期末个人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