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调研报告

2022-07-12

根据工作的内容与性质,报告划分为不同的写作格式,加上报告的内容较多,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写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全域旅游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全域旅游调研报告

全国全域旅游发展研究报告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发展评估与建议

引 言

在中国旅游智库指导下,现代旅游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组织对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及发展从四个方面开展了第三方独立调研评估:一是对262家创建单位中20多个省市区90多家全域旅游创建和发展进行了调研访谈,二是通过互联网对各方面全域旅游的关注和评价进行梳理分析,三是搜集分析了关于全域旅游发展相关论述,四是对部分全域旅游示范区规划和创建方案进行分析。形成该研究报告,分析取得的进展成就,及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推进的对策建议。

一、全域旅游发展取得的进展与成就

2015年4月至8月,国家旅游局李金早局长到山东沂水、四川阿坝州、成都锦江、安徽黄山等地调研时,经过反复慎重思考,李局长提出谋划全域旅游。2015年8月在黄山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研讨会上,李局长正式提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2015年9月,国家旅游局下发 《关于申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通知》,正式启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2016年1月29日,国家旅游局在在海口召开全国旅游工作会上,李局长做了《从景点旅游迈向全域旅游》报告,正式全面部署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战略。2016年2月李金早局长发表《全域旅游 大有可为》文章,系统论述全域旅游是什么、为什么要推进全域旅游、如何推进全域旅游。2016年3月,公布了第一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2016年5月,国家旅游局在浙江桐庐召开全国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现场会。2016年9月,国家旅游局通知开展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申报,并在宁夏中卫再次召开全域旅游推进会。 从全域旅游战略谋划和提出到现在短短一年、从启动部署示范区创建工作到现在短短半年多,全域旅游取得了巨大成绩,已经形成了上下协同、全面推进的工作格局,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 经过一年的探索和实践,全域旅游正在从理念转变成实践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次深刻革命。迄今为止,旅游界创造的旅游概念,还没有一个产生如此深远、广泛、强劲的影响。全域旅游,既是发展的战略方向,是发展战略的新理念,更是重要战略思想、而且已经成为也是重要战略部署。

(一)全域旅游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推进短短半年多时间,全域旅游已从李金早局长提出的新时期旅游发展的战略思想、国家旅游局的全国旅游发展战略部署,进而已经上升为国家旅游发展战略,这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和指示。2016年6月,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时指示,抓全域旅游的路子是对的,要抓下去。2016年5月,在世界旅游发展大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推进全域旅游、旅游+等发展。汪洋副总理也多次对全国旅游发展工作做了批示,充分肯定了全域旅游发展思路。

其次,全域旅游写进中国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已经成为“十三五”乃至未来更长时间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中国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理念为引领,以落实全域旅游战略为主题,以改革创新、提质增效为主线。本次规划由国家旅游局牵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交通等部门共同参与编制,国务院已经同意将规划纳入国家“十三五”重点规划,标志着旅游业正式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在我国旅游业发展史上尚属首次,其战略影响,已经远远超越了旅游领域。

第三,全域旅游不仅上升为国家战略,而且得到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为越来越多的地方发展战略,从而成为“顶天立地”的发展战略,既接天线又接地线。宁夏自治区、湖南省、广西自治区、海南省、湖北省、贵州省、云南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区、青海省、浙江省等主要领导都发表文章,将全域旅游作为重大战略部署。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各级地方党委政府,更是将全域旅游作为重要战略,将全域旅游作为创新区域发展模式的重大战略载体和战略路径。

第四,全域旅游战略已经得到国家相关部门支持。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4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促进消费带动转型升级行动方案的通知》(发改综合〔2016〕832号)提出年内建成100个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目标。相关部门对旅游业日益重视,主动与旅游部门携手合作,共同推进全域旅游,直接、间接地促进国民经济有关部门的发展,如推动商业、饮食服务业、民航、铁路、公路、邮电、日用轻工业、工艺美术业、园林等的发展,并促使这些部门不断改进和完善各种设施、增加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形成全域旅游联动格局。

(二)创建氛围十分浓郁,形成了全所未有的工作力度。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得到了各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全域旅游战略已经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大局并占有重要地位。全国各地有400多个省、市、区及下辖的市州、区县报名申请创建,经过国家旅游局同志们的严格筛选,选出了首批262个条件相对较为成熟的区域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这些创建单位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囊括了旅游业发展重点区域,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依托。开展创建工作以来,90%以上的创建单位召开了全域旅游创建推进大会,成立了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担任组长的领导协调机制,并由主要领导亲自布局推进大会。2016年8月,国家旅游局又发通知新遴选百家全域旅游创建单位,各地非常踊跃又有200多家单位申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已成为旅游业发展新模式的探索者,也成为体制改革创新的先行者。 让人欣喜的是,全域旅游的创建工作还有了新的突破,体现了两个超越:一是全域旅欧创建层次超越以县市为主的创建格局,大部分省市都召开了全省推进全域旅游大会,许多省书记省长还发表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署名文章,从全省(市、自治区)高度整体推进。二是创建的范围也大大超出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范围,多数省市除了国家确定的名单,还增加了创建范围,除了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还开展了本地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设立部分省(市、自治区)级示范区创建。形成多级联动、全面推进的全域旅游发展局面。

(三)各地创建取得良好成效,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亮度 全域旅游已经成为整合政府、企业、社会资本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旅游业发展持续领跑宏观经济,形成了空前的发展势头。调研发现,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增长率普遍高于一般地区,旅游投资、旅游人数增长等都明显高于;旅游服务质量也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全域旅游已经成为推动旅游创新发展和区域发展创新的新动能、新引擎。 在各地推进全域旅游的过程中,各地探索了将全域旅游与扶贫攻坚、新型城镇化建设、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深度结合和融合,将全域旅游作为区域创新发展的新战略、新引擎、新动能。例如,宁夏自治区按照“全景、全业、全时、全民”模式,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区),把全区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整体打造。探索了一体化战略整合设计、一盘棋全域布局、一揽子分工整合、一条心凝聚发展合力、一条龙改革创新。安徽池州市从创新全域旅游规划开始,提出探索全域旅游池州模式。成都将锦江都市旅游区为载体,推进都市全域旅游发展进行探索,围绕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核心区和国际购物目的地目标,提出“旅游引领、融合发展、共建共享、提升价值”的发展思路。 各地因地制宜推进全域旅游,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探索了不同模式。出现了几种基本模式:一是龙头景区(包括度假区、大型旅游综合体)带动型,依托龙头景区作为吸引核、动力核,带动周边区域旅游化发展,形成全域旅游目的地;二是城市和城镇依托辐射型,依托文化特色鲜明、商业休闲氛围浓郁的都市核心区为载体,或者依托特色城镇为核心吸引物,形成旅、文、产、居多区融合的全域旅游区; 三是美丽生态环境和全域景区发展型,依托全域优化的生态环境景观,把整个区域当做A级景区来打造,整个区域各种空间、设施和,都进行全景化打造。四是特色产业依托型,依托优势特色产业,将其作为吸引物,以“旅游+”和“+旅游”为途径,大力推进旅游业与

一、

二、三次产业的融合,推动全域旅游要素产业深度整合。五是美丽乡村依托型,全域旅游发展的空间和重点在农村,大量乡村环境优美的地区,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大力推进旅农融合推进全域旅游。

(四)全域旅游成为改革创新的重要平台,突破前所未有的深度。 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为各地旅游改革创新提供了宝贵平台,各地加快推进各种旅游改革创新。以增强旅游业发展综合协调能力、旅游市场的综合监管能力为目标,许多地方大力推进旅游发展委员会、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旅游分局等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形成突破。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7个省区市成立了旅游发展委员会,有11个设区市、19个县成立了旅游警察,5个设区市和9个县成立了工商旅游分局,5个设区市和44个县成立了旅游巡回法庭。

(五)全域旅游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形成前所未有的热度。 全域旅游提出来后,迅速成为全社会关注热点,截至到2016年9月4日,通过百度搜索引擎,全域旅游的搜索结果有3210000条,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搜索结果有2890000条。通过搜狗搜索引擎,全域旅游搜索结果有27338条,全域旅游示范区搜索结果有51951条。通过360搜索引擎,全域旅游搜索结果有3950000条,全域旅游示范区搜索结果有996000条。全域旅游也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研究,在知网上,以全域旅游为关键词,全文搜索到的论文有28290篇,以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关键词,全文搜索到的论文有19994篇。在万方(学术论文)网上,以全域旅游为关键词,全文搜索到论文有8656篇,以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关键词,全文搜索到论文有346篇。全域旅游还成为旅游规划设计院的关注的焦点,企业参与旅游发展的重点领域。 在旅游界,还没有一个概念像全域旅游这样成为社会普遍认同的概念,已经成为一个热词。为什么全域旅游一经提出,便得到全国的积极认可,这表明全域旅游具有实践基础和现实需求,代表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方向。这些巨大进展和成就,表明全域旅游战略顺应发展大势,符合发展规律,也充分反映了旅游业的主动作为和社会担当。

二、全域旅游发展中需要引起关注的问题

全域旅游进展迅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但是,由于全域旅游是一个全新的发展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相关理论研究又缺乏准备,在认识上和行动上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重视,实际上李金早局长在全域旅游推进会上已经提出过七个担忧。通过调查研究,我们总结了全域旅游创建和发展中要引起关注以下五个方面问题。

(一)研究认识不足,存在概念化和标签化问题。

对全域旅游的认识和行动,存在以下突出的误区。一是对全域旅游内涵过度泛化,一些旅游规划设计机构和专家提出全域旅游的一堆“全”,“全”过多过泛,反而会偏离了全域旅游本质,形成一些模糊甚至错误认识,会误导对全域旅游的科学认知和准确定位,认识需要更加精准、深刻,全域旅游更核心的内涵是变革和创新。二是社会也存在对全域旅游过度解读的现象,全域旅游绝似乎成为一个包罗万象的筐子,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反而可能会、让地方政府无从下手。三是全域旅游负重太大,有的将全域旅游当成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把很多不好做或难做好的工作都寄希望于全域旅游,有时候过于在“全域”二字上下功夫,反而忽视了旅游业的本质特征。四是需要统筹处理全域旅游与其他工作的关系,全域旅游不是旅游工作的唯一内容,要将全域旅游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不能偏废。

(二)改革创新不足,存在表面化和形式化问题。

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推进全域旅游,但也比较普遍的存在,比较重视发展,而相应的改革创新不足。特别是由于改革进入深水区,很困难,地方主要领导在一个地方任职时间都比较短,在编制全域旅游规划和实施方案时,也往往是重项目,改革创新内容不足。其次,越来越多的地方推进了旅游改革创新,但也有的还存在换汤不换药、换人不换理念、换牌子不换体制、换机构不换机制的问题。第三,在全域旅游发展中,还存在重推介、重形式而轻基础、轻内容现象。第四,各地都重视编制全域旅游规划,但究竟什么是全域旅游规划?如何编制全域旅游规划?如何实施全域旅游规划?等认识不足,有许多全域旅游规划并没有体现全域旅游的本质要求和变革思想。第五,并不是所有地方目前都有条件推进全域旅游,也需要冷峻认识。此外,还必须强化一个新观念,许多有条件地方,要发挥后发优势,主动摆脱“先景区、后全域”或者“重景区、轻全域”的路径依赖,坚持按照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主动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主动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主动推动旅游综合体制机制改革,避免再走弯路。

(三)重点突出不足,存在空心化和空泛化问题。

全域旅游不是不要景点建设,旅游景区是核心吸引物,景区景点建设依旧是全域旅游的重要基础,有些人认为全域旅游就是所谓的“无景点旅游”,就是不要旅游景区了,这些都很偏颇,也会误导旅游发展。正如李局长所说,抓全域旅游的横向拓展与抓景区景点的纵向提升统筹兼顾起来,不仅不能淡化景区景点建设,而且还要突出抓好景区景点的转型提升工作,由“单一型、孤岛式”发展向“联动型、扩散式”发展转变。发展全域旅游也必须精准发力,要找准核心龙头和突破口,在此基础上统筹全面发展。其次,全域旅游不是遍地开花,全域旅游不是全面旅游,不能撒胡椒面,全域旅游发展不能村村点火,乡乡冒烟,到处搞旅游开发,空心化和空泛化要引起关注。有的人和地方,对全域旅游简单望文生义,带有强烈具象色彩的地域空间概念,简单理解为旅游资源与要素在特定地域空间的全覆盖和全渗透。全域旅游中的“旅游+”,也不是“跑马圈地”、“开疆拓土”,而是要更好的发挥旅游业的综合优势和带动作用,做大做强旅游业,各地搞“旅游+”也要有选择、有重点的去“+”,不能全方位、无死角的“+”。

(四)特色彰显不足,存在同质化和低端化问题。

大家都在推进全域旅游,一些地方对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挖掘不足,在旅游产品、项目、业态的策划规划和投资建设上存在简单模仿。对针对的旅游市场也缺乏深入研究和细分,在市场上同质化。同时,对区域内各个区域的功能定位、特色分工等也挖掘不足,在区域内部也存在同质化问题。个别地区甚至存在简单复制,低劣伪造,低俗媚客,跟风式一哄而起,在同质化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低端化问题。在全域旅游范围内,迫切需要按照“集点、连线、汇面”的思路,对旅游业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进行梳理和优化,重点提升旅游景区景点,重点打造旅游集散节点,重点发展旅游风景廊道。此外,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上个性化和特色化也还彰显不足,也迫切需要因地制宜创新。

(五)市场机制不足,存在行政化和运动化问题。

全域旅游发展,必须要党委政府统筹整合推进,政府必须打头阵,必须在体制机制改革、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等实现突破。但全域旅游要真正持续推进,必须要要坚持市场导向。正如李局长所说,决定全域旅游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还要靠市场。全域旅游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注重发挥企业在旅游资源整合、旅游产业融合、旅游项目开发、旅游区域运营、非公益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领域的主导和主体作用。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搭建好平台,让民营企业、金融机构等在全域旅游发展中敢投资、有收益。目前,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中,各级政府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党政主要领导抓旅游的观念转变过来了,党委政府大力推进的格局基本形成,但市场主体参与、社会参与、游客参与还有待提升,市场参与机制亟待创新,形成全域旅游的动力源和落脚点。

三、进一步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根据全域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科学务做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和全域旅游更好更快发展,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研究、加强培训,深化对全域旅游的认识。 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思想上成熟、方向上正确、行动上坚定。全域旅游是在实践中提出和推进的,理论上研究和准备不足。建议从几个方面加强对全域旅游的研究。建议对全域旅游发展进行全面调研诊断,对全域旅游发展进行全面系统研究,认真总结各地发展模式和经验,在总结实践中深化认识、总结探索规律,支持出版全域旅游发展的案例丛书,形成相关理论。建议推动建立全域旅游监测研究基地,构建全域旅游发展协同创新联盟。设立全域旅游研究重大课题和系列子课题,深入系统研究全域旅游发展。迫切需要研究的全域旅游理论问题有:全域旅游的内涵本质特征、全域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实现路径、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分类与发展模式、全域旅游相关的改革创新和现代治理模式、全域旅游的演进规律和发展方向等。同时,需要加强培训,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班,更加明确全域旅游发展重点。

(二)突出改革、突出重点,务实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发展全域旅游,要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灵魂,针对全域旅游发展中的重大瓶颈,形成适应合力推动的统筹协调机制、综合执法机制、资源整合机制和社会保障管理机制,构建从全局谋划和推进全域旅游的体制和工作格局。要把开展创建工作与解决旅游业重点问题结合起来,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等中心任务结合起来,以改革发展和民生改善的成果检验全域旅游创建成效,推进从部门抓旅游到党委政府统筹抓旅游,从景点旅游到目的地旅游,从封闭式小旅游到开放型旅游+,从企业单打独享到全社会共建共享,从“民团式”治安管理到全域化依法治理。 一是要着力改革创新全域旅游统筹发展的领导体制,构建党政统筹推进全域旅游的体制和工作格局,形成部门联动、多级联动的发展机制,实现从部门推动向党政推动转变。同时,要改革创新全域旅游管理的综合协调机制,推进旅游管理体制的综合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增强旅游部门统筹旅游业发展的能力,强化行业内部的管理和服务能力。二是要推进旅游引领的多规合一或多规融合。要推进全域旅游规划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的有效衔接,有条件的地方要推进以全域旅游规划为引领的多规合一或多规融合,使全域旅游规划成为整合各方资源、资金和力量的重要抓手。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全域旅游规划管理创新,统筹 区域各种旅游规划和相关规划。全域旅游规划不仅仅规划景区景点、宾馆饭店等传统要素建设,需要全面系统规划,相关要素和设施规划,要考虑融合旅游功能、注入旅游元素,甚至按照旅游标准规划成旅游项目,有效整合各类资源要素和力量。三是改革创新旅游综合执法机制,要把市场环境治理,纳入到地方综合治理,鼓励设立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工商分局及其他联合执法机构。四是探索建立适应全域旅游特点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产业发展评价体系、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与旅游电商企业合作,建立现代旅游的科学评价机制。

(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鼓励探索全域旅游新模式。 以特色引领全域旅游发展,立足本地区实际,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特色,探索各具特色的统筹发展机制、发展模式,培育特色产品业态,形成色彩斑斓、各具特色、生动活泼的全域旅游大格局。建议:一是鼓励各地创新全域旅游创建的载体,各地在全面推进国家以市县区为重点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基础上,因地制宜创新全域旅游创建载体,例如全域旅游示范乡镇,都市全域旅游示范区,依托风景道的全域旅游示范带等,全域旅游不是行政区,而应成为目的地。二是鼓励探索不同的改革创新举措,因地制宜探索旅游改革创新,推进旅游用地改革创新、导游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创建各类旅游改革创新试验区,选择改革重点和方式,形成全域旅游创新活力迸发的局面。

(四)法规保障、标准引领,加快全域旅游法规标准化建设。 迫切需要将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纳入法制化、标准化引导的轨道。一是建议在出台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导则基础上,加快编制出台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鼓励推进研究出台全域旅游规划编制指南、全域旅游规划衔接导则等标准。二是鼓励地方因地制宜,探索编制不同类型和专项的标准,如都市(城市)全域旅游示范区标准和发展导则、风景道全域旅游示范带标准及导则等。三是抓住立法权下放到市级的机遇,鼓励有条件的城市,研究出台全域旅游促进保障条例,探索将全域旅游纳入立法体系。四是根据全域旅游发展需要,结合实际对农家乐、民宿等制定不同于星级饭店、商务酒店的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标准,配备符合乡村旅游发展需要的消防、食品卫生安全等设施设备。五是抓紧研究全域旅游目的地的评价体系,把游客满意、居民满意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提高游客满意度,让游客游的顺心、放心、开心,促进本地居民脱贫致富、改善生活质量,让居民更有幸福感和获得感,使全域旅游的发展成效体现到游客和居民的口碑上,把旅游业建设成为地方的富民产业、快乐产业和幸福产业。

(五)争取支持,整合资源,增强推进全域旅游的动力。 发展全域旅游,需要政策保障措施有力,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全域旅游作为战略已经得到从基层到顶层的高度认同和重视,但支撑全域旅游战略的政策还需要突破。一是建议国家和各级政府党委政府统筹,相关部门共同研究支持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政策和扶持措施,从土地、税收、投融资等方面给予系统支持。鼓励出台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政策文件,强化土地、金融等政策保障,开展旅游用地改革创新。二是研究争取对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专项资金资金投入,整合交通运输、城镇化、水农渔林、生态保护治理、旅游、乡村文化建设、养生养老等方面的财政资金纳入整合范围,研究加大对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的投入。三是需要研究如何引导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创新投融资模式,破解全域旅游的投资和持续运营难题。研究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框架下的投融资创新结构。研究如何推进全域旅游的ppp投融资模式,如何用好国家专项建设基金、产业基金和政策性银行贷款,如何创新利用债务融资工具,发展旅游项目资产证券化产品,开展旅游项目特许经营权、景区门票收费权抵押等方式融资,支持旅游企业上市。支持开发旅游消费信贷产品,成立消费金融公司,发展互联网金融,如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全域旅游项目融资支持。 总之,对于全域旅游发展,要有正确认识,要尊重客观现实,按发展规律,有重点有步骤科学推进,健康持续发展。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是一个大合唱,需要党委政府发力、企业资本给力、旅游部门给力、相关部门助力、社会广泛合力。推进旅游+各领域,给发展带来需求、注入活力、提升价值,各领域+旅游,各方面按照旅游理念标准、增加旅游功能、注入旅游元素、完善服务,构建全域旅游。

附件:石培华 中国旅游智库秘书长、委员;现代旅游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南开大学教授、博导;全国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旅游科技创新工程中心主任、国家信息中心旅游规划研究中心主任。

现代旅游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简介

“2011协同创新计划”是继“985工程”、“211工程”之后,我国在高等教育系统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现代旅游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是在教育部、国家旅游局支持下,由南开大学牵头,中山大学、国家信息中心等联合共建,是目前我国唯一国家旅游发展协同创新中心。2015年07月16日,协同中心在京成立,国家旅游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吴文学、教育部社科司司长张东刚、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彭福伟、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司长彭德成等出席并讲话,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原副主任郑新立、国家旅游局原副局长、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意大利大使程文栋、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等专家发言。南开大学校长龚克教授任协同中心理事长,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教授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杜平研究员、全国旅游资源与规划评定委员会副主任王志发先生、中山大学副校长马骏教授等任副理事长,南开大学教授、中国旅游智库秘书长石培华任中心主任,南开大学旅游服务学院院长白长虹教授、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长保继刚教授任中心联合主任。中心入选2015年中国旅游科教理论十大新热点。

第二篇:“全域旅游”专题调研成果运用转化情况汇报

一、我县旅游餐饮现状

旅游业涉及的餐饮业态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有赖于旅游者的存在而生存,包括旅游饭店的餐厅、旅游定点餐馆、旅游景区内及周边的餐馆与小吃摊、旅游交通站点附近的餐馆等;另一类的主要服务对象就是当地居民,但也可为旅游者提供餐饮服务,包括各类餐馆、快餐、小吃店、咖啡馆、茶馆、酒吧、农家乐等。随着散客数量的增长,第二类餐饮业态对于旅游业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我县目前旅游餐饮主要布局在五千年文博园、花亭湖风景区、玖玖花海、XX九井溪森林公园等周边区域,各类餐饮户78家。

二、我县旅游餐饮特点

1、餐饮消费就是旅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饮食的消费在旅游六大要素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在旅游消费中仅次于购物消费,占据第二位。因此,开发美食旅游在丰富旅游活动、愉悦旅游者的同时,也就是增加旅游创收的很好途径,并且其潜在作用更就是不可忽视。

2、餐饮消费满意度影响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质量。

旅游餐饮作为旅游六要素的首个要素,直接影响着旅游者对旅游行程满意度的评价。旅游餐饮是旅游目的地向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发展旅游餐饮是发展全域旅游的重点。活动就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全身心投入的运动,整个过程体力付出很大,会消耗身体很多营养物质与能量,仅仅吃饱就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吃好,保证饮食的质量,旅游者才会有旺盛的精力、充沛的体力顺利完成旅游活动。

3、餐饮美食旅游与旅游文化的有效结合

饮食不仅就是旅游活动的物质基础之一,更就是旅游的一项重要内容。旅游到外地,品尝当地名菜、名点,无疑就是一种饮食文化的享受。我县饮食的多样品种、丰富内涵、背景文化以及饮食习俗等都深深的吸引着游客。如果把饮食与旅游很好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促进我县饮食文化资源的开发,还可以大大丰富旅游产品,为旅游开发与旅游经济增添新的亮点。

三、存在的不足

1、我县餐饮业总体水平不高。根据省、市市场监管局关于创建风景区餐饮质量安全街的相关精神,我局拟定在五千年文博园人民东路的餐饮店为基础开展创建,但该餐饮店经营面积小,且大部分没有明厨亮灶。经营者的食品安全卫生意识不强。

2、监管水平有待提高。由于我局职能较多,监管人数有限,监管水平参差不齐,致餐饮业难提升一档次。

第三篇:关于加强文旅结合,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

X区在旅游方面先后获评“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区(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创建单位、央视网“全国十大全域旅游目的地”、人民网“全域旅游魅力指数排行榜”十强。

一、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陆地面积仅为X平方公里的X半岛拥有A级景区X个,其中XA级景区X个,单位面积A级景区密度为全国之最,旅游资源丰富;旅行社X家、占全市的X%,星级宾馆饭店X家、占全市的X%,两江游船X艘,三峡五星豪华游轮X艘,建成X个市级旅游集散中心、X个区级游客中心,旅游设施配套完善。X年以来,连续三年大幅度持续增长X%以上,仅X年上半年接待游客X万人次,同比增长X%,旅游收入X亿元,同比增长X%。X年X月,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创建单位。X年荣获央视网“全国十大全域旅游目的地”、X年荣获人民网“中国全域旅游指数排行榜X强”、X年荣获新华网“全国首批大众休闲旅游胜地”,X成为各地游客最热打卡旅游目的地之一。

X区成立区级领导挂帅的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制定《X区文化旅游业发展清单》,重点突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围绕母城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加强政策资金保障,升级文商旅城消费服务,不断完善全域旅游公共设施。X区按照“多规合一”的思路,在国内首次提出“全域景观提升、全时业态配置、全史文化展示、全景绿化升级、全程智能服务、全区氛围营造”的“六全理念”,受到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领导的肯定,中国旅游报给予专题报道。

二、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统筹能力需进一步强化。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等众多环节,很多事情都超出了旅游部门的职责范围,要专题研究、多方学习,进一步发挥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和协调机构的统筹统揽能力,形成综合产业综合抓的良好局面和强大合力。

(二)旅游消费拉动需进一步提升。全区拳头旅游产品不够强,旅游人均花费还不高,“过境游”“一日游”“闪电游”比重较大,需将美食、购物、休闲、娱乐等元素有机融合,面向市场、面向游客,深度挖掘文化旅游融合的消费潜力。

(三)旅游文化内涵需进一步挖掘。景区景点不能仅仅满足于人气旺、名气足,还要再增“文气”、添“味道”,经得起看、经得起问、经得起品。作为重庆“母城”,巴渝文化等大量特色文化基因未能深入挖掘,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附加值。

(四)旅游环境需进一步优化。X作为建成区、老城区,现实条件已难以很好地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部分景区及周边存在空间狭窄、入厕难、停车难、排队难等问题,“快旅慢游”服务体系还不健全。热门景点周边存在“羊儿客”“人偶拉客合影”等不良现象,市内“一日游”存在合同签订不规范等问题,“黑车”“黑导”“黑社”还不同程度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强行业监管。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和建议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要求,坚持以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推进文商旅城深度融合,推进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把X打造成为品质之城、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到X年,重点文化旅游载体及X个传统风貌区、X个山城老街区建设基本成型,力争国家XA级以上景区达到X个,过夜游客突破X万人天,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X%以上,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X%,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

(一)加强文商旅城融合发展的统筹力度。按照“文化引领、商业支撑、旅游带动、产城融合”的原则,在政府层面成立区领导挂帅的X区文商旅城融合发展领导小组,在企业层面成立龙头企业牵头的X区“文商旅城”企业发展战略联盟。把文商旅城融合发展作为“十三五”全区发展战略任务来抓,优化资金投入,发挥好旅游重点企业在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上的骨干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向文化旅游领域。强化政策引导,制定X区文商旅城融合发展专项政策,有效利用文化产业立项、文化旅游推介等各种形式争取上级支持,对接全市旅发大会已明确即将出台旅游项目水电气优惠等上级政策,做好贯彻落实。

(二)打造动静结合的城市旅游消费空间。推进传统观光游向都市休闲游、体验游、互动游转变,实施“旅游+”,实现“动静结合”。积极发展“旅游+医养”,围绕体检、美容等医疗游需求,开发培育一批健康旅游示范项目;“旅游+体育”,坚持办好CBD城市登高楼大赛等群众参与度较高的知名体育赛事;“旅游+教育”,深度挖掘、重点打造爱国主义教育题材,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来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打造一批文化旅游重点项目,重点加快建设X个文商旅城融合发展示范点,建设文旅特色园区和楼宇。推出一批“叫得响、看得见”的特色品牌,植入母城文化元素,推出代表重庆母城文化的旅游驻场演艺,打造“X好礼”旅游商品品牌。

(三)推出特色鲜明叫得响亮的旅游招牌。挖掘文化内涵,立足“山水城桥”禀赋,彰显“山城”“江城”“不夜城”和“美食之都”等独特魅力,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旅游景区,推出更多的“万里长江第一索、重庆旅游第一站”等特色鲜明、叫得响亮的旅游招牌景区。紧扣“吃住行游购娱”和“商养学闲情奇”等旅游元素,提档升级洪崖洞、李子坝观景平台等热门景点,美化景观景点面貌;提升改造朝天门、鹅岭公园等传统景区,突出X特色和独特魅力;串联打造母城文化游、抗战文化游、巴渝风情游、山城徒步游等精品线路,把散落在街巷的珍珠串成项链,形成众星拱月的品牌引领效应。深入开展景区升级工程,全力支持红岩联线争创XA景区,将山城夜景、两江游整体打造为世界级夜景名片,将鲁祖庙、十八梯等打造成为最具“老重庆”味道的体验区。

(四)培育全国知名的旅游龙头企业。加大对旅游全产业链条上的企业扶持力度,支持规上企业跨越发展,营造“亲商安商”环境。支持酒店、餐饮企业连锁发展、品牌输出,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酒店餐饮集团。支持重点旅行社开发旅游精品,丰富旅游线路,“走出去”拓展国外市场,培育更多全国百强旅行社。发展壮大互联网企业,加速智能化、大数据在旅游业的应用。加强招商引资,重点吸引国内外品牌酒店、旅游电商和跨国旅游集团投资落户。鼓励旅游企业引进国内外高端策划、经营管理等领军人才,着力加大导游、司机、服务员等一线从业人员的服务技能,让各类旅游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五)构建快旅慢游的休闲旅游格局。建设一流的旅游基础设施,完善“快旅慢游”交通体系,畅通内外交通,高水平打造山城步道、滨水岸线等慢行交通网络,多措并举改善涉旅场所停车环境。顺应散客自助游较多的趋势,有针对性的设置标识标牌,增设一批旅游咨询服务点,推进菜园坝旅游集散中心提档升级。深入开展“厕所革命”,合理化布局、高标准管护旅游厕所,未来三年新建改建旅游厕所X座,确保建得足、管得好、找得到、用得舒心。搭建X旅游出行云平台,建设旅游大数据中心,推动免费WIFI、电子地图、自助语音讲解A级景区全覆盖,努力实现精准管、便捷行、轻松游。

(六)抓好全域旅游的大环境提升。坚持“大城智管、大城细管、大城众管”,全面落实城市综合管理“五长制”,大力整治“脏乱差”等城市管理顽疾,常态化推进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卫生和秩序精细化管理,让游客留得住、住得好。持续重拳综合整治“热门景点”滋生乱象,旅游、公安、工商、城管、建交等相关部门加强联动,坚持明查与暗访,坚持治理与督查,实施严打、吊销、暂停经营、罚款等强制措施,依法严查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等旅游市场“常见病”,依法打击“黑车、黑导、黑社、羊儿客、发卡族”等旅游市场“顽疾”,优化旅游环境。引导行业企业诚信经营,提升服务质量,开展文明旅游活动,提升游客满意度。加强旅游安全监管,强化职能部门监管责任,完善高峰期客流应对处置等预案,做好热点景区景点承载量警示和安全风险提示,加强旅游安全日常监督检查和节假日专项检查;强化旅游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和应急预案,加大旅游安全自查整改,严防涉旅安全事故发生。

第四篇:赴x省考察学习全域旅游工作情况的报告

按照县政协常委会工作要点安排,x月x日至x日,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常委、委员和有关乡镇、部门负责人,赴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地区x省x区、x县、x县、x县、x市、x县、x县、x市考察学习全域旅游发展情况,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一、经验与启示

一是以优化管理体制为基础,切实增强发展动力

全域旅游的发展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在融合中共同发展。只有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理顺旅游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关系,突破制约旅游发展的障碍,才能推动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本次考察的地区,全域旅游效益稳步增长,呈现良性循环发展态势,得益于科学的旅游发展管理体制。

一是政府主导全力推动

在发展初期,政府有关部门科学决策,多方调研论证,以“大旅游”理念指导制定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广泛搜集整理历史遗迹、革命文物等,主导具体景点设计、施工和资金筹措,保证前期投入充分到位,为全域旅游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二是管理机制科学高效

一方面是政府能够按照需要合理划分有关部门的职责,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比如将境内各景点的规划建设、接待管理、市场营销等均由旅游局负责设计方案,避免职能交叉相互推诿扯皮;

另一方面出台激励措施。各地政府为了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在稳定公务员工资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岗位和级别,以承担工作量大小和工作成效,采取差异化的方式分配年终奖,激发了干部的潜力,营造了争先恐后、敢为人先的干事创业环境。

三是着力发挥市场作用

在全域旅游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严格执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本规则,对一些规模较大或比较分散而政府无力承担的项目,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参与承建运营,利用市场化运作模式推进全域旅游向纵深发展。

二是以挖掘旅游资源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旅游

所到各地都有自身特有的旅游资源,以自己得天独厚的地形地貌、自然景观、人文历史等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

一是发展红色旅游

x县以“x”蜚声中外的x,打造国家xa级红色旅游景点,成为全国首批x个红色旅游精品景区和x条精品线路之一;

x县依托“x”这一象征民族团结光辉典范的历史事件,全力打造x周边红色旅游景区,建成红军“x结盟”纪念馆;

x县深入挖掘红色文

化资源,建成x红军渡江纪念碑(馆)、x会议遗址、红军长征过x纪念馆等红色景点,吸引国内外游客重走长征路,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线路。

二是发展人文旅游

x县是建国初期我国重要战略资源—x的主产地,随着科技发展,x已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而这里仍然是全国各地x矿工的第二故乡,承载着许多人的青春记忆。该县正在原x矿旧址建设一座x矿记忆馆,模拟复原当年的生产场景,吸引人们到此寻根、重温历史;

x市是中国x建设的龙头和成功典范,为纪念x建设者的历史功绩,全面反映波澜壮阔的“x”的x建设历史,用x年时间的前期资料准备,建成了“x”,成为“x”。

三是打造现代旅游

x市东区x村建成村集体控股的康养旅游服务有限公司,推广“企业+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提高农业产业组织化水平,全方位打造“花舞人间”景区,以精品民宿、特色餐饮、亲子体验基地、文创项目设计等为抓手,着力发展城市近郊观光农业、城市近郊休闲旅游、特色餐饮等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该村已有x家星级农家乐,x个乡村旅游接待点,年接待游客x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x余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x元。

三是以发展支柱产业为抓手,着力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全域旅游,特别是乡村旅游必须要有产业支撑才能保证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实施品牌打造战略

x县在全国率先推进整县打造有机农业县,获批建设国家级“特色水果现代农业产业园”,x、x、x等成为乡村旅游发展主打产品,“x”“x”“x”“x”等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x县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现已发展x万亩,是x县“x”乡村旅游带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实施节会营销战略

x市依托特色优势产业,实现一三产业互动发展,以“一乡一品”的模式发展形成了一批集种植、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特色产业村,每年举办x节、x节、x节等x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实现了“举办一个节,活跃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标。

三是实施产业基地战略

x县x万亩芒果基地,通过政府主导、龙头企业带动,坚持走“龙头企业+农户+专合组织”和“农超对接”的路子,带动x种植户x户,年产量超过x万吨,产值达x亿元,人均增收x万元,成为x省规模最大、产业化程度最高、农民增收效益最好的产业基地。

四是以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为目标,全面提升旅游质量

所到各地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能够将自身发展与周边区域发展结合起来,置身于全省、全国范围内找准自身发展优势,逐步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产业全要素公共服务体系。

一是注重提升游客的舒适度

在景点设计建设中注重细节,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景区规划设计充分考虑游客游览美景、方便吃住出行等多元化需求,全力满足游客需要。比如x县开展“好客x人、满意在x”活动,创建x省级旅游度假区,集阳光康养、温泉spa、避暑度假等为一体,推动康养“五个+”旅游新体验,实现了游客从“到此一游”到“美好享受”,再到“美好回忆”的新高度。

二是推进文旅融合、共创共享

x县大力发展文创旅游,形成了文艺创作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的格局,主要依托x省“活着的x”——x,借此打造国际范、文艺范的陶艺小镇,在x镇建设“x”,成为西部第一、国内外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创意陶瓷会展采购中心,吸引游客体验手工陶器制作技艺,让游客在“游中购、娱中乐”,形成了“休闲、度假、养生、体验”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新业态。

三是大力发展“农家乐”经济

农家乐是全域旅游中带动群众致富的重要途径。x区x镇农科村依托盆景花卉和乡村民俗首创了农家乐旅游模式,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x发源地”,该村及周边有农家乐和乡村酒店x多

家,年接待游客x多万人次;

x市x乡是当地政府着力打造的“中国乡村游”经典景区,该乡盛产x、x、x等水果,特别是x,更是享誉全国,吸引各地游客慕名而来,采摘品尝、休闲度假,当地开办“农家乐”的农户占x以上,成为群众增收主要来源。

二、几点建议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旅游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被省上确定为全域旅游试点县,以x级景区—x森林公园为中心,开发了一系列旅游项目,取得了较好成效,x小镇、x庄园等景点的游客持续增加,x古镇、x小镇、x庄园等建设稳步推进,旅游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我县全域旅游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x省的发展思路和经验,对做大做强我县全域旅游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一是充分调研论证,制定科学合理的全域旅游规划

发展全域旅游,首先必须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全域旅游发展中长期总体规划,对我县旅游业发展提供基本遵循。规划要具有前瞻性。应根据我县资源环境、人文历史、传统民俗、财政能力等实际,充分调研论证,明确旅游发展定位,确保一次规划到位,分期分批实施。规划要突出实用性。坚持保护性开发的原则,实行分类指导、稳步推进,避免盲目贪大求全、导致项目遍地开花但缺乏特色。应先确定几个有开发潜力的乡镇,集中力量打造精

品景区,逐步带动有序发展。规划要体现法定性。制定规划要科学严谨,充分吸纳本地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意见建议;

规划一经审定通过,必须以政府文件形式固定,不得随意变更;

要依照规划一届接着一届干,防止出现规划与执行“两张皮”现象。

二是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全域旅游综合发展体系

坚持政府主导,健全旅游综合管理机构。应建立适应全域旅游特点的旅游管理机制,成立旅游综合管理部门,强化工作职能,明确工作责任,切实承担起旅游资源整合、统筹协调、旅游项目验收、旅游数据统计、年终目标综合考核等职能。创新工作措施,推进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出台支持全域旅游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措施,整合项目资金,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通过市场化运作,引入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源,引导金融机构对全域旅游给予融资支持。积极引进外来大企业参与旅游开发,健全旅游发展受益机制,出台旅游惠民政策,保障景区周边村民和居民、涉旅企业的合理利益诉求。加大培训力度,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旅游干部培训交流,通过外派干部到旅游发达地区挂职学习或参加培训等形式,提升旅游行业干部素质水平;

加大旅游管理人才及旅游从业人员招引,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旅游业开发、策划、运营管理团队;

出台激励性政策措施,改变干部“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思想,充分发挥干部主观能动性,推进我县全域旅游快速发展。

三是重视旅游资源挖掘,推动全域旅游转型升级

深入挖掘整理各类历史文化遗存。组织专家、学者,通过考古发掘、文物古迹研究、历史记载等途径,对我县农耕文化、岐黄文化、红色文化以及石油文化进行系统性、有深度的研究整理,广泛征集历史遗迹、图片影像资料,特别是要尽快挖掘整理x油田建设遗址、资料,打造一批全国唯一、独具x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重点围绕我县x故里、x圣地、革命老区、x油田发源地等特点,着力塑造健康、养生旅游新业态,力争把x建成“中医文化朝圣地、农耕文化溯源地、红色文化传承地、x油田寻根地”,将我县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将全域旅游与产业扶贫有机结合。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乡村旅游中来,成为全域旅游工作的参与者、受益者。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以蔬果采摘、观光休闲等为主的乡村游,通过奖补等形式带动群众发展农家乐、乡村民宿,加强规范管理,引导带动周边群众持续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打开一条群众脱贫致富便捷通道。促进文化艺术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依托我县农特产品和文化资源,适时组织举办文化旅游艺术节、x节、x节、x节、x节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节会,举办手工面大赛、青年徒步赛等赛事活动,持续多途径宣传推介x,不断扩大x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是加大建设力度,提升全域旅游公共服务水平

着力破解硬件制约。加快农村公路、景区道路提质改造,改善交通条件。加强县城和景区周边停车场建设,合理设置景点厕

所,维修更换破损设施,增设残疾人服务设施,提升景点档次。提升游客接待服务能力。构建调度灵活、运行高效的游客集散服务体系,打造一批以健康养生、民俗风情为主题的酒店和旅游民宿,挖掘一批民间传统小吃,不断提升我县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大导游教育培训力度,切实提升导游为游客服务的意识、态度和能力水平。加强旅游产品研发生产,培育一批地域特色突出的土特产品龙头企业,开发一批创意新颖、内涵深厚的地方特产和旅游纪念品,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旅游收入。创新智慧旅游体系建设。开展旅游基础信息普查采集工作,积极推进智慧景区、智慧旅行社、智慧饭店建设,搭建集交通、气象、治安、客流信息等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涉旅场所免费wi-fi、视频监控全覆盖,x景区、x小镇等主要景区实现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实时信息推送功能,进一步提升旅游质量。

赴x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考察学习的报告

网络

报告调研行政审批

为学习x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在审批中介机构规范管理等方面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巩固深化简政放权成果,推动审批中介服务在我区范围内做到服务最优、时限最短以及价格最低,切实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区政务服务中心主任x同志带领政务服务中心两名干部,于x月x日专程赴x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考察学习,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于x年x月x日正式挂牌成立,是x机构改革后,将市政府相关部门的行政审批、政务服务职责整合,新组建的市政府工作部门。市民之家办公大楼位于x路x号,占地面积x亩,建筑面积x万平方米,于x年x月正式启用,全市x个部门的x余项审批服务事项入驻窗口,局机关和窗口共有工作人员x多人。

二、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的主要举措

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是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关键一环。促进中介服务市场健康发展,有效减轻企业

和群众的负担,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1.建立中介服务超市

为进一步营造服务高效、公平竞争、监督有力的中介服务环境,x年x市择优遴选x家服务质量优、收费价格低、技术资质强、社会信誉好的中介服务机构入驻市民之家集中服务,在x省内率先建成中介服务超市。面向社会公布入驻中介机构的资质、服务内容、等级评定,让企业自主选择,享受一站式服务,体验规范化流程,获得便捷安全的服务。同步建立“网上中介超市”,供企业自主选择,减轻企业负担,提升办事效率。

2.实行清单管理

进一步清理中介服务事项、公开中介服务清单、严格按照清单执行。全面清理中介服务事项,要求对中介服务事项的必要性、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全面梳理。近日,x正式公布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x版)。原有的x项中介服务事项经过全面梳理,被归纳为工程建设类事项和其他类事项两个大类。其中,工程建设类事项保留x项,规范调整x项,取消x项。其他类事项保留x项,规范调整x项,取消x项,给予群众和企业清晰指引,推动权力运行透明化,确保“清单之外无中介”。

第五篇:全域旅游:思考旅游 发展旅游

全域旅游是指将一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公共服务优化、综合统筹管理、整体营销推广,努力实现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最大限度满足大众旅游时代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发展新模式。自国家旅游局2016年初向全国发出全域旅游发展的动员以来,全域旅游迅速成为高层充分肯定、地方热烈响应、社会积极参与的发展热潮。

2016年7月,总书记在宁夏考察工作时指出,“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2016年12月,国务院《“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指导思想中要求“以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为主线”。2017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不少地方省委、省政府也对全域旅游进行了全面部署,截至2017年6月,全国有500个省(自治区)、市(州、盟)、县(区、旗)成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在此过程中,许多旅游企业、投资商和社会公众也积极参与到全域旅游发展中来。全域旅游正在成为旅游业内外的普遍共识和推进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理念。

全域旅游是

新时期旅游发展

理念的重要革新

新的实践需要新的发展理论,新的时代需要新的发展理念。全域旅游的出现正是因新实践和新时代的需要应运而生。过去,中国公民出游频率不高,出游主要局限在传统的旅游景区景点,在旅游方式上也多选择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旅游;再加之旅游业总体规模相对较小,旅游业与相关领域的交叉融合不多,旅游业对多数地方发展的影响力也微乎其微,因此发展的思路不可避免地是就旅游说旅游。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中国公民年人均出游次数超过3次,非传统景点旅游的游客量超过80%,散客旅游在全部游客数量中的比重超过90%,中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率达到11%,旅游业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发展越来越紧密地联系起来。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国家旅游主管部门提出了全域旅游这种具有鲜明革新性的发展思路。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全域旅游是一种战略思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全域旅游摒弃了狭隘的产业思维和行业思维,打破了行业局限和部门壁垒,将旅游业的发展自觉地同各级党委、政府发展的总体战略有机结合起来,这就自然而然地使得旅游业能够围绕大局、配合大局,进而真正融入大局。由于在战略上找准了自身的位置,旅游业就更容易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样,在战略层面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旅游业也更容易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全域旅游是一种系统思维。旅游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全域旅游把旅游业看成整体,并自觉将旅游业发展与各个领域的发展视作一个系统进行考虑。在发展旅游产品时,全域旅游强调“旅游+”,即要通过增量的旅游市场去盘活各类存量的资源,进而产生新的旅游产品;在旅游发展的保障方面,全域旅游强调旅游业发展不是旅游部门一家的事情,需要各个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旅游业发展的合力;在旅游发展的效益评价上,全域旅游并不局限于单纯的旅游人数、旅游收入,而是看重旅游业的综合带动作用,特别是对就业、扶贫等领域的独特作用。这种系统的思维,既符合旅游业自身的特点,也顺应了旅游业发展的时代要求。

全域旅游是一种辩证思维。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内在的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全域旅游把握住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不协调这一主要矛盾,把工作的重点放到了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改善旅游公共服务、增加旅游软硬件支撑供给,净化旅游市场秩序、强化旅游消费环境供给等方面,因此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旅游业发展数量和质量的要求。

全域旅游是一种精准思维。总书记2014年在兰考考察时指出,“要从细节处着手,养成习惯。如果对工作、对事业仅仅满足于一般化、满足于过得去,大呼隆抓,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问题就会被掩盖。”全域旅游除了强调全,同样关注细。

因此全域旅游特别注重解决具体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并力图通过“积小胜为大胜”,扎实推进各项旅游工作。比如,全域旅游对像旅游厕所这样表面上看“微不足道”,但其实是旅游业发展的“痛点”问题高度重视。为此,在衡量全域旅游发展成效时,旅游厕所建设的数量和质量被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标。

对旅游市场秩序乱象,除了加大治理整顿力度之外,全域旅游又明确提出要通过建立旅游警察队伍等方式来形成长效机制。正是基于一个个具体的要求,让全域旅游不仅仅是一种理念,同样也能够成为旅游工作的行动指南。

全域旅游是促进

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各地都希望找到能全面推进地方发展的有效抓手。农业是基础,无农不稳。抓农业,可以解决粮食增收及部分农民致富问题,但是从农业入手抓发展,涉及面相对较窄。工业是重要的财富来源,工业化也是传统的发展路径。抓工业,可以大幅增加GDP,同时也能给政府带来较为丰厚的财税收入,但随着工业技术集约化和区域集聚化的不断加深,工业对一个区域整体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小。而在许多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走工业化道路来促进经济发展的机会也越来越少。旅游由于自身综合性的特征,使得其不仅仅是一个产业,还可以成为地方推动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

全域旅游的切入点是旅游。通过全域旅游来促进全面发展之所以可行而且有效,在于全域旅游是从外来游客的视角来对某个区域的发展进行审视、衡量和要求。这就要求一个区域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更加多元的供给、更加精细的管理和服务与之相对应。在全域旅游时代,游客的活动范围已经全面深入到区域的各个角落、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而旅游业的联带拉动作用也辐射到区域发展的各个领域。因此,通过全域旅游来促进区域全面发展,既是一种倒逼机制,也是一种主动选择。

全域旅游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促进发展模式的全面转变。过去地方发展要么重视经济,强调经济增长率,唯GDP至上;要么孤立地看待社会事业,将其仅仅看成财政负担;有的地方虽然关注文化,但更多地是看成文化事业;虽然重视生态,但更多地认为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而在新的时代,需要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发展进行通盘考虑。全域旅游既关心旅游业的经济贡献,又关心就业以及扶贫,也关心如何让文化通过旅游的渠道弘扬和传承,还关心如何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经济,有助于形成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比如贵州,将生态文明与全域旅游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大生态、大旅游的发展战略,进而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可喜转变。

促进经济发展的全面优化。在新经济时代,融合发展既是发展需要,也是大势所趋。旅游业与其他经济形态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更不是相互对立的关系。全域旅游在经济层面的最大特征就是融合发展和共赢发展。正如李克强总理2016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所说,“旅游业不仅是服务业,它已覆盖一二三产业,本身就是综合性产业”。全域旅游强调以一种开放的方式来发展旅游业及相关产业。比如全域旅游下的乡村旅游,既是农业的拓展,也是旅游业的深化;再比如全域旅游下的工业旅游,既关注工业制成品在旅游业的运用,也关注将工业生产变成游客的体验过程。

像湖南省,在2016年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的五大基地建设,其中就有以“锦绣潇湘”为品牌的全域旅游基地建设。在此基础上,湖南省委还希望将全域旅游基地作为带动科技创新、现代制造业、优质农副产品供应、文化创意四大基地发展的重要力量。可以说,正是由于着眼推动地方经济全面优化,促进地方经济协调发展,全域旅游也因此得到了地方的高度重视。

促进城乡环境的全面改善。全域旅游的发展目标就是将一个区域作为“大景区”来建设,让“处处都是旅游景区,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因此全域旅游绝不仅仅关注某一两个旅游景区的建设,而是关注整个区域城乡环境的营造。正因为如此,全域旅游要求城市不但是市民的生活和休闲空间,而且也应是游客体验城市特色文化的空间;要求小城镇不但是一般的特色产业汇聚地,而且也应是风貌突出,旅游功能完善的旅游目的地;要求乡村不但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场所,而且应该成为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就连许多过去传统的交通公路,在全域旅游理念的指引下,也正在变成自驾游游客乐享的旅游风景道。正如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之一海南琼海所总结的,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把琼海变成“农民的幸福家园、市民的休闲公园、游客的度假乐园”。

促进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入。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所在。但寻找改革的“痛点”,抓住突破口推进改革并不容易。全域旅游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地方体制机制的诸多问题。这就意味着抓全域旅游,实际上就成为理顺和调整各类不适应新时期发展需求体制机制的一个途径。比如,近年来游客消费碰到的“天价虾”“天价鱼”事件,表面上看是旅游市场秩序问题,但暴露的却是城市管理中的深层次问题。

全域旅游强调要实现从围墙内民团式治安管理向全面依法治理转变,这自然就要求拓宽城市管理的思路,构建各部门共同参与的综合执法体系来为旅游消费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再比如,针对旅游景区发展中的“九龙治水”问题,全域旅游强调的是要通过对各部门职能的统筹协调来齐抓共管。在杭州,由杭州旅游委牵头,联合杭州市的“三委四局”建立了西湖风景名胜区建设项目立项联席办公会议制度,既保护了西湖的整体风貌,又促进了旅游业的良性发展。所以说,在全域旅游背景下,表面看抓的是旅游改革,但真正抓的却是地方的全面改革。

以全域旅游促进全面发展要把握的重点

如何抓好全域旅游,进而促进地方全面发展,需要有新思路、新举措。具体来说,主要是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在工作内容上,要实现领域拓展与服务跟进并举。全域旅游需要突破旅游景区景点的局限,将旅游业推向各个方面,这就要求政府的各项公共服务和管理措施及时跟进。要在城市市区发展旅游住宿的分享经济,政府的法规制定、政策引导就需要及时跟进;要在边远山区发展乡村旅游,政府的公路建设、基础设施配套以及教育培训就需要及时跟进;要让游客快捷准确地获取旅游目的地吃住行游购娱等各类信息,政府的智慧旅游服务就需要及时跟进;要让游客能在更大范围安全地体验旅游目的地的自然和文化,政府的安全预警、安全救援等服务同样需要及时跟进。总之,各级政府要沿着全域旅游发展的脉络,将各项工作延展开来,把全域旅游促进全面发展落到实处。

二是在工作路径上,要实现产业增长与体制突破并举。全域旅游关注的不仅是旅游业发展的“面子”,更关注旅游业发展的“里子”;全域旅游要求的并非是旅游业“一时”的发展,更强调旅游业可持续的发展。因此要抓好全域旅游,既离不开旅游产品层面的建设,旅游项目的投入;同时更需要建立与全域旅游发展相适应的组织领导机制、旅游综合管理机制。特别是在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要让发改、公安、财政、国土、环保、住建、水利、农业、文化、体育、统计、林业等部门更好地参与进来,形成全域旅游良性发展的工作机制。

三是在工作效果上,要实现旅游发展与作用发挥并举。尽管旅游业的增长自身会带来综合作用的释放,但是在全域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共建共享。这就需要大力促进旅游业的创业就业,通过搭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加强信息引导和政策支持,给各类人群在旅游领域创业就业提供便利。需要通过合理利用旅游资源,积极发展旅游产业,从整体上增加贫困地区的财政收入、村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需要加强旅游惠民便民服务,真正让旅游业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的人群,使旅游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幸福产业。

四是在工作方式上,要实现典型示范与全面推动并举。尽管我国绝大多数地方都可以发展旅游业,但由于资源、交通和区位的原因,各地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和优势有很大差异,这就意味着不可能在全国范围内齐头并进式地推进全域旅游。因此,要因地制宜,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工作。既要有全面部署,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按照全域旅游的理念开展工作,又要防止不切实际的一哄而上。要优先打造一批省、市、县的全域旅游示范典型,在促进城乡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整体营销等方面形成一些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为其他开展全域旅游的地方提供学习和借鉴的样本,同时要通过示范引领,梯次发展,让全域旅游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

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巅峰智业”)始创于2001年,是国内成立较早的旅游规划公司。http:///

巅峰智业在以旅游规划设计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全程服务,大力发展旅游投资、景区运营管理、旅游营销等业务,形成“规划引领-投资驱动-运营支撑-营销拉升”的“四位一体”一站式全程服务模式,提供综合型智慧旅游系统解决方案。

巅峰智业拥有丰富的全域旅游规划经验,上百个省市县级总体规划项目经验,多项全域旅游案例及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实战经验。

巅峰专题研究:全域旅游。http:///topic/comprehensive/

上一篇:企业培训制度大全下一篇:企业内部管理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