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媒体融合时代编辑素养的新要求

2022-09-29

一、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的必要性

媒体融合作为一种媒介发展的理念, 是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基础上, 传统媒体在产品内容、传播技术和经营方式等的有机融合。目前, 新传播技术的发展, 使得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在面对新媒体介质能够高质量的承载文字、音频、视频等信息资源并且能够提供便捷、及时、快速、广泛、有效的传播等优势时, 其受众规模出现萎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其思维理念、产品生产、传播方式、经营管理等方面经受着严峻挑战。这些促使全球大型媒体集团相继开启了数字化和移动化的发展之路。我国在2014年出台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中也指出了新旧媒体之间应取长补短, 趋向融合。这种在产品内容生产流程中运用新技术的融合发展已成为全球媒体行业的发展趋势且势在必行, 但由于传统媒体的传播者尤其是主要负责人头脑中固守的认识上的模糊和偏差, 关于媒体融合的必要性认识并不深刻和全面, 并进而影响其进一步发展。

(一) 媒体融合有助于中国提升国际传播力与影响力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实力即硬实力得到空前提升, 但文化软实力并没有及时跟进, 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媒体属性的增强, 网上媒体管理和产业管理远远跟不上当前的形势变化。主流媒体在国际上处于相对的弱势局面, 中国主导的价值观在国际交往中并没有被很好的展现出来, 使我国在有关国际事务的舆论较量中往往陷入被动局面, 严重削弱了我们的国际话语权。2014年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指出融合发展的目标之一, 就是要着力打造一批新型传媒集团。2016年7月,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指出:“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 把中国故事讲得愈来愈精彩, 让中国声音愈来愈洪亮。”和“完善全球信息采集传播网络, 逐步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适应的网络国际传播能力。”[1]为此, 媒体融合使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优势互补, 可深刻影响中国在参与国际事务的过程中, 及时有力地向世界传达声音并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

(二) 媒体融合是传统媒体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

如果媒体融合对外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对内则是传统媒体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当前, 我们必须警醒, 在关系国家信息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舆论战场上, 传统主流媒体面对新媒体承载信息资源的丰富以及方便、快捷的传播手段等已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有关调查表明, 用户在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时, 通过互联网的占到71% (其中手机占40%, 电脑占31%) , 而传统媒体只占26% (其中电视、广播占14%, 报纸、杂志等纸媒占12%) , 而且以50岁以上的人群为主。近年来, 传统媒体虽然在微博微信平台建立了官方账号, 但由于受传统旧观念的影响, 其传播效果却不尽人意。比如在一些有社会影响力的事件发生后, 政府机关以及传统主流媒体官方微博的宣传和社会动员能力却不比一些“微博大V”。通过关注新浪微博我们也能发现, 影响力名列前茅的的媒体微博有@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其中影响力较大的@人民日报微博的粉丝达633万, 却不及影响力最大的名人 (不包括影视明星) 微博粉丝数4287万的六分之一。不仅如此, “微博大V”只要出现, 甚至他们的一个标点符号就能引来成千上万粉丝的关注, 而一些官方机构对某些事件的发声则往往质疑声不断。

在这样的境况下, 媒体融合越来越受到民众特别是媒体传播者的重视, 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如我们熟悉的《新闻联播》栏目的微信、微博和客户端为广大受众获取新闻资讯提供了便利。又如《人民日报》在新媒体的运用上走在了前列, 除了报纸本身的客户端、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很多栏目设置的二维码外, 自2013年以来, 其数字版的每一篇稿件的格式都设置成可微博跟帖的形式, 实现了与广大网友的互动。进入2015年后, 国内互联网巨头纷纷高调宣布介入内容生产。如当当表示将斥巨资扶持一大批有潜力的作者, ……, 计划招募优秀出版人, 共同完成“10个图书策划公司、100个选题工作室”的大计划, 铸就图书策划领域的梦之队。[2]这些动向表明, 不论是新媒体还是任何一个有实力的电商平台都可以完全脱离传统媒体机构来构建自己的媒体王国。因而传统媒体应整合资源, 积极应对媒体融合, 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 更好地满足民众的信息需求。

二、媒体融合时代编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 全球媒体融合发展在广度、力度和速度上明显提升。媒体融合时代带来的不仅是技术上的革新, 更是一种思维的转变和理念的更新。这些变化也给出版行业编辑从业人员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一) 媒体融合时代编辑面临的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将“媒体融合提升到深化改革的战略层面”。“十三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出版, 并对我国传统出版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总体呈现产值屡创新高的良好发展势头, 传统出版也在积极运用新技术开拓新平台和新渠道, 与数字出版融合发展。而编辑工作作为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 其担任内容生产和内容服务主要职责的从业人员是出版行业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作为编辑, 一是做好“为他人作嫁衣裳”的使命, 二是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做好学术研究。因而在长期的实践中编辑的职责所在使其自身的优势也得到很好的展现。首先, 大部分编辑受过高等教育, 工作中通过不断地审读文章, 与相关领域的专家、作者建立联系, 时刻关注学术前沿和学术动态, 经过日积月累形成了较高的专业素养。其次, 在实践中积累的较宽知识面使编辑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因而编辑自身所具备的优势在信息时代、媒体融合时代, 基于国家政策支持和数字出版总体进程的加快, 易于掌握与新兴媒体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新的传播技术, 及时捕捉最新资讯, 把好的内容推送给读者。

(二) 媒体融合时代编辑面临的挑战

虽然在实践工作中编辑具有较强的优势, 但我们也要综合分析和认清编辑自身的劣势及其在媒体融合时代所面临的挑战。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 在2015年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 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 推动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与各领域结合。目前, 互联网巨头已经开始大规模在内容产业上布局, 也有部分传统媒体在参与媒体融合中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但是, 仍有大多数传统媒体处于彷徨、观望阶段。因而面对新媒介的冲击, 传统媒体在内容形式、技术手段、经营模式、思想观念等方面明显准备不足, 往往在一些重大事件的报道中由于输给自媒体而广受非议。这种未能胜任党和国家托付的引导舆论的重任, 也未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而令人失望。因而媒体融合需要传统出版业进行技术革新、思维转变和理念更新, 这也对编辑从业人员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三、媒体融合时代编辑素养的新要求

媒体融合时代编辑从业人员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因而除了具备较高的思想修养、过硬的业务素质、较强的敬业精神等传统素养外, 必须具备理清媒体融合发展的正确思路、掌握和运用互联网思维、以深度阅读应对数字时代的“浅阅读”, 处理好深度阅读和“浅阅读”的关系等素养, 以推进媒体融合的进一步发展。

(一) 理清媒体融合的正确思路

实践中新闻出版界在认识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的关系时存在两种不同的思路:“+互联网”与“互联网+”。有人认为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 将其视为传统媒体的延伸和补充, 即传统媒体需要的只是“+互联网”思维。目前, 传统媒体的新闻客户端如雨后春笋般建立, 这种披着互联网外衣的传媒形式存在严重的同质化, 并且这种互联网时代固有的传统媒体思维取向使得大多数新闻出版机构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节节败退。因而作为编辑从业人员必须保持清醒头脑, 正确理清媒体融合的发展思路。正如《指导意见》中明确强调的, “媒体融合必须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 强化互联网思维”。[3]然而在此过程中, 最初一定是传统媒体在做好“纸”媒的同时, 积极拓展数字出版等新领域, 形成“+互联网”阶段。即便如此, 这一阶段乃至整个过程都要按照互联网思维来进行顶层设计, 充分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大数据技术等, 最终的目标是使传统出版机构的各生产要素从“纸”的载体向数字网络平台转移, 实现“互联网+”, 即实现多层次、多样化、多环节、全覆盖的深度融合, 这种深度融合不仅仅是改变原有的传播形态, 更是在构建新的产业生态和商业运作模式。

(二) 掌握和运用互联网思维

当今,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甚至使其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 也使早已存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的互联网思维凸显出空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而媒体融合的过程要强化互联网思维, 要按照互联网思维进行顶层设计, 构建新业态的运作模式。何为互联网思维众说纷纭, 马云将其概括为“跨界、大数据、简捷和整合”;周鸿祎认为是“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单点突破、颠覆创新”;雷军则将总结为“专注、极致、口碑、快”七个字;而360百科认为互联网思维就是在 (移动)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 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4]

对于新闻出版业来说, 在媒体融合时代就是要掌握和运用好用户思维、大数据思维、跨界整合思维等互联网思维。如用户思维就是要体现用户的真正价值即“用户至上”, 实现服务者与用户以及用户之间的即时有效互动, 而不是过去那种将用户看作是获得销售利润的来源。比如, 作为传统媒体的交通广播在遭受互联网的强烈冲击下还能够持续增长, 就是运用这样的思维将媒体的互动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我们的图书、期刊、报纸、音像、电子出版业同样可以从中获得有益启示并走出目前的困境。当前, 编辑从业人员务必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生产生活方式, 借助互联网思维, 想群众之想, 提供内容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产品以及便捷、贴心的个性化服务, 强调开放、平等、共享和互动, 满足群众的真正需求。

(三) 处理好深度阅读和“浅阅读”的关系

现代社会数字化的多媒体信息传播方式使阅读呈现出以浏览式、跳跃式、碎片化为特征, 并反映文化即时传播与消费的“浅阅读”方式。而手捧图书的“精读”“研读”“细读”等传统的知识传播方式千百年来为深度阅读提供了丰厚土壤, 并为文化传承和知识创新做出了重大贡献。对于编辑来说, 运用包罗万象的网络资源, 浏览互联网提供的海量信息已为编辑在解决审读、编校乃至创意策划中的实际问题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已成为其日常工作的组成部分。然而在实际工作中, 编辑面对不同出版主题的专业挑战已成为常态, 不仅要通晓选题策划和编辑出版的理论与实务, 成为出版领域的专家, 还要有目的阅读其专业领域及其相关的著作等, 成为所涉专业领域的“专家”, 当然这与编辑长期并伴随职业生涯的主动自觉的深度阅读密不可分。但如果编辑人员长期依赖这种即时性、随意性很强的浅层次阅读, 特别是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 出于功利而片面迎合流行当下的“浅阅读”, 粗制滥造缺乏原创且内容雷同的“快餐”图书, 久而久之将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编辑素养的缺失, 并难以肩负自身的文化使命。因而编辑作为人类社会知识传播和出版创新的主体, 必然和普通的文化消费者截然不同, 面对媒体融合时代的“浅阅读”, 要深知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 处理好深度阅读和“浅阅读”之间的关系, 在工作中结合出版实践, 如为求索查证某一问题进行的“浅阅读”式的即时浏览, 使之成为深度阅读的有效辅助手段。这种伴随深度阅读过程的深入思考显然已是编辑人员提升其综合素养的关键所在。唯有注重学习与思考的深度、广度, 编辑才能肩负起创造、传播文化和引领阅读风气的重任。

摘要:数字时代新兴媒体的兴起和逐步壮大, 其自身优势日益凸显, 使得传统媒体在思维理念、产品生产、传播方式、经营管理等方面经受着严峻挑战。这些促使全球大型媒体集团相继开启了数字化和移动化的发展之路, 媒体融合势在必行。然而媒体融合带来的技术革新、思维转变和理念更新, 也使出版行业编辑从业人员面临机遇和挑战。为此, 编辑从业人员除了具备较高的思想修养、过硬的业务素质、较强的敬业精神等传统素养外, 必须具备理清媒体融合发展的正确思路、掌握和运用互联网思维、处理好深度阅读和“浅阅读”的关系等素养, 以推进媒体融合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媒体融合,编辑素养,新要求

参考文献

[1] 黄楚新.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EB/OL].http://ex.cssn.cn/xwcbx/xwcbx_gcsy/201704/t20170426_3501084.shtml, 2017-04-26.

[2] 夏德元.媒体融合时代新闻出版业的互联网思维与编辑素养提升[J].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6 (05) .

[3] 习近平: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EB/OL].http://media.people.com.cn/n/2014/0818/c120837-25489622.html, 2014-08-18.

[4] 互联网思维.[EB/OL].https://baike.so.com/doc/7488708-7759244.html.

上一篇:试论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下一篇:普洱茶包装材料的创新设计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