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我的家乡习作

2022-07-28

第一篇:赞美我的家乡习作

《夸夸我的家乡》习作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5-0075-01

1.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习作,培植习作的自信心,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除写作的神秘感。

2.教学目标

2.1 通过观察、积累,用自己的话写出家乡的变化、家乡的特点,从而激发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2 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取舍,练习"以点盖面"的写作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

对赞颂家乡所需材料的取舍,以及写作重点的确定。

4.课前准备:

头周布置观察家乡的变化、家乡的特点(也可以进行访问),同时阅读描写家乡类的文章,积累好词好句。

5.教学过程:

5.1 激趣导入。(1)播放音乐《谁不说俺家乡好》,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话想说?(2)回顾《家乡的秋白梨》、《花潮》等课文。这些课文有什么共同特点?(3)这节课我们就来《夸夸我的家乡》。

(设计意图:以已学过的听过的赞美家乡的歌曲、课文,激发学生夸夸自己家乡的欲望,以轻松的心态进入习作训练。)

5.2 夸夸家乡。(1)学生自由发言,说说家乡的变化、特点、物产、名胜等。(学生说了很多,有新农村建设、街道改建、康庄工程、家乡的特产、高云山等)(2)我们的家乡虽然地处农村,但值得称赞的地方也是很多的。为了宣传我们的家乡,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家乡,大家说最好的办法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说家乡,让学生知道家乡有许多东西值得称赞,使学生有一种要把家乡写下来的冲动。)

5.3 指导选材。(1)我们的家乡这么美,有这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写, 那是像记流水帐似的一点一点写下来?还是选取其中的一两点写好?(同桌讨论,得出写一两点比较好。)(2)老师今天就要告诉大家"以点盖面"这一写作技巧。那么怎么样才能抓好"点"呢?这就要求我们要"慎重选材"。(3)你们认为怎样才是"慎重选材"呢?(学生发言)师补叙,《家乡的秋白梨》就是以秋白梨的特点来赞美家乡,《花潮》就是以圆通山变成圆通公园来赞美家乡的变化。

(设计意图:提出"以点盖面 、慎重选材"这一写作技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写作时选材的重要性。)

5.4 学生习作。接下来同学们按自己所选的材料(点),根据自己的思路在草稿纸上写一写。

5.5 习作交流。

(1)指名学生(汪潮)读自己的习作。

汪潮:我写的题目是:《"沼气"进我村》。我所选的"点"是村里建设沼气池,一举多得,她是家乡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新举措。

老师:你这个"点"选得很好,你接着读下去吧!

汪潮:(读习作)。"噗哧……""着了、着了……"

老师:好!你的头开得很好,直奔主题。

……

老师:听了你的习作,给你提个建议,能不能把题目改一改?(其他同学帮他出主意)

汪潮:我把题目改为《"神"气》,行吗?

老师:好!这个题目既引人入胜,又包含文章内容,很不错。

(2)要求学生自己朗读、自己修改。

(设计意图:当场点评,既可以帮助学生修正、提高,也可以让其他同学借鉴;让每位学生自己把习作读一遍,让他们自己成为第一个读者,同时在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5.6 板书设计。

夸夸我的家乡

变化

以点盖面,慎重选材

特点

5.7 教学反思。学生怕写作文,究其原因有二:一是无话可写,二是有话写不出。"无话可写"是因为学生没有形成"生活即作文",没有养成观察积累的习惯。本次习作,涉及范围较广,家乡的变化、特点,学生熟视无睹,如果就让学生马上写《夸夸我的家乡》,学生一定会无从下手,或泛泛其谈。我们在课前布置有意观察、访问,这就给学生一次收集信息的机会,所以在课内"夸夸家乡"的环节中,学生就"有话可说"了。如何让"话"说出来,并把"话"说好来,这是习作教学的重点。因此,这节课我们重点放在"指导选材"的环节中,并穿插"以点盖面、慎重选材"的写作技巧指导,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实践时间证明这个设计是有效的,像汪潮的《"神"气》、余文莉的《下一个居住点是村头》,就写得很不错。农村学生写作水平不高,还有一个原因是学生平时阅读量不够,语言积累少,所以写出的文章大多十分平淡。

参考文献:

[1] 秦梦晖.让中职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J]. 河南教育(下旬). 2010(09)

[2] 张耀启.中职语文教学如何走出困惑之境[J]. 学理论. 2010(16)

[3] 段慧景.职高语文人文缺失现状探析[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9(02)

[4] 沈思钧.刍谈中职语文和谐课堂构建的策略[J]. 知识经济 2009年05期

第二篇:我的习作教学方法

习作教学,语文老师难以回避的一个课题。现实是,很多人都想回避,无法回避之下,只能敷衍。当然,其中也决不乏敢立潮头的勇者。

习作教学,我喜欢不走寻常路。

一、我的习作教学意识的自我唤醒。

对“意识”一词的理解,众说纷纭。上网一搜,头都大了:从这个角度、从那个角度,这一派、那一派,各说各的理,总觉着是把简单的问题搞得复杂了。我就简单的理解吧:意识,就是自觉地带着期望和目的做好一件事的心理状态。推而广之,习作教学意识就是语文老师自觉地就学生习作方面意识的唤醒、兴趣的激发、能力的提高而努力的一种精神状态。

我喜欢这种“生本”的习作教学意识。

有一个人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教育,就是唤醒。的确如此,我觉得改一下更好:教育,首先是教育者教育意识的自我唤醒。古人说,非不能也,是不为也。上班十年来,真正感觉自己像个老师是在两年前。那时候,突然有这样一个冲动:老师,我为谁而当?自然是学生,我追问自己,我能为学生做些什么?我喜欢写字,好像学生并没有受到多少有益的影响?……不断的自我追问甚至让我有一种羞耻感,原来,自己就是这样当老师的呀?!其实,我可以为学生做得更多。

于是,我选择了大家公认最难啃的习作教学作为努力的方向。两年过去了,我越发深刻得感到教学意识的自我唤醒是多么重要。记得去年上半年,我执教五年级一个班,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学生的作品就结集出版,厚厚的一本《栀子花开》是我校历次优秀作文选引起关注最多的,作文竞赛中,有13位同学获得全年级前30名(全年级共7个班),在所有的24个一等奖中占据9席。有一位同学在凤凰语文论坛举行的第二十七期“七彩擂台”活动中荣获第一名。上一个学年,我执教六年级,我的班综合排名倒数第一,数据为证:9次月考,7次倒数第一,2次倒数第二!数学和英语都是9次倒数第一!就是这样一个名副其实的差班,一年过后,全班41人中有11位出了个人文集,诞生优秀作文300余篇。

学生习作水平提高了,语文素养发展了,这是语文老师最欣慰的事。我想,没有教育者教学意识的自我唤醒,便没有受教育者学习意识的激发,更没有受教育者学习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思想决定行动,果然如此。

二、我的作文教学探索

1、写什么?写生活!

文章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老师肯定明白这一点,更要让学生明白。真实地描绘生活、记录生活的点滴,应该是小学生习作的不二选择。生活里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哪怕学生看到的生活就是普普通通到你我都觉得无任何美感的地步,那也是他对生活的客观真实的反映,值得肯定——真实远比虚假可贵,真实的写比虚假的造可敬——即便是想象文也是基于生活的!

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体验,每次春游秋游运动会之后写的文章往往比较出彩。不错的,到现在我还记得08年带学生秋游后借树叶写秋的事,正是那一次秋游让孩子们尝到了秋游的快乐,也尝到了写作的快乐——项子言、高润泽等6位同学的7篇文章相继在《快乐阅读和作文》《小学生之友报》《淮海商报》《淮安广播电视报》上发表。更让学生明白了:写做过的事情往往容易且又能出彩,写没做过的事就像挤牙膏,即使挤出来,语言也是干巴的。不仅没有读者,自己也觉着面目可憎!我们的生活是多彩的,需要我们用一双慧眼仔细观察,用一双慧耳仔细聆听,用一颗慧心感悟思考,我们的文章一定会比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我曾经诌了一首小诗《生活真美》给孩子们读,帮助他们提高对生活的关注度。

生活真美

生活,本就是一幅画卷,一幅明丽的画卷,作者是大自然。

绿水、青山,鸟儿、蓝天;

日月星辰,雨雪雾霜……

处处皆画!

生活,实在是一幅画卷,一幅生动的画卷,作者是我们。

耳闻目睹,嬉笑怒骂;

衣食住行,酸甜苦辣……

事事皆入画!

用慧眼来发现,

用真心来感受,

用真彩来描绘,

蓦然回首——

生活真美!

2、不指导,回家写!

在我不断的强化之下,大部分学生能自觉的寻觅生活中的点滴,将之放大,形成文章。于是,我取消了作文指导课。说句大实话,两年来,我从没有上过一节作文指导课。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放弃了指导——在我看来对付作文就像对付日本鬼子的扫荡,打常规战不合适,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游击战似乎更有效。什么时候指导最合适?感觉什么时候是个机会就立即下手,不让机会溜走!

之所以敢不上指导课,源于对苏教版习作教材体系的失望,还源于对指导课的失望、对自身指导水平的失望。上了8年的指导课,学生并没有写几篇入眼的文章;取消之后,反而是佳作迭出,于我而言,不啻是对指导课的一种讽刺。有人说,肯定是你的指导水平太低了,别人的习作指导课上可是出了数不清的佳作呀!没错,我想说,正因为我不会指导,才更有取消指导课的必要——指导得多了,学生的文章千篇一律;指导得少了,等于没说,白耽误时间。时间太宝贵了,实在不能无数次地耽误几十个师生的宝贵时间!否则和一系列校园暴力事件有何区别?有时候,不见血的伤害,更可怕!

于是,每周五放学之前,我总会布置这样的作业:

根据对本周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的观察,写一件事。题目自拟。可不必在作业本上书写,直接按照规定样式发至老师邮箱即可。 后来,连布置都不用,因为学生都会背这项作业了。有意思的是,我改教另一个班时,原来班的一个学生通过QQ问我:“丁老师,以后我可以继续每周发一篇文章给你吗?”写作成为学生的习惯,不正是语文老师所希冀的吗?反正我乐意看到。

3、虚评真改

最让我难过的莫过于上作文讲评课了。吴江的管建刚老师的讲评课很让我羡慕,管老师对于学生习作的最近发展区和语言文字敏锐的把握能力真让我有望洋兴叹之感,一时半活儿肯定是学不来的。我的办法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想想看,当一个孩子蹒跚学步的时候,他不需要别人的指导——脚步怎么迈,双手怎么配合——他只是不停地走,走,走……这时候,你会看到家长——不管是爷爷奶奶还是爸爸妈妈甚至是旁观的叔叔阿姨都会笑眯眯地用满是爱意的目光注视着他,给他鼓励,给他加油!渐渐地,会走了,会跑了……

孩子写作也应该如此吧!——孩子们不间断地写,让写成为生活中跟说话、走路、吃饭一样的习以为常,同时,我们用满是爱意的目光注视着他,注视着他的文章,哪怕他的文章满是瑕疵,也不吝鼓励,不吝喝彩!至于习作的水平,就该如同孩子跑步的速度一样无法强求吧?写得不疾不徐,写得快快乐乐,多美的景致呀!猛然有一天,你会发现某个孩子迎面给你一个惊喜! 评,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改,必须要动真格的,必须让学生明白“好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

怎么改?可以互改。记得叶至善先生在兄妹合集《花萼》出版时的《自序》中记叙了这样的情景:“吃罢晚饭,碗筷收拾过,植物油灯移到了桌子的中央,父亲戴起老花眼镜,坐下来改我们的文章。我们各据桌子的一边,眼睛盯住父亲手里的笔尖儿,你一句,我一句,互相指责、争辩。有时候,让父亲指出了可笑的谬误,我们就尽情地笑了起来。每改完一段,父亲朗诵一遍,看语气是否顺畅,我们就跟着他默诵。我们的原稿好像从乡间采回来的野花,蓬蓬松松的一大把,经过了父亲的选剔跟修剪,插在瓶子里才还像个样儿。”可见,互改是一种颇为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在课堂上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同时,互改是有很大的局限的——毕竟,更多时候需要孩子具有一定的自改能力,提高孩子的自改能力应为当前作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互改,不能常用,常用则弊端丛生,看似热闹,实则无效。自改当为最合适、最及时的改法。不过,自改的方法对学生要求很高,一是要乐于读、乐于改;二是要有一定的鉴赏力,少了这两点,自改往往流于形式。当然,意识也罢,能力也罢,都是可以培养、可以提高的。周六的作业只有一项,但要求不低,特别是对自改提出了明显而又明确的要求:写完文章后,大声朗读两遍,也可以朗读给家长听;之后,将文章打到电脑的word文档保存,保存之前,再轻声读一遍,别扭的地方做适当修改。

我觉得,将文章草稿打到word文档实在是训练学生自改的好办法,至少有两点好处:

一是丰富了写作语言。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在练习本上写文章,即使是满满的一页,打到word文档里也是不起眼的小“豆腐块”。我们也都清楚,不少学生的写作语言是匮乏的,因而有了写文章就像挤牙膏的说法。这样的文章到了文档里就更不起眼了——孩子是有自尊的,他会把看起来只有几行的、很不起眼文章给别人看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他一定会想方设法哪怕是没话找话说也会再多“挤”一些的!

二是提高了语言内化(即自省)的能力。学生大多使用拼音法打字,开始时普遍较慢,打出同音的字词往往要经过选择,不经意间比较了音近字。即使出现了明显的错别字,系统也会自动提示拼写错误提醒学生回头看。时间久了,不仅打字的速度加快了,语言运用能力也提高了。

4、作品怎么处理?发表!

小时候,每每见到同学的文章发表,内心酸酸的同时总是很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让自己创作的“小豆腐块”露露脸,这是一种多么奇妙的想法!将心比心,孩子的心思莫不是如此?假如,我给孩子们提供一个稍稍努力就可以发表文章的平台——班级周报,真不知道他们会作何感想。

当我将办班级周报的想法跟孩子们交流时,我发现一些孩子是比较兴奋的,兴奋的当然就平时就喜欢写作的那些人。其他人呢?我观察着:有的不置可否,有的一脸狐疑,似乎在说:可能吗?……有这样的反应,也算在我的预料之中,毕竟他们从未听说过哪个班级办过报纸,也未听说过哪位老师会在课外花这么多的时间为学生办报。

我想,此时此刻最有效的说服办法就是行动起来——让学生看到老师给他们描绘的平台是真真切切的——胜过天花乱坠的千言万语!

到现在还记得,第一期周报发放时的情景——

星期一的一大早,我挟着一叠素白的、散发着墨香的周报《栀子花开》走进教室的时候,分明感觉到孩子们的目光被深深吸引了——多么少见的对白色的8k纸的关注,要知道,平时孩子们不很喜欢甚至讨厌的试卷就是这样的8k纸!如今,8k纸还是8k纸,变化的是她的象征意义——很有可能会给大家带来惊喜!是的,《栀子花开》给孩子们带来了巨大的喜悦。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的努力和付出真值!

更让我难忘的是,在开明的领导支持下,班级优秀作品集《栀子花开》出版了之后,我教过的一个成绩特普通、却特努力的一个学生涨红着脸说:“丁老师,你真牛!”我告诉她:“你说错了,是你真牛!”那一刻,我感动得醉了——老师的付出,学生最懂!

有必要提一下,班级周报的编辑原则。第一,激励;第二,激励;第三,还是激励。我理想中的班级周报是具有草根特质的,为着每一位学生而存在,如果将它看做一座舞台的话,那就是一座面对每一棵草根的全民舞台。在这座舞台上,任何一位学生都有一显身手的机会,只要完成周六的作业,将文章传到我的邮箱即可。我是总编,也是执行编辑。你的亮点展现出来,我会立即让你灿烂。一句话,只要努力,每一个人都有发表的机会。

5、存在的问题

于我而言,我的作文教学探索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常规没了:没有指导课,没有精批细改,作文本中错别字满天飞……学校主管语文的校长在对我的常规检查后,颇有感触:要是上级来检查工作,万不敢推荐你,可学生的作文水平显然很好,怎么解释呢?

事情哪能两全?大概这就是不走寻常路的代价吧!

三、坚持最难,坚持最美

在所有的美德里,坚持是最难做到的,最终取得成功的人都毫无例外的选择了坚持,无论古今中外。

一个人,一旦选择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那几乎就是将自己的青春热血和余辉余热全都奉献出去,除非你就是想混日子。几十年的时间做着一件事,是挑战,也是机遇。教师选择坚持,不仅仅是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更是要坚持思考、坚持实践!真的很难!特别是对于像我一样愚笨的人。我很羡慕那些善于点石成金、有无数金点子的教育行家,因为我做不到,于是我选择坚持!

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受到我的感染。

我在班级周报上对学生说: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长期坚持做好事!之所以难,不外有两点原因:一是做事的人厌倦了;二是遇到了顽强的阻力。看了电视剧《万历首辅张居正》之后,我坚定了自己这一看法。

于我而言,为自己的学生创设舞台,让他们尽情挥洒自己的才情与活力,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行为。我深深地知道,这绝不仅仅是考验学生的意志,更是考验自己的意志!有时,我生怕曾经深深困扰着我的惰性又“卷土重来”!我还深深地知道,于学生而言,只有少数几个能欣然并努力为之,更多的人不理解,更多的人软抵抗(有人马虎,有人抄袭……),这并没有太出乎我的意料,但我还是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因为我更深深地知道,《栀子花开》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是多么的重要——无法用金钱,也无法用分数来衡量,只有期待时间老人的证明了!

正因为我深深地知道《栀子花开》的重要,因此,从3月31日的第一期到今天的第六期,我有过耐心的解释,耐心的等待,有过不耐的催促、呵斥与 “地主收租”式的“讨债”,但绝没有诉过苦,虽然连续6个双休日名存实亡,也绝没有泄气,虽然有

4、5位同学就是一字不交,虽然有十几个人一直在胡、在拖!

虽然有这么多的“虽然”,我还是要大声告诉自己,也大声告诉同学们:作为老师,我应该在你们的人生发展道路上做点什么,事实上也正在努力,努力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我必须要做一个对你们有帮助的人!

是的,不走寻常路,前提是要做一个对学生有帮助的老师,哪怕帮助只是一点点。

第三篇:《我的读书故事》习作指导

学习目标

1、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等活动,激发习作兴趣,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引发学生情感倾吐与交流的欲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2、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

3、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4、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第一课时

习作指导

一、 话题交流

⑴你喜欢阅读外书吗?请您说说你最喜欢的课外书名称?

⑵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最喜欢的书,也有自己的读书故事。把自己喜欢这本书的理由或自己的读书故事与大家交流,一定是很开心的事儿。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的自己读书的故事,好吗?

(3)学生自由交流自己读书的故事,或是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书。

二、指导作文:

1.指导构思

(1)师: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如果让你介绍你最自欢的一本书,您应该怎样来写。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开头:喜欢什么书?中间:怎样喜欢的?结尾:它给我带来了什么?(快乐、收获)

(2)师:下面我们再来讨论一下,如果让你介绍你的读书故事,您应该怎样来写。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起因:喜欢读书经过:读书的趣事结果:读书的收获和启发

2.诗句引趣

读一读下面的关于读书的诗句,说一说你最最欢那一句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3.佳作引路,章法导写

⑴读一读下面的佳作,说一说你的理解和感悟。

⑵读一读下面的佳作,说一说你体会到了什么写作方法或学到了什么窍门。

我的读书故事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高尔基眼中的书;“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这是刘向眼中的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韩愈眼中的书.而在我的眼中,书就是一把钥匙,让我打开文学之门;书就是一叶小舟,载着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书就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告诉我一个个人生道理。

平时,我的时间比较紧,只能中午和晚上抽出一点时间来看看书。。书中的内容时不时让我欣喜万分,时不时让我为之感动,我经常陶醉在其中。只要捧上一本书,我就会立马忘了吃饭,忘了时间,如痴如醉,简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这时,学校里又举行了一年一度的“金色之秋”读书节,不仅给我们规定了一些好书读,还鼓励我们积极读书。《三国演义》和《上下五千年》是我们六年级的必读书。《三国演义》我不知看了多少遍了,可是在这次读书节里,我又将它仔仔细细读了两三遍。每次读完后的感受和想法都不一样,这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书的魅力。《上下五千年》呢,我以前虽然没有看过,但也略知一二。于是我亲自去新华书店购买了一本《上下五千年》,回到家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等到妈妈叫我去吃饭了,我才依依不舍地放下书。吃完饭,我又去看书了。读罢,我知道了我们中华的千年历史,让我回味无穷。我还阅读了很多书,童话的、神话的、寓言的、历史的……只要被我碰上了,肯定是免不了被翻来覆去地看上好几天。你可别说我囫囵吞枣哦,我倒真能从书中获得许多益处呢!《童话世界》丰富了我的想象力;《作文大王》让我的作文水平得到了提高;《中外寓言》让我懂得了一些人生道理;《红楼梦》、《茶花女》等一些经典名著,让我领略到了大作家们的风采……

虽然我的感情并不是很丰富,但我也不书中的人物所深深震撼:我曾为《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发出叹息,曾为《茶花女》中玛格丽特的悲惨遭遇黯然泪下,曾为《简。爱》中的女主人公简爱最终找到了幸福而欢呼雀跃,更曾为《西游记》中师徒四人每次化险为夷,最终取得正果而打心眼儿里高兴……面对一本本好书,我毫不吝啬自己的情感,让自己融入书中,走进人物的心里……

我们在这个金色的童年里,应该抓紧时间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从书中汲取更多的知识,为将来能成为祖国的栋梁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祖国的发展、建设作出贡献!

(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精彩句子、精彩词语。说一说为什么出彩。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从修辞手法、细节描述,揭示主题、开头、结尾方法等方面进行归纳。使学生由感性和理性,学会写作方法。)

三、学生独立习作。

教师巡视指导、点拨、提示。

第二课时

习作讲评

一、出现的共性问题:

1、写两件事,没有细节描写,不吸引人。

2、写“偏”了,直接描写“读书故事”的内容少。

3、借鉴内容“驴唇不对马嘴”。

4、写成读后感。

5、首尾照应过于重复。

二、修改作文

方才,大家很快地写出了自己的读书故事。下面我们来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1.自我欣赏,同伴交流

⑴自己阅读自己的初稿,划出自己最得意的词语,最出彩的句子。改正自己作文中的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地方。

⑵小组内互相交流,学习别人的精彩之处。

⑶小老师出主意:帮助别人修改文章。

2.集体会诊,创新行文

⑴老师选择佳作,集体评议。注意找出出彩的词语、句子,加以评点。选择新颖的开头和结尾的方法,加以评说。先让学生评议,然后再由老师归纳

⑶学生根据别人的评价和佳作评议的启发,二次习作,二次成文。

第四篇:我的课余生活习作教案

习作一:《我的课余生活》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把习作教学《我的课余生活》与口语交际《我们的课余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与独特感受。遵循从仿到作的教学规律,以课文《爬天都峰》为例,指导写一段话。

2.教学拟草稿的方法及有关格式要求,注重训练把课余生活的过程说具体、写具体,掌握习作的基本要求,进行独立作文,并学习修改。

3.选择有代表性的课余生活为例子,指导把活动过程写具体,重点突出“写”的训练 第一课时

解题

1.书上告诉了哪些课余生活?讲一讲上课以外的事。板书:课余

2.解说“课余生活”:课余指下课后,在学校里或在家里、校外的学习、生活、工作;今天不讲学习,不讲工作,只讲生活。什么叫生活?生活也就是不只是一次,经常这样做的活动。

3.第一组课文里告诉了我们哪些课余生活?

第一组导读提示告诉了在操场上做游戏;去科技馆参观,去少年宫演出,到小河边钓鱼摸虾,到树林里采集标本……;《我们的民族小学》写了“跳孔雀舞”、“摔跤”,《金色的草地》写了在蒲公英的草地上玩耍,《爬天都峰》写爬山,《槐乡的孩子》写爬树勾槐米。综合性学习还记录了整理房间、煮面条,和小朋友捉迷藏;展示台讲到读课外书、搜集邮票、小组办图片展。

概括起来:第一组4篇课文都讲到课余生活,只是有的写得详细,有的写得简单。 说生活

说一说“我们”的课余生活:

在同桌或小组内说课余活动的项目,按照老师提供的提纲练说:

1、该活动的名称;

2、材料准备;

3、活动要求(人员组成)、规则;

4、活动过程(步骤)

5、活动收获(乐趣、感受)。如:踩绳子、踢毽子、滚珠子、拍豆腐、比脚力……

(该简要提纲便于学生有顺序地说话,从“我们”过渡到“我”)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分发8开张的作文稿纸)

一、从仿写入手

从第一课时的口语交际得知,许多同学都爬过山,把爬山当成我的课余生活。现在我们就以《爬天都峰》为例,学习它的写法,写一写爬山这一件事。

1.写上标题:爬山

2.行文要求:第一行空两格,然后写上第一句话,每一句话都要有标点。复习课文第

六、七两段(齐读):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自评:因为小学生第一次写作文,所以从标题到行文的基本要求都要详细告诉他们]参照课文,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自己的爬山,指导写行文第一句话——

以“我”开头的:我奋力向峰顶爬去。

以“名称”开头的怎么说:爬山是我喜欢的一项活动;(天都峰)太高了。

以“时间”开头: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

以“地点”开头的: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在(鲫鱼背)前……

学生动手写第一句话(教师巡视)

3.指导写具体的教学过程

要把一件事写具体,首先要求语句通顺,然后要求有一定顺序,最后就是具体。(板书:通顺、有序、具体)“爬山”这一段话语句通顺吗,有顺序吗,如何看出来?(连接词:一会儿……一会儿……像……);具体吗?(不具体,课文里用了一个省略号) 先让学生动口说省略的部分。

提示:补充回头看的感觉、停下来的感觉,看到老爷爷和其他人爬的姿态,我想到了什么,接着又是怎样爬?

然后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写,可以用上连接的词(一会儿……一会儿……),也可以用上比喻(像……)、拟人(把山当人)、夸张的写法。

[自评:这里进行读写结合,让学生现场模仿教材进行习作,只要求写一至两段话,并达到三个要求“通顺”、“有序”“具体”]

二、用自己的话习作

1.提出要求:仿照刚才写《爬山》的方法,写一个你自己喜欢的课余生活,写上标题,再写一段话。有总起句,有分述句。并做到通顺、有序、具体。

2.激励方法:作文分以字数计算,100个字为100分,150个字为150分。

[自评:这是为了让学生把作文写具体,鼓励他们多写几句话,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 学生动手习作(写在8开作文格纸右边),教师巡视。

三、评讲习作,修改习作

指名读作文,教师给予修正和提出补充具体的要求;学生修改习作。

四、课外作业:抄正稿

第五篇:我的课余生活习作教案

《我的课余生活》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把习作教学《我的课余生活》与口语交际《我们的课余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与独特感受。遵循从仿到作的教学规律,以课文《爬天都峰》为例,指导写一段话。

2、教学拟草稿的方法及有关格式要求,注重训练把课余生活的过程说具体、写具体,掌握习作的基本要求,进行独立作文,并学习修改。

3、选择有代表性的课余生活为例子,指导把活动过程写具体,重点突出“写”的训练。

第一课时 《我们的课余生活》

一、解题

1、书上告诉了哪些课余生活?讲一讲上课以外的事。板书:课余

2、解说“课余生活”:课余指下课后,在学校里或在家里、校外的学习、生活、工作;今天不讲学习,不讲工作,只讲生活。什么叫生活?生活也就是不只是一次,经常这样做的活动。

3、第一组课文里告诉了我们哪些课余生活?

第一组导读提示告诉了在操场上做游戏;去科技馆参观,去少年宫演出,到小河边钓鱼摸虾,到树林里采集标本……;《我们的民族小学》写了“跳孔雀舞”、“摔跤”,《金色的草地》写了在蒲公英的草地上玩耍,《爬天都峰》写爬山,《槐乡的孩子》写爬树勾槐米。综合性学习还记录了整理房间、煮面条,和小朋友捉迷藏;展示台讲到读课外书、搜集邮票、小组办图片展。

概括起来:第一组4篇课文都讲到课余生活,只是有的写得详细,有的写得简单。

二、说生活

说一说“我们”的课余生活:在同桌或小组内说课余活动的项目,按照老师提供的提纲练说:

1、该活动的名称;

2、材料准备;

3、活动要求(人员组成)、规则;

4、活动过程(步骤)

5、活动收获(乐趣、感受)。如:踩绳子、踢毽子、滚珠子、拍豆腐、比脚力……(该简要提纲便于学生有顺序地说话,从“我们”过渡到“我”)

第二课时 《我的课余生活》

课前准备:分发8开张的作文稿纸

一、从仿写入手

从第一课时的口语交际得知,许多同学都爬过山,把爬山当成我的课余生活。现在我们就以《爬天都峰》为例,学习它的写法,写一写爬山这一件事。

1、写上标题:爬山

2、行文要求:第一行空两格,然后写上第一句话,每一句话都要有标点。复习课文第

六、七两段(齐读):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自评:因为小学生第一次写作文,所以从标题到行文的基本要求都要详细告诉他们]

参照课文,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自己的爬山,指导写行文第一句话——

以“我”开头的: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以“名称”开头的怎么说:爬山是我喜欢的一项活动;(天都峰)太高了。以“时间”开头: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以“地点”开头的: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在(鲫鱼背)前……学生动手写第一句话(教师巡视)

3、指导写具体的教学过程

要把一件事写具体,首先要求语句通顺,然后要求有一定顺序,最后就是具体。(板书:通顺、有序、具体)

“爬山”这一段话语句通顺吗,有顺序吗,如何看出来?(连接词:一会儿……一会儿……像……);具体吗?(不具体,课文里用了一个省略号)先让学生动口说省略的部分——

提示:补充回头看的感觉、停下来的感觉,看到老爷爷和其他人爬的姿态,我想到了什么,接着又是怎样爬?

然后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写,可以用上连接的词(一会儿……一会

儿……),也可以用上比喻(像……)、拟人(把山当人)、夸张的写法。

[自评:这里进行读写结合,让学生现场模仿教材进行习作,只要求写一至两段话,并达到三个要求“通顺”、“有序”“具体”]

二、用自己的话习作

1、提出要求:仿照刚才写《爬山》的方法,写一个你自己喜欢的课余生活,写上标题,再写一段话。有总起句,有分述句。并做到通顺、有序、具体。

2、激励方法:作文分以字数计算,100个字为100分,150个字为150

分。

[自评:这是为了让学生把作文写具体,鼓励他们多写几句话,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

学生动手习作(写在8开作文格纸右边),教师巡视。

三、评讲习作,修改习作

指名读作文,教师给予修正和提出补充具体的要求;学生修改习作。

四、课外作业:抄正稿

上一篇:资料员的日常工作下一篇:最美医生事迹题目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