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梁家河心得范文

2022-06-18

第一篇:学习梁家河心得范文

《梁家河》学习心得

《梁家河》阅读笔记

近期阅读了《梁家河》这本书,深深地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被里面的真情实感所打动。

梁家河是陕北延安下辖延川县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在习近平下乡当知青的年代甚至是当地最为贫困的。可这里也是习近平一直牵挂的地方,经常探望的地方。用当地村民的话说“近平和我们心贴着心”。为什么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却与这样一个小地方的群众有着如此深厚的情感?我觉着这正是我们要深刻认识的。

把时间倒拨回40年前,一个懵懂少年为躲避磨难,孤身来到人生地不熟,生存环境还比较恶劣的地方。当地群众以宽厚之心包容着他,养育着他,感染着他。在成长的过程中,这个少年立志扎根黄土高原,尽自己才能挖水井、办沼气、打坝地,带领着社员们一步一步用汗水开辟通往幸福生活的道路,在坎坷岁月中建立起来的这种感情不是亲情又是什么呢?正如本书第一章“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中写的那样,习近平同志回到梁家河,当地的村民像自己的亲人回来一样远远地迎接;青年时代的伙伴,习近平像亲人一样叫着他们的小名、关心着他们的身体健康、家庭生活——这,就是亲情。

早在大约80年前,毛泽东同志就说过“延安窑洞里有马列”。正如本书第二章标题一样:“窑洞里长满了故事”,这句话到今天有了新的内涵。延安人民、梁家河的乡亲用他们宽阔的胸怀和仁厚之心包容着、尽最大努力帮助者这个所谓的“黑帮子弟”,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温暖、关怀着他,助力他一步步入团、入党、当支书、上大学。习近平同志这个“北京来的娃娃”到陕北,住窑洞,通过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延安广播电视台《我是延安人》专访)等一系列苦难磨砺,成长起来。带领乡亲们搞发展,搞创新,冒着风险搞副业,不断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梁家河取得了大发展,当年的少年也成长为可造之才。习近平和陕北农民,和梁家河乡亲建立起来不可割断的深厚感情。一个个故事,一件件事实都说明:只有扎根地方,深入群众,才能真正了解民众的疾苦;只有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办好事,做实事,正直、公平,才能得到人民群众衷心的爱戴和拥护。

老话说得好,“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习近平同志虽然因为上学的原因离开了梁家河,但是他的形象、他的作风、他的影响还在,激励着一个又一个梁家河人,开创自己的未来,为社会做着贡献。“随娃”石春阳接替习近平同志书记的工作后,牢记着“老”书记“雷厉风行”、“多动脑筋”和“一碗水端平”的嘱托,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修生产道路、退耕还林、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等工作中顺利化解矛盾,带领着村民走上富裕道路。“铁锁”武晖在习近平的影响下,立志上大学,最终当上教师。在禹居中学校长、永坪镇教委主任、永坪中学总务主任等岗位上,真抓实干,做出了不少成绩。在“能人”刘永耀看来,习近平这个20岁出头的娃娃书记“看得远、想得深、办法多,办事干脆利落”。在他的提议下,刘永耀办起了柴油机学习班,教学成果惠及全县。在习近平“人来到这世上,就要办好事”这句话影响下,他制作幻灯片、新教具,申报节油器专利,退休后还引进南方荷花品种想着为乡亲们做好事。“黑子”王宪平虽然很早就调离梁家河,到关庄公社工作,但一直受习近平同志影响,心里装着乡亲。看望穷困家庭、修路、调解纠纷……为百姓为社会付出不遗余力……。

如今的梁家河,在一代又一代干部群众群策群力之下,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继续向前发展——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居住得到改善,医疗有了保障,城镇化建设取得成效,家家户户生活水平得到了切实的提高,大家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梁家河实际上是延安地区的一个缩影。

通读全文,我认为《梁家河》说的可不单单是梁家河。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我人生第一步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第二篇: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

学习梁家河,就是要学习梁家河蕴含的坚定信念、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实干担当、敢为人先、廉洁奉公的崇高精神,深学、细照、笃行,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加快扶贫攻坚、推进振兴发展注入不竭内生动力。

一、坚定信念。习近平同志以对党的崇高信仰和“为人民做实事”的执着追求,带领梁家河人搏击贫困、艰苦创业,在这里挥洒了浸透忠诚与实干的火热青春。学习梁家河,就是要树立“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进一步增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矢志不移,克难奋进,让人民尽快过上更加富裕幸福生活。

二、一心为民。习近平同志在梁家河村与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时刻不忘“什么叫群众”,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学习梁家河,就是要永葆“立根原在群众中”的为民情怀,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对群众视如亲人、饱含真情,与群众打成一片,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把人民的期待作为奋斗目标,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艰苦奋斗。面对恶劣条件、重重困难,习近平同志带领梁家河村民治沟治水、抗击灾害、发展生产,在艰难困苦中磨砺意志,谱写了一曲曲艰苦创业的动人之歌。“刀在石上磨,人在难中练。”学习梁家河,就是要用好《若干意见》政策机遇,艰苦奋斗、攻坚克难,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顽强意志,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拼搏精神,推进精准扶贫,促进扶贫攻坚,全面加快老区振兴发展。

四、实干担当。习近平同志从梁家河村的实际出发,带领干部群众打井抗旱、打坝淤地、修建公路,以实干作风和担当精神推动梁家河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学习梁家河,就是要发扬“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作风,牢记“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坚持讲实话、用实劲、干实事,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五、敢为人先。在习近平同志带领下,梁家河村的干部群众敢为人先,建起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全省第一个沼气村和第一家代销店,把群众从来没有想过、也不敢去想的事情办成了。学习梁家河,就是要“遇到任何事情都有挑战的勇气”,“敢为天下先”,开拓创新、奋发有为。

六、廉洁奉公。习近平同志在梁家河的一言一行留下了公道正派、克己奉公的佳话,赢得了群众发自内心的尊敬,也深深地影响了一届届梁家河村党支部班子。学习梁家河,就是要恪守“三严三实”要求,坚持原则、廉洁奉公,“一碗水端平”,不搞优亲厚友,不与民争利,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以公平公正公开取信于民。

第三篇: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

前几天,单位为党员每人发放了一本《梁家河》。我随手拿起来翻看,竟没想被书中鲜活的事例深深吸引。“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印在封面上的这句话,是2015年2月13日总书记回到梁家河时对年轻人和孩子们说的话。封面的照片上,习总书记笑意盈盈的和他年轻时的小伙伴走在梁家河村子的道路上。走在习总书记身边的小伙伴们都已年过半百,写满沧桑的脸上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和欣喜。

“树高千尺忘不了根--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过后的轨迹。经过了陕北这一人生课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他教了我做什么”。40多年来习总书记两次回到梁家河的生动场景在第一部分充分得到了展现。习总书记虽然已位高权重,回来时却像一个想家的孩子,乡亲们的小名都能脱口而出,亲切自然拉家常,村里的一山一水,一人一事都让他念念不忘。只有心中装着百姓,才能不忘根,不忘本。

“窑洞里长满了故事--现在所形成的很多基本的观念,形成的很多基本的特点,也是在延安形成的”。在延安的这个小村庄里,习总书记度过了十五岁到二十二岁的青春岁月,实现了脱胎换骨的成长。习总书记初到梁家河时那艰苦简陋的环境,穷困饥饿和繁重的农活都没有将他打败。他刻苦学习,从文史哲学到外国名著,甚至美术作品和当地县城文学期刊都是他阅读的涉猎范围。任何时候精神的力量都是不可估量的,难以想象没有书籍,身处逆境的年轻人怎样才能够坚持自我。书中写到,在带领村民发展生产,打坝造田、修沼气池、建铁业社时,青年习总书记始终脚踏实地做实事,亲身调研取真经。正是这种追求真理的精神,让习总书记在实干中树立了“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理想信念。

在书的第三部分“一声声喊我小名”章节,讲述了当年与习近平交往中的小伙伴获得了哪些人生大学问,从而提高了他们的人生境界,影响了他们的人生道路。那些曾经受过习总书记深刻影响的人们,在他们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当地人民群众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如何在平凡和琐碎中书写人生的精彩,为人民群众和国家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就是要“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会使人感到非常踏实,很有力量。”当干部的就是应该要留住泥土味,扎根群众,才能活得充实。

走进新时代,要有新面貌,40多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梁家河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整洁的农家小院,灰瓦盖顶的平房,新修的柏油马路,发展了特色种植和养殖,成立了现代化的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农民们变身上班族,在自己的家门口创业就业。同时,村上实施生态环境治理,营造美丽宜居环境,山绿了,水清了,天蓝了。习总书记讲到,这里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梁家河,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曾经是筑梦的地方,如今正走在阳光路上,成为梦想成真的地方。 读完此书,我被习总书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深深感动到了,习总书记那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干事创业的方法和复兴民族的梦想让人心潮澎湃。如何能让青春的枝头在逆境中绽放梦想之花,年轻的一代人更是从书中汲取到了这种强大的力量。青春因梦想而激昂,因拼搏而精彩,因奉献而厚重,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正如书中所说,“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这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如同中国无数个小山村一样,正在乘着新时代的东风,在新征程中破浪起航,驶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彼岸!

第四篇: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

8月8日下午,党支部召开了关于开展学习《梁家河》动员会。党支部书记在会上向全体党员、积极分子及管理骨干详细介绍了《梁家河》一书的相关背景,并组织大家认真阅读了《梁家河》的精华片段。

当我捧起《梁家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印在封皮上“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习近平"这一段话,马上就引起了我继续读下去的兴趣。习近平主席这个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蓝图”的缔造者,究竟在梁家河有怎样的经历和过往,才能写下这段话?我瞬间对梁家河这个有“大学问”的地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的读下去。

梁家河是陕北黄土高坡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落,这里的村民世世代代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干旱贫瘠,老百姓只能勉强生存,住的是破旧的窑洞,吃的是粗粝杂粮,就连喝水都没有干净的饮用水,交通闭塞,15岁的习近平从京城来到了这样一个环境恶略而又陌生的地方插队工作,这一呆就是七年。

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中,青年习近平与老百姓一起不怨天,不怨地,辛勤劳作,顽强的生存下来。在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的过程中,实现了从迷惘、彷徨到充满自信的转变,孕育了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面对困难,习近平从没有怨言而是与群众一起开荒、种地放羊、铡草、挑粪、拉煤、打坝,闯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思想关。正如习主席所说的“刀在石上磨,人在难中练”,在磨练中坚韧自身,处处以身作则,敢于担当,吃苦在前,无私奉献,刚刚20岁出头的习近平就担任了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习近平的带领群众打井抗旱、打坝淤地、修建公路、开挖出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办铁业社、开代销店等等,在与乡亲们朝夕相处的七年里习近平为梁家河办了一件件、一项项的实事、好事,为梁家河留下了永恒的历史印记。

习近平主席这样写道“作为一个人民的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是陕北高原给了习主席坚定地信念,注定了他人生过后的轨迹。经过了陕北这一人生课堂,注定了习近平今后要做什么,因为它教了他做什么。正是“树高千尺忘不了根”,梁家河锻造出了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一个优秀的国家领导人,一个“中国民族伟大复兴蓝图”的缔造者。“梁家河精神”指引我们什么叫做“不忘初心”!这个梁家河还真是有“大学问”。

作为一名要求进步,向党组织靠拢,向党员学习的积极分子,我一定认真学习“梁家河”精神,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思想高度,立足岗位、主动承担,真正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的合格管理者。

第五篇:梁家河学习心得体会

追寻总书记的初心——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

通过支部“三会一课”集中学习梁家河精神的主题党日活动,我深刻的感受到了总书记对梁家河的真挚感情。因此,我怀着对对总书记和梁家河的崇敬,认真研读了《梁家河》这本书,感触颇深,对习总书记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书中讲述了习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展现了习总书记青年时期崇高的理想追求、宝贵的政治品质、深切的为民情怀、强烈的进取精神、优良的品德作风和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的成长历程。

习总书记四十多年前的梁家河峥嵘青春,具有无比强大的感染力感召力,跨越历史时空共振共鸣,震撼心灵洗礼精神,像磁铁般深深吸引着我们,照亮着我们把激昂梦融入伟大中国梦的新时代征程。“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写在《梁家河》封面上的这句话,道出了总书记的真挚感情,也表达出了总书记的人生观,这是绽放总书记青春光芒的党史宝典和充溢真理光辉的精神宝藏。学习它,可从小事情中读出大道理,从小乡村洞察大时代,从真情怀中感受大担当,从奋斗史中汲取大智慧。

七年的艰苦岁月,总书记坚守梁家河,始终坚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从来没有对党产生过怀疑和动摇。在梁家河,总书记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从不适应农村的艰苦环境到习惯了一身泥土的粗茶淡饭,他处处留心百姓的困苦,出乎用心为百姓办实事,修建了陕北也是陕西第一口沼气池,打了第一口甜水井,又相继办了“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磨坊”、“菜园”,实实在在的解决了村民的难题和困扰,也是这份用心,他和村民们的感情日渐深厚。

作为一名普通干部,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学习总书记身体力行的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心中、落在实处,善于接触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做到倾听民声、广聚民智、汇集民力,扎扎实实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而不懈努力。

我们要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总书记的为民情怀、担当意识、奋斗精神,以习总书记为榜样,更加自觉地向习总书记看齐,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忘初心、坚守本色,更加自觉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和坚强捍卫者。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习总书记说“梁家河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总书记不忘初心,始终将自己看作是农民的儿子,从农民中来,从艰苦的地方来。我们要学习总书记不忘初心,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发扬“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艰苦奋斗精神,不断磨炼意志,提升能力,不断加强各类知识的学习,形成拼搏奉献、团结合作的良好氛围,要将学习《梁家河》与建设“五型财政”结合起来,与当前开展的制度建设年、作风建设年以及“四大攻坚战”结合起来,深刻感悟总书记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不懈奋斗的崇高品质和伟大人格,不断为坚定理想信念“加油”“补钙”,汲取宝贵精神财富,增添创新动力,立足新时代,勇于担当,奋力拼搏,助力陕西“追赶超越”。

上一篇:小学科学课教案范文下一篇:学习教育法笔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