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2022-09-20

总结是记录某个时期的学习或工作情况,通过系统性分析的方式,编写出详细的书面报告,通过这份报告的内容,可让我们更加了解工作情况。那如何写出科学合理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归纳

《政治生活》最详细的主观题必背知识

一、关于公民

1.关于公民的政治参与的原因、依据和意义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②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有利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③我国宪法赋予公民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依法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④有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

⑤调动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调动积极性,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⑥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⑦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都是基层群众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又深刻的实践; 2.公民应如何参与某项政治活动? ①有序参与政治生活,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具体途径);

②依法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依法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等政治性义务; ③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统

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④不断提高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二、有关“政府”的题型

1.政府做某事的原因或依据 (为什么)

①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②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是人民的政府;是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的要求;

③是政府的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④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有利于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 ⑤是政府依法行政、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需要; ⑥政府自觉接受监督、实行政务公开的要求; ⑦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利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有利于促进廉政建设,树立政府的威信;有利于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有利于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2.政府做某事的要求 (怎么做)

①切实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加强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

②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理顺政企关系,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③坚持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④做到依法行政,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⑤审慎用权,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

⑥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监督,保障人民享有充分的监督权和知情权

⑦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创新行政管理方式,重视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运用专家咨询制度和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广泛收集民意,汇聚民智。 ⑧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宏观层面要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发挥民主和法制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作用;完善行政监督体系(内部监督、外部监督);微观层面做到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公民政治参与应坚持的原则,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等。

三、有关“人大和政协”的题型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如何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是什么)

①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②人民通过选举选出各级人大代表,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③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 ④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2.关于人大做某事的原因、依据或者意义(为什么)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②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拥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③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过程,体现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有利于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④民主集中制原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⑤ 人大开展专题询问,行使监督权,是因为其他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 人大应该如何做?

①通过行使立法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 ②通过行使监督权,监督其它国家机关的工作,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③通过行使决定权和任免权,决定重大事务。 ④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4. 人大代表为什么要积极履职?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国家机关;

②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③是履行义务的需要(遵守法律,联系群众,接受监督)

④与人民的关系,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应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有利于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5.关于人大代表的做法

①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行使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②履行遵守法律、保守机密、联系群众、接受监督的义务;

③人大代表在自己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 ④增强履职意识,提高履职能力 ; 6.关于民主党派和政协的内容

①性质和地位: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 2

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我国的参政党;

②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③各民主党派具有广泛的社会联系,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

④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人民政协。政协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⑤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四、有关“中国共产党”的题型

1.中国共产党做某事的原因或理由 (为什么)

①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阶级基础),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群众基础),有利于发挥中国共产党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②是由党的地位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有利于发挥党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③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的需要; ④是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要求,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⑤是由党的作用决定的,有利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主义、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⑥是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思想领导、组织领导、政治领导) ⑧是加强党自身建设的需要,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 中国共产党做某事的措施和做法(怎么做)

①党要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②党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③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④党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要进一步认识和把握规律,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 ⑤完善民主集中制,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⑥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完善领导方式(思想领导、组织领导、政治领导)

五、有关“国际社会”的题型

1.在对外关系中为什么做某事(为什么)

①主权国家拥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有不侵犯他国、不干涉别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义务;

②作为联合国的成员国,应该遵循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③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有利于维护我国包括主权、安全和发展在内的国家利益。

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⑤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⑥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有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

⑦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⑧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有利于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2.在对外关系中应该如何做某事(怎么做)

①主权国家在享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的同时,要履行不侵犯他国、不干涉别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义务;

②作为联合国的成员国,应该遵循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③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寻求共同利益的交汇点。

④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友好合作,要坚定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

⑤ 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⑥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⑦作为公民要树立国家观念、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作斗争。

第二篇:高考政治复习全套知识点总结(政治生活)

1.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人民当家作主。

2、人民民主的特点: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真实性: 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1)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适用于敌对势力。 (2)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已经写入宪法。 (2)是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

(3)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 5.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的内容:

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政治自由

(3)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和控告权) 义务的内容: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6.公民在参与政治生活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结合的原则。 7.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2)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3)履行义务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4)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5)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力的实现

8、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结合: 原因: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

要求(1)我们要积极履行公民义务,以维护国家利益。

(2)当三者出现矛盾时,公民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

9、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本质,内容,要求: 本质:崇尚民主与法制

内容(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3)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要求(1)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2)学习政治知识,贵在实践

10.民主选举的方式? (1)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 (2)等额选举或差额选举

11.公民应如何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是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表现。“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的想法,是公民意识不强、主人翁一时不强的表现。

(2)行使选举权,投出自己的神圣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也是公民政治素养的重要标志。只有每个人都在周全考虑、理性判断的基础上,郑重地透出自己的一票,才能选出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人,真正实现民主选举的预期目的。 1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哪些方式?

社情民意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13.公民为什么要参与民主决策?

地位:公民采用不同方式直接参与决策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决策。

意义(1)利于决策者充分发扬民族,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

(2)有助于决策者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决策的片面性。

(3)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

(4)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物的热情和决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关心公共生活地 政治责任感。

14.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1)利于扩大基层民主

(2)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3)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4)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2)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只有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才能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依法行政。所以说,自觉接收人民监督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

28、如何接收人民监督?

我国政府为了方便人民群众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例如,“阳光工程”。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实施“阳光工程”是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表现。

29、“阳光工程”意义

(1)规范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

(2)保障人民的权益,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开放红头文件的查阅,政府的群众意识、服务意识逐步加强。

(3)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 (4)利于群众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 (5)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30.政府权威表现、怎样树立(最根本的三点)

体现(1)坚持依法行政、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从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广大群众中有较高的的信誉。 (3)富有威望和影响力,得到人民的自觉认可和拥护,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4)对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有积极的知道和促进作用。

要求(1)政府的权威是通过政府公职人员的道德形象,依法行政的态度、能力和水平,履行职责的效果树立起来

(2)政府树立权威,在根本的是坚持以下三个方面:坚持权为民所用;坚持情为民所系;坚持利为民所谋。

3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和职权? 性质:是最高按国家机关

地位: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职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32、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

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33、人民代表与人民的关系:人民代表来自人民,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注意: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人民是间接行使者。

一方面,人民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行使国家的权力。

另一方面,人民代表要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34、人民代表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

权利: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在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 义务:人大代表代表任民德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人大代表在自己参加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35、政体与国体的关系

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政体由国体决定,政体反映国体。适当的、健全的政体,对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有重大作用。,政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36、民主集中制体现

(1)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在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动中,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民代表充分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民主决定。对违反人民一直和利益的或不称职的代表,人民有权依照法律程序予以罢免。

(2)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只有人民代表大会才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3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和地位:

含义: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择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地位: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为什么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1)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2)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3)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4)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3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3)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 (4)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40“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是一种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 P64 客观必然性: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从根本上说,是我国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

意义(1)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2)才能维护国家统

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3)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4)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而且必须领导现代化建设,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含义、原因、具体要求及三者的关系) 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关系:依法执政是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工作。

43、“三个代表”:

1.代表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意义?

(1)确立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于党在新世纪新阶段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全面体现了党的吉贝尔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45、如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核心、本质) (1)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它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2)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是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3)党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坚持党的先进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

46、中国共产党为何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他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后点。

原因(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2)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越发展,民主也越发展。民主是具体的、历史的。

要求(1)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建设政治文明涉及政治思想、政治制度、行政管理、法制建设等方面,是一个广泛的系统工程。

(2)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我国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60.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6

1、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等义务。 6

2、国际组织的作用?

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等。 6

3、 联合国的宗旨、原则、作用? 宗旨(1)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2)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觉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

(3)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的国际问题;作为协调各国活动的中心。

(4)简单说,就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

作用(1)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2)局限性:如何适应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面临诸多挑战,改革任重道远。

64、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支持联合国的改革,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发挥重要作用。

65、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决定因素和重要因素)

决定因素:国家利益(1)各国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既存在某些共同利益,也存在利益的差别和对立

(2)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可能使国家间发生分歧或引起摩擦乃至冲突。

(3)由于各国的国家性质与追求的国家利益不同,执行的对外政策不同,国家间矛盾和利益交织,使国际关系纷繁复杂。

影响因素:国家力量(1)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是含为本国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别国的能力

(3)是衡量一个国家杂国际社会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重要尺度。 6

6、 为何要坚决维护我国的利益?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当性和正义性。

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合理的国际礼仪,并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6

7、 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的表现?(和平问题的影响因素)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

(2)民族、宗教矛盾,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 (3)西方国家对这些纠纷插手和利用 (4)国际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

68、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怎样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 (1)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2)改变旧的国际秩序

(3)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6

9、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内容?

(1)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 (2)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3)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 (4)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70、各国应如何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 当今世界,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是世界大多数国家关心的问题。世界多数国家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有有利地位。 7

1、世界为何会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72、中国如何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

我们要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要着利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7

3、 我国外交政策制定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7

4、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1)维护我国的独立与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2)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它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7

5、 中国外交政策的实践充分说明了什么?

中国式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 6

务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7

6、 中国怎样走和平发展道路?

(1)要积极发展对外关系,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2)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不断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3)要坚决发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

2011/6/5 7

第三篇: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与世界观、具体科学: (1)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两大阵营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即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唯物论 物质观

1、物质的含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这要求我们要用物质的观点看问题。

3、运动

(1)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反对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4、规律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3)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4)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但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意识观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2、意识的本质: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3、 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4、意识的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即意识能够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还要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不仅能认识事物外部现象,还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认识现在,还能追溯过去,预测未来。

②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即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时时有矛盾。 意识的反作用: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巨大地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5、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客观规律为基础;这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6、实践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这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加实践活动;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尤其是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这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认识,用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

7、真理

(1)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2)真理只有一个

(3)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这要求我

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唯物辩证法

一、联系

1、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具有普遍性,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

3、①联系具有客观性,这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4、联系具有多样性,这要求我们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5、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①整体: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这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②部分: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6、系统优化

(1)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2)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的结构的优化趋向。这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二、发展

1、世界是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这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与上升

3、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这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4、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1)量变: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这要求我们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客观事物质变创造条件。 们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2)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这要求我们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适度原则: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现,这要求我们把握适度原则。

三、矛盾

1、矛盾的含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这要求我们在分析矛盾时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

4、矛盾具有普遍性,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这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5、矛盾具有特殊性,这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这要求我们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在矛盾的特殊性中寻找矛盾的普遍性,在矛盾的普遍性的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

8、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1)含义: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2)联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注意: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但次要矛盾反过来也影响着主要矛盾的解决。

(3)方法论: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1)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2)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3)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②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③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④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 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四、创新

1、辩证否定

(1)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3)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4)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因此,我们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 又不能迷信书本和权威,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这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3、创新的作用:(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历史观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②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的性质与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①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②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这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它只能通过社会主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2)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要求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6、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2)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3)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人生观与价值观

1、价值: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2、人生价值:

(1)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2)人生的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3)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是看他的贡献。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在今天,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这要求我们自觉选择正确的价值观,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 表现: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注意:价值观有正确和错误、先进与落后之分。

①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非科学的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消极的阻碍作用;

②正确的价值观能指导人们积极、健康地生活,引领人迈向光明而美好的人生路途;错误的价值观则会使人误入歧途,让人容易滑向个人主义的泥沼,容易与平庸和苟且为伍。

4、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这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的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的价值追求。 (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5、人生价值的实现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6、个人与社会相统一原理

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发展。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这要求我们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的价值,要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即既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同时又要为社会的进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7、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实现

(1)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也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动力。一个人有了崇高的理想,就有了坚定正确的方向,就能够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人类的幸福结合起来,从而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在当代,只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创造自己永恒的价值,才能铸就无愧于时代的辉煌。

第四篇:高一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1-5课)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2、人民民主的特点?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还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物质的保障。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1)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适用于被统治阶级。 (2)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4、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经写入宪法。 (2)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3)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

5、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的内容?

权利和自由:(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政治自由(3)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和检举权)

义务的内容:(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6、公民在参与政治生活时,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7.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1)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2)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3)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4)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力的实现。

8、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为何结合?怎样结合?

原因: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 要求:(1)我们要积极履行公民义务,以维护国家利益。(2)当两者出现矛盾时,公民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

9、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本质?内容?要求?

本质:崇尚民主与法制;

内容:(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3)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要求:(1)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2)学习政治知识(3)贵在实践

10、民主选举的方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11、公民应如何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2)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3)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的神圣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如何行使选举权:公民行使选举权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判断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1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哪些方式?

1 社情民意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13、公民为什么要参与民主决策?

地位:公民采用不同方式直接参与决策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决策。 意义:1有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2有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3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4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决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14.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1利于扩大基层民主;2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3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4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15、我国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方式有哪些?

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其他方式(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制度)。

16、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公民如何行使监督权?

意义:(1)有利于消除腐败,克服官僚主义的不正之风;(2)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3)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4)维护国家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如何:(1)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敢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2)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同,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17、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 1是否遵循法律、法规2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3是否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

18、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有哪些?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19、我国政府的作用?

(1)管理人们的公共生活(2)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公共服务。

※20、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原则? 宗旨:为人民服务;原则:对人民负责

21、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基本要求? (1)工作态度: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2)工作作风: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工作方法: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 22.什么是依法行政?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

※ 23.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

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1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2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3利于防止行政权利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4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24、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

具体要求:①合法行政②合理行政③程序正当④高效便民⑤诚实守信⑥权责统一。

2 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1)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2)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3)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25、为什么要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必要性+意义)

必要性:权利是把双刃剑。政府权力运用得好,可以指挥得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权力一旦被少数人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可能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了防止权利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来为人民谋利益。

意义:(1)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 (2)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 (3)才能更好地适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 (4)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

26、政府为什么接受人民的监督?

(1)从根本上说,是有我国政府的性质所决定的。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政府的公职人员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因此,只有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才能更好地执行人民的意志,捍卫人民的利益,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的。 (2)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只有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才能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依法行政。所以说,自觉接收人民监督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

27、“阳光工程”意义

(1)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2)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28、政府权威表现、怎样树立(最根本的三点)

体现:(1)坚持依法行政、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从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广大群众中享有声望。(3)讲信誉的政府,有令必行、有禁则止,得到人民的自觉认可和拥护。(4)对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都会有促进作用。

要求:首先,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其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最后,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用;坚持情为民所系;坚持利为民所谋。

2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和职权?

性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地位: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职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 30、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

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

3 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31、人民代表与人民的关系:

人民代表来自人民,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注意: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人民是间接行使者。 一方面,人民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行使国家的权力。另一方面,人民代表要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32、人民代表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

权利: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在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

义务: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人大代表在自己参加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33、政体与国体的关系

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适当的、健全的政体,对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有重大作用。同时,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

34、民主集中制体现?

(1)在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上,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在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动中,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民代表充分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民主决定。对违反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或不称职的代表,人民有权依照法律程序予以罢免。 (2)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只有人民代表大会才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3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和地位:

含义: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地位: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为什么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1)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2)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3)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4)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3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3)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4)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38“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一种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 P63

客观必然性: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从根本上说,是我国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 ※※意义:(1)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2)才能维护国家统

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3)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4)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

4而且必须领导现代化建设,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4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含义、原因、具体要求及三者的关系)

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关系:依法执政是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工作。 ※

4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1)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4、如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核心、本质) (1) 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它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坚持

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典范。(2)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是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3)本质在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

45、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核心、精髓是什么?

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核心: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6、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意义是什么?

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意义:它科学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

47、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容?

(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他们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2)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4)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是遵守宪法和法律;(5)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48、我国的政党制度优越性? (1)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3)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有利于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49、我国的政党制度符合我国国情,绝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的原因? 实质: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 后果:人民政权的丧失、社会主义制度的颠覆。

※※50、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

51、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坚持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原则。

5※

52、共同繁荣的必要性?

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

6 要求。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

53、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的关系?

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54.怎样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1)我们应该珍惜、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

我国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这种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已由宪法予以确认,也是我国在各族人民生活中都能体会到的感受到的。我们应十分珍惜,不断巩固和发展。 (2)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生活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里,处理好民族关系问题,既是国家的重大问题,又是人们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具体问题。

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 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付诸行动。

5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自治地方?自治机关?自治权?

含义: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自治权:立法自治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变通执行权和其他自治权。 ※※5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有哪些? (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

57、我国的宗教政策如何?

(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3)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4)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58、弘扬科学精神的原因?怎样弘扬科学精神? 原因:(1)我国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也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坚持不懈地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

(2)中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振兴中华的光荣历史使命。 怎样:(1)我们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弘扬科学精神(2)不断提高科学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创造美好人生。

59、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含义、原因、要求、根本特点?

含义:就是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7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原因:(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2)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越发展,民主也越发展。民主是具体的、历史的。 要求:(1)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建设政治文明涉及政治思想、政治制度、行政管理、法制建

6设等方面,是一个广泛的系统工程。(2)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我国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60.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6

1、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生命和灵魂)。 ※※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等义务。 6

2、国际组织的活动依据、分类和作用? 活动依据:以正式条约或协议为活动依据

※分类:按主体构成分:政府间和非政府的;按活动的区域范围分:区域性和世界性的。

※作用: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等。 6

3、联合国的宗旨、原则、作用? 宗旨:(1)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2)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觉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

(3)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的国际问题; (4)作为协调各国活动的中心。

※简单说,就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 作用:

(1)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2)局限性:如何适应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面临诸多挑战,改革任重道远。 6

4、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支持联合国的改革,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发挥重要作用。

※※6

5、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决定因素和重要因素)

决定因素:国家利益——(1)各国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既存在某些共同利益,也存在利益的差别和对立(2)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

8 利益的对立则可能使国家间发生分歧或引起摩擦乃至冲突。(3)由于各国的国家性质与追求的国家利益不同,执行的对外政策不同,国家间矛盾和利益交织,使国际关系纷繁复杂。

影响因素:国家力量-----(1)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是捍卫本国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别国的能力(3)是衡量一个国家杂国际社会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重要尺度。 6

6、为何要坚决维护我国的利益?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当性和正义性。我国的国家利益包括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

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合理的国际礼仪,并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6

7、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的表现?(和平问题的影响因素) 主题:和平与发展。

7当今世界很不安宁的表现:

(1)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2)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2) 国际各种形式的恐怖活动危害着人们的安宁生活;(4)贫困、毒品问题更加突出。 6

8、发展问题的主要问题表现是什么?

(1)当今世界仍是贫富悬殊的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2)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3)发展中国家比较普遍地存在贫穷和饥饿现象。(4)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6

9、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和有效途径?(怎样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 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有效途径:

(1)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2)改变旧的国际秩序

(3)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70、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内容?

(1)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 (2)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3)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 (4)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7

1、世界为何会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7

2、国际斗争的焦点是什么?

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21世纪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 ※7

3、国际竞争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内容:经济竞争、文化竞争、军备竞争、人才竞争、科技竞争。

※※实质: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7

4、各国应如何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

当今世界,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是世界大多数国家关心的问题。世界多数国家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有有利地位。 ※7

5、中国如何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

我们要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要着利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7

6、我国外交政策制定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是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 ※※7

7、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1)维护我国的独立与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2)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它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78、中国外交政策的实践充分说明了什么?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79、中国怎样走和平发展道路?

(1)要积极发展对外关系,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8(2)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不断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3)要坚决发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

9

第五篇: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主观题重要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政治生活

第五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 国家:

①根本属性:阶级性。

②性质:是由占统治阶级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

③我国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民主:

①广泛性:表现在民主权利的广泛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②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有制度、物质、法律的保障;也表现在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3、人民民主专政:

①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a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已被写入宪法;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才能调动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

4、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①权利: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b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c监督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 ②义务:

a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b遵守宪法和法律;

c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d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 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③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或怎样做?

①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国家保障公民充分享有和行使权利,使公民更好地履行义务;公民自觉履行义务,为公民享有和行使权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②公民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的权利;又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的义务。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1、民主选举

⑪为什么选民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①选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即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②是否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③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也是表明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

⑫选民应怎样行使选举权?

①要不断提高自己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端正参加选举的态度,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选出切实能代表人民利益的人; ②要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和公民参与意识,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自己的选举权; ③要不断提高政治参与能力,在周全考虑、理性判断基础上,郑重投出自己的一票。

*

2、民主决策

①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a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b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c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d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②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

a公民通过各种渠道、采用不同方式直接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 b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c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d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e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3、民主管理

①基层民主自治的形式: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②发展基层民主的重要性:

a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b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③实行基层民主管理的意义: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4、民主监督

①公民监督权的内容: 公民的监督权是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

②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合法渠道:a通过信访举报制度;b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c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行使监督权;d其他方式: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 ③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a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b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c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④公民怎样行使监督权:

公民行使监督权时,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形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如何对政府的权力进行有效地监督:

①有效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相互结合缺一不可; ②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既要加强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还要加强权力机关、人民政协等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 ④公民要有序参与政治生活,通过信访举报制度、民主评议会等活动,依法行使监督权。

5、有序的政治参与

①有序与无序的区别:a是否遵循法律、法规;b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c是否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

△公民应该如何利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

①通过网络参与公共决策的讨论,提出个人的意见和建议;

②利用网络方式参与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从而促进依法治国; ③遵守宪法和法律,实现有序的政治参与,并自觉抵制网上的不正之风;

④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并积极地维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①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③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保障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保障公民真正享有和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 ④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确保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第六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1、我国政府的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

2、政府的主要职能: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a宏观调控b市场监管c社会管理d公共服务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④加强社会建设; 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从政府职能角度说明我国政府在供给侧改革中该如何作为:

①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中高端产品的生产;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通过发展科技、教育、文化等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技术创新; 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时淘汰落后产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3、我国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4、政府工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①具体要求:

a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b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c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5、建设服务型政府

①我国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其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②政府职能的转变:a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b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c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

1、政府决策

①科学决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 ②民主决策: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③依法决策:符合法律的规定和法定程序。

2、依法行政 ①意义:

a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力和自由;

b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 c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d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②要求:合法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

△如何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

①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②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促使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

③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④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3、制约监督

①措施:a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b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外部(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

内部(上级政府、法制部门、审计部门、监察部门) C实行政务公开制度 ②意义:有利于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更好的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便于公民监督政府工作,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树立政府威信的要求:

①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 ②其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

③最后,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做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涉及到我国政府机关为人民做好事的材料回答: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与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②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③政府职能:a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b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d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e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④政府依法行政及其意义: a有利于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增强政府权威,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建立服务型政府;b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等

⑤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打造有权威的政府。

△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①国家性质、政府性质、人民地位决定;

②是政府为人民服务宗旨和贯彻对人民负责原则的需要;

③是政府某种职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公共服务)的内在要求;

④是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⑤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 ;

⑥我国政府是有权威的政府,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政府怎样做某一件事:

①履行职能: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

②坚持原则: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③依法行政:坚持依法行政,才能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④接受监督: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⑤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审慎行使权力;

⑥树立权威:树立政府的权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如何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政府: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②重视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运用专家咨询制度和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广泛收集民意,汇集民智; ③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 ④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增强决策的透明度; ⑤正确履行职能,加强服务和管理;

⑥要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依法行政、审慎行使权力。保障人民享有充分的监督权和知情权,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公民:

①通过各种渠道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

②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1、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①性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大表大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大表大会是地方各级权力机关。

②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它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③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其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和最高监督权。

*

2、人大代表: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①义务: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②权力: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①a我国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一个国家的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 b我国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体:国家的性质) c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②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③民主集中制的体现:

a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关系上,人大代表民主选出,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决策少数服从多数; b在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关系上,国家行政、司法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c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关系上,中央集权,地方分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a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b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c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d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 *

1、中国共产党

①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②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③ 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④指导思想:a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⑤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把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⑥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⑦领导方式:政治领导、组织领导、思想领导。 ⑧领导核心: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⑨三个代表:a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c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⑩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意义:

a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c才能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涉及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做好事的材料回答: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 ②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④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执政为民、以人为本; ⑥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

△党怎样做某一件事:

①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②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

③完善三种执政方式(科学、民主、依法执政)

2、中国的政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①内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②地位: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③基本内容:

a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b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d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④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a性质: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不是国家机关,不履行什么国家职能);也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b职能(作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凡是涉及到“政协”的材料的回答:

①政协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②政协具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②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首要原则,政治基础)、民族团结(重要原则,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根本原则,物质保证)。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容: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机关。(核心内容:自治权)。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特别是地处边疆的民族自治地方,对维护边防安全,维护国家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如何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①维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②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③坚持民族政策; ④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⑤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⑥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义务。

2、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①基本内容: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a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结合起来; b坚持把国家层面的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结合起来; c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结合起来。

第八单元走近国际社会

第八课、走进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成员 ①主权国家:

a基本权利: 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b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②国际组织: a作用:促进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和国家矛盾。

2、联合国

①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②与中国关系:中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支持和参加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发展的活动

*

3、国际关系

①国际关系: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②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③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的起因国家冲突的根源。

△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个人: ①我们要树立国家观念、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努力学好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努力维护国家安定、社会稳定的政治局面; 必须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作斗争。 国家: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c积极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成立国际新秩序,适应多极化趋势,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d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当今的时代主题

①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②世界的发展趋势:多极化趋势。 ③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④解决途径: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2、我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①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②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③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④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中国怎样走和平发展道路 ①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努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③切实履行主权国家的义务

④遵循《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宗旨和义务

⑤坚决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 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凡是涉及到“主权、国家利益、和平与发展、国际关系、当代国际关系”的材料的回答:

①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四个方面的基本权利,应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义务;

②国家利益是国际关在系的决定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

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⑤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⑥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⑦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⑧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⑨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上一篇:中职职业生涯规划书下一篇:中职学校学生的手册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