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护理常规范文

2022-06-09

第一篇:低血糖护理常规范文

低血糖护理查房 - 副本

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预防及急救措施

时间:2015年3月27日 参加人员:12人 主查人:黄妮娜

参加人员:王宁护士长 赵晶 高磊 黄睿 吕瑛蕾

李盼盼 王月 仲亚辉 任胜男

病人床号:7床 病人姓名:田秀清

诊断:糖尿病(2型)急性心力衰竭

黄妮娜:今天我们进行3月份护理查房,查房的病人是7床,诊断是肺炎(双侧)高血压病(3 级,极高危)糖尿病(2型)急性心力衰竭。我们查房主要内容是:针对病人主要护理问题进行讨论,掌握老年糖尿病病人发生低血糖的急救措施。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病例。 黄妮娜病例汇报:7床,田秀清,女,90岁。诊断为糖尿病(2型)急性心力衰竭 老年女性,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有脑血栓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主诉纳差、乏力一周。糖尿病病史10+年,自服拜糖平1#tid控制血糖,血糖控制不祥。

入院查体:T:=36.2℃

P:84次/分 R:21次/分

Bp:168/73mmHg 老年女性,一般情况可,神志清,主动体位,查体配合。口唇无发绀,呼吸尚平稳,双肺呼吸音粗。营养一般,体型为消瘦。2015-02-27 10:00 入院;2015-3-09出院

住院期间三餐前使用胰岛素、夜间使用优泌林N治疗。血糖波动2.8-28mmo/L住院期间共发生2次低血糖

辅助检查:2015.2本院急诊生化示酮体0.1g/l,肌酐170umol/l、血糖8.5mmol/l余指标未见异常;血常规示WBC3.75*109/L 初步诊断:糖尿病(2型)急性心力衰竭 诊疗计划:(1)I级护理,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监测血糖(2)治疗上给予抗感染,控制血糖,平喘,改善心肌能量代谢营养等治疗。 床旁查体:

黄妮娜:家属你好,老人现在感觉怎么样?有无出汗手抖情况?看一下病人神志,皮肤是否出汗,有无手抖,恶心呕吐,生命体征情况,爱护体贴病人。 回到护士站

黄妮娜:经过床边查体,我们看到,病人在住院期间,自行注射胰岛素皮下注射,有可能发生低血糖的现象,谁能说一下,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

王玥:胰岛素使用不当或过量口服降糖药使用不当或过量,食物摄入不足,过量运动(时间过长、强度过大、突然运动)肾功减退导致药物清除率降低,饮酒过量,肾上腺、甲状腺或垂体功能衰竭

黄妮娜:低血糖会出现哪些反应?

李盼盼:交感神经兴奋症状 出汗、手抖、心慌、饥饿感、烦躁、恶心、呕吐

中枢神经系症状 头痛、视力不清、精神病样改变、痴呆、昏迷

黄妮娜:老年人出现低血糖怎么办?

吕瑛蕾: (1)轻者及重者无意识障碍能口服的可以口服高糖食品,一般口服果汁、可乐、雪碧等,约150ml;馒头、饼干等,约25g;水果糖、巧克力等,约2块。 (2)重者有意识障碍无法口服者则采取静脉补充治疗。一般静脉用50%葡萄糖40ml静推和10%葡萄糖静脉点滴,1mg胰高血糖素肌注或者皮下注射;5~10分钟后症状不缓解、血糖仍低于正常可以重复一次。

• 注意:如果短期重复使用胰高血糖素有可能使之失效;磺脲类降糖药物引起低血糖时,小心使用胰高血糖素;磺脲类降糖药物引起的低血糖持续时间较长。 黄妮娜:如何预防低血糖?

黄睿: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中最常见的问题,需要尽量以避免。生活中应注意:

1(1)合理饮食(2)控制饮酒(3)适当体育锻炼(4)正确使用药物(5)普及糖尿病教育知识(6)及时监测血糖,避免延误治疗

2、避免饮酒,尤其避免空腹饮酒。少量饮酒有利于身体健康。通常饮酒量在白酒1两/日、葡萄酒2~6两/日、黄酒6两/日。必须要把酒本身的热卡计算在饮食计划中。

3、运动之前必须检查血糖,如果血糖低于5.5mmol/L不能进行锻炼。如果运动以后血糖低于5.5mmol/L,应立即加餐。

4、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应谨慎地使用易引起低血糖的优降糖等强力降糖药物,血糖标准也不应过于严格,一般将空腹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13mmol/L以下即可。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8%以下为宜。当然,如果血糖能控制得更低一些,又不发生低血糖,则更好。

黄妮娜:总结查房内容:我科入院老年患者诊断为糖尿病的人越来越多,这也就增加了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性,其中低血糖症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所以,作为护士应该提高对发生低血糖症反应的意识,进而进一步加强对其的预防及急救措施。如何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症的护理诊断和措施我总结一下:

一、活动无耐力,相关因素:低血糖所致软弱、手足抽搐、步态不稳等嘱病人尽量勿在清晨空腹时运动,有晨练习惯者可在运动前喝一杯牛奶,吃几块饼干,10min后再运动。 运动时可随身携带食物,运动量不可过大,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当出现低血糖时应立即停止运动,服下随身携带的食物。 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5h后一定要按时进食。 平时当出现心慌、出冷汗、软弱、手足颤抖时,应立即口服糖水,卧床休息或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二、有受伤的危险[相关因素] 脑细胞因葡萄糖供氧不足伴供氧下降致脑功能障碍。 [护理措施] 嘱病人注意休息,把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病人能够拿到的地方。 嘱家属陪伴。 保持周围环境中没有障碍物,保持地面整洁干燥。 对有幻觉躁动的病人应加床档,防止坠床,并行保护性约束,昏迷病人还要防止舌咬伤。 鼓励病人规律地进食,预防低血糖发生

三、自理缺陷[相关因素] 脑功能障碍[护理措施] 嘱病人卧床休息,少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 协助病人日常生活:穿衣、洗脸、刷牙、上厕所等。 将病人常用的物品及呼叫设施放在病人伸手可及处。 对瘫痪的病人要定时予以翻身,保持床单干燥、平整、无屑,不使用破损的便盆,按摩骨骼隆突处并垫以气圈,以预防褥疮。 昏迷病人禁忌漱口,应行口腔护理。

王宁护士长点评:低血糖最严重的是患者发生昏迷,掌握抢救流程是我们护士的重要技能

 怀疑低血糖症●饥饿感、出冷汗、心慌、脉速、肢体颤抖●头晕、情绪激动、幻觉、嗜睡甚至昏迷  紧急评估

 ●气道 ●呼吸  ●神志 ●循环  明确诊断

 快速检测末梢血糖,确认血糖低于2.8mmol/L  紧急处理

 ●气道阻塞:清除异物,大管径管吸痰,保持气道通畅  ●呼吸异常:氧疗、气管插管或切开  ●神志不清、无脉搏:心肺复苏  紧急治疗◆无法建立静脉通道者:给予胰高血糖素1~2mg皮下或静脉注射、肌肉注射,无效不重复  ●意识不清者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该是50%葡萄糖液静脉注射,继而予10%葡萄糖持续静脉滴注

 ●神志清醒者,可予糖类饮料口服  后续治疗  ●平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吸氧,保持血氧饱和度95%以上

 ●监测心电、微量血糖、BP、P、R ●烦躁、抽搐者可予镇静  ●病情重者可同时给激素治疗

 ●寻找病因并相应治疗●去除各种诱发因素

第二篇: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的护理体会

来源:创新医学网

作者:朱春美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第六人民医院,江苏启东,226211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低血糖的病因、临床治疗和护理体会。方法 对本院31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讨论。 结果 通过临床观察,2型糖尿病低血糖发病原因主要是未按时进食、胰岛素过量、感染、腹泻及大量饮酒等。结论 医务人员应该全面掌握糖尿病低血糖的临床知识和护理要点,从患者心理、饮食、运动、用药、健康教育等多方面进行护理,以减少和预防糖尿病低血糖的发生。

【关键词】糖尿病,低血糖,临床护理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1]。而低血糖则是糖尿病病人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极为凶险。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提高,糖尿病低血糖的发生率在临床也呈上升趋势。低血糖是因多种疾病因素导致的血糖下降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的一种临床症状,一般认为有低血糖症状,且血糖值﹤2.8m m ol/L则诊断为低血糖。目前在临床糖尿病治疗中,以因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过量引起的的糖尿病低血糖症状最为常见,特别以老年糖尿病和病程时间较长的患者多见。为了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糖尿病低血糖的认识和预防,对我院2006年4月至2011年4月经临床确诊的31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探讨,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4月至2011年4月于我院内科就诊并经临床确诊的 2型糖尿病患者31例,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39~82岁,平均年龄(58.1±10.3)岁,糖尿病史4个月~23年,平均病史为(18.9±6.3)个月。所有患者均符合1997年W 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31例均为正在接受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注射治疗中出现交感神经兴奋和/或中枢神经抑制症状,血糖﹤2.8m m o l/L。临床主要表现为出虚汗,心跳加快,四肢无力,饥饿感,头晕头疼,颤动,焦虑不安,烦躁甚至于视力障碍及昏迷。31例中81.2%的患者存在诱发低血糖的因素,其中11例未能按时进食,7例存在合并感染,3例伴有腹泻,5例有过量使用降糖药和大量饮酒,1例因剧烈运动出现低血糖。夜间发病者有2例。

2.方法。对于中度低血糖患者,首先给予10%葡萄糖静脉注射,继之10%葡萄糖静脉滴入。重度低血糖则先予50%葡萄糖静脉注射,待血糖恢复至3.0以上时改为5%葡萄糖静脉加入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同时适当补充钾盐或给予极化液,尤其是药物或胰岛素性低血糖要注意防止低血糖的再发。因此在处理过低血糖后,嘱咐患者仍保持原来的饮食计划。

3.结果。本组31例2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中,有23例经过治疗后很快恢复正常,7例于4~5天后恢复,治愈率为96.8%;1例因多器官衰竭而死亡,死亡率为3.2%。

二、护理

1.饮食教育。饮食治疗是糖尿病一切治疗的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至关重要。①控制全天食物的总摄入量,主食尽量以粗制米面为主,少食精制米面;②控制蛋白质的量,提高优质蛋白的比例;③限制脂肪与胆固醇的摄入量,减少盐的摄入;④服降糖药期间须禁烟酒;⑤服降糖药期间如出现食欲差,纳入少的情况时,也须适当减少降糖药的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控制饮食不等同于饥饿疗法,糖尿病病人尤其要按时进食,预防低血糖的发生,有夜间低血糖的病人在睡前可适当加餐,减少晚饭前或睡前胰岛素量。

2.运动指导。运动锻炼是糖尿病治疗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主要以有氧运动为主,原则上以定时定量,运动后稍感疲劳为宜。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决定运动方式,时间以及所采用的运动量。为防止低血糖意外的发生,运动不宜在空腹时进行,运动时需随身携带糖尿病卡,同时注意补充水分,随身携带糖果,当出现饥饿感,心慌,出冷汗,头晕,四肢无力等低血糖症状时及时食用。

3.密切观察,及时处理。护理人员应该提高对低血糖的反应意识,更换降糖药或增加剂量时,要加强巡视,观察患者是否有低血糖症状,及时进行血糖监测,以便及时处置。

4.做好疾病的宣教。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加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与了解,告知其低血糖的危害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医护人员要与患者及家属多交流与沟通,确立他们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告知低血糖的常见症状,简单的自我诊断和自我救治,督促他们正确服药和定期监测血糖,增强他们对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讨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不断增高,对人民健康已经造成巨大冲击。本研究对收集的31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因胰岛素过量者有5例,可能与注射时胰岛素笔使用不当,造成重复用药或注射入肌肉致吸收过快有关;因未按时进食而发生低血糖者11例占35.4%;夜间发生低血糖者有3例占9.6%。持续的低血糖对于患者智力损害较大,还会增加脑功能障碍和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即使抢救过来,很可能并发精神异常,痴呆抢救等[2]。临床实践中一旦发生糖尿病低血糖症状,作为医护人员应该及时进行血糖检测,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积极对症治疗,纠正血液电解质紊乱,立即给予葡萄糖静脉注射,对于休克、昏迷患者还应该加注地塞米松,在低血糖纠正后的短时间内应将血糖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建议患者或其家属学会使用便携式血糖仪自行监测日常血糖,当患者怀疑发生低血糖时,只需一滴血就可知现时的血糖值,为及时治疗提供方便。若无条件立即检测血糖,但低血糖症状明显者亦需及时治疗。同时,防重于治,指导患者与家属掌握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充分了解低血糖反应的症状,按时按量服用降糖药,切勿盲目加量,经常咨询医护人员。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吴瑛主.内科护理学.

[2]Van de Laar FA ,Lucassen PLBJ,Akkermans RP ,et al.Alpha-glu-cosidaseinhibitors for people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or impaired fasting blood glucose.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6,18⑷:5056-5061.

第三篇:新生儿低血糖护理服务全过程

1、做好入院患者的护理。

1)接电话后准备床单元,预热温箱、辐射抢救台,准备抢救仪器根据患儿的病情情况妥善安排床位,一般患者床单元准备在温箱区。 2)做好入院患儿的常规急救护理,为患儿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测、准确测量血糖及完成入院首次评估。

3)介绍责任护士及主管医生、做好入院宣教,告知家属科室探视制度、流程、注意事项,及时通知管床医师初步诊治。

2、协助医生检查。

1)及时准确的执行医嘱各种实验室标本的采集(血常规、CRP、血气分析、肝功能、心功能、肾功能、离子六项),留取大、小便送检。合理安排检查。

2)血糖测定:是确诊和早期发现本病的主要手段,对有可能发生低血糖者应于生后第

3、

6、

12、24小时监测血糖。

3)胰岛素测定:正常空腹血浆胰岛素一般<71.8毫摩尔/公斤。胰岛细胞增生症或胰岛腺瘤患儿可增高。

4)糖耐量试验:

5)胰高血糖素耐量试验: 6)其他检查:根据需要可查血型、血红蛋白、血钙、血镁、尿常规与酮体,必要时做脑脊液、X线胸片、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呼吸暂停、惊厥为主要表现时需与低钙血症、颅内出血等相鉴别。

3、严密观察病情,动态监护患者。

1)按新生儿特级护理巡查要求执行,Q1h监测HR、R、SPO2,体温、血压、按医嘱监测血糖、记24小时出入量。

4、提出护理诊断、关注风险并发症。

根据患儿症状、体征、病史、实验室、诊断、医嘱、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摄入量不足、消耗增加有关。 2)潜在并发症:呼吸暂停。

5、准确执行诊疗计划和医嘱,确保疗效与安全。

1)护士掌握和理解医嘱目的,及时准确落实各项治疗措施。 2)加强与医生沟通,跟随医生查房,反映患者治疗效果

6、有护理计划或护理重点

根据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主要体现在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保持呼吸道通畅、供氧、维持酸碱平衡、保暖、预防感染、对症处理、及加强皮肤护理。预防重于治疗,对易发生低血糖的新生儿定时监测血糖,及早补充糖水或静脉补液,保证足够热量,并注意保暖。 1) 加强保暖,保持正常体温,减少能量消耗是防治新生儿低血糖的重要措施。新生儿病室室温应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50%~60%,保证空气的流通和新鲜。足月儿体温不稳定时,可加包被或放置热水袋。体重低于2000g的新生儿,应尽可能置于闭式暖箱中保暖,暖箱的温度根据出生时体重和出生天数调节,体重越轻,出生天数越少,暖箱的温度越高,保证新生儿温度维持在36~37℃之间。 2)早期多次足量喂养,是预防和治疗新生儿低血糖症的关键措施早喂养可促进胃肠激素的分泌。加速肠粘膜生长和胆汁分泌,促进肠蠕动,减少肠肝循环和黄疸光疗的时间,防止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尿酮症的发生,生理性体重下降时间过长,减少蛋白质分解代谢。母乳是婴儿最佳营养食品和饮料,应首先母乳喂养,如母亲尚未泌乳,可在生后1/2h给予10%葡萄糖液口服,反复多次直至泌乳后改为母乳喂养。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吸吮吞咽功能良好者,可直接哺喂母乳;吸吮吞咽功能差者,可采用鼻胃管喂养,同时予以非营养性吸吮,即给吸空的橡皮奶头,使胃排空加快,缩短胃肠道转运时间,使早产儿增长加快,住院时间缩短,尽快地从胃管喂养过渡到经口母乳喂养。若热能仍不足或存在有不能经胃肠道喂养问题者,采用胃肠道外静脉营养。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低血糖的早期临床表现,定时监测外周血糖,有利于早期发现低血糖,定时监测体温、心率、脉搏和呼吸。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精神状态、哭声、肤色、肌张力、吃奶、大小便和睡眠状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进行微量血糖测定,确诊后尽早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 血糖监测方法

纸片法:临床上常用纸片法、微量血糖仪取足跟部毛细血管微量血检测血糖及静脉血监测。要求生后0、

3、

6、

9、

12、24h早期定时监测或入院新生儿当时及定时监测。

5)对易发生低血糖的新生儿,应于生后

3、

6、

9、

12、24h监测血糖,迟早发现低血糖或高血糖症。

6)对低出生体重儿、高危儿生后能进食者要迟早喂养,生后2~4h开始喂糖水或奶,不能经口或鼻饲喂养者,静脉输注葡萄糖维持营养。

7尝试不宜过高。

8)对高危儿、早产儿应控制葡萄糖输液速度,按6~8mg/(kg·min),并做血糖监测,如增高应立即降低输入量浓度和速度,不能骤停输液,以防反应性低血糖。

9)新生儿窒息复苏时使用葡萄糖的浓度为5%。复苏后需及时补充糖。 10)静脉注射适宜浓度和速度的葡萄糖溶液,是治疗新生儿低血糖症的最有效措施发现有低血糖,无论有无症状都应按医嘱及时补充葡萄糖,尤其是有症状者,更应尽早适量补给。常用方法为:立即静脉注入25%葡萄糖液2~4ml/kg(早产儿可用10%葡萄糖液2ml/kg),速度为1ml/min,随后继续滴入10%葡萄糖液3~5ml/(kg.h)[5~8mg/(kg·min)],以维持正常血糖水平:经上述治疗,血糖仍不能维持正常水平者,改用12.5%~15%葡萄糖溶液以8~10mg/(kg·min)速度输注。如经上述处理,血糖仍不稳定者,按医嘱给予氢化考的松5~10mg/3 (kg·d)静滴或强的松1mg/(kg·d)口服直至低血糖症状消失,血糖恢复正常24~48h后停止,如血糖仍不升高,可给肾上腺素、二氮嗪、胰高血糖素治疗,并及时查明原因,及时对因处理。 11)预防控制感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12)对症处理:密切监测病情变化,根据医嘱合理用药

13)加强皮肤护理,保护皮肤的完整性,勤翻身,避免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

7、上级护士审核护理计划的适宜性

由护理组长或护士长负责评价与核准住院患者护理计划或护理重点的适宜性,责任护士有不能解决的护理问题及时请上级护士知道处理。如遇专科问题不能解决的,请专科护理会诊指导。

8、深化专科护理内涵,改善护理结局

1)护士能严密观察并早期发现并发症,配合医生及时干预 2)正确实施液体疗法,严格控制出入量,预防和纠正酸碱平衡,确保输液安全。

9、根据患儿病情和家长护理患儿的能力,指导或协助家长患儿的生活护理

10、提供教育指导,关注患儿安全、疗效和心理,选择适宜开展健康宣教

让家长了解该病的危险性,预后及治疗情况,安慰家长,使其理解和配合治疗。

11、督导患者早期活动和康复训练。

12、以患者感受为主导改善服务

向患儿家属介绍本病的有关知识,取得患儿家属的理解,提供适时的帮助。

13、感染预防与控制

严格执行手卫生,准确实施无菌技术,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14、出院护理和延续护理 出院护理:

1)科学喂养:正确哺乳,按需喂养,定时测量体重,了解患儿增长情况。 尽可能母乳喂养,哺乳前应用毛巾将乳房擦干净,一次喂奶大多需要30~40 min。人工喂养着请注意奶具的清洁及消毒,喂奶后将宝宝抱起轻拍背部,使吸入的空气溢出,然后放于床上,头偏向一侧,喂奶后半小时内请勿剧烈晃动宝宝。

2 )合理保暖:保持体温在36----37度之间,以宝宝的手脚温暖为宜 .房间内的温度一般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在55%~65%,以防失水过多。空气要保持新鲜,每日通风2-3次,避免对流风直吹宝宝。 限制探望人数,防止交叉感染。

3)环境要求:减少噪音的刺激,减少光线的刺激。我们应降低室内光线,营造一个类似子宫内的幽暗环境。

4)日常护理:每日为婴儿沐浴1次,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细菌对婴儿身体的侵害,预防疾病。沐浴时应关闭门窗,保持室温27℃。抚触时间应在两次进食中间,或喂奶1h后,午睡或晚上就寝前,婴儿清醒,不疲倦,不饥饿,不哭闹时进行。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特别是皮肤皱褶及臀部,及时更换尿布,大小便后用温水洗净或湿巾擦净臀部,避免因大小便刺激引起臀红或尿布性皮炎。如已发病涂护臀霜或儿肤康,并保持臀部干燥。给予脐部护理2次/d。婴儿沐浴后脐带未脱落者,用无菌棉签沾75%的酒精涂抹脐带根部及脐周,保持干燥,直至脐带脱落无分泌物为止。 多晒太阳,预防佝偻病的发生。 5)预防感染 房间应定期消毒,接触新生儿前应洗手,减少探视,并加强皮肤、脐部护理,以防感染。 6)预防接种:定时去预防接种。

7)预防窒息措施 选择合适的喂养方法,每次喂养量不宜过多,速度不宜过快,喂养后轻拍背部,并给予右侧卧位。

8)母亲的心理指导 授乳期间保持心情舒畅、愉快,防止过度疲劳,给予合理营养及饮食量,保证充足的睡眠,多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生活规律,定时排空乳房,保证乳腺分泌。

9)婴儿抚触 抚触给孩子带来的触觉上的刺激会在孩子大脑形成一种反射,这孩子的眼睛、手脚跟着活动起来,当这种脑细胞间的联系和活动较多时,就可促进智力发育;抚触还可以减少孩子的哭闹,可以更好的睡眠;而腹部的按摩,可以使孩子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强。 10)其他 定时到儿童保健门诊复诊,按时预防接种。

电话随访:了解病人出院后的的情况并予以指导,保证出院后治疗和护理的连续性。

第四篇:低血容量性休克护理应急演练方案

一、目的:

为了使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确保患者安全,特制定本演练方案。

二、演练时间:2012年12月20日

三、演练地点:急诊科

四、组织体系 总指挥:刘晓琴

参与部门:护理部、急诊科病区医疗及护理组

五、人员安排

为了使抢救有条不紊,提高抢救成功率,科室成立应急抢救小组,白班:主治医师、护士甲、护士乙、护士丙。中午班及夜班:值班医师、值班护士2名,(必要时传听班)。组长、副组长负责指挥协调。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按各自分工开展抢救工作。 组 长:马学坤 副组长:杨虹

成 员:医师1人及护士3人共4人。

六、低血容量性休克抢救实施方案

1. 场景:一位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就诊,家属诉患者吐血量约1500ml,护士甲、乙立即接诊患者,组织进行抢救。小组各成员迅速到位,职责分别如下:

医师职责:

1.立即为患者检查,询问病史,听取护士汇报。

2.根据病情下达医嘱,随时为患者进行查体,了解病情转归情况。 3.医患沟通,交代病情。 护士甲职责:

1. 立即通知医师,看表计时间。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询问病史并查体。指导家属挂号。

2. 为患者建立静脉输液通道。连接心电监护仪。随时执行医嘱用药。 3. 关心、安慰、体贴患者,密切观察病情,观察心电监护。 4. 患者病情平稳,指导家属办理住院手续,电话通知病房和电梯,填写转送患者登记本,护送患者入病房继续治疗。

5. 医师补记医嘱后负责核对并签名,与第二人核对空安瓿后弃去,认真做好护理记录。 护士乙职责:

1. 准备抢救车及其它急救用物。

2. 核对患者姓名、年龄,询问过敏史,书写腕带核对并佩戴。 3. 复诵、核对、抽取药物,记录。

4. 标明①②通路,标注灭菌水及棉签的打开日期及时间,完善记录。 5. 与护士甲核对医嘱、清点空安瓿,正确无误,垃圾分类放置。 6. 抢救结束后负责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并于2小时内补齐抢救车内物品及药物。清点备用。 护士丙职责:

1. 协助护士甲乙清理呕吐物、取卧位、盖被保暖,测血压,大声复诵医嘱为患者吸氧(一定要试通畅)。 2. 为患者采集各种血标本。

3. 开通第二部静脉通路,遵医嘱用药。

七、培训后要求

1. 全院护士长要依据本次低血容量性休克护理应急预案模拟演练培训,认真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学习、并现场模拟演练。 2. 护士长要考核评价。

附件:1.休克抢救程序

2. 低血容量性休克抢救预案演练记录

第五篇:介入病房护理常规)及神经介入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一、住院病人常规护理同肿瘤内科护理常规

二、灌注化疗、栓塞术护理常规(TACI、TAE、TACE)

1、向入院病人进行入院宣教,介绍病房环境、主管医生、护士,协助病人完善术前的各种检查例如:心电图、血常规、生化全项、凝血试验、B超或CT、穿刺活检取组织行病理检查等,做好检查前的宣教;

2、术前宣教,因人适宜,第一次行介入治疗的病人要详细讲解介入治疗的目的、方法、途径、手术室的大致环境、术中配合、术前应做的准备,术后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及应对措施、注意事项。多次行介入治疗的病人以询问、复述出以上内容为主;

3、指导术前病人进行胸式呼吸的锻炼,深吸气、憋气默数10秒,为术中造影做准备,练习床上大小便,术后需卧床24小时,患肢要制动,须在床上大小便,如适应不良易出现尿潴留和便秘;

4、碘过敏试验,术中需应用一定剂量的造影剂,预防出现过敏反应;

5、备皮,范围:脐至大腿上1/3,两侧至腋中线,包括会阴部;

6、术前4~6小时禁食水,防止术中出现呕吐和误吸;

7、遵医嘱准备术中用药;

8、术日将病人带至介入治疗室,与其护士交接、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所用药物、术中所用片子;

9、术后将病人送回病房,意识清醒者,以协助指导为主,工作人员将转运床摇至与病床平齐,一手压迫患肢穿刺点,保持肢体平直,另一手托其肩背部,利用健侧下肢及双肘支撑,移动躯体完成体位的转移;年老体弱、肢体活动障碍者需由医务人员协助搬运,方法为平车与病床保持平行、平齐、固定,双人,一人托肩背部与腰,一人托腰臀及下肢,同时使力将病人送至床上,(位臵可站在平车侧,也可以站在病床对侧),搬运时注意动作不要过猛,

10、24小时内检查穿刺肢体的足背动脉搏动,肢体的皮温及颜色,穿刺点压迫、包扎是否完整,有无绷带过松或移位、渗血、皮下血肿;

11、移至病床后,休息10分钟,测量血压、脉搏并记录,开放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相应治疗,常规记录3天出入量,体温术日起连续监测3天,每日4次,正常后为每日1次;

12、术后饮食指导:术后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主诉决定是否立即进食,如:有饥饿感,无疼痛、恶心、呕吐,可即刻进食以半流食为主如:面片汤、米粥、菜粥、等,少量多餐,温度适宜,不要吃太多的甜食及奶制品,以肠胀气;如果患者术后疼痛严重、有恶心、呕吐情况,建议不要立即进食,需先对症治疗,待症状缓解后1小时方可进食,饮食原则:术后3天以半流质、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3天后如无特殊不适转为普通饮食,但仍应避免辛辣、刺激、过咸、过硬的饮食;

13、术后活动指导:术后4~6小时后协助患者床上翻身,一手压住穿刺点,一手托患者肩背部,主要靠另侧肢体用力,可以取左侧或右侧卧位,一般以术肢肢体不受压为宜,指导陪护人员按揉背部与腰部的肌肉。

14、术后12小时医生可拆除加压绷带,凝血功能异常者需压迫24小时,指导患者四肢伸展、双腿缓慢屈膝,然后再坐起,如无头晕不适,再下地活动,但不要做剧烈运动,如:蹲位猛然站起,踢腿等,仍需观察穿刺点愈合情况;

15、 卧床期间加强巡视、观察,协助患者进行生活自理,满足患者的生活需要;遵医嘱完成患者的治疗及术后相关检查,并给予相关指导;

16、 术后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1)、恶心、呕吐:与化疗药物的副作用有关,要观察并记录呕吐的量、颜色、性质,及时清理呕吐物,协助患者漱口,保持空气新鲜,指压合谷、内关、足三里穴位,有助于减轻呕吐;

(2)、发热、疼痛:为栓塞术后综合征,发热:肿瘤缺血坏死后产生的吸收热,疼痛:肿瘤缺血坏死内脏神经牵涉,按发热的护理常规、疼痛的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17、 心理护理:介入治疗作为新兴治疗方法对于初接受治疗的患者来说还是陌生的,因此术前的宣教,和术后的护理尤为关键,尤其在术后出现多种综合征后,一定要耐心讲解,细心护理,使之消除顾虑,增强信心,配合治疗。

18、 患者出院前详细做好出院指导,讲解注意事项、指导正确服药、定时进行复查、出现情况如何处理等。(详见介入科出院指导)

三、经皮肝穿胆汁引流术(PTCD)

1、同TACE护理常规;(常规护理);

2、术前观察记录黄疸、血胆红素指标;

3、术前抗生素预防感染;

4、备皮范围:右锁骨至脐上,右前正中线至右后正中线,包括腋下;

5、术前30分钟遵医嘱给予镇痛剂和镇静剂;

6、术后密切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渗液,导管位臵、深度,详细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

7、密切观察黄疸消退情况、大便颜色;

8、术后患者避免进油腻饮食;

9、穿刺点无菌换药1次/周或根据情况,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8万单位冲洗胆管1次/日;

四、食道支架成形术

1、同TACE护理常规;

2、术前进行上消化道钡餐透视确定狭窄部位、范围与程度;

3、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的吻合口狭窄,除钡餐透视外,还应进行内窥镜检查,以确定是否为肿瘤复发;

4、术前10分钟肌肉注射盐酸山莨菪碱10~20mg;

5、必要时给予镇静剂、止痛剂或静脉麻醉;

6、术后饮食指导:术后2~4小时禁食水,饮食原则先流食、后半流、再软食;

多咀嚼、忌过凉、过热,进食后适量饮水,目的为冲刷黏附在支架上的食物残渣;

7、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副反应主要有,支架部位疼痛、异物感,出血,多为少量,少数患者有轻度恶心、呕吐;

8、心理护理:支架术后,患者因为可以顺利进食感到高兴,但有时又会对支架所带来的上述副作用感到恐惧、焦虑,一定耐心讲解,上述症状会因身体的日益的适应有所缓解,症状严重时可遵医嘱进行对症处理,过程中安慰患者,缓解焦虑,顺利度过适应期;

神经外科疾病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第一章

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护理

一、概述

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是在计算机数字减影机的监视下,利用一定手法,经过患者经股动脉,将导管送到脑血管并将造影剂注入到动脉进行造影,使血管显影,快速连续摄片,根据血管显影的形态和部门来诊断脑血管病的方法。

二、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术前检查: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及胸片。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有关全脑血管造影的方式方法。

2.术前准备:备皮,脐下至大腿1/3,两侧腋中线,及双侧腹股沟区域。检查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术前8h禁食水,如急诊可经麻醉师酌情适当缩短。 3.术前用药:术前30min给予镇静药,肌肉注射鲁米那钠0.1g。

(二)术后护理

1.监测生命体征24小时。 2. 2kg沙袋压迫穿刺点6小时。

3.测足背动脉搏动:测双侧足背动脉搏动(足背动脉位于足部第

1、2跖骨之间,少数偏向内侧或外侧,与内、外踝经足背连线的中点相交),1次/2h,连续监测24小时,并记录。

4.穿刺点观察:穿刺部位加压包扎,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双下肢末端皮肤温度、色泽情况,1次/2h,连续监测24小时,并记录。

5.体位:术后平卧8小时,穿刺侧下肢伸直制动12小时,卧床24小时。

6.促进造影剂代谢:嘱患者多饮水(饮水量大于1000ml)。

上一篇:第一期会议简报范文下一篇:大学心理学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