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话中秋范文

2022-06-05

第一篇:中秋节话中秋范文

2012中秋节手抄报:月圆中秋话民俗

摘自:高分网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中秋节即将来临,要选择什么内容放在中秋节手抄报上面呢?我们一起来看这些最新的中秋节手抄报的精彩内容。

天上一轮圆月明,古今何处不中秋。每年的八月十五,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中秋佳节,月圆时刻,不知有多少思乡和团圆的思绪相伴,悲欢和离合,笑声和泪水,演绎了多少人生的故事。千百年来,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民俗风情文化。

释名及缘起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副副班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汉族三大节日(春节、端午、中秋)之一。

祭月和赏月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清代祭月的场景是这样的:祭月于八月十五月亮升起时进行,于露天设香案,上面摆满各种供物,如月饼、瓜果等。月饼称为团圆月饼,要放在特别的架子上,架底衬木版,将其直竖起来,摆在桌子中央,两旁摆着如人一样站立、手持捣药杵的兔形月饼。桌上还摆满供器,如烛台、香筒、香炉等。在燃起红烛和檀香后,全家人开始祭拜月亮。民间以为,月亮属阴,须由女人先拜,男人后拜,也有些地区存在“男人不拜月”的规矩。祭月毕,合家一块吃“团圆酒”,“赏月饭”。

中秋之夜,月亮东升,人们便开始赏月活动。赏月是中秋节最为盛行的习俗活动之一。我国魏晋时已有中秋赏月之举,唐宋时此风已十分盛行。宋代的京城开封,每逢中秋佳节,一般市民争先占住酒楼,以先睹月色为快。秋夜里风清月白,露意微浓,三五好友或亲朋,把酒临风邀月,畅怀人生快意。

第二篇:月圆话中秋

船营区第十四小学校李瑛琳

一、活动背景: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月明情意浓,圆圆的月亮、各式的月饼象征着团圆,在中秋之夜,人们还爱吃些水果等团圆的果品,祈福祝愿家人幸福美满、甜蜜安康。虽然学生都喜欢过中秋节,但是对这个节日了解得并不深刻,因此,我确立了“月圆话中秋”这个活动主题。

通过这个主题活动的开展,我准备组织学生通过调查来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习俗、有关的诗歌以及月饼的制作工艺。希望通过中秋节的各种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并体验社会生活。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和调查访问,加深对家乡中秋节习俗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并根据资料总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指导学生围绕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生疑、质疑、探疑、解疑,从而再生疑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手段去收集、查找、选择、组合信息,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网络探究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端正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态度,摒弃崇洋媚外的不正风气,继承与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活动重、难点:

1、能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了解中秋节。

2、能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实践成果,张扬学生的个性。

四、活动过程:

(一) 、活动的准备阶段

1、提出问题

中秋节是仅次于我国春节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围坐在明亮的月光下,举杯邀月,共享团圆,喜庆丰收。关于“中秋节”这个主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通过我与学生们交流,我了解到学生们对以下几个问题最感兴趣:

①有关中秋节的美丽传说与故事。

②月饼到底是怎样做出来的,并且还想亲自动手做一做。 ③中秋节有哪些活动,哪些习俗?

④中秋节人们为什么这么重视?它蕴含着哪些内容?

2、确定主题,分组制定活动计划

① 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划分学习小组,全班同学共分成了四个学习小组:分别是百度探究组、民间传说组、月饼调查组、诗词歌赋组,并且民主选出了组长。

②组长负责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讨论活动方案。 ③讲解制定活动计划的注意事项: 出示温馨小提示:

(1)制定的计划时间、内容的安排一定要合理,切实可行; (2)小组分工的时候要注意根据每个人的特长来分配任务,

各尽其能,这样才能达到分工合作的目的;

(3)小组的计划在确定前,应该多征求别人的建议,不断地修改,力争让这个计划尽善尽美地切实可行。 ④学生制定活动计划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制定活动计划,活动时间由今天起两周的时间,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制定一个《月圆话中秋》的活动计划表吧! ⑤班内交流活动方案。

这是各小组制定的各自活动方案。

我也不失时机地给他们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及做法,帮助学生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3、探究学习,汇报打算。

同学们在汇报交流的基础上纷纷提出了各自下一步的研究目标。

百度探究组:将运用手机或电脑搜集并整理有关中秋节的来历及习俗。

民间传说组:根据家人的讲述,进一步了解《嫦娥奔月》这个故事。

月饼调查组:准备走进蛋糕屋,实地考察月饼的制作工艺。 诗词歌赋组:在原有古诗词积累的基础上,背诵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首诗。

(三)、活动的展示阶段

百度探究组:给同学生们呈现了一本本精致的小册子,一张张图文并茂的手抄报。

民间传说组: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有关中秋习俗的图片,令同学们眼界大开。

月饼调查组:则给同学们拿来了自己亲手制作的各式各样的月饼,他们把月饼摆在同学们的书桌上供大家品尝。

诗词歌赋组:给同学们朗诵了一首首《颂中秋》的诗歌,优美的诗词至今还在教室里回荡。

四、活动的延伸阶段

展示此次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依然高涨。我因势利导带领同学们制作中秋贺卡,写中秋寄语;同时运用手机短信或微信,给同学及家人送上中秋的祝福。

五、活动评价

我通过自评、组评、家长评、教师评等一系列评价活动,对学生进行等级评价,让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更好完善自我。这就是我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表。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表

第三篇:中秋话月

中秋的传统习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人传统的中秋佳节。因为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节。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那么,古人中秋是怎么过的?原来他们有几件必做的事情。

之一 吃月饼

《洛中记闻》说,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宋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饼面上的图案,起初大概是先画在纸上然后粘贴在饼面上,后来干脆用面模压制在月饼之上。满月形的月饼也跟十五的圆月一样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赠送亲友。

之二 燃灯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美景,美不胜收。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于塔上燃灯的节俗。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在《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中描述说,中秋节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作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树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古时中秋燃灯之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之三 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大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的时候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巅峰。

之四 熬夜

民间相传,中秋夜越晚睡越长寿。所以有人以此祈求长寿,但更多年轻人借此机会玩个通宵。

之五 偷葱偷菜

相传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别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葱,就表示她将来会遇到一个如意郎君。台湾地区有句俗语“偷着葱,嫁好郎;偷着菜,嫁好婿”,指的就是这一习俗。

之六 吃鸭

云南的仫佬族讲究在这一天买饼子,杀鸭子。南京的什么桂花鸭、咸水鸭、樟茶鸭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卖得很旺。 之七 吃田螺

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后经查,螺肉所含的维生素A又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可见此说法言之有理。但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节食之呢?有人指出,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

之八 吃芋头

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所以,中秋食芋头,则寓意辟邪消灾,并有不信邪之意。

之九 饮桂花酒

屈原的《九歌》中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酒兮椒浆”的诗句。但到了现在,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中国的月饼文化

泱泱之美食大国有许多“文化”,如“茶文化”、“酒文化”„„现在看来,月饼之“文化”应该首屈一指。

从“饼”字到“饼饵”的秦汉雏形,到作为一节一令的主要食品再发展到如今不仅是食品,月饼已走过了近千年的历史。祖先们制饼,一开始便“随形而名之”,到了宋代,月饼初步成为一种节日食品在亲朋挚友之间以之相溃说明月饼从形成节日食品之后不长的时间内便成为礼品,从月饼的制作及饼面花纹“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的诗句中可见,宋明时代的饼师们就已很重视月饼,在月饼中反映人们的美好愿望和月饼文化的深刻内涵。

月饼作为一种节日食品,商家们很自然地迎合消费者心理,给中秋月饼起一个好听的“雅名”,这些雅名往往又和美丽的民间传说与故事联系在一起,如我国的月饼起名在古代便有:“银河夜月”、“龙凤双喜月”、“花好月圆”、“桂香秋月”、“汉宫秋月”、“西施醉月”、“貂禅拜月”等等。这些月饼的名称,从古代流传至今,历久不衰。

中秋月饼作为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传统食品,解放以后,得到迅速发展,月饼生产技术和包装都渐渐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和社会的需求而不断革新。但是,1959年以后人民公社化及以后的10年“文革时期”,使正在蓬勃发展的月饼行业进入了历史的低谷,甚至可以说是一场劫难,公社化时节,人祸天灾使做月饼的食品厂,茶楼酒店在做“糠饼”、“蕉头糕”,更谈不上是发展了。文革期间,更给月饼行业带来沉重的灾难,几乎所有的历史上著名的饼店、老字号都遭到灭顶之灾,如广州“莲香楼”、“陶陶居”等连店名都被改作“东升”、“东风”,做月饼的老师傅们以卖面条、鱼皮蛋及半成品等维持生计。喜欢在中秋之夜呤风弄月的文人墨客被作为“牛鬼蛇神”弄到“五七”干校里劳动改造,妻离子散,凄凄惨惨戚戚,月饼当然是没有了,“花好月圆”更没有了。

十年“文革”浩劫结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使月饼这一传统食品行业发展更加迅速,“文革”当中被当作“四旧”铲除的传统文化复苏起来,一些传统的老字号纷纷恢复。由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尤其是西方和港台的先进工业技术涌入中国内地,这些先进的工业技术和包装溶入传统的民族食品工业,使月饼行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文革结束后至上世纪90年代初,是我国月饼行业的全盛时期,尤其是港台月饼行业和包装技术加入国内的竞争,大大促进了月饼行业的技术质量的提高以及月饼包装、月饼机械行业的发展。由于市场竞争亦日益激烈,月饼行业良莠不齐,为扶优限劣,引导消费,弘扬中秋节日文化,推动同行业间跨地区进行交流和合作,推进我国民族食品工业的发展,国家主管部门——国家轻工局(原国家轻工总会)在1996年起成功地组织每一届的“中国月饼节”,对全国月饼行业抽查评比,广泛宣传我国月饼文化。对整个月饼行业的发展起到重大作用。

月球从何而来

在此以前,我们曾多次讲到了月亮的起源,即科学家眼中月亮的起源,但那不是最后的定论,只是一个科学的假设而已。到目前为止,关于月亮的起源,一直是科学家争论的热点。可是,100多年过去了,科学界的争论不但没有统一,反而分歧越来越大。

1969年,当美国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时候,许多科学家都大松了一口气,认为这次人类登月计划可以彻底结束关于月球起源问题的争论。阑而,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阿波罗”登月计划不但没有带回科学家预期的答案,而是带回了比登月以前多出不知多少倍的新疑问。这样一来,关于月球的起源问题,再一次成为全世界瞩目的争论焦点。

目前,人类关于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了三种假说,一种是月球被捕获说;一种是地月同源说;一种是地球分裂说。但这三种假说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取得强有力的证据。

所谓的月球被捕获说,指的是地球引力从天空中将过往的月球一把抓了过来,使月球从行星变成了地球的卫星。事情的经过大约是这样的:在宇宙产生的过程中,一小块宇宙尘埃团最后聚成了一颗小小的星球,它的名字叫月球。当然月球的老家是说不清楚的,也许在太阳系,也许在银河系,也许在宇宙深处的某一个地方。

月球一经形成,它就是一颗自由自在的星球,在茫茫的宇宙中沿着一条我们不知道的轨道,穿行于无数星系之间。有那么一年,月球来到了太阳系,可在穿越太阳系时,发生了很大的麻烦。它感觉到不知从哪里来的一股力量,猛地将它拽了一把,月球身子猛地~抖,但就在这一抖之间,月球的轨道发生了变化。这一变不要紧,跟着发生了一连串的变化。此时,月球才发现,原来拽了它一把的力量来自一颗蓝蓝的星球,正好月球也想好好看一看这颗蓝色星球的风采,于是它就留了下来,变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月亮。

这个假说很浪漫,从表面上看似乎也有些道理。可惜的是,天文学家至今没有在太空观测中找到类似的捕获过程。所以,这个假说虽然美丽浪漫,但却引不起严肃科学家的热情。

因为这一假说从天体力学的角度看,有许多致命的弱点,同时在统计学上也站不住脚。难怪不少天体物理学家认为:地球捕获月球作为自己的卫星的可能性极小,甚至完全无此可能。

地球有能力将月球一把抓过来吗?好像不太可能。大家知道,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直径的25%,竟然有3476公里。以地球的质量和相应的引力,要在384400公里以外抓住这么大个头的月球,似乎是毫无可能的。我们看一看宇宙中,其他星球和卫星之比就明白了。比如说,太阳系最大的卫星除月球之外就属木星的木卫三号最大,但它的直径也只有木星的1/7。显然,月球的块头太大了,如果考虑到当时月球穿行太阳与地球之间的速度,那么,地球要想在宇宙中抓住这么大的卫星,显然有一些力不从心。

另一方面,月球虽然停留在围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上,但它离地球又出奇的远。在现在月球的轨道位置上,实际上,地球对它的引力影响远远没有太阳对它的引力影响大。单从引力的角度而言,月球被太阳抓过去的可能,要远远大于地球。可月球偏偏心甘情愿地被地球抓住,成了地球的卫星,这不是很奇怪吗?

还有一个情况。太阳系中有一个巨人,那就是木星,它的直径是143200公里,相当于地球的11.23倍,由于它的密度比地球要小,虽然体积是地球的1415倍,但质量只是地球的318倍,尽管如此,它也比地球大得多,具有极为强大的引力。美国华盛顿的卡内基研究所,用计算机进行模拟试验的结果表明,木星的吸引力是地球的一个自然屏障,它将来自太阳系以外的天体吸向自己,使地球免遭巨型陨石的轰击。他们认为,如果没有木星这道屏障,地球遭外力撞击的可能性会比现在增加1000倍,大约每10万年一次。那样,地球就不会出现人类。1993年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事件,为这一观点提供了证据。

第四篇:中秋话团圆

活动目的

1、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知道赏月、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主要活动。

2、体验中秋节吃月饼庆丰收、庆团圆、送祝福、送亲情的意义。

3、乐意与老师、同伴一起制作“月饼”,体验节日的快乐 。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各样的月饼盒,布置教室;

2、搜集有关中秋节的由来和中秋节的传说故事等等;

3、搜集有关中秋节的诗词;

4、准备橡皮泥,制作“月饼”。

活动过程

第一章:话说中秋

1、中国有三大传统节日,同学们能正确说出是哪三个节日吗?(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2、下面请**同学为大家介绍中秋节的由来。(附件1:中秋节的由来)

3、中秋节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有许多习俗,我们知道些什么习俗都可以说出来哦,看谁说的多?(附件2:介绍中秋节的习俗)

4、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还有一个传说。说的是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章,下面请**同学说说这个民间故事。

(附件3:中秋传说-----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第二章制作“月饼”

1、由故事导入,引起制作“月饼”的兴趣。

2、让学生拿出自带的月饼,讨论月饼的样子和做法。

我们都见过月饼,谁来说说月饼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3、观察教师制作“月饼”,了解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制作的过程。

(1) 认识材料,知道使用的方法。

(2) 观察老师示范,了解制作的过程。

4、自由尝试制作月饼。(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掌握团圆和压扁的方法,提醒学生压时不要过于用力,花纹要清楚。)

5、欣赏自己做的“月饼”,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形状好、花纹清晰的“月饼”,并请学生把“月饼”送到“超市”。)

6、展台展示学生制作的“月饼”。

第三章中秋诗词知多少

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团圆节这份思念当然会更密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期,诗人就会用诗词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同学们都知道哪些以月为题材的诗句呢?(附件4:古诗词赏析)

1、全班齐背诵李白的《静夜思》

2、课件出示,学生朗读:《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第四章:欢度中秋

1、中秋节就要到了,你们有什么想法吗?谈谈今年打算怎么过中秋节。

2、队员之间交流。

3、互赠月饼,吃月饼,体验班级大家庭的温暖和团圆。

4、教师建议:电话寄情思----欢欢喜喜过中秋

我校有许多学生来自祖国各地,节假日也不方便回老家与家人团聚。所以,今年学校举行《电话寄情思----欢欢喜喜过中秋》活动。倡导同学们为远在老家,不能与家人团聚的亲人打电话,问候亲人。

第五篇:话中秋

话中秋——中秋节”班会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风俗习惯,感受中华文化的丰;2.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体会家庭欢;3.丰富学生的社会生活常识,积极参与中秋节的文化;活动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向长辈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了解过;2.教师准备:课件奖品;活动形式:交流资料、朗诵、猜灯谜;活动过程:;主持人

活动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风俗习惯,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和源远流长。 2.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 3.丰富学生的社会生活常识,积极参与中秋节的文化娱乐活动,从不同途径收集节日的信息。 活动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向长辈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了解过中秋节的传说和习俗,小礼物。

2.教师准备:课件奖品。

活动形式:交流资料、朗诵、猜灯谜。 活动过程:

主持人:陶诚

鲁奕雯

陶:金秋时光佳节多,同学们,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今天,我们欢聚一堂,举行“话中秋”的主题班会,喜庆中秋佳节。

鲁:每当风清月朗、桂香宜人之际,家家尝月饼、赏月亮,喜庆团圆,别有一番风味。大家相聚在一起,饮宴赏明月、把酒问青天、共诉思念情。 陶:我看有些同学已经迫不及待了,我们快点开始活动吧。 鲁:好,马上开始。

陶:首先有请

同学为我们介绍中秋的由来吧。

一、中秋的由来

中国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也叫“八月节”、“八月半”,中秋节的活动围绕“月”进行,所以大家还称它为“月节”。

中秋节那天,月亮是一年中最圆、最亮、最美的。

圆圆的月亮象征着团圆。中秋晚上,家人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月饼,还有其他各种鲜果、干果。

二、中秋的传说 鲁:感谢

同学的介绍。关于中秋节,还有不少的传说呢!让我们来听听吧!有请顾老师

1、嫦娥奔月

鲁:顾老师的嫦娥奔月真好听,我还想听这么有趣的传说故事,你们呢?下面有请

给我们带来《吴刚伐桂》和《玉兔捣药》。

三、中秋的歌曲

陶:关于中秋的传说,真是太好听了。不过,下面虽然没有好听的故事,但是有好听的歌曲,你们想听吗?请欣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 ——播放歌曲《 爷爷为我打月饼》,学生演唱。

四、中秋诵诗

鲁:同学们,现在我们过中秋就喜欢吃月饼,可是你们知道吗?古代的一些文人墨客们就喜欢借助月夜抒发自己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创作出了许许多多传世佳作。下面有请几位同学给我们送上几首。

五、中秋的习俗

陶:自古以来,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

鲁:是呀,李白醉酒写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挥毫而就“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陶:你知道吗?中秋节的食俗人吗?下面我们请老师来给我们介绍一下。

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月饼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靠月饼隐蔽的传话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此后,吃月饼成为每年的习俗。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六、猜灯谜

鲁:接下来我们来动动脑,猜一猜灯谜吧。

1、嫦娥下凡(打一花名) --

2、中秋菊开(打一成语) --

3、清风拂面中秋夜(打一四字常用语) ----

4、劳动节、国庆节 (打一成语)--

七、中秋知识问答

陶:了解了这么多中秋的知识,现在来考考你们,答对有奖哦!

1.八月又称什么节?

A月饼节 B团圆节 C故乡节 D诗人节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谁的佳作? A王安石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3.中秋又可以称为什么?

A仲秋 B月夕 C秋节 D追月节 4.在古代月圆和月缺一般形容什么?

A悲欢离合 B天气的好坏 C凶吉的象征 D身体是否健康和整理。

5.以下哪个不是中秋节传说?;A嫦娥奔月B吴刚伐桂C玉兔捣药D迎涛神说;6.在哪个朝代中秋节才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A唐B宋C元D明;

八、听音乐送祝福;李:亲爱的同学们,我们能聚在一个班里学习、生活是;——播放歌曲《花好月圆》,互送礼物;

八、听音乐送祝福

鲁:亲爱的同学们,我们能聚在一个班里学习、生活是一种缘分,我们应该珍惜这份难得的幸福。在这中秋节佳节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和同学分享自己的月饼吧。——播放歌曲《花好月圆》。

(合):老师们、同学们,401中队《话中秋》主题班会到此结束,祝大家中秋快乐,万事如意!

上一篇:质量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怎么学习雅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