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一秒总关情

2022-07-31

第一篇:56一分一秒总关情

分一分

《分一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要学习分数,是学生以前所不曾想过或是没有想明白的问题,。这一部分内 容以前是四年级所学习的内容,而新教材整合为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教材把认识分数作为一个单元,足以说明学生建立分数这个概念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对意义 的理解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学习时需要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验操作、观察、判断等直观手段,逐步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 义。《分一分

(一)》这节课,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分苹果”游戏,引出分数,在活动交流中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逐步懂得分数的读法、写法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结合折纸、涂色的活动,利用面积模型表示简单的分数。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自主探索精神,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难点: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三、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苹果、水果刀、 正方形、长方形、圆、彩笔等。

四、教学过程:

(一)解决问题,导入新课

1.师:今天老师带了两个问题需要同学们解答,但同学们回答问题时不准发出声音,只能用手势表示行吗?

(1)问题一:老师手里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 每人分几个? (2个)

(2)问题二(课件出示):老师手里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 每人分几个?(指名一个学生看图提问题,一个学生用手势表示答案)

2.师:刚这两个同学表现真棒,老师手里1个苹果,准备奖励给他们,应该先怎样?(板书:分一分) 分苹果:把苹果分成一大一小两半,当学生有疑问时,趁机说明要平均分。

3.师:同学们可以用手势告诉老师答案吗?为什么大家都不出手势呢?(每人只有半个)你想怎样来表示半个呢?能否创造出一个符号来表示半个呢?

4.学生动手创作,教师让学生展示说出自己的想法。 有的学生用0.5,有的用折纸,有的用A从中间画竖线隔开 ,有的用B从中间画横线隔开,有的用o画线隔开,有的用“双喜”的“喜”来表示物体的一半,有的用 正方形从中间画线隔开

来来表示,有的是1/2还有的学生用画图来表示。

5.在这些方法中同学们观察思考用那种办法表示一半更简单呢?

(1/2)这个符号和整数、小数一样是数字家族中的一员,它叫做分数,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认识研究分数吧。(在课题分一分后板书:分数)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师: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两半,其中一半可以用1/2表示,另一半呢?

1.动手实践,理解新知。

(1)涂一涂。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一半来表示物体数量的多少,可以说一半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老师这里为大家准备了几个美丽的图形(课件出示教材P67图片:正方形、棱形、六边形、小房子、花瓶)同学们先观察这些图片有什么特征(轴对称图形),你们能表示出它们的二分之一吗?请同学们翻开数学书第67页找到这几个图形,让我们一起来涂一涂吧。

师:涂完的小朋友,请先小组内互相交流检查一下。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前面来展示一下?(学生精彩片段)

生1:我把六边形的上下两个边的中间用线连起来作对称轴,然后涂出其中的一份。

生2:我把六边形的对角有用线连起来作对称轴,涂出其中的一份。

生3:我把圆对折画出它的对称轴,而且这种对折的方法可以找出很多条对称轴,然后涂出其中的一份,表示二分之一。

生4:…… (学生作品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师:通过刚才的涂一涂,你们有什么体会? 师小结:对,二分之一除了表示苹果的一半,还可以表示很多物体的一半呢!

(2)找一找。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物体或事物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你能找一找吗?先看一看,再思考一下,你可以边找边说,看谁找的最认真,最多!

2.折纸比赛,找出分数。 (1)折一折。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玩折纸游戏。

a.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圆形,长方形。 b.游戏规则:利用对折的方法,一二组把正方形平均分成四份,然后涂出其中的一份,三四组把圆形平均分成八份,然后涂出其中的三份,比比哪组折得快,方法多。

c.生操作,师巡视,选出各组的好作品在黑板上展示。 (2)找分数

师:刚才同学们在折一折、涂一涂的过程中其实又请来了两个分数朋友,你们知道是谁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正方形折纸作品前板书1/4,在圆形折纸作品前板书3/8) 师:在刚才的折纸比赛中同学们发现了没有:我们都是在怎样分的基础上才得到分数的?(生:平均分。)

师:对了,只有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得到分数,现在再请同学们用刚才的方法在长方形纸上请出分数朋友3/4。

(三)拓展延伸

1.认读分数

a.师:下面让我们就以3/4为例来看一看分数究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刚才我们在长方形上涂的三份一般要用一般要用分数3/4来表示,(课件演示),中间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面的数字4叫分母,表示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四份,分数线上面的数字3叫分子,表示这样的三份,这个分数怎么读呢,从下往上读,分数线读作“分之”。就读作:四分之三。

b.齐读两遍。

2.学写分数 写分数的时候要先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再写分数线下面的分母,然后写分数线上面的分子。这个分数就写好了。大家试着写一下二分之一。

师:除了刚才认识的这几个分数,同学们还可以说出一些分数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能不能说完?(不能)看来分数是无穷无尽的。

(四)合作交流,巩固新知 1.练一练1

师:同学们真能干,这么快就认识了分数。看来靠自己动手认识分数,大家掌握得很好,现在我们来看屏幕(课件显示练一练1:蓝色部分都是图形的1/2吗?)。

师:这里有四个图形,请同学们利用你们刚才学到的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

请学生回答并说说理由。

2.课件出示练一练2:分别涂出下面图形的1/3 a、生独立练习,师巡视指导。

交流反馈,集体评讲

(五)交流总结

师:今天老师特别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认识了分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可以说说有哪些收获吗?

师:分数和整数、小数一样充满了无穷的乐趣,我们今后还会继续学习研究分数的,同学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吗?

第二篇:分一分教案

《分一分》教案

一、教学依据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二、设计思想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依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实施教学活动,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整节课中,基本上是学生在教师给出的任务驱动下,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动手操作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以学生自学和教师点拨相结合。我始终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将练习题设计为闯关游戏,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在教学中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学习的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2、过程与方法:玩中学——学中做——做中得——乐中验。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渗透了学习方法。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更深入的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如下:

四、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五、教学难点:. 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灵活应用分数表示物体、图形等。

六、教学关键: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分数”的意义。

七、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施,多媒体动态演示课件。 学具:图形纸片、尺子、水彩笔等。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1、 师:同学们,《西游记》你们都喜欢看吗?老师今天就给大家来一段《西游记》里的故事,你们想不想听? 有一天唐僧师徒四人翻山越岭,一路都没有想休息.这时天气越来越热,他们感觉到又累又渴,正在这时火眼金睛的孙悟空发现在不远处有一棵桃树,上面结着又大又红的桃子,悟空赶紧飞上树去摘了几颗桃子,馋嘴的八戒看见了直流口水,抢了几个桃子就想往嘴里塞。悟空赶紧上前止住了,不让八戒吃,正在两人争执不下时,唐僧说:“八戒,要想吃桃子可以,不过我得先考你几个问题,答对了桃子分给你吃,答错了桃子就没有你的份了。”“有四个桃子平均分给悟空和八戒,每人分几个?请写下这个数。”八戒一听很快就写下了这个数,同学们你们知道他写下的是几吗?唐僧又问:“有两个桃子, 平均分给悟空和八戒,每人分几个?写下这个数。”你们猜他写的是几?唐僧接着问:“ 有一个桃子, 平均分给悟空和八戒,每人分几个?写下这个数。” 这回可把八戒难住了,这该怎么写呀?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帮八戒想想办法,解决这个难题,让他吃到桃子。

2、

3、 (1) (2)

4、 质疑:该怎么分?一半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数来表示?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一半。 同桌间交流想法,设计在纸上。

指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设计,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示. 教师肯定学生的想法,引入新课:同学们用自己喜欢得方式表示出桃子的一半,说明大家善于动脑筋想办法,不过老师今天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科学、更简便的表示方法,这就是分数。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认识1/2(课件出现分桃子图) (1) (2) 动态演示分桃子. 师指图:像这样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桃子的1/2。

2、 (1) (2) (3) (4) 用图形表示“一半”。

请学生选择学具中的图形,想办法找出它的一半,涂上颜色。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指生展示自己的操作的过程与结果。

研究与发现:刚才我们通过折一折,涂一涂找到了1/2,你们发

现了没有,我们是在怎样分的基础上才得到分数的(板书平均分)。 (5) 强化平均分(出示练习判断题)。 (6) 提高认识:如果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4份,每份分别是这个桃子的几分之几?

3、 (1) (2) (3)

4、 (1) (2)

5、

6、 自学分数各部分名称、组成以及读法、写法。 小组合作探究。 汇报自学所得。

选择喜欢的分数,动手折一折、涂一涂。 学习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幻灯出示例题

引导学生认识1/

4、2/

4、3/

4、4/4。 总结概括分母、分数线、分子表示的意义。 联系生活,用分数说一句话。

(三)、闯关激趣,巩固新知。

1、师:你们想不想跟随老师进入接下来的闯关游戏来挑战一下自己?

2、课件出示闯关题学生解答。

(四)、畅谈收获,总结提高。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总结: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老师想让大家用你们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去寻找更多的生活中的分数,下节课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你们能不能圆满完成这个课后任务?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我和我的学生“意犹未尽”,教师教得的轻松,真正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回顾本节课教学,我认为比较成功之处有:

1、用儿童的眼光选素材,创设一个个能激发儿童学习兴趣的情境,这是本节课成功的基础。

2、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生动过程。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开放思维促发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发现、理解、 掌握、运用知识。

4、合理发挥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功能,充分利用课件形象直观的动态演示,使学生较容易地理解分数的意义,促进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

5、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鼓励学生用分数说一句话,让他们初步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6、采用创设情境、游戏激趣、师生互动、动态演示等方法和观察发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学法来突破重难点,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教学中我感觉应进一步从“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这一内涵中做更充分挖掘,真正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体现“三维”目标的教学思想。

第三篇:分一分教案

认识分数---分一分

(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感知过程,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并能正确读、写分数。

2、经历把一个图形通过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能用数学语言表达生活中的数学,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数感。

3、在操作、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索和创造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生:喜欢)。过生日有许多好吃的,还有礼物收。双胞胎姐妹方方和圆圆也迎来了他们的第8个生日,爸爸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个美好的时刻(出示图片)。大家看,他们的妈妈为他们俩准备了哪些好吃的? 生:妈妈为他们姐妹俩准备了4根香蕉、2个苹果和1个大蛋糕。 师:我们来帮着她们分一分吧。(出示课题分一分

(一)) 师:请你们想想怎么分给姐妹俩才合理?

生:香蕉每人2根、苹果每人一个,蛋糕每人一块

师:是不是这样分?(教师PPT中出示一大、一小的图片) 生(激动地):不对!这样的两份不一样多„„

二、引导探索,初步建模

1、借助形象,建立模型。 师:孩子们,能否用手中的圆纸片当成是“蛋糕”动手折一折,看看怎样分合理? 展示学生的分法:

生1:老师,我是把“蛋糕”对折,分成相同的两份。 生2:每人分到的也就是“蛋糕”的一半。

师:是这样分吗?(PPT出示蛋糕分的相同大小) 生:是的

师:那一样多在数学上也称为“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两根香蕉我们可以用2来表示,一个苹果可以用1来表示,那么蛋糕的一半要怎么表示呢?同学们请你们在作业纸上试着画一画、写一写。 生1:我画了半个圆来表示。

师:这位同学用图画展示出来,真不错! 生2:0.5表示一半。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我们学过小数,一元的一半就是0.5元。 师:还有其他的数也表示一半吗?

生3:还可以用1/2表示,我是自己看书知道的。 师:这位同学真擅于学习。

师:谁知道1/2叫什么数?(生:分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个新朋友分数。

师:同学们通过动手分“蛋糕”,发现0.5、1/2都是表示一半,关于0.5我们以后在研究。现在我们共同来回忆一下刚才分一个“蛋糕”的过程,我们将蛋糕平均分成了两份,“一半”正好是其中的1份,可以用1/2表示。那么老师举个例子,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能用1/2来表示吗?

生:可以,因为只要是这样平均分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都能用1/2来表示。 师:说的真好,那谁能举出类似的能用1/2来表示的例子吗? 生:我有一个橙和哥哥分着吃,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1/2来表示。 师:真是会分享的好孩子,那么这道题中蓝色部分能表示该图形的1/2吗?出示练一练P68页的第1题。

学生回答,教师给予适当的肯定。

2、动手实践,深化认识

师:孩子们!请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好的长方形的纸片。你能找到它的1/2吗?把你的想法与同桌互相说一说。 展示学生作品:

生1:沿长方形的长对折,如:涂色的部分是长方形的1/2。 师:不错!

生2:我是沿长方形的宽对折,如:其中涂色的部分占长方形的1/2。

生3:我是把长方形的对角线连接起来,如:涂色的部分占长方形的1/2。

„„

师:为什么折法不同,涂色部分都可以用1/2来表示呢? 生(通过讨论):虽然折法不同,但都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涂色的部分占其中的1份,所以是1/2。

师:说的真好!课本67页图形你能涂出它们的1/2吗? 生:(略)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知道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们的1/2。大家想不想认识更多的分数呢?(生:想)

3、知识迁移,深入理解

师:不着急,我们先来说说方方、圆圆的生日会上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他们的妈妈正要给他们分蛋糕时,方方在妹妹耳边说悄悄的说了什么,接着他们异口同声的说:“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你们也一起吃蛋糕吧!”,他们真是孝顺的孩子!可是现要怎么分呢?方方、圆圆想问同学愿不愿意帮助他们一下? 生:愿意

师:孩子们!好好想想,也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圆形纸片)帮助分一分?并把你的想法与同桌相互说一说。

生1:老师,我是这样想的:把一个“蛋糕”(圆纸片)对折再对折,也就是把“圆纸片”平均分成4份,即“蛋糕”的一半的一半,其中的1份就是1/4。 师:说的真好!那是谁的1/4,为什么?

生2:是“蛋糕”的1/4,因为是把“蛋糕”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蛋糕”的1/4。

师:刚才同学们的几种折法,都是把圆形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这个圆的1/4。那其中的2份、3份、4份呢?用分数又怎么表示?

生:其中的2份、3份、4份,用分数表示分别是:2/4 、3/4 、4/4 。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那么它们跟我们之前学的整数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

生:它们中间有一横,上下都有一个数。

师:对了,那么它各个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呢?请看课本P54页,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

师:哪位同学先来说说?

生:我明白了一个分数由三个部分组成:中间的横线叫分数线;分数线的上面叫分子;分数线的下面叫分母。

师:你读的真认真。所以我们在写分数时,先写中间的横线,表示平均分(板书:分数线),再写下面的分母(板书:分母),最后写分数线上面的分子(板书:分子)。读分数时先读分母,再读分子。如3/4,读作:四分之三。 师:那么2/5,读作? 生:五分之二

师:六分之五,写作? 生:5/6 师:现在请你们同座之间互相读写一下分数。 学生读写分数,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认识了许多分数,那你们想不想创造一个自己喜欢的分数? 生(齐答到):想!

师:好!同学你们手中有一张正方形纸、一张长方形、一张圆形纸片,选择一张纸片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来表示自己喜欢的分数。 展示学生的作品:

师:谁愿意先来展示一下你创造的分数?并说说你是如何得到的?

生1:我创造的分数是1/3,我是把它(正方形纸)平均分成3份,一份就是1/3。 生2:我创造的分数是3/4,我是把正方形对折再对折(平均分成4份)一份就是1/4,三份就是3/4。 „„

师:刚才大家都通过不同的方法表示出自己喜欢的分数,这样的分数有非常多,举也举不完,像1/3 、3/4 ……都是分数。

三、解释应用,拓展提高

1、练一练:

2、

3、4题。

2、联系实际:生活中许多地方存在分数,请你找出生活中的分数。

四、回顾总结、知情共融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得怎样?你有什么感想和建议? 生1:认识了分数

生2: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存在分数。

第四篇:分一分教案

分一分

城东小学:倪颢文

教学内容: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上期数学,第五单元教科书71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

1、2题,练习十四第3题。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概念。

2、通过实践,让学生学会平均分。寻找“平均分”的方法,为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作准备。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

4、在课堂中渗透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安全及整理物品等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

主题图,磁性教具(五角星)。学生用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问好)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来动手分一分。

二、理解平均分, (一)教学例1

1、先看这道题,(出示例子和6个五星图)读题,有6个五星分成2堆,有几种分法?分成2堆也就是分成2份,现在请每个同学拿出(老师帮大家准备好的)六个五角星,动手分一分。咱们来比一比谁的分法最多。

2、小朋友们很快就分好了,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根据学生说的在投影仪上演示,(分成3个和3个),哪些小朋友是这样分的,举手给老师看看。还可以怎样分?(可以分成1个和5个,)哪些小朋友是这样分的?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可以分成2个和4个)真不错,是这样分的小朋友举手?

3、孩子们真能干想出了三种分法,这三种分法,你觉得哪一种最特殊?为什么?

生:分成3个和3个的最特殊,因为每堆五星分得同样多。

师: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指着分成的2和4,1和5)这两种每份的个数同样多吗?(指着分成3和3)而这一种啦?每份分得的个数怎么样?(同样多。)像这种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

4、指着另两种分法问:这两种是平均分吗?为什么?(因为不是同样多)对了,必须是每份分得同样多才叫平均分。强调同样多。勾画板书。

5、来,孩子们我们一起来齐读两遍。

(二)巩固平均分

1、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那小朋友们能判断吗?(能)先把五星放在小筐里然后看黑板,看哪组小朋友最先放好。出示图片 (1)

3、

3、

3、3个苹果 (2)

5、

3、

4、4个作业本 (3)

5、

5、

5、5个玩具

这里有三组图片大家看看哪些是平均分,为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平均分的,说到每份同样多)

指着第二组,这是平均分吗?为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每份不是同样多,所以不是平均分。

第三组图片让所有学生一起回答。

2、真棒,老师还要考考大家

①出示要求:看这道题(在投影仪上出示题目)把8颗五角星分成4堆,可以怎样分?②理解题意:只要分成4堆,你喜欢怎么分都可以。③请同学们拿出8颗五角星,动手分一分,看看谁能想出和大家不一样的分法,开始吧。谁愿意上来分给大家看一看呢?让一名学生到演示台上分。④汇报结果:大家请看(每堆两颗,这种分法就是我们刚才学过的叫什么?)哪位小朋友还有其他不同的分法,(学生说老师动手分,并让大家判断是不是平均分,如学生没有其他的分法,再由老师演示)。老师刚才也分了一下,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分的吗?(在投影仪上分出

1、

2、

2、3),老师分的这种是不是平均分?(不是)为什么?那你能想个办法把它变成平均分吗?(学生上来演示)孩子你真聪明,我们把掌声送给他,老师也有东西奖励给他。你们是这样想的吗?真能干,也把掌声送给我们自己。

三、合作探究,学会平均分,教学例2.

1、好,先把小棒收起来,然后坐端正。老师看看哪个组的小朋友最先坐好。老师这儿又有新的任务要交给孩子们了,老师这儿有12支铅笔,要平均分给3个孩子 ,我们要怎么分呢?

2、4人小组讨论有几种分法。(小组活动讨论) 哪个小组愿意来给大家展示一些?一人说一人操作。 师问:平均分的方法是什么呢? 就是每次分同样多。

3、练习

那接下来咱们来个比赛,怎么样?咱们比一比谁最棒,最先完成这道题。出示题目:分一分,圈一圈。4个装一袋,可以装几袋?4个装一袋就是每次圈几个。(4个)好,这道题在我们书上73页,现在小朋友们可以打开书把这道题完成。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把一位学生书本放在投影仪下,说然后说一说。

四、课堂练习

1、小朋友们学得非常不错,我们再来做一道练习怎么样?看书上74页第3题,读题,看谁最先填出来。学生独立完成,再订正。填对的小朋友举手。

2、怎样平均分,看来大家也会了,小朋友们还记得刚开始上课时,我们还有问题不知道怎样解决,那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再出示主题图。)这里有两个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完成其中这一个好不好?5人一组,可以分几组?这幅图啦我们书上也有,翻到70页看一看。小朋友们自己想办法分一分。分好后指名学生说答案。

五、课堂总结

孩子们,今天,你们表现得真好,那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又有哪些收获呢?什么叫平均分,还记得吗?一起说给老师听一听,起。哦,小朋友们的收获还真不少。好,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小朋友们再见。

六、板书:

分一分

1、

2、

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平均分的方法:每次分同样多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感到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课的开始,从学生熟悉“喜洋洋和美羊羊”分五角星的故事入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引出三种分五角星的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分五角星的多样化,在分的过程中感知“同样多”与“不同 样多”。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分法,并说明自己喜欢的原因,引出分两份同样多,通过教师的板演圈一圈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份数,每份的个数。尊重学生的个

性发展,让学生根据自生活经验,得出平均分。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

2、注重知识的二次利用。让学生回到不是平均分的分法,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摆一摆圆片的过程中自主发现:每份分得同样多,通过比较、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明确“平均分”与“不是平均分”的区别,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3、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在课的始终,让学生利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中,感受平均分的含义及平均分的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汇报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4、注重分法的多样化。让学生用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去学习,是课程

改革的新理念强调的。如“把12支铅笔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你会怎么分?”学生动手操作,汇报的方法有多种,主要让学生明确分得方法虽然不同,但分完后的每份的数量是同样的。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再次体验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优化分法。

5、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整个活动是在学生动手操作,展示汇报的过程。学生在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说一说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概念,为学生后面学习认识除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1、个别问题提出时语言不够准确、严谨,使得学生的回答、操作不是我所希望的,显得自己有点措手不及。

2、练习题的最后一题处理的有些快,应该让学生充分的看明白图的意思,再圈,就更好了。

3、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些有关“平均分”的事例,学生找的都很好,只是表述不是很清楚,教师应抓住动态的生成资源,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是“平均分”为什么不是。 这节课学生在操作中体验了平均分的分法,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在操作中学会新知,在活动中学会合作。

第五篇:分一分评课稿

听了袁理平老师的课《分一分》,获益颇多,袁老师和蔼可亲的教态,富有儿童化的语言,得当的板书,适时的激励语言都十分到位,教学环节。现从以下几方面具体叙述。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年级的孩子具体思维胜于抽象思维,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来展开教学,开头的观察小明家脏乱的情况能很好的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激励孩子们积极地献策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引出课题,把事物有规律的分开叫做分类。

二、 动手操作,寻找分类的方法

一年级的小朋友喜欢动手,袁老师设计的小组分类后展示,充分的锻炼了孩子动手动脑的能力,将孩子的分法展示在黑板上更激起了孩子的学习热情。 请孩子说出分类的方法,让孩子自己总结,发挥了孩子的总结表达能力。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培养了孩子的协作能力。

三、 探究新知

1、让学生对衣服进行分类,在期间强调番号的书写,很细致

2、出示不同种类的事物让孩子自己分类,充分发挥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3、出示生活中超市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分类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在。

四、总结

让孩子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加强了对这节课知识的认识。

袁老师的课堂非常的有条理,但是还有一点遗憾:

1、课件效果不佳,但是课件制作还是很用心的。

2、结尾还有延伸的环节没有完成。篇二:分一分评课稿

《分一分》评课稿

《分一分》是西师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期第五单元《表内除法》的第一节课。“分一分”是除法的基础,其中最重要的概念是“平均分”。这部分主要有3个例题。例1重在突出平均分;例2突出了按每份数把东西平均分;例3突出了按份数平均分物体,这种分法通常采取每次按份数放入的物体是同样多来分。我认真聆听了实验一小汤老师执教的《分一分》这节课,产生了很多的启迪与思考。下面我就谈谈听课后的一些体会:

1、创设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老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充分发挥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一开课,汤老师便抓住儿童心理,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呈现一个《猴妈妈分桃》的童话故事,让学生身临其境。童话故事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的,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能在童话故事里得到满足。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整个调动起来了。随后,汤老师又利用了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例,如分葡萄、分铅笔、分包子等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兴趣的带领下充分感知“分”的过程。

2、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突破难点。

“平均分”这一知识,虽然学生在生活中碰到的机会很多,有了粗浅的接触,脑海中也有浅略的表象,但是还没有系统的理念体系,这节课要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升华,这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个难点。

纵观汤老师这节课的教学方法,从例1到例3,她几乎都是以操作法贯穿始终。让学生主动参与具体“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意义,实现学生的认识从“感性—理性”逐步抽象、逐步发展。教学例1时,她让每位孩子分一分,全班合起来有3种情况,在这3种情况中找出一种特殊的分法即“平均分”。同时借助直观的媒体演示,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充分感知、直观形象看清平均分的过程,明白每份同样多,才叫平均分。然后趁热打铁,她通过练习一道关于平均分的判断题,巩固刚才建立的“平均分”的概念。教学例2时,她首先让学生明确要分的总数是18串葡萄,然后用学具代替葡萄在同桌之间分一分,并将结果贴在黑板上,方便展示。当学生呈现了多种分法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分的结果进行排列,引导学生去感受数学中有趣的变化现象,总数18串葡萄不变,每盘放的串数越多,盘数反而越少。尤其教学例3她让学生在小组内利用“平均分”意义进行分配,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得出了几种不同的分法:依次一个一个地分、依次两个两个个地分、三个三个地分??在反馈的信息对比中学生明白了有几种不同的分法,这时汤老师利用二年级学生已有的乘法基础和学生善于表现自己的心理,不失时机抛出一个带有激励性和竞争性的问题“还有其它的方法吗”,学生的情绪高涨,积极思考,从反馈的信息中可以看出达到了预设目的。在整个分的过程中,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例3让学生在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活动中更好的理解平均分的意义。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求知的内驱力,而且使数学问题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使得平均分的概念在学生

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了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概念的目的,更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新知与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融情感教育于教学之中。

在猴妈妈分桃的过程中,老师把团结友爱、孝敬长辈的品德教育融入教学之中,体现了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

4、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个体。

在让学生动手分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想怎么分就怎么分,并让学生说出分的过程与方法。在叙述过程中,老师也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语言的规范表达。

总之,汤老师的这一节课上得比较成功,值得我们学习,但是也有一些值得大家推敲的地方:

1、教学评价尽量多元化。

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堂评价,不仅是对传统甄别式评价的变革,更是对我们老师教育教学理念的的提升。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对善于倾听、乐于合作、虚心接受等学习方法与品质作有效的引领,并给予积极、真诚、灵动、多元、具有个性化的评价来丰富学生的生命,这样枯燥的“知识课堂”就更具人文思想。

2、练习设计如果能更新颖,更有深度就锦上添花了。

以上仅是我们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如有不妥,请各位专家、领导批评指正。篇三:《分一分(一)》评课稿 (一)》评课稿

《分一分

《分一分(一)》评课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学会分数的读、写,从中感受分数与平均分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具学具准备:

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片若干,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情境图。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板书:平均分)

3、思考:用各种方式表示一半或半个?

4、引入1/2。了解知道像1/2这样的数叫什么数吗?(板书:分数)

【评析:课始,教师创设了孩子们感兴趣的游玩活动场景,从平均分食物出发:即从分多个物体(分整)到分一个“月饼”(无法得到整数),从而激起学生的认识冲突,使学生意识到原来学过的数不够用,感到学习新知的必要性,扣住了学生的心弦, 进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1/2 (1)理解1/2的意义(图文结合)

(2)折一折,用长方形纸做出它的1/2。 a 独立操作。

b 展示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3)判断,哪个图形可以用1/2表示

(4)走进生活中的1/2(脸谱,火锅等)

2、认识1/

4、2/

4、3/

4、4/4。

(1) 折一折,用你喜欢的方法,将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呈现4种不同折法)。

(2) 涂一涂。 a 将其中的一份涂上喜欢的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正方形纸的(1/4)。将其中的两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2/4 )。 b学生动手, 将正方形纸的三份涂上颜色,反面标上分数(3/4 )。 3„ „分子

板书: „ 分数线 读作四分之三 4„„ 分母 c 如果将所有的4份都涂上颜色,那么就涂了整个正方形

纸片的(4/4 )。

(3)展示交流。

通过以上操作与实践,你能说出1/

4、2/

4、3/

4、4/4表示的具体意义吗?

3、学习分数各部分名称和分数的读、写。 (1) 你发现一个分数由哪几部分组成?(分子、分数线、分母) (2)一个分数应该怎么读? (3)你认为分数该怎样写? (注意,先居中写出分数线,再写分母,后写分子)

【评析:本环节,为使学生真正理解分数是以平均分为基础这一重点,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探索的空间与条件,引导学生从操作学具入手,使其通过操作和观察,把对知识的思考与学具的操作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初步建立“分数”这一概念。当学生通过分“正方形纸”发现1/2的存在时,教师紧接着安排了在其他事物中找1/2,让学生走进图形,经历从图形表征到符号表征的过程。如让孩子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等形式来表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脸谱、花瓶等图形的一半,体会1/2不仅可以表示半个月饼,还可以表示半个长方形、半个脸谱等许多物体,很自然地使学生体验、感受到分数的形成过程。 并通过比较表示一半的共同点,体验“平均分”、“分2份”、“取1份”的特征,逐步地进行抽象,进而在进一步理解1/2含义的同时,在学生基本建立起分数概念后,老师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智

慧,“创造”自己喜欢的分数(1/

4、2/

4、3/

4、4/4),这一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操作实践的空间,也留给了他们足够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他们都能在动手、动口、动脑等有序活动中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促其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每个学生的参与愿望得以满足,每个学生的思维潜能得以释放,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在知、情、意诸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

(三)巩固练习

(1)小练笔。(分数的读写)

(2)说出每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含义。如:1/7表示把一段绳子平均分成7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根绳子的1/7。

(3)巩固与应用(完成练习

1、

2、3题)

【评析:练习设计凸显了层次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是最后拓展练习,启发学生联系实际举例,找出身边几分之几的分数,体验几分之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样在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意义的同时,也逐步使学生养成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学习习惯。只要你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用分数的眼光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你一定会发现更多的分数。】

(四)组内讨论。比较1/2和1/4的大小(吃西瓜情景),动手折圆形纸,交流发现的规律。

(五)考眼力,各图形占正方形的几分之几。篇四:《分一分(一)》评课稿

《分一分(一)》评课稿

陈东云

今天,我听了涂老师上的《分一分》一课,课始,涂老师创设了孩子们感兴趣的游玩活动场景,从平均分桔子出发:即从分多个桔子到分一个“桔子”(无法得到整数),从而激起学生的认识冲突,使学生意识到原来学过的数不够用,感到学习新知的必要性,扣住了学生的心弦,进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讲授新课这个环节时:为使学生真正理解分数是以平均分为基础这一重点,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探索的空间与条件,引导学生从操作学具入手,使其通过操作和观察,把对知识的思考与学具的操作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初步建立“分数”这一概念。当学生通过分“正方形纸”发现1/2的存在时,教师紧接着安排了在其他事物中找1/2,让学生走进图形,经历从图形表征到符号表征的过程。如让孩子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等形式来表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脸谱、花瓶等图形的一半,体会1/2不仅可以表示半个月饼,还可以表示半个长方形、半个脸谱等许多物体,很自然地使学生体验、感受到分数的形成过程。 并通过比较表示一半的共同点,体验“平均分”、“分2份”、“取1份”的特征,逐步地进行抽象,进而在进一步理解1/2含义的同时,在学生基本建立起分数概念后,老师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智慧,“创造”自己喜欢的分数(1/

4、2/

4、3/

4、4/4),这一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操作实践的空间,也留给了他们足够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他们都能在动手、动口、动脑等有序活动中 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促其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每个学生的参与愿望得以满足,每个学生的思维潜能得以释放,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在知、情、意诸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

在处理巩固练习时方面:教师的练习设计凸显了层次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是最后拓展练习,启发学生联系实际举例,找出身边几分之几的分数,体验几分之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样在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意义的同时,也逐步使学生养成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学习习惯。只要你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用分数的眼光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你一定会发现更多的分数。

在本环节时,变师“讲”为生“谈”,让学生自主反思学习活动,不仅引导学生反思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重视对数学学习方法、学习情感的反省。 总之:活动是认知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本节课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为学生创造了主动参与的条件,并积极引导孩子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等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亲历由动手操作做分数——自主探索找分数——合作交流说分数,将静态的知识改变为动态的研究,让每个学生体悟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其在自主参与的活动过程中,有效地完成了对知识的构建。篇五: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分一分评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分一分

(一)点评稿

本节课中,李华老师紧扣“五步尝试”教学环节,层层推进,步步提升,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一点也不淡化教师的主导地位。下面我来谈一下本节课给我感受最深的几个方面:

一、李老师紧扣本节课的核心,以“平均分”引入,激起学生的认识冲突,从而引入新课。

二、 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在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分数的形成过程,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机会。

三、练习的设计凸显了层次性、针对性。

四、 学生不再是课堂上的“听客和”“看客”,而是让学生做回课堂的主人,亲身参与课堂的探索活动。

下面谈谈我个人的几点想法:

一、如果学生能对分数各部分的意义理解更深刻一些,想必这堂课会更精彩!

二、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分子和分母的具体位置,这样的话,学生就不会出现像“”这样的分数了。

上一篇:50万以下工程合同下一篇:4s店会员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