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感怀类诗歌的赏析

2023-02-13

第一篇:送别感怀类诗歌的赏析

易水送别诗歌翻译赏析(共)

《易水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骆宾王。其全文古诗如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前言】

《易水送别》是初唐诗人骆宾王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该诗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整首诗寓意深远,笔调苍凉。

【注释】

⑴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为战国时燕国的南界。燕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地点。《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⑵此地:原意为这里,这个地方。这里指易水岸边。

⑶别燕丹:指的是荆轲作别燕太子丹。

⑷壮士: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勇士。这里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⑸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冠:帽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 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⑹昔时:往日;从前。《东观汉记·东平王苍传》:“骨肉天性,诚不以远近亲疏,然数见颜色,情重昔时。”

⑺人:一种说法为单指荆轲,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

⑻没:死,即“殁”字。

⑼水:指易水之水。

⑽犹:仍然。

【翻译】

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赏析】

公元679年冬,骆宾王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他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于易水送人》一绝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心境。

第一联“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道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壮士发冲冠”用来概括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此时在易水边送别友人,想起了荆轲的故事,这是很自然的。但是,诗的这种写法却又给人一种突兀之感,它舍弃了那些朋友交往、别情依依、别后思念等等一般送别诗的常见的内容,而是芟夷枝蔓,直入史事。这种破空而来的笔法,反映了诗人心中蕴蓄着一股难以遏止的愤激之情,借怀古以慨今,把昔日之易水壮别和此刻之易水送人融为一体。从而为下面的抒情准备了条件,酝酿了气氛。

第二联“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是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诗人的感慨。这首诗的中心在第四句,尤其是诗尾的“寒”字,更是画龙点睛之笔,寓意丰富,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寒”字,寓情于景,以景结情,因意构象,用象显意。景和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绘;情和意,是诗人对客观对象在审美上的认识和感受。诗人在自然对象当中,读者在艺术对象当中,发现了美的客观存在,发现了生命和人格的伟大表现,从而把这种主观的情和意,转移到客观的景和象上,给自然和艺术以生命,给客观事物赋予主观的灵魂,这就是诗歌创作和欣赏当中的“移情作用”。“寒”字正是这种移情作用的物质符号,这是此诗创作最为成功之处。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诗人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伟大孤独中,只好向知心好友倾诉难酬的抱负和无尽的愤懑。诗人感怀荆轲之事,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也是将别时对友人的一种激励。

这首诗题为送别,可又没有交待所别之人和所别之事,但“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壮别场景如在眼前。所咏的历史本身就是壮别,这同诗人送友在事件上是相同的。而古今送别均为易水河岸,在地点上也是相同的。这两句诗是用对句的形式,一古一今,一轻一重,一缓一急,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同时交待,易水跨越古今,诗歌超越了时空,最后统一在“今日水犹寒”的“寒”字上,全诗融为一体。既是咏史又是抒怀,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荆轲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倾诉了诗人的抱负和苦闷,表达了对友人的希望。诗的构思是极为巧妙的。

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这首诗题目虽为“送人”,但它并没有叙述一点朋友别离的情景,也没有告诉读者送的是何许人。然而那所送之人,定是肝胆相照的至友。因为只有这样,诗人才愿意、才能够在分别之时不可抑制地一吐心中的块垒,而略去一切送别的常言套语。骆宾王长期怀才不遇,佗傺失志,身受迫害,爱国之志无从施展。他在送别友人之际,通过咏怀古事,表达对古代英雄的仰慕,也寄托自己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

全诗以强烈深沉的感情,含蓄精炼的手法,摆脱了初唐委靡纤弱的诗风影响,标志着唐代五言绝句的成熟,为唐诗的健康发展开拓了道路。

第二篇:送别类的诗句有哪些

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接下来小编搜集了送别类的诗句有哪些,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送别类的诗句有哪些

1、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適《别董大二首》

2、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5、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渭城曲》

6、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7、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8、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9、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10、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11、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1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1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送别》

14、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5、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6、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17、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留别妻》

18、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19、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

20、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21、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22、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唐婉《钗头凤·世情薄》

23、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如昨夜长。——元好问《鹧鸪天·候馆灯昏雨送凉》

24、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

25、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韦应物《送杨氏女》

26、春水别来应到海,小松生命合禁霜。——李觏《秋晚悲怀》

27、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文天祥《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

28、玉颜红烛忽惊春,微步凌波暗拂尘。——羊士谔《彭州萧使君出妓夜宴见送》

29、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金地藏《送童子下山》

30、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寇准《柳·晓带轻烟间杏花》

31、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杜甫《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

32、不见居人只见城。——苏轼《南乡子·送述古》

33、旧事逐寒朝,啼鹃恨未消。——纳兰性德《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34、吴洲如见月,千里幸相思。——李白《送张舍人之江东》

35、丝槐烟柳长亭路,恨取次、分离去。——惠洪《青玉案·丝槐烟柳长亭路》

36、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37、一树斜阳蝉更咽,曾绾灞陵离别。——纳兰性德《淡黄柳·咏柳》

38、长安故人问我,道寻常、泥酒只依然。——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39、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40、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于谦《岳忠武王祠》

41、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元好问《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42、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文天祥《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

43、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44、天将离恨恼疏狂。——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45、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46、别多欢少奈何天。——晏几道《鹧鸪天·当日佳期鹊误传》

47、敌人开户玩处女,掩耳不及惊雷霆。——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48、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韦应物《送杨氏女》

49、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钱起《送僧归日本》

50、垂柳不萦裙带住。——吴文英《唐多令·惜别》

51、河桥送人处,凉夜何其。——周邦彦《夜飞鹊·河桥送人处》

52、别时只说到东吴,三载余,却得广州书。——徐再思《阳春曲·闺怨》

53、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54、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叶清臣《贺圣朝·留别》

55、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

56、相思一夜天涯远。——晏几道《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

57、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58、风雨送人来,风雨留人住。——游次公《卜算子·风雨送人来》

59、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60、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李白《赤壁歌送别》

61、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卢纶《李端公》

62、绿满山川闻杜宇。——朱淑真《蝶恋花·送春》

63、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64、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岑参《送人赴安西》

65、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66、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7、娉娉褭褭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

68、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69、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韦庄《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

70、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 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

拓展:送别诗名篇《赠汪伦》赏析

李白斗酒诗百篇,一生好入名山游。根据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写信给李白,邀他去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旅游,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见汪伦乃泾川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遂问桃园酒家何处?汪伦道:"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留数日离去,临行时,写下上面这首诗赠别。

显然,这一首诗是李白即兴脱口吟出,自然入妙,因而历来为人传诵。然而,也因为它像生活一样自然,人们往往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在诗的三四句中,后代诗家还有一点评论,开头两句口语化的平直叙述,就说不出所以然来了。其实,结合上面所说的背景来看,前两句也是写得极其成功的。

"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我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那声口语言简直是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

"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

这样的送别,侧面体现了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在山村僻野,本来就没有上层社会送往迎来那套繁琐礼节,看来,李白走时,汪伦不在家中。当汪伦回来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携着酒赶到渡头饯别。不辞而别的李白固然洒脱不羁,不讲客套;踏歌欢送的汪伦,也是豪放热情,不作儿女沾巾之态。短短十四字就写出两人乐天派的性格和他们之间不拘形迹的友谊。

也许正因为两人思想性情契合,李白引为同调,很珍视汪伦的友情。情之所至,遂对着眼前风光绮丽的桃花潭水,深情地吟道: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结合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这两句诗便脱口而出,感情真率自然。用水流之深比譬人的感情之深,是诗家常用的写法,如说汪伦的友情真象潭水那样深呀,当然也可以,但显得一般化,还有一点"做诗"的味道。现在的写法,好象两个友人船边饯别,一个"劝君更进一杯酒",一个"一杯一杯复一杯"。李白酒酣情浓,意态飞扬,举杯对脚下悠悠流水说道:"桃花潭水啊,别说您多么深了,可不及汪伦的友情深呢!"口头语,眼前景,自有一种天真自然之趣,隐隐使人看到李白的豪放不羁个性。所以,清人沈德潜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

古人在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此诗自呼其名开始,又呼对方之名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后人爱用李白的话评价李白的诗,是很有见识的。诚然,李白即兴赋诗,出口成章,显得毫不费力。他感情奔放,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无矫饰,而自有一种不期然而然之妙。"看似寻常还奇蝴",正所谓炫烂之极,归于平淡,这种功夫是极不易学到的。上面这首《赠汪伦》就集中体现了李白这种自然高妙的诗风。

我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比如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上述李白这首诗表情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它"直"中含情,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因而很有艺术感染力。由此可见,文学现象是复杂的。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不能"定于一律"的。

第三篇:送别诗词赏析

送别诗词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

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在大地上,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清晨,当我送别友人之时,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样晶莹纯洁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译文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是美人蹙起的眉毛。 要问朋友去哪里呢?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才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好友离去。

如果你到江南赶上了春天,就千万不要辜负了这美好的景色,一定要留住春天与你在一起。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 起拍“水是”、“山是”两句,含意丰富,启人遐想。词人把明澈的水流比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漂亮可爱。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词人通过这一设想来写出了鲍浩然“之浙东”的心切。与此相应,上片结句“眉眼盈盈处”也可以有两层理解:一是鲍浩然是去山水透丽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一是他是去与“眉眼盈盈”的心上人相会。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

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 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赏析

该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

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千古传诵,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第四篇: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原文】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

荆门:即荆门山,在今湖北省官都县西北长江南岸,山形上合下开,状若门。

渡远:远渡。

楚国:指楚地,即今湖北一带地区。其地春秋、战国时属楚国境域。

平野:原野。

大荒:荒漠旷远之地。

月下:月落。

天镜:瑶台之镜,比喻月明。

结:形成,呈现。

海楼:海市蜃楼,亦称“蜃景”,是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折射时,把远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的奇异幻景。这里状写江上云雾的变幻多姿。

怜:爱怜,依恋。

故乡水:指长江流经四川一带的山水风光。因作者自小生活在蜀地,把四川视为故乡。

【赏析】

这是一首万里送别的小诗。因作者和友人同舟共发,从四川沿江东下,一直随送到楚地荆门方才告别,故命此题。从诗意看,诗人与送行者同舟共发,是在舟中吟送的。一说作于公元724年(开元十二年),二说作于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三说作于公元726年(开元十四年)。根据郁贤皓的说法,李白是在公元724年(开元十二年)辞亲远游。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这次离别家乡,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这首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包涵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开篇扣题,写随行送别的地点。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野豁然开朗,别是一番景色。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写送别地点荆门一带壮阔奇丽的风光。层山随着广袤平野的出现而忽然消失;长江进入开阔的荒原,更加汹涌的奔流;月

沉江底,好像瑶台飞下的一面明镜;云气兴起,呈现海市蜃楼般的奇异幻景。这四句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山随平野尽”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万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它好比是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向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其中“入”字力透纸背,用于贴切,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写完山势与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李白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时候,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不禁起了思乡之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归结本题,进一步抒发送行和惜别的深情厚谊。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谊,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的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

第五篇:送别友人的诗歌有哪些

在古代送别友人,诗人们多会写诗的, 那么,送别友人的诗歌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看看吧!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桃花潭水三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间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附: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赏析

首二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诗人抓住送别的时间、地点,并对其环境氛围进行描写,从而展现一幅清新明朗审美艺术画面。渭城到安西不仅路途远,而且是荒芜之地,这样的生活环境,为送别增添了幽怨凄苦之情。“浥”即湿润的意思。而这里用“浥”是说雨后使尘土沾湿,不再飞扬。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清晨绵绵春雨飘然而降,沾湿了驿道上的灰尘,使得微尘不扬,路边的杨柳经过朝雨的洗涤润泽,这清新怡人的新绿,使得客店上空也变得葱郁青翠。诗人之所以要写“雨”,这与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用“水”(雨)喻情是相一致的。比如,“无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词人以水喻情,表现了忧愁如江水悠长不尽。又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的《赠汪伦》)诗人李白用潭水之深意喻朋友间的情深。这首诗中的“朝雨”,可以这样认为,它不但描写了自然环境之清新,而且借此暗示了诗人对朋友那绵绵不尽的深情。同时,诗句中的“柳”谐音“留”,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往往用来象征离情别绪的。这里,诗人借“柳”形象而含蓄地表现了依依不舍的心情。特别是一个“新”字,不但突出了送别时的自然景象的清新可人,而且为后面抒发情感奠定了基础,实现以乐景表哀情,倍增其哀审美效果。

诗人来到客舍,为朋友远行饯行。“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在玉门关之南。,这两句来源于何焯《三体唐诗评》,其中说:“莫言一杯酒,明日难重持。”。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朋友,请您再干下这杯酒吧,出了阳关要塞,可就见也不到老朋友了!诗人这里所截取的虽然只是饯行宴席上友人酒酣意欲告辞启程、主人殷勤劝酒的短暂场面,但是却表明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已达到了高潮。“酒”在中国文化中意蕴十分丰富——开心时饮酒,伤心时饮酒,朋友相逢饮酒,亲人离别时饮酒……甚至于有陶渊明“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燕”的情怀,有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豪放,有苏轼“把酒问青天”的豪迈,当然,也有鲁迅笔下打折了腿还要爬进“咸亨酒店”喝二两的凄凉……如此这般,酒也就成为人们生活中情感表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的,诗人王维在这里用了一个“更”字(即“再”意),突出了诗人对朋友的真挚之情,不舍之意。多喝几杯就,多停留一会,因为你出了阳关就也没有我这样的老朋友了。因此,诗人劝朋友多喝几杯酒,不但可以温暖朋友的心,消解离别时的忧愁,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深表对朋友的一片真情。可以说,此时的一杯酒,就是一片深情;此时的一杯酒,就是一片别绪;此时这杯酒,就是一片留意……这里,我们不仅可以感受诗人对朋友情感的珍视,也表现出诗人通过劝酒来掩饰自己的内心的不舍而产生的忧愁情感。所以,沈德潜说:“阳关在中国外,西安在阳关外,言阳关已无故人矣,况西安乎。”因而,这一杯故人之酒,也更值得喝了。

总而言之,这首诗它饱含着依依惜别的深情,真挚感人而不漏伤感。在手法上,诗人借助饮酒这一细节描写,抒发了对友人的真挚情感与留念之意。

上一篇:设备定额控制考核细则下一篇:三八妇女节晚会主持词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