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能力提升工作

2022-06-29

第一篇:干部能力提升工作

党课-提升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力

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全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顺利发展,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这不仅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意识形态工作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也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集中精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刻也不能放松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在党员干部的能力构成中占据重要地位。我们要从关乎政权安危的高度来认识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问题。对如何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鉴别力

意识形态鉴别力就是认清和辨识是否属于意识形态问题的认知和判断能力。现实中,意识形态问题往往与其他问题互相交织,具有相当的迷惑性。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鉴别力,关键是要把握三点:

首先,要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是大局。凡属根本、重大、原则、方向的问题,都是政治;凡是关系到这些方面的事务,也可以被上升到政治高度。因

此,无论什么样的思想言论,只要关乎政党、政权、政府和政策,都有可能产生意识形态的后果。

其次,要把握一条基本原则。毛泽东同志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就是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应用到意识形态领域,就是要努力做到:把不利于我们的思想舆论搞得少少的,把有利于我们的思想舆论搞得多多的;把负能量、次旋律搞得少少的,把正能量、主旋律搞得多多的。我认为,高明的意识形态工作实际上是在坚持原则和底线的前提下推动形成最大公约数的工作。我们要坚持这一个原则,因为意识形态工作本身就是一个政治性非常强的工作。

最后,要始终把握几条标尺。这几条标尺就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的国家利益与国家形象。衡量某种思想和言论,既不以“左”为标尺,也不以“右”为标尺,而是要以这几把尺子为标准,要做到心里有数。

二、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思考力

意识形态思考力是指党员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意识形态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琢磨的能力。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思考力,关键是要把握三点:

首先,要善于观察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比如,在如何看待民主的问题上,针对一些人对中国的民主问题的指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判断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

“八项标准”,即: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

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这八项标准就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的思考力。

其次,是要善于抓住关键问题。意识形态问题纷繁复杂,林林总总,要坚持坚定的意识形态立场,必须要善于抓住关键问题。当前,事关意识形态工作总体和全局的问题,习总书记提出了“13个如何”。即: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如何看待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如何看待自由、民主、平等的科学内涵和实践;如何看待西方所谓“普世价值”;如何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如何深刻领会新的发展理念;如何科学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

如何看待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如何看待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全面深化改革;如何看待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如何看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如果党员干部在这

13个问题上获得了一个明确而清醒的认识,那么我们的意识形态能力就将大大提高一步。

最后,是要善于进行分析。进行分析,是为了揭开意识形态迷雾,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针对西方所谓“普世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总是企图让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其要害就是企图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

而我们有些人甚至党内有的同志却没有看清这里面暗藏的玄机。如果我们用西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来剪裁我们的实践,用西方资本主义评价体系来衡量我国发展,符合西方标准就行,不符合西方标准就是落后的陈旧的,就要批判、攻击,那后果不堪设想!最后要么就是跟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趋,要么就是只有挨骂的份。

三、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创新力

“不日新者必日退”,“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意识形态工作是最需要创新、最应该不断创新的工作。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创新力,主要是党员干部要保持思想上的敏锐性和开放性,避免陷入思想的僵化和某种思维定势。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创新力,关键是要做到三点:

首先,要善于进行理论创新。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创立马克思主义,关键不在于批判,而是在批判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理论。比如,通过提出“剩余价值论”,马克思主义就变成了工人阶级手中强大的思想武器。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我们党也创造性地提出了不少理论,比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这些理论都为中国实践提供了强大的意识形态支撑。

其次,要善于进行内容创新。比如,今天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在阐释其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的同时,也必须对其现实指导作用进行创造性的深入发掘,比如要看到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科学把握世界和社会发展的思维与方法,给予我们正确理解生活和人生命运的智慧与启迪,给予我们充实精神世界并抚慰心灵的哲理与感悟,等等。这些内容都是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但过去未曾充分挖掘的,需要今天的我们下大力气进行阐发。这同样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创新。

最后,要善于进行应用创新。意识形态工作中,应用创新也很重要。比如,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实际上就是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的具体实际中,这就是个伟大的应用创新。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前加上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加上了新时代,实际上就是在中国的语境中创造性的运用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也是一个伟大的应用创新。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是说服人,根本在于争取人心。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重要的是坚持破立并举,重在建设,站在思想和道义的制高点上,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第二篇:军转论坛:军转干部教育培训提升应试及工作能力

军转干考试

军转论坛:军转干部教育培训提升应试及工作能力

【关键词】军转 军转干 转业干部 军转论坛 军转干考试 军转网

军转干考试

军转干部安置 军转待遇 军转干考试公告 军转干考试大纲 军转干考试成绩 军转干部 军转干部安置计划

河南省信阳市在2012年军转安置工作中,按照国务院军转办《关于进一步做好军队转业干部教育培训前移工作的通知》要求,确立了“先培训、后安置、培训结果作为安置参考因素”的工作思路,实现了培训与安置的有机结合,增强了培训教育的实际效果,推动了军转安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抓教学管理,保证培训工作质量

一是教学突出培训工作的规范性和内容的丰富性。课程设置结合实际,进行创新。如介绍市情时,重点讲述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六城联创”取得的显著成绩、羊山新区和工业集聚区建设、城市面貌的变化以及红色旅游等。重点学习建党90年来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增强广大军转干部的爱党爱国情感;邀请“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张厚东和全省模范军转干部卜春和等同志作报告,教育和激励军转干部尽快实现角色转换,开拓进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二是保证质量,精心选聘师资力量。坚持好中选优,协商确定了一些有知名度、有影响力的人士担任授课教师,深受学员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三是规范管理,确保培训有序进行。要求居住较远的转业干部学员集中食宿,过集体生活,制定学习、生活、班务管理等制度,严格考勤记录。

二、抓学员活动,丰富培训工作内涵

组建班委会,注重增强学员的自律意识和班级的凝聚力;开展以“如何尽快实现角色转变”为主题的讨论会和座谈会,使全体学员认识自我,摆正心态;开展学习心得交流会,引导转业干部学员谈思想、谈感受,探讨难点问题,化解心中困惑;开展联谊联欢活动,使大家加深了解,增进友谊;组织考察参观鄂豫皖革命纪念馆、红25军长征出发地和信阳工业城招商引资项目,引导转业干部“学先烈、忆传统、看发展、树信心”,增强培训教育的实践性和实效性。

三、抓工作创新,提高培训工作水平

把军转干部参加培训期间的考勤记录、考试成绩和考核结果,直接与安置挂钩;认真落实《关于我省考试考核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首次将《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申论》纳入培训的内容,拓宽转业干部的知识面,增强应考能力;拓展培训教育课堂,组织军转干部走出去,把理论知识讲授与实际考察观感结合起来。

第三篇:提高组工干部能力素质提升组织工作满意度

俗话说,“跟着组织部,天天有进步”。这句话虽然有些调侃,但也从一个层面反映了组织部门在广大干部职工心目中的神圣地位。作为“管干部的干部”和“管党员的党员”,面对这种敬畏,组工干部要与时俱进地保持清醒的头脑,准确地进行自我定位。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使党的组织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挑战,同时对组工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理念、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组工干部必须认真贯彻胡锦涛同志“四个必须”、“两个满意”的重要批示,“要用面向世界的眼光来认识组织工作;要用服务全局的眼光来谋划组织工作;要用历史进步的眼光来研究组织工作;要用创新发展的眼光来推进组织工作”, 自觉做到政治上坚定,思想上领先,行为上表率,作风上过硬,让组织工作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大局服务、为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使组织工作让全党满意、让人民满意。

一、组工干部应具备的党性标准和能力素质要求

第一是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在思想上保持先进性。“组工干部是管干部的干部、管党员的党员”,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忠诚于党和人民。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讲政治,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必须时时处处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把讲政治的要求落实到每一项任务、每一项工作中去。这就要求组工干部必须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加强对《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文

1件精神的学习,加强对本职工作业务知识的学习,关心时事大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真理,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思想上保持先进性。

第二是具有公道正派的理念,在作风上保持先进性。“对己清

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十六字要求对组工干部坚持公道正派要求的精辟概括,十六字要求抓住了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根本,为组工干部树立公道正派新形象制定了标准,明确了方向。组工干部要有公道正派的职业道德,“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切实做到要求别人遵守的自己先遵守,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别人提倡的自己先提倡,要求别人管好的自己先管好,要求别人不干的自己先不干,一切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发扬讲奉献、诽原则的优良传统,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强自身修养,在廉洁从政上起表率作用。带头严守“法律、党纪、道德”三条防线,善于把握自己,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在任何时候都耐得住清贫,经得起诱惑,守得住本色,管得住小节,保持优

良作风,老老实实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办事,在作风上保持先进性。

第三是树立以身作则榜样,在行动上保持先进性。组工干部必

须把“坚持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为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把组织部门真正建设成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和人才之家,使组织工作让全党满意、让人民满意”作为工作的最高标准和根本目标,做到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要善于捕捉事物的真相,抓住事物的关键点,辨别事物的真伪。要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善于从细微处发现问题,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要谦

虚谨慎、平等待人,关心爱护广大党员、干部,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进一步增强组织部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用组工干部良好的形象赢得广大党员、干部的信赖。在接待群众、服务党员干部等日常工作中,要坚持“一张笑脸相迎、一句亲切问候、一张板凳让坐、一杯热茶相递、一副热心肠办事、一个满意答复、一句慢走相送”“七个一”标准,切实做到“有求必应、热情周到、尽责服务”,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现象,使到组织部门办事的党员干部、群众有一种亲切感,把组织部门当“娘家”,有空愿到“娘家”走,有话愿对“娘家”讲,有难愿请“娘家”帮,使组织部门真正成为党委联系党员干部的桥梁和纽带,使组工干部真正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知心朋友。

二、提高组工干部的党性修养和能力素质的途径

第一是加强学习培训,做勤奋学习的表率。学习是一种精神、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境界。组工干部必须要更加重视和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顺应时代发展,实现知识的不断更新。在不断学习中增强本领,做到学以修身、学以明志、学以增智、学以致用,要把学习当作一项政治任务和历史责任来对待。必须加强和改进学习方式,做到“一周学一篇文、一月读一本书、一季撰一篇稿、半年听一讲堂、一年一总结”,做到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书本学习与网络学习相结合、“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引导党员干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要制定学习计划、学习检查和体会交流的措施,合理安排时间,使学习不盲目、不随意、针对性强。通过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切实提高组工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抓职业教育,切实提高组工干部公道正派素质和拒腐防变能力;抓业务学习的深化,切实提高组工干部

组织业务能力;抓知识的拓展和更新,切实提高组工干部知识水平;抓能力培养,不断优化组工干部的知识结构、开阔思路、把握规律中,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使组工干部成为“业务通”、“活字典”。

第二是加强调研探索,做推动工作创新的表率。实践是认识的源泉,理论产生于实践。要大兴调研风,建立组工干部分片区挂钩联系基层制度,改进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自觉深入基层,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提高调研的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树立组织部门求真务实的形象,提升组织工作的总体水平。要坚持和深化统筹协调理念,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和本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来推进组织工作,使组织工作的成果彰显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坚持在改革的大局中推进组织工作,努力构筑广纳群贤、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扫除障碍;坚持在发展的大局中推进组织工作,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既保护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又切实把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引导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来;坚持在稳定的大局中推进组织工作,大力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整合资源,构建开放的组织工作运行机制,使党的工作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使党的声音传递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使组织工作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第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做严于律己的表率。制度是一种行为规范,建立健全制度是做好其他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实践证明,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特征的制度,对促进机关作风的转变,促进各项工作的规范运作,提高工作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

意义。要结合实际,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要求全体干部要以胡锦涛同志关于“四个必须”、“两个满意”的要求为指导,巩固和深化“树组工干部形象”学习教育活动的成果,及时发现和纠正在坚持公道正派方面存在的问题,把从严治部的要求落到实处,用实际行动树立和维护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使各项制度从根本上得到落实从而发挥应有作用;注意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对已建立的制度,不仅要提出执行的要求,还要跟踪检查执行、落实的情况。如有制度未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应采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制度落到实处;不断提高制度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透明度和开放度。要抓好党务公开工作,公布组织部的机构职能职责、主要办事程序、有关工作流程、有关工作标准等,并及时更新各有关项目内容,不断提高制度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透明度和开放度,有效落实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制度建设和组织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第四是加强部风建设,做热情服务的表率。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等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努力建设一流的队伍,树立一流的形象,创造一流的业绩。组工干部必须模范遵守“六个必须”和“八个严禁”要求,切实改进机关作风,树立良好的机关形象。工作中要经常换位思考,多体谅基层和群众的困难,对基层和群众反映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坚持高效快捷“立即办”;对基层和群众反映的一些老大难问题,坚持迎难而上“主动办”;对基层和群众反映的重大问题或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坚持深入实际“上门办”;对一些条件暂不具备,或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坚持创新思维“变通办”;对一些涉及面较广、政策性较强的问题,坚持不遮不掩“公开办”,

做到不让上级部署的工作在“我”手里延误、不让传递的信息在“我”手里中断、不让应当及时办理的文件在“我”手里积压、不让各种差错和事故在“我”这里发生、不让不良风气在“我”这里出现、不让来机关办事和反映问题的人员在“我”这里受到冷遇、不让违法违规的事在“我”身上发生、不让机关每一位同志掉队“八个不让”。

第四篇:干部能力提升文章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增强干部创新能力 共产党执政是通过各级党政领导党组织和职能部门去实现的,各级党政领导党组织和职能部门的干部则是党执政的具体实施者。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我们很有必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活动,增强广大干部的创新能力。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增强干部创新能力,是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迫切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前人所没干过的伟大事业,在这一过程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如果思想僵化抱残守缺,只会用旧观念、旧理论、老办法,就无法适应新形势,更不可能解决新问题,完成新任务。只有加强学习,把各级党政领导党组织和职能部门建设成学习型党组织,形成学习探索的良好空气,使广大干部坚持和善于在实践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才能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创造性地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把崭新而又伟大的事业推向前进。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是坚待执政为民、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作为执政党的干部,仅有执政为民的主观愿望是不

够的,更重要的是还必须认识和运用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知道怎样正确地执政和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避免误用权力、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被权力所腐蚀。这就要求我们的各级党政领导党组织和职能部门大力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把学习摆在突出的位置,引导广大干部学习科学理论、法规政策、科技文化、业务本领等等,做到德才兼备,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这就要求我们的各级党政领导党组织和职能部门,通过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使广大干部理解和把握科学的发展观,学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创造新的经验,提出新的办法,解决新的问题,减少片面性和盲目性,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须认真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强化学习观念。要引导广大干部树立学习与创新的观念,使广大干部懂得,现在是学习和创新的时代,你抛弃了学习与创新,时代就会抛弃你;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学习的雄心壮志,积极大胆地创新,把增知识、长本领、追求德才兼备作为自我修养的目标。其次,建立健全学习制度和鼓励创新的机制。要搞好学习培训的整体规划、宏观指导、协调服务和督促检查;倡导学以立德,把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作为学习的基础工程来抓;学以致用,把增强干部科

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领导和从事市场经济的能力、做群众工作的能力、防腐防变的能力等等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来抓;奖励学习成效突出者、表彰创新有为者;强化学习方面的投入,保障必要的经费,正确处理工学矛盾,不能口里讲学习重要,忙起来就丢掉,舍得抽调干部参加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第三,联系实际,体现个性。创建学习型党组织、造就创新型干部,在不同的党组织、部门和不同的岗位,其任务和要求是不尽相同的,因此,要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各自的特点和需要。

三座店信用社

2010年10月17日

第五篇:干部能力提升资料2

文书是对机关各种文字材料的总称,是党政机关实施指挥和实现领导意图的工具,是法定作者履行公务的产物。从某种意义上说,文书写作实质上就是在行使领导职能,文书写作的过程就是实施领导的过程。因此,提高文书写作能力对于机关干部来说既是职责所系,也是机关文书得以正常、高效运转的可靠保证。本文结合当前机关文书写作现状和自身写作实践,对机关干部如何提高文书写作能力谈几点浅见。

一、机关干部提高文书写作能力的必要性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领导同志要学会拿笔杆。”邓小平这里讲的拿笔杆是指用笔传达领导意图,这个笔杆是领导者手中的笔杆子,是体现领导意图的运笔行文。通俗地说,机关干部拿笔杆就是写文书。众所周知,文书写作在机关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与领导工作、领导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什么方法比文书实施领导更直接广泛更有效。革命战争年代,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十分重视文书写作,许多重要公文都是党的主要领导人亲自起草的,原因就在于文书在传播党的方针政策、唤醒民众、瓦解敌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天人类已跨入了信息时代,办公自动化的普及为机关工作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优越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从此就可以削弱文书在领导工作中的作用。恰恰相反,办公自动化程度越高就越应该提高文书写作能力。因为现代文书写作除应具备一定的微机操作技能外,仍需要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深厚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公文处理能力。然而,当前在一些部门,人们对文书写作并不看重,认为写文书是个别人的事、是秘书的事、是办公室的事,平常既不抓写作训练也不重视“笔杆子”的选拔培养,致使机关出现了写作人才自生自灭、青黄不接的境况。这种情况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是对文书写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赋予各级机关的使命来看,我认为当前机关干部提高文书写作能力十分必要。其一,是发挥机关职能作用的需要。机关是办理事务的部门,文书是机关重要的办事工具,是机关联系上下左右的“纽带”。不论大机关还是小机关,都要靠文书及时准确地传达党的大政方针和首长意图,发布命令、下达指示、处理日常事务。如果机关制作的文书质量很差,发挥机关职能作用将无从谈起。其二,它是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需要。当前各级机关都很重视效能建设,这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如果一级机关不讲工作效能,就不可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机关效能体现在文书写作上就是要以雷厉风行的作风,在较短的时间内拿出高质量的文稿。如果一篇急用的文稿迟迟不能出手,必然影响效能。其三,它是机关干部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形势任务的变化对机关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一个干部整日只知忙于事务而提不起笔杆子终究难以成才。而文书写作最能有效地锻炼提高一个人的思维谋略能力、调研能力、创新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所以说潜心于文书写作是提高干部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机关干部不仅要努力完成奉命写作任务,还应经常自定课题主动练笔,通过写作不断增加智慧和才干,这样才能尽快地成为机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二、机关文书写作特点及写作人才能力结构剖析

机关文书通常包括公务文书和日常事务文书,属实用类文章。认识机关文书的本质特点,对于有的放矢地进行写作训练非常必要。机关文书写作是从宏观写作中派生出来的,它除了具备一般写作的共性外还具有自己特殊的个性。概括起来,机关文书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鲜明的政治性和政策性。机关文书政治性、政策性尤为突出,是各级机关开展工作、管理社会事务的依据和准绳。二是独特的权威性和约束性。文书是为机关立言的,所有机关都必须按照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行文,不得有所超越。由具有法定权力并承担相应责任的机关

制发的公文,具有权威性、指导性、强制性和行政约束力,受文对象必须遵照执行。这一点是其他任何文章所不具备的。三是特定的程式性和程序性。为便于阅读、理解和处理,公文在体式、结构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规范和统一的要求。同时,公文必须按领导意图和规定的程序撰拟、审核和制发。四是客观的真实性和直叙性。文书写作最讲究事实真实,即必须讲存在的人和事,不允许像文艺写作那样做任何的加工改造。在表述上要直接叙述,语言简明,不多加修饰,不说多余的话。五是很强的时效性和保密性。文书是为解决问题而写作的,特别是应急性的文书必须按时限要求撰写制发,否则就会贻误大事。同时,文书有特定的发送范围和阅读对象,有严格的保密等级。

可见,撰写机关文书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尤其是重要的讲话、报告、调研文章及经验总结文书,更是执笔者综合能力的体现,是一级机关集体智慧的结晶。那么,机关文书写作能力主要由哪些要素构成呢?根据文章写作的一般规律,可从取材、构思、表达三个阶段进行剖析。在取材阶段,主要是摄取素材,通常需要三种能力:一是观察能力,即对所写的人和客观事物进行细致观察,认识其特征,把握深度和广度;二是调研能力,即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获得更具体、更深入、更准确的认识,取得“发言权”;三是书面材料积累能力,即通过各种渠道把有用的材料搜集齐备,为谋篇布局、选材用材打好基础。在构思阶段,主要是激发感情和运用思维加工材料,一般需要四种能力:一是感受能力,即善于从主观和心理上对人和事物作出初步判断;二是立意能力,即对于主题未定的文书能够通过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思考快速提炼出恰切而深刻的主题;三是分析归纳能力,即善于运用逻辑思维对事物进行从个别到一般的分析和归纳,使典型事物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四是创新能力,即善于运用超常思维分析事物,在求真的前提下运用想象力,在思想观念和表达风格上谋求出新。在表达阶段,主要是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把文稿各部分有机地组合起来,通常需要三种能力:一是构架能力,即根据文稿的体裁和主题,通过抽象思维和精辟概括构建思路、编制写作提纲;二是撰写能力,即按照既定思路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和规范的语言,对精选的材料进行周密组织,使文稿成为有机整体;三是修改能力,即随着认识的升华,对初稿的篇章结构、遣词造句等作进一步调整或增减,使文稿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更贴切更新颖,从而达到预期的社会效果。当然,从写作的不同阶段分析写作能力的基本成分只是为了表述的方便,并不意味着不同阶段所需要的写作能力互不关联,可以截然分开。事实上,在写作过程中各种写作能力是互相渗透、互为支撑的,只是不同的文体对写作能力的具体要求不尽相同。这一点,初写文书的同志应当很好地把握。

三、提高机关文书写作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文书写作是一项复杂精细、实践性很强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要写好文书只有规律可循而没有捷径可走。有的写作专家把写好文书总结为六个字:兴趣、勤奋、悟性。兴趣是指一定要热爱写作,这是最好的老师;勤奋就是下真功夫,靠毅力和恒心攻坚克难,锤炼写作技能;悟性就是善于总结思考,写一份文件就有一分收获、一分进步、一分提高。文书写作是代机关立言,就写作过程讲提高文书写作能力需要调动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一是机关领导要重视机关人员的写作能力培养,并为之创造必要的条件;一是机关干部要奋发努力,坚持不懈地磨砺提高。不论组织引导还是个人努力,都应着重把握和坚持以下几点:

一要重视提高理论素养。文书的主题从来都是蕴含政治性的,因此,写文书首要的不是技巧问题,而是要具有较高的思想理论水平。有的机关人员写的文书之所以不合领导口味主要是“站位”不高,视野不够开阔,认识问题缺乏深度,思维谋略不能与领导同步,说到底

是理论思维能力不强。因此,机关干部切不可忽视文书的政治性,不可忽视理论素养的提高,一定要把政治理论学习放在首位,除了系统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认真学习时事政治和上级指示外,还要坚持学习法律法令和条令条例。特别是历届党的代表大会的主题报告,因其具有极高的思想理论水平而堪称文书的经典,机关干部应该反复研读,深入揣摩,领悟其写作要诀。

二要熟练掌握各类文书的写作特点和规律。机关文书虽然都属实用文体,但每一种文书的写法和要求不尽相同,执笔者只有按照不同文种的具体要求撰写才能写什么像什么,否则写出的文书就会不伦不类。《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对党政机关的公文种类及每个文种的功用都作了明确规定,一些机关公文写作专著对每种文书的写法也有系统论述并附有范文。机关干部应在掌握宏观写作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有选择地阅读一些有关文书写作的专著、教材和文章,系统地了解、掌握公文种类、公文格式、行文规则以及公文起草、审批、传送、管理的基本知识,准确地把握每一文种的写作特点和要领。

三要在掌握情况、占有材料上下功夫。机关文书最讲究客观真实,如果没有丰富的材料,文书写作者即便有高超的写作技巧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怎样才能充分占有材料?我认为办法有三:一要注意平时积累。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机关干部要自觉培养积累资料的习惯,对上级下发的文件和内部刊物要注意阅读,对本级领导的工作动态要注意掌握,对属地各类重要情况要注意收集,并分类建立自己的资料档案。二要注意从基层摄取。有的同志之所以拿起笔来找不 到灵感、觉得没啥可写,主要是由于脱离了基层实际、缺乏必备的材料。因此,机关干部要经常深入社区、车间、田间地头、施工现场,与群众沟通,听取他们的心声。有时群众的三言两语会使你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三要注意临时挖掘。受命写作往往不能依靠现有资料完成初稿,特别是较大课题的写作,在动笔前必须围绕相关问题深入调研,尽最大努力挖掘可供写作的最新材料,这样才能保证行文中选材用材的需要。

四要多学一些相关知识。文书写作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机关干部博学多识,在写作时就如同水库打开闸门一样思维活跃、联想不断,就能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挥洒自如,写得精辟、深刻。因此,机关干部除了要读写作和语法修辞方面的书外,还要读一些有关哲学、历史、经济学、法学、逻辑学、文学等方面的经典著作,以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五要坚持勤写苦练。文书写作是一种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智力型劳动,并非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就能写好。只有经过长期反复训练,才能把写作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可以说,机关的笔杆子都是苦练出来的。作为机关干部,如果不愿练笔甚至怕写文书,恐怕是难以成为笔杆子的。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那么怎样勤学苦练呢?由于每个人的思想水平、阅历、文字基础不同,故而训练的方法和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总的原则是“立足本职,任务牵引,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对于新进机关的同志,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训练。一是起步阶段。可以机械模仿,“照葫芦画瓢”。就是把同类文书的范文找出来,仔细看看如何开头、结尾,怎样选材、叙述,然后结合本单位情况加以变通,此为套用。二是发展阶段。这一阶段重在创造性模仿,要学会“照猫画虎”。一味套用提升不了写作水平,必须逐步减少机械模仿,通过主观思考独自出观 点、选材料、定结构,用精练准确的语言表达行文内容。如果照猫能够画出一只虎来,就称得上是写文书的行家。三是超越

阶段。经过前面两个阶段的学习积累,当思想修养达到一定高度、理论修养达到一定深度、写作技能达到一定精度时,写作的悟性和灵感就会超越别人,就会写什么都能有所创新。这是一种较高的写作境界。此外,机关干部还应注意良好写作心理品质的培养,要乐于交流,虚心求教,善于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善于在挫折中接受教训。总之,机关干部只要对文书写作有浓厚兴趣,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最终就一定能够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手笔”。(

上一篇:工程竣工整改报告下一篇:干部思想作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