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延安纪录片观后感

2022-12-16

第一篇:回望延安纪录片观后感

《回望延安》读后感

《回望延安》让我们明白了统一思想、看齐意识、核心意识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在延安时期确立了党中央领导核心,统一了思想。

红军北上途中的分裂,张国焘不听从党中央指挥,带领部队南下惨遭失败,给中国革命造成巨大损失,让毛泽东等党中央同志决心统一"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的思想,从此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再没发生过类似事件;王明等人从共产国际返回延安后给延安造成的思想动荡,拿来主义、教条主义的复苏让毛泽东同志看到了危机,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应该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让党员认清了形势,避免了错误。

延安"整风运动"成效显著,实现了全党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的空前团结和统一,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任何人不得在中央以外对任何人发表与中央相违反的意见和行动,并以党的纪律作为首要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指导纲领,自我批评和革新,最终铸就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战斗力。

而"统一思想、看齐意识"在当今的社会和国际形势下仍然是极为重要的,我们中国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心往一处想、力向一处使,才能推动中国快速向前,我们同样要发扬艰苦奋斗和自力更生的精神,在工作中努力开拓,万众一心共同渡过这个艰难的时期。我们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同样需要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依据中央精神引导正确思想和舆论,起带头作用,个人服从大局,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当今的时期和形势下,我们每位党员都应该以身作则,继承党的优良经传统,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坚持不忘初心,与党中央高度保持一致,谨守党的纪律,在工作中、在生活中统一思想,与党中央看齐,为国家进步、民族未来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王玉德)

纪录片聚焦四大主题,即"形成一个核心","实现一次理论飞跃","创造一批基本经验"和"锤炼一直过硬队伍",通过历史与未来等多维角度告诉大家中国共产党的非凡力量。回望延安那十三年光辉岁月,一望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坚强领导的凝聚力量;二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指引力量;三望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经验的可取之处;四望能够担当重任栋梁之才的培养秘诀。

观看影片结束,百感交集。就是从延安开始,长征结束的红军坚定地走向了抗日的前线,这坚定之心、抗争之心、奋斗之心坚若磐石,势不可挡。就是从这里开始,中国燃起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熊熊烈焰,这希望之焰,抗争之焰,奋斗之焰越烧越旺。就是从这里开始,年轻的政党日渐成熟,锤炼出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坚强领导集体,这坚强不屈的集体、这奋斗不息的集体、这充满智慧的集体,带领中华儿女走向胜利。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党在延安的十三年,为党走向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天,我们回望党在延安的这十三年,对于我们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对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愿望,对于实现中华名字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我们身在新时代,依然被影片中那些革命精神深深感染。我坐在明亮的办公室里,头上是云卷云舒的蓝天,身旁是一起为航空报国、强军富民努力奋斗的同事,延安精神和作风激励我们努力工作,我也更加明白了在这个时代应尽的责任。每一个人都在为企业发展建设国家,贡献自己或大或小的力量。一切向前走,我们不能也不会忘记走过的路。路是我们前行的方向。回望延安,回望那段荡气回肠的革命岁月,我们青年应坚持本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司锶)

第二篇:延安精神回望延安心得体会

“走得再远,走得再辉煌,也不能忘记过去。“历史文献片《回望延安》中的一段段影像、一帧帧画面,将我们带回了那个硝烟四起的年代,片中的每一位人物、每一个场景,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延安精神的深刻与厚重。

——回望,是为了更好地铭记从X年到X年,党中央在延安的X年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逆到顺的浴火涅槃,即便在日军疯狂扫荡和国军大肆封锁举步维艰的条件下,也未能停止我党建设前行的步伐。正所谓淬火成钢,我党在一次次教训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在一场场抗战中探索出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

当然,我们需要铭记的还远不止这些。在延安,锤炼出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坚强领导集体,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与毛泽东卓越的领导能力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是密不可分的;在延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必然结果;在延安,探索出了一套管党治党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离不开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延安,造就了一大批能够担当重任的栋梁之才,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追求、团结一心。

——回望,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回望延安,中国共产党从星星之火发展成了燎原之势,中国革命从满目疮痍走向了辉煌胜利,中华民族从艰难困苦走入了富强振兴。延安精神,过去是凝聚人心、克敌制胜的精神动力,如今更是奋力进取、强国强党的力量支撑。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回望延安革命战争年代,一代代有志青年在炮火纷飞的岁月中肩负使命、砥砺前行,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甚至是宝贵的生命。放眼当下和平建设年代,虽然不用直面血雨腥风,但无形的战场暗流涌动。

坐在明亮的办公室,延安精神和作风激励我们努力工作,服务人民和社会,我也更加明白了在这个时代应尽的责任,每一个人都在为建设国家,贡献自己或大或小的力量。作为一名青年民警,我们更加不能懈怠,要勇于担当付出,怀揣激情热情工作,誓为公安事业奋斗终生。

回望,是为了铭记;回望,也是为了传承。回望延安,回望那段荡气回肠的革命岁月,我们要倍加珍惜当下,X,让青春风采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绚丽绽放。

第三篇:观延安精神纪录片有感

楚云龙

美术专硕(油画) 20151278 延安——这片神圣的地方,虽然只在书本里看到过,也听别人讲到过这里的故事,但作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的八零后的我,对党的这段光辉的历史却并未十分了解。在延安精神这门课上,我有幸观看了关于延安精神的的纪录片,深入了解了它当年恢弘的历史,它那雄伟的身躯、百折不挠的精神让我内心无数次地激动、震撼、沸腾,仿佛身临其境,重新走完了一遍先辈们踏过的征程。让我感悟到只要坚定自己的信念,锲而不舍地追求理想,即使是星星的火势也可以燎原!

延安这块神奇的土地,流淌着孕育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在这里,我们的祖先开辟了华夏文明。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我们党留下了一个感动天地的红色传说。1935年10月19日,我们党领导的远征红军,历经两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途经十几个省,胜利地转战到陕北的吴起镇。就在红军到达吴起镇的第四天,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宣告了长征的胜利结束。后来毛泽东说:“不是这块地方,我们下不了地!”这个地方是我们党新的起点,造就了长达十三年辉煌的延安时代。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世界政治经济动荡不安的年代,中国在这个年代面临着深刻的民族危机。时任国民党总司令的蒋介石不顾民族的存亡,丧心病狂地对共产党发动了攻击。此时此刻,抗日救亡的历史重任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肩上。深得民心的中国共产党为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从拯救全中国的立足点出发,与国民党进行了国共第二次的合作,努力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展示了我们党博大的胸怀和抗日救亡的决心。延安此时便成为了陕北的战略要地。就在党驻扎延安半年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了。就在我们中华民族生死攸关的时刻,中共共产党呼吁全国人民: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这一言辞唤醒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毛主席以他通观全局、运筹帷幄的战略才能,在国民党军队屡战屡败的同时,我们党的军队却万众一心地获得了接二连三的喜报,取得了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胜利,有力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中国人民!“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陈毅将军的这首诗传达出了延安的宝塔为中国人民照亮了革命胜利的道路。延安,也吸引了很多国际友人前来到访,其中的白求恩是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国际英雄,他不远万里来到了中国,冒着极大的危险,一丝不苟地奋战在前线上,拯救了无数伤员。白求恩是个充满正义和信念的共产主义战士,他把一生奉献给了共产主义理想,他那舍己为人的正能量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首陕甘宁边区的民歌唱出了人民群众对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及其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的真挚感情。毛泽东以他天才的军事才华和政治眼光先后提出了“论持久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实事求是”等思想路线。虽然他读了很多书,但他绝不局限于书本上的理论,更看重的是实践和行动。在延安,他大力提倡调查和研究,毛泽东说:“要做好调查研究,第一要做到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做事情要亲自动手,出一身汗才做得好。”主席的这一番讲话对于现在乃至将来的任何一个人都有着极为深刻的教育意义。延安整风运动的开展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得以升华,思想意识也得到了提高。经过长期的考验,毛泽东思想的领导地位在全党得到了公认。1943年3月,毛泽东正式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书记处主席,他的思想也写进了中国共产党党章。有了毛泽东思想,中国革命便有了前进的指南,马列主义的种子也随之在中华大地之上生根发芽! 索尔兹伯里写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这本书,其中有句话这样写道:“中国革命的长征不是什么象征,而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从长征中走来的革命队伍,不会畏惧任何的艰难险阻,从领袖到士兵都是从艰苦奋斗中走来的,十几年的延安生活,对我们党的意志、勇气和力量是一次长期的考验和磨砺。在毛泽东写的《沁园春·雪》当中这样写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首充满着气势磅礴、雄壮豪迈的诗篇,赞美了祖国的江山,对祖国的历史进行了评价,歌颂了祖国的今天,憧憬着祖国美好的未来,何等气势恢宏!1946年2月,美国著名上将马歇尔将军好奇地参观了这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地方,之后惊呼地赞叹这一百多万部队的指挥所竟然只有这么小!对中共中央领导的英勇战士敬佩不已。对延安时期的艰苦创业精神感到好奇的二战名将蒙哥马利来到延安后感慨万千,临行时带回了一个锄头和一点延安小米。正是两样法宝铸造了一支强悍的中国部队,成就了新中国的美好未来!在日军对根据地疯狂扫荡和国民党全面封锁的时期,正是我们党在延安最困难的时期。那时没有供给,条件艰苦,战士们没有房子住,就在土山上挖个洞,躺在里面睡觉,只有一张床,没有其他任何家具,没有衣穿,没有被盖,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条件万分艰苦。一位战士后来回忆当时的状况时讲到:“再冷的天气穿得再少也不会嫌冷,手脚都没了也无所畏惧,因为我们只想着要打倒鬼子!”不怕艰难、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是些战士在逆境中能坚持下来,最终获得胜利的三大法宝。虽然自己没有经历过这种磨难和考验,但是这句朴实话语让我无比心潮澎湃,不禁赞叹我们的钢铁勇士!在缺吃少穿的年代,毛泽东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大家没有一丝怨言,从领导者到普通士兵一起动手创造。奋斗就是吃苦、磨砺,这就是延安精神中需要我们学习和发扬的优秀品质。“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 好地呀方,好地方来好风光„„”这首《南泥湾》就是延安战士开垦过的地方,虽然这些战士现在已经不在了,但是他们开垦过的足迹成为了延安精神里最华美的乐章。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尽管延安环境恶劣,技术条件落后,也没有阻碍延安人民对未来工业的憧憬。毛泽东说:“新中国绝不是靠小生产所能建设起来的,必须依靠社会化大生产。老百姓依靠共产党,是因为我们党代表了人民和民族的要求。但是我们如果不能解决经济问题,不能建立新式工业,不能发展生产力,老百姓就不一定拥护我们。”在陕北的窑洞里,我们领导人规划着中国经济的宏伟方案。这个方案需要智慧,需要洞察力,只有中国共产党这个先锋队才能完成。

经过艰苦的八年抗战,中国共产党发展为拥有120万党员、120余万军队、260多万民兵、19块抗日民主根据地,人口将近一个亿,大家众志成城,为将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共产党凭借他们坚定的信念和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靠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的侵略者和拥有先进美式武器装备的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一次又一次胜利正是因为他们走进了民心深处,正所谓‘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站在人民利益这边,一心为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无所不胜的强大力量! 延安——这个让所有回忆历史的人感动和怀念的地方,可以说,没有延安这片地方,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就很难有这样辉煌的成就!抬头仰望着巍峨的宝塔,历史的画面再次涌现于心头,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充满着感人肺腑和耐人寻味的伟大故事,它照亮着我们前方的道路,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一座伟大历史丰碑!当然,历史对我们党的考验尚未结束,需要我们党不断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为建立更加富强、民主和文明的新中国不断前进!

第四篇:《120个回望》读后感:生命的底色

生命的底色

——读《120个回望》有感

潘虹 人文温州

时代,是所有人生命中无可逃避的最厚重的底色。当我翻看着这本由“老杭大人”自发组织、征集、编写出版的《120个回望——纪念高考恢复40周年》,我心头再次涌起对时代这只神秘巨手的不可遏制的敬畏。当它突然发怒,无数生命便于转瞬间归于尘埃;而当它倏然转性,人间便又是一个春天。本书中的120位主人公,无疑便都是这只巨手格外垂青的幸运儿,不管他们的生命之舟,在此之前遭遇过多少的惊涛骇浪,渡过了多少的潜流暗滩,在40年前的1978年的春天、或者是秋天,他们都迎来了永不能忘却的让人猝不及防又无比惊喜的改变,那就是: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跨入了杭州大学的校门!从此,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7

7、78级大学生。

他们是历史机遇造就的一个独特群体。

要知道,从1966年至1977年,中国的高校招生考试曾因故中断了整整11年的时间。这11年的高中毕业生,失去了继续求学深造的机会,只能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艰难生存。当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已经默然接受了这样的命运的时候,突然平地一声春雷——高考,又来了!

那是1977年8月,邓小平同志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在听取了专家们的意见后,邓小平同志果断拍板:马上恢复中断11年的高校招生考试。随即,教育部召开了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确定了高考招生办法。1977年的高考,作为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吸引了全国2000多万名考生报考,成了世界考试史上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考试。为此,考试只能分为初试和正式考试两个阶段,经过各地初试,全国共有570万人走进了高考考场。1978年的春天,从两轮考试中脱颖而出的27.3万名大学新生入学。4个月以后,1978年高考来临,610万名考生参加考试,其中的40万人在当年秋天迈入了大学的校门。这两次高考的录取率,有人计算了一下,低到令人咋舌,只有4.8%和6.6%!可以说,能够从这数千万人中突围而出、冲过高考“独木桥”的获胜者,都是当之无愧的“天之骄子”。

也正因为这两次高考是时隔11年的招生,所以77和78级的大学生年龄相差悬殊,大的已经三十多岁,小的只有十五六岁。他们来源庞杂,经历丰富,“上过山,下过乡,进过厂,扛过枪”,工农兵学商,什么人都有。是时代的风云际会,将他们召集到一起,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

往事并不如烟。距离那改变命运的一刻,虽然已经40年过去,记忆中的激动和欢欣却依然是那么的鲜明。这120个记忆,带着时代的印记,带着个体的温度,满含欢笑和泪水,让我们重温了一个伟大时代大幕拉开的那一刻,带给我们所有人的目眩神迷。

值得一提的是,与7

7、78级考生一样成为历史记忆的,还有“杭州大学”。这座发端于1897年创建的求是书院和育英书院的高校,曾是省内名气仅次于浙江大学的名牌院校,尤以文科著称。1995年在国家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非理工类综合型大学排名中,杭州大学排在第13位,仅次于中国人民大学。1998年,杭州大学并入浙江大学。从此,“杭州大学”成为曾在这里求学成长的万千学子们心头永不能抹去的一个念想。

第五篇:《延安 延安》观后感

远去的历史,不变的信仰

——《延安 延安》观后感

2014年11月,作为一名后备干部,我有幸参加了XX区委组织的首期后备人才递进培养计划。培训学习期间,在高坪区委的安排下,和同班学员们一道观看了文献纪录片《延安延安》,让我得以再次抚触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聆听时代的最强音,接受延安精神的召唤,我感到无比的荣幸和自豪。

该片通过口述回忆、剪辑历史影像资料等形式,真实地反映了1935年至1948年,从中央红军进入陕北,到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机关离开延安13年间,中国共产党人同陕北人民群众密切联系、水乳交融的历程,生动地再现了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人民主执政的理念和勤政为民的实践,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为了人民的宗旨信念和政治风范。影片如同一位在自家门口工作的资深导游,带领我们拨开层层迷雾,推开历史的一道道门、一扇扇窗,以一个个真实的事例对为人民服务理念作了最朴实、最自然、最生动地解读。

观影后,我的内心深受震撼。延安,这座北国边寒之城,一座“不性感、不繁华,看起来灰头土脸”,甚至可以说十分贫瘠的西北小城,因为与中国革命结缘而名声大噪,成为中国现代史上最具魅力和最为神奇的地方。为什么无数革命青年会冲破反动派层层封锁奔向延安,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汇入中国革命滚滚洪流?为什么那儿的人们会那么精力旺盛、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为什么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群众在这片并不富饶甚至贫瘠的土地上演绎着人类成长史上一段段动人的传奇?《延安 延安》给了我们一个清晰的答案,那就是其中所表现出的信念坚定、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延安精神,她也必将在历史的天空永远璀璨夺目、激人奋进。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特别是通过这次培训学习、观影活动,加深了我对延安精神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内涵的理解。在步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哲理没有变,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没有变,党的政治本色没有变。“延安精神”与现代生活方式完全不排斥,其蕴含的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念、精神动力、人生追求和行为作风都具有新的时代内涵。作为一名后备干部,更要立足本职岗位,自觉践行群众路线,大力弘扬延安精神。

一是要牢固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延安时期,毛主席就曾指出:“政治方向就是指示全国人民要走的路”。具体地说,就是要反对享乐主义,毫不动摇地坚持崇高的理想信念,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密切联系群众,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实现富民强国的伟大梦想作持久、扎实、深入的工作。

二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当前,有的领导干部知行不

一、弄虚作假,天天忙着开会、做指示,即使下基层调研也是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习惯于替群众拿主意,却没有考虑群众真正的需求。出现这样的问题,都是形式主义在作怪,都是思想路线出了问题。因此,我们弘扬延安精神,具体地说,就要反对形式主义,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集思广益、从善如流,坚持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

三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本质,是党的政治立场和行为准则,也是党的根本宗旨。具体地说,就要反对官僚主义,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打通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领导群众工作的能力。就要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始终“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关注和改善民生上,“给人民群众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思想认识上,牢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四是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是延安精神的标志。具体地说,就要反对奢靡之风,增强忧患意识和使命感,强化奉献精神,注意防微杜渐,坚持艰苦朴素,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以新时期“五好干部”标准要求自己,锤炼自己,努力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今天,作为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走在时代的风口浪尖,面对风云变幻的国内国际形势,我们更应该“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坚持“人民为本”的信念,依循“群众路线”的指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延安精神”新的历史内涵,谱写伟大中国梦的高坪新篇章。

上一篇:和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下一篇:回望峥嵘读初心演讲稿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