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旗帜观后感

2022-07-05

第一篇:纪录片旗帜观后感

纪录片《旗帜》观后感

日月交替,斗转星移,那一面旗帜引领我们走过时间的洪流;春夏秋冬,沧海桑田,那一面旗帜见证岁月变迁的兴衰荣辱。

——题记

月光荡在地面上,泛开温柔的波光;夜风漫进窗,将谈话声轻轻传唱。适逢暑假,我们母女二人终于有了闲暇的时间,能够在睡前交流各自的生活体会。这天,我突然产生了对以前人们生活状况的兴趣:“妈妈,你小时候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妈妈温和的嗓音为我展开了一幕幕生活画卷:十四五岁时的盛夏,翻遍整个衣橱,只有一条裙子。好一点的家庭的女孩,至多有三四条。炎热的时节,多半时候只能套着不合身的裤子——裙子换不下来。我听得瞠目结舌:而今,城市里,多少女孩的衣橱里塞满了琳琅满目的夏衣;裙子更是数不胜数。孩子们衣服数量的变化,也代表着生活水平的变化。衣服多了,生活水平也就大大提高。

猛然想起上午看过的大型党史纪录片《旗帜》。有句话令我记忆深刻: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总认为这句话只是应景之作;听妈妈讲起发生在自家的故事,才赫然发现:党的发展与生活的变化确实息息相关。

妈妈的话仍在继续:“以前,即便在城里,街道上也没有几辆汽车。而人力车却遍地都是,随处可见满头大汗的车夫们。现在,咱小区里的车位全部停满了。周日,我上街买东西,遇上堵车。一片红色车灯的海洋中,是不见首尾的长长车队。堵车固然令人心烦,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国家的变化多么大!”

我认真地听着,有同感。自从长春汽车制造厂生产了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民用卡车,我国汽车制造方面的技术日新月异,如今跻身世界前列。从孩子的衣服、汽车的制造到武器的研发、飞船的升空,无一不彰显着中国自建党以来的巨大变化。

回屋后,我辗转反侧。一直以为,“党”这个字离我们太遥远,殊不知,党的发展,就是人们生活的变化。《旗帜》的一幕幕在我脑海里上演;解放前,那些革命志士勇敢起义、斗争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如果没有谭嗣同,没有李大钊,没有周恩来,没有毛泽东,怎能有今天的巨变!

“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九十年来,那一面鲜红的旗帜为我们指引方向,领导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望着这动人的旗帜,一切都在变化,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有希望。

看啊!朝阳照耀着前方的旅途,照耀着不就将要发生的更美好的变化!

2011年9月,全体党员和广大职工学习、观看了由公司党委组织播放的大型文献纪录片旗帜》。本片通过反映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光辉历程,引导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引导人们进一步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坚定性。

《旗帜》展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谋求伟大复兴的探索历程,记述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足迹,运用许多鲜为人知的珍贵镜头资料,紧紧围绕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两大历史任务,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为基本线索,全面回顾总结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伟业。

在《旗帜》的镜头中,我们看到了这些不同历史时期的英模人物,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他们的奋斗精神和杰出贡献,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我们要永远铭记,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在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积累了宝贵经验。

我们要永远铭记,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吹响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

我们要永远铭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发展并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成功推向21世纪,引领改革开放的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倍加珍惜。展望未来,中国的发展前景无限美好。但历史也告诉我们,前进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但我相信,掌握了自己命运、团结起来的中国人民必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创造历史伟业,继续谱写出绚烂动人的华彩乐章。作为一名党员,我应以此为契机,认真学习党组织的奋斗发展史,深入领会前辈们开拓进取的执着精神,在自己今后的工作生活中,紧跟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步伐,与公司同进步,以自己的劳动和努力在公司这个大团体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大型记录片《旗帜》观后感

央视一套黄金时间近期热播的十集大型纪录片《旗帜》终于结束了。看后我心灵震撼,深受教育,感慨万千。每晚它是我必看的电视节目, 《旗帜》帮我一起回忆了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对以前模糊的历史人物和重大事件重新得到了了解,也和我一起重温了走过的历史路程.中国共产党正是一面鲜红的旗帜。正是这面伟大的旗帜引领着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这部影片运用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珍贵镜头资料,是一部我们重新认识历史的宝贵教科书,是我们党克服重重困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缩影。

这部片子表现手法新颖,场面宏大,解说富有感染力。在建党90周年之际,观看这部纪录片,对热爱我们的党,了解党的发展史,推动各项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优秀教材。

是啊!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历经90年的风雨沧桑,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三次伟大的历史性转变:一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让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二是1956年通过社会主义改造,中国走向了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社会;三是1978年改革开放,中国从半封闭半开放走上全开放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文主义道路。 正是这三次伟大的历史性转变,使中国由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一步步走向了繁荣昌盛的新中国。

正是中国共产党这面伟大的旗帜,引领着中国摆脱了一个个困境,战胜了一次次灾难,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中国人民战胜了雪灾地震泥石流,汶川玉树盘曲建设得更美了!正是中国共产党这面鲜红的旗帜,照耀着中国开创了一次又一次辉煌:神州5号到神州7号上天;嫦娥1号到嫦娥2号探月;2008的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完全说明中国已经强大了!

中国共产党是一面伟大的鲜红的旗帜,这面旗帜是用无数中国共产党英烈们的鲜血染红的。

鲜红的旗帜映红了伟大的祖国!鲜红的旗帜辉煌着英雄的九州!

啊!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您用90年的心血铸就了伟大的党魂!您用鲜红的党旗指引着中国人民建设了一个伟大富强,繁荣昌盛的新中国!!

啊!旗帜!中国永远的旗帜!

最后祝90岁的中国共产党生日快乐!!

第三篇:文献纪录片《旗帜》解说词(第四集)

艰辛探索

文献纪录片《旗帜》解说词(第四集)

1956年,新中国进入了第七个年头。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开始转入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1956年4月25日和5月2日,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提出要以苏为鉴,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之后,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和发展,这是党所面临的全新课题。全党上下精神振奋,急切地想做出一番新的伟大事业。

从1955年底到1956年春,毛泽东、刘少奇等开展了一系列调查。这场空前规模的调查活动,不仅是为即将召开的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做准备,也是为指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全面展开打基础。

1956年春节过后,毛泽东一回到北京,便要求听取国务院各部门的汇报。汇报从2月中旬开始,历时43天,先后有34个部委参加。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提出,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以苏为鉴,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他说:要引以为戒!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我们的工业化,工业建设,完全应该比苏联少走弯路。

探索是从多方面展开的。

在1956年1月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周恩来说,我国知识界的面貌已经发生根本变化,知识分子中间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他还表示,要调整知识分子待遇,有特殊贡献的知识分子工资可以超过国家主席。当年6月,这个承诺兑现了。教授和研究员的最高工资从253元提高到345元。

会议的最后一天,毛泽东到会讲话。他说,现在叫技术革命,文化革命,革愚蠢无知的命,没有知识分子是不行的,单

靠老粗是不行的。中国应该有大批知识分子。他号召全党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同党外知识分子团结一致,为迅速赶上世界先进科学水平而奋斗。

这年3月,根据科学家们的建议,国务院成立了科学规划委员会,确定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编制了新中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这个规划提出了国家建设所需要的57项重要科学技术任务和616个中心问题,明确了各门学科的发展方向。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

“双百”方针极大地鼓舞了新中国知识分子的创作热情,人们的思想活跃了,视野放开了,科学界和文艺界显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1956年9月15日下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刚刚落成的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

【毛泽东在党的八大同期声】

我们这次大会的任务是总结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

毛泽东不到3000字的开幕词,赢得了32次掌声。这掌声显示出党的团结、自信与事业的兴旺。

刘少奇代表中央委员会做政治报告。

会议通过的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文化需要。

会议还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随着我国国内敌我矛盾的基本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1957年2月27日,在怀仁堂举行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他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矛盾,对于已在全国处于执政地位的党来说,更重要的是以民主的和说服教育的方法处理好大量存在的人民内部矛盾。

3月中旬,毛泽东离京到外地视察。从17日到20日,在短短的4天内,他先后在天津、济南、南京和上海作了4场报告,进一步阐发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引起强烈反响。中央连续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委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1957年4月27日,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要求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在全党开展一场整风运动,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使党的作风得到改进。

3天后,毛泽东邀请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进行座谈,表明共产党的真诚态度,欢迎民主人士帮助共产党进行整风。

毛泽东提出,希望通过整风,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在整风运动过程中,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发动进攻,对他们的反击是必要的,也是正确的。但由于对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导致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一批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党内干部被错划为“右派分子”,造成了不幸的后果。

尽管这时在政治上开始出现“左”的偏差,但经济建设工作仍然贯彻了八大的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马建堂

国家统计局局长】

“一五”期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均较大幅度增长,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取得重要成就。建成了一大批旧中国没有的现代工业骨干企业。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指针均大幅度超额完成。

【纪录片同期声】

按照党和毛主席的指示,齐心协力,埋头苦干,我们迅速地打下了社会主义大厦的第一批基桩。

在北京十三陵水库工地,人山人海的壮观场面和争先恐后的劳动竞赛是那个时代的生动写照。

【新闻纪录片解说词】

独臂英雄李世喜一个人一次挑了六筐土,显示了冲天的干劲。解放军战士付荣起和他的战友们展开了英雄的竞赛,他们一次挑八筐到十筐,创造了挑土的最高纪录。九兰组的名声更是闻名工地。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一起来到十三陵工地。领袖与群众并肩参加义务劳动,成为许多人永生难忘的记忆。

在全国各地,广大人民群众也以高昂的热情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1957年11月2日,毛泽东第二次访问苏联。此次出访是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活动,并出席在那里举行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和68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

“一五”计划取得的巨大成就,使中央和地方的一些领导干部在生产热潮中忽视经济规律,急于求成,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估计严重不足。

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召开,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此后,“大跃进”运动迅速形成了高潮。

接踵而至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到年底,全国74万个农业合作社合并为2万6千个人民公社,99%的农户都参加了人民公社。

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正常的经济秩序被破坏,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的局面。

1958年10月,毛泽东又一次踏上南去的旅途。他一路上走走停停,每到一处都要找当地干部谈话,了解情况。一方面,他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取得的成果感到兴奋;另一方面,他也觉察到,这场热火朝天的运动需要降降温。

11月上旬召开第一次郑州会议时,毛泽东强调,要区别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划清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发展阶段。他还批评了一些人提出的要废除货币、取消商品生产的主张。“大跃进”开始后,纠正“左”倾错误的第一步便由此迈出了。

随后,毛泽东来到长江中游的武汉。从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中央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六中全会。

这两次会议在高度评价人民公社的同时,着重批评了急于向全民所有制、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倾向,遏止了“左”倾错误的发展势头。

1959年春节过后,毛泽东在调查研究中了解到农村刮“共产风”、搞“一平二调”的许多情况后,得出结论说:分配不公造成了农民瞒产私分,而根子是人民公社在改变所有制方面走得过快过远。

2月27日至3月5日,中央政治局第二次在郑州召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会上表示,他要代表5亿农民和1000多万基层干部说话。在他的大力推动下,这次会议形成了整顿和建设人民公社的具体方针,确定了公社实行三级管理、三级核算,以生产队为基础,在公社内部实行等价交换等一系列政策。

经过七八个月的紧张工作,一些错误得到制止,形势已有所好转。

但是,1959年7月2日至8月1日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后期,错误发动了对彭德怀的批判,进而在全党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斗争。这场斗争,使党内从中央到基层的民主生活遭到严重损害,在经济建设上打断了纠正“左”倾错误的进程。

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斗争的错误,加上当时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撕毁合同、撤走全部专家,中国国民经济在1959年到1961年发生了严重困难。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生产遭到破坏,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左”倾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给中国共产党带来了深刻的教训。党中央和毛泽东决定认真进行调查研究,调整政策,纠正错误。

1959年年底至1960年年初,毛泽东组织了一个读书小组,在杭州集中研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与此同时,由第一书记挂帅,各省区市的党委成员也都组织阅读了这本教科书。

【杨胜群

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

毛泽东谈到,社会主义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他还讲到价值规律是一个伟大的学校,要充分利用它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一些论述反映了毛泽东对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进一步的思考。

1960年6月18日,一向工作到凌晨的毛泽东,改变了作息。他早早起来,写了一篇文章:《十年总结》。

不到两个小时,1800字一气呵成。

对新中国成立10年间的探索历程,毛泽东作了一个初步的总结,承认我们对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还有一个很大的盲目性,还有一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我们还不深刻地认识它。

1961年1月,党中央在北京召开八届九中全会。毛泽东号召全党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搞一个“实事求是年”。这次会议还通过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国民经济进入全面调整时期。

1962年初,在北京召开了空前规模的中央工作会议,又称“七千人大会”,对近几年的失误和挫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刘少奇的报告和讲话,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坦率承认了中央工作的主要缺点和错误。

毛泽东主动承担了责任,他说:“凡是中央犯的错误,直接的归我负责,间接的我也有份,因为我是中央主席。”

随后,其它中央主要负责同志分别作了自我批评。

不久,刘少奇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对国民经济采取大刀阔斧的调整,并成立中央财经领导小组,通过了1962年调整计划,实事求是地拟定了调整国民经济的具体措施。

经过全党的共同努力和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调整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城乡人民生活开始好转。到1962年底,中央宣布,国民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已经度过了。

鼓舞人民战胜困难,需要调动精神的力量。

雷锋,一个因公牺牲的普通解放军战士,以对党和革命理想的忠诚、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在《人民日报》发表,全国迅速掀起了学习雷锋的热潮。

他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担任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期间,他身患肝癌,忍着剧痛,带领干部群众同严重的自然灾害作斗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兰考人民誉为“党的好干部”。

在北京,掏粪工人时传祥的平凡事迹传遍大街小巷;在上海,南京路上好八连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被人们争相传诵;在内蒙古,草原英雄小姐妹与风雪搏斗的感人故事广为流传。

人民的奉献,英雄的事迹,永久地流传下来,焕发起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力量。

那个时代,令人难忘的是书写在中国大地上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篇章。

在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人们治山治水,改变了贫穷山村的面貌。大寨成为全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

北京街头顶着巨大煤气气囊的公共汽车曾经是中国缺油时期的一个显著标志。

经济调整时期,国家加大了对石油工业的投入。

【新闻纪录片解说词】

根据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潘钟祥、黄汲清等人提出的,在陆相地层可以形成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生油层的理论。1960年2月,3万多名石油职工挥师东北松辽盆地,展开了大庆石油会战。

为使中国尽快摆脱贫油帽子,“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铁人”王进喜率领的1205钻井队作出了突出贡献。1964年,大庆被树立为全国工业战线的旗帜。1965年,中国基本实现了石油自给。

正是在那个艰苦创业的年代,新中国国防工业取得重大突破。

早在1956年,研制导弹、原子弹就被列入我国的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196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枚自主研制的导弹。1961年,在苏联已经撤走专家、带走图纸的严峻情况下,党中央作出以研制“两弹”为中心,加速发展国防工业的重大决策。

1964年10月16日,历史将铭记这一天。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试验基地爆炸成功。

消息传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已经华灯初上,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正在这里拉开序幕。

就在《东方红》演出期间,周恩来宣布了这个震动世界的消息。一时间,群情激昂,欢欣鼓舞。

1967年夏,来自中国西部上空的一声巨响,宣告了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创造了最短时间内连续成功研发原子弹、氢弹的纪录。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5月1日,当它飞临祖国上空的时候,《东方红》乐曲响彻寰宇。天安门广场庆祝“五一”劳动节的人们,和全国人民一起欢声雷动。

1964年成功排演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是对新中国文艺工作的一次检阅,代表了当时国家的最高艺术水平。这一时期的戏剧、电影、音乐、舞蹈、小说、散文和诗歌等都涌现出大批优秀作品,生动地体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

1964年年底到1965年年初,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完整地、明确地提出了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

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刊出《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成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1966年5月16日,“五一六”通知下发,“文化大革命”正式发动。

这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的内乱,给党、国家和人民造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国民经济遭到严重损失,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科技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党风和社会风气遭到严重破坏。

1969年4月,党的九大召开,使“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尽管这样,但是党内外的广大干部群众没有动摇过热爱祖国和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很多干部群众都在自己的本职工作岗位上顶着压力,坚持生产,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一大批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和边疆经受锻炼,为开发、振兴祖国的不发达地区做出了贡献。

在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局面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在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以及主持正义的其它国家的支持下,1971年10月,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权利。毛泽东深有感触地说:这是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

1971年春,第三十一届世乒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一名美国乒乓球队队员误登上了中国代表团的汽车,中国队员主动上前致意并赠送礼品。这一次偶然的相遇,为两国关系的转折提供了契机。

毛泽东和周恩来得知此事后,立即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由此开始了“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4月10日至17日,美国乒乓球队来华访问。中美隔绝了22年的大门就这样打开了。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一行抵达北京,两国领导人的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握在了一起。28日,双方签订了《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关系正常化过程的开始。

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双方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邦交正常化。

在此前后,同中国恢复和建立外交关系的还有意大利、联邦德国等40多个国家。西方世界对中国长达20多年的封锁就这样被打破,一个崭新的外交格局出现了。

1971年9月,发生了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划反革命武装政变的事件。“九一三事件”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失败。

1973年8月,党的十大召开,一批久经考验的、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受到打击和排斥的老干部被选进了中央委员会。但总的看,这次会议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

“九一三事件”后,党中央开始逐步调整干部政策,“解放”了一大批老干部。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中央于1973年3月作出决定,恢复邓小平的党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职务。

1975年1月,中央任命邓小平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在随后召开的党的十届二中全会上,邓小平当选为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

1975年1月13日至17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提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给困境中的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唤起了人们的新希望。

由于周恩来病情日益加重,四届全国人大以后,邓小平全面主持党政军日常工作,着手进行大刀阔斧的整顿,迅速收到显著效果。

这次整顿实际上是后来拨乱反正的预演。虽然因为受到“四人帮”的干扰而中断,但它对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未来中国的启示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

1976年对党和国家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年份,人民流下了太多的泪水,民族经历了太多的苦难。

1月8日,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周恩来逝世,十里长街,万人同哭。清明节前后,爆发了以天安门事件为代表的悼念周恩来、反对“四人帮”的运动。随后,邓小平再一次被错误打倒。

7月6日,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朱德逝世。

7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芮氏7.8级强烈地震,并波及天津、北京,死亡24万多人。

9月9日,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逝世,举国悲痛。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历史功勋,将永远记载在党和国家的历史上。

1976年10月6日,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等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采取断然措施,一举粉碎了“四人帮”,挽救了党、挽救了社会主义事业。当晚,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紧急会议,一致通过由华国锋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决议。

十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

第四篇:文献纪录片旗帜解说词第七集扬帆沧海

文献纪录片《旗帜》解说词

第七集扬帆沧海

1991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访问苏联时,特地来到了“十月革命的摇篮”——列宁格勒。在一位海军中将的陪同下,他登上“阿芙乐尔”号巡洋舰。1917年11月7日,“阿芙乐尔”舰的一声炮响,唤醒了全世界亿万劳动群众。

然而此时,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却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挫折和考验。几个月后,苏联解体,世界上诞生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不复存在。

而在中国,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受命于危难之际,稳掌航船,破浪前行,把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带入了二十一世纪,使社会主义中国展现出光明的前途。

世纪之交,回顾这段历程,江泽民用七个字概括了自己的感受——“事非经过不知难”! 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对中央领导层进行了人事调整。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始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

【江泽民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的同期声】

这次中央领导机构作了一些人事的调整,但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基本政策没有变,必须继续贯彻执行。在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我要十分明确地讲两句话:一句是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一句是全面执行,一以贯之。

中央的态度十分明确,但局势却不容乐观。

国内的**平息了,对立势力仍在伺机而动,对国家的安全和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一些人的理想、信念受到了冲击,人心需要重新凝聚。

面对复杂的局势,中央领导集体根据邓小平的建议,冷静观察,沉着应付。江泽民引用毛泽东的一句诗来表达此时的心情:“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上任一个月后,江泽民意味深长地说,中南海周围有堵红色的墙,但无论如何不要让这堵红墙把我们同广大群众隔绝。

江泽民先后到延安、遵义、井冈山参观考察,到焦裕禄纪念馆、雷锋纪念馆和铁人王进喜的家乡参观考察。他反复强调,要发扬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江泽民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提出一系列加强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上任之初,江泽民就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考察工作。1990年7月到9月,江泽民先后到西藏、新疆、内蒙古等地考察,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与发展。

中央先后通过《关于近期做几件群众关心的事的决定》、《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不断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加强党的建设,加大反腐倡廉力度,集中力量查办一批大案要案,狠刹不正之风,党的作风、党的形象进一步好转。

与此同时,党中央把国民经济治理整顿工作重新提上日程,很快就取得明显成效。人民群众关心的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制,流通领域的混乱现象得到初步整顿。

1989年,国家开始实施“菜篮子工程”,建立中央和地方的肉、蛋、奶、水产和蔬菜生产基地。老百姓的“菜篮子”成了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之一。

国家增加农业投入,调整种植结构,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农业生产扭转了此前的徘徊局面。1989年底,中国粮食生产超过8000亿斤。

改革开放的脚步在治理整顿中继续迈进。

1990年4月18日,中央宣布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

浦东开发开放短短5年后,上海的国内生产总值就翻了一番,等于再造了一个上海。

今天的浦东,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金融、商贸和高科技园区,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 1990年10月,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成立。1993年5月,郑州商品交易所挂牌成立,在全国率先推出农产品期货交易,中国期货市场开始试点。

第五篇:旗帜观后感

大型纪录片《旗帜》讴歌了几代共产党人肩负使命,将中国从积贫积弱带向富强民主的伟大历程,这部纪录片让我重新认识了我们伟大的党,以及那始终引导我们坚定不移的坚定的旗帜。

穿越那血与火的烟云,我们见证了一个民族的抗争;走过那苦与汗的大道,我们目睹了一个民族的崛起;跨过那光与爱的江河,我们迎来了一个民族的复兴。

九十年前,南湖澎船里的仁人志士悄然酝酿着时代的蓝图。开天辟地慨而慷。民族先锋队开始了救亡图存的伟大探索,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六十二年前,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呼声终结了曾经被奴役的历史。东方巨狮再次挺起她那巍峨的身躯,发出她那震撼世界的咆哮。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留下我们壮丽无悔的步伐。

三十三年前,时代有孕育着新的希望、新的活力、新的生命。那春天的故事也写下我们对时代无尽的探索,写下我们对祖国无尽的祝福,写下我们对明天的美好向往。

从烟片战火到抗战的胜利,我们历经近一百年的抗争。从辛亥之火到如今的日新月异,我们走过一百年的奋斗,从共产党诞生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需要近一百年的探索,再从伟人的呐喊到现代化宏伟蓝图的实现,我们同样将用近百年的岁月实现民族的复兴。

时移境迁,沧海桑田。从积贫积弱到繁荣昌盛,从山河破碎到强大统一,从受人欺凌到备受尊重,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愧于历史的不朽功业。今朝给予我们光荣梦想,更给予我们责任使命,我们迎着曙光将春晖洒向长江黄河,洒向昆仑雪域,洒向复兴之路。

在旗帜的指引下,我们将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262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 谢谢

相关内容

     2011-8-28 旗帜观后感 1 2011-4-23 谁有光辉的旗帜观后感 9 2011-1-14 伟大的旗帜观后感 2011-1-4 求伟大的旗帜观后感 2011-1-6 跪求 伟大的旗帜 观后感 8 更多相关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        0回答100梦想在飞奔的观后感

0回答κ大连火车站订票电话是多少κ大连火车站订票电话是什么&ka... 0回答九年级思品作业本答案 0回答宏伟理想鼓斗志,幼小心灵开红花 。依照这句格式发挥一句更好的?谢谢?

0回答初三上册期中考试

0回答20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竞赛答案 1回答云际中的际是什么意思 1回答10dreamstriker的意思

更多等待您来回答的问题>> 其他回答 共1条

2011-7-8 13:53 xu123yong | 一级

穿越那血与火的烟云,我们见证了一个民族的抗争;走过那苦与汗的大道,我们目睹了一个民族的崛起;跨过那光与爱的江河,我们迎来了一个民族的复兴。

一百年前,辛亥的炮火惊醒了沉睡的中华,革命号角吹响神州。卿云灿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此天下已非一人之天下也!自此,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九十年前,南湖澎船里的仁人志士悄然酝酿着时代的蓝图。开天辟地慨而慷。民族先锋队高举火红旗帜,开始了救亡图存的伟大探索,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六十二年前,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呼声终结了曾经被奴役的历史。东方巨狮再次挺起她那巍峨的身躯,发出她那震撼世界的咆哮。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留下我们壮丽无悔的步伐。

三十三年前,时代有孕育着新的希望、新的活力、新的生命。那春天的故事也写下我们对时代无尽的探索,写下我们对祖国无尽的祝福,写下我们对明天的美好向往。

从烟片战火到抗战的胜利,我们历经近一百年的抗争。从辛亥之火到如今的日新月异,我们走过一百年的奋斗,从共产党诞生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需要近一百年的探索,再从伟人的呐喊到现代化宏伟蓝图的实现,我们同样将用近百年的岁月实现民族的复兴。

时移境迁,沧海桑田。从积贫积弱到繁荣昌盛,从山河破碎到强大统一,从受人欺凌到备受尊重,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愧于历史的不朽功业。今朝给予我们光荣梦想,更给予我们责任使命,我们迎着曙光将春晖洒向长江黄河,洒向昆仑雪域,洒向复兴之路。

上一篇:激励新生的演讲稿下一篇:敬老助老活动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