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科学研究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意识的科学研究进路的哲学反思

摘要:意识的本质是什么?意识起源于何处?对意识本质的探究曾经一直是哲学家的专利。但是,最近的趋势表明科学界正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对这个棘手而古老的问题的解决中。在很大程度上,意识的本质问题已经从一个哲学问题转变为一个科学问题。目前,在对意识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大背景之下,对哲学的需求不再是自明的。但是,通过对意识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存在的方法论问题和本体论预设的批判性考察,我们认为哲学反思对于意识的科学研究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随着现代科学的分科化、专业化以及科学方法和技术工具的不断创新,意识问题逐渐被认为是一个科学能够处理的问题。意识的科学研究采用了多种不同的研究方法,比如实验心理学、神经生理学、认知心理学以及认知神经科学等方法。这些不同的意识研究方法都致力于探索出一个操作性的意识概念,从而克服意识概念的含糊不清。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和会聚技术的兴起,意识的科学研究具有了典型的技术科学特征,或者说,意识的科学研究本身就成为一种技术科学实践。一方面,这种意识的科学研究具有很强的技术依赖性,科学家们甚至能够通过“控制意识”来研究意识;另一方面,这种意识的科学研究会聚了科学、技术和工程等不同的研究取向,从而使作为科学数据的意识经验不可避免地带有建构性和人工性。从一个先验的哲学视角来看,这种依赖于方法论程序的意识的科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远离了认识着的人的实际经验,并且表明在其方法论程序的纷争背后隐藏着不同的本体论预设和科学理解。虽然意识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是对意识的科学研究的两种主要进路的分析表明,寻找意识的神经相关物和意识的计算模拟都有着不同的方法论特征和本体论预设。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寻找意识的神经相关物的研究进路采用了还原论方法,试图将意识现象还原或等同为物质(物理)现象;而意识的计算模拟的研究进路则采用了功能主义方法,主张一种状态或过程由于其在适当组织的系统中所起的功能作用而被认为是一种给定的心理或意识类型。从本体论的角度来看,意识的科学研究进路背后有着不同的预设,其中主要是各种版本的物理主义或者中立的本体论。因此,当前的意识的科学研究进路对意识问题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和理解,我们缺少一个解决关于意识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争论的新视角。在意识的科学研究中,我们不能停留在对有关的意识经验提供一个完整的抽象描述,因为从经验本身或生活的观点来看,抽象似乎是不充分的替代物。海德格尔对此在的生存论-存在论分析表明,一方面,作为一种对待世界的理论态度,科学并不是此在的在世之在的基础的和优先的方式。因此,意识的科学研究是否最切近于我们自身的意识经验仍然是值得怀疑的;另一方面,意识在传统认识论中的先验构造性作用有着更深的存在论根源。从存在论视域来看,首先,存在论的科学观对于意识的科学研究来说具有积极意义,它表明意识的科学研究需要克服现代科学的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模式和方法的优先性,走向一种“扩展的科学”;其次,海德格尔对实际生活经验或此在的生存论-存在论分析为我们反思意识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源,进而有助于形成一种意识的科学研究的存在论进路。这种存在论进路表明意识的科学研究既需要摆脱传统本体论和认识论的提问和探究方式,转向对实际生活经验或此在的存在意义的关注,又需要探索适合于这种意识的科学研究的存在论基础的方法论原则,比如整体性原则、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互补性原则以及不同方法的会聚性原则等。另外,从存在论视域来看,技术科学范式下意识的科学研究所开辟的新的技术可能性表明了人、技术与世界之间的深度关联。它们越来越深地嵌入到我们对世界的经验、我们的知觉和我们对世界的解释,并且使得自然与人工、自然与技术之间的界线也越来越模糊。这种趋向也改变了我们对意识、自我以及人的本质的理解,进而改变了我们关于人是什么的构想。然而,意识科学中的人性构想的转变可能带来重大而深刻的伦理问题,我们亟需理解、反思和重塑人类自身及其自我理解。这也凸显了我们在这样一个高技术时代进行哲学反思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意识科学;认知神经科学和技术;方法论问题;存在论进路;哲学反思

学科专业:科学技术哲学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2.1 意识的科学研究进展

1.2.2 哲学视野中的意识的科学研究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意识的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与范式演变

2.1 意识如何成为一个科学问题?

2.1.1 哲学与科学交叉视野下的意识问题

2.1.2 认知神经科学与意识的科学研究

2.2 意识的科学研究的方法纷争

2.2.1 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内省的地位与局限

2.2.2 神经生理学的方法——心理物理学实验

2.2.3 认知心理学的方法——计算机类比

2.2.4 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整合的方法论

2.3 技术科学范式下意识的科学研究及其问题

2.3.1 意识的科学研究的技术依赖性

2.3.2 走向会聚的意识的科学研究

2.3.3 技术科学范式下意识的科学研究的问题

2.4 意识的哲学反思方法——一个先验的视角

2.4.1 意识作为认识可能性的条件

2.4.2 意识作为认识可能性的结构

2.4.3 意识与“语言游戏”的规则

2.5 本章小结

3 寻找意识的本质——意识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

3.1 寻找意识的神经相关物

3.1.1 状态意识和现象意识的区分

3.1.2 关于意识状态的神经相关物的研究

3.1.3 关于意识内容的神经相关物的研究

3.2 意识的计算模拟

3.2.1 意识的计算主义解释

3.2.2 意识的认知架构

3.2.3 意识的计算模型

3.3 意识的科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及其本体论预设

3.3.1 意识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3.3.2 意识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本体论预设

3.4 本章小结

4 存在论视域下的意识的科学研究

4.1 走向存在论的科学观

4.1.1 作为“研究”的科学——现代科学的本质

4.1.2 作为实践的科学——科学观的转向

4.1.3 作为生存方式的科学——现象学的科学观

4.2 意识与此在的存在论奠基

4.2.1 对意识哲学的批判

4.2.2 实际生活经验的形式显示

4.2.3 从实际生活经验到此在的在世存在

4.3 意识的科学研究的存在论进路

4.3.1 意识的科学研究的存在论科学观

4.3.2 意识的科学研究的存在论基础

4.3.3 意识的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4.4 本章小结

5 意识的科学研究进路的技术后果反思

5.1 意识的神经基础及其可塑性

5.1.1 神经调节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5.1.2 神经调节技术对人类意识的影响

5.1.3 人类意识的技术干预及其问题

5.2 意识的计算模拟与人工意识的可能性

5.2.1 人工意识的可能性

5.2.2 人工意识与人类意识的区分

5.2.3 人工意识的建造及其问题

5.3 技术科学范式下意识的科学研究的问题

5.3.1 人、技术与世界之间的深度关联

5.3.2 人与技术、智能体的融合

5.3.3 我们是谁?——意识科学中的人性构想及其伦理意蕴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出口信用保险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生育保险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