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四节鱼教案

2022-06-23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上第四节鱼教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八上第四节鱼教案

八上第四单元

八上第四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作者

一、明辨是非(辨别下列观点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填“√”,错误的填“×”。)

1.合理的期望是父母对子女负责的重要体现。(

)

2.当与父母发生矛盾时,我们一方面要理解父母的苦心,另一方面,也要有自己的主见。(

)

3.对自己的父母表示歉意,那就是软弱。(

)

4.对父母的赡养扶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的子女应尽的义务。(

)

5.和父母沟通很难,在许多问题上,分歧太大。(

)

6.父母子女之间的沟通主要靠父母的努力。(

)

7.我们对父母的孝敬是在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

)

8.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要受舆论的谴责,但不负法律责任。(

)

二、最佳选择(把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填在括号内。)

9.家庭结构是不断演化的,现在一般为(

)

A.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

B.单亲家庭和核心家庭

C.三世同堂和主干家庭

D.联合家庭和核心家庭

10.下列选项是对右图观察后的不同理解,正确的是(

)

①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要重点培养

②只有敬老爱幼才能协调好人际关系

③必须依法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④父母对子女要全面关心和正确引导,使其健康成长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1.“鸦有反哺之情,羊有跪乳之恩。”这句俗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人不同于动物,父母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养活自己

②父母对子女尽了抚养的义务,同样子女也应照顾和关心父母

③成年子女应尽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④我们要从小养成孝敬父母的习惯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12.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是(

)

①指父母为子女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一定的物质条件

②子女健康成长的前提

③父母对子女所尽义务的主要内容

④子女对父母所尽义务的主要内容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①②③

13.当子女成年并独立生活后,父母(

)

A.仍要继续承担抚养义务

B.要给予一定的经济帮助

C.仍有保护子女的义务

D.可以不再承担抚养义务

14.学生小林的家庭生活很优裕,他在家说一不二,父母则百依百顺,以至于小林在外欺负别人,打架斗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在这里,小林的父母没有履行好(

)

A.抚养的义务

B.赡养的义务

C.扶助的义务

D.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15.对待亲子矛盾的正确态度有(

)

①良言暖语 ②唠叨埋怨 ③冷静思考

④互相指责 ⑤自我批评 ⑥彼此尊重

A. ②③④⑤

B. ①③⑤⑥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⑤

16.小香的妈妈趁她上学之际,看了她的日记,妈妈的做法虽然不当,但从她的出发点来讲,她这样做是(

)

①出于对子女的责任心和爱护

②关心小香,想了解小香的内心世界

③为了揭小香的老底,教训惩罚小香

④为了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帮助小香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7.作为子女,发现父母看自己的日记后,小香应该(

)

①和父母冷战,把日记藏得更隐蔽

②发脾气,指责父母侵犯她的隐私权

③主动亲近父母,经常与父母交流思想、沟通感情

④向父母敞开心灵,让父母信任她,消除对她的担心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8.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

)

A.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

B.敬重和爱戴父母

C.早早打工挣钱赡养父母

D.现在只需搞好学习,其余的事等长大以后再说

19.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创设一个和谐家庭(

A.是父母的责任,与我们无关

B.需要父母子女的相互沟通与理解

C.不是我单个人的事,我努力也没用

D.我无可奈何,因为父母很固执

) 20.当你长大后,父母已经年迈体衰,时常感到孤独,而你的工作又忙。你应该(

)

A.让父母理解自己的辛苦

B.先忙自己的事,等有空闲了再去看父母

C.多给父母寄钱

D.常与父母联系,并抽空儿常回家看看,给父母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慰藉

21.爸爸妈妈不赡养爷爷奶奶,你会(

)

A.视而不见

B.心里不满但无可奈何

C.说服父母改变态度

D.如果父母不改变态度,就不再孝敬父母

22.孝敬父母就应该(

)

①接受父母的教诲 ②体谅父母的烦恼

③关注父母的健康 ④打听父母的隐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3.小舟在学校里和同学老师关系处得不错,在家里和父母却“话不投机半句多”。对父母的言行看不惯,对父母的管教也听不进去,甚至和父母顶撞。小舟与父母之间产生的这种现象(

)

①表明小舟和父母之间缺少沟通,存在着“代沟”

②继续发展下去会影响和谐的家庭关系

③是中学生与父母之间存在的普遍现象,不必太在意

④会给小舟在精神上、学习和生活上带来更多的苦恼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4.产生上题中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①小舟和父母在心理和社会阅历上存在着差异

②两代人在年龄上存在着差异

③两代人在社会地位和责任上存在差异

④小舟父母的思想太保守,跟不上时代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三、辨别分析(辨别下列观点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25.小华是一名初二学生,他的妈妈发现自己儿子最近一段时间精神恍惚,且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于是,她与儿子进行了多次交谈,都没有结果,便雇了一名私人侦探跟踪儿子,发现儿子逃学去一家网吧长时间玩游戏和浏览不健康的网站。当她以此为据批评儿子时,却与儿子发生了严重冲突。

对此,有人认为,冲突产生的主要原因在母亲,她侵犯了儿子的隐私权;有人则认为,父母是在行使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权,主要责任在儿子。

四、阅读思考(仔细阅读,认真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6.有这样一段对话:

甲:假如有人用100万换你强健的四肢,你愿意吗?

乙:不愿意。

甲:假如有人用1000万换你明亮的眼睛,你愿意吗?

乙:不愿意。

甲:假如有人用1亿元换你健康的生命,你愿意吗?

乙:不愿意。

甲:那就快感谢你的母亲吧,她一次性馈赠给你超过11 100万的巨额财富。

这段对话给你怎样的启示?

27.为什么子女应该和必须孝敬父母?

28.女儿要上大学了,临行前母亲问:“我想给你买件衣服,可不知你喜欢什么样的。”女儿回答:“您只要把服装店里您瞧着最不顺眼的衣服买回来就行了。”

(1)母女间的价值观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异?这种差异还可能表现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

(2)这种差异会对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对待这种差异是任之发展还是设法解决?

(3)如果你与父母的价值观不一致,你会怎么做?

29.小芳是一个生性活泼的女孩子,她喜欢与朋友聚会。一次,她参加好朋友的生日聚会,事先未告诉家长,回来晚了近三个小时。家长非常着急,打电话问老师,还到学校去找。小芳回到家后,父母要她写“说明书”,因为她违反了“晚上必须早回家”这条家规,小芳很难过。

(1)小芳的理由:

家长立家规的理由:

(2)你的协调办法:

(3)你类似的经历:

(4)你对家规的看法:

30.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与子女之间彼此不理解的现象时有发生。尝试以下四个步骤,学会沟通。

(1)理解接纳,表达的话为:“我知道

是因为

。”

直率表达,表达的话为:“您的批评使我

,我会

。”

互相协商,表达的话为:“我想,经过努力能够

。”

明确要求,表达的话为:“我要求

。”

(2)亲子间的小摩擦会妨碍彼此间的交流与信任,你认为消除摩擦的方法有哪些?

31.妈妈的账单

某天,妈妈发现在她的餐盘旁边放着一份账单,上面写着: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取回生活用品20芬尼,把信件送往邮局10芬尼,在花园帮助大人干活20芬尼,他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10芬尼,共计60芬尼。

晚上,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边找到了他所索取的60芬尼报酬,同时发现在餐盘旁边还放着一份给他的账单。他把账单展开读了起来:彼得欠他的母亲如下款项: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0芬尼,他十年中的吃喝0芬尼,在他生病时的护理0芬尼,他一直有个慈爱的母亲0芬尼,共计0芬尼。

(1)读完这篇短文,你一定有很多的感受。谈谈你对“亲情无价”的感悟。

(2)打开记忆的闸门,你能数清母亲为我们付出的爱有多少吗?不能。岁月给母亲带来忧愁,但却不能使她对孩子的爱减去半分。爱你的母亲吧,无论你怎样做都无法还完你“欠”她的“账”。请写出你为“还账”所要付出的行动。

32.回家的感觉真好

打不完的电话诉不尽的思念,离开家的日子更知亲情温暖,美味佳肴也比不上妈妈做的饭菜香甜,走在拥挤的人群中依旧感到孤单。放不下的牵挂隔不断的依恋,离开家的日子总是归心似箭,梦里听到过多少回妈妈把我声声呼唤,终于盼来了这一天其乐融融、合家团圆。回家的感觉真好,世间最美的是亲人的笑脸;回家的感觉真好,欢聚的喜悦总说不完。回家的感觉真好,人生最大幸福是亲人在身边;回家的感觉真好,漂泊的心驶进宁静的港湾。

这是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神州大舞台,家家展风采”节目中一参赛家庭的作品。

(1)你从这首歌里读懂了什么?

(2)在“我”的家里,也充满了爱的关怀。

听得见的关怀:

看得见的关怀:

感受得到的关怀:

五、探究体验

33.“我”是一朵不起眼的小花,是良好的家风和饱含关爱的家人浇灌出了独具个性的“我”。请填写出家风和家人让“我”受益匪浅之处。

35.这是一个要在家里不断练习的功课。

你是不是一个很讨厌父母唠叨,父母一说话,哪怕是很好的建议,也想顶嘴的孩子?

从现在开始,每当母亲唠叨(哪怕是你觉得很不以为然的事情)的时候,你都微笑地看着她,认真地听她讲,然后轻轻地说:“妈妈,我知道了。”当你这样做的时候,请仔细观察有没有发生变化。

请你完成下面的统计表。一天中,如果你对父母的唠叨表现得很不耐烦,并且对他们发了脾气,哪怕一天只发了一次脾气,就在表格中画一个“△”;如果你很温和地对待父母的唠叨,就在表格中画一个“○”。这样坚持三周,看哪个符号多。

日期

对父母唠叨不耐烦、发脾气

温和地对待父母的唠叨

1

2

3

4

5

6

7

8

9

参考答案

一、明辨是非

1.√

2.√

3 ×

4.√

5.×

6.×

7.√

8.×

二、最佳选择

9.A 10.A 11.B 12.D 13.D 14.D 15.B 16.D 17.B 18.B 19.B 20.D 21.C 22.A 23.D 24.A

三、辨别分析

25.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发生冲突,母亲和儿子都有一定的责任。母亲的行为是在履行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尽到了对未成年子女监护的职责,但是她也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对未成年子女进行教育和保护要讲求方式方法,尊重子女,避免损害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儿子没有认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也没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没有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批评教育,这是导致母子冲突的直接因素。作为未成年人,儿子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正确对待父母的教育,体谅父母的苦心,尊重和孝敬父母。

四、阅读思考

26.对父母要感恩而不是抱怨、嫌弃。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是无法选择的,我们应该学会并乐于接受。一个人所诞生的家庭是不可选择的,人们可以选择的是将要开创的家庭。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的不利状况,那是光荣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们不必因为家境的某种窘迫而自卑,更不应因家境优裕而自傲。

27.父母为子女操劳了大半生,耗尽了心血,他们有理由得到子女的尊重、孝敬。他们的合法权益应该得到充分保障。子女应该和必须孝敬父母,这不仅是伦理的要求,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因为我国宪法、婚姻法明确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28.(1)由于母女之间存在着年龄差距及背后的多重代际差异。关于差异的表现可从思想意识、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行为模式、消费观念、审美观念等方面考虑。

(2)影响:可能会加深与父母之间的隔阂,造成与父母之间的矛盾,不利于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对这种差异不能否认,不能漠视,也不能夸大,积极的做法是从现实中架起沟通的桥梁,努力跨越代沟。

(3)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的处境不一样,价值取向不一样,对一个人是好的选择,对另一个人未必是好的。当没有“最好”即没有双赢时,要选择“更好”。

29.略。

30.(1)如我知道您生气是因为您爱我;您的批评使我深受教诲,我会努力改正;我想,经过努力能够改正自己的缺点并做得更好;我要求每天晚上看半小时的新闻。

(2)打开心扉、耐心解释、换位思考、求同存异、尊重理解等。

31.(1)只要从珍惜亲情、体会父母之爱的角度回答即可。

(2)从多关心、体贴父母,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体谅父母苦心等角度设计行动即可。如:分担家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向父母要超出家庭承受能力的东西、在节日里给他们一份别样的礼物、多替父母分忧、不顶撞父母、不向父母发脾气、多了解父母的想法以免造成代沟、好好学习等。

32.(1)家的亲情和温暖。

(2)从父母子女之间的亲切问候,相互之间的照顾,家庭的和谐氛围等方面思考。

五、探究体验

33.家风方面的如正气、平实等;家人方面的如谅解、尊重、赞赏、信任等。

34.略。

35.略。

文章

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shti/cuer/33967.htm

第二篇:八上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最终版)

单元检测:八上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山东省邹平县码头中学 高会学

【单元知识网络】

【单元过关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漫画“东北军脚上的镣铐”形象(镣铐上写着不抵抗)地揭示了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我国就丧失了一百多万平方千米河山的主要原因是( )

A.日军突然发动袭击

B.抗日义勇军力量弱小

C.东北军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D.英美等国纵容日本侵华

2.右图是一位同学为纪念某一历史事件画的一幅画,请你仔细观察判断它反映的主题应是( )

A. 月映华夏魂 腾飞中国龙

B. 月圆神州情 勿忘国耻恨

C. 雄鸡舞蝉娟 两岸一家亲

D. 奋臂揽明月 随手摘星辰

3.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派到西安调停的是( )

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主要是因为 ( )

A. 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威信 B. 它迫使蒋介石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

C. 它消除了国共两党的分歧 D. 它打击了亲日派的嚣张气焰

5. 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图片所示历史事件,能够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6.小明准备出一期以“勿忘国耻”为主题的黑板报,下列选材不当的是( )

A.七七事变 B.南京大屠杀

C.西安事变 D.九一八事变

7.右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我国某一反映日本侵华罪行的纪念馆拍摄的一幅照片,你知道这幅照片的拍摄地是( )

A.北京 B.南京

C.上海 D.台儿庄

8.四位同学在登录了“血铸中华,民族魂”网站后,分别在留言栏写下如下内容,其中不符合正确的历史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是( )

A.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B. 仇恨可以忘记,悲伤不能忘怀

C.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

D. 让所有日本人血债血偿

9.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卢沟桥事变 ②西安事变 ③九一八事变 ④南京大屠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④③②①

10.1938年3月,中国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次战役性胜利,这次战役的国民党指挥官是( )

A.李宗仁 B.朱德

C.彭德怀 D.张自忠

11. 要想了解抗日名将李宗仁率领军队英勇抗日的英雄业绩,最好去参观下列哪一纪念馆( )

12.抗战老兵张步风回忆说:“在正太铁路附近,到底割了多少次电线,拔了多少根电杆,拆毁了多少铁轨,在公路上挖了多少个大坑,现在已记不清了。”这次战役指的是( )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血战卢沟桥 D.嫩江桥之战

13. 2008年9月7~9日,由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湘潭大学毛泽东研究中心举办的“现代化视野中的毛泽东思想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湘潭大学隆重召开。“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在( )

A. 八七会议 B. 遵义会议 C. 延安整风 D. 中共七大

14.中共“七大”召开后,陈毅元帅非常兴奋,写诗赞道:“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你认为“万众瞩目清凉山的原因是( )

①七大为抗战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②七大为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③此地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④这儿是抗战的总后方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5.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哪一次战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面对外敌入侵时,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

A.鸦片战争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6.日本投降后,重庆有一个灯谜,谜面是“日本无条件宣告投降的原因”,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①是屈原(原子弹);②是苏(苏联)武。对此,正确的认识应当是( )

A. 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

B. 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它准确反映中国抗战胜利的外因

C. 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作用

D. 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中华民族为抗战胜利所付出的代价和所起的作用

17. 1937年12月,古老美丽的南京城曾经被侵略者变成了“人间地狱”,城内尸骨堆积如山,雪流成河,制造这一暴行的侵略者是( )

A.美国 B.日本 C.德国 D.英国

18.“看那尸山血河般雄壮的,多少烈士用鲜血铸成的钢铁意志,一场场厮杀,一座座丰碑。一时间没有了军阀割据,没有了党派争端,只有民族荣辱和国家兴亡。”以上材料描述的是下列哪一次战争(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19.王丽和张东想出一期以“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为专题的墙报,下列史料可用的有①西安事变②卢沟桥事变③南京大屠杀④百团大战⑤渡江战役⑥台儿庄战役( )

A. ①②③⑥ B. ①④⑤⑥ C. ②③④⑥ D. ②④⑤⑥

20.下列内容都是你熟悉的,但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把它辨别出来( )

A. 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B. 日军占领南京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C.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了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D.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二、读图题

21. 右面的是我国的两座著名纪念馆图片,仔细观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判断图甲和图乙分别是哪一纪念馆的图片,并说明你判断的依据。

(2)简要叙述与两个纪念馆相关的历史事件的大体经过。

(3)我国设立以上两个纪念馆的目的是什么?

22.观察下列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的人物在1936年发动了哪一事件?这一事件在当时的中国有什么重大意义?

(2)图二中的“彭大将军”正在指挥哪一次重大战役?这次战役有什么意义?

(2)请说出图一和二两幅图反映的史实与图三情景之间的关系?

(4)通过学习以上图片内容,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三、材料分析题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材料二:‚不能冲动,感情必须让位于理智!南京政府‘绝对不抵抗主义’的电告不能不听,忍辱方能负重,小退以图大进,不可不慎!‛张学良咬紧牙关,声音颤抖地向东北军发布命令:‚不能打……我方当忍辱负重,勿使事态扩大,静候中央的外交干涉。‛

材料三:张学良说,他因‚彷徨无策‛而交结共产党,因为当时共产党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实攻我心‛,‚不只对良个人,并已撼动大部分东北将士,至少已渗入少壮者之心。‛

材料四:原东北军将领张学良逝世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向张学良的亲属发去唁电,高度评价他的历史功绩,称他是‚伟大的爱国者‛、‚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并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他表示深切的哀悼。

请回答:

(1)材料一这份电文是谁下达的?材料二是谁下达的命令?

(2)材料一这份电令说明对日什么态度?“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什么?这份电令的后果是什么?

(3)如何评价材料二所说的这件事?

(4)材料三中“张学良说,他因‘彷徨无策’而交结共产党”,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张学良为什么会“彷徨无策”?

(5)与材料三有关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6)根据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能谈谈张学良得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高度评价,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的原因吗?

24.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

──《松花江上》

材料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看准那敌人,把它消灭!把它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大刀进行曲》

材料三: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义勇军进行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那个悲惨的时候”开始于日本发动的哪一重大事件?东北人民是何时“回到可爱的家乡,欢聚一堂”的?

(2)材料二歌曲的创作与日军发动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导致“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与哪一重大事件有直接关系?该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3)请举出三例中国人民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战例。

(4)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我们通过重温以上经典歌曲,从中会受到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作为一座饱经战争创伤的历史文化名城,南京人民渴望和平、热爱和平,我们将以更大的热忱投入到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的实际行动中去,致力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坚决反对战争暴力,反对恐怖主义,反对任何形式的危及平民生命和财产的非正义行为。我们呼吁把屠刀化为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恐惧,让母亲不再悲泣,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一切爱好和平的团体和人士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和平、和谐、和解的新世界而共同奋斗!

──《南京和平宣言》

材料二: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隈丸优次在本月10日、11日亲访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对纪念馆和南京市政府相关负责人提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展示的内容反复强调了日本人的残虐性。这样的展示让我们担心会给前来参观的中国人造成对日本人的反感和仇恨,希望中国方面能够调整展览的内容‛。

──《朝日新闻》

材料三:总有一天,当解放军的皮靴踏上本州岛,解放军的战机飞过富士山,曾经繁华的东京变得像当年的南京一样的时候,我们才算一劳永逸的解决掉这个世代仇视中国的民族。

──来自互联网

(1)南京是一座饱经战争创伤的历史文化名城。请举中国近代的三个例子说明。

(2)材料中的“我们呼吁把屠刀化为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恐惧,让母亲不再悲泣,让战争远离人类”,是针对哪一重大事件而发出的感慨?

(3)针对日本要求对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内容作出修改,不要过分强调日本侵略“残虐性”的一面的做法对不对?请说明理由?

(4)请你谈谈你对材料四的看法。

四、探究与简答

26.调查问卷是开展学科探索实践活动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通过问卷获取你所需要的信息。以下是某校八年级同学设计的一份尚未完成的问卷,请根据问卷表右栏的提示,在中间栏目中补充设计或作答。

主题:中学生对南京大屠杀的知情情况调查问卷

提示语:同学们,回首过去,鸦片战争,甲午风云、辛丑之辱„„,外国列强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个难以忘记的国耻日。那么。你知道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吗?相信这份问卷会让你回忆起68年前的那段历史„„

调查题目:

(1)你知道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时间吗?( )

A.1936年12月 B.1937年12月 C.1938年12月 D.1939年12月

作答第(1)题,把选项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2)仿照第(1)题再设计一道单项选择题,不须作答。

(3)你是通过哪些途径获得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信息的?作答第(3)题

(4)仿照第(3)题再设计一道简答题,不须作答。

(5)请尝试编写一句格言,就不忘国耻、铭记历史表明你的情感态度。(要求简练,有警示性,格式、字数不限)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A3.D4.B5.A6.B7.A8.B9.D10.B11.A12.D13.B14.B15.C16.A17.C18.B19.D20.B

二、读图与解答

21.(1)图甲是九一八事变纪念馆,图乙是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判断依据:图甲纪念馆是一座台历,日期为1931年9月18日,这是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图乙上面写着遇难者(遭难者)300000,这是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2)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军炸毁沈阳柳条湖的一段铁路,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以此为借口,攻占了沈阳城。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的六周内,屠杀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达30万人以上。(3)让人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22.(1)张学良与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B百团大战;这次战役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增强了中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3)由于国共合作齐心协力,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3)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够打败外来侵略。

三、材料分析题

23. (1)蒋介石,张学良(2)说明蒋介石对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执行的是不抵抗政策。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袭击沈阳北大营。后果是在不到半年时间里,东北三省沦亡了。(3)张学良盲从蒋介石的命令,致使东北三省被日军占领,是错误的。(4)原因日本加紧侵略中国;蒋介石继续坚持内战,对日不抵抗;全国人民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5)西安事变;(6)西安事变发生后,张学良、杨虎城与共产党共同努力,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可见,张学良不愧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24.(1)九一八事变;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2)七七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了国共两党再度合作、一致抗日起了重大历史作用,成为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战争的历史转折点。全国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3)血战卢沟桥、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4)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当十分珍惜。

25.(1)鸦片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解放战争(2)南京大屠杀(3)日本政府的这种做法不正确。因为这是日本政府不能够正视历史罪行,妄图抹杀侵略罪行的表现(4)材料四的说法不正确,我们今天强调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并不等于利用战争来解决历史问题;中日两国政府和人民应当和平共处,共同致力于人类社会的和平。

四、探究与简答

26.(1)B(2)~(5)略。

作者简介:高会学,山东省邹平县码头中学教师。多次参加编写教学著作,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以及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历史学习A、B、C》《历史选择题的特点及解法》在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主办的《中学政史地》杂志发表。《空想社会主义面面观》在海南省考试局主办的《考试报》发表。《2007年中考历史选择题命题特点》在《中学生学习报》发表。《胡锦涛出席八国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中美第二次战略经济对话》《如何理解‚绥靖政策‛及英、法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等在《中学生导报〃历史快递》发表。

2008-10-27 人教网

第三篇:八上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二中学 林泽纯

一、教材分析

(一)课标要求

1.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2.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华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二)教材内容分析

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八年级学生深入认识甲午中日战争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知识面有所扩展,个性较突出。因此,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积极思维应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的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但是,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分析《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并依据内容分析其影响。

(二)过程方法与能力

1.通过学生扮演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观看电影《甲午风云》中“黄海大战”的片段,再现历史情景,培养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甲午中日战争中广大爱国官兵和台湾军民英勇杀敌、顽强反对外来侵略的教学,号召学生向英雄学习,树立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人生观。

2.通过帝国主义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打败无能的清政府,再次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教学,再次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养立志成才,振兴中华的人生观。

四、教学重点

黄海大战及《马关条约》。

五、教学难点

清政府在当时海军实力比较强大的情况下为何战败;《马关条约》产生的影响。

六、中考命题分析

中考关于本课命题知识点集中在黄海大战、邓世昌、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其最常见题型为选择题,经常作为命题的切入点的图片是邓世昌的人物图和《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再者是综合题目,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综合考查,一般有四大综合方式:一是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构成了19世纪末列强的三次侵华战争;二是中国近代列强的五大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三是旧民主主义时期列强的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四是针对日本来考查,有学习中国的大化改新、鉴真东渡、日本明治维新、甲午中日战争、全面侵华战争、二战后日本的崛起。至于《马关条约》是与《南京条约》、《辛丑条约》进行综合考查。

七、教学时数

1教时

八、教学方式

本课综合运用情境式、比较法和自主学习等各种教学方式,形成师生互动。

九、多媒体辅助课件

日本当时先进的军用武器(《双联主炮》和《旗舰──松岛号》)、“黄海大战”的片段、《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黄海激战图》、人物像《邓世昌》、《致远号》、《日军屠杀旅顺居民》、三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复合图表等。

十、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1.组织学生查找阅读与本课相关的一些资料,如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起因、经过(尤其是“黄海大战”)和结果;清朝战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等。

2.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尝试用口诀归纳出《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3.结合当今热点,探讨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等。

(二)导入设计

1.情境营造

放映日本当时先进的军用武器,为导入新课作铺垫。

2.教学导语

设问:同学们,当今的中日关系如何呢?

教师切入屏幕,显示课件:2009年4月29日至4月30日,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对中国进行了访问。麻生此次访华主题紧紧围绕“合作”二字,是一次极富成果的“合作之旅”。

那么,100多年前的中日关系又如何呢?现在我们来学习《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了解当时的中日关系。

(三)教学结构

1.发生的原因

2.爆发

3.重要战役

4.结果

5.《马关条约》

(四)师生互动

1.发生的原因

思考:这场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如何?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点拨:简要从日本、朝鲜、清政府三国分析战争的背景,并归纳出战争发生的原因:

日本明治维新后,制定了侵华的“大陆政策”(根本原因);朝鲜农民起义,为日本提供了契机(直接原因)。

2.爆发

提问:

这场战争发生在哪一年?为什么称之为甲午中日战争?

3.重要战役

(1)了解战争的简要经过【教学策略:先总(简要经过)后分(黄海大战、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溃败)】

播放《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

(2)着重学习重要战役“黄海大战”

放映“黄海大战”的片段,着重了解邓世昌率领士兵英勇抗敌的感人场面。

请个别学生扮演邓世昌的英雄形象,并由学生简要评价。

提问:邓世昌有哪些高贵品质?

(3)旅顺大屠杀

承接上文:

黄海大战后,日军轻易侵入辽东半岛,出现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这场大屠杀发生在哪里?

在屏幕上打开《日军屠杀旅顺居民》图片。

(4)威海卫溃败

设问:接着,日军又夹击威海卫,我军战况如何?

4.结果

提问:

本次战争的结果如何?清政府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过渡语:面对日军的节节进逼,清政府加紧求和,与日本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

5.《马关条约》

指名回答:

《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及双方的代表。

要求学生阅读文中相关的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邻座讨论:

尝试用口诀归纳《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师生共同归纳口诀:割三地;赔二亿;允设厂;开四口

邻座讨论:

《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

进一步细化《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探究下列问题:

割三地有什么危害?

诱导:采用三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复合图表进行比较。

点拨并屏幕显示:

台湾是中国的宝岛,大陆的屏障,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日本占领台湾长达50年之久,不仅掠夺了资源,而且把台湾作为侵略中国大陆的基地。

赔二亿又有什么危害?

诱导:采用三约复合图表进行比较。

剖析并屏幕显示:

赔二亿比前两个条约巨增,严重破坏了中国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这笔巨款相当于日本全年收入的三倍多,其中85%作为日本军费,助长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发展;清政府除了大肆搜刮民众外,还要大借外债,更加依赖于帝国主义。

允设厂带来了哪能些危害?

启示:鸦片战争爆发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是否签订条约?

剖析并屏幕显示:

鸦片战争爆发后,列强对我国的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甲午中日战争后,则相反;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列强开始在中国开设工厂,但没有条约依据,现在有了条约依据,反映了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日本在我国建厂,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原料,严重阻碍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教师归纳并屏幕显示:

开四口又产生了哪些危害?

诱导:采用三约复合图表进行比较。

剖析:《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都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北京条约》开设汉口、南京、天津等共十一处(《天津条约》开十口,《北京条约》增设天津一处,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故《北京条约》共开十一口),已经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和长江以北沿海,开埠天津,北京的大门被打开;《马关条约》开四口,说明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已经卷入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地。

综述并屏幕显示:

经济侵略的路线:江南沿海 → 长江中下游、江北沿海 → 长江上游

简言之,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由沿海逐步伸向中国内地,范围不断扩展。

小结:

弹性教材:

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想一想: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干什么?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说明什么问题?

解释:

“颐和园又搭天棚”指台湾被日本割让,而中国的头头脑脑,却又继续进行慈禧太后的“万寿庆典”(慈禧太后60岁生日,“万寿无疆,普天同庆”)。

点拨:

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说明慈禧太后和李鸿章之流主持国家哪有不败之理。

(五)教学总结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同日本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从此,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六)学法指导

学生朗诵歌谣,以强化学过的知识:

1894甲午战,割地赔款丧主权。开设工厂增口岸,世昌殉国黄海间。北洋舰队全军没,大大加深殖民地。《马关条约》被迫签,民族危机险空前。

一、课后作业

(一)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二)思考题:如何理解《马关条约》产生的影响?

十二、课后拓展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海军实力,尤其是北洋水师实力与日本相当,但战争的结果却是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有人认为败局是必然的,你认为呢?请说一说你的理由。

附录:

十三、科组评析

(一)亮点特色

1.采用三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复合图表进行比较等各种教法的综合运用,有效地解决了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马关条约》产生的影响”。

2.扮演邓世昌的形象,使课堂气氛浓厚,既突出了民族英雄邓世昌的形象,学习邓世昌的高贵品质,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课改理念。

4.先总(战争的简要经过)后分(黄海大战、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溃败)的教学策略,主次分明,突出了“黄海大战”这一重点。

5.在“日本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和路线”、“日本资本输出的合法性”问题上,采用纲要信号法表示,言简意赅,一目了然,增强了学生的记忆。

6.表格归纳问题“《马关条约》给中国人带来什么进一步的危害?”,起了小结性的作用,击中要害,突显了本课的重点。

7.口诀归纳法和歌谣学习法的运用,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帮助其记忆,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

8.弹性教材的设计,既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也可满足不同学生层次的需求,还便于教师依据课堂的密度灵活选用,彰显教材的灵活性,值得提倡。

(二)存在问题

1.由于时间限制,“中国战败的原因”未能全面剖析,“三国干涉还辽”及“台湾军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未曾涉及到。

2.“旅顺大屠杀”,未能真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没有分析战争的性质。

4.“威海卫之战”,未强调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三)改进设想

1.设法调整授课时间比例,“对症下药”,确保“疗效”。

2.假如时间充足,可多角度剖析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三国干涉还辽”及“台湾军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可作为课前预习和课后自习。

板书设计

作者简介:林泽纯,历史中学高级教师,多篇文章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奖;另有多篇文章发表在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的报刊上。本次刊发的《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曾获省级一等奖。

第四篇:八上第三课《同学 朋友》公开课 教案

八上第三课《同学 朋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闭锁心理的危害。

2、知道受人欢迎的品质和不受欢迎的品质。

能力目标:

1、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

2、知道和运用交友原则。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积极与同学交往。

2、在与同学交往中尊重他人、宽容诚信,追求友谊但不失原则。

3、悦纳他人,培养开朗活泼的性格。

教学重点

“开放自我,积极交往”态度的重要性及受人欢迎的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真正的友谊,交友原则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单元的内容,哪位同学能简单的说说我们都学到了什么呢?(学生答:家庭关系的建立、与父母关系不可选择、感受家庭温暖、孝敬父母、如何对待代购和逆反心理危害„„)

总结:同学们说的这么多其实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字:亲情。曾经有人把人的一生所经历的所有感情做了一个总结,划分成亲情、友情和爱情。那么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在感受了家庭中暖暖的爱之后一同再来体验同学、朋友间的友情之温馨。

(板书:第三课 同侪携手共进 同学·朋友)

二、新授内容:

(一)我的人际圈

既然今天讲的内容是朋友,那我就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从前有一个广交天下豪杰的仗义武夫,他临终前对他儿子说:“别看我自小在江湖闯荡,结交过的人数不胜数,其实我这一生就交了一个半朋友。”儿子纳闷不已。他的父亲就贴近他的耳朵交代一番,然后对他说:“你按我说的去见见我的这一个半朋友,朋友的要义你自然就会懂了。”

父亲归天后,儿子先去了他父亲认定的"“一个朋友”那里。对他说:“我是某某的儿子,现在正被朝廷错误地当成要犯追杀,情急之下投身你处,希望予以搭救!”这人一听,容不得半点思索,赶忙叫来自己的儿子,喝令儿子速速将衣服换下,穿上眼前这个并不相识的“朝廷要犯”的衣服,而让“朝廷要犯”穿上自己儿子的衣服。武夫的儿子明白了:在你生死攸关的时刻,那个能与你肝胆相照,甚至不惜割舍自己的亲生骨肉来搭救你的人,可以称作你的一个朋友。

武夫的儿子又去了他父亲说的“半个朋友”那里,抱拳相求把同样的话诉说了一遍。这“半个朋友”听了,对眼前这个求救的“朝廷要犯”说:“孩子,这等大事我可救不了你,我这里给你足够的盘缠,你远走高飞快快逃命,我保证不会告发你„„”儿子明白了:在你患难的时刻,那个能够明哲保身、不落井下石加害你的人,可称作你的半个朋友。

1、(感知自己的人际关系)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领悟到朋友的要义了么?我们每个人又拥有多少“一个朋友”和“半个朋友”呢?那么下面请大家翻开书的第30页,一起来借助这个“人际关系树轮图”来分析一下我们每个人的人际关系怎么样?

(若同学不理解如何填写可简单介绍并巡视,时间在1分钟左右)

好,先填到这里。刚才我看到有的同学的这个人际关系树轮图上都要写不下字了,可有的同学却写不上几个名字,如果是后面这种情况的同学就要注意了,你的人际关系可不是很好啊,得想办法改善一下。

其实这个人际关系树轮图是很形象的,我们每一个人就好像一颗小树,随着年龄的增长认识的朋友会像树的年轮一样增多。我们认识的新朋友慢慢地会变成老朋友,这样大家渐渐地从陌生人变成了一般的朋友、再成为较好的朋友,最后成为知心的朋友,但是如果你把自己封闭起来,就好像一颗小树拒绝接受外界的阳光、水、空气„„慢慢的就会怎么样啊?就像教材上说的那样,“人际关系树轮萎缩”,自己就会陷入孤立。如果是这样的生活每天都是自己,很孤独,没有人一起聊天、有了开心的事情只能自己偷着乐,有了烦心事也只能自己承受,这样的生活是不是不会快乐啊?那相反的我们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向大家敞开心扉、与别人分享更多的经验与快乐就会被更多的人所接纳。我们这棵友谊之树有了更温暖的阳光和水分、营养之后会怎么样啊?变得“枝繁叶茂”,我们的人生也变得更精彩。所以大家一定要认识到闭锁心理的危害,敞开心扉、开放自我。

2、(受欢迎的品质)刚刚我看到这位同学有很多朋友,你能说说为什么你和他们作朋友呢?也就是说,他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学生答,教师引导)好,说的很好,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相互选择的结果,我们要作一个有着好多好朋友的人就应该首先让自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那么什么样的人受欢迎?什么样的人使人讨厌呢?刚刚这位同学说的很对,那么下面我们再一起来看一下教材说给我们总结的。(请学生阅读第30页小字中的相关链接)好了,为了作一个朋友遍天下的人我们一定要牢牢的记住这些,真诚、有好、不自私、值得信赖„„

(二)与友同行

1、(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好了,说到这里刚刚一开始上课的时候我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相信很多同学通过这个故事都对“什么是朋友”有了一分感悟,我觉得把世界上那些最美好的词汇用来修饰“朋友”和“友谊”都是不过分的,那么下面大家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来遭一个比喻句来说说什么是朋友呢?教材上已经给了我们一些例子我们来看看。(看教材,若时间不够或同学参与的较少可留作业)。

大家说了这么多而且都把朋友看得很重要,有人说朋友可以产生伟大的力量,有的人说朋友是遮风挡雨的大树,甚至还有人说朋友是第二条生命,可见一个真心的朋友和一份真挚的友情有着多重的分量。那么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什么样的人,才是我们真正的朋友呢?那么现在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来说说,如果你的一位好朋友小伟总是不完成作业你应该怎么办呢?(学生回答,根据时间2-3人)分析:作为自己的朋友我们应该对他在个方面去帮助,可能有的同学见朋友没做完作业会很好心的把自己的作业借给他去抄,但是这样就使自己的朋友没有能够学到知识,而在这样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你的朋友可能就这样被时代抛弃了。所以对于小伟这种总是不作作业的朋友要怎么做呢?(

1、看看他是不是有问题不懂,如果不懂就帮助他一起弄清,

2、若果是贪玩就要告诉他这样是不对的。然后一起完成作业。)教材32页的小字上面是一位同学写的一段话,介绍了她真正的朋友吴静,大家看一下吧。(学生默读、板书)

2、(如何建立、保持和增进友谊)

(1)(友谊的给予与分担的尺度)提到朋友总是能够让我们感到心里很温暖,朋友总是能够在困难的时候给我们以帮助,不过我们有些时候却会让朋友觉得为难。(请同学读教材33页小字情景)看到小东和小宁遇到的麻烦让我想起了一个问题,就是学习成绩差的很多的两个人能够交朋友么?(学生答,教师引导)总结:学习成绩并不是结交朋友的标准,只要两个人坦诚相见虽然成绩相差悬殊也是可以成为很好的朋友的,而且还可以促进学习稍落后的同学努力学习,可是为什么小宁会让小东觉得为难呢?其实这是一个尺度的问题,小东只看到了小宁对自己的帮助,也就是说他只知道从朋友那里去索取而不知道要回报,朋友相处是一个平等互惠的过程,如果像小东这样什么都依赖朋友不仅会失去一个自己成长的机会而且还会使友谊产生危机甚至丢掉一个好朋友。那么谁能帮小东和小宁想一个好的办法?把这个问题解决?(学生答规定时间内小宁帮助小东补习,小东自己也要勤奋学习注重自学)。

(2)(矛盾的解决)朋友之间在一起时间长了总会出现分歧,这不,小可和小新就为了这事弄得不开心呢。(同学阅读教材34页小字情景)咱们中国有句话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朋友之间难免会有意见不一样的时候,如果处理得好矛盾会转化成闪耀的火花,产生出1+1大于2的效果,如果处理不好结果可能会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一个样子。那么到底小可和小新应该怎么办呢?(同学回答,教师总结引导,如果时间允许请同学讲讲自己是如何解决朋友之间的矛盾的)。

(3)、(不能以牺牲原则来维持友谊)朋友间的友谊和哥们义气是一回事么?不要着急,我们来看一个小故事,小林最好的朋友小辉在校外和八年级一个经常恃强凌弱的学生打了一架,小林听说那个学生有五个帮手,扬言要在放学以后找小辉的麻烦,如果你是小林该怎么做呢?如果讲究哥们义气,小林去找一票人和那帮学生“火拼”,但是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如果出了事情小林和小辉都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就算没有大的事情发生学校也会给参与斗殴的同学记过处分的。如果是朋友,为了小辉考虑小林应该找到班主任老师通过正确的途径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让学校处理那个恃强凌弱的学生。小林和小辉的故事告诉我们,朋友相处不可以违背自己处事的原则,如果朋友犯了错要及时的帮助改正,通过正确的方法去帮助朋友解决问题,不能头脑冲动胡作非为,在原则问题上我们一定要坚定。不能以牺牲原则来维持带引号的友谊。

(4)(朋友间的距离)(学生阅读教材35页小字第二段)小奕和小叶的情况也是经常可以看到的,朋友相处要留给对方一定的个人空间,这样大家都会很开心,小奕和小叶在这件事情上都是有责任的,小奕的问题出在有了新朋友却忽视了老朋友,而小叶的问题出在过分的对朋友的独占心理。这样发现下去小奕和小叶这段友谊到最后可能就毁于一旦,如果换一种方式处理,也许小奕和小叶的友谊可以保持而且小叶融入了小奕的新的朋友圈就有了更多的朋友,人际关系的小树就枝繁叶茂了。

三、复习总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一起发现了朋友的真谛是什么?古人教导我们要慎重交友,因为朋友会给我们帮助也会给我们以影响,这也就是老人们说的“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的道理”如果我们不慎选错了朋友,就会成为另一种情况,也就是常说的“近墨者黑”。所以我们要注意交“诤友”不交“损友”(可适当解释)。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找到众多的好朋友。在这里我也希望能够成为你们的朋友。

四、板书设计:

同侪携手共进

朋友·同学

一、我的人际圈

1、我的人际状况

2、受人欢迎的品质

二、与友同行:

1、什么是真正的朋友

2、怎样建立、保持和增进友谊?

第五篇:湘版美术八上第二课《梅竹言志》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够了解中国画工具、材料,学习传统的画梅技法,领悟中国画的笔墨韵味。

方 法 与过程目标

尝试用中国画工具、材料,体验画梅的过程与乐趣。

情 感 与态度目标

通过梅花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的精神和热爱生活、大自然以及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情感,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二、本课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梅花画法中笔墨运用、线条组织、枝干和花瓣画法。

教学难点:怎样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情感,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三、教具学具准 备

教具:笔墨纸砚等中国画工具材料、多媒体课件(带有大量梅花摄影图片和中国画名家构图简洁的梅花作品)。

学具:稍大的宣纸和中国画的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组织教学,教师用课件出示毛泽东的《咏梅》诗句(不出示诗的题目和作者)同时播放《梅花三弄》古琴曲作为背景音乐和红梅的摄影作品。

师问:谁能诵读一下这首诗? 并说出题目和作者。学生:诵读,并回答问题。 师问:从这首诗中你能领会到梅花有怎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呢?

2、教师评价小结:傲骨凌雪的坚强意志,高洁挺拔的不屈精神。这是诗人用文字语言的魅力表现出了梅花的高尚品质和人格精神。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学习的高贵品质。

引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尝试使用中国画工具,运用传统绘画的表现方法来画梅花。表现梅花的这种精神。 板书课题:《梅竹言志》之梅的画法 媒体课件播放《梅花三弄》古琴曲

二、识梅:

欣赏梅花图片,观察其特点。

三、名家画梅作品赏析:

1、欣赏齐白石的《红梅》和吴昌硕的《寻梅》(多媒体课件同时出示)。 教师问:从这些画中你能感受到画家的一种什么精神?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有哪些不同?请同学们欣赏讨论并准备回答问题。

2、学生自主欣赏,体会笔墨的韵味,从而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学生回答问题)

3、教师评价小结:

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傲然挺拔的铁骨。

手法:以物寄情,托物言志的手法,以点、线为主的造型手段。 不同:一个是白梅又叫圈梅(勾花),一个是红梅又叫点梅(点花)。

四、画梅:

下面我们学习梅的画法。

1、学习用笔用墨:

教师评价学生回答并总结、演示用笔用墨方法:

用笔:一般有中锋、侧锋、逆锋、拖笔、皴、擦、点、染等。

用墨:一般分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等(加水的多少而定)。用墨的方法有蘸墨法、积墨法、泼墨法、破墨法等,水墨画中即以墨代色,故古人有“墨分五色”之说;彩墨画中,仍以墨色为主,以墨显色,以色助墨。

2、学生自由体验笔墨韵味。(学生通过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自由探究、交流)

3、教师示范(以点梅为例):(多媒体出示教师画梅的步骤图) 教师演示:边画边讲(画主干—画旁枝—画花—点蕊调整画面)

要求学生:观察作画的顺序和笔墨的运用方法,看有没有用到刚才老师示范的笔墨方法。

4、学生临摹:

课件出示现代画家齐白石构图简洁的作品《红梅》播放背景音乐《梅花三弄》古琴曲。学生临摹练习。教师巡回指导。个别指导和集体指导结合,并给予用笔、用墨等较好的学生和其作品及时的表扬和展示。

学生作业完成后,展示学生优秀作品。

五、展评作品:

学生根据自己对中国画梅花的认识和了解进行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师评指出学生的不足。 媒体课件

六、课堂小结:

1、请学生总结一下本节课的学习,同学可以给予补充。

2、教师总结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作画情况。并告诉学生要课下多看有关梅花的优秀作品,不断地临摹和学习。才能更好地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出梅花的精神。

3、布置下一节课需要同学们准备中国画竹子的学习图片和资料。

教学回顾与反思

借鉴与临摹是中国画学习的重要方法,“活动一”安排学生临摹梅花作品,学习和运用笔墨技法,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笔墨表现特点,体会笔墨韵味。

学习本课知识能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画的表现技法。了解古代文人墨客怎样以物咏志抒发自己情怀的。为以后中国画的欣赏与学习打下基础。

《梅竹言志》第二课时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会竹子的绘画方法及技巧。

方法与过程目标:

初步学会运用毛笔体现竹子的形态和结构,培养学生对绘画的欣赏及运用能力,欣赏——评述——练习。

情感与态度目标:

感受写意花鸟画的笔情墨趣,激发学生对学习中国画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1、竹子的结构特征。

2、竹子的绘画步骤。

难点:

1、竹子的生长规律及形态变化。

2、竹叶的浓淡变化。

三、教 具学具准备

教具:电脑、电脑课件、教科书。

学具:课本、美术作业纸、草稿纸、中国画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在讲课之前,老师先考考大家有谁知道成语“胸有成竹”讲的是什么?(学生回答) 师:宋朝一个人特别善于画竹子,当时苏轼说他所以画得好,是因为他在动笔以前心里已经有了画成了的竹子模样,因此得“胸有成竹”之说,后来以“胸有成竹”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有了计划。在这里也希望同学们今后不管做什么事都应先做到有一定的计划,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情。正好这节课我们也来学习画竹子。

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竹子的图画,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描绘了竹子的哪几部分?(竹竿、竹枝、竹叶)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竹竿、竹枝和竹叶的特征及画法。

二、精讲点拨:

1、画。竹竿:

竹竿是一节一节的,认真观察图中同一竹竿的竹节长短变化有什么规律?(生:越往上越长) 因此,绘画时应一节一节的从下往上画,并且越往上的竹节越长,如果画成上短下长就不符合竹子的生长规律了。

绘画时节与节之间留出小的空隙,竹节画完以后用浓墨勾画竹节之间的连接处,我们可以把连接处的形状看成一对单引号,这样画起来就容易了。

画多根竹竿时避免平行。教师边讲边演示,同时注意毛笔水分的控制及用笔(侧锋用笔画较粗的竹竿,出现墨色变化)

2、竹枝:

小竹枝竹枝生于节与节之间的连接处,上下竹节的竹枝左右交错生长,发枝处可生一枝也可生多枝,根据画面的需要而定,不要画的太乱,要交代清楚生长规律。

3、竹叶:

竹叶是竹子的画龙点睛之笔,竹竿能表现竹的质感,而竹叶则体现竹的质感。我们可以把竹叶看成一组一组的。这四组竹叶可以用“

一、

八、个、介”四字来概括,也就是把这四个字的每一笔都当成一片竹叶,并给予它一定的动态,将书写与绘画融为一体来表现竹叶的结构及动态。表现茂密的竹叶时,开始要一组一组的话尽可能多画几组叶子片数多的而后在一片一片的加。用墨时要注意浓——淡、密——稀的变化,这样能体现竹叶的层次感。

4、绘画步骤的演示:

师:现在同学们一定想马上就动笔,要想画好除了了解竹竿、竹枝、竹叶的特征外,还需要我们对绘画过程的仔细观察。不管是课堂上还是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才能准确的表现某个事物。

接下来我们带着问题观看竹子的绘画全过程。

问题:绘画竹子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通过以上的学习结合课本、大屏幕或生活中所见到的竹子描绘出你心中的竹子。

三、作业练习: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展评:

将优秀的作品进行展览,同时纠正不足。

五、作业与课堂评价

今天,同学们对竹子的绘画完成的比较好,虽然有些同学还没有完全掌握其中的技巧,但是请你不要灰心,相信通过你课下的努力一定回做到成竹在胸。如果这节课能够留给你一段记忆,或者一个思考,或者一个经验,甚至一个微笑的话,那我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

六、教学回顾与反思

这节课的效果非常好,学生们一直保持着热情的学习态度,由于我们北方没有竹子,所以学生们好奇心一直很强,在观看课件的过程中也都很认真,在学习绘画时部分同学有些落

后,但大多数同学都能完成作业,用笔的技巧上还有些欠功夫,水墨的控制个别同学掌握不好,但我相信同学们通过课后的练习一定能克服困难,取得更好的成绩。

《梅竹言志》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习用笔墨来表现麻雀,了解笔墨与造型的关系,认知笔墨情趣在审美中的承载作用。 方法与过程目标

欣赏——练习——评价——练习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麻雀的画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接受并热爱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从而提高其人文素养。

二、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理解鸟类的基本形态结构,掌握一定的笔墨技巧,并能用笔墨来表达自己对花鸟的认知。

难点:在习作中运用笔墨,并体验笔墨情趣,创作出“活色活香”的花鸟画作品。

三、 教具准备

教具:电脑、电脑课件、教科书。

学具:课本、美术作业纸、草稿纸、中国画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前几分钟,教师拿出一幅已经准备好的花鸟画习作(习作中留有重要的画小鸟的位置,但是小鸟的形象还没有被画出来,留待上课时画。),粘贴在黑板上,以备上课时用。

设计问题与思考如下:

(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觉得在老师的这张花鸟画中,如果能够再在适当的构图位置上画上一些小鸟,画面会不会变的更有情趣些呢?(让学生讨论,教师聆听后总结学生的讨论。) (2)如果以麻雀为例,你们觉得麻雀应该画在画面的哪个位置上呢?画多少?(让学生讨论并思考。)

(3)请你到黑板前面来,帮助老师指出应该添加的位置和说出应该添加的数量,希望你不要拒绝,好吗?(请1到2名学生到画前指点应该添加的位置和应该添加的数量,教师用有颜色的粉笔点记。)

(4)教师小结:“非常感谢大家刚才的帮助,老师今天呢,想把小麻雀画在这个位置上(指出位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我的用笔,用墨,用色。(教师演示)

二、作业练习:

用课件出示有许多种不同姿态的麻雀的照片或绘画(写意花鸟画),供学生参阅;同时播放《鸟语花香》或《轻音乐》让学生一边感受音乐之美,一边完成作业。临习教材上的花鸟画作品或教师的花鸟画习作一幅。

三、课堂延伸:

在课外去收集一些名家,如潘天寿,李苦蝉等的花鸟画作品的图片,进行鉴赏并选择你所喜欢的作品的图片,自己动手制作成精美的相框,挂在你的卧室或者书房中,供你,你的朋友,家里人欣赏。

四、作业与课堂评价

画麻雀,让你的作品变得更美,更加有情趣。在你们的作业中,老师领略到了天真可爱,质朴稚拙的笔墨之美。老师的收获也很大。

五、教学回顾与反思

本课学习中国画是让学生初步掌握并了解国画技能技法,不同其它的绘画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我大胆鼓励学生尝试在宣纸上作画的勇气,并且让学生充分体验毛笔在宣纸上的笔墨变化(浓、淡、干、湿)。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形式,画画艺术博大精深,文化内涵深厚,让学生从小接触学生中国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情怀,也是中国画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国画内容在小学设计中的环节较少,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有很大的兴趣,通过这次教学我认为在以后的国画教学中更应从以下方面深入:

突出示范作用。中国画的技法丰富,对于刚接触的学生来说,教师的示范一定要将整个教学过程显示清晰,步骤明确,学生就很容易在教师的示范下了解其中毛笔用色、用墨的方法。这样教学目标就容易达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技能、创造等方面的能力与素养。

总之,对学生进行国画教学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想象力的丰富、形象思维的发达、创造能力的增强都有好处。只要处理得当它更会凸现学生的个性和情感价值。

上一篇: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下一篇:不忘初心不负青春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