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唯物论知识点

2022-07-29

第一篇:哲学唯物论知识点

高二哲学唯物论练习及答案

高二哲学唯物论练习

一、选择题

新华网北京9月6日电,在地下沉睡了数亿年之后,中国西部的天然气首次“远离家乡”向东穿行,并将“长途跋涉”600公里,奔向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回答1~2题

1、专家们形象地指出,中国天然气的源头在西部,而市场在东部。这一严重的供求不平衡,正是西气东输工程得以产生的现实基础。从哲学上看,这一重大能源调配决定产生,说明

A.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B.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C.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D.可以充分发挥西部天然气的功效,实现能源供求新的平衡

2、在西气东输工程中,建设者很重视保护自然,做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要做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前提是

A.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B.承认社会的客观性

C.承认世界的本质D.承认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2004年9月19日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据此回答3~4题

3、中共中央强调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这是因为

A.正确的思想决定着社会发展进程

B.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D.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4、以下能体现求真务实哲理的有

①物质决定意识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④认识世界是为了更好发改造世界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④D.①②③④

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堪称遣词造句的经典。回答5-6题

5、人们写文章之所以要“反复推敲”,从哲学上看,这是要

A“语不惊人死不休”B.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事物

C.出奇制胜D.写出好文章

6、诗人把“鸟宿”和“僧敲”这对立的一动一静放在一起

A.完全是诗人无根据的想象B.是诗人对事物的加工制作

C.是诗人对客观事物的照搬D.完全是为了写诗的需要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之本。回答7-9题

7、2004年6月28日,一场题为“延安精神好,延安精神好!”——《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的大型展览在京开幕。弘扬延安精神,就是要在对延安精神新的认识基础上,加深对这一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理解和把握。只有这样才能 ①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更好地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

③使延安精神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④不断深化认识、发展认识,使延安精神与时俱进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8、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从唯物论看这段话主要说明

A从实际出发,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B.从实际出发,要全面地把握事实的总和

C.从实际出发,要使人们的思想不断地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

D.从实际出发,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9、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精神力量。关于精神力量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①市场经济越发达,精神力量越不重要

②调动积极的精神力量,会有力地推动社会进步

③精神力量可以脱离物质因素而存在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使中国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①④

10、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污染物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人们正在探索“循环经济”模式。由传统经济模式转向循环经济模式,表明

A.由于历史条件的影响,人们的主观认识总是从不正确到正确

B.知识构成不同,主观认识也就不同

C.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会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

D.要有正确认识就必须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有良好的动机

11、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做到科学 执政,就必须

①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②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③要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④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二、非选择题:

12、材料:近年来我国土地沙化总体仍是呈扩展势头,导致我国土地沙化仍在蔓延的原因除了气候等自然因素外,最主要的是在利益驱动下不合理的人为活动。严酷的事实面前,人们认识到治沙刻不容缓,生态屏障建设要加快进行。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的实施,这项工作进入法治轨道。

辨题:由于客观规律与人主观能动性是互相制约的,人们办事情就要尽力而为。

13、苏北某县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他们广泛深入地调查了周边市场行情,根据当地养殖业优势,决定把发展养殖业作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他们扩大了养殖规模,培养各类经济联合体,拓展市场,衽产供销一条龙,使当地成为有名的“神州鸽市”。他们还全面提升产品档次,运用基因工程培育的青壳鸡蛋被外国人喻为“东方神蛋”。针对加入WTO的新形势,他们又开展了新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努力与把当地经济推向更高台阶。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该地区是怎样做到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参考答案:

1-5.BADDB6-10.BBCCC 11.D

12、①规律是客观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其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制约客观规律。但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因此,人们办事情要尽力而为。

②人们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人们违反客观规律盲目活动,所产生的严酷现实,就是受规律客观性惩罚的体现,可见规律的客观性始终制约的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办事情不仅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

③在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中,要实现与自然和谐发展,就必须在办事情时把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客观条件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地统一起来,反对认为主观能动性制约客观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

13、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②该地区首先认真了解了当地的实际,特别是与周边的比较优势,把养殖业作为经济增长点,体现了对客观实际的真切把握。

③全面地把握实际,辩证地制定政策,发展加工、销售、提升产品档次,做到了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

④从变化了的实际出发,做到了主观与客观的历史的统一。而对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他们主动调整经济结构,努力与变化了的实际相一致。

第二篇:高二哲学第一单元及唯物论练习

A.哲学是一种智慧,是美好生活的向导B.哲学是对人生的一种本质的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

C.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凝聚D.哲学与人类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来源于生活 10.2010年4月14日,我国青海玉树发生7.1级大地震,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有人

一、选择题(共35个小题)

感叹:“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一说法() 1.古今中外,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直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领域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哲学领

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域的斗争最根本的是()

B.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C.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人与规律的统一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D.是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2.有人说:“金融海啸充分证明:市场常常是变化莫测的,要想把握住市场的变化那是徒劳的。”对这11.某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尊重当地农民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的基础上选择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这说明①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②会导致不可知论A.存在决定着思维B.思维影响着存在C.思维与存在不能分离D.思维与存在同为本原③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④是形而上学观点 12.判断一种哲学形态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关键要看它是否()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3.朱熹认为:理生万物,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这体现了 ()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④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相一致A.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13.“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塞翁失马”等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充分说明了4.每年11月第3个星期四,是“世界哲学日”。一个民族的进步,不能没有哲学社会科学;一个民族A.哲学智慧源自于古典文献的流传 B.哲学智慧源自于哲学家充满智慧的头脑 的兴盛,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我们要促进哲学的繁荣发展,是因为C.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D.哲学智慧产生于人们的惊异、困惑①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②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4.2006年6月3日《人民日报》报道,湖北省随州市的兰草生长面广量大,品种繁多,品位较高,被 ③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④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誉为继日本、韩国之后的第三大兰草产地。兰草资源虽然让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可自身却面临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巨大的危机。“地毯式”的扫荡,掠夺性的无序滥采,使兰草资源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这个事实说明 5.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认为:“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这一观点是()A.自然资源是多种多样的B.人类的破坏活动使自然界失去了客观性A.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可以认识并改造世界C.发展经济不可避免地要牺牲自然D.自然界及其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B.唯心主义观点,认为自然界的规律由人们的悟性规定 15.2006年7月2日《深圳特区报》报道,由于在非洲相继出土了被认为是最早的人类遗骸化石,人类 C.唯心主义观点,认为规律是由上帝创造的 “走出非洲”说一度占了上风。最近几年,亚洲和欧洲考古所发现的人类化石的年代并不晚于在非洲发 D.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现的那些化石。大量化石和文化遗物证明,人类起源于动物界,人类的进化演变是从古猿、直立人、智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其根本区别在于 () 人到现代人。这表明A.是否承认世界具有可知性 B.是否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相互依存B.人类产生前的自然界才具有客观性C.是否承认物质决定意识 D.是否承认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质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有区别的D.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7.玉树大地震发生后,地震预报再次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美国地震专家指出,从现在的地震学研究16.2006年7月18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因地制宜,区分不同地域、水平来看,精确的短期预报的确是不可能完成之事;从地震专业角度看,地震的长期预测是可以实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情况,实施分类指导,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群现的,这主要基于地震学家对断层历史的研究。从哲学角度看,上述对地震预报的认识众的承受能力科学制定规划,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上述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A.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B.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B.农村的生产力比较落后C.属于不可知论的观点D.属于唯物主义和可知论的观点C.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D.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并形成了社会关系 8.“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是因为真正的哲学 () 17.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笨手笨脚去西天取经的猪八戒已经是过时的老黄历了,现在的八戒未必不会 ①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②可以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打猴拳,未必不会教授猴拳。这是因为③能够开启人的智慧④可以决定人们的生活和实践A.运动是物质在运动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C.事物的静止是不存在的D.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 9.世界博览会不是为了商业性的目的,而是世界上各个国家为了展示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各方面18.“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主要说明 的成就以及发展的前景。世界博览会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人类社会生活”的哲学。这说A.运动离不开物质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高二哲学第一单元及唯物论部分练习题

C.运动是物质的惟一特性D.运动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19.在高速运行的神舟六号轨道舱内,航天员聂海胜与费俊龙的身体对于飞行中的轨道舱来说,其位置是保持不变的。这说明

A.事物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运动B.在特殊情况下,静止不一定是有条件的C.在一定条件下,事物有相对静止的一面D.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20.2006年6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客观地说,有的领导干部也确实把问题的症结认清了,把解决问题的思路理清了,在认识的层面展现了应有的领导水平。但要求了不等于落实了,规划了不等于实施了,指出了不等于解决了。求真了还要务实。从唯物论的角度看,材料中的“求真”是指

A.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B.看到事物的运动和变化C.找出物质和意识的区别D.探究生命的起源

21.哪里失去了求真务实,哪里必然丧失生机,遭遇厄运,受到惩罚。这是因为A.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B.规律隐藏在事物的内部C.规律能够被人们把握和利用D.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22.求真务实不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彼时的“真”不能代替此时的“真”,彼事的“实”不能代替此事的“实”。其中的哲理是

A.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B.事物运动的方式是永恒不变的C.真与假或虚与实是交织在一起的D.事物的运动变化是不可捉摸的

23.2006年7月18日,成都市人工降雨防雹办公室组织人员在邛崃、龙泉驿、青白江、新都、彭州等地进行人工增雨作业,随着增雨炮弹的升空,成都市区及周边都下起了中到大雨,终于给数日持续高温的成都带来了阵阵凉意。这说明

A.认识和改造规律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前提条件B.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C.遵循事物固有的规律就无法促进事物的发展D.人们可以把握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24.连日来成都高温不下,市民都期盼来场大雨退凉。为此成都周边的45个人工降雨炮点早已做好准备,24小时待命,只等天气条件一成熟,便放炮催雨。但一直等了一个星期,才等到了充分的降雨云团。这表明

A.人们不可能真正地认识自然界B.自然界是客观的

C.自然界和人类相互依赖、不可分割D.离开人的影响,自然界才具有客观实在性 25.人类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A.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B.人脑C.思维着的精神D.客观存在

26.在蚂蚁界,一窝蚂蚁多达万只,但多而不乱,各司其职、分工明细:蚁后的任务是产卵、繁殖;工蚁负责建造、觅食、运粮、育幼等;雄蚁负责与蚁后繁殖后代;兵蚁则负责抵御外侵、保卫家园。对于这种既没有谁挑肥拣瘦,也没有互相扯皮、内耗,大家配合默契的行为,有人认为某些动物还是有意识的。认为某些动物有意识的观点

A.肯定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B.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否认了只有高等动物才有意识的观点 27.《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手枪;《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这是因为

A.意识活动没有主动创造性B.人们的意识无法反映未来

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D.人的意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

28.近几十年来,人们在做了大量的工作之后,对人类能否征服癌症这个问题的回答越来越肯定了,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癌症生物系主任马克思·艾塞克斯预测:大约再过五十年到一百年,人类将摆脱癌症这个恶魔。这表明

A.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B.人们的意识活动欠缺计划性和目的性C.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D.人类的认识能力过于有限

29.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各地都掀起了学习长征精神的热潮。我们之所以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是由于

A.物质决定精神B.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决定物质C.精神离不开物质D.精神可以变物质 30.许多成功者有这样一句经验之谈:“脑子决定步子”。这句话主要强调了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D.意识可以决定物质

31.为进一步把学习研究宣传科学发展观引向深入,由中宣部理论局主办,人民网理论频道承办的“《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网上座谈会”于2006年7月18日在人民网召开。我们之所以要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是因为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B.有了科学发展观,就能促进事物的健康发展C.关于发展的观点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32.鲑鱼生活在海里,却要游到内河源头去繁殖,行程常达上千公里,一路上,它们不吃不喝,迎接一个个严峻挑战,在瀑布或河流落差大的地方,它们必须一次次地奋力跳跃,往往伤痕累累,甚至撞死在石头上,还有数不清的天敌磨刀霍霍在等候着它们的到来。但它们从不畏惧,更不后退,历尽千辛万苦,千难万险,九死一生,终于到达目的地。下列对鲑鱼上述活动的评价正确的是A.它们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它们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C.它们的行为是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D.它们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33.“大坝横跨长江天堑,电能照亮半个中国,万吨巨轮直达重庆,下游六省再无水祸”,自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建成后,三峡将按照人们的意志发挥巨大效益的美好前景再次吸引了国人的注意。这表明

A.人们的主观意志可以决定一切B.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产生巨大的效益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34.上题材料还充分说明

①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②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造客观世界③人们利用规律的前提是服从规律④人们可以改变规律,使其服从人们的需要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

35.2006年高考降下帷幕,紧接着是考生填报志愿的重要13子。连13来,在南昌街头出现了一些算命者,自称能为考生“点拨”报考哪个院校、选择什么专业,当被问及灵不灵时,算命者多以“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进行搪塞。这种说法

A.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属唯意志主义B.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C.做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有机结合 D.主张物质和意识辩证统一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计40分) 36.(8分)哲学是人类理性思维和绵延数世纪积累起来的智慧王国。在浩如烟海的古今中外的思想文化

的典籍中,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哲学家,甚至不同的人,其哲学的观点都有所不同。在这些见仁见智的哲学观点或哲学理论流变的历史中,从根本上存在着两个基本派别,这两个基本派别的斗争推动着整个哲学的发展进程。

(1)哲学上存在的两个基本派别指什么?划分它们的标准是什么?(4分)

(2)简述这两个基本派别的主要观点。(4分)

37.2006年7月19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过去,我们在发展问题上之所以出现一些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发展规律认识不清、把握不准、运用不够,有时甚至违背规律,搞“一刀切’’和“想当然”。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不断提高认识、把握、遵循和运用发展规律的本领,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1)对发展规律认识不清、把握不准、运用不够以及违背规律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是为什么?(8分)

(2)说明不断提高认识、把握、遵循和运用发展规律的本领的意义。(8分)

38.早在强热带风暴“碧利斯”还在菲律宾肆虐之际,我国气象部门就准确预报出它将在2006年7月14日在福建沿海登陆,并危害我国沿海省市,这凸显了我国在台风预报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因“碧利斯”的路径、移动速度等较为怪异,加之人们对台风在具体地域的降水量难以准确预报而导致的应急准备情况较差,截至7月19日16时,“碧利斯”引发的湖南、福建、广东、广西、浙江等省区严重洪涝灾害,已造成45个地市的2645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193人,失踪156人,紧急转移安置295.2万人,倒塌房屋21.2万间,损坏房屋28.7万问。

上述事实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39.200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二)作文材料: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1)孩子为什么会觉得乌鸦可爱?(4分)

(2)我们从这则寓言故事中得到的有益启示是什么?(12分)

高二哲学第一单元及唯物论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

1-5 CACBB6-10 CDADC11-15 AACDD16-20 ABBCA21-25 DADBA26-30BCCDC31-35ACBAA

36、(1)两个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划分它们的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

题的不同回答。(6分)(2)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

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6分)

37.(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所以,对发展规律认识不清、把握不准、运用不够以及违背规律就会出现一些问题。(8分)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只有不断提高认识、把握、遵循和运用发展规律的本领,我们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8分)

38.(1)气象部门对强热带风暴“碧利斯”作出准确预报,这说明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4分)

(2)气象部门对强热带风暴“碧利斯”作出准确预报,使人们能够提前采取措施,减轻台风可能带来的损失,这说明,我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4分)

(3)我们对台风的“脾气”还没有完全摸透,特别是对较为怪异的台风把握不够准确,对具体地域的降水量难以准确预报,致使我们损失仍然相当严重,说明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有待于不断深化、扩展和前移。(4分)

39.(1)孩子感动于乌鸦如人类一般具有高昂的精神,乌鸦在这里如人类一般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虽然失败,但志向和勇气可嘉。(4分)

(2)①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乌鸦犯的一个大错误就在于它没有能够正确估量和对待自己,没有能够从自身实际出发而盲目模仿。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在这里我们最应该反对的就是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这也正是我们要从乌鸦的悲剧中得到的有益启示。(12分)

高二哲学第一单元及唯物论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

1-5 CACBB6-10 CDADC11-15 AACDD16-20 ABBCA21-25 DADBA26-30BCCDC31-35ACBAA

36、(1)两个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划分它们的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

题的不同回答。(6分)(2)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

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6分)

37.(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所以,对发展规律认识不清、把握不准、运用不够以及违背规律就会出现一些问题。(8分)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只有不断提高认识、把握、遵循和运用发展规律的本领,我们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8分)

38.(1)气象部门对强热带风暴“碧利斯”作出准确预报,这说明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4分)

(2)气象部门对强热带风暴“碧利斯”作出准确预报,使人们能够提前采取措施,减轻台风可能带来的损失,这说明,我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4分)

(3)我们对台风的“脾气”还没有完全摸透,特别是对较为怪异的台风把握不够准确,对具体地域的降水量难以准确预报,致使我们损失仍然相当严重,说明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有待于不断深化、扩展和前移。(4分)

39.(1)孩子感动于乌鸦如人类一般具有高昂的精神,乌鸦在这里如人类一般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虽然失败,但志向和勇气可嘉。(4分)

(2)①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乌鸦犯的一个大错误就在于它没有能够正确估量和对待自己,没有能够从自身实际出发而盲目模仿。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在这里我们最应该反对的就是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这也正是我们要从乌鸦的悲剧中得到的有益启示。(12分)

第三篇:2011年哲学主观题典型例题(唯物论、认识论)答案2011.8

2011年哲学主观题典型例题解读(唯物论、认识论)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说明,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好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源头。

解析:原理知识要求“唯物论”,设问主题“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明确唯物论原理的要求,然后结合自然界的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进行解答。

答案:(1)自然界是客观的,它要求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必须首先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这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因此,在西部大开发中,首要的是应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规律是客观,一旦违背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因此在自然面前,人不能随心所欲,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利用规律以造福于人类。(3)人们利用自然,不是单纯地适应自然,必须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科学的自然观和生态价值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造福人类。

2. 结合材料,分析杭州市实施运河综合保护是如何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8分)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选择性,杭州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科学编制规划,有目的有计划创造性地做好运河的综合保护;(2分)②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杭州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正确认识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社会价值,认识运河保护和开发的规律,做到保护第

一、生态优先、综合整治;(2分)③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杭州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以运河保护和开发的规律认识等正确意识指导运河的综合整治实践,实现可持续发展;(2分)④规律具有客观性,要尊重客观规律,这是发挥意识能动性的前提。杭州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能动地认识运河保护的相关规律,从实际出发,做到保护第

一、生态优先、综合整治,实现可持续发展。(2分)

3. 从意识能动性角度,分析我国为什么能创造汶川地震灾区重建的奇迹?(12分)

①努力发挥意识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的特点,科学制定灾区重建的目标和方案,选择19个省市对口支援19个重灾县,极大地促进了灾区的重建工作。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伟大的民族精神成为灾区干部群众顽强拼搏、建设美好家园的强大精神动力。③尊重客观规律,利用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举全国之力,汇八方资源,全力投入灾后重建。(12分)

4. 沪杭高铁建设是怎样处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的?

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沪杭高铁建设根据杭嘉湖平原的地质特点软基地段“以桥代路”控制沉降,形成高铁道岔板等技术,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破解世界级难题。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达到预期的目的。沪杭高铁建设者们自主研发创新,建设世界上运营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的高铁,充分发挥了意识的主动性创造性,体现了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③可见,时速350公里的沪杭高铁的炼成正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结果。(1分)

5. 小胡是怎样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为自己制定发展规划和为企业出点子的?(9分)

①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小胡从自身的有利与不利的情况制定发展规划;经过市场调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出点子。(3分)②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小胡努力学习,为将来就业积累经验;经过市场调查,以求真务实的精神为该企业出点子。(3分)③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小胡经过调查研究,把握市场规律,为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6. 请运用实践的知识,分析浙江省政府对待“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的态度的正确性。(12分)

①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在浙江发展的过程中,浙江各级政府尊重广大群众的意愿和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了实践的目的性、有意识的特点,体现了人们的实践是历史的、发展着的。(3分)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对于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浙江省政府不急于下结论,而是留待实践充分检验。(3分)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对于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浙江省政府不急于下结论。浙江省不仅尊重广大群众的意愿和首创精神,而且积极对群众实践中出现的新经验加以总结。(3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浙江省政府在总结肯定的基础上,予以大胆积极推广,指导实践,推动了浙江的发展。(3分)

7.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我们对GDP认识的变化过程。(6分)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对GDP的认识实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分) ②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我们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我们对GDP的认识也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的。(3分)

8.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关系知识,分析说明深圳经济特区的伟大实践。(6分)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经济特区的成就,丰富了我们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成果,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有力印证。(3分)②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深圳的成就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成果。(1分)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兴办经济特区,丰富了我们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2分)

9.结合材料回答:(1)材料体现了唯物论的什么观点? (2)应怎样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才有利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答案:(1) ①材料体现出自然界及其规律的客观性(1分)

②体现出意识对于客观事物的反作用(1分)

(2)①自然界及规律是客观的,承认尊重自然规律,是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3分)②人是自然的产物,自然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的行为应顺应自然,服从自然规律(3分)

③人在利用自然开发自然过程中,必须树立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将开发自然和保护自然结合起来,做到可持续发展。(2分)

10、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说明,人类应如何应对动物疫病的传染?

答:①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不断深化认识、发展认识,正确认识病菌的变化规律,指导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关系(4分)。

②积极投身实践,加强科学实验,探求预防、抵抗疫病的理论,获得预防治疗的成果,以维护人的生命健康(4分)。 ③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坚持科学理论指导(2分)

11、辨析题: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会导致唯心主义

答:(1)这一观点是片面的(1分)。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2分)

(3)发挥主观能动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不会导致唯心主义,反而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在要求。(3分)(4)如果违背客观规律,片面强调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则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有可能成为一种随心所欲的行为,就会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遭遇失败。这时,就陷入了唯心主义。(3分)

12、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认识论的观点的?

答:(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不断发展,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体现了实践决定认识的观点。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和深化,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体现了认识的反作用。

(3)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继往开来、推陈出新、蓬勃发展,体现了认识是无限发展着的。

13、辨析题:自然的力量是强大的,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

答:(1)自然及自然的规律是客观的,在人还没有充分认识自然规律时,人是受自然支配,的奴隶,当强大海啸发生时,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往往是巨大的。(2分) (2)但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加强海啸科学研究,提高对自然的预见性。(2分) (3)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并利用规律。健全海啸预警机制,可以降低自然灾害的损失。(3分) (4)在自然灾害面前,人们通过发挥强大的赈灾精神,进一步降低自然灾害的损失,重建家园,使受灾人民重新开始新的生活。(2分)因此,这一观点是片面的。(1分)

14.运用哲学知识,说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怎样进一步解放思想。

答:①解放思想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②解放思想必须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应对改革开放实践带来的新挑战。③解放思想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走适合中国国情、人民拥护的科学发展之路。④解放思想要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⑤解放思想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大胆尝试。(答出以上要点中的任意四点,本题均给满分。其它言之有理的正确分析,可酌情给分。)

15.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说明该县能够脱贫致富的原因。

答案: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是该县农民能够脱贫致富的主要原因。 首先,从当地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把党的富民政策同本地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根据本地的实际,修筑公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反季节蔬菜和中药材,发展当地经济。 其次,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该县充分研究市场,深层加工,组织销售,培训科技人员等,都是按照经济运行的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16.结合材料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①从材料1可见,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频发与人类没有从根本上尊重客观规律有关。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人类如果违背了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地球生态环境恶化就是客观规律对人类的惩罚。 ②材料2说明,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拯救计划,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生产自救,重建家园,最终取得了抗灾救灾的重大胜利。 ③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17.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党对待马思克主义态度的正确性。

答案: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②真理是具体有条件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们党根据我国国情和革命与建设的实际,在实践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发展真理。我们党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18.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合理性。(10分)

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中央根据不同时期的国际经济环境和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及时果断地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正是这一哲理的体现。(5分)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这次调整目的明确,计划性强,是在正确分析判断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作出的,现行宏观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这充分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5分)

19.(2008海南卷23)(10分)有一本被誉为“思考致富的巅峰之作,人生励志的丰硕成果”的畅销书,名叫《只要敢想你就行》。请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辨析“只要敢想你就行”这一命题。答案:①这一命题强调敢想、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一定的合理性。在既定的条件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克服困难、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往往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4分)。②但要取得成功需要许多条件,如果只是敢想,并不具备相应条件,也不会取得成功。(2分)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按规律办事,如果违背规律,只凭主观愿望蛮干,不仅不能成功,还会招致更大的失败。(3分)④对这一命题要结合条件作具体分析,防止陷入夸大或否定主观能动性的误区。(1分)

20.分析上述材料,说明该地是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经济的。(10分)答案:①积极认识规律,以对规律作用的认识指导本地经济发展。②努力发挥认识(意识)的预见性、创造性、目的性和计划性特点,制定相关措施,促进本地经济发展。③尊重客观规律,利用综合成本优势等有利条件,创造“一站式”服务等新的条件,推动本地经济发展。

21.(2008广东卷40) (17分)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1)结合材料l、材料2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0分)答案:(1)①从材料l可见,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频发与人类没有从根本上尊重客观规律有关。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人类如果违背了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地球生态环境恶化就是客观规律对人类的惩罚。(4分) ②材料2说明,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拯救计划,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生产自救,重建家园,最终取得了抗灾救灾的重大胜利。(4分)③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2分)

22.(08年广东高考卷·11分) 辨析:物质是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答案:①贝克莱的观点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②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视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而存在。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不会因为人的意识是否感知而忽生忽灭。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观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依赖于物质,而不是贝克莱所认为的物质依赖于意识。

23.(09广东高考卷·11分)辨析:客观事物在人的意识之外,是人无法认识的。

答案:(1)休谟的观点是不可知论的观点。(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能够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3)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意识还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4)通过人的感官,能够认识客观世界变化多端的现象,通过“思维的眼睛”,能够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世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5)综上所述,题中的观点是不恰当的。

24.(2008宁夏卷39)(36分)结合“气候评估报告”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描述,说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特点。(12分)

答案:①追求和发展真理应以实践为基础。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研究课题来源于人类社会实践,“气候评估报告”是科学家在长期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形成并由实践检验而不断发展的,反映了人类解决气候变暖问题、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②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在不同观点争鸣中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反复过程。人类对地球气候变暖原因的真理性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在实践和认识的循环往复中获得的。

③追求和发展真理没有止境。目前人类获得的关于地球气候变暖原因的真理性认识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实践的继续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气候变暖原因的认识必然会不断扩展和深化。(每点4分)

25.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答案: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生态文明”理念是基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提出的。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说明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⑶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十二大到十七大,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验证了三大文明的正确性,“生态文明”理念的正确性也将得到实践的检验。⑷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为了更好地指导今后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善。

26.(2008全国卷Ⅱ38) (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或说:实践决定认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这一关于分配的原则要求源于实践的需要,顺应了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这一要求体现党在实践基础上对公平与效率关系认识的深化;这一要求将继续得到实践的检验(6分)。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的这一要求.对于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具有重要作用(4分)。

27.(2008北京卷38)(33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回答下列问题。三十年来,实践上的每一次创造,理论上的每一次突破,事业上的每一次进步,无不闪耀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光辉。

(1)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0分)答案要点:①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②主观认识本身无法证明自身是否正确,认识对象不能“自言其明”,二者都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③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联结主客观的桥梁,人们可以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④如果不坚持实践标准,就会陷入主观主义错误。

28.(1)材料一说明我国航天人是如何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的?(6分)(2)材料二我国空间技术的成功探索,反映了实践决定认识的哪些道理?(6分)

答案要点:(1)①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工作,做到了按客观规律办事。(3分)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航天人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3分)

(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我国空间探索工程的成功实施,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2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我国空间探索工程的成功实施,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2分)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我国空间探索工程的成功实施.证明了我国空间探索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2分)

29.该地区在脱贫过程中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答案:该地区的做法是:(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该地区从求脱离本地区实际盲目办工厂,转为根据本地区“山场面积大”的特点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做到了对自己地区客观的真切了解。(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该地区对“无工不富”的经验,从简单照搬到坚持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地做出的决策说明了这一点。 (3)反对错误观点: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该地区领导认为脱贫不能仅靠政府救济,更要靠自力更生,并抓住时机办起果品和肉类加工厂的决策过程中等,说明了这一点。

30.[2009年江苏卷第35题第(1)问]: 对甲型H1N1流感的研究过程体现了有关人类认识的哪些哲学道理?

解析:本题紧扣热点背景——甲型H1N1流感,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回答要扣准知识的限定范围,即人类认识的有关哲学道理,也就是要求必须用认识论的有关道理来回答。

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③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1.[2009年安徽卷第37题第2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安徽省的做法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解析:关键是抓住“如何”发挥,注意两点:一是从一般意义上理解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即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按客观规律办事。二是要正对材料组织答案,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答案:①能动地认识世界。制定“文化强省战略”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辩证地看待金融危机的影响,变挑战为机遇,化危为机②能动地改造世界。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提升软实力,实现快速崛起。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立足于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的省情,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31. 结合材料,谈谈我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答案:①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国政府深刻把握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本质联系,制定并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

②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客观条件结合起来。中国政府遵循客观规律,根据自身国情确定减排目标,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③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本着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精神采取行动,表明中国政府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方面坚持从中国人民和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出发。

32.回答问题:运用唯物论原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理。

答: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始终立足于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变化而进行积极调整。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我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的宏观调控政策,使中国宏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和实施宏观调控政策,要尊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宏观调控政策从“两防”到“一保一控”再到“保增长”的转变充分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

33.回答问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分析黄河的治理过程。

答:(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在不断治理黄河的过程中,认识到治理黄河必须综合治理才能成功。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先后采用了单一的治理方法、综合治理的方法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保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理念。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证明,对黄河进行综合治理,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每次治黄方法和理念的提出,都指导人们去更好地治理黄河。(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可以促进实践的发展。治黄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的治黄方法以及新的治黄理念的提出,不但可以促进黄河的合理治理,同时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由于黄河的复杂性,人们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先后采用了单一的治理方法、综合治理的方法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从根本上治理好黄河。

34请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说明“低碳生活”成为新生活方式的必然性。(5分)

答案:实践决定认识,人口的增长和无节制的生产生活消耗造成环境恶化,让人们认识到低碳生活方式的必要性,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低碳生活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具有改善作用,必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5分)

35、结合材料,说明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过程所体现的认识论道理。(6分)

答案:①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是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分)②随着人们对气候问题的研究和关注,各国已将其上升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分)③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经历了实践、认识、现实践、再认识的不断深化过程,说明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2分)

36、从实践和认识的角度,说明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9分)

答案: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的深入发展。(3分)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发展的。(3分)

第四篇: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原理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内容:(1)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尊重社会实际,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

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反对机械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

原理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 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表明了生产关系一定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表明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方法论: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现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原理

3、社会历史发展趋势

内容: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

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方法论:正确认识社会历史的前进性和上升性。

原理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内容: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方法论:①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

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的基本思想和根本方法。坚决反对脱离群众的倾向和作风。在实践中要正确处理个人和群众的关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②反对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否认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注: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原理

5、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内容:(1)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2)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的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牢固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 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反对忽视价值观修养的错误思想。

原理

6、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辩证关系(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内容: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

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人既是 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一方面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 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社会价值);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 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自我价值)。)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处于首要地位,社会对个人的尊重 和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方法论: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反

对割裂二者关系,片面强调其中某一方面的错误。

原理

7、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内容:(1)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程度作出判断,就成为价值判断。 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就称为价值选择。

(2)特性:社会历史性,阶级性,主体性、多样性。

(3)标准:①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②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方法论: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原理

8、价值的创造与实践

(1)人要在劳动和奉献中体现和创造价值。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价值。通过劳动实践和证明自己的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充分利用好客观条件。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和工作条件都是由社会提供的。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我们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生的个性发展。但是,这种个性不应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而应表现于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强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重要问题:

(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2)价值的含义: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3)怎样处理好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人民群众利益的关系: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当个人的利益同人民群众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当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没有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的选择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第五篇:2014届高考生活与哲学历史唯物主义主观题

历史唯物主义主观题 1. “收入倍增”和“教育发展”关乎民生之利,为人民群众所广泛关注。某校高三学生在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过程中,围绕这两项内容进行了交流。请你参与其中。

第一组 聚焦“民富”

十八大报告提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前,实现这一目标最大挑战是经济下行压力,需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在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居民收入倍增。

结合第一组观点,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居民收入倍增目标确定的理论依据。(20分)

2. 土地的有效利用和耕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2010年某市农民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民耕地保护协会”。他们举办“耕地保护论坛”,积极宣传国家节约、集约用地政策;主动监督和协助处理违法用地行为;主动整治废旧建筑,建设休闲健身场所,改善居住环境。他们发挥集体智慧,既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又保护了耕地,成为耕地的“第一守护人”。

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分析农民群众为何能够成为耕地的“第一守护人”。(10分)

3. 创新社会管理,共建活力中国,共享和谐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加快,社会结构日益复杂,社会管理面临新的挑战。从管控到服务,成为社会管理的必然趋势。

两年前,T市将市区街道办全部撤销,将人、财、物等资源下沉到社区。社区居委会由居民依法选举产生,社区内的大事要事,均需居民会议或居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管理人员的业绩考核权也交给了居民。社区内设立了公共服务大厅,将适宜社区办理的多项行政职能分解到就业、救济等服务窗口,并有专人负责各片区的信息采集、安全及上门服务。社区党组织协调各方将党员、干部、志愿者等组织起来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政府引导下,社区基金会、个性化调解室等社会组织发展起来,成为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

两年来,该市社区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居民幸福感显著上升。

联系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说明T市是如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12分)

4. 材料一:习近平指出:“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切实解决好‘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政治问题,努力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材料二:某市政府法制办为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先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征集意见和建议,后召开座谈会,请市民代表对条例的草案发表意见和看法。

材料三:某市区党组织着力实施民生工程,创建街道社区党建的立体运行体系,通过“分类设岗定责”、“民情日记”等形式,帮助3000余名下岗人员实现了再就业,解决了1700余件社情民意问题。

上述材料共同体现了价值观的什么作用?(4分)并分析党和政府是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主体观的。(12分)

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目标,是一份郑重承诺,也是一项重大部署。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积极致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如果经济总量上去了,人民群众的收入不能相应增长,人民群众获得的实惠不能相应增加,经济增长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长此以往,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根基也会受到影响。

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努力“增加居民收入”。(14分)

6.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80万人预计100万左右大学生难以找到工作。实际上,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总量是可以满足大学生就业的,然而部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加大了他们的就业难度;有的宁愿蜗居大城市当“蚁族”也不愿到中小城市和基层施展才华,有的只盯着公务员岗位,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而不愿走进中小企业;有的宁愿被动等待机会降临,也不愿主动创业。

结合材料,运用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是,说明大学生应有的就业观(10分)

7. 材料:生态文明建设呼吁富于时代精神的消费观念。

近代以来,西方社会有人推崇消费主义,强调可推动经济增长,鼓励人们无节制消费,把消费和占有更多物质财富作为人生成功的标志。消费主义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

中国传统社会崇尚勤俭节约,提倡节省实用,主张节制消费。勤俭节约的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内涵与时俱进。当代中国,人们对勤俭节约有了新的认识。

同学们经过合作探究认为,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应是:尊重爱惜劳动成果:适度消费: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指出消费主义的错误。(10分)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960年,雷锋当上了运输兵。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他写下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1977年,刚入伍的郭明义代表新兵宣誓:“雷锋的道路就是我的人生选择,雷锋的境界就是我的精神追求。”几十年来,郭明义多次发起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捐资助学、义务献工等活动,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2011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

2012年被人们称为“最美的感动年",涌现出“最美司机一吴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等一大批平凡的英雄,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着雷锋精神,使人们在温暖和感动中产生向上的精神力量。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雷锋精神的践行者。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8分)

历史唯物主义主观题答案 1.(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倍增目标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的。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倍增目标的确定,有利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生产力发展。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倍增目标的确定符合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要求。

2.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3分)

农民群众是农业生产的主体,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日益增强。他们充分发挥主动性和首创精神,自觉地保护耕地。(3分)

党和政府实施的耕地保护政策符合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要求和表现。(4分)

3. ①把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适应社会转型要求,推进社会管理创新;(3分)

②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调整上层建筑,进行机构改革,促进社会发展;(3分)

③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发展社区自治,培育社会组织,推动社会进步;(3分)

④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为民服务,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3分)

4. ①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4分)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是物质财富的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3分)

③对根本政治问题和权力的认识,通过广汇民意、广集民智作出决策,着力解决群众的问题,体现了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和对人民负责的态度。(3分)④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3分)

⑤把群众放在首位、秉持正确权力观、问计于民、帮助再就业等,实践了群众路线,坚持了群众观点,巩固了群众基础。(3分)

5. ①是解决中国社会基本矛盾的需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者社会历史的发展。(亦可以从社会发展规律或主要矛盾角度回答)

②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或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观点)的需要。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③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需要。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亦可以从群众观点角度回答)

④是我们党自觉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的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6. ①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根据实际选择职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发挥正确的价值导向作用。(3分) ②坚持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把个人愿望与社会愿望结合起。(2分)

③坚持理想与现实的统一,立足现实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奋斗中实现中游理想。(2分)

④坚持贡献与索取的统一,竞争就业、自主创业,在为社会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2分)

7. ①人们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遵循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②消费主义鼓励人们无节制消费,把消费和占有更多的物质财富作为人生成功的标志,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违背了客观规律,危害了人民利益。

8. ①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和人生追求;

②在劳动创造和奉献社会中不断实现人生价值;努力学习,勇于实践,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上一篇:中心机房工程方案下一篇:做销售的自我评价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