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作会议精神传达

2023-04-05

第一篇:信息工作会议精神传达

信息 传达会议精神

兴城市气象局传达学习全省气象工作会议精神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苏婉报道近日,辽宁省兴城市气象局召开全体职工大会,贯彻落实2015年全省气象工作会议精神。

会议上,兴城市气象局局局长孔令军向全体职工传达了2015年全省气象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和2015年全省气象工作会议工作精神,使全体职工深刻了解到“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和“提质增效,依法履责,全面提升新常态气象服务保障能力”的重要性。本次会议还根据两个报告所传达的精神,回顾了我局2014年的工作,提出了工作中的不足,部署了2015年的重点工作,并对2015年的工作提出了希望,鼓舞了全体职工的工作热情。

第二篇:传达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定稿)

广东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2016年6月13日,省委、省政府在广州珠岛宾馆召开了全省城市工作会议,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城镇化和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广东省城镇化和城市工作。会议由许瑞生副省长主持,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胡春华,省委副书记、省长朱小丹,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云龙,省政协主席王荣,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省委常委、秘书长、办公厅主任邹铭等领导同志出席会议,胡春华书记、小丹省长分别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各地级市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政府分管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负责同志,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城市规划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各县(市、区)的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我市许光书记和各区(县级市)书记、区长(市长)参加了会议,我区我参加了会议。

一、关于胡春华书记的讲话精神

春华书记围绕推进人的城镇化讲了四点意见:第一是“抓好常住人口市民化这个首要任务”;第二是“提高城市的人口承载力”;第三是“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的城市生活环境”;第四是“推进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

关于“抓好常住人口市民化这个首要任务”这个问题,春华书记强调要积极引导推动具备条件的常住人口落

户城镇,到2020年努力实现不少于600万本省和700万外省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要完善居住证制度,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对已在城镇就业但就业不稳定、暂未满足城镇落户要求或不愿意落户的人口,通过居住证制度来解决他们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问题。

关于“提高城市的人口承载力”问题,春华书记强调,一要控容提质,建设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指出广州、深圳要解决“摊大饼”问题,佛山、东莞、中山等城市要解决“摊小饼”问题;二要扩容提质,促进粤东西北地区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他指出,新旧城区要协同发展,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城市建设与产业建设要形成良好互动,在集聚产业的同时集聚人口,加强县城和重点镇建设,增强县城对本地人口的吸引力和承载力;三要推动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城市的融合互动发展。加快湛茂阳沿海经济带发展,形成粤西沿海城市带,缩短城市间的时空距离,促进粤东西北与珠三角联动发展、优势互补。

关于“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的城市生活环境”问题。春华书记指出:“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发展是为了人。”必须顺应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水平,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更优质服务、更宜居环境,让人们生活得更好、发展得更好。同时指出,要发挥好规划

的引领和管控作用,推进“多规合一”,实现“一本规划”干到底,切实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打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特别强调,必须警惕出现城市贫民区问题,避免出现“贫民窟”现象。

关于“推进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问题。春华书记指出:目前我省城市治理水平相对于现代化城市发展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存在不少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各地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不断提高城市治理水平。他强调,要注重把握好四条原则:一是要切实发挥好区、镇街、社区的社会管理职能作用,二是要创造条件让非户籍常住人口全面参与城市治理,三是要严格把握“村改居”的标准,四是要保障城市的安全稳定。他最后强调,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城镇化工作的领导,要把城镇化发展摆上各级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工作汇报,把城镇化发展的目标任务与领导干部工作绩效挂钩,纳入考核体系。

二、关于朱小丹省长的讲话精神

朱小丹省长就做好全省城市工作讲了四点具体意见: 一是准确把握大势,充分认识做好城市工作的重要意义。

二是抓住关键环节,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他指出:一要强化城市规划工作。要求科学编制城市规划,到2017年基本实现地级以上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

严格依法执行规划,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区域,不得建设,凡是违反规划的行为都要严肃追责;严格监督规划执行,加强违建治理,用5年左右时间,全面清查并处理建成区违法建设,坚决遏制新增违建。创新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建立权责明晰的城乡规划实施事权体系。二要塑造城市特色风貌。要求加强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管理,提升城市建筑水平。三要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加快推进解决居者有其屋问题。四要营造城市宜居环境,恢复城市自然生态,提出今后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域应当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五要创新城市治理方式。推进依法治理城市,加强城市安全管理,落实街道、社区的管理服务责任。

三是抓好“三个统筹”。即是要统筹产业、人口、空间三大结构,抓好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增强城市工作的科学性。

四是发挥城市带动作用,全面提升我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全力打造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稳步推进粤东西北地级市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和新区建设。注重推进户籍人口城镇化,实现2020年全省户籍人口城镇化率56%的目标,有力带动全省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一批特色小城镇、中心村和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新社区。

三、关于贯彻会议精神的几点意见

这次省城市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传达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期城市工作的新要求,必将对促进我区今后城市扩容提质的发展带来新机遇,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周密谋划,强化举措,认真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提几点贯彻意见:

(一)加强我区城市工作领导。按照中央、省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主抓城市工作,按照党管城市工作的部署,建立我区城市工作领导机构,加强和改善对城镇化工作的领导,对照上级的领导小组机构,尽快建立完善我区的工作领导小组机构。

(二)按照规划先行要求,抓好我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化细化规划体系,科学编制,统一推进,形成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完整规划体系,重点做好:修订、完善“十三五”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全面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强建成区与新区间的规划对接;加快各项专项规划编制进程,完成燃气、电力、停车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启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专项规划工作,完成地下管网普查工作并建立地下管网管理信息系统,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丰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内容,做好城市设计工作,着力突出城市特色与内涵,避免“千城一面”的现象,为下一步城市建设提供科学的规划保障。省要求到2017年实现地级以上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我区必须

尽快完成水东旧城和陈村、南海“两翼”近期和远期总规和详规工作,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相统一。在城市规划设计上,力求做到具有地方特色、宜居宜业、绿色环保,做到“三个统筹”,增强城市工作的科学性。

(三)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抓好我区常住人口市民化的工作。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基础设施和城市道路规划,着力解决城市病,提高城市活力。启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专项规划工作、开展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工作、完善停车设施专项规划,完成地下管网普查工作并建立地下管网管理信息系统,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这一系列专项规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城市发展规模与环境承载能力,提升城市交通畅通功能,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满足群众需要,引导城市健康发展。我区目前城市常住人口小于户籍人口,流动外出人口较多,而外来人口到我区城市安居乐业人数不多,今后我区要通过创造“美丽电白”品牌,搞好城市建设和管理,在完成“三路两湖”、“七路一桥一广场”、“一堤一街一码头三公园”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年初已确定的26项城市建设项目,特别是推进滨海旅游业发展,完善“一湾二岛三山四泉五园”旅游设施,吸引更多外地人到电白城区观光旅游,安居乐业。推进新城区房地产业,扩大租赁住房、棚区货币制住房建设,推动新城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让更多的城

乡中低收入人群都能安居城市、适居城市、乐居城市。我们在5年内力争户籍人口城镇率达56%以上的目标。

(四)按照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要求,进一步抓好我区城市管理工作。尊重群众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做到开门编规划,将公众参与引入规划编制和管理的各个阶段,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使规划真正符合人民利益,让规划不仅有力度,同时也有温度。推行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增加重大事项决策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另外,在门户网站开设政民互动栏目,公布局长信箱,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咨询、反馈意见,倾听百姓呼声,解答群众对规划工作的疑惑,及时回应群众关心的规划热点问题,对群众提出的合理意见建议尽量采纳,对未能采纳的也逐一进行详细说明,让群众的话语权落到实处。针对目前城市交通拥挤、卫生脏差、摊档乱摆等突出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城管力度,全面整治城市垃圾、摊档。改善城区公交一体化功能设施。我们要贯彻好省会议关于城市治理水平的四条原则,切实发挥好区、镇街、社区的社会管理职能作用,让非户籍常住人口参与城市治理,保障城市的安全稳定,提高我区城市社会化、现代化的管理水平。

第三篇: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20

12、

3、14)

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于3月12日召开。会议传达了省和黑河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表彰了全市农村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安排了4个乡镇、1个合作社作了典型发言,宣读了2012年农业和农村工作要点。市委副书记、市长黄世伟作了重要讲话,市委副书记孙金梅同志主持会议并作了总结讲话。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人大主席、副书记、副乡镇长、农业中心和畜牧中心主任、各村书记、村主任以及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我镇作为秋整地先进单位、奶牛规模化养殖先进单位、自和村作为种植业结构调整先进村、副镇长王晓亮作为农民入住新区优秀组织者和李铁华作为农业科技推广优秀工作者在会上受到了表彰。我镇徐书记在会上作了《抓园区、建基地、重普及、努力开创科技兴农、科技富农新局面》的典型发言。会议的主要精神体现在黄市长的讲话当中,讲话分为三个部分:

一、 回顾总结了去年全市“三农”工作取得的成绩,同 时深刻分析了今后面临的形势。

二、安排部署了今年四个方面的具体工作。一是推进一 体化建设,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二是加快产业化发展,在促进农村经济繁荣上实现新突破;三是加快集约化进程,在优质高效农业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四是提高科技化水平,在提高粮食产能上实现新突破。

二、 着重对做好今年“三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一要 进一步强化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二要进一步强化对“三农”工作的服务;三要进一步创新“三农”工作的方式方法。

第四篇:全盟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2011年2月25日)

全盟金融工作会议于2月23日在锡市召开。会议传达了全区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了“十一五”时期全盟金融工作,明确“十二五”工作规划,部署了2011年工作任务,并开展了金融知识专题讲座。

刘俊臣盟长对“十一五”期间全盟金融工作做了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一是金融企业规模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是短板。二是金融体制不健全。三是融资担保体系不健全。并对“十二五”期间重点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优化信贷结构,落实好信贷政策。要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重点项目发展、民生项目三个方面的支持力度;并注重资本市场融资和金融产品的创新。二是完善农牧区金融服务体系,解决农牧民贷款难的问题。增强农行、农发行等政策性涉农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将农信社向商业银行转变;解决农村网点不足问题,逐步发展村镇银行;着力推进农村牧区金融产品创新,完善农牧户联保贷款机制。三是健全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大金融机构贷款发放力度,加大惩治力度,严打各类金融犯罪。四是加强组织领导,发展壮大金融事业,发挥各地金融办组织协调能力,相关部门对金融机构严格监管。

张晓兵副盟长提出2010年金融工作的突出的五问题:金融实力不强;贷款渠道单一;融资难度加大;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金融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对2011年金融重点工作做了安排:一是把握好金融政策,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加强信贷投放力度。二是大力发展民生金融。突出支持中小企业和农村牧区这一重点,2011年在全盟选“100家中小企业、100户农户”开展“金融服务双百工程”;关注弱势群体,加大对下岗人员、助学贷款等支持力度,并简化办事程序;强化金融服务机构创新,2011年在全盟选择2家金融机构在2个旗县开展试点工作;拓展农牧业、农村保险这一保障体系,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三是加强金融体系建设,支持地方金融发展。引进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完成各旗县村镇银行组建工作;加快农信社改革,向商业银行转变;推进担保体系建设,提高质量、增加数量、规范运行;积极引导有能力的企业上市,拓宽速效渠道,建立上市后备企业。四是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营造好信用环境、法制环境、服务环境。今年要开展“银、政、企”联合活动。

王志远副盟长做会议总结,要求各地要从四方面抓好会议落实:一要认真学习这次会议精神。二各地要加快创新步伐。三要切实抓好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四是各地在会后要立即汇报、研究。将会议落实情况于3月底前报盟行署和盟金融办。

金融知识专题讲座内容:

1、加强金融生态建设、促进经济金融协调发展。

2、投融资理论与实务。

第五篇: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湖北省水利厅 (2011年7月20日)

2011年7月8日至9日,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我国水利改革发展实践经验,分析水利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改革发展主要任务,对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进行全面部署,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更为有力的水利保障。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政府分管水利工作的负责同志,发改、财政、水利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军队有关单位负责同志;部分高校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7月8日上午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主会场设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各市(地、州、盟)设分会场。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周永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会议。会议由李克强同志主持,胡锦涛、温家宝同志作了重要讲话;7月8日下午在京西宾馆召开分组会议,与会代

表讨论了胡锦涛、温家宝同志的重要讲话;7月9日上午召开的全体会议,由马凯同志主持,回良玉同志作了会议总结讲话。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黑龙江、江苏、山东、湖南、重庆、甘肃等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在会上发言。

这次会议,是我们党成立以来、新中国建立以来第一次阱中央名义召开的水利工作会议,是继今年中央1号文件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再次对水利工作作出动员部署的重要会议。会议精神集中体现在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的重要讲话中。

一、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主要精神

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治国安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总结回顾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治水实践,充分肯定了新中国建立以来水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精辟论述了新形势下水利的重要地位,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全面部署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强调加快水利改革友展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是强国富民的重大举措,要真抓实干、持之以恒,把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讲话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思想性、战略性、开创性,标志着我们党对治水规律的认识实现了新的飞跃,对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定位达到了新的高度,是推进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

事业的重要纲领性指导文献。

(一)充分认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 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水利事业。几十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展了气壮山河的水利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治水兴水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重要保障。党的十六大以来,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强调要把水利工作摆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治水思路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加强水利建设和维护水安全,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建设节水型社会。

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水提出了新的要求,发展和水资源的矛盾更加突出,水对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影响更加突出,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第一,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把农田水利作为提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水利基础。第二,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转变用水方式,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把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建

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全面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形成有利于水资源节约保护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推动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第三,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水利与民生息息相关,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水利的根本目标。要把水利建设作为解民忧、纾民困、惠民生的重要手段,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水利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第四,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综合能力的迫切需要。要加强水利抵御自然灾害综合能力建设,从根本上夯实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抵御自然灾害基础,提高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增强应对自然灾害的预见性和主动性。

(二)准确把握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杷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四大体系”。否曩莛查建成防洪抗旱减灾7睦奎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抗旱能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时期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大江大河支流、独流入海河流、内陆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全面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易发区逐茎望喳鳖丝建设,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更加可靠的保障。二是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全国年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城乡供水保证率显著提高,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明显降低,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5提高到0.55以上,“十二五”时期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00万亩,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合理用水需求得到全面保障。三是基本建成水资源堡护和河塑健康保障体系。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重点区蜮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地下水超采基本得到遏制,维护良好城乡水生态环境。四是基本建成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和合理配置的水价形成机制基本建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体制机制基本形成,水利发展生机活力不断增强。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要坚持“五项原则”。一要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加快水利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推动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水利发展更好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把能让群众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作为水利建设优先领域,加快建设一批事关国计民生和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利工程。坚持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饮水安全放在防汛抗旱工作首位,把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需要作为群众安置和救灾工作重中之重。坚持把维护人民基本需求和合法权益放在水利管理和改革突出位置,保障群众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城乡供水保障、用水结构调整、水利移民安置、蓄滞洪区运用补偿等方面的合法权益。二要坚持统筹兼顾。必须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兼 顾各方,注重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促进流域和区域、城市和农村、东中西部地区水利协调发展。科学制定实施水利规划,统筹安排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科学管理,统筹解决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统筹流域和区域水利发展.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关系,使流域治理开发和保护整体部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相协调。统筹城乡水利发展,构筑城乡协调、各具特色、相互补充的水利发展体系。统筹区域水剩发展,着力推进东部地区率先实现水利现代化,积极扶持中西部地区水利发展,大力推动革命老

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水利发展,不断缩小区域水利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三要坚持入水和谐。牢固树立入水和谐理念,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高效利用水资源。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条件的关系,全面考虑水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科学确定水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合理安排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正确处理抗灾救灾和防灾避灾的关系,在建设规划和工程选址时充分考虑洪水影响和水资源条件,建立健全水旱灾害预案亟塑亟莹体系、物资储备体系,加强避险救灾知识宣传,提高群众避险自救能力。正确处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把保护生态理念贯穿于规划、论适-蕉墼坠及运行调度等各个环节,把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四要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把水利作

为公共财政投入重点领域,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大幅增加水利建设投资,保证事关民生的水利工程、江河重点骨干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程等建设投资稳定增长。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针对土地出让收益和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需求不匹配的区域性矛盾,强化省内统筹,中央统筹部分资金,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中西部地区和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

贫困地区农田水利连设。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发展面向水利的中长期优惠贷款业务,推进经营性水利项目市场融资。研究制定农田水利建设相关政策措施,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引导农民兴修水利。五要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破除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创新区域水公共服务管理模式,推进水务管理一体化。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在分类定性基础上落实水利工程管护主体、管理责任、管理经费,搞好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保障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充分发挥水价调力促进节约用水和产业结构调整。健全基层水利服务对防汛专业抢险队、抗旱服务队、水利科技推广服务站、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夯实基层水利工作基础。

(三)切实完成水利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

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科学确定水利发展长远目标、建设任务、投资规模,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推进。当前,要全力以赴完成好“六项任务”。一要着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推进灌区建设,确保到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

推进大中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健全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扩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范围。加强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配套。因地制宜建设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永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二要董盎提高匮送保睦篮也。继续推进主要江河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设,全面加快蓄滞洪区建设。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巩固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成果,加快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加强山洪地质灾童堕御和综合治理。高度重视城市防洪工作,全面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三要着力建设水资源配置工程。以水库为调蓄中枢,以河道、渠系为主要输水载体,实现江河湖库水系连通,按照引得进、蓄得住、排得出、可调控和保护生态的要求,从硬件上全面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高度重视雨水、微咸水利用。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城乡一体化供水,加强城乡饮用水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四要着力推进水生态保i塑查里坐缸?jio加强长江上中游等重点区域及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水土流失防治。加快实施坡耕地综合整治工程,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加快污染严重江河湖泊水环境治理,建立健全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等补偿制度。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湿地的保护,搞好农村水环境整治和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加强

水能资源管理和规范开发许可,积极开展小水电代燃料生奎保护曼翟建设,推进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五要着力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3条红线。抓紧制定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建立覆盖流域和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加快制定区域、行业、产品用水效率指标体系。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对各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主要指标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地方政府相关领导王童鱼垒耋盛幻翌缝重墨依据。六要着力提高水利科技创新能力。加强水文气象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站网布局,扩大覆盖范围,加快应急机动监测能力建设,全面提高服务水平。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

(四)加强对水利改革发展工作的领导

一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深对水利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及时研究和解决水利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完善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落实防汛抗旱、饮水安全保障、水资源管理、水库安全管理等行政首长负责制,特别是要加强今年中央J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要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二要

科学治水,依法管水。坚持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建立健全适应我国国情和水情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完善全国、流域、区域水利规划体系,强化水利规划对涉水活动的管理和约束作用,加强规划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的水行政执法体系,完善水事纠纷预防和调处机制,提高永利工作科学化、法制化水平。三要健全队伍,转变作风。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和基层水利人才为重点,加强各类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工作。突出加强基层水利人才队伍建设,采取政策措施稳定一线农田水利人才队伍,加大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加快解决西部地区水利人才不足问题。四要密切协作,形成合力。牢固树立全流域一盘棋思想,团结治水,合力兴水。地方和地方、地方和部门以及部门和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全面统筹各项任务,抓紧制定实施细则,形成治水兴水合力。鼓励和引导全社会支持水利事业发展,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水利建设,集中全社会力量办好水利。五要重视宣传,营造氛围。加强宣传工作和群众工作,加大国情和水情宣传普及力度,把水利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纳入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重要内容,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风尚。

二、温家宝同志重要讲话主要精神

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系统分析了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及其发展变化,阐述了新形势下的治水方略,进一步强调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系列重大水利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作出了安排部署,对健全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保障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更加自觉、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地贯彻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加大水利建设投入,下决心保住水利这个重蠃。

(一)正确把握新形势下治水方略

我国水情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二是降雨时空分布不均。近些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我国的水情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第一水资源短缺状况不断加剧;第二,水资源分布不均问题更为突出.第三,水生态环境恶化压力加大。第四,水旱灾害发生JL率上爿-。要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审视水资源问题,避一步增强水忧患、水危机意识,认真总结国内外治水的经验教训,立足我国基本国情,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制定实施新形势下的治水方略。一是科学规划。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

远,作好顶层设计、搞好规划布局,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全面推进,促进水利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流域与区域、城市与农村、东中部地区水利协调发展,促进水资源

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科学管理、永续利用。二是统筹安排。必须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饮水安全放到首位,注重兴利除害并举、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结合。统筹处理好重大关系,兼顾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以及不同地区、不同流域的治水需求,协调好蓄水、泄水、调水遗程,安排好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最大程度发挥水利的综合效益。三是综合治理。要多措并举、综合治理,把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起来,在继续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采取植树种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等措施,充分运用现代科技、信息、管理等手段,健全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提高治水科学化水平。四是节水优先。必须大力倡导、全面强化节约用水,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调水工程建设必须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五是强化保护。必须全面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六是量水而行。在确定产业发展、生产力布局、城镇建设规划时,充分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因水制宜、以供定需。缺水地区要严格控制高耗水产业发展,控制城市规模过度扩张。

(二)全面提高防汛抗旱减灾能力

必须集中力量加强薄弱环节的治理和建设,全面提高防

汛抗旱减灾能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四件事。一是加快中小河流治理。把中小河流治理作为今后_企盟期防洪建设的宦点,对洪涝灾害易发、保护区人口密集、保护对象重要的河流及河段进行集中治理,尽快使治理河段基本达到国家防洪标准。二是加快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步伐。尽快对4.1万多座小型水库和2700多座大中型病险水闸进行除险加固,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深化水库、水闸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明确责任主体,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三是加快山洪灾害防治。加大山洪灾害防治力度,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快实施防灾避让和重点治理,建立健全专群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用5年时间基本解决山洪地质宓害防治的突出问题。四是加快抗旱水源建设。有序推进大中型水库建设,保障重点地区、重点城市和粮食产区的供水安全。有效增加抗旱水源战略储备,加快建设一批规模合理、标准适度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提高应对特大干旱、持续干旱和突发水安全事件的能力。

(三)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要把节水作为解决中国水问题的战略性和根本性措施,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利用为核心,努力构建和形成节约用水的制度体系、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氛围,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一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合理分配江河水量,

建立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合理确定用水效率指标体系,确保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从严惩处污染水体行为,从严保护饮用水水源。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明确责任,加强监督,严格考核。二要建立健全节约用水的利益调节机制。稳步推进水价改革,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促进各行各业节约用水、高效用水、合理用水。逐步推行工业和服务业用水超额累进加价 制度,促进用水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合理调整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逐步实行阶梯式水价制度。按照促进节约用水、降低水费支出、保障灌排工程良性运行的原则,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探索实行农民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加快水权制度建设,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市场,促进水权置换相有序流转。三要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和产品。完善和落实节水灌溉的产业支持、技术服务、财政补贴等政策措施,加大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力度,增加节水、抗旱设备的补贴和贴息贷款规模。加快高耗水行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步伐,推广节水工艺技术和设备,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必须配套建设节水设施,鼓励企业加强污水综合治理回用、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着力降低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普及高效实用的节水器具。四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节水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营造爱

水、惜水、节水的良好氛围。

(四)加大水生态治理和水环境保护力度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加强水生态治理和水环境保护。一要加强水污染防治。加大重点流域和湖库污染防治力度,大力推进点源和面源污染减排,强化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监督管理,实施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尽快解决一些地方地表水污染较重、湖泊水库富营养化、水源地水质不达标等突出问题。二要实施地下水超呆治理和保护。加强涵养保护和治理。建立全国地下水监测体系,提升地下水监控能力。全面实施地下水取用水总量控制,严格地下水取水许可监督管理。依法划定并公布地下水禁采和限采范围,尽快制定地下水压采计划。依法落实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三要推进生态脆弱河湖修复。加快推进重点河流和地区水生态修复,保证主要江河湖泊的生态水量,遏制重要水域的水生态恶化趋势。加快琏立水生态补偿机制和水生态监管体系。四要继续加强水土保持。依法从严控制开发建设活动,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对自然生态的扰动,维系良好生态功能。对已经形成严重水土流失的地区,要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加强长江和黄河上中游地区、西南石漠化地区、东北黑土区等重点区域的水土流失防治,加快推进坡耕地综合治理。积极推动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扩大小水电代燃料工程规模。

(五)突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从根本上改变农业靠天吃饭的格局,必须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一要充分发挥现有灌溉工程作用。继续对大中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恢复和改善灌区骨干渠系的输配水能力,提高工程标准。搞好田间配套,加强末级渠系建设,解决好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扩大早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面积。实施大中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加强重点涝区治理,完善灌排体系。二要因地制宜扩大有效灌溉面积。结合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实施,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的地区,新建一批灌区。在大型水利工程难以覆盖、农田水利发展缓慢的地区,重视发挥“五小”水利工程作用,根据条件建设一批中小型水库和中小型灌区。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范围全面覆盖到农业大县,并向主要牧区大县延伸。三要健全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建立有效机制,调动 农民和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通过以奖代补、先干后补、民办公助等多种方式,引导农民兴修农田水利。鼓劢和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农田水利建设信贷投放,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农田水利建设。切实做到建管并重,落实好管护主体和经费来源。对小型农田水利等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积极推广农民直接参与的建设管理新模式。

(六)着力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

采取有力措施,尽快全面解决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

一要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构建“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体系,适当规划建设跨流域、跨区磊葫泵王茬。稳步推进大中型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抓紧建设一批中小型水库、引提水和连通工程,支持农民兴建小微型水利设施。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积极开展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加大雨水、微咸水利用力度。二要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进一步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支持力度,积极发展集中供水工程,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有条件的地方要延伸集中供水管网,发展城乡一体化供水。“十二五”期末全面解决2亿多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落实管护主体,确保长期发挥效益。三要加强城市供水能力建设。提高供水系统的安全性,科学选择水源,划定水源保护区,健全保护措施,确保饮用水水源地来水达标。抓紧建设正常备用和应急供水水源,完善干旱年份饮水安全战略储备体系,提高应对供水安全危机事件处置能力。加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着力做好城市防洪排涝工怍。

(七)健全加快水利发展的保障机制

一要加大水利建设投入。抓紧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财政性资金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都有明显提高。进一步提高水利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大幅增加水利专项资金规模。认真落实好从土地出

让收益中提取IO%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积极化解土地出让收益与农田水利建设投资需求不匹配的矛盾。充分利用财政贴息、中长期政策性贷款、收益权质押贷款、设备设施融资租赁等优惠政策,大幅增加水利建设的信贷资金。二要推进水利改革创新。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促进城乡供水、水环境治理和防洪排涝的统筹协调,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集水利建设资金,积极推进经营性水利项目走向市场,广泛吸引各种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根据水利工程性质,分类管理,建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鼓励和扶持各类企业、个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等开展水利服务。三要加快水利科技进步。大力推进水利科技创新,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集中力量开展科研攻关。加快水利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技术推广,建立队伍多元化、运作市场化、服务网络化的水利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水利科技装备水平,加强水文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防汛抗旱、水资源调控、水利管理和工程运行的信息化 建设。

三、回良玉同志重要讲话主要精神

回良玉副恿理的总结讲话,深刻分析了会议召开的重大意义,系统总结了会议取得的重要成果,对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作出全面安排部署,对扎实做好当前“三农”工作提出明

确要求,强调水利事关国家的盛衰、民族的兴旺和民生的安澜,要从政治大局、宏观全局的高度,认真领会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战略意图,像重视国家粮食安全一样重视水资源安全,像严格土地管理一样严格水资源管理,像抓好节能减排一样抓好节水工作,像加强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建设一样加强水利建设。

(一)要深化认识,把思想切实统一到中央对水利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随着我国和全球水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必须更多关注淡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务必从政治大局、宏观全局的高度,认真领会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战略意图,深刻认识水资源水环境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瓶颈制约的严峻形势,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水资源的功能定位和水利的重要作用,真正把加强水利作为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举措,作为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三)要细化措施,把行动切实统一到中央对水利发展

的战略部署上来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一是抓好“一大一小”,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一大”是要抓紧建设一批重大水利工程,集中力量加快大江大河大湖控制性枢纽工程及河道堤防综合整治、骨干水资源配置工程、西南地区重点水源工程和河湖水系连通工程等建设,进一步提高水资源时空调控水平,增强防洪减灾和供水保障能力。“一小”是要突出强化小型水利建设,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大搞小型农田水利和农村水利建设,尽快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在资金安排上要有大的投入。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明显提高,金融机构水利信贷资金规模要大幅增加,积极探索采取政府补贴、发行债券、资产抵押、上市融资等方式,拓宽水利建设投融资渠道。当前,要抓紧研究出台土地出让收益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加大金融信贷水利投入、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的具体政策和办法。三是在水资源管理上要有大的动作。下决心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抓紧落实重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建立流域、省、市、县4级取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完善农业、工业、服务业、居民生活等用水走额指标体系,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严格执行水资源有偿使用、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等管理制度,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四是在改革创新上要有大的突破。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健全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20度,完善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协调机制。建立和完善国家水权制度,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积极推进水价改革。深化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大中型水利工程公益性管养经费,建立小型水利工程管理运行机制。参照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相关政策,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

(三)要实化工作,把目标切实统一到中央对水利工作的具体要求上来 一要落实领导责任。实行防汛抗旱、饮水安全保障、水资源管理、水库安全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抓紧建立分级负责、环环相扣、密切配合、统筹协调的工作责任制。二要提高工作水平。准确把握水安全形势和水利发展规律,系统研究战略性、全局性、关键性重大问题,着力提高理论和政策研究水平,指导水利改革发展实践。水利建设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

一、安全至上”的意识,保证建设进度,注重工程质量,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严把规划和前期工作关、原材料和设备采购关、施工质量关、竣工验收关,坚决杜绝形象工程、豆腐渣工程。三要加强监督检查。要把中央1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与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结合起来,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领导责任落实、目标仕务分解、水利投资安排、重点工程建设、

资金使用监管、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等情况进行全程督查,确保项目建设进度质量,确保工程安全和生产安全。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证干部不出问题。四要搞好宣传引导。要精心组织策划重点宣传活动,深入解读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大政方针,全面介绍新中国水利事业的伟大成就,及时报道水利改革发展实践的典型经验,大力普及国情水情知识,形成舆论强势,提升宣传效果,切实增强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治水兴水的强大合力。

上一篇:学校疾病防控应急议案下一篇:学习合规文化建设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