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歌词范文

2022-05-17

第一篇:童年歌词范文

诗意童年 童年的诗意

作者:张桐 《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19日 15版)

摄影:陈茵

编者按

“细雨绵绵飘满苍,红枫纷纷扬扬。冬天雪花另别样。夏风扑面,四季好风光。”你能想象,这是一名小学生的日常习作吗?看似信手拈来,背后却是一个有心的教师,一个有趣的课堂的探索与坚持。

用古人的方式描摹景物,抒发情感,“我好有成就感!”孩子们收获了字词、篇章以外不曾体会的快慰与成长,老师也在创新和超越中成就了更好的教学。

这,就是探索的力量。课堂需要永不停歇的创造和探索。

国学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古典诗词自然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的古诗词教学往往在死记硬背、抄解释这样的教学方式中重复,甚至很多老师看到古诗就一课时带过,并不下真功夫。

什么是好的古诗词教学?有没有可能,通过鼓励学生自主创作,带动他们主动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把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地建构?历经两年多的实践,我发现,孩子们从最初的不懂、不会、没兴趣,转变成了今天的乐用、善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古诗词的课堂教学也成了令学生倍加享受的时间,教师的教学方式真正从“无人”的应试教育,转变成了关注学生内心感受与水平发展的“有人”教育。

诗歌赏析

岂可在设计中闭门而思

诗歌源于生产劳动,它通过有节奏的韵律性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好的诗歌往往是作者有感于山、水、人、事而创作出来的,所以我们在赏析与创作古诗的时候一定不能闭门而思,同样的,古诗教学也应该深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受到山水花鸟、风雪云雷、人事百态的触动之后动笔写一写,通过诗歌的形式状物抒情,在写的过程中体会炼字、布局、抒情、表达的巧妙,并在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认识声律,感受诗歌语音形式上的美,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领悟能力,进而在写的过程中树立信心,体验成功,最终将吟诗作对作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达到诗歌教学的生活化。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从陆九渊的这句话不难看出,质疑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有疑方可有进,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材料产生

2 疑问,进而解决疑问成了教师需要深入挖掘的东西。多年以前,在古诗学习中能够促进学生理解的那些问题往往全是教师设计的,学生只需一一应答,答得好是学有所进,答不好则是学而不进。

教改以来,类似教师质疑、学生答疑这样的方法已经基本不被认可,翻译诗词语句含义和重点字含义的教学内容也渐渐退出课堂,取而代之的是以朗读、感悟和积累为主的古诗词学习方式,但是这些方式总还是在教师的设计中让学生来回转圈。学生有没有真正走入中华文明最精华的文学形式——诗词中呢,学生是否真正乐于探索诗词的奥秘呢?离开了老师他们还有没有办法品味诗词呢?

诗歌教学

生疑、解疑生活化

我们目前开展的古诗教学实践,更关注学生自主产生的“疑问”,除了学生没有说到的个别“诗眼”,教师通常不提出过多问题,而是由学生针对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提问。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生疑解疑,进而提高学习古诗的兴趣和能力,达到诗歌教育的生活化?以下几点,感悟颇深。

一、在生活中认知、感受

(一)认知一条系统的古代历史和文化的线索

中、高年级的小学生能顺利背诵几十首古诗的不在少数,但是学生对历史背景、文学常识的了解总显零散,学习古诗往往拘泥于小的“文字”而不见大的“文化”。教师在授课时,也往往限于含义的解释而未能激发学生对诗人情感的共鸣,

3 学生在品评时很难看到诗人生活的背景,发于文字,止于大意,囫囵背诵,困于积累成了部分古诗教学模式的囹圄。

很难想象,那些不分汉唐,不知陶渊明、李白、陆游孰前孰后的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魏晋的隐逸之心,盛唐的激昂文字以及面对山河凌乱的悲痛心情。所以,学习古代诗歌之前,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帮助学生整理出中国历史的简要线索。同时鼓励学生背诗讲诗,做到课堂内外,茶余饭后都有诗的存在,在这样广泛的交流中实现“史”“地”“文”“思”的统一,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起一幅坐标图,这样一来屈原临湘沅之悲、李白谓蜀道之难、陆游临淮河之感伤就有据可依,有地可查了。

(二)感受生活中的事、物、悲、喜

写诗重在有感而发,这需要生活的积淀。所以我们应当利用各种机会在自然界中、在日常生活中和学生们一起找到诗中的意境、感受,引导学生将偶然的感受记录于形,成为创作的素材。

同时我们还要教会孩子观察与感受的方法并适时作出指导,比如:师生踏青之时,临泉行谷之处,醉花览胜之所皆可调动学生的眼、耳、鼻、舌、身来感受外物,进而受之于心,发之于情。有了这样的积累,学生提笔时就不会因为缺乏切实感受而搜肠刮肚了。

二、明确学习古诗的要求

诗歌首先是学习,进而是鉴赏,鉴赏之余若有余力便会产生那种摩拳擦掌按捺不住的创作冲动。学习古诗有一定的顺序:

(一)知诗人

这里所说的“知”,不是“知道”,而是“理解”,要让学生将这首诗与中国文化背景相联系,与作者所处的生活时代相联系,与作者人生阶段的变迁相联系,而且还要将这三种联系进行对比,将他们有机地统一起来,在这种宏观而内在有机的理解之上还要将那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带给作者的具体感受搞清楚、弄明白,这样才能让学生准确地理解诗人。

(二)解诗题

“题为文眼”,很多诗人都会将诗歌的体裁、主要内容、情感基调在题目中加以体现,解清了诗题将会对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明诗意

通过学生的自主质疑解疑,扫清文字上的障碍,理解诗歌表达的内容。

(四)想诗境

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对诗中意象的加工和想象,联系生活经验,使诗文在学生的大脑中产生画面感。

(五)悟诗情

让学生在脑海中产生画面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将自己放到画面中,融入当时的情境里,去体会那一时一地的情境带给作者的感受。

(六)析诗法

古诗的创作总有一定的章法,既然我们要指导学生进行创作,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就一定要把这些方法讲明白,让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诗人的表达方式,而且能够在创作的时候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七)吟诗文

对于诗篇的反复诵读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感悟到的情感提供一种宣泄的机会。

(八)创诗篇

学,当以致用,用所学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用所悟的情感,择法表达。

三、在创作中质疑、解疑

写诗有如“烹享小鲜”,看别人吃鱼,还要让学生亲自尝一尝,这样才能知道哪里是肉,哪里是刺。

(一)仿写质疑

最初,教师对于平仄、粘连、对仗之类的内容可做简单渗透而暂不苛求,写的时候能够让学生尝试着符合字数要求并且做到押韵就可以了。

绝句、律诗、五言、七言、歌行体这些常识由于相对简单并在小学生常见的唐宋诗歌中俯拾皆是,对于孩子来讲并不难理解。当然,就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小学生作品中的押韵并不应该以《平水韵》为依据,孩子们能够依照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汉字音韵进行创作即可。

词由于声律上比诗更富于变化,因此也更吸引那些善于变化的学生,不少学生更是把填词当成了乐趣。

(二)创作质疑

如果说仿写阶段的质疑和解疑还要受到例诗或是主题的限制,那么在自主创作阶段,各种内容就都入到诗中了,少年嬉戏、观花赏月、父母亲情都从孩子们的笔下一一流淌出来。

孩子们的领悟力是惊人的,比如我们最初由宋代诗《宿新市徐公店》切入,一连几首宋代诗歌串下来,文学常识不仅都明白了,而且学生们仿写的很多作品竟然都体现出宋代诗歌“理趣”的特点或是运用了由景入情、由静及动的表达方式。这一过程当中的“疑”自然也是不少,韵脚、字数、炼字,如何抒情,如何描写景物,如何取舍素材,如何使声律和谐等各种各样的问题都被那些托腮沉思的学生相互地提了出来,问题之深刻令人惊叹。

诗歌创作

切磋交流体会成功

曾经有一个学生在课上用一个“行”字表达花香四溢的感觉,另一个学生敏锐地捕捉到这一亮点,对这个同学选字之妙大加赞赏。而在随后的创作中,这一个“行”字又被许多同学竞相选用。

要使学生敢于在众人面前大胆地直抒胸臆,就一定要不断地鼓励他们,让他们体验到成就感。

刚开始写的时候,一部分学生出现了畏难情绪,在鼓励他们之前,我选了一名同学的作品,又选了王维一首鲜为人知的作品以及自己写的一首诗,三首并列写在黑板上,不写作者只让学生来品评,结果在学生们的品评之下,三首都成了佳作。最后当我标注上作者之后,学生们不仅对那个同学的作品大加褒奖,同时树立了信心。十几分钟后,不少新作诞生了,更多的同学站起来吟诵诗作„„

发乎于外而动乎于内的情感是不同的,加之学生表达上的差异使得作品虽千差万别、良莠不一,但是最重要的是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与交流,在每个孩子心中树立起了“我能写佳作”的信心。“墙角一丛绿,婀娜垂玉袖。”歌咏了朴实

7 的吊兰,“顽劲风骨傲飞雪,孤梅清白似玉珏。夜半钟声敲响时,梅花衫映悲凉月。”小作者在赞颂梅花风骨的同时,还表达出了雪夜寻梅的悲伤心情。“清风吹艳久不散,宛如香帘雾中绽。”将桃花盛开时的浓艳与香气展现了出来。在班中良好氛围的影响下,一些学生不仅编辑了文集,还自发成立了学生诗社,谈诗写诗成为学生们争相参加的活动。

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在近期的调查中,我发现:一个月内,看过古诗词课外书籍10次以上的占到全班总人数的89.2%。一个月之内,能够在日记中创作三首以上诗词的占到86.7%„„

无论你相不相信,写诗已经成为孩子们的习惯。

附学生作品:

浪淘沙 青藤诗韵

刘西婷

万物俱重生,未见青藤。青藤欲做俊书生。缠老桐吟诗作对,谈笑风生。

转瞬桂花荫,又见青藤。青藤张臂建斋棚。邀众星观花赏月,诗韵蒙蒙。

(张桐,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第二篇:关于童年趣事的作文:童年趣事

每个人都有童年的趣事,每当我想起童年的趣事,就会情不自禁的笑出来。那年我才5岁,还不懂事。那时我总是分不清小鸡和小鸟的区别,因此闹出了笑话。

那时我在鸡圈里抓到了一只小鸡,我以为它是鸟,于是就把鸡翅膀上的羽毛给剪了。还把它拴在了桌腿上。这时奶奶回来了,奶奶问我在干什么?我回答:“我抓到了一只小鸟儿玩。”奶奶见了哭笑不得地说:“这是鸟?”每当我想起这件事,我就会情不自禁的笑出来,因为这太搞笑了!

五年级:宋万强

第三篇:《把童年还给童年》读后感

文/王玉宏

李镇西的《把童年还给童年》讲诉了童年本应是纯真、浪漫、幸福的,可现在的孩子幸福吗?这值得我们深思。

感知美好,感知幸福确实是一种能力。为什么小时候的孩子爱笑,容易开心,听到音乐看到画作都有无比的喜悦?本应该帮助孩子一直拥有这种能力的教育从何时起已经成为每个人感知幸福的障碍了?

当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崭新的,好奇的,他们渴望用自己来感知世界。成年人应该满足和激发孩子们对世界的好奇,让他们有充分的机会和时间感受自然感知艺术,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

孩子们需要自己触碰世界,也就是自己了解社会规则。苍白的说教对他们没有价值,只有通过亲自体验,才能知道如何适应集体,也就是社会。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被问到是否可以不上幼儿园时谈到: “我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东西要放整齐;做错事要道歉;学习要多思考,仔细观察大自然。 ”

孩子们需要在个体初判世界时获得安全感。孩子们需要感受安全,社会的安全,家庭的安全,探索世界的安全,他们有充分的理由要求一个安全的自由思想的环境。蒙台梭利谈到,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童年的不幸造成的。只有在自由的气氛中,儿童才

有可能发展自己。

教师是孩子认识世界的领路人,也同样构建了孩子的世界,但是孩子的生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我们有照顾他们的责任,需要把属于孩子的童年还给他们。

第四篇:我的童年作文:海棠书香的童年

又到阳春三月,校园里的海棠花又开了,是它见证了我们的成长。我们许多女生都喜欢捡花瓣,可我今年捡花瓣却是想作为收藏——在我即将毕业的时候,收藏起我小学时期的一个回忆!

记得二年级的时候,大部分女生的梦想都是做一个公主,住在一座精美的城堡里,花园里有许多漂亮的花草,自己穿着美丽的衣服……这一切,概括为一个词就是美丽。以前,我们的梦就是美丽,而且是不惜一切代价的,甚至是有些滑稽和荒诞的。

一天晚上,我与家人一起看电视,只见电视上的演员都画了妆,十分漂亮。其中有两位女演员的指甲上涂了红色的指甲油,她们的手就像画龙点上了眼睛一样,真是神来之笔——红色的指尖让手显得更加灵动,就像单独富有生命一样。看着这双手,我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何不使我的手指也富有一番生机呢?我也把指甲染个颜色吧!什么颜色呢?红色,太妖艳!蓝色,不太搭配!绿色,稍显另类!紫色,太过神秘莫测……嗯,粉红色怎么样?不错,要那种淡淡的,透出一点点白色,予人一种自然清新的色彩!我在心里一阵冥想:明天,我的手就会水嫩动人,自然而不张扬……于是我便开始静等“第二天”的光辉照耀到我的身上,实施我美丽的梦想!

终于,盼到了所谓的“第二天”!一大早,我便开始盘算如何染色。水彩笔染会掉色,碳素彩笔说不定会漏进指甲盖里,反而引起尴尬。这可怎么办?我独自一人来到了校园里的林荫跑道,边走边思考着我的“染料”。突然,一阵风吹来,海棠花纷纷落了下来,片片花瓣都是粉色的,指甲盖大小。“咦?这不正是我理想中的色彩和造型吗?真是天赐良机!今天,我就要来一个“大器早成”——发明一种海棠花“指甲油”!

我仔细地拾起几片粉中带白的海棠花瓣,小心翼翼地捧在手中上了楼。我悄悄坐回座位上,从美术袋中掏出胶水,拧开瓶盖,用海棠花瓣比划一下大小,然后紧握胶水瓶,未待它流出来,便用力挤压。顿时,一团稠稠的液体流了出来。我将它滴在指甲上,轻轻吹均匀,再认真地拿起花瓣,紧张地按在手指上。一边按,还一边洋洋得意地想:这下,一双灵动的手指即将浮现了!待五个手指头都贴完之后,我抬起手欣赏起来——小拇指与食指的花瓣比较正,其它指头上的花瓣都是歪的。“这也挺好,一种不循规蹈矩的美!”欣赏了一阵之后,我该看书了,于是我“秀美”的手指翻动起本来。一不留神,我发现有两个指头夹住了其中一页,且已经动弹不得。因为急于将书放好,我竟然“滋啦”一声,不小心把书活生生地撕下了一小块!天啊!我的语文书呀!不仅如此,还有几片原先粘在手指上的花瓣,竟然把家搬到了书上!我看着乱七八糟的手指,再看看书上七零八落的花瓣,呆若木鸡半晌说不出话来。但……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我发现海棠的花瓣散落书页,更显出一种别致和深意——所谓书香,莫非如斯?是啊,人为之美,怎及天然与偶合之作! 我开始沉醉于这样的美和欣赏,小有成就感。后来,我发现粘在书页上的花瓣,不仅颜色未怎么改变,而且脉络清晰,就像标本一样!从此我便把海棠花瓣装点于我喜爱的书中。 现在这本书依然静静地躺在书柜里,与其它书一样,泛着海棠的清香,盈着一种傻傻的、天真的、无知的可爱。我不禁感叹当初的幼稚举动,还有那份傻气的天真。当我小学毕业之后,再次打开载满记忆的书柜,回忆着海棠树下一去不复返的美好童年,虽忆得起,却已不能回。 这就是我海棠——书香——童年的美好往事!

第五篇:[PK赛]关于童年趣事的作文:忆童年

童年里我走过的脚印不会是一片空白,那淡白的小花也不是没有芳香,虽然有些事情让人觉得恶心,甚至有些“善良”的人会控告我们残害小生命,可这些,对于我们这样的人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一想到西游记里的唐僧,过河怕鱼有危险,骑马怕碾死蚂蚁,告诫语可以说上个一天一夜,以至于我们总把他跟父母归为一类。

火烧蚁穴和蚁食飞虫是我隔三差五就引起的“战争”,还有我的玩伴,他们与我“心意”相投,还记得我们在后院火烧蚂蚁穴时的“壮观”场面,多半是夏天,天黑得晚。在我的记忆中,我最好的玩伴向来都是与我来玩的蚂蚁的,有时候捉一些飞虫,运气好,还可以捉到蜻蜓来喂蚂蚁。蜻蜓是不难捉的,我说过,这是要靠运气的,若想活捉飞着的蜻蜓,那算是白日梦了。只有等它飞累了,停在某个地方歇息,这时,便要轻手轻脚的走过去,然后突然出手捏住它的两对翅膀,这就算是插翅难逃了。听老师说,翅膀如果沾到了水,就飞不起来了。我就用蜻蜓来做实验了。捉了蜻蜓,将它的翅膀浸了水,放在石桌上,心中渴望它飞起来,但它终究没飞起来——老师说对了。伸手刚想将蜻蜓收回来时,它却突然扑腾着翅膀飞走了,留我傻傻地站在那里,呆望着它——老师不对。此后,如果抓着蜻蜓的话,定将它喂蚂蚁,如果没有什么需要。那时多半是下午六点多,天还敞亮着,看不见什么火烧云或黄晕。倘使爬上屋顶,向天边眺望才可能见到黄昏的景象,我想我也许没那个必要。

虽说我的贯籍在四川,但出生地却是云南。好像在小时侯听父母说过是来云南做生意的,服装生意。我记得家里好像有一本叫《云南旅游景点图册》的书,我想也许是父亲来云南之前买的一本旅游书,后来不知道放哪儿了。似乎母亲曾说过原想在昆明定居做生意,也不晓得什么原因搬到了泸西。就在这儿,我度过了最纯真开心的童年生活。

我记起的许多事情都只是一个片段,记得最清楚的,是9岁才转到四川定居,也就是转到了思源小学。在此之前,也就是在9岁之前,我记得曾多次游返于两地之间,时间不记得了,只记得坐过好几次火车,每次坐火车之前爸爸总是买许多好吃的,要什么就买什么,在火车上够我们吃个饱了。

玩伴倒是有,可哀的是,似乎在回四川的前一年,“息改”曾对我们说,他要回老家了,我和玩伴问,你的老家在哪里?他答道,四川。我来了兴致,好像在此之前,父母也曾对我和兄弟说过在不久之后,我们也要回四川。关于之前说的“息改”,是我的玩伴之一,也许是因为方言的缘故罢,在写他的文章时,以前都用的“息改”,虽然我知道似乎没有“息”这个姓,但是他好像对我说过,他的“改”是“kǎi”,只不过当时年幼罢,也不知该用哪个字,直到现在,也不能确定该用“凯”还是“铠”,好像是“铠甲”的铠,又好像不是。总该有个决定,我选择了“恺”,它的意思是快乐,和乐,这应该对得上,而姓呢,兄弟说可能是“徐”,有可能是“许”,这就有点难决定了,我仔细的回想着云南口音,应该是“徐”。那么,名字就凑出来了——徐恺,这有点滑稽,像鲁迅不知阿Q何名。希望他能对我这一主张的猜测原谅我。

在云南的时光,是不能忽略的,趁着还有记忆的时候,多回忆回忆。欢乐最多的时候,就是在后院里。我们发现的蚂蚁洞,是经常光顾的地方,前面说的火烧蚁穴实际是烧了纸塞进洞穴,看火烧大了,索性撒一泡尿将它淹灭,这是不需要面子的。倘若变得现在这般大,哪还敢乱撒尿?而最长做的,就是捉了虫豸喂蚂蚁,蚂蚁食虫是我们会兴高采烈地看着,看着虫豸们如何逃脱,如何痛苦地挣扎。还没见从蚂蚁洞钻出太多蚂蚁,但地上已经黄压压的一片,也不知从哪爬出来的。至于“黄压压”的蚂蚁,在我那时见过的蚂蚁身体主要颜色是黄色,就是水彩笔中的棕色那样。在小时候,我们都认为黑色的蚂蚁是“坏蚂蚁”,黄色近棕色的蚂蚁是“好蚂蚁”,因此我不敢惹那些黑蚂蚁,主要原因是因为黑蚂蚁会咬人,要过的地方虽不会起包,但会形成一个红色的小点,剧痛难忍,过一会儿就变青,可以痛好几天。虽然那时黑蚂蚁很少见,但在四川,有的基本上只有黑蚂蚁,我从来没有在四川见过“好蚂蚁”。

记得去年去乡下看“报国寺”。听二伯说,当时鬼子来闹村抢食,八路军就将粮食运上山,修起一间石房,将粮食藏在里面,后来怎样了,我也不知道,只记得好像跟某个人有关。就是因为这报国寺,害我无故被蚁咬。在报国寺的台阶上,我走累了手撑着地喘了几口气,不料针尖般的疼痛刺向心里,痛得我急忙甩开手,却甩下了几只蚂蚁,而且是黑蚂蚁,我惊呆了,我从未见过体型如此之大的黑蚂蚁,我立刻打了一个寒战。从此,我对黑蚂蚁又多了几分害怕。因为那种疼痛是纯粹的咬,让我回去疼了两个星期。我想,它们怕是把我当作了猎物,莫非想把我拖进洞里吃了去不成。直到现在,一想起被黑蚂蚁要,也不由得战栗。因为那时候被咬的伤痕至今依然可辨——就在我右手小拇指上。另外,我给蚂蚁喂食的菜谱上,有一种昆虫是让所有人都觉得害怕的昆虫——蜘蛛,我捉蜘蛛喂蚂蚁,有时也把蚂蚁扔蜘蛛网上。看蜘蛛挣扎摆脱满身的蚂蚁而精疲力竭最后成为蚂蚁的盘中餐不下数十次了,而看蜘蛛用丝将蚂蚁裹起来吃掉它却没真正看过一次。我还很记得在泸西时读的“胜利小学”。在一次中午上学时捉了一只五星瓢虫,却不知如何玩耍它,漫漫地左看右看,突然发现,在校门口的一个角落里,有一个蜘蛛洞,洞外布着一张蜘蛛网。这便有了注意。将这只五星瓢虫扔到蜘蛛网上,这只虫子动了一下,我就被吓了一跳,像是凭空出现的——一只趴在瓢虫背壳上的一只蜘蛛。我顿时惊吓得不敢出大气,我幸好能控制得住自己,没有影响到它们,我激动地猜想着会发生什么,但接下来却让我大吃一惊,只见蜘蛛从背壳上急忙退回洞内。让我十分奇怪,我又继续看着。瓢虫在网上抖动着,爬到网边,掉了下去!我着急死了,怎么会这样?我又忙着小心翼翼地将落在地上的瓢虫捉起来,再扔到网上,期待着蜘蛛再能突然出来,可它终究没在出现过。那只瓢虫依然在网上乱动着。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我不得不离开它们,走进学校。本想放学后再来看一看,也不知后来是否看了的,我实在记不得了。

此外,我们还有的事情,就是“活动筋骨”了。我和伙伴们经常在后院做游戏,各种各样的游戏,这是我无法忘怀的。最常玩的,就是捉迷藏,大多时候是在晚上天黑下来的时候,地点是菜市场,整个菜市场,你能想象这是有多大,而且是天黑,掩饰物很多。那时大概有

5、6个人,有时候会加入几个“临时伙伴”。藏点可就多了,有的藏在卖菜的石板下,再用石板遮挡自己;有的藏在卖菜门市的某个角落里;有的直接钻到大人们不要的废纸箱里;还有的甚

至藏在卖肉区的肉窖里。可都被一一找到了,由于地方大,我们总是叫一个人来找所有的人,找到一个藏身的人就让被找到的人和寻找的人一起去找其他藏身的人。结局都有两种可能:一是完美的结局,所有人都被找到了,下一场由第一个被找到的人来找大家;二是总是剩着一个人找不到,于是放弃,众人呼喊他的名字,叫他出来。除了捉迷藏,还有什么“传染病”、“三个字”、“绊绊脚”之类的,我大都已记不清了。

不过现在,一切都烟消云散了,徐恺也在无声中走了,所谓的“好蚂蚁”也没了,纯真的欢乐也没有了。那块土地,我永远会记住,那里埋葬着我无法言语的童年的快乐„„

初二:唐瑞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童年歌词范文】相关文章:

童年歌词04-08

成方圆童年歌曲歌词08-04

爱歌词范文05-15

歌词啊范文05-15

追歌词范文05-15

爱你歌词范文05-15

表白歌词范文05-15

错过歌词范文05-16

窗外歌词范文05-16

发现歌词范文05-16

上一篇:外汇客户范文下一篇:我爱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