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设计说明范文

2022-05-26

第一篇:规划设计说明范文

规划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都匀市。项目用地面积25532.6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240平方米,总占地面积为10178.42平方米,总户数74户。用地范围内具有一定高差。用地周边交通较为便利,自然生态环境良好。

二、规划设计依据

1 、 建设单位与我院达成的有关设计联络会议纪要。

2、 建设单位所提供的设计任务委托书。

3、 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现行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和贵州省颁布的相关政策、技术规定。本工程使用的主要规范、标准如下: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贵州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52/49-2008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2009年版)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95(2001年版)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 50353-2013

三、现状用的条件分析

地块整体北高南低,东西最宽处约为150米,南北最宽处约为210米,对外交通便利。本场次自然标高在743至759之间。

四、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 1)规划原则

1、本项目地块位于都匀市,相应商业配套也正在逐步完善。在规划住宅方面我们考虑到地域环境特点因地制宜减少工程量。

2、人性化的设计原则:充分体现对居住者人格的尊重。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居住者的安全性,舒适性,私密性,具体表现于:对资源的均好与共享和强调居住归属领域的意识,满足居民生活的意识;齐全的配套设施及相关服务功能,满足居民生活方便与舒适的需求。

3、经济原则:统筹考虑企业开发经济效益和地块开发和社会效益,结合地形,深度挖掘地理优势,降低各种建造成本。

4、本工程从平面上始终贯彻“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的指导方针,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对住宅的细部、平面、立面进行了多次创造,务求精益求精。

5、本着对社会、对业主、对用户负责的态度,在设计时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令和现行的有关规定,严格按照高层民用建筑的日照、抗风、抗震、消防、垂直交通、环保、安全等有关规范和规定进行设计。 2)总体构思

根据甲方设计要求,在进行项目整体设计时考虑到整体风格以及尊重城市景观界面的要求,并结合对原有基地条件深入细致的的分析,我们采用以“特色黔南、美丽苗家”作为本项目的规划理念。结合本地特色建筑风格,采用简约大方的中式建筑风格进行规划布置,让项目本身属性有别于其他安置点小区。致力于营造符合人的心理、保持特色地域文化和邻里关系融洽的居住环境,使居住者达到“人文精神上的回归”。景观总体规划过程中通过以休闲美观为主题来打造主要景观节点,从而实现本案景观价值的最大化。 3)规划目标

在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下,根据其他各个相关依据,充分考虑功能分区。为营建优美的人文社区,在考虑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同时提升用地的经济效益,使工程达到功能组织合理、用地配置得当、结构清晰、道路顺畅、适当配套等要求,创造出以人为本、尊重环境、舒适优美的人居空间,同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4)规划结构

规划设计结合周边环境,因地制宜形成“一街、一中心、多节点”的规划结构: 1. “一街”:沿小区道路形成的风情商业街; 2. “一中心”:小区内设置一个集中景观点;

3. “多节点”:利用小区开阔空间营造出多个公共交流空间。

五、规划建设用地功能布局

小区力求形成功能分布、组团式布局,形成闹中取静的小区氛围,住宅的平面和空间规划力求多样,在整体中又富于变化,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比最大限度的来利用良好的景观自然环境因素,使整体小区的品质得到保证与提升

六、用地竖向规划

七、道路交通规划 1)出入口 2)道路系统 3)停车

八、各专业工程及管网综合规划 1)给水 2)排水 3)电力

九、绿地系统规划

项目打造生态景观,将“山灵水动”的优雅气质体现的淋漓尽致,各景观节点环环相扣,张弛有度,形成具有浓郁的生活情趣又各富特色的景观系统。

十、植被品种选择

十一、景观规划

第二篇:规划设计说明

新城项目说明 第一章项目概况

一、地区概况

山西省汾阳市位于山西省腹地偏西,太原盆地西缘,吕梁山东麓。东及北部与文水县相邻,东南与平遥县、介休市相交,西南为孝义市,西与中阳县、离石区相连。市境总面积1179平方公里。山西杏花村是汾酒、竹叶青酒的产地,全国最大的名白酒生产基地。杏花村新石器遗址出土的酒具表明,汾酒已有6000年的历史。 源远流长,长盛不衰。民国4年(1915),杏花村“义泉泳”的老白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一举夺甲等金质大奖。新中国建立后,汾酒多次列为名酒之先。经过五十年的发展,而今的杏花村汾酒集团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2010年9月28日,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镇迎来大喜事——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奠基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是以汾酒集团为龙头,以做强做大汾酒等杏花村酒业为目标,建设集生产、营销、文化、旅游为一体,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集中发展区。近期计划为“35511”工程,即:用三年时间投资50亿元,建成5平方公里酒业集中发展区,新增白酒产量10万吨,增加销售收入100亿元,建成后可吸纳3万劳动力就业,带动20万户高粱、豌豆、大麦种植农户致富。远期规划为“22155”工程,即2020年白酒产量达到20万吨,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带动酿酒高粱种植面积100万亩,吸纳5万人就业,实现利税50亿元。该项目将按照 “民营资金投资建设,汾酒集团托管经营”两权分离的基本模式运行。该项目是“三四三”重点工程项目的重中之重,是山西省转型发展的示范工程。

二、工程概况

(一)项目名称:“新城”

(二)建设规模:总用地面积:164亩,总建筑面积:38.076万平米

(三)建设地点: 汾酒工业园区内

三、区域位置

“新城”用地位于阳泉市义井镇义井村义井砖厂地块,该项目地块位于义井村东至泉东南路、西至鸿龙路、南至义井河、北至燕竹小区,规划占地260亩。“新城”位于城区范围内,市政基础设施齐全:供水、供电、供气和污水、雨水市政管网干线均可引入。小区周边配套设施齐全,交通十分方便。

四、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5.《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6.《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7.《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 8.《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 9.《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GB50180-93) 10.给水排水标准图集

11.规划区1:500地形图

第二章区位分析及现状概况

一、周围关系

从大范围来看,该用地地处新城中心地区,便利的交通设施为规划区的开发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配套的日益完善为规划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项目建设的自然条件

三、对环境的影响及其评价

(一) 环境评价

居住区内的景观水体水质,地块内河道水质达到GB3838-2002中的Ⅳ类和Ⅴ类。

小区实行雨污分流的排水体系,生活废污水、汽车库洗车冲洗废水直接排入小区东侧的城市排污干道,通往污水处理厂,排污条件很好,不会对该区域造成水质污染。

(二) 固态环境评价

小区内全面实行生活垃圾袋装化,配置压缩式垃圾中转站,经压缩后,送往垃圾处理厂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同时,小区实施全面环卫措施,及时处理,无堆放,对小区内空气、地下水、景观都不会造成污染。

(三) 噪声污染评价

小区内部声环境达到GB3096-93中的4类和2类标准要求。另外,住宅外

墙采用新型墙体保温隔热材料进行分隔,门窗进行隔音处理,不会造成噪声污染。

(四) 大气环境评价

小区内土壤完全采用绿化覆盖,无裸露明土,可以对汽车尾气、人流、车流扬尘等起到净化作用。住宅的室内外空气质量达到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

(五) 景观评价

环境设计强调营造绿意葱茏、步移景移的花园式园林意境,为使更多的住户可以观赏水景的需要,东西两个住宅区域的中心绿地空间敞开,景观内容丰富。中心绿地引入的水流和中部穿越的假山,结合商业步行街进行景观设计,形成了具有活力的空间环境。

整个小区的环境设计本着生态的原则,以绿为主,结合场地水系的利用,配以现代人文气息的铺地、座桥、灯饰、雕塑等构成精致生活空间的艺术配置,在自然神韵的映衬下,构筑现代高品位生活社区的人居氛围。

第三章设计思路与开放策略

一、总体设计思路

本次规划为小区级住宅区,总用地面积为10.9187万平米,建设规模为

38.076万平米。

小区总体设计思路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创建健康生态,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区域环境 2. 配置合理、高效人性化的功能布局结构 3. 组织顺畅便捷的道路交通系统 4.保证开发建设便利有序,分阶段实施

二、工程开发策略

集团办公楼及会议接待中心位于区域入口处,打造一个完整有特色的新形象。为形成统一的城市面貌和提升地块价值,利用现有道路的良好开发条件,将靠近酒都大道和南部市政路一侧建设为专业品牌卖场等商业场所。内侧用地建设住宅小区,使小区离城市主要道路有相当的距离,保证了小区内部功能的统一和环境的安静。

第四章规划指导思想目标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一)以人为本

以人的需求作为规划设计的核心,体现人文关怀和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二)可持续发展

合理而有效的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在保证环境及居住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三)环境优先

随着科技进步,住宅与环境的交融更加密切,以环境为中心的规划理念强调环境的生态性、艺术性和实用性,实现人、住宅和环境的共生与共融。

二、规划目标

构建一个办公高效、居住舒适、环境友好、配套完善、生活便利、特色鲜明的和谐现代时尚办公生活居住社区。

三、规划原则

(一)以居住为本的原则

住宅布置充分考虑朝向与通风,采用小高层板式交错排列,形成大园林景观环境,使住户能充分享受自然的气息,塑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二)土地价值提升原则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结合周边环境特点,合理分区、定位住宅产品和建筑规划形态,提升土地利用价值。

(三)景观均好性原则

建筑与环境布置因用地制宜,合理均衡,尽量让办公及每户住宅都有良好的朝向和景观视野。

(四)人车分流原则

通过合理的交通组织与规划布局,解决好人流、车流和物流,做到功能合理,使用方便,技术先进,满足住户的使用要求。

(五)生态保护和利用原则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利用地块特点和地形变化,因势利导划分不同景观空间。

第五章规划设计内容

一、规划结构与布局

小区整体沿酒都大道由西向东分为6个区域,其中西区设有集团办公楼和会议接待中心,楼座环抱公园,环境优美。东区以布置住宅小区为主,主入口分别设置在南北两个方向,方便出入。

二、道路系统规划

(一)道路结构 1.小区外围道路

南侧为城市道路,配有绿化隔离带,红线宽度15米 东侧、北侧为城市次干道:规划道路,红线宽度12米 西侧为城市次干道:规划道路,红线宽度8米 2.小区内部道路

小区内部道路分为车行和步行两个系统,分别依托不同道路等级设置。道路等级分为三级;小区主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

1.小区主路是由外部进入小区内部的主要车行、人行道路,设于小区边缘及出入口处,共规划3条,分别为:

各出入口道路:位于地块东侧和西侧和西北侧,道路宽度为6米,与地下

车库出入口衔接,道路断面形式为一块板,单侧1.5米人行道。

2.组团级道路:道路宽度为6米,与地下车库出入口连接,道路断面形式为一块板,单侧1.5米人行道。

小区设有内部紧急消防车行道路,均可直达各栋楼前扑救。

3.宅间小路是由小区次路进入住宅单元的步行道路,路面宽度为4米,道

路线型自由而灵活,更多的考虑步行者的需求和小区环境的塑造。

(二)停车系统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汽车停车需求,故小区停车在现有规范基础上略有提高,停车位按照0.5辆∕户设置。地下车库出入口分别设于小区入口附近,共规划4处,满足地下停车场各个方向的疏散要求,从而实现了人车分流的交通规划原则。

自行车停放采用分散布置的方式设于住宅建筑地下室内。

(三)交通组织 1.对外交通道路

小区四周都规划有城市道路,交通便捷。 2.内部交通组织

在小区出入口处设置地下车库出入口,在小区楼间设置停车设施,既方便居民在合理的步行半径内使用汽车,又充分保证了内部步行系统的安全性。

根据居民出行习惯和规划用地布局,小区交通流可分为以下三种: ①小区车流

小区车流集中在小区主干道上,规划在小区出入口附近设置地下车库出入口。

②小区人流

小区人流通过人行主要入口、内部环路、庭院小径、住宅入户大厅。

(四)消防车道设置

消防车道与小区内部道路结合设置,小区内部的环道,作为消防主通道。小区内部庭院路通达各住宅单元,即可作为消防通道,满足消防车通行要求,又能保证步行系统的完整和院落空间的丰富。

三、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绿地系统以发展移步换景的丰富空间景观的园林环境为目标,营造亲和、共享、和谐、可感知和具有最大景观效益的绿化生态体系。

本次规划绿地系统由道路绿地、小区集中绿地、节点绿地和庭院绿地组成,采用点、线、面结合的原则分层次离开,均衡分布于小区的每部分,使住户充分享受与自然亲近的乐趣。小区入口绿化、绿化节点广场是绿化的点要素,沿路绿地是绿化的线要素,由此形成点线面完整结合的绿化系统,强调了全区的空间序列,使人与自然更加亲近和谐。

小区集中绿地:规划结合中心区域集中绿地,设置达面积的绿化,将绿化与广场等要素相结合,浑然一体,从视觉心里和空间上都达到完美的效果。

庭院绿地:庭院绿地贯穿于住宅之间居民使用频率最高,是小区内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绿化空间,本次规划均衡庭院绿地的设置,使住户更好地亲近绿化,享受绿化,构筑城景交融的景观。庭院绿地内已绿化为主,局部少量点缀水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绿地结合宜人尺度布置小广场、座椅、小品、花架、运动器械等,并形成儿童游戏、运动健身、老年休闲、亲情交流等不同主题空间,成为居民休闲、运动、交往的公共空间。

节点绿地:规划在小区入口上设置若干绿化景观节点,形成恰当的节奏感,各节点配合不同的铺装和绿化,使整个绿化系统丰富而又具有特色。

道路绿地:规划沿小区步道形成道路绿环景观走廊,串联各景观节点,形成穿行于绿化体系中的游览路径。

本次规划公共绿地面积为3.9万㎡

四、其它配套设施小区居委会、综合管理处、卫生室等管理配套用房设置在住宅底层。 小区内利用现状6班幼儿园一座,垃圾中转站设置在小区东北侧,临车行道及停车场布置,既不影响生活,又便于中转清运。

根据环卫、市政要求、小区设置了、煤气加压站、变配电室、水泵房等市政公用设施。

五、办公楼及会议接待中心规划

为提升集团形象,打造新时期集团品质,在区域入口处新建集团办公楼及会议接待中心。 西侧办公主楼主要是集团办公功能,一层功能为通高三层的入楼大厅、休息厅、配套办公为主,二层以上主要是开放式景观办公空间和一些配套设施房间。东侧的会议接待中心主要是以会议为主,一层功能为大会议室及接待、展厅和配套办公,二层主要是小会议空间,三层主要是活动空间,四层以上主要是休息室等功能。

在形式方面,结构外皮力图表现与中国传统图案的形式以及编织物的形式的结合,使建筑在视觉上达到文化内涵的一种延续。建筑形体简洁完整,风格明快,厚重的体量体现了建筑的雄厚壮丽,大面积的后退广场,既可以满足停

车绿化,又可以形成视觉中心. 把广场作大的同时,再把广场延伸至个地块内,保证每户至少有一个南向居室在大寒日有效日照时间内满窗日照时间不少于2通过各个地块相邻的广场把各个地块联系起来,形成一条“景观带”,并在地块内连接成多个院落空间形成多个景观节点。以此增加了地块的公共空间,在此基础上辅以绿化和景观小品以及城市家具。西侧的办公楼裙房与东侧的会议中心呼应,与南北两侧哦自然景观与园林渗透交融,形成壮观的景象。提升了地块的景观价值和环境质量。办公楼、会议接待中心、南部广场和北部公园四个地块有机的成为一体,主次分明,能够体验到丰富的空间形态。

五、住宅规划

(一)住宅类型

规划住宅排列形式为2-3个单元的经典组合,既利于采光通风,又可减轻高层住宅的体谅感,兼顾人的心里感受。同时,住宅朝向为南北向,能满足自然通风南北对流以及面向园林景观的要求。

高层区以一梯两户板式为主,层数为18-25层。住宅户型以100平方米左右到150平方米左右户型为主,局部少量设置180平方米户型。

(二)造型风格

立面构成和色彩搭配兼具时代点及环境特色,以简约、清新时尚的风格形成独特的小区形象。该小区的建成,必将成为离石新区的一座标志性建筑群

(三)日照分析

小区所有住宅均能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的日照要求,既

小时,小区公共绿地及空地也能满足冬至日3小时日照要求。具体详见日照分析图。

(四)建筑防火

本工程与周围建筑距离满足防火间距,详见总平面图;本住宅的耐火等级均为二级;所有管井均在各层楼层处用与楼板相同的材料封堵 ,井壁上的检查门为丙级防火门并在门下做150高门坎;所有被各种管道穿越的隔墙、楼板及防火分区处的缝隙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六,人防设施规划

规划在住宅及公建地下室设置六级人防设施,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战时可作为地下人防设施,从而满足让人防主管部门对小区人防设置的要求。

第三篇:建筑规划设计说明

一、背景资料

(一)、地理位置

大理宝隆金香苑规划设计项目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大理市。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海拔2090米,东邻楚雄州,南靠普洱市、临沧市,西与保山市、怒江州相连,北接丽江市。地跨东经98°52′~101°03′,北纬24°41′~26°42′之间,东巡洱海,西及点苍山脉,辖大理市和祥云、弥渡、宾川、永平、云龙、洱源、鹤庆、剑川8个县以及漾濞、巍山、南涧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是中国西南边疆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地处低纬高原,四季温差不大,干湿季分明,以低纬高原季风气候为主,常年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以秀丽山水和少数民族风情闻名于世,境内以蝴蝶泉、洱海、崇圣寺三塔等景点最有代表性。

(二)、用地条件

用地现状较规整,为近长方形,总用地面积3343.12㎡,地形较为平整。南面为次纬二路,西侧为规划北三路。

(三)、功能要求

依据建设方提出的设计要求,本项目为商住楼,一层为商业用房,二层及以上为住宅,并设计有地下机械停车场。

(四)、设计依据

由建设方提供的用地地形图和场地的道路红线等资料 由建设方提出的设计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库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二、规划思考及定位

1、本项目用地西靠苍山,东临洱海,人居环境优越,如何与周边环境协调,形成生态自然的居中空间。

2、如何与周边环境,周边项目协调,形成完善的城市空间,。

3、如何在尽量不破坏周边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打造一个集优越景观与精致建筑为一体的高品质小区。

三、规划设计

整个项目占地3343.12㎡,项目较小,本着大盘做气势,小盘做精致的原则:只有将更多的细节做好,从市场需求,从户型合理性上下功夫,整个楼盘的品质才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1.用地位于城市边缘,远离喧嚣又融予山林,在满足总的建筑面积要求的同时,尽量做高建筑以留出更多的空地,营造较多的绿色空间,实现小区内部景观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自然交融。

2.通过畅通的道路设计,使得居住小区更加的舒适和便利,方便小区居民生活和娱乐。建筑立面的设计在运用现代特色的同时,注重细节的设计,使得建筑外部效果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使该地块成为城市发展的活力点。

四.建筑单体设计

(一)、建筑风格

此次的建筑设计中我们采用现代风格的建筑外观,力图打造一个具有时代性的高品质小区。在运用现代建筑的基础上,通过精致的建筑细部设计,以及高低错落的建筑群体,和暖色调的主题色彩,营造一个清新舒适的居住小区。

(二)、户型特点

北侧11层的住宅,每个户型面积约120平方米。南侧为15层的小户型高层住宅,每户住宅面积约30平方米。

五、交通流线分析

1、车行系统:小区内道路设计为4m,在规划上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并结合市政道路,合理安排车辆出入口。小区内道路直接与城市道路相连通,呈环状布置,通达性较好。

2、步行系统:小区内步行系统与内部消防车道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步行交通体系。一层商铺前设置宽度为3m的步行道路,方便顾客。

3、停车:设计面积为2584.47㎡的地下机械停车场。

六、景观绿化设计

(一)、景观创作思想

景观设计是提升居住品质的重要环节,以往的景观多为单纯的种树行为,缺少文化气质,同时与建筑的互动性较差。为此我们更多的考虑景观的可达到性与可参与性,在其设计的理念上强调生活的体验性和耐人寻味的人文景观。

(二)、景观设计

在小区绿化方面,采用在道路两侧种植大乔木做行道树,在小区入口处规划较集中的宅前绿地,并采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多样化、多层次的优美住宅环境。商业用地前营建精品小花园,并有景观小品点缀其间,优美舒适。

七、公共配套设施

1、由于楼盘规模相对较小,内部未单独设置幼儿园,考虑就近使用,保证公共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住宅底层局部设置少量生活休闲设施,方便居民生活需要。

八、竖向设计

1、竖向规划设计原则上符合周边道路的市政规划,与道路的竖向和周边原有建筑相结合,原则上沿原有道路部分场地标高比道路标高高45cm。

2、充分利用地形并结合用地现状,尽量减少工程土方量,满足排水管道埋设要求,满足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

3、结合场地地形特点,总体上因地制宜,因坡就势,在地面和道路竖向规划上有利于排水。

4、建筑物室内标高根据规划场地路网竖向高程合理确定,一般稍高于室外地坪。

九、经济技术指标

1、总用地面积: 3343.12㎡

2、总建筑面积:15916.5㎡

地上建筑面积:13332.03㎡

地下停车场建筑面积:2584.47㎡

3、容积率:3.99

4、建筑占地面积:1203.57㎡

5、建筑密度:36%

6、绿化率:35.09%

7、停车位:96个

十、消防、抗震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一)、消防规划

1、根据《城镇消防站布局与技术装备配备标准》GNJI-82的规定,城镇消防责任区面积宜为4-7km,其布局应保证消防队尽快到达火场,即以接警起五分钟内到达责任区最不利点。

2、所有建筑均保证留足消防通道,道路的宽度和转弯半径均满足消防车辆通行要求,以便于消防车辆能在最短时间内到达每一地段。建筑设计必须严格执行消防规范,留出足够防火间距,同时利用绿地、道路作为防火隔离带。

3、小区消防水源为消防栓。消防给水管网规划成环状,消防栓沿道路边敷设,消防栓间距不宜超过120m,保护半径不宜超过150m,消防栓应保证有足够的水压。

4、消防站应协同有关部门,加强群众的防火知识宣传。作到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以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火意识,减少和杜绝火灾隐患,并配合消防队做好消防灭火工作。

5、小区内环路交通道路与消防车道合用,为单向行驶系统,道路宽度≥4m。设有两个消防出入口。

2(二)、 抗震规划

1、规划目标及措施:大理市地震基本裂度为八度区,按国家标准属于设防地区。规划要求严格执行抗震的有关规定,逐步提高综合抗震能力,最大限 度地减少地震灾害,保障要害系统不受或少受破坏,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具体措施如下:

(1)、提高路网密度,以利于人、车流的快捷疏散。

(2)、控制好广场、绿地等公共场所,面积只许扩大,不得减少。

(3)、规划区内建筑应按抗震有关规范执行,在建筑布局时充分考虑抗震措施、抗震分析及施工质量,增强结构抗御地震的能力。对于生命线工程如道路、水电、通信、管道等设施应提高一级设防。

2、避震疏散

(1)、避震疏散场地:本着就近、安全、方便的原则,疏散场地半径0.5-1.0km。当遭遇到小于基本烈度(八度)地震影响时,一般离住宅较近的空地、道路两侧经抗震加固或抗震设防的建筑物都可作为临时疏散场所,不需要统一组织疏散,当遭遇到相当于基本烈度八度或八度以上的地震袭击时,要提前组织好疏散。

(2)、疏散道路:规划所确定的主、次干道分别作为避震疏散道路,应注意干道两侧房屋倒塌造成有效宽度减少的影响,疏散道路主要作用于震前、震后进行人员疏散及消防、求援车辆的通行。

(3)、避震场所:避震场所在震后是抢险救灾的主要活动场所,使疏散人员临时避难,生活区是食品物资集中分发、抢救伤员、医疗救治的场所,一般以公园绿地为主。

(三)、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规划实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强化地质环境监督管理,保护地质环境,尽最大可能减少地质灾害损失,保证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地质灾害调查和监测,对小规划区地质灾害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

2、新建工程项目应进行危险性评估,避让不良地质,消防地质灾害隐患。

3、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用地内的已建工程应及时治理,保障安全。

十一、环保环卫规划

(一)、环境保护规划

1、规划原则与目标:坚持片区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规划原则,正确处理和协调人与区域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在不断改造自然的同时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质量。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云南省环境保护条例》,对水环境、大气环境、噪声环境、固体废弃物严格按有关条例执行。

2、水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小区地面水环境污染主要来自生活污水,规划区建设污水排放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所有排水管道按分流设计、施工,为雨污分流创造必要的条件。

3、大气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小区未来的大气环境质量仍以尘类(大气降尘、烟尘)的污染为主,因此防治尘类的污染是防治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措施。推广使用煤气以改变居民生活燃料结构,推行使用液化气是控制居民生活、饮食服务行业等小炉、灶产生的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4、固体废弃物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加强小区卫生管理,配合文明小区的建设,严禁乱堆乱倒。定点放置垃圾桶,按期安排清运车,垃圾清运率要求达100%。污水统一进入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就近市政污水管网。小区内的固体废弃物纳入城区垃圾处理场一并处理。

(二)、环卫规划

1、垃圾量预测:根据规划经验值,人均垃圾量约为1.8公斤/人·日。城市粪便每人每日产量预测为1.25公斤/人·日,道路清扫保洁率达100%。

2、环卫事业发展规划:

(1)、生活垃圾收运规划:小区内生活垃圾开始密闭化并分类收集,实行分类收集储放,小区内按服务半径50m为标准设置如干垃圾收集箱,每个占地面积1m。根据垃圾产量进行垃圾清运车辆配置,垃圾由清运车直接运至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

(2)、粪便处理规划:公共厕所集中设置于会所内,公厕所收集之污水进入小区污水管道,与居住生活污水一起进入化粪池后排入城市污水管道。

3、厨房设置排油烟系统。 2十

二、节能设计

小区节能依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

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及国家的相关节能标准进行规划:

1、总平面规划上,综合考虑朝向、风向的关系,力求达到自然通风良好,日照充足,加强通室内风及和蓄热 。

2、小区规划上,对建筑外维护结构和材料进行了节能设计,采用新材料、新墙体。提高建筑物室内热环境综合指标。

3、综合考虑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窗墙面积比和体形系数,最大限度的提高建筑物的综合节能指标。

十三.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依据《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进行设计。针对本小区的具体情况,主要对以下小区内设施及建筑物进行无障碍设计:

1、居住小区道路的人行道无障碍设计;

2、公共绿地及小广场的无障碍设计;

3、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计。

第四篇:小区规划设计说明

河滨小区规划说明书

一、区位分析

河滨小区位于平顶山市的三环与二环之间,离市政设施和商业中心较近。用地的正东方向是城市的交通主干道,南、西、北方向是城市的次干道,交通极为便利。

二、规划总体设计

河滨小区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貌,合理安排好各类用地,组织空间与景观形成安全、舒适、高效、优美的居住环境,营造良好的生活居住氛围。

设计构想

构想一: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为轴线

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有了人的存在必然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动作{工作、居住、学习、集会、消费、娱乐},人作为所有活动的主体,因此,我们就不得不更多、更深入的了解和发掘“人”与人的活动之间联系,尊重人们的活动,使它们达到和谐统一,并却坚持以人为中心,以为“人”服务为轴线。

构想二:尊重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人们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居住空间{建筑空间}之后,很多人就希望找一个更适宜居住,有利于健康的新环境。我

认为人活着就需要居住,居住就必须要有建筑,所以就必须建房子。无论建筑房子,还是够买房子都是一

种投资,开发商投资的是金钱,收获的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居民的良好投资,收获的确是健康

的身体和幸福的生活。

因此,将“自然”这一话题充分考虑到本次设计

中,认真的思考了“人——建筑——健康——自然”

这个四元体之间的关系,充分的利用和改造原有的自

然环境,营造了一些人工环境,让自然环境与人工环

境相结合,是建筑空间更能满足人们的健康需要

2.1规划用地布局

本居住区的规划用地以住宅用地为主。

用地的分布,住宅地沿周边分布,绿化用地处于规划

用地的中央。小区道路主要用于满足区内的交通和消

防的需要,而公建用地,主要包括小学、托幼、会所、

变电站及其他商业服务设施用地等,则根据使用功能

和空间组织安排的需要,分别设置。小学和托幼位于

小区中心避免幼儿和小学生上学穿越车行道路,沿小区内主干线分布,靠近中心绿地,环境优美。小区公共绿化包括中心绿化和组团绿化。

2.2规划路网布局

居住小区路网设计依据设计规划原则,按照“局部人车分流”方式,根据“通而不畅,顺而不穿”的要求进行规划,组织道路交通,以形成良好的区内环境。

2.4规划场地布局

规划场地布局包括绿地、公共绿地等场地的布局设计。公共场地包括主次入口广场及区内的步行道、观景场地等。在车行入口设计了一个步行入口广场;设计小区的标志、雕塑、喷泉等,作为小区的入口形象。

2.5空间组织及环境设计

居住区整体空间组织以居住区个组团的中心绿地为中心,结合道路系统规划和建筑布局,组成不同类型、性质的空间,小区的四个组团中心绿地为中心,中心绿地为中心布置,为居民营造了一个优美、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

三、道路交通系统设计

3.1道路系统规则

道路系统犹如人们的血液循环系统,可以将相关的器官、组织有机的联系起来,然而,道路系统也可以将各个

功能、性质和用途不同的用地联系起来。

此规划地块及周围道路可分为四级:南边,北边的道路宽度在50米以上,为城市主干道;东西面的道路宽度在25米以上,为城市次干道;小区南北地块之间有一条城市次干路穿过;小区内车行道宽度为10米,为小区级道路;组团内宽度为5米道路为组团级道路。

区内设置两条相对独立的机动车道,中间设特殊通道相连,以保证南北片区的机动车交通相对独立,互不干扰。机动车道和各地块之间均有方便的联系,各地块设有独立的机动车出入口。

小区主干路顺应与地形南北走向,小区道路形成中部环路,组团级支路均开口于环路。小区设北、中心、东三个出入口,主入口位于两地块中间,综合考虑景观、交通的缓冲加设停车广场

小区规划了多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车库,分别分布于部分地面和地下室,并按就近使用的原则,分配使用。

3.2交通规则

该居住小区的路网是根据局部人车分流的原则,按照“通而不畅,顺而不穿”的要求进行规划的。

在设计时,根据居民的出行特点和地块周边条件,尽量考虑给行人方便、快捷的不行交通环境,步行出口安排早人流集中的城市干道上,区内机动交通,除必要的交通量外,尽量减少机动车辆进入组团中心给居民生活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

四、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绿地系统由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等三类绿地构成,结合居住小区的用地布局和建筑布局,形成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各绿地空间相互渗透紧密联系的体系。

公共绿地包括一个小区级中心绿地和2个组团级中心绿地,小区级中心绿地位于小区的中心,用大面积的活动场地,结合各种会所和体育、娱乐设施设计而成。组团级绿地位于组团的中心,利用假山、广场等设计形成了优美而有园林气息的绿地景观。

五、公共建筑布局:

公共设施布置围绕“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主要公共设施包括幼儿园、会所及相应的卫生、商业等设施。

其中,为了更方便居民将幼儿园、会所布置在小区的主入口出;商业设施南向沿路布置。

六、

结构分析

一轴两中心——以东西向城市干道为轴;以城市发展方向为重心;以服务规划区为中心。将住宅区与城市中心有机的结合,体现了发展与服务共存的原则。

一带一片——西向为小区隔离绿化带;东向为沿街规划绿地片区。做为两个生态区域,它丰富了规划区范围内的自然环境,是不可缺少的生态资源,在本规划设计中得以的充分利用,更体现了当今"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题。

两 界——以纵向两条道路为界。

规划区南侧的公共设施用地,考虑了对外商业价值,将住宅与商业相结合,充分利用了该地段的商业价值,也体现了服务小区的规划设计的宗旨。

小区规模

建筑规模:

小区内的建筑采用围合式和半围合式的布局。因为当地的盛行风向为东南风,考虑到通风的需要,建筑大部分采取南北朝向。同时考虑到采光的因素,建筑建成了高层,类似的将沿城市主干道的建筑采用了高层,其他的建筑采用高层错落分布,丰富了沿街的建筑景观。

区内建筑每栋楼的单元内户型主要有3室2厅和2室2厅,平均每户人口约3.1人,总共约4200户、13000余人。

第五篇: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用地西接文昌中路、南接宣化东街、北靠北蟒河,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5.40公顷。

二、规划设计依据

本次规划设计遵从设计任务要求及各类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1、 甲方提供的“东庄城中村改造”规划方案设计任务书。

2、《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4、《住宅设计规范》

5、 国家和地方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定

三、规划设计原则

1、整体性原则(全局观)

从整个城市全局高度对小区进行规划定性,将小区做为城市的一个“模块”,在城市特有的空间结构和环境格局中“演生”出小区的空间及景观结构,使之既成为整体结构的有机组分,又对城市结构产生空间、功能、交通上的关联(也是对总规原则的落实和延伸)。

2、关联性原则(空间观)

综合分析区位条件及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达到人、水、绿有机共融,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协调、和谐统一。

3、独特性原则(形象观)

塑造根植于当地传统而又富于个性、特色鲜明的城市形象,(空间结构,景观塑造,建筑单体,环境细部设计等多方面加以体现)改善城市空间质量,提高城市品位。

四、设计理念

1、和谐社区

积极协调不同开发阶段不同特征的住户之间的需求,这包括:为动迁原住村民提供的村民自用住宅、为外来人员提供的出租住宅、为来自市区自住户提供的商品房。通过合理安排不同社区人群,完善配套服务,体现出和谐社区的精神所在,塑造出符合人性尺度、具有强烈归属感与亲和力的小区空间意向。

2、人文社区

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指导思想,充分考虑特殊地理位置社区居民的居住特点和需求。分析济源城市特有历史文脉,结合本案周边的现状,提炼出小区的品质精髓。力求在小区整体规划设计中加以体现。在房型设计方面,我们对每幢楼每个房型都是根据周边环境特点度身定做,力求创新,多种类,多户型,设计新颖别致的户型,同时考虑实用性、经济性,为以后的销售创造条件。

3、生态社区

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通过宽阔的中央绿地,均衡的大面积宅前绿地,高品质的景观创造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空间和与众不同的优雅气氛。建造生态环境型小区,倡导人文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规划结构清晰,功能分区明确,形态自然有机,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和舒适的居住环境,满足居民物质与精神的多重需求。

五、设计要点说明

1、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分期实施、滚动开发”的布局结构。

“一片、两带、三块”的总体规划结构:

通过两条社区主路(两带)将安置区公建区和开发区三个组团(三块)连接成一个整体的社区(一片)。

以宣化东街两个社区入口之间的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带为界,以西为开发用地,以东为安置用地。

2、“组团环路”的交通系统自成体系。

在启动区规划设计中,采用内环路的形式,依据居住区道路通而不畅的原则,形成分级有序,功能明确的道路组织,同时满足消防、救护等要求。

内环路的交通形式便捷居民直接入户,有效解决区内交通拥堵等交通问题,最大化实现,地面人行交通体系。将最大化的室外活动空间留给居民。

每一分期开发的住宅组团内各设一个出入口,其与环形道路结合共同形成便捷、完善的居住区道路体系。小区步行系统分为林荫步行系统和宅前步行系统两部分,步行交通在进入小区后,沿位于贯穿小区南北的绿化景观带内的林荫步行系统进行分流,形成机动、步行交通适当分离,分级衔接的住区道路系统。

小区停车主要采用地面停放,在最后一期开发中适当结合地下停车进行组织,其中地面约873辆,地下约1233辆,合计约为2106辆。除了在数量上满足小区居民使用外,还着重考虑小区居民能够快速便捷地停车入户。在住宅楼间布置集中的自行车停放场地,同时结合宅前宅后和道路沿线的空地解决临时停车。

3、强调“点状”与“带形”绿化空间相互渗透,塑造“生态园林”的居住环境。

绿化开放空间总体上分为三个层次,即外围绿地、公共绿地和院落绿地,充分挖掘外部景观条件与内部自然环境资源,使每户均有良好的视线景观。住地绿地景观以贯穿小区南北的“带形”公共绿地为中心,“带形”绿地临小区主干道布置,加强小区绿化的共享性,提高小区的绿化品质与绿化感受。“带形”公共绿地内布置曲径、坡地、花带、树阵、帐篷、柱列等景观元素,在小区出入口的对景处及绿地北端设计三个空间节点,共同营造生动活泼、富有变化、处处有景、步移景异的住区公共绿化景观。由公共绿地向两侧住宅院落进行绿化景观渗透,院落绿化为半开放半私密空间,绿化景观主要为院落内的住户提供宅前休息、交流的场地。出入口道路两侧绿化空间努力营造简洁、整齐的住区入口区段绿化景观带,形成进入住区的第一层次的绿化景观通廊。“带形”公共绿地、院落绿地和绿化景观通廊相结合,形成形态各异、空间收放结合、景观相互融合的住区绿化景观网络。绿地中的水体均为浅水设计,基地卵石铺砌,枯水期可以作为中心广场或者健身漫步道使用。

4、采用“行云流水”的建筑布局,体现“舒适、美观”的完美结合。

建筑组群布局上顺应了水平横向排布的特征,保证每户住宅建筑良好的日照朝向与通风需要,同时汲取了中国水墨画中“行云流水”的思想精髓,建筑排布上采用错位式。一方面,点条结合的错位布局体现了“移步异景”的中国传统园林思想,丰富了小区内部景观,增强住宅空间的多样性与趣味性;另一方面,有利于满足了住宅建筑对于通风、日照与采光的需要,能更大限度上布置住宅建筑,实现了经济性与舒适性的完美结合。

地块一开发回迁过渡区:作为启动区,布置在月季街北侧、小学用地以北新龙路以南,均为多层住宅。主要因为北侧现状为农田,动迁压力小,可以作为村民住宅过渡之用,以后可以纳入进商品房小区成为一个整体。村民回迁补偿占总用地的40%;开发用地占60%。

地块二保障用地:布置于月季街北侧、出让用地以西,占地2.90公顷。区内为多层住宅,沿街布置底层商业。南侧回迁区设置一所幼托,为本区服务。保留基地内清朝民居加以改造成为回迁区会所,一方面尊重本地历史文脉,另一方面为村民找回地区认同感。

地块三保障用地:布置于月季街南侧,古建筑保留用地以西,占地2.15公顷。沿街布置底层商业为居民生活服务。

地块四安置用地:布置于雪松路以东,古建筑保留用地以西,北侧紧接地块三用地,占地6.35公顷。沿雪松路出入口处设置一所幼托,随着社区环境的成熟,与地块三保障区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共用出入口和物业管理。

地块五开发用地:布置于月季街以北、小学用地以西、出让用地以东、北侧紧接地块一启动区。出入口设置于月季街上,区内道路将来与地块一启动区共享。区内以小高层住宅设计,沿街规划底层商业服务设施。

地块六开发用地:作为整个项目面积最大的一期住宅开发,可以根据市场需要,结合独立的环形道路网进一步分期开发。沿月季街和牡丹路分别开设小区出入口,北侧出入口与地块五开发用地的出入口相对,形成一个整体的社区。本期商品房开发除了多层住宅以外,在小区中心绿带布置4层半的花园洋房组团,同时在基地西北角一侧考虑布置高层,一方面提高地块开发价值,为市场提供更多住宅类型选择,同时也创造出更加优美的天际轮廓线,除了沿街底商外,在基地东南角布置商务式酒店公寓和幼儿园,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和配套。

上一篇:规划局建设局范文下一篇:观光农业园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