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族顶碗舞范文

2022-05-21

第一篇:维族顶碗舞范文

六年级看图作文:跳顶碗舞的女孩

小兰是一个朝鲜族女孩。从小到大,她都生活在一个朝鲜族村庄,而朝鲜族的顶碗舞更是与她朝夕相处,日夜相伴。每当祭祖、丰收、过节时,村里的姑娘们总是以跳顶碗舞的方式来庆祝。

小兰的姥姥也是一位跳舞的好手。虽然她年纪很大了,也不能跳舞了,但仍然帮姑娘们排练。姥姥曾经给了小兰一张剪纸,剪纸上就是一个姑娘在跳顶碗舞。这个小女孩穿了一绣花的朝鲜族裙子,戴着一顶小巧的帽子,头上扎着一朵花儿,帽子上顶着三只小碗。她的身后是一片花海,而这个小女孩更像是一朵娇艳的鲜花,在群花的簇拥下翩翩起舞。这张剪纸一直被小兰压在箱底。今天偶然找了出来,在经过姥姥的一番讲解之后,小兰对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姥姥,姥姥,瞧,您以前给我的剪纸。”小兰说:“您剪得那么漂亮,一定是想让我也学习顶碗舞,将这一民间艺术传承下去,对么?”

“哎呀,傻闺女,这只是剪纸的一小部分意思。既然你今天来了兴致,姥姥就先给你讲个故事吧!”

“从前,有个小女孩,生得浓眉大眼,聪明睿智。她呀,和你一样,也十分用功,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除了学习,她还有一项特长,那就是跳顶碗舞。在家中,妈妈是一名出色的舞蹈演员,从小的耳濡目染,再加上自己的生活环境,她的舞跳得很好。一招一式都有模有样。后来在一场车祸中,她的父母不幸去世,一位和蔼的老妇人收养了她,并出钱供养她读书。她高兴极了。可此时的她,却开始如痴如醉地喜欢上了跳舞。那时的她,多么希望自己可以得到一个舞蹈的道具——瓷碗呀!瓷碗象征着善良、纯洁和高尚,而当时的她只能使用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木碗。”

“有一天,一位好心人见她的舞技妙不可言,便给了她一只小小的瓷碗以示赞美。当时的她因为这只瓷碗高兴了很久——出门时要将小碗随身携带,睡前要将小碗仔细擦拭,有时甚至落下去练舞。因为有了小瓷碗,她跳舞时就像上足了发条似的,不知疲倦,不知停歇。她还创作了自己的舞蹈风格——粗犷中映着柔情,不羁中洋溢着矜持。。。。。。”

“很快,她的舞技就已经炉火纯青了。”

“不久,她收到了一张从顶碗舞的发源地吉林延边寄来的一张比赛报名表。可就在此时,那位收养她的老妇人生病了,并且这一病,便卧床不起。”

“这个时候,小女孩理应照顾这位收养了她的老妇人。可她却认为这次比赛机会难得,十分重要,于是毅然带着小瓷碗乘上了飞机,去延边。。。。。。”

“比赛的那天终于来了,女孩子怀着一颗惴惴不安的心,带着她的小瓷碗来到了赛场。比赛上,她曼妙的舞姿使评委们无不赞叹,最终夺得了第一名。”

“出了赛场,她本想一路奔跑着回去,可却再也跑不动了,想走,可脚却怎么也迈不开,像塞了铅一样沉。她想:跳舞应该会好些吧,也许是我太激动了。于是她跳了起来。可这一跳,却再也停不住了,她已无法用意念控制自己!”

“她跳到了机场,又跳回了那个小村庄。”

“可她却停不住了!她跳过了自己的房子!跳过了田边,跳过了溪流,跃过了山涧,跃过了谷底,舞过了老妇人的坟墓,舞过了自己的桌、自己的学校。。。。。。”

“一瞬间,她明白了自己的痴迷、忘我和选择了一条坎坷、艰难的路。也明白了如果只靠跳舞,是不会成功的。那一刻,她停了下来,她终于停了下来!”

“她开始苦读书,在离高考仅剩一年的时候开始刻苦学习。。。。。。”

“可最终,她失败了,她与自己的大学梦失之交臂,与这个唯一能走出大山的机会失之交臂。。。。。。”

“姥姥,你是希望我要爱学习,不要忘记自己的本分吗?”姥姥注视着小兰,说:“嗯,孩子,姥姥正是这个意思。其实。。。。。。其实那个小女孩就是我!”说完,姥姥站了起来。“我呀,就是因为不能权衡事情的利弊,所以,这辈子都没能走出大山呀!”说玩,姥姥走出了房间。这时,坐在一旁的太姥姥发话了:“你姥姥哪有一直跳,跳到停不下了呢?这只是一个精神上的不停旋转,一个陷阱。有自己的爱好,自己的一技之长是好的,但不能忘记自己的本分,自己的理想、希望。人有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的精神是好的,但也要用在该用的地方,合适的场合。还有啊,人要有梦想,而且是一个伟大的梦想,不能仅仅局限于眼前的吃喝玩乐和短暂的风光,要有长远的考虑。”

太姥姥说完,也笑呵呵地走了,只留下小兰独自陷入了沉思。

第二篇:维族进退步教学设计

一、课题:维族进退步组合训练

二、授课年级:高一学前教育专业

三、课时:1课时

四、课程类型:普及课

五、选用教材:《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 潘志涛 上海音乐出版社

六、教学内容分析

潘志涛老师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是针对舞蹈专业本科生所设立的一门专业发展必修课。通过课程的教学,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和传统民族审美心理,掌握各民族舞蹈形态。锻炼学生舞蹈表现力,内心情感的表达以及肢体协调性。培养高规格、高水平、高质量的能教、会演、善科研的高素质音乐舞蹈人才。

本课时所选用的进退步属于维族课程中基本步法之一,进退步又分为单一进退步和交叉进退步。本课时所要教授的是进退步中单一进退步的原地练习。

七、教学方法 口传身授:

1、讲解动作,无论是教授新动作,还是复习老动作,舞蹈教师都要通过讲解或伴以讲解。如动作名称,动作要领,动作规格和标准。

2、传递知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动作与特有专业术语的学习等等。

3、语言生动,语言的生动可以唤起学生的兴趣。

4、示范,由教师亲自塑造让学生可以尽量容易效仿。

九、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进退步基本动作要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进退步的训练,提高动作协调性和把握节奏的准确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表现欲。

十、教学重点:基本掌握进退步和节奏的准确性;通过组合训练提高肢体协调性。

十一、教学难点:激发学生表现欲;把握热情豪迈的新疆维吾尔族民族风格。

十二、教具准备:录音机、音乐伴奏 十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自我介绍并谈及初来学校时的感受。

2、教师提问:“那么同学们认为哪一个少数民族的舞蹈是热情的?”

(二)授新

1、简要介绍维族舞蹈及舞蹈风格

赛乃姆是广泛流传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常见的舞蹈,其风格热情奔放、明朗欢快、自由活泼。

2、维族舞蹈的基本体态

脚下小八字位,双腿并拢;提胯、立腰、拔背,肋骨向内回收;两肩自然打开、气息下沉;下巴微微向上扬起,目视前方。

3、维族舞蹈手型

女生 (花型)五指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伸直,中指下压,大拇指内侧噎回中指第一关节处,注意不要贴的太紧,中指与大拇指程“C”型。

男生 (掌型)五指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伸直,五指并拢。手指方向与手臂的关系,是手臂的延伸。

4、维族舞蹈手位 (1)双叉腰位

基本要求:在基本体态的基础上,掌型手将拇指张开,用虎口部位叉腰,大臂架起。 准备动作要点提示:

①大臂提起带动小臂,双手手心向内腹前交叉。双手继续向上提的同时翻掌双手手心向上,向前推出到最远点,随后双手手心向上平摊至身体两侧斜前方。

②双手收回到双叉腰位时,双手同时翻掌手心向下、身前交叉,随后拉回至双叉腰位。 (2)单手叉腰扶胸式

在双叉腰位的基础上,左手保持单手插腰;右手手指点左肩,右手掌型扶胸,手心向内。 (3)单手叉腰托帽式

在双叉腰位的基础上,左手保持单手插腰;右手基本手型托在右耳上方,右手臂打开。

5、原地进退步

进步时,右脚脚跟前点地;退步时,右脚脚掌后点地。在做进退步时,身体的重心始终保持在主力脚上,切记不能有前仰后合的毛病。

(三)组合练习

1、前奏准备动作(1个8拍基本体态站姿;一个8拍双插腰手位准备动作)

2、进退步的训练

(2)在双叉腰基本体态的基础上,主力脚和动力脚配合完成单一原地进退步。 (原地2个8拍;4方向转身8个8拍)

(3)跟着音乐,将(1)和(2)的动作连起来做一次(共12个8拍)

(4)间奏 一组:单手叉腰托帽式垫步 二组:单手叉腰扶胸式跪地(2个8拍)

(5)在双叉腰基本体态的基础上,主力脚和动力脚配合完成单一原地进退步。 (原地2个8拍;4方向转身8个8拍) (6)跟着音乐,教师领做,完成组合。 ① 基本体态、双插腰位准备动作(2个8拍)

② 双叉腰基本体态原地单一进退步(2个8拍);带转身进退步(8个8拍) ③ 间奏 一组:单手叉腰托帽式垫步 二组:单手叉腰扶胸式单膝跪地 一组围绕二组,两组配合完成动作。

④ 双叉腰基本体态原地单一进退步(2个8拍);带转身进退步(7个8拍) ⑤ 敬礼结束动作(1个8拍) (7)学生自己完成组合(共24个8拍)

(四)课堂小结

理论知识点:赛乃姆是维族最广为流传的舞蹈,维族舞蹈风格是热情活泼的。 技能知识点:

1、维族舞蹈的基本体态

2、维族舞蹈的基本手型 男生掌型 女生花型

3、三个手位:双叉腰位 单手叉腰扶胸式单手插腰托帽式

4、一个步法:原地进退步 十

四、布置作业

1、复习维族进退步组合

2、课后通过互联网寻找一首喜欢的歌曲,用于大家以后的舞蹈教学课程中。

第三篇:教学案例维族《体态动律组合》

维吾尔族民间舞《体态动律组合》教学案例

教师:

一、主题与背景:

学前教育专业学习民间舞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把握作品、理解作品、再现作品、创编作品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合格的师资。

维吾尔族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新疆的天山南北各地。新疆属古西域地区,美丽的“丝绸之路”横贯疆土,使之成为沟通中西文化的重要区域,维吾尓族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凝结了中原文化及西域文化的精华,被誉为歌舞民族。

新疆维吾尔族舞蹈有着热情潇洒、活泼奔放和欢快幽默的独特风格,“昂首、挺胸、拔背、立腰”的舞姿造型,“颤而不窜”的动律特点,以及独特的“附点节奏”。本课教学设计选用了以聆听音乐----欣赏舞蹈----体验动作为主线,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舞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色彩斑斓的艺术世界,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的魅力,进而激发他们爱好音乐与舞蹈的兴趣以及主动参与舞蹈表演的热情。

二、案例描述:

课例:维吾尔族民间舞《体态动律组合》 流程1---创设情境、启动体验

通过维族舞蹈的欣赏,激发学生对学习舞蹈的兴趣。 流程2----设计问题、激活体验

1、创设氛围

课前播放音乐《掀起你的盖头来》

2、组织教学,以问答式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所聆听的那首《掀起你的盖头来》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

师:这是一首维吾尔族的歌曲,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间的歌舞艺术渊源流长,绚丽夺目。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去领略一番独具魅力的维吾尔族舞蹈。

流程3---实践纵情、主动体验 教师活动:

1、教师展示(使学生对维吾尔族的民族特点有一个初步的直观的感受)。 教师示范维族舞蹈《掀起你的盖头来》。课堂就象一个舞台,教师在这个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是多样的。既要有“演员”的魅力,又要有“导游”的能力,还得要有“导演”的实力。在维族舞蹈欣赏环节中,如果再让学生看舞蹈视频来进行赏析,会让学生在教学形式上产生疲劳。新课标强调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是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持久而稳定的兴趣的关键。教师自己表演舞蹈,配合舞蹈的又是学生所熟悉的具有新疆典型节奏特征的旋律,这种面对面直观的教学方式,不仅充分调动了课堂的学习气氛,更为学生后续的舞蹈动作学习与特点归纳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2、讲解单一动作,启发引导、言传身授。 设计问题:(使学生试分析维族舞的风格特点) 师:刚才的舞蹈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动作? 生1:动脖子 生2:翻手腕 生3:身姿挺拔

总结:(使学生对维族舞的风格特点形成初步概念)。

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维族舞蹈舞姿造型是“立腰、拔背、挺胸、昂首”,这个体态要贯穿舞蹈始终并形成维族舞蹈风格特点。还有很有特色的一个动作就是移颈。另外象托帽、翻腕也都是新疆舞蹈中的代表性动作。

3、技巧性学习的导入(教师在介绍时穿插动作示范,与学生互动,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单一的体态控制训练(“闻花香”的感觉 ) 教师示范:体态强调 “挺而不僵”。

2、舞姿造型上的体态控制训练(选用几个代表性手位辅助训练) 教师示范:强调体态的同时要求手臂经“摊手、绕腕”到舞姿的过程。

3、舞姿造型上的摇身动律(鼻尖划横线)

教师示范:做摇身动律时舞姿 造型不能受到影响。

4、舞姿造型上的摇身点颤动律(在脚位上进行训练)

教师示范:动作脚点地时有“粘粘感”,支撑腿膝盖微颤而不窜。

5、动作连接中的体态控制训练(用“风格性短句” 进行训练) 教师示范:用“情景式”启发 注意强调体态的保持

6、步伐中的体态控制训练(用走步进行流动训练) 教师示范:注意走步的同时强调上身舞姿的保持

学生学习动作的过程是一个审美体验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判断、创造、表现和享受舞蹈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除了自身的动作示范要到位,还要积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舞姿的形态,体会动作的风格,让学生对维族舞蹈动作的基本特征有深刻的印象。

3、动作短句的学习,教师教授,学生模仿教师动作练习,教师指正错误动作。

4、将学生分为4组组,每组设组长1人。

5、布置学习任务

在体态动律组合的学习中,掌握维族舞蹈动作特点与风格。 学生活动:

学生分为4组,每组根据自己所学提维族民间舞动作创编简单的队形,要求:队形不少于3个。

流程4 ——交流感悟、分享体验

1、各小组向全班展示学习成果。

2、其他组成员和老师参与讨论、补充、互评。

3、全体师生共享学习成果。

这三项流程,通过设计三个活动来体现完成: 活动1——学生表演。(学生参与体验表演活动)

活动2——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讨论问题。(学生参与体验小组探究、学习、讨论过程、学习成果分享活动,教师巡视、点拨、提升。)

在这一活动中,每个个体的独立思考在团队合作的背景下进行,团队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团队贡献智慧,不是单一个体的封闭式思考。它有利于激发个体思考的积极性,确保个体思维潜能的最大限度发挥。同时,每个个体在团队合作中将彼此的智慧成果进行了交换与分享。

活动3——展示分享。各小组向全班展示其小组学习成果。其他组成员和老

师参与讨论、补充、互评、全班共享学习成果。(师生参与体验全班各小组学习成果展示、分享活动)

展示分享:这个环节是师生双边活动的环节。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的舞蹈动作,又培养了学生的表演力、创造力,真正突出了新课标中所强调的“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共同参与,共同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和创作潜能”。

流程5——评价反思、升华体验

1、在感受舞蹈音乐风格和体验舞蹈动作相结合的基础上,了解维族舞蹈的特点。

2、通过维族舞蹈欣赏、问题讨论、创意表演等实践活动初步掌握维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感受维族舞蹈之美。

课外作业:

(1)课下练习巩固维族体态动律动作与组合,达到能够独立完成组合。 (2)通过所学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维族音乐加入动作创编。

三、案例反思、评析

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融入了西域乐舞风味,既开朗风趣,又豪迈奔放,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非常具有代表性。领略了素有“歌舞之乡”美誉的新疆维吾尔族舞蹈,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把维族舞蹈的体态动律反复练习,提高舞蹈表现力,为今后舞蹈表现、教学、创编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为一名学前教育的舞蹈老师,课堂语言的运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人上课的风格。教师幽默、生动、富有艺术性的语言为学生营造出了一个宽松、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互动环节的设计上,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表现、创造舞蹈,积极的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让教学过程变成了一种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第四篇:顶碗少年

一、导入新课,明确阅读要求

(一)谈话导入:我们学了前面几篇课文,知道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的。今天我们也来学习第4课《顶碗少年》,看看作者又得到什么启示?

(二)学生读“连接语”,看看我们可以怎样来学习这篇课文?(

一、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二、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三)教师导读: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同学们按要求自读课文,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记录下来,小组内讨论。

二、学生自读,初步感知课文

(一)把课文读通顺,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字词。

(二)按以上要求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集体反馈,检查自学情况

(一)学生反馈,教师引导理清全文的脉络。

四、学生品读,感悟哲理

(一)小组讨论: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主要抓住“少年、观众、碗”具体描写去体会。)

(二)学生自由谈。

1、作者看到的是一场惊心动魄、难度很大的杂技表演。 第一次表演:

(1)“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 ①你还体会到什么?(少年表演的柔美动作,技艺高超。) ②请大家用称赞的语气同桌一起读一读。

(2)“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 ①这时,观众的反应怎样?少年呢?(观众惊呆,少年没有慌乱) (3)“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①从“微笑”、“不失风度”可以看出什么?(板书:镇定、充满信心) ②引导学生想象:这时少年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怎么会这样?平时训练都没问题,不用紧张,这次肯定成功,别怕。) ③请你们带着镇定的语气读一读。

(4)教师小结:顶碗少年虽然技艺高超,但意外还是发生了,这的确是一场难度很大的杂技表演啊! 第二次表演:

(5)“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

“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 ①四人小组朗读,体会少年的镇定自如。

(6)“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①从“呆呆地”、“汗珠”、“不知所措”可以看出少年怎样?(板书:沮丧、信心顿失)

(7)“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 “场子里一片喧哗。”

“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

①观众在场的反应让你体会到什么?(少年的杂技表演惊心动魄)

②引导学生想象:少年第二次表演又失败了,“场子里一片喧哗。”人们在喧哗什么?当时的少年会想些什么?

(8)教师小结:少年两次表演都失败了,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难度极大的杂技表演啊!再次失败的少年会被吓倒吗?

2、作者看到的是一场体现老者对少年的宽容和关爱的杂技表演。 第三次表演:

(1)“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胛轻轻摇了一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 ①从老者的神态和动作中可以体会到什么?(着重抓住“微笑”、“抚摩”、“摇了”、“说了”等词语体会老者对少年的鼓励和关爱)

②引导学生想象:老者可能对顶碗少年低声说了什么?

(2)教师小结:这一次少年终于成功了,正是有了老者的宽容和鼓励,才有少年最后的成功!请大家带着敬佩的感情朗读描写老者的片段。(板书:镇定、充满信心)

3、学生可能会有其它答案,让他们自由谈。

4、品读描写少年的语句,体会少年内心活动的变化过程。

(三)感悟哲理。

1、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体会到“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来自拼搏”、“宽容和关爱能够帮助别人走向成功”等人生哲理。)

五、总结全文

教师总结:课文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展开。让我们体会到:人总会遇到困难、挫折的,要鼓起勇气克服困难,失败乃成功之母。(板书: “失败乃成功之母”)

六、作业

(一)读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板书设计: 4*顶碗少年

镇定、充满信心 沮丧、信心顿失 镇定、充满信心 (失败) (再失败) (成功) “失败乃成功之母”

第五篇:顶碗少年

顶碗少年读后感

灯光璀璨的舞台正中央,正在进行一场精彩的杂技表演,可表演的少年在最后的高难度动作中两次把碗砸碎了。少年不知所措,场子里一片喧哗。那年长的老师走上舞台,把新的碗交给少年低声说了句什么。过了一会,少年镇静下来,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又开始表演,还是在那个地方,少年的汗珠布满了脸,碗,又开始摇晃了,他轻轻抖动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台下掌声一片……

掌声并不只是为了少年表演的精彩,更多的是为了少年在面对两次失败的情况下还努力拼搏的精神。不难想象,少年在两次失败后心理所承受的压力。也许他有些胆怯,被困难吓得不知所措;也许他担心丢了面子,被老师责骂。但是最终,他顶住了这些压力,又一次开始沉着、冷静地表演。他在困境里发扬了拼搏精神,战胜了自我,取得了成功,他是生命的强者。

谁说命运是不可掌握的,那个顶碗的少年,他成了命运的强者,他不会在曲折艰难的人生道路上,在波涛汹涌的艺术大海中因失败而退却。于是,他成功了。

1990年,邓小平第一次让中国申办奥运会,以两票之差落选,但是我们没有气馁,我们尝试着,拼搏着,2001年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2008年的奥运会申办城市是中国·北京时,我们知道,我们永不言败的信念让我们成功了。

“跳水女皇”陈肖霞小时候去跳水队,教练让她从10 米高的跳板上跳下来,她登上跳板,四周的一切好像都在旋转,她害怕了,但加入跳水队的欲望使她勇敢地跳了下来,而当时她还不会游泳!她有独特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更有一种善于不怕失败的精神,她是命运的主人。

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发现了钋和镭,获得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在成功的背后,有谁知道他们曾经历的失败和辛酸:居里夫人在生活极端贫困的时期仍然没有放弃研究,终于发现钋具有放射性,并且发现沥青铀矿的放射性比任何含量的铀和钋能够放射的强。经过千百般次失败和永不放弃的寻找,终于在1898年居里夫妇从8吨废沥青铀矿中制得1克纯净的氯化镭,向世界宣布发现了镭。这难道不是战胜失败的证据吗?

在山穷水尽的地方,再拼一下也许就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里,再搏一下,也许会迎来温暖的春风,做命运的主人,不要被失败打败,让我们为“永不言败”喝彩!

上一篇:乌塔的教案范文下一篇:训词承诺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