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业

2022-09-20

第一篇:10月14日语文作业

10月16日语文作业

10月16日

语文家庭作业:

1、预习第四单元。(读文3遍,注音,标自然段,画出生词,并在生字下面组词。)

2、读《安徒生童话》 或《格林童话》或《稻草人》半小时。

3、读《论语》14篇2遍。

第二篇:6月18日语文作业

1. 边读边书空《复3》第2页两遍。家长签字。

2. 听写P169-----13---15课。

3. P69-----

1、

2、

3、4;P55------3

4. 默写《乞巧》四项。

5. 做《练1》2—4页(先读做法,再在原题上用铅笔做)

6. 《名》P59—61,订正听写本。

注:

1. 表扬听写100分的孩子:黎睿童、陈商恪羽、李秋漫等8位同学,以上孩子不做第2题。

2. 第5题先要读一读题前解题方法后再作答。

3. 凡走州委至庆云宫路段的孩子不得在防空洞前玩耍,摇门。必须从州公安宿舍(韦骁桐)

家门前通道经风雨桥斑马线横穿公路。

4. 科学不参与这次期末考试。

5. 请给孩子买两个拉杆夹分别装语数资料。

第三篇:3月7日语文作业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

以动心忍性,。人恒过,然后能改;,,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

2、走马川行雪海边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

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

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一夜乡心五处同。

5、水是眼波闪动,山是眉峰攒聚。要问行人去哪里,。刚刚送春回归,又送你归去。,千万和春同住。

6、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

年!,。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7、烽火照西京, 心中自不平。, 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 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

8、群鸡正乱叫,客到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哥,艰难愧深情。。

9、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

别故乡难。。

10、王曰:“善。”乃下令:此

所谓战胜于朝廷。

1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声满天秋色里,。 报

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3、蒹葭苍苍,宛在水中沚。

14、关关雎鸠钟鼓乐之。

15、默写《曹刿论战》,《鱼我所欲也》

第四篇:6月28、29日语文作业

一、守住心灵的高度

①霍英东,在中国的政界、商界、体育界声名显赫。他从小吃苦,靠着聪明的头脑和不懈的努力,积累了大量财产。他没有为富不仁,而是热心公益,多年来为社会捐款多达200亿元。他说过一句话:“有钱,是上天赐给你做善事的机会。”霍英东是商界的精英,是精神上的富翁,更是守住心灵高度的楷模。然而有人却在金钱、荣誉面前,暴露出丑陋的人性。陕西农民周正龙和他身后的利益集团,制造了哄动一时的“华南虎”事件,就是为了骗取国家的大量拨款及由此可能带来的荣誉。对名利的追逐让他们忘记了生命的最终目标,他们也因此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架上。由此看出,无论是谁,无论面对何种情况,都应该坚守自己的人生准则,就是说要守住心灵的高度。

②守住心灵的高度,需要【甲】。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提出了“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政治主张,而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更是用生命诠释了理想。屈原出身贵族,在楚国本来有着较高的地位,生活无忧,但是在“举世皆醉”中,他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在真理面前挺身而出,即使被放逐,也决不向邪恶势力低头。无论是孟子还是屈原,他们心系天下的胸怀令人敬仰,是中国人的光辉榜样。也只有那些自觉地把自己生命与祖国人民的利益结合在一起的人,才是真正大写的“人”!

③守住心灵的高度,需要【乙】。在风靡欧洲的法国网球公开赛中,美丽的中国女孩李娜,历经多场苦战,横扫众多欧洲劲敌,杀入冠亚军决赛。万众瞩目之下,她战胜了强劲的对手——意大利网坛老将斯齐亚沃尼。全面扎实的技术、稳定出色的发挥,使她成为本次比赛的冠军,作为亚洲获得大满贯赛冠军的第一人,面对如此殊荣,李娜没有忘乎所以,而是用动听娴熟的英语,微笑着告诉世界:只要有底气,没有什么不可以!

④守住心灵的高度,需要【丙】。悬崖上的松树令人敬佩。悬崖上少土,需要它拥有刺穿岩石的力量;悬崖上少水,需要它拥有忍受饥渴的意志;悬崖上少有人照顾,需要它用心灵抚慰自己。树是如此,人又何尝不是?追寻真理的路上,一定会充满荆棘,充满危险。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罗斯福也说:“生活好比橄榄球比赛,原则就是奋力冲向底线。”只有具备非凡的毅力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才能坚守住自己的人生准则。

⑤真诚勇敢地面对生活吧,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追求的目标。只有让心灵高高地站立着,我们才能体验到真正的幸福,人生才会更加美好。

19.根据文意,将下面三个语句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①雄厚的资本和健康的心态

②顽强的毅力和执着的精神

③心系天下不甘平庸的情怀

【甲】处应填:【乙】处应填:【丙】处应填:

20.请在下列材料的横线处续写一句话,建立此材料与本文中心论点之间的联系。(2分)

孙天帅是珠海市工业区一家外资企业的普通工人。平日里,他目睹了韩国老板对工人的种种刁难和侮辱,内心极为愤怒。当那个韩国老板责骂一个因极度疲劳而睡着的女工,甚至令所有工人统统跪下时,只有他拒绝下跪,一个人直直地站着。

21. 请你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证过程。(4分)

①做任何工作,只要你用心去做,一定能把它做好,如果你不用心去做,那肯定做不好。

②工作不用心,往往导致我们就工作而工作、就做事而做事,呈现出一种机械、重复和被动应付的状态。在具体工作中,看不出问题,找不出原因,拿不出措施,有可能还会引发新的问题;在完成任务时,容易出现敷衍了事,执行不到位、贯彻不彻底的现象。而用心去工作,在工作时就会用巧力、想办法,创造性地干,具有主动积极的工作意识;在工作标准上追求的是完美而不是完成,在相关问题的思考和处理上,会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发现不足、找出原因、拿出办法,具有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所以说,不用心去工作,工作肯定做不好,甚至会出问题;用心去工作,工作就能做好。

③让我们看一个用心工作的故事。海尔公司的魏小娥去日本学习整体卫生间的生产技术,在学习中她注意到,日本人试模期废品率一般都在30%~60%,设备调试正常后,废品率为2%。魏小娥意识到,不是日本的技术员能力不行,而是思想上的桎梏使他们停滞于废品率的最低极限只能降到2%。而作为一个海尔人,魏小娥的标准是100%。她拼命地利用在日本的每一分每一秒刻苦学习,3周后,她带着先进的技术知识和赶超日本人的信念回到了海尔。半年后,日本模具专家宫川先生来海尔公司访问。他面对着一尘不染的生产现场、操作熟练的员工和100%合格的产品,惊呆了,反过来向“学徒”魏小娥请教相关的生产问题。“因为我们是用心去工作。”魏小娥简单的回答又让宫川先生大吃一惊。

④用心去工作,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原来,魏小娥从日本学习归国之后,便开始重点抓卫浴分厂的模具质量工作。魏小娥在实践中把2%放大成100%去用心研究。不管是一个黑点还是一根头发都不放过。用心去工作的魏小娥终于做到了产品合格率达到100%。在工作中,如果我们能够像魏小娥这样去用心,也一定能成为第二个“魏小娥”。

⑤用心工作首先体现在对工作有一个正确的看法和认识上,表现出对工作的关心、热心和诚心。有了这种明确的态度,就能够对工作有更多的思考,及时的发现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的追求创意和唯美,以至于做到敢于超越。所以说,用心去工作不仅是一种【甲】,还是一种【乙】更是一种

【丙】。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工作无论大小,都要用心把握、用心体会、用心去做,力求每项工作都做得很到位、很精彩。当用心去工作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自觉,我们的工作质量会实现大的提升,我们的事业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把工作做得很出色,其实只有一个秘诀,那就是在工作中:要用心一点,多用心一点,再用心一点,更用心一点。只要用心去做,我们都能把工作做到最好。

18.文章通过魏小娥的故事意在表明(不超过20个字)(2分)

19.简要分析这篇文章的论证过程。(4分)

20.根据文意将下面三个短语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①工作方法②工作境界③工作态度

答:【甲】【乙】【丙】

略谈孝文化

叶小文

①母亲节,给母亲献一束什么花?外国人是康乃馨,国人则往往是忘忧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恩慈母爱,不妨回首略谈孝文化。

②孝文化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构成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根基,浸染于华夏儿女的心灵深处。

③不必讳言,封建孝道将千年文明古国桎梏得万马齐喑。鲁迅说,封建礼教只剩下“吃人”的狰狞面目。 ④孝文化精华与糟粕混杂,应对其有扬有弃,革除传统孝道中“三纲五常”的封建杂质和“埋儿奉母”的愚昧成分,找回其有助于克服迷心逐物的现代病的根本意义。

⑤何为迷心逐物的现代病?现代化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可精神世界却缺少了关照。现代的人们拥挤在高节奏、充满诱惑的现代生活中,人心浮动,没有片刻安宁。欲望在吞噬理想,多变在动摇信念,心灵、精神、信仰在被物化、被抛弃。

⑥如果失落了对自身存在意义的终极关切,人,靠什么安身立命?这一话题可演绎为关于生命的三条约定:热爱生命,追求幸福——这是安身立命的基本约定;尊重生命,道德约束——这是追求幸福的集体约定;敬畏生命,终极关切——这是追求幸福的未来约定。而现代化和经济发展不断放大、满足着安身立命的基本约定,但也难免刺激、放任个体对物质享受的过度追求,不断冲刷甚至消解追求幸福的集体约定和未来约定。

⑦继承和弘扬孝文化,有助于找回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这两条约定,治疗迷心逐物的现代病。孝的内核之一是“生命的互相尊重”。孝文化所倡导的“善事双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仅要求我们尊重自己父母的生命,也要尊重、关爱他人的生命,将孝升华为“助天下人爱其所爱”的大爱。孝的内核之二是“敬畏”。人不应敬畏鬼神,但不能没有敬畏之心。孝文化倡导的就是我们要敬畏人——敬畏父母、敬畏长辈、敬畏祖先。如果说金钱、利益可以洗刷和消解人伦道德,诱使民德“变薄”,那么,我们对孝文化应当秉承十分谨慎的态度,肩负应有的责任。自己的言行是否有悖于祖辈的教育,对后世子孙有何影响,我们都应当深思熟虑。如果每个人都能够用这样的态度和行为去对待孝文化,我们民族孝的正能量就会随之提升,迷心逐物的现代病也将得到根治。这是我们在当今社会继承和弘扬孝文化的根本意义。

⑧爱乡方爱国,尽孝常尽忠,“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因此,在当今社会中,我们更需要继承和弘扬孝文化。

2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1.分析第⑦段的论证过程。(4分)

22.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辨证地谈一谈你对吴猛作法的认识。(3分)

【链接材料】

晋朝人吴猛,幼年母亲早逝,与父亲相依为命。由于家贫买不起蚊帐,每到夏夜,吴父常常因蚊虫叮咬而睡不好觉,为了让父亲睡好,吴猛竟赤裸上身,让蚊子吸自己的血,希望蚊子喝饱了血就不再叮咬父亲。

第五篇:11月14日语文写作一

11月14日语文写作一:记叙文

一. 把握情境,真实地叙事

写什么?叙事指叙述各类事件,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表达内容。事,必须有具体的情节,情节是指事件的变化和发展经过,是构成记叙文的基本内容。一个完整的情节就应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当然,这六个要素在每一篇文章中不一定都要具备,而且表现形式也可以灵活多变。

怎样把握情节呢?

(一)选择和提炼情节是重要的一步

选择、提炼有代表性情节,就是抓住生动、新颖、能揭示生活深刻意义的人和事。

我们讲过生活中的素材是题材的基础,但题材(情节)不是素材的简单堆积,而是对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的结果。情节的真实性、丰富性、典型性,都要求我们从生活实际出发,以生活素材为依据,讲真话,从中选择、提炼出富有思想意义的情节来。这个选择提炼的过程也是你对生活深入思考、加深认识的过程。

(二)其中“抓住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情境,就是情景、境地。抓住情境,就是在文章中着重渲染具体的、生动的情景、状况,如人物遇到了怎样紧急的境况,怎样危难的处境,怎样一种复杂、矛盾的局面,怎样一种特殊的困难,怎样激动人心的时刻等,抓住“情境”进行具体的渲染、描述。这样写一方面可以使人物的性格、品质、感情等在特殊的困难或考验面前表现得更鲜明,更可信;另一方面可以抓住读者,读时对文中的人物关注,产生阅读兴趣。一个“情境”描述、渲染是为了突出表现人物的活动的背景,在此后,再来通过刻划人物就更具有典型性。

二. “以小见大”,挖掘深远

取材虽然是身边的一些小事,但生发出的意义应是深远的,这就是“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题材小,不要就事论事,而要把这件事所反映的普遍意义写出来,也就是从局部反映整体。古人说“管中窥豹,时见一斑”,通过一个竹管,去看豹子,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一个花斑,却能想象出整只豹子。这就是“以小见大”的道理。我们同学们经历的多是小事,我们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局限,只有抓住有代表性的小事,具体写,才容易写好。“以小见大”的写法,还便于细节描写,写得深入,写得生动,表现出深刻认识。

生活中的小事是我们经常见到的,重要的是要留心,善于发现,注意搜集,积累。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发现出美来。”罗丹说的这种对“美”的发现,正是从生活认识中得来的,是挖掘出来的。没有收集到丰富的材料,怎么能有“精”,有“深”。

我的老爹

我爹相貌平平,大眼睛,高鼻梁,一脸青青的胡茬子。我爹每天都要对着镜子把胡子剃掉,而胡子偏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于是就“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了。(简单又富有特色的生动外貌描写)

我爹虽然是一校之长,但总爱做“鬼脸”追我,还扮成“日本军官”吓我,真是“老顽童”!

(铺垫,同时也透露了父亲的性格特征)

有一次,我放学回家就见爹在念书,念的还是我在一年级念的语文课本,那不标准的普通话能把查理·卓别林给气死!我听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爹,干啥呢?”

“噢,学校里组织学说普通话,我这领导干部开会讲话总讲土话,不起带头作用怎么行?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就照你这带(范文大全整理收集)声调的书念念,学学呗。——爹还得拜你为师呢!”

我一听把胸脯一拍,说:“没问题,我可以收下你这个徒弟。”

我们虽然没举行什么拜师仪式,我却成了名副其实的老师,我念一句,爹跟我念一句。我教得认真,没想到爹学得更认真。我这个“徒弟”没过几天,读上一段课文,我竟挑不出错音来了,你说神不神?

我跟我爹半开玩笑地说:“爹,你成‘神童’了!

还有一次,我过十岁生日。那天早晨我一睁眼就喊:“爹,买生日蛋糕去!”可是,却传来了妈妈的声音:

“你爹不在。”

“准是给我买生日蛋糕去了。”我美美地说。

“不,去学校了。”

听了这话,我的心立刻凉了半截:“他说今早给我买生日蛋糕的,今天又是星期天,他去学校干什么?说话不算数!”

“听你爹说要进行什么基本功比赛,到学校里做准备工作去了。”我噘起嘴:“这个‘大坏蛋’,什么准备工作还要他这个校长亲自做,分明是躲着我嘛。”

“可别这样说你爹,他可是不容易的。学校里的事情那么多,你爹又是狠了心,要使各种工作都上一个台阶的,没有付出怎么行?我们俩都应该支持他,不应该拖他的后腿。一会儿,妈带你去买生日蛋糕。”

“当当„„”十二点了,爹“准时”踏进了家门,看到饭桌上摆着生日蛋糕,一拍脑袋:“哎哟,我的宝贝女儿,今天是爹的错,老爹向你赔罪了。”说着竟双手抱拳要给我行礼。这哪行?我一个箭步跑上前去,扑到爹的怀里:“爹,你可真坏。”

评论:

首先极富个性化,无论是小作者的叙述语言,还是人物的对话语言,都是大人说大人的话,小孩说小孩的腔,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其次是活泼幽默,如戏称“爹”为“老顽童”,爹的胡子长得快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辅导爹学普通话为“收徒弟”;还有父女间诙谐的对话、滑稽的动作描写等都极富生活情趣。

三. 选取若干材料,行文注意结构安排

1. 以时间为序

事件在一定的时段中发生、发展、变化,以时间为序,组织材料。如童年、少年、青年三个生命时段发生的事;早晨、上午、下午一天的时间段;上课前、上课、下课后;一节课的时段等。按照时序安排材料,发生在不同时段的事件(或片断),要标明时间的变换,给读者鲜明的时间印象和事物发展的状况。

2. 以空间转换为序

空间(或者说地点、环境)是事物发生、发展的条件,也就是说事物总是存在在一定的空间中,在空间中发展、变化的,因此,叙事离不开空间这个条件。

空间有比较大的地域,如洲际,有比较小的某个具体的城市、乡村、街道、学校、操场等,用不同场所、不同景观的转换等来安排结构,需要在文中标明空间的转换,给读者空间变动和空间印象,能帮助读者把握不同空间的不同风貌的变化。

3. 场面分段标题式

场面是由人物在一定的场合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生活情景。也就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它由人、事、景三个因素构成,在文中选取了若干个场面,那就要将这几个场面有机地组合起来,可以用分段加标题的形式,也可以用过渡、衔接的段落或句子。分段加标题的形式比较鲜明,也省略了设计过渡的问题。

4. 线索贯穿

文章选取若干事件或片断,就需要用一条线索来贯穿,把大大小小的事件或片断有机地串连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

有的文章以物为线索,主要是在事物上寄托了作者的情感,用某物把生活片断有机地联起来,如《七根火柴》等。有的文章以“意”为线索,也就是以中心思想或作者的认识为线索,串连各个片断。如《春》抒发“我”对春天的热爱和追求,选择了盼春、绘春、颂春等一系列片断,寄托了作者的感情,用作者对春天的感情贯穿全文。有的文章以人物为线索,以他的所见、所闻、所想为线索,把文章若干片断、情节贯穿起来。

还可以按作者(或“我”)的思想感情发展变化为序,将前后的事件或片断联接起来。

四. 点面结合

点,是指事物局部,重点;面,是指事物的全局和整体状况。叙事写人既有对事或人的全貌和整体情况的概括介绍或一般描述,又有对人或事物某个部分、某个方面,特别是重点情况的详细叙述和描写,并且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是点面结合,叙事写人既有全貌又有重点,就能给人既全面又具体,既完整又形象的感觉。

五. 开头引入、渲染、铺垫,结尾引出、照应 、升华

古人说:“凤头,猪肚,豹尾。”(元朝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引乔梦符的话)意思是要重视文章的开头,设计一个好的开头会使文章增加色彩,“凤头”的意思是“美”。要美,不能单纯认为就是词藻美,语句美,而是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这也是美。

开头引入的要求是切题,“美”,吸引读者。渲染就是能用简要的语句将其意突出,抓住读者,正如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当然这是写诗的要求,写文也如此,不是“奇”而是真,“逼真”,如同在眼前。铺垫就是做些必要的铺陈和垫衬。

引入、渲染、铺垫的方式很多,如:

交待环境,引入人物、事件。

开门见山,点明题旨,交待写作动机。

解题,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紧扣叙事,直抒胸臆。

描写环境,渲染气氛,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设置疑团,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结尾要引出、照应、升华,就是把读者从具体的事件、人物中引出,使记叙完整,并把读者引回更为广阔的社会现实中,引向更为深远的境界。古人说“豹尾”,就是结尾要有力,且“画龙点睛”,有精神,有神采,就是余味无穷,发人深思,给读者以精神境界或思想认识上的飞跃提高。这就是升华。

结尾引出、照应、升华的方式很多,如:自然收束,回味无穷。

富有感染力的抒情。

含蓄深刻带有启发式,发人深思。

呼应开头,点明主题。

古人讲究“首尾圆合”,“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白居易《新乐府序》“标其目”就是揭示文章的题旨。“卒章”就是文章结尾。“志”就是主旨。强调开头夺目,结束升华。清朝李渔《闲情偶寄》中“务使开门见山,不当借帽覆顶”,形象地说明开头不应该把“山”,题旨遮挡住。宋朝沈义父《乐府指迷》中强调“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须要”必须要放开,结尾要“长留余味”,要响亮,像唐朝白乐天《金针诗格》中说“落句欲似高山放石,一去不回。”

上一篇:gmat考试流程介绍下一篇:高考时评精选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