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校园之我见

2022-08-10

第一篇:构建和谐校园之我见

构建和谐企业之我见

文章标题:构建和谐企业之我见

集团在2006年重点工作安排中把“围绕一个主题”列为工作重点,“围绕一个主题”的中心内容是构建和谐企业,建设政治生态和谐、企业环境和谐、人际关系和谐、总体发展和谐的企业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我们认为,构建和谐企业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建“四好班子”,以人格力量团结

人。

只有领导班子团结和谐才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要使领导班子团结和谐,首先要求班长要以身作则,坚持从自身做起。要把团结和谐放在工作中的首要位置,正确处理和副职、业务、党务、群众的关系,作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不搞“一言堂”,语态和蔼可亲,批评下属讲求艺术,在工作中带头讲民主,一视同仁严格按制度办事,在研究单位大事时,和副职多商量,多征求职工意见,说话做事要符合大多数职工意愿,要带头讲实效,不搞花架子,要带头讲奉献,爱岗敬业,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廉洁自律,在处理单位日常工作中,作到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敢于负责,树立人格魅力。

其次副职要认清角色,找准位置,要认真抓好自身分管的工作,在语言和行动上一心一意支持正职的工作,背后多和正职沟通,多为正职排忧解难,做到分工不分心,要注意维护“一把手”的形象和权威,把配合、协助“一把手”作为自己的主体意识,做到补台不拆台;班子成员要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从尊重、支持、谅解、友谊的愿望出发,通过多种途径,及时消除各种矛盾和分歧,做到通气不怄气,努力在班子成员之间营造一个政治上互相信任,思想上互相交流、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的氛围。

二、彰显人文关怀,以温馨情感感化人。

畅通沟通渠道,把职工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职工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从细微处入手,及时解决干部职工的急、难、盼问题,首先是建立职工生日档案,为过生日职工送去领导和全体职工的生日祝福,使每名职工都能感受到家园的温馨,感受到集团大家庭的温暖,其次是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定期为职工检查身体,不定期进行健康知识讲座,购买健身器械,建立职工健身房和篮球场,建立以包括乒乓球在内的各种体育活动的职工之家,“五一”“十一”开展健康的体育比赛和才艺展示,为职工强身健体、愉悦身心搭建平台。第三是要关心职工待遇,做到积极争取政策,落实职工的政治、经济待遇,让职工该得的能得到,该享受的能享受到,切忌漠不关心、不闻不问、说了不做、应付了事。第四是关心职工生活,积极想办法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经常过问职工生活中的困难,关心职工冷暖,对于较困难的干部职工要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帮助,对影响职工家庭和睦的矛盾要及时调节排除,对职工家中的红白之事,要组织入户慰问。第五是关心职工进步,充分发挥党、工、团组织的作用,建立职工图书馆,使职工有进步书籍可读,帮助职工找准人生坐标,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对职工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要及时给予奖励,对职工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要及时给予关心,帮助查找原因,排遣自卑心理,帮助树立信心,使之丢下包袱,继续前进。第六是注重发挥和提高自己的智商和情商,在一个企业中,无论是正职还是副职,都要注重发挥和提高自己的智商和情商,因为作为管理者,需要情商和智商要比普通职工多一些,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处,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骏马行千里、耕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过河不如舟,这就需要管理者在工作中要注意发现自己智商和情商的短处,注意锻炼提高自己,尤其是要提高自己的情商,因为做企业就是一个与人沟通的过程,大企业家比尔、盖茨在他每个员工的衣服上都印了一句口号:“你的同事就是你最好的朋友”,这是多么富有人情味的口号,管理者情商提高了就会长于沟通,工作中富有人情味,工作愉快,用情感凝聚人心,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心情舒畅。

三、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以公平竞争激励人。

构建和谐企业,不能无所作为,要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要充分激活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首先要意识到公平、公正的环境对职工的生存发展及单位和谐的重要程度,为想干事的人提供机会,搭建平台,努力使每个人都能人尽其才,各尽所能,都有用武之地。其次是要用制度激励人,构建科学的用人机制,不断激发单位每一名职工的创造力。根据各种层次、不同能力,不同知识面的职工,搭建适合每个人施展才华、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工作平台,使每一名职工都能以自己的创造和奉献体现企业的认同,实现人生价值。再次要创造人才选用选拔机制,让会干事的人受重用,坚持任人唯能。对那些综合素质高、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复合型人才,不论资历长短,敢于大胆选用,优先使用,对市场化用工,只要是人才,就破格使用。把他们放到重要岗位上进行锻炼,尽快让他们成长起来,成为单位的栋梁。

最后,要在业务上锤炼人,充分体现和谐社会按劳分配的原则,多干事就应该多得报酬,“只让马儿

跑、不给马儿草”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久而久之,必将伤害干事人的积极性,使要干的事质量下降或干不成,要让干成事的人有地位。要根据个人的不同特长、不同能力、通过压担子,加负荷,使之尽心尽力,对那些无所事事,工作拖拉,无所建树的人以必要的警示和惩罚,营造平者让、庸者下、能者上的良好氛围。

四、争做“四有职工”,以职业道德教育人。

“四有职工”即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职工,首先是加强职工的道德教育。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讲道德是构建和谐企业中人际关系和谐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要在企业内部大力开展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活动,扎实开展“爱企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自尊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要求人人做事要以德服人、以德感人,以德聚合人心。其次是大力开展法制教育。要在全体职工中大力开展遵守集团制度的教育活动,使干部职工人人依法办事,用制度规范行为,遵守各项法律和规章,做到制度进心入脑,人人清正廉洁、不贪、不占,做到淡泊名利、淡泊金钱、心如止水。再次是加强人际关系交往的正确导向,要通过一些有益的活动,正确引导同事与同事之间、职工与领导之间、领导与领导之间的交往向着健康、正常的方向发展,做到多律己、不责人,多沟通、不猜疑,多谦让、不争功,多宽容、不挑剔,多做事、少怄气,不为个人得失论短长,不为一己私利争高低。通过教育引导,使整个单位盛行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守纪律的社会公德之风,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处事公道、勇于奉献的职业道德之风,形成求知、求善、求真、求美,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最后是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学《纲要》、转观念、提素质,把建立学习型企业活动落到实处,只有职工综合素质提高了,企业整体发展才能和谐。

今年,物资集团把构建和谐企业列为主题来把握,其他工作都围绕这个主题开展,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足见对其重视程度,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集团和集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物资集团这个大家园一定会迈向和谐、再创辉煌。

《构建和谐企业之我见》来源于,欢迎阅读构建和谐企业之我见。

第二篇:构建和谐班组之我见

构建和谐班组之我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分公司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强手林立的市场竞争中胜出,**亟待解决的一个“瓶颈”就是如何建立和谐班组的问题。第1文秘版权所有

在**分公司班组是最小单位,和谐班组建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的发展,班组管理的强弱往往反映出**是否具有活力生机,而**的活力生机从哪里来?很多实事证明,建立和谐班组以及班组管理的务实创新是重要的源泉,建立和谐班组管理必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用精巧的“小手笔”做出秀丽的“大文章”,但要达到这个目的,班组长必须要下一番大功夫,结合我多年当班组长的经验来看,不妨从以下几个方

面入手:

1、定出“小规矩”。制度管理是我们**企业管理的方法之一,班组应根据**经营方针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联系实际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和管理措施,以此规范班组内员工的思想和行动。

2、树立“小楷模”。在班组内选拔素质好、能力强、文化高、业务精、能团结助人的员工作为“小楷模”,用他的言行举止感召人、鼓舞人,在班组管理和生产作业中起表率作用。

3、开辟“小园地”。要想让**精神深入班组,让**决策变成员工的具体行动,就必须开恳出一块能武装员工的思想、美化员工必灵的“小园地”,这个园地的主要构成应是宣传阵地、教育阵地和文化娱乐阵地,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员工在轻松愉快的文化氛围中升化对和谐班组建设的认识,凝聚智慧和力量。

4、搞好“小核算”。如今在市场经济导向下的**班组必须进行全面的成

本工时核算,核算不仅要有实物指标,还要有价值指标、成本指标,通过核算形成责任共负、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格局,增强员工的“经营”意识。

5、解决“小问题”。前方一线的班组长要善于关注员工在生产作业中发生的小问题,如劳防用品的穿戴、生产环境的改善、员工思想的微小波动、人际关系的细微变化等,还要关心员工生活中的“小”事,如员工家庭中发生产婚丧嫁娶、生老病死等等,这些“小事情”或“小问题”往往牵动着每个员工的心,只有把这些“小问题”解决好了,员工才会有一种归属感、亲切感、责任感,班组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6、征纳“小点子”。要在班组内成立“智囊团”为振兴**献计献第1文秘版权所有策、提合理化建议,鼓励员工搞小改革、小发明、小创造,并对产生经济效益以及改善作业环境的“金点子”进行必要的奖励。

7、执行“小惩罚”。对在安全、质

量、消耗、成本、任务等方面老是出问题的员工,不妨给予一定的小惩罚,促使其加强责任心,增强责任感,把各项工作搞好。

以上是我当班组长的一点体会,当然我所能做的只是一小部分,建立和谐班组是一泓深潭,汪汪一碧之下是不能轻易看透的,但我会慢慢发掘它,相信每一个发现都会让我有身为这一份子的骄傲与满足。

构建和谐班组之我见

第三篇:和谐师生关系构建之我见

王晓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师生关系是决定教学效果的“软件”,它摸不着,但是却能真切地感受到;它不能直接运用,但却作为“基础设施”和“绿色环境”深刻影响着教学活动。它实际上为教学活动搭建了平台,开辟了“高速公路”和“绿色通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那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要有一颗年轻而纯真的心。教学活动从深层来看,是师生之间的心灵对话和情感、人格互动,这种对话和互动要求双方互相贴近,息息相通。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必须保持一颗永远年轻的心,贴近学生,深入学生实际,知其所求,晓其所好,甚至苦其所苦,乐其所乐。这样才能缩短或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与其沟通、交流、对话。如果教师老气横秋,不屑于学生的思想观念,就会自断师生沟通、对话的渠道。当然,这种对话和互动是以真诚和纯洁为依托的,不带功利性。虚伪、世俗、圆滑世故是对话和互动的最大障碍。教师必须剔除庸俗的价值观念,摈弃社会生活中不良的交往方式。学生心中有一面镜子,是非美丑自有明鉴。

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教师之所以被定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原因在于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能力的培养者,而且其道德、行为习惯、处事方式、个性气质、人格修养等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可以说,没有哪一位教师不进入学生的人格世界的。学生对教师印象最深的不是其他,而是教师的性格脾气。因此,教师要涵养性情。在教学活动和日常交往中力戒冲动、暴躁、喜怒无常、言行过激、意气用事,要始终保持心平气和,从容淡定,循循善诱;杜绝疾言厉色,举止失态。对学生要佛眼相看,师心相待,有一颗宽容心。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能一见犯错就大惊小怪,横加训斥,一幅无药可救的神态;不歧视厌弃后进生;对顶撞教师的学生不针锋相对,以硬还硬。此外,教师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幽默细胞,学会幽默。幽默既是润滑剂,又是调味剂,它可以减少师生摩擦,也可以增加课堂趣味,缓解课堂气氛。

其三,教师要有一颗爱心。教师不能仅把教书育人当作一种职业而迁就自己守职尽责,而要把教书育人当作体现人生价值的事业,倾注心血和热情。只有这样,才会有身心和人格的投入,生命才会焕发活力,工作才富有激情和创造力。所谓“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就是这个道理。作为教师,缺乏热情,就会备课浮而不入,上课照本宣科,更谈不上深入学生实际。这必然会引起反向连锁反应,学生讨厌、反感教师,并进而“厌屋及乌”,丧失对所教科目的兴趣。其四,教师对学生要有正确的评价。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极高的地位,其言语在学生心中往往有很重的分量。加之学生心理发育不够成熟,往往很脆弱很敏感,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也许就会极大地触动学生的心灵。在教学上不乏一言毁人的事例,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和表扬都要注意一个度,避免过或不及。特别是在批评时,切忌讽刺挖苦。一般就事论事,不要将事情引向人格。尤其不放过任何表扬的机会。相对于成人来说,学生有更强的表现欲和认可感,教师随便一句表扬的话,都可能使他们备受鼓舞,从而催生努力向上的精神。所以,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批评指责学生;要尽可能的表扬,甚至要积极创造表扬学

生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树立信心。

总之,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虽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但它是我们推行素质教育的前提和有力保障。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旦建立,就会成为一种无形的而又强大的精神资源,在教学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丰收的喜悦和良好的教学成果会随之而来。

第四篇:供电企业构建和谐之我见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企业,和谐企业离不开和谐社会。电力企业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电力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中负有重要责任。因此,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是电力企业的立足之本、力量之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和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创建和谐电力既需要在社会上营造充分理解、关心,积极爱护、支持电力发展和改革的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更需要以在电力企业内部营造充满活力、充满生机的和谐环境、和谐氛围为基础和前提。

首先,供电企业要完不断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促进企业上下级单位、职能部门之间的和谐。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供电企业已逐步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由于种种原因,当前供电企业管理过程中仍然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需要通过不断完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来理顺企业上下级单位和企业职能部门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使下级能够积极主动地研究、分析和领会上级的各项战略部署和要求,并不折不扣在实际工作中予以贯彻落实;上级能够积极主动做好对下级各项工作的指

导、协调和服务工作;各职能部门之间能够本着“分工明确、职责明晰”的原则,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履行各自分工,落实各自职责,主动加强配合协作,避免推逶、扯皮现象,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逐步建立起目标一致、步调一致,上下配合、积极协作、和睦相处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促进企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其次,供电企业要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的和谐。员工既是和谐企业的主体,又是“和谐”的创造者,只有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和谐了,创建和谐企业才有了根基和依托。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加强工会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职代会、厂务公开等员工参政议政途径和形式,广泛听取员工的心声,征求员工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强化依法办企业和员工依法维权的意识,切实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二是要关爱职工,不断改善员工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通过改善员工办公环境、作业环境、居住环境,扎实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工程”和 “送温暖”扶贫帮困活动,积极为职工排忧解难。此外,还要建立健全科学公正的用人机制和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大力推广“竞聘上岗”的范围和力度,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优胜劣汰用人机制。通过完善绩效管理和奖惩制度,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氛围,

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大力开展群众性的文娱活动和文明小区创建活动,举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促进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家属之间,以及邻里之间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的融洽关系,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第三,供电企业要建立与地方政府沟通、交流的常态工作机制,促进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和谐。供电企业应自觉加强与地方各级政府的汇报、沟通工作,充分发挥地方党委政府在发展电力工业中的环境保障作用,为企业发展创建良好的发展环境。积极为政府分忧解难,支持政府的工作,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供电企业必须坚持协调发展的思路,把电网发展纳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大局中统筹考虑,使电网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进一步建立建立健全电网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积极依靠政府解决工程建设中的疑难问题和困难,为电网建设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大力宣传电力法律法规,努力在社会上营造“关注电力、共谋发展,爱护电力、共创和谐”的氛围,让“爱护电力、保护电力”成为全社会的一种责任,让“安全用电、科学用电、节约用电”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习惯。积极围绕地方政府的发展战略部署和中心工作,做好电力优质服务,及时解决重点项目和社会用电问题,保证电力的安全可靠供应,推动地方经济全面、快速、健康发展。

第四,供电企业要努力构建互利共赢的市场竞争和发展

环境,促进企业与相关产业的和谐。市场经济既是竞争经济,又是合作经济,维护电网和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对电力的需求,既是供电企业的责任,也是电力相关产业的共同责任。这就决定了供电企业必须在大力倡导大局观念与合作意识的前提下,通过自觉地用法律法规和不断完善的现代管理制度,来约束和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加强与电力企业及相关企业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通过公平竞争、互利合作、共同发展,逐步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共赢机制,来实现供电企业与政府和电力监管部门,与发电企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电力设计规划、施工企业、设备制造业等地方经济及相关产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和协调发展。

第五,供电企业要建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公共关系,促进企业与新闻媒体的和谐。新闻媒体是社会和企业的“代言人”。 企业可以通过新闻媒体了解国家大政方针和经济社会发展动态,获得更多的有利于加快企业发展的信息。同时,企业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及时将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形势和挑战、采取的战略和措施、取得的发展成果和经验等告知社会,以赢得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信任。供电企业必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供用电信息发布制度,特别是在每年夏、冬季负荷高峰期到来之前,及早向社会公布全国和当地电力供需形势,以及电力企业所采取的针对性措施,积极缓和避

免各种用电矛盾和纠纷,引导舆论,努力消除社会对电力的各种误解。要善于把握有利时机,抓住重大事件和重大题材,特别是重大政治活动的“保电”任务和抢险救灾活动中的电力抢修任务,通过对保电任务和电力抢修中,电力职工识大体、顾大局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攻坚克难、无私奉献精神的详实的报道,让社会广泛关注和充分理解电力职工为了保障社会正常的电力供应而付出的艰辛努力,以及电力行业不为人所知的辛苦和风险,从而赢得社会对电力的普遍理解和大力支持。同时,当媒体出现对企业不利的负面新闻时,应积极做出反应,认真查清问题,通过新闻媒介阐明观点,消除对企业的不良影响,减少对行业和企业的经济和声誉损失。

第六,供电企业要认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和谐。电力是国民经济的血液和命脉,供电企业只有把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四个服务”的宗旨和优质服务的“三个十条”真正落到实处,牢固树立“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的意识,积极践行“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效益”的服务理念,主动承担供电企业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为人民生活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供电企业必须不折不扣地践行有关社会责任的承诺,大力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农电发展战略,认真总结和借鉴“户户通电”工程建设中的成

功经验和做法,大力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积极服务于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把企业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促进供电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供电企业要在国家电网公司的统一部署下,大力在社会上开展扶老助残、希望工程等各类社会公益事业,以促进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发展,树立供电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社会和广大客户的拥护和认可,建立起供电企业与社会融洽的良好关系。

总之,构建和谐电力是供电企业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任务,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实践。供电企业要牢固树立起“科学发展、和谐服务”的观念,始终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服务是第一责任,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在推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之我见

【摘 要】教育是育人的活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师德建设从师范生抓起,加强教师对学生的真诚关注与热爱,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教学与学习质量。

【关键词】师德 师生关系 教育 素质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化为强大的教育力量,激励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教师运用各种教学的教育手段提供条件!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精深的学问、友好的态度、高尚的人格、浓厚的教学兴趣、适当的情绪表现以及合理的言行,皆将成为学生所观察、所注意、所模仿的对象。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人格、教师的素养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并主动地调节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得教学既和谐、民主、轻松,又生动、严谨。

一、 更新教学观念

任何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行为,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一个能影响他人、指导学生领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不再只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应是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与学生一起交流的合作者;不再只是知道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并付诸实践

的研究者。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建立这样的教师观是形成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因为,教师是建立平等关系的决定因素,教师只有切实转变观念,才有可能自觉的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平等的对待学生,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大胆想象的活动舞台和心理空间。

教师必须把学生视为“发展的人”,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挖掘学生的潜在能量,关注学生的动态发展过程;把学生视为“有个性的人”,鼓励学生展示完整的自我,尊重学生的独特的个性,承认学生的彼此差异;把学生视为“有独立意义的人”,不以教育者的意志左右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责任和权利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平等。

二、 进行师生对话

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交往。其特殊性表现在,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的桥梁和主要形式。由于教和学固有的授受关系,常常使的师生之间的交往由于年龄、知识等因素出现不平等的现象,所以,师生交往要坚持平等交往的原则,但有必须承认教师应在交往中起主导和示范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1、理解学生。

理解学生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心理,洞悉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

生的兴趣爱好,适应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情绪;理解学生就是视自己为儿童,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不用成年人的眼光看问题,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望;理解学生就是不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求全责备,而是对学生的哪怕是一点点的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在学生的学习或者生活出现困难时及时送上精神和物质的援助。老师真正理解学生,学生也必定会把老视为自己“永远的朋友”。

2、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首先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就是要尊重学生得人格尊严。要少一点教育者威严,多一点慈母般的温和;要少一点公共场合的批评指责,多一点两人世界的情感交流。要满腔热情的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要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创造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尊重学生还要尊重学生的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彻底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要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给他们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自己安排学习的时间的机会。尊重学生得人格和主体地位的的交往,才是真正的交往。

案例一:上课打盹儿的小姑娘

三年级刚开学不久,我便发现班里面有一个坐在第一排的小女孩上课总是迷迷糊糊要睡着的样子。开始几次我总是会轻轻地拍拍她的肩膀,提醒她上课不能打瞌睡。可是一两个星期下来,她依旧是几乎

每节课都迷迷糊糊的。对此,我十分着急,严肃地和她交谈了几次,但情况却一直未有好转。于是我静下心来反思“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怎么总是会在课堂上犯困呢?是我的课堂不吸引人?还是有其它什么原因呢?”我在与其他老师交流后发现:不仅是在语文课上,其它的主课、副课她都可以睡得着。这让我犯了嘀咕:“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向孩子问明情况,孩子却躲躲闪闪回避我的目光,支支吾吾的欲言又止。于是我向家长了解情况后得知:原来小姑娘在父母离婚后与爸爸一起生活,她爸爸经常因为繁忙的工作以及生活琐事忙到很晚,忽视了对女儿的照顾,以至于干扰到女儿的正常休息,小姑娘有时甚至到夜里12点都睡不了觉,第二天自然会犯困了。在了解了这个情况后,我之前的疑惑和不满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孩子满满的怜爱。这以后,孩子的父亲也开始努力尽量保证女儿正常的作息,我在课上也多注意她的表现,经常叫她起来回答回答问题,提一提精神,慢慢的她也敢于主动跟我交流了。有一次课下她还专门跑来办公室找我跟我分享有趣的事儿。

经历过这件事后,我明白了:面对一个自己还不熟悉的老师,学生都是有戒备之心的,要取得这个学生对你的信任和尊重,首先你要“目中有人”和“心中有人”。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应有的权利、尊严,也要充分理解到他的切身处地的实际情况后,再对其有针对的引导。这样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理解,从而达到彼此尊重、信任。

3.宽容学生。

教师在交往中对学生的宽容体现了师生交往的特殊性,体现了教师在师生交往中的主动和示范作用,因为,无论年龄、阅历还是知识、能力,师生之间都存在较大的差距,教师只有以孩子的心态看待孩子,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要善于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尤其是学习中的不同见解。即使学生的意见不全面甚至错误,也要让他们说完,容他们辩解,给他们理解和改正的时间和机会。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要持宽容的态度。要不歧视,不厌弃,诲人不倦,耐心帮助,期待进步。

案例二:“吃软不吃硬”的“犟牛”。

我执教的班里有一个“小顽固”,不管你怎么凶怎么横,他上课就是不遵守纪律,还影响其他同学学习。为此我绞尽脑汁,学着其他教师的严厉,用尽了各种命令,有时他不遵守课堂纪律,我让他站起来听课,他眼里满是不在乎,甚至还会用挑衅的目光看着我。长久下去,终究不是办法。课后,我把他叫到了办公室,准备好好跟他谈谈。摸清了他的性子,我没有大声训斥他,只是把手搭在他的肩膀,温柔又带着淡淡的无奈询问了几句他的情况,没想到这竟然使我看到了他的另一面——与课堂上的玩世不恭相比,这时的他竟然沉默不语、默默的低下了头,眼睛里传来了丝丝的歉意。这让我大吃一惊,原来他不是不懂事,而是我用错了方法,没有在课堂上给他“留面子”。于是我趁热打铁说了几句鼓励的话语,和对他以后表现的期待,他坚定的点了点头。随后的几天里,我发现他的状态已有了不小的改善,有时我发现他又开始走神,不是对他当头一喝,而是侧面的提醒他,小

声提醒他一下是否还记得我们之间的约定。

面对如此“硬气”的学生,你越跟他“来硬的”,他的犟牛脾气也会越来越牛。转换方式,“以柔克刚”,或许就会让他消除对抗情绪,对改善师生之间的对立关系起到很好的作用。

4、、走下讲台,营造轻松课堂。

不可否认,教师与学生的相处,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因此,轻松的课堂环境对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不可或缺。我们假想,一个老师在课堂上一直保持严肃冷峻的面容,站在讲台前面发号施令,那么即使再高谈阔论、精彩绝伦的讲演对学生来说也是有距离的。众所周知,西方国家的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自由,教学形式灵活多变,课堂上教师离开讲台,有意识与学生闲谈、聊天,相处的非常愉快,这种轻松的教学方式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在英语教学中,愉快的氛围能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他们掌握语言的习得。所以我时常走下讲台,走进学生当中去,与学生一起游戏、活动,让师生的心灵交流在活动中感受,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5、欣赏学生。

班主任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观察对待学生,相信自己的学生有潜质,我们就有可能使他们在班级,学校里表现自己的才干。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名人志士他们在学生时期并非都是所谓的优秀学生,但他们在走向社会后都取得了不平凡的成就。他们的成功固然与自身的努力分不开。但是师长,领导的欣赏又何尝不是激励他们走向成功的关键呢?

我们上学时或许都碰到过这种事情。每次测验回家告知家长我们的得分时,如果没拿到满分,家长总是会或多或少的埋怨甚至批评我们,“班级里满分的人多不多啊?”“那么你怎么没考满分啊?太差了”等等一些打击我们的话语,这一次次的打击看似不起眼,更多的只是家长们关心我们的话语,但是,这些平淡的言辞或许使我们失去了自信,甚至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满分,对于学习成绩一向优异的尖子生来说是件非常轻而易举的事情,尖子生更不会一次满分而兴奋不已,他们更多的只会因为一次次的满分而更加的努力学习;而对于成绩一向平平或者偶尔会挂几个红灯笼的学生而言,满分意味着成就,也意味着他努力的成果,也会使得他们对自己更加自信、更加热爱学习。教师的教学对象不单单是学生,更是一个个拥有不同个性色彩的生命体,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有着自己丰富的情感,要把他们教好,就必须要尊重每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懂得欣赏他们的个性。

一位哲人说:“写在纸上的爱,一个早晨就可以读完;说在嘴上的爱,一转身就能忘记;而惟有老师和母亲的爱是写在大地和天空,永远和永藏在心底的。”教师的爱是教师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尊重、关爱、信任和平等的态度。它浸润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这个实验让我知道,教师是爱学生的,当他得知自己的学生可能会成为“最佳发展前途者”的时候,便会增加对学生的爱。而这种感情在与学生的交往、交流中不断地流露出来,使学生能够时刻感受到教师的关怀、期待,从而产生了一种不断推动自己

进步的精神力量,也增强了自信,因此,能够在各方面很好地发展自己。这就是师爱的力量,反之,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爱,也就不可能有素质教育。教师不应盲目的去热爱学生,应爱的理解、爱的尊重、爱的宽容、爱的平等。倘若失去了理解,爱便显得盲目和无知;倘若失去了尊重,爱就会变为支配和控制;倘若失去了宽容,爱就变成苛求;倘若失去了平等,爱就成了专制和功利。

翻阅过很多优秀教师的出色教学案例,发现了他们之间的共同点。在很多优秀教师的眼里只有“学生”这一称谓,而没有“差生”这个字眼,他们的表现与做法很好的诠释了 “一视同仁”这个成语。无论学生过去的基础如何,经过这些教师的耐心教导和精心培育后,学生的素质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有些过去在别人眼里并不出众的学生,成为了优秀的人才。这样的成功事例数不胜数。差异是每个个体之间存在的客观存在,正因为差异才使得世界如此丰富多彩,正因为差异,才使得生活美轮美奂。教师应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每位同学,我们不应让丝毫的私念玷污了高尚的师德,我们应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

三、处理好四个关系。

1、 严格要求与疏导教育的关系。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因此,每一个班集体都会有严明的纪律,规定学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该怎么做,但是,由于

学生思想还不成熟,认知能力还不强,对学校和教师的要求往往不理解,从而使师生之间产生矛盾。因此,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的同时,还必须进行过细的思想教育工作进行疏导,以提高学生的认识。学生的思想通了,就会把学校教师的要求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从"要我做"到"我要做",这样师生之间的矛盾就会缩小,师生间的隔阂也将减少或不存在了。

2、言教与身教的关系。

教育既有言传、也有身教。身教是指教师以实际行动做学生的榜样,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确,教师的一言一行,如教师上班是否准时、做事是否尽职尽责等,都对学生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教育力量是巨大的,“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学生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录下来的信号装在“电子计算机”里,然后指导他们的行动。因此,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成为学生的表率。此外,教师还要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扎实自己教书育人的基本功,博学多才,让学生认可你,觉得你行,这样学生就会服你、敬你,进而听你的。这对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融洽师生关系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3、师长与朋友的关系。

老师不仅是传道者,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把学生当作朋友,经常跟学生交换自己的看法,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尽可能多的和学

生呆在一起,平时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使学生感知教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愿意和教师做朋友,有事愿意来找教师商量。这必将有利于消除师生间的隔阂,师生间的关系也会得到融洽。相反,教师不是这样去做,总是自以为是,独断专行,听不得学生的一意见,一切都是自己说了算,缺少民主作风,这样,师生之间的距离就会拉大,久而久之,师生关系就会紧张。

4、表扬与批评的关系。老师的表扬或批评往往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在学生的内心起着重要的作用,也许直接左右着师生的感情。因此,学生在各方面稍有进步时,就要及时地、公开地给予表扬,让他感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感觉到老师在关心着他,从而融洽师生关系。当学生出现缺点、错误的时候,应给予适当的暗示或进行个别交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缺点或错误,并给予机会加以改正,切忌在公开场合加以训斥或给学生判“死刑”,这样会影响师生情感,难以使学生喜欢教师,更不利于师生之间关系的改善。

四、实现四个转变:

1、变单向为双向。

应试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是单向的。所谓单向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担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和社会道德伦理的传播者角色,学生被动的接受教育。这种师生关系模式是传统教育模式的承袭。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它之所以能长期的存在,应试教育的

需求使之然。为了大面积、大容量的灌输知识,这样的师生模式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但是它的缺陷和弊端也显而易见。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丧失,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发展能力,进行自我完善,作出独立的判断。教师要有向学生学习的勇气,同时向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掘学生优点的过程,是进行情感交流的途径。

2、变功利为合作。

应试教育本身就带有鲜明的功利性。因此服务于它的师生关系也必然有着这种特点,为此,才能满足各种衡量教育质量的硬性指标。师生围绕升学率的指挥棒转,而提高升学率所付出的代价是失却了学生道德、情感的教育。更为严重的是,功利性正有发展为物质性的趋势。“有偿家教”、“集资赞助”等现象已越来越普遍,不仅严重损害了教育者的形象,也给师生关系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所谓师生合作,即前之所说的互动的师生关系。它在师生关系中处于较高的层次、境界。合作是现代生活中交际交往的重要内容。“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也是新课程的内容之一。因此,师生合作也给予了学生自我完善的动力,促使学生自我塑造,逐步形成各种社会交往中应有的品质。在教育实践中,但凡成功的班主任,都能善于精心培养班级团结合作的精神。教师制定目标,而不是包办代替,充分发扬课堂民主,师生共同参与完成。

3、变间离为和谐。

间离是师生活动的功利性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唯应试、升学为任,没有情感的交流或少有之,怎能不产生隔膜,间离?此外,教育者自

身也有不可推诿的责任,忽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缺少交心谈心、话语单薄、单调使师生活动日益生疏,愈发陌生。

和谐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我自己就有过这样失败的例子。在我的学生中有一位班干部,各方面素质都不错,我对他的期望也非常高,一直把他做其他学生的榜样。一次音乐课后,任课教师告诉我这堂课纪律非常不好,还指出几个人的名字,其中就有这位班干部。听了之后当时我就气过了头,急匆匆走进教室,大声的责问全体学生是怎么回事,并当众训斥了这个班干部。事后我对自己发那么大的脾气很懊悔,但没想到的是我的小题大做给这个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本来话就不多的他言语更少了,轮到他值日的时候,登记本上总记了一大串名字。刚开始我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只到后来在意见箱中看到学生给他提的意见,说他动不动就记人名字,我才知道他的心因为我的那一次过激的行为变得有狭隘倾向了。虽然后来我通过多种渠道帮助这个学生纠正了过来,也让每一个学生和我一起懂得了宽容对每个人的重要,师生关系

和谐的重要。但这件事留给我的教训的确是非常深刻的。

4、变师徒为朋友。

学生不是一张没有思想的白纸,也不是一只空空如也的盛水的容器,更不是复印机和传声器。他是人,是发展的人。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生活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因此,我们在与学生相处时,要和他们成为朋友,以朋友的身份去解决一些问题就更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比如: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经常可以看到“好心做坏事”的例子。记得有一次,看到一个同学正在翻窗户,看到这种情况,我没有斥责这个学生,而是象朋友一样,和他谈心,了解他翻窗户的原因,知道了他是帮别人拿丢在教室里的文具才翻窗而入的。然后,我首先去肯定孩子助人为乐的精神,然后再和他谈论翻窗的危险性,最后和他一起商讨,今后遇到这样的事该如何处理,通过这件事,我相信这个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会更乐于助人,而且处理事情起来也会成熟很多。

当然,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构建的,它是教师艰苦劳动的结果。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有爱心,并以此感染学生,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对学生倾注了感情,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挖掘学生身上的向师性因素可以强化,激励学生的自尊心,使师生之间存同去异,教学相长。为师生的良好合作打下基础。

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若齐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他说:“从早到

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我牵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我随着他们微笑而微笑……”的确,教师是爱的使者,教育是爱的事业。如果教育缺乏对现实生活的体察,缺乏对受教育者的真诚关注与热爱,那么教育就会因为没有了根基而失去生命力。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提高师德素质,从价值观上理解师德,领悟师德。决定教师行为的最重要的因素不是教师的智能,而是教师的师德素质。我们应倾注自己的心血,满腔热情地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细细的倾听学生的声音,倾听他们内心的欢乐、苦痛与彷徨,用每一份认知、每一份感动、每一份关怀,用自然的言语打动学生的心灵,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不断地学习、总结和提高中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袁振国。《师生沟通的艺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华长惠。《教育创新的基础:师生互为主体》。《中国教育报》,2002年12月31日。

上一篇:钢结构设计规范简介下一篇:国际电影节活动内容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