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储蓄中的数学教学论文

2022-04-26

【摘要】数学现象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现象、自然科学、经济活动等各个方面。把数学问题与生活现实结合起来,实施情境驱动教学,可以采取以下步骤:全面剖析教材,创设教学情境;依据生活原型,确定教学目标;探究知识内涵,分析解决问题;总结归纳反思,实现知识迁移。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银行储蓄中的数学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银行储蓄中的数学教学论文 篇1:

让生活情趣走进小学数学教学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生活规律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中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教师的数学语言生活化

数学教育家斯拖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在六年级数学下册“利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说:“我家里有5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之后,学生们又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然后、让学生当一回银行储蓄员,算一算老师到期能得到多少利息。回家后,可向家长索要一份即将到期的银行储蓄单,计算一下到期的利息,并和银行的计息相比较。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休戚相关。

二、创设课堂数学社会化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们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春游中的情境拿到课堂教学中来,“同学们去春游,争着要去划船,公园里有7条小船,每条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18个人在岸上等候”。在课上,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再如,学习长方体时,老师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长方体模型,“你要准备多少根小棒?这些小棒有怎样的关系?”然后动手制作,展示介绍自己的制作过程和具体想法。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

三、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价值。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例如,教学找规律中的《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公路上的树木、电线杆及自己的手指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再如,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时候,让学生观察教室的形状,要粉刷涂料应怎样做。在教学分数时,可以联系在家吃大饼时平均分了多少份,你吃了几份,占这张大饼的几分之几。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的眼光留心观察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涵着的数学规律。教学时,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让学生模拟粉刷,使学生明确粉刷教室其实就是求长方体五个面的面积,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四、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学过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后,让学生去计算教室的空间大小、学校领操台的体积:又如,认识人民币后,可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到超市进行购物实践等。

总之,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作者:宿德兰

银行储蓄中的数学教学论文 篇2:

中职数学情境驱动教学刍议

【摘要】数学现象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现象、自然科学、经济活动等各个方面。把数学问题与生活现实结合起来,实施情境驱动教学,可以采取以下步骤:全面剖析教材,创设教学情境;依据生活原型,确定教学目标;探究知识内涵,分析解决问题;总结归纳反思,实现知识迁移。中职数学更注重学生的职业化应用,运用情境驱动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从“学知识”到“形成能力”。【关键词】情境驱动 职高数学 数列学习

从小学到初中,很多学生都怕学数学,觉得难而枯燥,还有同学说数学学了没有用,会点加减乘除能算账就行了。到了职高,这种现象更加明显,很多同学一听上数学课就头痛、害怕,存有抗拒心理。其实数学并不是脱离生活实际的阳春白雪,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的讲解为核心的教学组织结构,让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出来,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开动脑筋与动手操作,这样他们才会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中职数学的数列内容为例,分析情境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一、全面剖析学情,创设适切的情境

所有的数学知识都是来自于生活的,教师在创设数学情境的时候要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生活实际,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场景与事物。这样,既考虑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又可以落实课堂教学目标,使学生不再对数学知识感到枯燥与害怕。

例如在讲授数列这块内容时,就可以运用创设情境驱动下的数学教学策略来设计课堂教学。我们结合财经学校实际,以教育储蓄为例来讲解数列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储蓄是人人皆知的行为,学生都知道把钱存银行里有利息。

我让学生在课前分成小组到银行调查存款种类及利率,让每位同学准备一台计算器,复习等差、等比数列,并阅读教材的有关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根据实地调查的结果,一一说出不同银行当前储蓄的种类并用列表的形式说明零存整取、整存整取中,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的年利率各是多少?教育储蓄又属于哪种方式?这样,通过创设一个银行存钱的情境,利用生活问题来驱动学生主动思考,运用所学的数列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我的导入语是这样设计的:小高进入职校后,父母从工资中节省下来为他存了一笔两万元的教育储蓄,不同的存钱方式,利息是有差异的,其中教育储蓄是国家的一项优惠政策,比一般的储蓄要合算——利息要高一些。那么教育储蓄的利息怎么计算呢?

由上可见,情境设计要有适切性。这个适切性一是学生有生活积淀,便于他从先前认知中提取可供理解的元素;二是要尽量适合学生今后的专业方向,便于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与意义,增强学习的动力;三是要适合教材与课标的意图,不使教学质量因过于花哨的情境而受损;四是要关注中职生的情感世界,让他们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与人文引导。

二、依据情境实际,确定探究性目标

情境驱动教学法通过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让学生有种在生活中学习,而不是在很压抑的教室学习的感觉,学生的思维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得到拓展,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依据生活原型,及时地确定教学目标,让情境驱动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实现有效教学。

通过实地调查,学生还发现很多地方城市商业银行的年利率普遍上调10%,那么跟基准利率相比,同样存1万元,年利息相差多少呢?在教育储蓄问题上,当学生明确了他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与按单利记息和按复利记息相对应的等差、等比数列时,他们会有强烈的欲望,想更深入了解这两种存款方式的详细信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认知水平创设合理的情境,提出更高的目标。该目标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和概念的理解,同时该问题还应能够有助于知识的迁移,有举一反三的作用。

现代教学理念提倡的是学以致用,情境驱动教学法的目标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探索,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中掌握单利与复利数列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增强对数列统计广泛应用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利用等比数列、等差数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起学生健康的职业意向与学习动机,这与初中教育中教师普遍以应试为主的理念是完全不一致的。

三、洞察情境内涵,扎实解决问题

建构主义者把情境创设看做是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作为认知主体积极地建构知识,所以学习者不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该积极地建构自己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知识的内涵,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之前的教育储蓄与普通储蓄的区别计算中,学生可能想了解更多相关的问题,那么教师可以进一步创设一个难度大一点的储蓄问题情境,让新的问题驱动学生做进一步的探讨。例如同样是每月存50元,采用零存整取连存3年,到期一共可以支取多少?如果采用3个月定期存款,每单50元,到期是不是要合算一点?还有更合算的存钱方式吗?上述问题情境中的条件可视学生的水平而变化,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再结合问题的背景自己选择最合适的存款方式。

四、总结归纳反思,实现知识迁移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数学问题分别进行求解,比较验证,最后会形成比较理性化的感悟与理解。我们还可以把这种方法推而广之到生产实践中去,例如助学贷款、购房贷款、电话分段计费等等。通过对所学数列知识的归纳总结,反思迁移,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例题:中国电信手机月话费(市话)的收费有两种方案:你选择( )

甲方案:每月的月租费20元,每分钟通话费用0.2元;乙方案:每月没有月租费,每分钟通话费用0.4 元。

A.没有考虑到哪种方案省钱,只是凭感觉选择一种方案

B.能想到其中某种方案会省钱,但不能确定,只是凭经验

C.当月通话时数为 分钟时,选择甲方案D.当月通话时数为 分钟时,选择乙方案

同时,可以把学生引入现实情景中进行数学变式训练:如果你三年后上大学需要2万元,那么现在每月应存入多少钱?不用教育储蓄方式,而用其他的储蓄形式,以每月可存100元,3年后使用为例,探讨现行的利率标准下可能的最大收益,并将得到的结果与教育储蓄比较。这样,把数列知识迁移应用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使学生做到触类旁通。

总而言之,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充分利用生活实例,摆出生活中与学生息息相关的问题,数学也将变得人性化而具有实际意义。课堂的生活情境或生活再现,必定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想方设法地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实践表明,采用情境驱动法既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又可以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是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张耘.问题情境驱动下的中职数学建模教学研究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06.

[2]王国仙.中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

[3]李群英.情境教学法在Access数据库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教师.2012.

[4]张美娟.浅谈初中数学新教材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J].中国校外教育.2008.

作者:徐金荣

银行储蓄中的数学教学论文 篇3:

生活实例的游戏教学如何在中职数学课堂上发挥应用

摘 要:中职数学课堂时常出现学生睡觉或玩手机,吵闹等情形,面对这样的课堂,教师抱怨,学生哀怨,教学成果几乎为零,教学任务不能完成。每位中职数学教师都在思考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如何活跃课堂气氛?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发挥学生主动性地位?鉴于这种现状,让学生发挥“玩”的特性,我们探讨能否把有关生活实际的游戏巧妙的引入到数学课堂中,让数学变得好玩有趣,使学生在“玩”中明确学习的方向,掌握方法,从而促进中职数学课堂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中职数学课堂;游戏教学;生活实例;学习兴趣

一、实施游戏教学的意义

中职生的学习现状是:

1.基础差。几乎40%的学生小学知识都不具备,不会计算分式加减法,不会移项等,还有大部分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几乎不知道或忘记。

2.缺乏学习动力。中职生由于生源问题,很多几乎对学习没有任何兴趣,整天以手机为生,更不要说对数学有学习的兴趣了。总的来说,学生数学基础差,认为学习数学没用,厌恶甚至放弃学习数学。因此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难以进行。但是,中职生却又有着思维活跃,情感丰富,对新事物具有强烈好奇心的特性。“玩”对他们的吸引力难以想象。而数学知识,是由人们在生活实际中提出来的,是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所以作为中职数学老师,可以将生活中的数学游戏引入到课堂中,融于数学知识中,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课堂练习结合数学游戏的教学策略

传统课堂往往是老师讲,学生练,显得枯燥,学生要不在玩手机,要不就睡觉,缺乏主动性。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些有趣的游戏来组织学生学习活动。比如,“同舟共济”的游戏,这个游戏一般是4人一组,老师在练习上设置一些关卡,难度逐渐增加。让每组同学按照顺序闯关,在闯关过程中相互帮助,同舟共济,每闯过一关得到相应的分值,最后依据每小组的分值来裁决胜负,胜利的小组得到相应的奖励。

三、创建生活情境,体现数学教学的案例

数学的魅力在于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它从来都不是冷冰冰的公式,定理,它蕴藏在我们身边,小到个人的投资理财,大到一个工厂的生产计划等,哪一项都离不开数学,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数学好玩的地方,与生活联系起来。下面结合中职数学课本的特点,把游戏与课本知识融合,实施游戏教学的案例。

(一)怎样储蓄最划算

在这个时代,大家都愿意把自己的积蓄拿出开投资,以获取最大的收益。例如定期储蓄,理财产品,股票基金等。我们在学习《指数函数应用举例》这一章节时,就联想到现在的储蓄。因此我们就设置了一个相对单纯简单的问题,帮你算一算以下几种储蓄方式哪种最划算。

假设定期储蓄利率如下表所示:

有1万元,打算在银行储蓄5年,有以下几种储蓄方案:

(1)直接采用5年期定制储蓄。

(2)采用2年期+2年期+1年期定制储蓄方式。

(3)采用2年期+3年期定制储蓄。

(4)采用5个1年期定制储蓄的方案。

请大家讨论计算下,哪种储蓄方案收益最大?

同学们看到这种现实问题,就会有想法,对啊,将来我的存款要是放到银行后,我应该明白如何可以获得最大的收益,而这个问题的设置,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

通过讨论计算,大家得出:直接采用5年期定期储蓄的利息>采用2年期+3年期定期储蓄方案的利息>采用2年期+2年期+1年期定期储蓄方案的利息>采用5个1年期定期储蓄方案的利息。

通過存款期限的变化,让学生体会指数的变化情况,并寻找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巧合的生日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排列组合与概率的影子。例如,彩票的中奖概率,棋牌等,以及归纳整理档案,制定运动会的秩序表等工作,都要运用排列组合和概率的知识。我们在学习《概率》这一章节时,可以联系现在班级有没有同一天生日的同学这样的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发现这样一种有趣的事情——我们和周围某个人是同一天的生日,那么我们除了感叹世界的奇妙外,能否算出这种事件的概率呢?我们来设计下面这道有趣的环节。

中职一年2班,班级人数分别为2人,10人,23人,40人时,班级里至少有两个人是同一天生日的概率?

我们将至少两人同一天生日的概率记作P1,将所有人生日都不同的概率记作P2,可知这两个事件是互斥事件,且P1+P2=1。这样我们可以将题目中求P1的问题转化为求P2的问题。

通过讨论计算我们可以得到:

根据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当一个班级人数只有10人时,出现重复生日的概率刚刚超过10%,如果人数为40人时,出现重复生日的概率就接近90%了。

总之,爱玩是学生的天性,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例紧密结合在一起,利用生活化的游戏情境展现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包玲瑛.浅析游戏教学在中职数学课堂中的渗透[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

[2]张靓丽.数学游戏在中职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学园,2014.

[3]李应锴.中职数学教学中游戏教学的渗透策略[J].读写算教研版,2015.

作者:冉倩倩

上一篇:大学生就业社会心理学论文下一篇:职业高中工业产品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