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应用题教学论文

2022-04-17

低年级应用题,在新课标中体现为简单的“解决问题”,就是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中的一种直接解答的应用题。研究小学数学低年级应用题的教学策略可以从低年级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内容的特征和小学生在学习应用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入手。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低年级应用题教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低年级应用题教学论文 篇1:

小学数学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问题教学的巧妙融入

【摘要】在当前新课改教学要求下,必须要转变传统教学形式,将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形式渗透到低年级应用题教学当中。因此在小学数学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应巧妙运用问题教学法,借助问题引入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分析数学问题,使得学生更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应用题教学;问题教学

一、科学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培养学生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纪较小,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感知能力在不断地完善,注意力虽然不稳定,却对感兴趣的事物能够轻易地集中注意力。所以该时期可以说是激发低年级学生好奇心以及培养其创新意识、探索精神最为关键的时期。低年级应用题教学可以使学生各方面的感官得到良好的发展,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对学生头脑中形成准确、丰富的表象有着一定的帮助。因此在低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将问题情境渗透其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得学生能够意识到发现问题是非常愉快的事,不仅能够促进其创造思维的发挥,对其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有一定帮助。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教学课件、多媒体等来创设问题情境,由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讲授乘法应用题“放学路上”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去观察和分析,这样的形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多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结合内容提出不同的问题,如上学路上遇到了几个动物?水中小船上有几只小猫……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都非常积极,可以看出在教学中给予学生自由空间是非常重要的。在设计提问中,教师必须要做到心中有数,什么样的问题适合什么样的学生,而且要做到问有所指、问有所思,使得学生能够从问题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水平。

二、注重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探索知识时,思维都会从问题开始,并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要直接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告知学生,应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线索,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理解和掌握相应知识,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其都有不同的生活体验,对于同一事物的观察和理解也是不同的。因此,在学生提出疑难问题时,教师不应急于求成,将答案直接告知学生,应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大胆的探究,激发其发散思维,使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去分析和理解问题,运用不同的形式去解答、分析以及整理,让学生明确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从而发展学生的研究精神。

例如,在講授应用题“21人过河,每条船可乘5人,需要多少条船?”时,让学生分析用几条船才最合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不单单运用21÷5来得到答案。如果不考虑实际背景时,学生就会运用“21÷5= 4(条)……1(人)”的形式去解决问题。实际上,4表示四条船,余下1,表示4条船满后,余下1人也需要1条船,因而必须要运用5条船才能够过河。该问题的解决办法不单单是这一种,还可以对其进行调整,比如可以选择“3条船分别乘载5人,其余两船分别乘3人”“一条船乘5人,4条船上分别乘4人”等形式。学生可以结合这一题了解到,计算能够解决该问题,可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止一个。这对提升学生发散性思维有着一定帮助,而且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一定意义。

三、结合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作用于生活,可见数学和生活间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单靠死搬硬套地讲授如何解决应用题,学生马上想到运用加法、减法或乘法、除法等方式解决问题,却未能意识到应用题是从生活中而来的,未能正确地认识到应用题的实际意义。这样的教学形式很难让学生清晰地明确问题内容,只会逐渐陷入迷茫中,解决问题的准确率也会降低。因此,在开展低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应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多接触实际生活中数学知识的机会,使学生明确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以及区别等。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应先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实际中,使得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内容来了解问题的意义;并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运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计算和解答。

例如,在讲授“元角分”一课中,在引导学生解决这类应用题时,可以为学生创设超市购物的情景,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购物的情景,明确元角分的意义,并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知识的同时,也能加深记忆,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水平。

四、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总结

学生在自主学习解决疑难问题后,也要对学过的零散知识进行总结,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更加牢固地掌握和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例如,在讲授到余数除法应用题时,待学生自主探索后,对其进行总结,使得学生明确平均分要用除法,而计算中的余数应比除数要小,由此能够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加深学生记忆。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效通过“巧设陷阱”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如果学生在探究中出现错误时,不要急于纠正,应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总结,使学生自主找出存在的错误,并及时进行纠正,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记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应知识。如应用题:“小红今年15岁,妈妈的年龄是小红的3倍,妈妈的年龄是多少?”如果学生对该问题不进行分析,那么很容易出现错误,甚至有学生回答成“15÷3=5(岁)”。这时教师不应过于严厉,应婉转地说,妈妈难道只有5岁吗?这时学生会发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答案“15×3= 45(岁)”。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遇到应用题时多审题,不要马虎,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并在解题后进行总结,更好地掌握相应知识,加深对该知识的理解。

五、结束语

在小学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科学合理地应用问题教学法开展教学,通过设问、创设问题情境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兴趣。所以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不同性质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和研究,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促进学生数学运用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江桂晏,赖冬香.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探研[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7(12):35.

[2]王晓建.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探研[J].学周刊(下旬), 2015(04):156.

[3]冯杰.论小学数学应用题“解决问题”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4(04):216.

作者:苏官凤

低年级应用题教学论文 篇2:

浅议低年级应用题教学策略的研究

低年级应用题,在新课标中体现为简单的“解决问题”,就是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中的一种直接解答的应用题。研究小学数学低年级应用题的教学策略可以从低年级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内容的特征和小学生在学习应用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入手。

一、低年级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内容的特征

低年级应用题教学内容已经不是作为孤立的单元出现在教材上了,而是表现为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进而学会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在编排应用题时,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而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样才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使解应用题成为整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低年级应用题的教学内容的重要特征是从生活中提取素材,课本常常图文并茂,注重量与量之间的比较或一些生活小问题的解决,注重用多种思路解决应用题。

二、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1.读图观察策略

低年级新教材在编排应用题时很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且为了能调动低年级小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常用大量的图画表示一些潜在的数学问题。一般来说,学生若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就不能及时筛选出解决问题有效的信息。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应用题(图画),运用数数等已有知识直接获取一些表层信息。如“青蛙吃害虫”这节课教学时,教师可向学生提问:“图上画了什么?青蛙有几只?大青蛙和小青蛙各吃了几只害虫?此外图上还画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课本上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这些问题由非数学因素的提问到数学因素的提问层层逼进,都是在为引导学生不断地读图、不断地观察做准备的。读图观察有利于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读图意识,增长他们初步学习应用题的兴趣,为以后学习更难的应用题增添信心和耐心。

2.更换个别词比较训练的策略

因为缺少比较,低年级小学生往往会混淆题意而解错题。教师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可将同一题更换个别词进行比较训练。通过比较,学生可以把相似、相近的应用题知识区别开来,找出它们的差异,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将“把8个皮球平分给一年级两个班和二年级两个班。平均每个班能分到几个皮球?”和“把8个皮球平分给一年级和二年级两个班。平均每个班能分到几个皮球?”进行比较,两者区别在于班级个数,对题意理解得当才能正确地解决类似问题,前者是4个班,后者是2个班,进行这样的比较后,才有可能降低出错率,否则未经过比较,学生往往会跳进个别字词的陷阱。因此,解题时应根据条件和问题确立解答方法。这样比较可使学生对应用题中数量关系更明确,提高辨别能力。

3.鼓励表达思路的策略

无论是哪个学段的应用题,对学生的思路意识的培养都是不容忽视的,因此从低年级开始培养思路意识是必要的。教师需要将一部分说的机会和时间让给学生,鼓励学生多表达思路,即使错了也不要批评学生。其实,数学就是找规律、找关系、形成表达式,学好应用题的整个过程充满了探索与创造,我们应让学生大胆地去尝试表达。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语言去表达和理解同一道题的意思,这种思维能产生“全新”的思想,这将对拓宽思路有帮助。

4.换角度提问的策略

应用题的问题有时变化多端,但若仔细斟酌便会发现很多问题只是形式上在变化,实质是一样的,然而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能发现“几个不同形式的提问实质一样”是比较困难的,这是由于年龄特征造成的局限性,但并不意味着不可行。其实,教师若想让低年级小学生能从变化的问题中发现实质的最好办法就是在教学时进行换角度提问。例如,“大青蛙吃了30只害虫,小青蛙吃了12只害虫,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多少只害虫?”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多少只害虫,换句话怎么说?”从而引起学生各抒己见:“换句话可以说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等。这样换角度提问不仅能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且能让学生不被多样化的问题所迷惑,从而可以很快地把握问题的实质。

5.辅助理解题意策略

低年级学生有时因为一种比较陌生的数学词语而理解不了题意。例如“平均”这个词,像“有9个笔筒,平均每个有3支笔,一共有多少支笔?”这样的题目,低年级小学生思考时往往犹豫不决,因为他们看到题中有“平均”便误认为是“平均分”,想用除法。可看见问题又问“一共”,又想用加法或乘法。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平均”在不同题中的题意,为了辅助学生理解题意,教师可多举几个关于平均方面的例子,引导学生选择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真正理解题意。

以上是我提出的小学数学低年级应用题的教学策略,以便为低年级应用题教学提供参考。我们需要更多地鼓励学生在自己的解题实践中积累解释生活现象和解决现实问题的经验,以发展学生思维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孔企平.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潘 瑾

低年级应用题教学论文 篇3:

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

低年级应用题是小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开始。通过解答简单应用题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能够正确、熟练地解答应用题,为进一步学习复杂应用题奠定基础。低年级应用题的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启蒙阶段,也是学生形成兴趣、掌握方法、训练思路较为重要的阶段,培养思维能力尤为重要。现结合本班实际,谈一谈对低年级应用题教学的看法。

一、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应用题的启蒙教学中,必须重视利用挂图、实物、教学辅助软件、多媒体动画等音像素材创设愉快情境,让应用题中所叙述的人、事、物更加形象直观,使应用题中所隐藏的数量关系更加易于学生理解把握,注意力更集中,兴趣倍增。另外,课堂应创设愉快情境、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师让学生多准备一些小棒、简单的几何图形等,组织学生利用准备的材料,根据演示的画面,自己动手亲自摆一摆,增强学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真正理解“把两部分合起来”和“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的含义,学会列算式解答加减法应用题。事实证明,情境教学同样适用于低年级应用题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减缓学生理解问题的坡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读题、审题训练,明确解题步骤

低年级学生识字少,独立阅读能力弱,教师要重视多读题。只有读好了才能够解题。反复读题,审题前必先通读题中文字,理解在图画应用题中主要是通过观察获得表层信息,而对于图文表格应用题及文字应用题则看不出所以然,特别是一年级学生识字不多,即使都认识,一年级孩子自制能力较差,注意力极容易无意识地分散,让学生看获取信息效果远不如读(文字)。对于理解这两类应用题,多读既可集中学生注意力,又可加深学生对结构的印象和题意的理解。教师可以变换阅读形式,提高阅读要求,如:指名读、分组读、分条件问题读、轻声读、默读、初读、精读等。学生读通顺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边读边理解题意,并说说题目中讲了什么意思,要解决怎样的问题等,进一步分析数量关系,加强学生审题训练,然后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解题步骤,如:列算式计算、写单位、口答等。在低年级的应用题教学中,需要时时刻刻强调解题步骤,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同时,还要求同学们考虑事情缜密、做事情细心、有始有终。

三、加强低年级应用题的变式训练,提高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的例题只是提供一种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要提高学生综合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师还应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应用题的变式训练,提高学生解题的灵活性,如:1)树上飞走了8只鸟,还剩下2只鸟,树上原来有多少只鸟? 2)树上有10只鸟,飞走一些后,还剩下2只,飞走了多少只鸟?3)树上第一次飞走了8只鸟,第二次飞走了2只鸟,两次飞走了多少只鸟?分析这一组应用题,其实问题背景,叙述的事情都是相同的,但是学生在解题的时候容易发生错误,1)和2)都是需要用逆思考的方式来分析,而3)是让学生明白并不是题目中出现了“飞走”、“去掉”就用减法来计算,需要认真分析。经常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应用题变式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对于有共性的问题形成规律,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高。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抓住关键句子,进行判断推理训练:①苹果比梨多5个,谁多?(苹果多)苹果可分为哪两部分?②冬瓜比南瓜少3个,谁多?南瓜可分为哪两部分?上述两例,第一问是引导学生依据“比多”、“比少”应用题知识直接作出判断。第二问是依據作出的判断,推论出多的数中可以分为哪两部分,这种练习方式,既强化了低年级应用题的重点与难点,又发展了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路,展现推理过程。让学生在经常地训练中掌握判断、推理方法,逐步地能够独立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四、重视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编应用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教师还要善于把数学问题生活化,通过知识的运用、实际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单元教材的知识特点,从单元知识的整体出发。首先让学生搜集大量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然后让学生自己调查、回忆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哪些这方面的问题,这样学生可以提出很多有关用长方体、正方体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如:“我要用粗铁丝做一个正方体的鸟笼框,要用多长的铁丝?怎样算?”“我家有一个长方体的鱼缸,里面有一半是水,怎么算出鱼缸里有多少水?”……教师只有给学生创设实践活动的机会,学生才能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中的应用题有些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而学生生活中有许多创编应用题的素材。学生认识了一定数量关系之后,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创编应用题能力的训练,它是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高级体现,对学生的解题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在教学实际中,能说善编题的学生大都解题思路清晰,方法准确,解题正确率比较高。同时,创编应用题也是满足学生表现欲望、体验学习感、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较好的形式。在创编时,教师要为孩子提供问题产生的背景,或者创设情境,激发孩子的创编兴趣。其次,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创编,并强调关键词语的使用。最后,鼓励学生把创编的应用题记录下来,作为一项学习成果在班级里展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们通过创编应用题的学习活动在数学学习和周围的人、事、物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使学习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总之,从应用题教学的发展来看,低年级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应用题教学的基础,学生在这个阶段学习中对应用题的结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思维方法掌握得如何,都将直接影响以后应用题的学习。因此,在低年级应用题的教学工作中, 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思考和大胆尝试,扎实做好应用题是我们低年级数学教师一项重要的责任。

作者:严日拉毛

上一篇:化学复习方法管理论文下一篇:初三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