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时代城市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5G时代广电媒体将与各类新兴媒体、新兴业态实现深度融合、一体化发展。智慧广电将浸入社会各个细胞,通过云端共享和大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可自由转屏的超媒体、精准化、定制化服务,实现由内容提供商到平台运营商的跨越式转变。广播电视的定义将被重新改写:广播电视=传统广电+新媒体。广电媒体将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4G时代城市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4G时代城市管理论文 篇1:

移动技术推动下的传媒变局

【摘要】伴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代际更迭,移动通话、文本传输、图片与视频处理能力越来越强大,赋予了传播新的特性,使移动传媒业发生了巨大变化。5G时代即将到来,超高清电视、AR/VR视频、物联网、智能设备等应用场景,将极大地提升移动传播的能力,并帶来巨大的潜在市场。无疑,5G技术的发展将再一次引发传媒变局。

【关键词】5G 移动传媒 互联网

从1G到5G,我国传媒形式不断推陈出新。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有了模拟移动网络,可随身携带使用“大哥大”,把人们带入了移动通讯的世界。2G时期移动网络有了大规模文本传输功能,书信传递被转换成电子版的形式,传媒形式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2001年,短信在我国被推广普及;2003年,手机QQ的出现满足了好友的在线聊天需求;2004年,国内第一份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 问世;2006年,飞信实现了“移动通信+互联网+客户端”的综合性体验。

由于沟通成本低廉,伴随着手机使用群体的增长,短信的发送规模迅速扩张。根据中国移动公开的数据,2000年中国手机短信数量仅10亿余条,到2012年达到了8973亿条。2011年微信的出世迅速抢占了短信市场,短信辉煌不再。以拜年短信的规模为例,在数年持续猛增之后,其在2014年进入拐点,比2013年同期下降了42%。这主要是由于人们使用了价格更实惠、形式更多样、互动性更强、体验感更好的微信代替了短信。根据微信官方发布的数据,从2018年除夕到初六凌晨的六天时间内,微信发送总量达2297亿条。支持发送语音、视频、图片、文字的微信,是3G时代的产物,到了4G时代,其功能变得更为强大,能够集社交、资讯、娱乐、游戏、支付、理财以及生活服务等于一体。可见,微信被建设成为一个多功能的生态系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

在移动网络的快速成长和普及下,各种类型的创新型媒体形式不断涌现。同时,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纷纷挺进移动领域,开发自己的APP。利用先进技术、推出创新玩法,是新媒体抢占市场的杀手锏。字节跳动的新闻客户端《今日头条》,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它首创了“算法推荐新闻”,即将个性化推荐技术运用到新闻推荐上,通过算法分析用户偏好、用户信息等,由此提供用户可能喜好的新闻。

同时,3G时代移动视频起步发展,人们开始使用手机观看视频节目。当然,移动视频加速发展是进入4G时代以后的事情,快手在2012年进入短视频领域,但在2015年后才真正实现了市场用户数量的飞速增长。2016年是网络直播的元年,“网红”的兴起造就了一个新的行业。2017年,短视频大爆发,抖音映客直播、西瓜视频等短视频网站的用户数量、月活(MAU)、日活(DAU)等指标直线上升,短视频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从1G到5G,我国移动应用程序数量不断增加。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5月底,中国市场上检测到的移动应用程序(APP)在架数量有415万款。在众多的APP中,数量排名第一的是游戏类,第二是生活服务类,第三是影音播放类,第四是电子商务类。移动网络的提速、智能手机的普及与功能优化,使得APP数量疯狂增长,推动了生活的智能化发展。由于网络平台的自然垄断属性,移动应用的各个领域虽然基本形成了寡头格局,但竞争依然激烈。
从1G到5G,我国传媒传播主体逐渐多元化,传媒内容生产方式逐渐多样化,传媒产业链不断延伸

从1G到5G,传媒传播主体逐渐多元化。互联网的交互性质,形成了信息发布者和接受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和角色转换。移动网络环境下,传播结构由传统媒体的单向放射式传播,转变为依托网络平台的多向复杂结构型传播。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使得网络用户成为重要的信息发布者。网民们既是信息内容的消费者,也是信息内容的制造者与发布者,是潜在的传播主体,于是,一个新的词汇——“产消者”产生。自媒体是在互联网环境下产生的媒体形式,在移动网络传播中,其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网络红人、粉丝经济等新型产业,就是传播主体多元化的产物。

从1G到5G,传媒内容生产方式逐渐多样化。UGC、PGC是两个新的词汇,指的是不同的内容生产模式。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指用户生成内容,它是利用大众的兴趣和热情,让其自发制作内容产品,从而将有趣、好玩的事情,随时随地利用手机编辑成文字、图片、视频分享在网上。UGC门槛低,制作成本低,参与者众多,形式多样,信息时效性强,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网站普遍采取这种生产模式。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指专业生产内容,是以专业机构或团体为核心的内容生产方式。PGC的生产方式保证了专业性,内容产品制作精良。视频网站的达人体育直播、名人明星说客直播等,一般都是采用PGC模式。随着智能化水平的发展,智能新闻推荐、机器新闻写作等出现在了新闻内容生产领域。

从1G到5G,我国传媒产业链不断延伸,由2G时期的两级延伸到3G时期的多级。2G时代是从移动运营商直达用户的时期,运营商直接为用户提供彩信、手机报、壁纸、铃声等在线下载的增值服务。而到了3G时代,就变成由运营商、业务开发、业务提供、内容、内容管理再到用户的多级格局的质变,而这个质变会随着4G、5G网络功能的强大而继续延伸。同时,与移动技术发展相适应,手机迅速更新换代,由功能机变为智能机,并持续快速地变为功能更强大的智能机。手机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电话,而是集通讯、媒体、游戏、钱包以及各种生活服务于一体的必备工具。
5G时代,超高清电视将实现换代升级,AR/VR视频将被广泛应用,万物互联、万物皆媒将成为现实

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为5G网络定义了三大应用场景:一是增强移动带宽(e MBB),二是超高可靠与超低延时通信(URLLC),三是大规模物联网(m MTC)。5G时代即将到来,网络建好后,如何充分发挥5G的优越性能、挖掘释放5G的应用潜能等问题横亘在我们眼前,需要我们预见可能的传媒变局并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

超高清电视将实现换代升级。5G的发展增强了移动宽带支持4K/8K超高清视频(UHD)的大流量业务,并利用云端和AI算法在技术上实现了将现有高清内容转换为超高清的发展,满足了用户对超高清内容产品的需求。5G满足了用户在移动互联网上获取超高清视频的体验,将冲击电视媒体,给电视台带来竞争压力,若不迎头赶上,电视受众将被分流。实际上,目前广电部门已在积极推进超高清电视的升级。2017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规范和促进4K超高清电视发展的通知》,从政府的角度推动超高清电视的发展。2018年5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的4K超高清技术规划提出,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建成全台4K超高清频道技术系统。面对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广电部门需要加快脚步。

AR/VR视频将被广泛应用。AR即移动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VR即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AR/VR处理海量信息需要系统具备很强的密集计算能力,保持AR/VR的清晰流畅需要大带宽、大流量、低延迟,而5G无疑能够满足这些需要,由此成为催化AR/VR发育成长的土壤。AR/VR可以应用于影视、动漫、游戏、社交媒体等传媒行业,也可以应用于教育、医疗、旅游、体育等其他行业,并为这些行业带来巨大的改变。

万物互联、万物皆媒将成为现实。5G时代将实现大规模的物联网业务,物联网是通过互联网技术使物物相连。物联网让万事万物进入到互联系统之中,将互联网的互通性融入到物与物之间,从而实施全时传递。物联网的实现需要具备两个基本要素:一是传输快速而稳定的移动网络系统,二是智能设备。与互联网连接的智能设备处于网络的各个节点,是网络系统通讯的终端,既可以接受信息也可以发布信息。可以想象,未来的网络终端设备将形式多样,既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也可以是物联网连接的各种智能设备。
5G时代,内容生产将实现去中心化,能够更好地满足个性化需求,舆论领袖将更具影响力

5G时代,内容生产将实现去中心化。网速的提高,视频、图片处理软件的进步,使UGC的内容生产模式将更加盛行,自媒体将有更快的发展,内容呈现形式将不断被创新。更多的内容将以UGC的制作方式直接产生于网络边缘,而不是现有的从中心产生分发至边缘的生产模式。

5G时代,能够更好地满足个性化需求。利用5G移动网络的切片技術,可以更好地满足个性化需求,从而满足不同层次的用户需求,将过去以小区为中心转变成以用户为中心。例如,针对超高清电视或VR视频用户,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分出等级,通过视频业务专有切片网络,实现优先级客户享有优质内容的观影体验。

5G时代,舆论领袖将更具影响力。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中,信息资源不再具有稀缺性特征,并且出现了信息过剩。在海量信息的环境中,眼球资源成为稀缺资源,舆论领袖拥有众多的眼球资源,可以有效地将信息传递出去。信息量越大,传播主体越是分化,观点越是多元化,舆论领袖的影响力就越大。5G时期的信息传播去中心化,导致观点纷呈,舆论领袖的作用更加突出。

总之,5G具有垂直渗透行业的能力,可以通过超高清电视、AR/VR、智能终端、物联网渗透进工业控制、农业管理、城市管理、无人驾驶等各个领域,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当前,5G对传媒业的影响是直接而巨大的,传媒变革势在必行。政府部门和传媒管理者只有了解5G网络给传媒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才能更好地迎接5G时代的到来。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延伸阅读】从1G到5G,中国移动传播条件的发展变化

1G时期的移动传播条件:1987年11月18日,中国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开通并正式商用,这是移动通讯的开创时代,人们拥有了一种新的通讯方式。1G主要有两个特点:首先,实现了移动通话功能。但由于各个国家的1G通信标准不一致,尚无法全球漫游,并且通讯质量差,信号不稳定,语音品质低。其次,移动通讯费用高昂。同时,手机网络资费也价格不菲。

2G时期的移动传播条件:20世纪90年代,数字调制方式取代了模拟调制方式,由此进入2G时代。嘉兴于1993年开始运营的GSM网,是我国第一个正式的数字移动通信网。2G主要有两个特点:首先,能够数字语音传输,语音品质大幅度提升。其次,移动终端生产商呈现出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三足鼎立的格局。

3G时期的移动传播条件: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给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发放了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牌照,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3G时代。3G的本质不是速度的提高,而是运营和体验的革命。首先,其实现了移动宽带,同时,大数据传输也更为普遍。其次,终端产品从功能机走进智能机。人们可以在手机上直接浏览网页、收发邮件、进行视频通话等。

4G时期的移动传播条件:2013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颁发4G牌照,至此,中国进入了4G时代。4G主要有以下特点:首先,网络能够传输高质量的视频图像,大数据传输速度非常快,可以很好地支持多媒体以及各种增值服务。其次,能对各种各样的复杂业务进行精准的服务,使创新型的媒体形式能够快速有效地建立运营模式。再次,智能终端大发展,Android系统、IOS系统二分天下。最后,资费进一步下降,走向平民化。

5G时期的移动传播条件:当前,中国是5G技术的积极推动者。“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5G发展,在2020年启动5G商用。三大运营商展开了有关5G网络的部署,与之相关的各领域也开始布局。

(资料来源:姚林青教授整理撰写)

作者:姚林青

4G时代城市管理论文 篇2:

5G时代智慧广电的新图景

摘要:5G时代广电媒体将与各类新兴媒体、新兴业态实现深度融合、一体化发展。智慧广电将浸入社会各个细胞,通过云端共享和大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可自由转屏的超媒体、精准化、定制化服务,实现由内容提供商到平台运营商的跨越式转变。广播电视的定义将被重新改写:广播电视=传统广电+新媒体。广电媒体将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5G时代 智慧广电 融合发展 社会治理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即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中国是前两次工业革命的落伍者,改革开放搭上信息时代的末班车,从1G空白、2G追随、3G跟跑、4G并跑,到5G领跑,时至今日,中国终于在现代工业和信息领域与西方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共同发起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清洁能源和生物技术为突破口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这是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在这一转折时期,5G技术处于正在形成的未来技术和数字工业的中心。通信网络不再仅仅用于通信,正在演变成为下一代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以及依赖于这一基础设施的下一代工业体系的中枢神经系统。

一、5G时代广播电视面临新的责任与使命

现代传播系统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与社会治理息息相关。现代社会治理能力建设,离不开这一子系统尤其是5G网络的构建。新形势下,应当准确把握5G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利用科技创新促进社会治理专业化、信息化、智能化。2019年是5G技术商用元年,我国率先在部分城市开通5G,并向一些欧洲国家推广,同年10月落幕的首届世界5G大会,围绕“5G改变世界 5G创造未来”向人们展示了“5G+智慧教育”“5G+智慧医疗”“5G+智慧交通”“5G+智慧城市”“5G+仿生制造”“5G+高新视频”等未来景观。国家广电总局高调宣布:5G广电网络预计2020年商用,2021年基本完成有线网络整合。我国的制度优势在于其不动则已,一旦运转起来,则会产生强大的执行力。曾几何时,国家注资45亿元的国网公司难以整合全国有线网络,而今,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已成大势所趋,任何局部利益都将让位于全局。2020年3月,国务院批准九部委发布实施《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发展实施方案》,为“全国一网”整合吹响了“大干”集结号。广电网络在过去二三十年的时间里每况愈下,浪费了许多机遇,今天,在国家大力推动智慧广电建设、加快形成以全国互联互通平台为基础的有线电视网络智能化升级改造的新格局下,终于迎来行业重生的重大契机。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日臻成熟并在5G广电网络中应用,智慧广电将形成强大的信息采集、分析、应用能力,运用“数据治理”方式,将不断提高社会治理专业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要重新回到世界舞台应有的位置,必须持续推进与当代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用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效能推动传统文化守正纳新并实现现代化。5G技术扁平化、互动化的传播特征,有助于扩大民意表达渠道,汇聚多方意见,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增进人民福祉,保障治理过程人民参与、治理成效人民评判,进而实现治理成果人民共享。国家治理能力是综合运用各项法律法规制度,管理和处理各项事务和突发事件的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实现高效管理的前提,而高效管理又能不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水平。5G网络的应用,既是实现高效管理的手段,又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显著标志。加快推进5G技术应用与拓展,是广播电视面对全面提高动员人民参与共建共治共享能力时代要求的积极回应和历史使命。

二、新一代智慧广电嵌入智能社会的新图景

5G技术具有“高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特点,一旦普及,将带动通信行业和数字经济飞速发展。2018年,英特尔咨询公司(Ovum)在《5G娱乐经济报告》中预测,未来10年(2019-2028),传媒与娱乐产业将争夺累计近3万亿美元的无线营收机会,其中5G网络带来的业务将占到营收的近一半(1.3万亿美元)。5G网络将提供更低的时延让更快的响应速度传输日益庞大的数据,并能引入云及高达数十亿台全新的联网设备,为整个技术生态提供动力支持。比如,5G技术与AI技术结合将促使可穿戴设备、智能生活大行其道,车联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场景应用将比比皆是。4G时代人们体验过的智慧交通、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医疗、智能家居等将会提升到更高品质,并被纳入功能強大、受中枢调控的超级网络之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连接更为便捷、及时,传统视野中的许多普通物品都会嵌入媒介功能,人类社会将进入万物皆媒、智联互通的新时代。于是,社会的组织效率将大为提升,相应的组织形态和运行方式将为之改变,智媒化将嵌入现代社会治理结构。所以,对一个国家而言,5G技术的推广,不仅意味着巨大商机和万众创业,更意味着占据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高点,进而提高在未来全球治理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城市是社会的重要驿站,有了智慧城市,就会催生科学的治理手段。智慧城市包括信息溯源、交通管理、物流供应、应急救助等多个方面,需要建立在大数据分析基础上的人工智能应对,这体现着当代社会的管理水平。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经验证明,基于网络整合的智慧广电建设,可以打通城市“血脉”,成为提高城市管理效能的基础网络。4G网络的缺陷是不能去除信息孤岛,人们不能普遍享用便捷、平等的社会公共服务。5G广电网络将完全契合智慧城市所需平台的硬件标准,且有信息处理和安全保障优势,应当成为智慧城市建设接入工程的核心网,成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重要基础设施。为此,国家广电总局加快实施智慧广电、人工智能、高清视频与5G广电网络一体化发展业态布局,提出“台网联动、先网后台、移动优先、统筹协调”发展战略,先后出台《关于促进智慧广电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等,发布《关于创建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创新中心有关事宜的通知》《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发展实施方案》,建成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在青岛、杭州、长沙等地设立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室),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中国移动、华为公司建成首个5G新媒体平台并成功实现4K超高清视频集成制作传输,全面聚焦广播电视高质量发展。智慧城市的设计架构是:依托5G广电网络建立的移动客户端,作为智慧城市的统一入口,全面推进政府监管信息共享和政务信息联通共用,将政府服务与市民生活密切结合,展现智慧社会、智能生活的美好图景。具体来说,就是基于身份证号码建立的实名认证用户体系,通过公安、运营商、银行等多渠道验证,打通政府、企业和个人服务等智能生态,逐步融合金融、社保、交通、公安、医疗、教育等行业模块以及自主应用等多项功能,帮助百姓享用智能生活;构建“市民问政”“咨询投诉”网络社区,让百姓成为社会治理的参与者;汇聚多种信息资源,形成数据分析产品,为政府决策和企业营销提供咨询;打通信息孤岛,实现全方位互联互通,让智能化服务渗透到社会每个细胞。

5G技术不仅重置社会结构,催生智媒化组织形态,还将催生更多高新视频业态,为用户带来全新视听体验,推动媒体泛在化、个性化和体验交互式沉浸式应用,为广电创新性发展增添强大动能。场景将成为连接现实社会与虚拟世界的主要信息载体,传媒产业将形成内容全场景、全终端、智能传播新生态。5G环境下的广电用户将会发生颠覆性变化,其内容服务依据海量视频流消费特征,以高新视频内容创新为龙头,以物联网业务服务为方向,形成新的PGC(专业内容生产)集合MCN网红产品矩阵,在万物互联中不断拓展广播电视的运营边界。

以“5G+4K/8K+AI”为代表的新一代智慧广电,除了会比以往更加稳固地占领客厅,还将以更加炫目的高新视频占领各种新兴接收设备,开辟“直播电影”、互动剧品牌植入等新蓝海,同时积极参与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建设。有人可能会问:这还叫广播电视吗?那么,广播电视是什么?它原本是舶来品,其英文单词(Television)由希腊语词根(tele,远的)和拉丁语词根(vision,景象)组成,可以理解为来自远方的声音和图像。至于使用导线、电波还是网络来完成一系列传送和加解码操作,达到还原声音和图像目的,仅是方法和手段,无碍于定义表达的初衷。所以,只要是视音频信号,不论是在传统接收端呈现,还是在PC机上呈现,或者在移动屏上收听收看,都应被称作广播电视,相关业务均归口国家广电总局管理,这与国家治理层面的赋权高度契合。由此,可以导出一个公式:广播电视=传统广电+新媒体。5G时代的广播电视将赢得从“办新媒体”到“用新媒体”再到“变融媒体”的华丽转身,成为当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基础设施,同时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三、结语

“每一次產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2015年12月,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成为引领网络国际合作的友谊之声。从那时起,“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主张逐渐成为国际共识。从《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发布,到《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签署;从共同推动互联网关键资源管理权转移,到积极助推互联网域名地址分配机构国际化进程……中国在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新型传播体系已经发展成为包括各种质性媒体在内的多元复合体,成为大众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交叉重叠的复合网络,深深嵌入整个社会结构之中,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的影响越来越突出,也使媒体在社会治理结构中的地位与日俱升。新型传播体系既是国家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又是资政辅政甚至是定国安邦的重要工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必然要下功夫建设好新型传播体系。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也同样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不断适应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为他们提供用得起、用得好的产品服务,让亿万人民在智联互通时代能够普遍享有获得感。广大广电人将带着从优秀民族精神中汲取的力量,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智慧广电更好地融入国家治理体系之中,助力智慧城市建设,助力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创造人类渴望的更加美好的生活贡献力量。

作者张君昌系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张文静系武汉电视台《科技之光》责任编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2]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智慧融媒创新进行时[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9.

[3]张君昌,张建庚,曾文莉.中国广播电视大趋势[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

[4]张振华,张君昌,欧阳宏生.中国广播电视学[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8.

【编辑:沈金萍】

作者:张君昌 张文静

4G时代城市管理论文 篇3:

5G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的多元发展路径研究

关键词:5G时代;视觉传达设计;多元发展;路径

1 5G概述

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Fif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Network,以下简称5G)是移动通信飞速发展背景下,为解决未来移动数据爆炸式增长伴随的问题而生。5G 移动通信网络的研究,自2012 年欧盟正式启动METIS(Mobile and WirelessCommunications Enables for the 2020 Information Society)项目[1] 开始,此后各国陆续开始了对5G 技术的研究。

5G 是前几代移动通信技术扬弃的产物。5G 技术与前几代移动通信技术之间最关键的区别有以下几点:(1) 更高标准的峰值速率,能够支持HD 视频、虚拟现实技术等的大数据传输;(2)时延在1 毫秒左右,可以支持自动驾驶以及远程医疗等的实时操作;(3) 超大网络容量,足以连接千亿设备,支撑物联网通信;(4) 用户体验速率可达到100Mbit/s ;(5) 系统协同化,智能化水平提升。

随着我国5G 技术的商用及普及,5G 在医疗、广播传媒、城市管理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逐渐也看见了5G 时代的魅力。

2 视觉传达设计概述

视觉传达设计,简而言之,就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运用视觉符号将信息准确完整地传达给目标对象的活动过程。视觉传达天然地包含“视觉符号”以及“傳达”两方面内容。“视觉符号”即一切人们所能看见的能表现事物一定性质的符号,“传达”就是视觉信息由发送者通过一定媒介传播至接收者的活动。伴随时代的发展,视觉传达设计的媒介在不同的时代也有不同的发展。在古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媒介多以印刷物为载体。这一点从我国著名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中的各式各样的招幌便能看出。此外,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商标――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2] 广告印刷铜版,以白兔捣药图案为店铺标志,图文结合,信息完整,从侧面反映了我国早期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主要集中于平面广告领域。二战以后,美国经济实力空前强大,市场竞争激烈。美国庞大的市场需求极大地促进了美国设计师的职业化[3],视觉传达设计由手工制作转为数字化处理,使得其涉及领域进一步扩大。电视电影的诞生后,视觉传达设计的媒介不再仅仅局限于印刷物中。与此同时,随着媒介的拓展,传达的内容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二维静态的视觉信息。视觉传达设计的媒介也由PC 端发展到了移动端。如今,虚拟现实技术的普及,大众对于视觉作品的要求也不再局限于视听两感了,因此视觉传达设计与其他领域的联系也日益密切起来。

3 5G 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的多元发展意义

5G 时代下的数字媒介及数字技术,为视觉传达设计的多元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4],其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3.1 丰富了视觉传达设计的展示媒介

在5G 技术的支持下,数字媒介传播比之以往时延更短、协同化水平更高、承载容量更大。因而视觉传达设计的展示媒介不再局限于纸张和屏幕,逐渐由“真实”步入了“虚拟”领域。

3.2 提升了视觉传达设计的感官体验

自进入新媒体时代以来,数字视觉就在不断扩展视觉传达设计的感官界限。当视觉传达设计与其他设计领域的联系日益密切,视觉传达设计所关注的就不再是单纯的视觉体验,而是受众视觉、听觉乃至触觉、嗅觉等多层次的通感体验。

3.3 加强了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关系

以往视觉传达设计与受众的互动往往是单向的,不能形成互动的闭环。随着视觉传达设计的多元发展,其互动形式也得到了极大地丰富。国内的众多展会中视觉传达设计与体感交互、装置交互结合的应用已十分常见,这无疑是对视觉传达设计与受众之间互动关系的极大增强。

4 视觉传达设计的多元发展路径

4.1 立足于传达对象的情感诉求

诚如世界著名的设计鬼才菲利浦· 斯塔克所言,科技只是一种手段,人性化才是设计的最终目标。这就要求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坚持以人为中心的思想[5],针对受众的年龄、职业、性别、文化阶层对其心理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深入了解受众的心理诉求的前提下运用丰富的形式对其情感诉求予以满足。

4.1.1 基于安全需求的设计

基于安全需求的设计常见于食品包装设计、婴幼儿用品设计领域。要求设计师从人体工程学、印刷工艺、设计心理学、色彩心理学角度为特殊产品或特殊群体进行设计。例如,在食品包装设计中,设计师需要在选用合理包装材料及方式的前提下,通过对包装图形、图案的设计或对相关信息的合理编排直观地向受众传达出绿色、健康的信息,进而满足其安全需求。

4.1.2 基于爱与归属感的设计

随着人口开始老龄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年轻一代承受着比以往更大的生活压力。这就要求视觉传达设计更加重视对受众爱与归属感的满足。

4.1.3 基于自我实现需求的设计

人们对自身外貌、身材、知识等方面的要求都体现着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例如,“零脂、零卡”满足了人们对好身材的自我实现需求,使得现今许多主打“零脂、零卡”饮料、零食包装都将这一信息用最醒目的方式表达出来。此外,在相应的视觉传达设计中增加适度的趣味性游戏也能增强受众的成就感,进而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求。

4.2 积极与其他设计领域相结合

商业需求、技术支持让视觉传达设计与许多领域交叉融合而产生新的发展。诸如UI 设计、视觉环境设计等就是新媒体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与其他领域交叉发展的产物。在此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从业者必须积极探索视觉传达设计与其他设计领域结合的可能性。

4.2.1 视觉传达设计与数字媒体艺术的结合

5G 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与数字媒体艺术之间的联系变得十分密切,在其融合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成功的案例。公共安全普及、政策解读、大数据分析等领域较为常见的科普宣传类MG 动画、与人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UI 设计就在其中。此外,许多体感交互类科普体验游戏也是二者结合的重要成果。视觉传达设计与数字媒体艺术的结合具有直观性、互动性、情感性的显著优势。

4.2.2 视觉传达设计与环境艺术的结合

众所周知,环境艺术对氛围的营造至关重要。而导视系统设计作为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要与环境艺术相结合。好的导视系统设計不仅能给予受众便捷性,还能给予其爱与归属感。例如,日本设计师隈研吾与原研哉合作设计的妇产专科医院“梅田医院”,基于妇产专科医院的特殊性,通过大量的木材、无处不在的标识增强柔和、温暖、舒适的感觉。

4.3 重视对传达对象的“精准定位”

就如同新媒体永远不能替代纸媒一样,纵然视觉传达设计与其他设计领域的结合是必然趋势,但保持自身的独特性也至关重要。诚然,5G 时代下的视觉传达设计可以向数字化、虚拟现实甚至混合现实的方向更进一步,但这并不意味着以往视觉传达设计形式的消亡,这些只是为其注入了更多新鲜血液。在形式多元发展的趋势下,以理性的思维,根据不同项目、目标群体的特点对传达对象进行“精准定位”是视觉传达设计保持自身特性的重要前提。

4.3.1 基于项目角度的“精准定位”

可以将项目区分为:商业项目、公益项目两大类。商业项目以盈利为目的,对目标群体的针对性较强,受众范围较窄,且项目预算各有不同,因此需充分考虑经济成本,不做多余设计,以注重创新性、实用性、情感性、准确性、信息上的互动性为主,在预算允许的前提下向动态性、感官上的互动性发展,并考虑到同一作品的多平台兼容性。公益项目往往带有潜移默化的教育诉求,公益性也就意味着传达对象自身有着极大的自主选择权,即可以接受传达者所传达的理念,也可以拒绝。因而为了达到让传达对象潜移默化接受教育的目的,就需要综合利用多元的视觉传达媒介、形式将信息进行传达。

4.3.2 基于目标群体的年龄层次角度的“精准定位”

可以将项目分为: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五大类。儿童对世界充满好奇,对各类信息的接纳度相对较高,因此,针对儿童的项目尽可能多地采用多元的形式,注重亲和性和互动性的设计。少年经过义务教育的学习与社会生活,对事物逐渐有了自身的判断标准,有了性别意识,开始逐渐形成自身的审美趣味。青年通过大学的学习或一定程度的社会实践,对世界和社会有了自身角度的理解,同时也开始感受到社会竞争的巨大压力。因此,针对少年及青年群体的设计项目,在尽可能采用多元形式和注重多媒介兼容性和互动性设计的同时,还强调内容的创新性。中年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力量,对世界的认识趋于稳定,更倾向于熟悉的事物。老年热衷于怀旧,对情感性有很大的要求。因此,针对中年及老年群体的设计项目则把重点放在情感性的表达上,对于设计形式无须过多要求。

5 结语

综上所述,5G 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从业者们既不能固步自封,沉浸于自身熟悉的领域,也不能盲目追求形式上的丰富而罔顾项目的个性特征。不论时代如何变迁,都需要从业者通过对项目的理性分析选择合适的传达形式。

作者:王婉蓉 陆冠东

上一篇:电力调度自动化及拓展论文下一篇:工程机械设备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