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物学教师教学论文

2022-04-20

[摘要]澳门大学作为澳门地区最优秀的国际化高校及唯一一所综合性公立大学,建校历史不长,但业已形成了富有学校特色、服务于教师教学发展的教与学优化中心。中心以通识课程为切入点,以数字化技术为主要手段,以学生心声为借鉴,以与同伴、专家的交互为舞台,助力澳门大学成为具有的高质量教与学水平的优秀大学。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校生物学教师教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校生物学教师教学论文 篇1:

浅谈高校教学竞赛对提高中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作用

摘 要:高校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对于提升高校整体的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高校中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现状,并通过笔者参加教学竞赛的过程与体会,以及针对参赛教师的问卷调查等方面分析,得出结论:举办和参与教学竞赛是提升高校中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教学竞赛;中青年教师;教学水平;高校

21世纪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迅猛发展的重要时期,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统计,目前40 岁以下高校教师所占比重达到 68%,超过普通高校教师总数的2/3[1]。因此,作为教学中坚力量的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成为大学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现结合笔者参与教学竞赛的经历与体会,以及对教学竞赛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从教学竞赛的必要性、实施过程、实施效果及教学竞赛的改进建议等四个方面,浅谈通过举办和参与教学竞赛来提高高校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一、教学竞赛的必要性

目前高校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往往有很扎实的专业知识,部分人还是所在研究领域的带头人,有着丰硕的科研成果,但很多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限[2],使得一些教师的丰富学识不能在教学中传递给学生。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部分中青年教师重科研,轻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高校的职能也逐渐转向科研。科研成果成为衡量教师工作业绩的主要内容。例如,在教师评定职称时,主要考核标准是申请的课题项目情况、发表的文章数量等,而教学情况一般不是考核的重要内容。所以,导致部分中青年教师在心理上对教学工作重视不足。在繁重的科研工作压力下,中青年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投入的精力远低于科研工作上投入的精力。

(二)针对于提高中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专业培训不足

高校教师大多不是师范大学毕业,没有经过系统的高等教育理论学习,缺乏实践经验和教学上的严格训练。如笔者所在的广州医学院生物技术系15位40岁以下的教师全部毕业于医学院或工学院的生物学相关专业。虽然年轻教师上岗前要经过高校教师的岗前培训,并且必须通过考核,才能取得教师资格证,但是教学能力的提高仅靠这种短期的培训还远远不够。

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工作体会,认为提高教学水平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岗前培训,提高职业素质;认真备课,吃透教材;参与集体备课,把握重点,难点;随堂听课,博采众长;大量查阅学科相关资料,拓展教学内容。除此之外,参加教学竞赛是中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二、教学竞赛的实施过程及体会

笔者所在广州医学院每年都会举行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要求40岁以下的教师都要参加。竞赛分为中文授课竞赛、英文授课竞赛、临床查房竞赛。比赛流程为先由各个学院进行初赛、复赛,各选出3位教师,最后在学校进行决赛。通过参加广州医学院2010年中文授课竞赛的经历,笔者认为通过参加教学竞赛,可以在多个方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择参赛题目,深入理解教学内容

初赛时,每位选手的比赛时间是15分钟。在这有限的时间内,选题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生物化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其内容比较枯燥,又比较抽象。如果选择难度比较大的内容来参赛,则有可能在短短的15分钟内阐述不清,但选择过于简单的内容,又使得比赛内容过于单薄。因此,参赛选手要非常熟悉并深入理解其教学内容,同时还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反复权衡,逐一比较,才能选出一个合适的参赛题目。因此,选择参赛题目的过程可以促进参赛教师对其教学内容的掌握与理解。

(二)精心准备参赛教案,熟悉教学过程

教案的制作也是教学竞赛成绩评定项目之一,在比赛成绩中占20%。很多年轻教师不清楚教案的重要性。精心准备教案是教学成功的必要工作。在准备参赛教案的过程中,笔者深刻体会到教案的重要性,通过教案的制定,教师可以设计出可行的教学思路,使教学内容完整而系统,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在教案中的课后总结部分,教师可以记录下每次教学中的长处与不足,不断总结经验,为下一次教授同样内容的课程理清思路,作好准备。

(三)严格控制比赛时间,提高教师对时间的控制能力

控制好教学时间是高水平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年轻教师来说,在教学初期往往比较难做到。就笔者自身的体会,在教学初期因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讲课时感觉是内容少,时间长,重难点讲解不清。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断加深,拓展的内容也不断增加,又体现为内容多,时间短,重点不突出。因此,在教学竞赛中,把参赛教师对时间的控制能力作为评委打分的一个重要标准。初赛、复赛的时间均为15分钟,超出要扣分。决赛时间为20分钟,时间超出或不足18分钟都要扣分。这种竞赛时间的严格规定对参赛教师控制教学时间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教学内容的时间分配恰当,还要能够讲清难点,突出重点。通过在赛前反复多次的练习,不断调整教学内容的时间分配与语速的调控,笔者对于教学时间的控制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竞赛前的预讲,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高质量的教学除了教学内容讲授清晰、时间控制合理外,还包括很多内容。如制作精良的PPT、合适的板书、与学生的充分互动、活跃的课堂气氛,甚至是教师站姿及口头语等。以上这些经常是年轻教师容易忽略的问题。在正式比赛前,参赛者要在教研室进行预讲,由教研室的全体教师对参赛者的教学过程进行逐一点评,从各个方面发现参赛者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经过多次预讲来解决这些问题。针对预讲内容,教师还会根据各自的教学经验,对不同的教学方法或技巧提出自己的见解。有经验的老教师往往会利用这个机会,为青年教师讲授或亲自示范,什么是“启发式”教学,如何通过提出问题或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教学方法。多次预讲不仅可以使参赛教师以更好的状态参加教学竞赛,也可以快速提高其教学水平,其他教师也能从预讲后的集体讨论中汲取一些新的知识点和新颖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自身教学中去。

(五)专家点评,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

无论是初赛,还是复赛,比赛结束后,学校都会安排资深教师对每位参赛选手的表现进行点评。专家点评可以让参赛教师认识到更多自身在教学中的不足,并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而通过观摩教学竞赛过程和倾听专家点评,那些没有参加比赛的教师也会反思自己在教学上的优缺点,取长补短,从而通过举办教学竞赛,加强全体教师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学习,进而达到以点带面,提高全体教师教学水平的目的。

三、教学竞赛的实施效果

对近五年曾经参加过教学竞赛的51位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其中50人(调查人数中占98%)认为参加教学竞赛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帮助,33人(65%)认为有很大帮助。参加教学竞赛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此次问卷结果显示,提高教学方法与技巧(94%),教案设计及编写能力(76%),语言表达能力(59%),教学时间的控制能力(53%),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使用(53%),增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熟悉程度(41%),与学生的互动、沟通能力(35%),图示、板书书写(28%)。由此可见,参加教学竞赛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特别是教学方法、教案编写及语言表达等方面都有很大帮助。

此外,广州医学院教务处的教学学生网上评价系统显示:全校教师的平均分为91.78,基础学院教师的平均分为91.74,而参加过教学竞赛的教师平均分为92.55。后者的平均分数比全校教师和基础学院教师的平均分都要高。这表明教学竞赛确实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教学竞赛的改进建议

广州医学院的教学竞赛已举办过5届,尽管教学竞赛对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但比赛过程还是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一)增加评委对参赛教师的随机听课项目

目前的比赛流程还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可以在选手报名后,由评委随机随堂听取参赛教师的授课并打分,作为竞赛的一项评分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更真实、客观地体现参赛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可以更大程度地推动参赛教师尽快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二)增加实验技术人员的操作技能项目

目前的教学竞赛内容主要是针对理论课教学。而实验教学也是高校教学中很重要的内容,特别是医学院校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增加实验技术人员的操作技能项目,既可以横向比较各个不同专业实验技术人员的操作能力,也可以激发实验技术教师的教学热情,从而提高学校的实验课教学水平。

(三)增加学生评委

选择1—2名学生代表,作为评委参与教学参赛,可以从学生的视角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可以加强教师同学生的沟通,使授课教师清楚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需求,以便于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式与方法。

教学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需要教师在长期工作中不断摸索、学习,不断总结经验。对中青年教师来说,参加教学竞赛,可以迅速弥补因理论研究不深或教学经验不足而影响教学效果带来的缺陷,是中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司.全国普通学校教师队伍现状[N].中国教育报,2004-09-01.

[2]胡荣,陈璐.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现状及提升策略[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1,(16).

作者:李雅楠

高校生物学教师教学论文 篇2:

澳门大学教师教学发展机构考察及启示

[摘要]澳门大学作为澳门地区最优秀的国际化高校及唯一一所综合性公立大学,建校历史不长,但业已形成了富有学校特色、服务于教师教学发展的教与学优化中心。中心以通识课程为切入点,以数字化技术为主要手段,以学生心声为借鉴,以与同伴、专家的交互为舞台,助力澳门大学成为具有的高质量教与学水平的优秀大学。

[关键词]澳门大学;CTLE;教师教学发展

1澳门大学教师教学服务机构发展环境

1.1“高校质素保障”热点下的澳门高等教育

在历史、地理、文化等因素的交融作用下,澳门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微型社会系统,其高等教育发展也在这种开放的微型环境中表现出主动、活力的优势。近年来,澳门高等教育辅助办公室专责处理澳门高等教育事务的高等教育局积极响应国际间及社会上对高等教育素质的高度关注,以积极的姿态推动澳门的高等教育机构投入到从“促高教发展、保高教素质”到“持续提升高教素质”的渐进提高工作中,跟进澳门特别行政区高等教育素质保证机制的实施[1]。组织上,高等教育局于2012年成功申请加入现时最大的国际性素质保证组织——高等教育素质保证国际网络(The 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Quality Assurance Agencies in Higher Education,INQAAHE)以及亚太区域的素质保证组织(The Asia Pacific Quality Network,APQN)[2]。实践中为促进澳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创设条件,提升教学及研究素质。高等教育局提供资助以支持有关人员进行学术研究及学术交流活动,包括资助出版所举办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参与国际学术研讨会及发表论文、资助教师进行交流学习,支持教与学环境的持续优化,以激励和提高有关人员从事研究的积极性,加强其专业发展。

目前,在国际“以成果为本”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模式大背景下,澳门高校正在通过国际研讨会、学术讲座、工作坊的形式,对教与学方法等相关工作积极推行着富有本校特色的“以成果为本”的质量评价方式[3]。教师作为教与学过程中的主体与引领者一方,其素质水平必会深刻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影响“以成果为本”的评价结果。

1.2澳门大学对学生与教师发展的一贯重视——新时代自为进取的高校国际化的管理体系下,学生与教师的发展成为近年来澳门大学关注的重点,澳门大学坚信知识的传播(教学)与知识的创造(科研)是大学教师不可分割的两项职责,优秀的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激发学生潜能并提升其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相长与教研相长的完美融合。由此鼓励所有级别的教学人员除从事教学工作外,还要不断致力于研究与学术活动,将教学转变成教学学术,以学术上的进步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以近年澳门大学本科课程改革为例,专业教育、研究实习教育、通识教育、社区和同伴教育四合一的教育模式的设置;通过体验式教学方法,全方位培养学生自我认知的亚洲最具规模住宿式书院的建立;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思考,拥有可转移技能、知识、价值观的全新核心通识课程的推行,无一不体现了澳门大学对教与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执着追求及对教师教学发展的无限期冀。

2澳门大学的教与学优化中心

2.1组织机构与服务理念

澳门大学教与学优化中心(Centre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hancement,CTLE)是一个建立在副校长(学术事务)监督下的学术支持单位。该中心通过为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提供具体的方案来促进教与学质量的提升。2017学年,澳门大学教与学优化中心共有19名工作人员,包括1名中心主任、5名CTLE职工(分别负责行政、Elearning、活动、媒体与数据分析),另外还有11名擅长不同领域的学术顾问以及2名作为实习生的在籍学生[4]。在澳门大学全兼职教学人员598人[5]的情况下,可以说CTLE提供了较为充足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人员配比。CTLE旨在支持与促进教师的联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效率,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为使命,兼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多样性功能及教师与学生、教学与学习提升的多元化目标,具体见表1。

为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澳门大学于2013年宣布53位国际优秀学者加盟澳大,其中一位就是原美国马里兰大学教学卓越中心主任的Spencer Benson教授,澳门大学任命其为澳门大学教与学优化中心主任,希望通过这位有著30多年生物学研究、教学与管理经验的优秀学者能够全面提升澳门大学的教与学。事实上,在Spencer Benson教授任职的4年间,澳门大学确实在教与学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独具特色的四合一教育模式亦长足发展。确保中心建立起团队解决极为困难的问题与挑战的模式,教师关于什么是好的教学、怎样教育21世纪的学生以及教师间支持与互动重要性的认知水平得到了切实提升。

2.2教与学优化中心服务项目

CTLE关于教与学的优化工作主要是围绕全新的核心通识教育(GE)课程展开的,而帮助学校培养学生这一能力的正是通识教育。这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本”,旨在使培养出的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及跨学科学习、研究能力的教育课程,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其他专业教育、实习教育等的基础,2011年通识教育被澳门大学纳入到四合一教育模式中。CTLE以通识教育课程为着力点,力求在澳大成功推行通识教育的过程中糅合着教师教研能力的提升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正是这些最基础的认识与要求,督促着CTLE在教与学方面的成长与进步。

CTLE的教与学优化服务项目主要包括通识教育课程补助、工作坊、互动课堂、课堂教学技术、教学档案袋及Moodle支持,这些服务项目都从外在技术或内在能力等方面提升着教师的教学发展水平。

1)通识教育课程补助(GE Grants)。为了增进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经验,同时鼓励学术人员积极探寻通识教育课程新的教学手段,每个学期澳门大学CTLE都会为想提升通识教育课程质量的教师提供一定资助。《澳门大学CTLE通识教育学习发展资助指南》对资助金申请的目的做出明确规定——教师拟定的通识教育教学活动应该帮助学生更好地达成一项或者更多的学习成果,并且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并提供一个学习环境,以实现澳门大学四合一的全人教育目标。通识教育课程资助的对象仅限于教授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师,资助金的发放要严格依照教师所做的详细预算。严格把控通识教育课程资助金额、提高对教师教学目标的要求,推动了这项教与学的优化服务项目的高效运作。

2)研讨会(Handson Workshops)。CTLE每年都会为广大学术教员提供一系列的研讨会、教师学习社区、午餐会等活动,旨在通过教师教学意识的提升、最佳教学经验与教学技术实践的分享促进教与学。上述各项活动的主讲嘉宾包括CTLE工作人员、外部专家、澳门大学教师甚至学生,内容涉及经验分享与交流、专家建议、主动学习、教学评估、教学技术、学生心声等诸多方面。活动举办时间较为灵活,既有全天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也有只占用午餐时间的讨论。CTLE鼓励所有的教师也欢迎学生参与到教与学优化的建设工作中(见表2)。

3)互动课堂(Interactive Classrooms)。CTLE为澳门大学师生提供了可供21世纪学习使用的互动学习空间。互动学习空间共包括两个交互学习空间、一个演示教室及一个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两个互动学习空间可分别容纳55人或45人进行互动学习;演示教室可以容纳25人且能够满足教师授课的多方面需求;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则面向那些对教学与学习有更多技术要求并志在将技术运用于其中的教师与研究生。交互学习环境的提供有效地打破了传统教室格局的束缚。基于此,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变被动为主动,集思广益,为澳门大学教学与学习质量的提升注入鲜活的思想血液。

4)课堂技术(Classroom Technology)。CTLE为有意愿用数字技术设计教学活动的教师提供课堂技术协助。这些数字技术包括各种应用程序、博客、协同协作工具、电子档案袋、交互学习空间、iPad、手机、Moodle的学习管理系统、Qualtrics(在线调查软件)、智能板、视频设备、无线显示器等。当然技术的协助绝非仅限于此,教师们可以与CTLE联系申请将更多技术支持应用于教学。CTLE鼓励教师、管理人员及研究生助教预约参观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体会其重大意义,并努力将数字技术应用于教与学的实践中。

5)教学档案袋(Teaching Portfolio)。教学档案袋是一种记录、改进与展示教师教学的方式。近些年来,教学档案袋经常被列入到关于学术提升与促进的文件中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CTLE在2015~2016学年组织了一个聚焦于教学档案袋的小型教师学习社区(Faculty Learning Community,FLC)。该学习社区的目的是帮助澳门大学的教师更好地理解何为教学档案袋并建立自己的教学档案袋,以此促进教与学的发展。可以想像,当一个教学档案袋受到来自同行的咨询与启发时,它的内容与表现形式将更完美,这个教师的教学风格与理论也将更具代表性。同时教师学习社区还会创设一个就大家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跨学科讨论的结构化环境,教师成为社区一员,从而受益于此。

6)Moodle支持平台(Moodle Support)。Moodle平台统合于CTLE的电子学习技术系统中。电子学习(Elearning)可以被广泛的定义为一项有目的的应用于教与学的技术。简单而言,就是一项运用于教学设计中,从而实现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良性互动的技术。它能够有效地组织学习资源,以确保教与学效果的实现。在澳门大学,电子学习技术的重心即UMMoodle,这个学习管理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大多数教师及96%的澳大学生中。 CTLE的Moodle支持平台既可以提供教学设计活动的个人协助,又可以提供诸如增加课堂学生数量、修改密码等的基本技术支持。CTLE会就如何将数字技术有效运用到教学中的问题,专门为教师、助教及行政管理人员开办专业培训研讨会。而在教学中使用数字技术就是为了缩短教师用于备课与分级学习活动的时间,增加学生课内课外的参与度,增进学生对关键概念的学习,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多种方式。

3澳门大学教师教学发展服务的特点及启示3.1澳门大学教师教学发展服务的特点

1)以核心通识课程为教师发展媒介,方向明确。教师教学发展涵盖内容广泛,不可能一步到位,所以要根据学校特点构建起有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服务系统,澳门大学正是这一典型代表。全新的通识教育课程要经历设计与开发、实施、评估等一系列步骤,围绕这一课程的推广,澳门大学CTLE也就形成了通识教育课程補助、工作坊、互动课堂、课堂教学技术、教学档案袋及Moodle支持的一套符合本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服务体系。补助为教师的教学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研讨会、互动课堂、教学档案袋为教师教学发展提供知识及能力建议,课堂教学技术及Moodle则为其提供技术支撑,一切服务项目都按照明确的方向展开,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发展水平。

2)以数字化技术为主要手段,“软硬兼施”。培养掌握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的方法与技能的高校教师,是当前提高高校课程教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途径之一[6],在以上对澳门大学教与学优化服务项目的介绍中,多个项目都涉及现代化的数字技术手段在教师间、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教学设计,教学评估等方面的运用,已被广泛应用、独具特色的UMMoodle更是在提高教学效率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际上,除了这些软件技术的引入,澳门大学在硬件方面也配备齐全,照相机、iPad、联想Thinkpad、摄像机、无线演示系统、学生反应系统等硬件设备无一不服务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备课时间的缩短、对学生反馈的及时接收均得益于此。

3)以学生心声为借鉴,双向共赢。教师教学发展从来都不只是自上而下的单向运作过程,很多时候顶层管理人员所认为的教师教学发展改良方向并不能有效反映现实。相反,在教学中与教师接触更多的学生可能更知道他们需要从教师身上得到什么,而那些尚未得到的正是教师教学发展过程中应引起重视的。澳门大学CTLE就是在教师教学发展的研讨会上积极征求学生的心声,将学生作为大学最重要的资产。让学生们与教师分享见解、建议与经验,从而使教师了解什么可以最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学生眼里最好的课程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反思,提升教学水平,既有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教师教学发展。

4)以同伴、专家交互为舞台,和谐共进。无论是研讨会、互动课堂还是教学档案袋,都为教师展现自我教学方法或者学习同伴、专家教学经验提供了广阔平台。澳门大学CTLE定期从各大高校邀请教师教学发展方面的专家为教师介绍经验,数字技术手段有效运用等的硬实力解析与如何将课堂氛围变被动为主动等软能力的讲授双轨并行,为澳大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提供有力支持。同时,CTLE还会邀请具有优质教学经验和致力于教学提升的本校教师、助教展开经验分享,一方面,听众教师可以从其经验中得到有益借鉴,另一方面,经验教师也可以在同伴的交流咨询中获得启发,从而使之后的教学实践更加完美、更具风格。

3.2启示与借鉴

首先,致力于教师教学发展,需要为教师教学发展机构注入领军力量,让引入的先进经验与学校现有师资条件充分互动,实现不为模仿、力求超越的特色可持续发展。澳门大学结合四合一的全人教育模式,考虑现有教师在电子学习、教育技术等方面的不足,以较高的教与学优化中心人员与教学人员的配置比例构建起符合学校特色的教师教学服务框架。基于此,大陆地区的高校在今后建设、优化教师发展中心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组织人员的配置,力求通过合适比例下的精尖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人员带动整个学校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

其次,致力于教师教学发展,不能与学生发展割裂开来。学生的成长成才是教师教学发展的一项重要衡量标准。澳门大学将全新的通识教育课程纳入教与学优化中心并作为重要的作用点,就是将教师教学发展与学生成长相融合的完美体现。为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思维,拥有可转移知识、技能、价值观的未来社会优秀公民与杰出领导人,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师需要提供给学生跨学科的综合知识,并且熟练掌握、应用现代技术使学生在课堂内外变被动为主动。为此,教师要与更多领域的专家交流,增强自身的研究软能力;要与课堂经验丰富的教师互动,提升教学软能力;要保持对教学新技术、新设备的敏感性,提高课堂教学的硬实力。三力结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教师教学发展的双赢。

再次,致力于教师教学发展,要从思想上调动起教师的主体意识,使得教师教学发展的要求不流于形式。促进教师持续合作学习和共同发展的组织文化是教师教学发展的必要软环境[7],如果教师仅仅是作为教师教学发展中的被修复者,就会造成教师在教学发展全程中的被动局面,没有热情的参与自然没有继续前进的动力。澳门大学CTLE在力促教与学优化的过程中,步伐紧凑地将教师一步步从自我意识上变为教学发展的主体。如交叉进行的研讨会与午餐会,通过让优秀的教师进行来源于实践的教学技能分享,形成正面的激励效应。再如教学档案袋的制作编写过程中要不断加入教师的反思与更新,教师教学发展的主体意识也会随之增进,从而对教学发展工作充满热情。

最后,致力于教师教学发展,学校亦要进行物质与精神上的投入。教师教学发展是教师的教与学一致提升的过程,涉及教学研究软能力与教学技术硬实力的诸多方面,学校建立起一个专门的教師专业发展部门、为教师发展的各项需求服务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也要防止规划不合理、活动组织形式化、部门成为一副空框架的问题。教师专业发展部门可以专门负责为教师教学软能力与硬实力的提升给予支持,如提供多媒体、摄像机、学生应答器等硬件设备,建立符合学校特色的Moodle平台,组织教师培训从而提高教师课程设计与教学的效率。另外,也可以学习澳门大学,通过建立严格的资助金制度等措施为教师致力于教学与研究的努力提供直接的资金支持。如此一来,各高校在一流大学建设中高质量教与学目标的实现也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澳门高等教育局.高等教育局简介[EB/OL].(2019310)[20181130].https://www.dses.gov.mo/about/depart/intro.

[2] 澳门高等教育辅助办公室.重学生发展育优质人才——高等教育辅助办公室年刊[EB/OL].(20151017)[20181130].http://www.gaes.gov.mo/doc/2012/gaes2012.pdf.

[3] 张红峰.微型开放系统中澳门高等教育质量的保障[J].当代教育科学,2012(1):5356.

[4] 澳门大学教与学优化中心.简介[EB/OL].(2018526)[20181130].https://ctle.umac.mo/about/.

[5] 澳门大学.2017年度职员资料统计[EB/OL].(2018526)[20181130].https://reg.umac.mo/qfacts/2017%e5%b9%b4%e5%ba%a6/staff2/?lang=zhhant.

[6] 朱继洲.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4):8993.

[7] 陈欣,徐放.论大学教学发展中心的建设——以组织文化为视角[J].现代教育科学,2013(11):1316.[责任编辑刘冰]

Enlightenment from faculty′s teaching ability development

institution in University of MACAU

ZHANG Xiaomin

(Law School, Shandong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 266237, China)

[收稿日期]20181130

[作者简介]*张晓敏(1990),女,山东诸城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教育。

作者:张晓敏

高校生物学教师教学论文 篇3:

高职教师教学观建构研究

【摘 要】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重点是提升教育質量,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的达成,必须加强职业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建设。而教师教学能力的建设与其教学观的建构过程是密不可分的。教师教学观的建构是其不断学习、研究、实践、反思的循环往复的过程。高职教师教学观的建构,不仅需要教师自身不懈的努力学习,还需要学校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为之提供保障,充分激发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关键词】高职教师 教学观 建构

当前,提升教育质量,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这一目标的达成,必须加强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建设。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与建设,关键在于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与革新。有研究认为,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与其所持的教学观念是一致的,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由此言之,对于从事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说,调整教学思想,建构符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教学观,既符合高职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与建设必要条件,因而围绕于此的探讨,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高职教学特征和教师教学观

1.高职教学的特征

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技术性、社会性、终身性和全民性的特征。职业教育教学的特征表现如下:

第一,“职业能力”本位的教学目标。高等职业院校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职业教育必须面向社会,从封闭式向开放式发展,教学目标也逐渐从静态向动态转变。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目标,着眼于培养人的职业能力,为今后的再就业、再学习提供基础,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追求的核心价值。教学目标包括认知、技能、能力、态度等要素,以该专业所对应的职业活动所需的专门技能和专门知识、态度。

第二,“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过程。职业教育属性是专业与职业紧密关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内容,所谓工作过程,即企业(学校)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过程由工作人员、工具、产品、工作行动四个要素组成,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有关生产设备、工具、流程、加工方法的知识和操作技能等生产技术方面的学习和训练展开的。

2.高职教师教学观

高职教师教学观是教师有关教学的基本信念,是教师逐渐形成的对教学本质及其过程的基本看法,它指导着教师对教学情境的感知,并塑造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的教学观直接影响着他对教学过程的具体对象和现象的看法,影响教师的决策的行为,进而影响到学生学习。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角色是信息传递者,学生是信息接收者,处于被动地位,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高职教师必须遵循以下的教学观。

第一,“两主”教学观,两主,即“双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师更应该强调促进学习和能力发展的教学观。今天的教育立足于培养学生能够适应未来、驾驭未来的能力,学生不能以结束学校学习作为学习的终结,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学习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的最大特色就是实践教学,学生最大的特点是动手能力强,体现“能做、肯做、会做、做好、做过”的实践能力。产学结合的思想要求教师要摆正位置,明确教师角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自主进行学习,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因为对于学生来说,专业技能的获得更多的靠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

第二,“教书”与“育人”。不仅注重对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相联系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职业道德,学校可以通过调研,向企业(学校)调查用人的素质要求。如,我校在2012年11月至12月期间,调查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各项素质指标的评价,调查数据中,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师德素养重视程度高达86%,其他诸如教育能力、科学文化素质、交往合作能力所占比例均不到10%,很多企业(学校)把人的基本素质,包括品德、态度、作风看得比专业知识技能更重要。企业(学校)认为学生学得差可以通过后期培训弥补。因此,教师如何把职业道德操守等落实到教学环节中是我们课程改革应该注意的。高职院校必须把道德育人放在突出位置,重视岗位职业道德教育。例如,在任务驱动教学中,避免学生的“搭便车”现象出现,纠正对待工作不认真负责的态度;在教学中抓纪律,培养纪律意识等。

第三,评价模式多元化。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服务、管理的第一战线。长期以考试成绩作为“教”与“学”指挥棒的传统教育很大程度上会阻碍人才培养的质量,违背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制约高级技能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建构符合高职培养目标的考核制度是又一项很重要的教学管理内容。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和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建立多元化评价模式,若仅通过考试的方式是无法对高职高专的学生有一个客观的评价。

二 高职教师教学观的建构

1.反求诸己:教师教学观建构的必由之路

高职教师教学观植根于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指导着教师教学实践。它的建构是教师自身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过程。然而,随着现代高等学校社会职能的拓展,教师所担负的责任与使命也随之扩大,“大学教师的社会角色不同于一般教师,大学教师集教育者、研究者和知识分子三种社会角色于一身。不同的社会角色要求大学教师担当不同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正是缘于教师社会角色的复杂性,因而有关“教师应该如何学?学什么?(或统之曰:高职教师如何专业发展?)”的认识对于高职的教学活动乃至教师教学观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学习教学。教学是一项复杂而又让人充满激情的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面临着如何对待不参加讨论的学生?如何改进教学?如何促使学生在教学环境中积极思维?如何利用新技术促进教学?等诸多问题,“课堂情况是无法预测的。这一点会令人灰心丧气,但也使得教学魅力持久。”所以教师必须具备加工教学信息能力、传达教学信息能力以及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如何提高教学能力,需要教师系统学习教学相关的理论与方法,掌握教学之道。而阅读相关文献、教师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实际观摩体验等都是大学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的有效方式。

第二,勇于实践与创新。实践非常重要。特別是对于职业教育的教师来说,教师应成为沟通教育与生产的纽带,只有具备一定的与职业岗位相关的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教学和指导学生。一旦教师学习了新的教学技能与策略,需要在实践中加以积极的运用、熟悉、检验,才能真正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所以,教师要注重应用,打造成“双师型”教师。在实训课中,不断吸取先进的思想、技术,完善创新操作技能。同时,教师也可以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技能比赛和证书,如在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中,教师可以积极去考各种证书,如育婴师证、保育员证书、蒙台梭利教师资格证书等,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教师可以走出校门,定期到幼儿园去,听课、观课、上课、组织一日活动,了解幼儿园工作流程,分析幼儿园的用人规格,调整课程内容。

第三,不断反思。面对错综复杂的教学情境,教师需要形成一套基本理念、信仰与价值观指导教学实践,“知道自己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有助于判断你是否拥有了你所希望的影响力。如果你能清楚地认识到你所信奉的正是高校教学的基本形式和目的,这对你评价自己的教学成果会有不可估量的助益。”而这一套教育教学基本观念、信仰与价值观的形成,源于教师自身对教学学习以及实践不断反思。另一方面,大学教学也是一个目标指向性活动。教学目标预设于教学行为、反馈之间的统一体中。如若教师能够反思教学各方面之间的关系,如针对教育目标的教学行为,反馈意义何在?对于根据前一次教学反馈而得以安排的教学行为,教学目标又体现在哪?等等,教师将会更好的理解与进行教学。反思不应局限于对教师自身的教学学习与实践分析,还应蕴涵于教师自身的教学价值判断。

第四,投身科研。职业教育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他们最有条件发现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倘若具备一定的科研素质,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改善。它能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具创造性,避免简单的模仿和重复教学。因此,投身科研已成为大学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环节,这一点无论在理论上还是高校实践中均得到了一致的共识与重视;职业教育教师投身科研主要目的是解决现实教育教学问题,为达到此目标教师应具有广博的知识、搜集开发利用信息的能力、较好语言应用能力、开创精神和严谨治学作风。

总之,教师教学观的建构是一个学习、实践、研究与反思循环往复的过程,它契合大学教师的专业化过程。换言之,教师教学观的建构是其终身学习的过程。

2.塑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高职教师教学观建构的外部保障

高职教师教学观的建构,同时也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过程。这需要激励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这仅仅依靠教师自身努力是不够的,高职院校能否为之塑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其必不可少的外部保障,这正如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黛安娜教授在其专著《反思大学教学:有效运用学习技术的对话模式》中提到的:“依靠在如何设计教学材料这一问题上宣扬规定性准则,采用信息与通信技术方法,来确保有效的教学是不可行的。新技术方法周围的系统如果不能适应这种新的有机体的闯入,该技术方法就不可能得到实施。这一生物学上的隐喻是恰当的。”

认识到问题,就有了解决的希望。塑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不仅能保障高职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同时发挥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与主动性。

从学校的角度审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会发现其中存在的诸多不利于教师发挥教学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因素,如有研究者对其所在地区的五所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状况进行问卷调研之后发现,通过实践途径促使教师专业化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其中43%的教师表示学校支持力度不够,很多培训都只安排骨干教师参加,而普通教师参与的机会相对较少;47%的教师认为教学任务重,难以抽出时间;17%的教师表示没有合适的机会。在专业科研与教育教学研究中,大多数受访教师认为教学任务重,工作量大,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科研的占4l%;受访者中有80%没有参与过省级及以上的研究项目。在专业化影响因素方面,调查显示,影响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要因素依次有:学校政策支持占57%,行业经历占50%,教学团队建设占34.2%,学校的层次与水平占21.9%,国家高职教师培训政策占20.1%,教师的传、帮、带占13.2%,个人的基础与素质占11.4%。

由此而言,为高职院校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其专业化发展的有效保障。

三 结束语

“如何提升高职教育质量?”这是现代高职教育的核心问题,而高职教师的教学意识、态度、技能与策略已成为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进而言之,“如何提升高职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已成为高职院校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与其教学观的建构过程是密不可分的。而高职教师教学观的建构并非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不断学习、研究、实践、反思的循环往复过程;教师教学观的建构,不仅需要教师自身的不懈努力,也需要高职院校为之建立起良好的环境为之提供保障,充分激发教师参与教学的热情。

参考文献

[1]陆根书、韦娜.大学教师教学观与大学生学习风格的相关研究[J].教学研究,2010(1)

[2]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张应强.大学教师的社会角色及责任与使命[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1)

[4]〔美〕麦肯齐等.麦肯齐大学教学精要:高等院校教师的策略、研究和理论(徐辉译)[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5]顾云华等.大学教师到企业挂职的实践与探索[J].市场周刊,2007(10)

[6]〔美〕布鲁克菲尔德.大学教师的技巧:论课堂教学中的方法、信任和回应(周心红、洪宁译)[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7]〔英〕劳里劳德.反思大学教学:有效运用学习技术的对话模式(童康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8]李静.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的现状及路径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11(5)

〔责任编辑:高照〕

作者:赵建霞

上一篇:多媒体小学美术教学论文下一篇:任务驱动的信息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