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国际物流中应用论文

2022-04-22

摘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赖于信息技术的提升,信息技术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论文在阐述了我国现代物流发展趋势和我国物流信息技术发展现状,详细分析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中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措施建议。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电子商务国际物流中应用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电子商务国际物流中应用论文 篇1: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及有效对策研究

摘要: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也存在不足。为弥补这些不足,推动跨境电子商务更好发展,应该采取以下有效对策:健全跨境电子商务业务体系,建立与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相适应的国际物流体系,加快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和服务平台建设,并培养跨境电子商务复合型高端人才。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跨境电子商务;国际物流体系;平台建设;复合型人才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和大数据、 “互联网+”时代到来,计算机和互联网在跨境电子商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有力的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对国际贸易也产生深远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江西省跨境電子商务也取得较快发展,并且参与人员越来越多,跨境电子商务渗透的领域愈加广泛,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进一步完善。同时也有利于推动江西省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打造新的外贸增长点,有利于更好发展外向型经济。

1、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江西省注重把握时代脉搏,抓住机遇,培育新型贸易方式,有力的推动了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对提升外贸质量,增加就业和当地人们收入也产生重要作用。

1.1 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迅速增长

近年来,江西省跨境电子商务商务发展迅速,交易额年增长速度较快。201 5年,江西省共有跨境电子商务企业9000多家,交易额达2871亿元。2016年、201 7年江西省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数量进一步增多,交易额也在不断增长。2018年初,江西省发布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工作方案,力争2018年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较2015年提高10%,达到3100亿元。

1.2 许多城市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速

从区域分布来看,江西省跨境电子商务集中在鹰潭、南昌、吉安、九江、赣州等地,其中发展最快的城市是鹰潭市,已连续七年跻身“中国外贸百强城市”,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速。此外,新余、上饶、九江、吉安等城市也积极利用本地优势发展支柱产业,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例如,新余市是江西省外贸出口龙头城市,近些年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太阳能产品是对外出口的龙头产品。

1.3 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载体建设加快

经济新常态下,在江西省跨境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当地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载体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也为产品出口和交易额增加创造有利条件。例如,鹰潭、新余、南昌、九江等城市积极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引入阿里巴巴、速卖通、世界工厂网等第三方平台。部分企业还自主建立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园区。进而为跨境电商发展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对当地跨境电商发展也产生重要影响。

1.4 跨境电子商务政策支持不断完善

经济新常态下,当地政府也十分重视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并从政策上加以支持和引导。例如,201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就明确提出:支持国内企业更好地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对外贸易、明确规范进出口税收政策、建设综合服务体系、规范跨境电子商务经营行为。同年,江西省也发布《江西省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工作方案》,并明确提出“推动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创新跨境电子商务监管服务、加大财政金融服务力度、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等支持措施。2017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我省电子商务发展情况的报告》也明确提出下一步工作思路和重点举措:育龙头,引领电商提质增效;促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强创新,增强发展动力活力;重民生,扩大电商普惠价值;优服务,夯实电商配套支撑。

2、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江西省跨境电子商务取得较快发展,在优化经济结构,增加人们收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不能忽视的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江西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仍然存在不足。

2.1 跨境电子商务业务体系不健全

现有电子商务业务体系不完善,业态创新不足,保税商品展示不足,线上与线下融合模式发展不充分,未能有效适应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需要,制约跨境电商进口和出口发展。

2.2 跨境物流建设存在不足

加强跨境物流建设,这是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跨境电商金额小,频率高,常用国际小包和国际快递形式,因此,其创新发展离不开跨境物流建设。但目前江西省跨境物流建设存在不足,难以满足跨境电子商务迅速发展需要。现有物流体系不完善,运输速度有待加快,跨境包裹费用相对偏高,配送时间相对较长,通常需要7-15天,有些耗时更长。再加上包裹全程跟踪尚未完全实现,不支持退换货,甚至在跨境运输中包裹破损或丢失,影响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质量提升。

2.3 跨境电商平台建设滞后

宁波、杭州、义乌是第一批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其跨境电商平台相对成熟,并在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这些地方相比,江西省跨境电商平台建设滞后,未能结合本地实际打造高效的电商平台,现有跨境电商平台影响力不足,在全国范围内享有盛名、影响力较大的知名跨境电商很少。目前江西省主要依靠阿里巴巴、速卖通、世界工厂网等平台开展跨境电商业务,企业自建平台落后,利用效率不高,制约跨境电子商务有效运行和发展。

2.4 复合型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缺乏

跨境电子商务与境内电子商务有本质区别,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较强的外语能力,熟悉国际支付方式、国际物流工具、国际贸易常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拥有良好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但目前专业人才存在不足,优秀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集中在广州、深圳、上海、宁波、杭州等地,而江西省优秀的复合型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缺乏,未能有效适应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需要。

3、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有效对策

为弥补江西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不足,顺应经济新常态要求,发挥开放型经济优势,调整经济结构,可采取以下有效改进对策。

3.1 完善跨境电子商务业务体系

健全电子商务业务体系,结合经济新常态的要求,完善跨境电子商务运作模式。传统零售模式作用明显,应继续发展其优势和作用。根据经济新常态要求支持保税商品展示、线上线下融合等多种模式发展。结合当地产业特点和优势,争取跨境电子商务保税进口等试点政策,实现跨境电商进口与出口共同发展。进口方面要利用B2C、020、M2C等模式的作用,发挥南昌综合保税区、赣州综合保税区的优势,做大做强进口商品展览展示交易平台,并利用当地保税政策实现进口商品线上保税展示,线下完税交易。当地外贸企业要抓住机会,争取跨境电商进口试点政策,扩大高质量消费品,制造企业所需零部件、原料、配件等进口量。在出口方面要推动跨境电商B2B发展,鼓励企业发挥优势开展B2B业务,拓展商品出口新渠道,扩大出口量,推动跨境电子商务转型升级和发展。

3.2 建立与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相适应的国际物流体系

把握“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发挥江西省区位优势,打造跨境电商国际物流通道。注重发挥航空、铁路、内河航运和海运优势,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物流基础设施,促进各种运输方式联通联运,打造高效、快捷的跨境电商国际物流综合运输体系。在跨境电商园区、优势产业聚集区,注重引进实力雄厚的国际物流快递企业,并推动它们与跨境电商企业、海关实现数据共享,提升物流整体服务质量,为跨境电商发展提供顺畅、便捷的物流体系。

3.3 加快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和服务平台建设

江西省应着眼于当地实际,加强跨境电商交易平台和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为跨境电商发展提供支撑。例如,要结合江西省跨境电商发展需要,打造专业化,具有特色的服务平台。积极培育本地跨境电商,结合鹰潭、南昌、新余、九江等地不同的产业特色,重点推进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建设,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自行构建电商平台,打造具有江西省特色的跨境电商交易平台,有力推动江西省服装、茶叶、機械机电等行业跨境电商发展。同时还要引进大型跨境电商交易平台,利用税收、政策等方面优惠,吸引国内外知名电商到江西省设立总部,建立仓储、采购、分销和结算运行中心。有利于拓展市场,吸引客户,形成品牌效应。重视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密切跨境电商与物流配送、第三方支付、政府管理部门联系,实现数据资源共享,为跨境电商发展提供便捷服务。

3.4 培养跨境电子商务复合型高端人才

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为跨境电商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例如,引导高等院校、行业协会、社会培训机构、知名互联网企业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密切相互合作,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商务英语、国际金融、互联网等课程学习,并重视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提高他们的知识应用技能和对工作岗位适应性,让他们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江西省还要加大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引进力度,并给予政策优惠和补贴扶持,激发他们主动性,让他们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4、结束语

经济新常态下,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既面临机遇,同时也面临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该善于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推动跨境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完善的国际物流体系,重视交易平台和服务平台建设,并注重优秀人才培养。从而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培育开放型经济,优化经济结构调整,增进就业,也为人们生活生产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马汴京.新常态下跨境电子商务对我国外贸转型机制的影响[J].当代经济,2016(5):13-15.

[2]王娟娟,秦炜.一带一路战略区电子商务新常态模式探索[J].中国流通经济,2015(5):46-54.

[3]马玲.“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创新研究[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77-80.

[4]王爽,张萍.新常态下山东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分析[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6(11):34-37.

[5]金丽静.经济“新常态”下义乌小微企业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研究[J].电子商务,2017(12):26-27.

作者:郭伟光

电子商务国际物流中应用论文 篇2:

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我国现代物流业

摘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赖于信息技术的提升,信息技术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论文在阐述了我国现代物流发展趋势和我国物流信息技术发展现状,详细分析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中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流;电子商务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ogistics; E-commerce

0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物流活动的范围、物流速度也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物流业正向全球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正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才可能把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综合起来作为整体进行管理,使物流进入现代物流发展阶段。通过搭建“物流信息系统”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从而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事实证明,物流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物流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1我国现代物流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现代物流越来越显示出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物流运作系统化

大规模的、系统性的生产作业要求物流作为生产销售供应链条上的一个系统环节,将生产、销售、配送、运输、物流信息处理等分散的跨越各部门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作为一个系统来管理,使物流活动各作业环节统筹协调、整体规划、有效运行,促使生产、采购与市场保持同步,形成以服务客户为主的综合能力,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的效率,实现整个系统的最优化。

1.2物流服务网络化

完善的物流网络是现代高效物流系统的基础条件,地区性物流网络、全国性物流网络、全球性物流网络是现代物流系统不可缺少的资源。物流信息已经从“点”发展到“面”,以网络方式将物流企业的各部门、各物流企业、物流企业与生产企业等连在一起,实现了社会性的各部门、各企业之间低成本的数据高速共享;从平面应用发展到立体应用,企业物流不仅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而且还要求物流服务向多样化、综合化、网络化发展。

1.3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现代管理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企业物流管理,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没有物流的信息化,任何先进的技术都无法应用于物流领域。信息收集采用条形码技术,通过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和互联网进行数据交换,在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基础上实现产品跟踪,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来处理和控制物流信息,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减少物流环节,提高物流服务系统的快速反应性能。

1.4物流活动全球化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加速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使企业的发展趋向多国化、全球化,促进了国际物流的发展,物流网络的规模越来越大,运营越来越复杂。为了实现资源和商品在国际间的高效流动与交换,各国物流系统相互“接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全球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物流运作必须向全球化的方向发展,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最佳的方式与路径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提供服务。

2我国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

我国物流产业的总体规模目前还比较小,发展水平也比较低。这一方面是由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阶段所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是在物流领域还存在着许多影响和制约信息技术应用的因素。

2.1信息技术应用发展较快,但总体水平还比较低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取得了长足发展。现代包装技术和机械化、自动化货物搬运技术在我国已有比较广泛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物流活动中的货物运输的散乱状况和人背肩扛的手工搬运方式。但由于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物流企业正在向信息密集型发展,而条形码、EDI、网络这些用以处理大量信息的技术和手段,尽管在我国企业中开展得较早,但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够:条形码仅局限于大中型企业,零售企业并没有完全实现条码化;EDI的应用范围相对集中在进出口企业与海关、商检等管理部门,网络技术还处于起步探索过程。由此可见,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落后已成为我国物流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2.2信息化意识提高,但仍处于起步阶段

近年来,从企业到政府部门对物流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各类企业积极开发物流信息平台、应用综合性或专业化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各级政府也把物流信息化作为一项基础建设纳入发展规划之中,进一步加大了对物流信息化的投资力度。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信息化对企业运营生产环节的渗入层次还较低,即使在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大中型物流企业,其企业网站的功能仍然以企业形象宣传等基础应用为主,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比例相对较少,大约占16.67%。同时,已建信息化系统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仓储管理、财务管理、运输管理和订单管理,而关系到物流企业生存发展的有关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所占比例却很小,已成为制约中国物流业发展和竞争能力提高的技术瓶颈。

2.3物流技术研发力量不足,创新与应用环境差

从总体上讲,目前国内物流人才匮乏,技术研发力量严重不足,无法和国际同行竞争,理论研究和实际运作比较滞后,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流信息技术,导致技术应用成本普遍过高。与此同时,在应用环境方面,我国物流业存在标准化程度不高,标准化适用范围有限和实施力度不足,立法力度不够,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各地区、各行业的管理制度与管理办法可操作性差,相互冲突等问题。物流服务体系建设落后,物流技术领域缺乏具有宏观指导能力和促进技术交流的权威机构,我国物流赖以发展的环境大大落后于物流发展形势的要求。

2.4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物流运作成本过高

在现代物流中,只有保证各项活动的信息采集、传输与处理通畅无阻,才能在整个供应链范围内实现基于信息共享的资源整合,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我国多数企业目前没有应用ERP(企业资源计划)、SCM(供应链管理)等流程优化技术和EDI、互联网等信息共享技术,无法开展以供应链为基础的物流流程优化和物流功能的整合,物流活动中重复操作、准确性差,可靠性低等问题得不到根治,上下游企业之间没有快速、及时、透明的信息传递和共享机制,难以形成其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最终使得物流综合协调能力薄弱,增加了物流成本,直接影响了供应链的整体竞争能力。

3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

在现代物流核心活动的各个层次中,高效率的物流活动有赖于信息技术的全方位支持。从物流设备的自动化到物流进程优化乃至整个供应链各项资源的可视化,信息技术成为贯穿所有物流活动的关键要素。

3.1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是一种在公司之间传输定单、发票、物流信息等作业文件的电子化手段,它通过计算机网络将贸易、运输、保险、银行和海关等行业信息,用一种公认的标准格式,实现各有关部门或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处理,包含数据标准化(报文)、计算机应用(软件及硬件)、通信网络三个构成要素。

以往由于通过VAN进行通讯的成本高及制定和满足EDI标准较为困难,造成EDI成本较高,只有大企业因得益于规模经济能从利用EDI中得到利益。近年来,Internet的迅速普及,为物流信息活动提供了快速、简便、廉价的通讯方式,为EDI发展带来了生机,大大提高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实用性,提高了流通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

3.2条形码技术

条形码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对应字符组成的标记,用以表示一定的信息。条形码技术具有制作简单、信息收集速度快、准确率高、信息量大、成本低和条码设备方便易用等优点,从生产到销售的流通转移过程中,条形码技术起到了准确识别物品信息和快速跟踪物品历程的重要作用,它是整个物流信息管理的基础。条形码技术在物流的数据采集、快速响应、运输应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极大地促进了物流的发展。目前常用的几种条形码包括EAN条形码、UPC条形码、39条形码、交插25条形码和EAN128条形码。

3.3无线电射频技术(RFID)

无线电射频技术是利用无线电波对记录媒体进行读写,射频识别的距离可达几十厘米至几米,且根据读写的方式,可以输入数千字节的信息,同时,还具有极高的保密性。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仓库的双通道通讯选择指示、仓库循环点数核实和标签打印(如线路标签)和阅读包裹上的ZIP码。它适用于物料跟踪、运载工具和货架识别等要求非接触数据采集和交换的场合,由于RFID标签具有可读写能力,对于需要频繁改变数据内容的场合尤为适用。近年来,便携式数据终端(PDT)的应用就是利用射频技术将PDT存储器中的数据随时传送到主计算机,可以方便地获取客户产品清单、发票、发运标签、该地所存产品代码和数量等。

3.4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

地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工具,对具有地理特征的空间数据进行处理,以一个空间信息为主线,将其他各种与其有关的空间位置信息结合起来,整合成综合性的地理信息资料库,通过应用软件将相关信息以文字、数字、图表、声音、图形或配以地图的形式,提供给规划者及决策者使用。GIS应用于物流分析,主要是指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来完善物流分析技术。国外公司已经开发出利用GIS为物流分析提供专门分析的工具软件。完整的GIS物流分析软件集成了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等。

3.5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

全球定位系统是利用通信卫星、地面控制部分和信号接收机对对象进行动态定位的系统。GPS能对静态、动态对象进行动态空间信息的获取,快速、精度均匀、不受天气和时间的限制反馈空间信息。在物流领域运用GPS技术,用户可以随时“看到”自己的货物状态,包括运输货物车辆所在的位置、货物名称、数量、重量等,这不仅能大大提高了监控的“透明度”,降低了货物空载率,做到资源的最佳配置,而且有利于顾客通过掌握更多的物流信息,以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率。

3.6物流管理信息系统(LMIS)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流,将各种物流活动与某一个一体化过程连接在一起的通道。它可以同时完成对物流的确认、跟踪和控制,不仅使企业自身的决策反应快、灵活机动,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强,而且增强了和客户的联系沟通,能最大可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从而大大增强了企业的竞争优势。物流信息系统的引进和完善有效地为物流企业解决了单点管理和网络化业务之间的矛盾,成本和客户服务质量之间的矛盾,在有限的静态资源和动态市场之间的矛盾,现在和未来预测之间的矛盾。

4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主要措施

4.1加快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

目前,基于信息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的现代物流标准化趋势有三个方面:一是业务流程标准化,二是信息流标准化,三是文件格式和数据接口标准化。企业的业务流程要体现在信息系统的软件当中,只有把企业的业务流程标准化后,才有利于信息系统与企业的具体业务相结合;信息流标准化的重点是企业各类信息的编码、管理信息、经营数据和技术数据标准化问题;文件格式和数据接口标准化主要是为了解决数据的互联与互通。还有两点很关键:一是标准要统一,二是标准要适当超前。

4.2推进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基于Internet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真正实现了物流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物流信息和物流功能的共享。平台通过Internet可以将分布在不同地区的若干家物流企业连接在一起,远程进行业内信息发布和业务数据传输;系统通过公网将各地用户的订单汇总起来,由信息平台根据物流资源统一调控,通过规模物流,做到以最低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为客户提供全面的物流信息,以及个性化的物流服务;对于不具备全面开展信息化的中小企业而言,通过会员注册即可加入物流信息平台,低成本的开展网上业务,共享物流业内信息,拓宽业务范围。因此,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以其跨行业、跨地域、多学科交叉、技术密集、多方参与、系统扩展性强、开放性好的特点对现代物流的发展构成了有力支撑。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包含五大功能:保证货物运送的准时性;货物与车辆跟踪,提高交货的可靠性;提高对用户需求的响应性;提高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工作的协同性;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可以说使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企业信息化的捷径。

4.3发挥政府作用,制定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和有关的政策、法规

物流产业是个竞争性的产业,政策支持要从市场的角度出发,当前政府对物流产业的政策应当抓这样几条:第一,要抓紧立法,把有关现代物流的一些法律法规明确起来,使整个物流产业的发展有所遵循;第二,抓全国性的总体规划设计,包括各种交通工具之间,各种交通方式之间,各种物流方式之间,各个城市之间、区域之间的协调;通过合理的规划,使物流中心形成网络,推动各种运输协调发展,形成综合运输网。第三,抓紧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比如哪些行业能办物流,哪些行业不能办物流,当然并不能以内资外资、国有私营来划分,而应看是否具备条件,具有什么样的资格,达到什么样的行业标准,才能成为物流企业。还有,要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物流装备更新的融资政策、物流基地的土地使用政策、物流服务及运输价格政策以及工商登记管理政策等方面,研究制定有利于物流产业发展的支持性措施。

4.4重点培养物流管理人才,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随着许多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和物流企业信息密集程度的提高,现代物流业的竞争已从低端的价格竞争转向高端物流和信息流的能力竞争。物流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也发生变化,拥有一大批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精通物流业务,懂得物流运作规律的管理人才是开展国内外综合物流业务的一个重要条件。现代物流人才的匮乏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物流教育也严重滞后于物流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因此,加速启动现代物流产业的人才教育工程,实施多层次、多样化的物流教育,是21世纪物流产业大发展中保证物流产业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提高我国物流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各级政府、企业必须在以下四个方面给予足够重视:一是要加强普通高等院校、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高层次学历教育,培养高级物流经营管理人才;二是要重视继续教育,开展多层次的物流人才培养与教育;三是要大力发展物流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一大批第一线物流技术的操作实用型人才;四是推行从业人员职业或岗位资格管理制度。

5结束语

信息技术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只有正确认清目前我国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准确把握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下决心加大推进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后发优势及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我国现代物流业将会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蔡淑琴. 物流信息系统[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2] 张树山. 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3] 杜荣华,刘中,谌海霞. 电子商务与物流[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4] 梁静国,杨丽,姚平. 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国物流产业中的应用研究[J]. 煤炭技术,2003,22(10):80-82.

[5] 朱江,辛晓辉. 基于J2EE的GIS/GPS/GSM/GPRS车辆监控系统[J]. 微计算机信息,2007(2-1):217-219.

作者:刘永红 李惠君

电子商务国际物流中应用论文 篇3: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0)

[摘 要]全球经济一体化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往来,物流国际化是大势所趋,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电子商务在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下迅速发展,既为国际物流营造了新的环境,同时也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以此为背景,文章对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进行回顾分析,对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物流供应链的管理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5.45.044

1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

电子商务是在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应用基础上,通过信息化的网络技术通信手段,将以往的现金实物交易进化成虚拟的市场交易动态商务活动。除去实物的物流转移,电子商务活动的其他环节都可以利用电子通信工具完成。

供应链是与物流类似的范畴,是包含客户、制造商、运输商、供应商、零售商等多个主体的供需网络,某种意义上讲供应链是物流的充分延伸。供应链管理通过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控制,从原材料的采购开始到最终将产品送抵客户,将生产和消费有机结合在一起,使供应链最优运作,以达到成本最小化,提高竞争力。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是国内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延展,是将供应链管理应运用于国际物流的体现,是在国际市场范围对企业内部及企业之间商业活动的管理,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核心企业,通过产品研发管理、生产管理、财富管理和营销管理等活动,寻求供销企业和最终客户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减少浪费和内耗,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谋求附加值增益,满足最终客户需求。

2 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现状

2.1 供应链处于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中在目前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间的经贸往来在生产、流通、消费环节上常会处于不同的物流环境之中,面临物流发展程度和软环境的差异,包括不同的物流法律适用、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支撑、语言人文风俗习惯等,带来了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增大了国际物流的复杂性和商业风险。

2.2 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不一不同国家由于经济实力的差距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均衡,导致信息技术水平发展不一,加上管理上的困难和巨额投资成本使得国际信息系统的建立困难重重。作为国际物流的重要支撑,受限制的国际信息电子网络系统降低了国际物流运行的效率。

2.3 缺乏统一的制度标准物流信息系统是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相互连接的纽带,需要在电子信息系统上实现标准化,扫清企业内部及不同企业之间的沟通障碍。统一的标准有利于国际物流的对接,降低消耗费用和运转难度,提高流通效率和竞争力。不同国别之间市场制度、配送渠道、物流工具等标准的差距仍然明显,国际物流供应链制度标准的统一任重道远。

3 电子商务环境下构建适应国际物流需求的供应链管理

3.1 在供应链管理中体现非价值增值环节的成本控制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物流运输线路越来越长,而商品更新换代速度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加快,寿命周期越来越短,这就需要尽可能缩短商品在供应链上的时间,降低供应链成本,如运输成本、库存成本等。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对供应链各个环节实施同步管理,消除流转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通过建立运转和配送中心,对供应链上库存进行集中管理,加强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和销售商之间的货物流转,从而降低单独仓库的仓储成本,提高物流流转速度。

3.2 在供应链管理中体现及时生产理念

如前所述,供应链管理就是要在成本最小的条件下将确切的产品在准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送达指定地点。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的产品供给模式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作为连接供应商和销售商的中间联通环节,生产商根据客户需求调整采购和生产计划,极大考验生产商的生产能力和弹性。在供应链管理中贯彻及时生产理念,原材料及时由供应商送抵生产商,制成品及时由生产商送抵销售商,三者在电子信息网络条件下制订统一的商品生产流通计划。

3.3 在供应链管理中体现价值链思想价值链思想以系统论的观点看待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设计、生产、运输、销售等创造价值的活动可以解构成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不同经济活动,并不是所有的企业环节都能够创造价值,价值的创造来自于价值链上的某些特定价值活动,也即是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这些环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供应链在价值链中占据重要地位,企业通过物流供应链管理有效降低成本,获得产品增值,提升企业长期竞争力,供应链也是战略价值链。

4 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构建的关键环节

4.1 完善基础数据库建设

供应链管理在及时生产理念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促进生产销售环节中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高效传递和流通。信息的采集和传输在整个供应链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离不开准确充分的信息,离不开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和完善。信息网络系统是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支撑,决定着国际物流的效率。

4.2 编制合理的供应链管理计划在完善基础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之上,企业通过信息网络系统访问数据库获取计划编制所需的各种信息。在及时生产理念之下,销售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结合实际库存编制合理销售计划;生产商在自身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结合销售和原材料供应信息编制生产计划;供应商根据供货能力和运转信息编制供料计划,这样环环相扣形成合理的供应链管理计划。

4.3 核心企业相对集权在国际复杂的经济形势下,供应链管理极容易受到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当需求发生变化时,企业需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提取动态需求信息,依据变化的市场调整计划。核心企业的相对集权能够增强对供应链的协调和控制,在市场需求产生剧烈变化时,能够合理应对以平衡供应链上各方的利益。

4.4 加强供应链合作企业想长期保持自身竞争优势,在供应链管理上要有前瞻意识,同上下游企业建立开放合作的竞争关系。在维持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的前提下,兼容并蓄,使企业间的资源和能力形成互补,限制过度竞争,产生协同效果,发挥供应链上的竞争优势,形成企业特有的核心力量。

5 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构建的对策

5.1 完善企业组织架构和管理流程

全球化迅速发展,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要想在国际舞台站稳脚跟,需从修炼内功着手,顺应电子商务发展浪潮,提高企业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水平。首先,要树立全球竞争合作的意识。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内企业在国际物流供应链所占的比重日趋增大,要在走出去的同时积极参与跨境物流供应链的构建,勇于开拓国际市场,将物流供应链向世界范围横向延展,积极参与到国际物流供应链标准的制定当中,合理表达自身诉求,维护自身的竞争地位。其次,要以全新理念重新认识供应链管理。以市场为导向,将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同市场紧密结合在一起,遵照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关键环节要求组织经营活动,再造流程管理,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维系上来。

5.2 引进和培育人才我国物流供应链发展起步较晚,在理论和实践相对都缺乏时间和经验的积淀,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人才尤为欠缺。一方面需要加大高校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另一方面企业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内部培训体系,同高校联手打造校企平台,增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同时积极将眼光投向世界,引进具备先进管理理念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国际人才。

5.3 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供应链管理作用的发挥有赖于完备的信息化系统,以及准确高效的信息传递。信息作为重要的资源是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关键。一方面,要做好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和完善,健全自身信息系统;另一方面,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要创造和利用产业集群化优势,加快电子商务信用中介体系建设,打造海外仓储,缔结国际物流战略联盟,在信息的共享中提高自身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春阳,李建军.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的供应链管理研究[J].北方经贸,2012(5):59-61.

[2]叶华.浅谈中国外贸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50-51.

[3]许先建.基于供应链理论的SW公司国际物流管理优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3.

作者:朱柳单

上一篇: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探究论文下一篇:自由贸易区贸易产业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