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案例教学论文

2022-04-23

摘要:案例教學是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一种重要形式,对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意义重大。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水利工程施工案例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水利工程施工案例教学论文 篇1:

高职院校《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摘要】《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是高职院校水工类专业核心课程。以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对象,根据现代高职教育特点,结合水工类专业实际,分析了该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并提出了符合该课程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教学方法 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旨在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大多高职院校改革了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了课程体系,改进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紧贴现代高职教育特点。但在部分具体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使用上,仍然存在思路不够开阔,方法不够先进,人才培养质量仍然不高的问题。

一、教学改革思路

为了培养真正符合水利行业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兰资环)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习目标为本位,用任务训练职业能力,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的融合,提高教学效果,锻炼基本职业素质,积累工程实践经验,为毕业生零距离上岗打下坚实基础。

具体做法是,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习目标为本位,用任务训练职业能力,采用“学训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融合项目教学、角色扮演、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场教学、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先进教学手段;建立项目考核、学期鉴定与毕业评价相结合的考核体系;锻炼基本职业素质,培养“四强”的高级应用型技能人才。

二、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

1.内容选取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兰资环通过对水利工程施工行业企业的广泛调研,根据水利工程施工员岗位及其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需要,以水利工程施工实践技术和方法为主、以适度够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辅,既满足了职业能力要求,又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了满足水利施工员岗位及其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需要,兰资环基于工作过程,重构理论与实践一体的课程内容,加强了水利工程施工实践知识和技能训练。在学习领域内容的排序上,遵循认知规律及水利工程施工工艺流程,由易到难、由分项工程到分部工程的原理对课程内容进行排序。

2.内容组织

依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兰资环以水利施工员岗位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遵循认知规律及水利工程施工工艺流程,由易到难、由分项工程到分部工程的原理,整合、序化教学内容。

《水利工程施工》课程内容,紧贴水利建设项目单位工程划分,根据各单位工程施工的先后顺序及难易程度,将教学内容划分为施工导截流、基础工程施工、土石坝施工、混凝土建筑物施工、地下建筑工程施工五个项目,每个项目又由若干工作任务组成,充分体现实用性和实践性。

3.表现形式

在课程建设中,兰资环组织相关教师编写并出版了《水利工程施工》教材,该教材以水利施工员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筛选和重构教材内容,工学结合、理论够用、注重实践,能较好反映高职教育的特点。并建成与该教材配套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内容主要包括电子教案、教学课件、实训指导、学习指南、教学案例、习题等。

三、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1.教学设计

课程采用“学训一体”的教学模式,为了培养真正符合水利行业企业需求的高技能型应用人才,在教学过程中,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采用“六步教学法”,通过“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相互关联的六个环节,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的融合,提高知识掌握程度,锻炼基本职业素质,积累工程实践经验。

2.教学方法

课程根据学习情境的设计和学生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了案例教学、角色扮演、任务驱动、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1)案例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工程施工实例,讲解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在这些实例中的具体应用,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学生对施工方法、施工组织与管理的理解。

(2)角色扮演教学法

在每个教学任务环节,让学生扮演施工员或技术负责人,进行水利施工行业各工种的实践操作及各任务施工组织方案设计。通过这一方法,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与实践,对就业岗位职责更加明确,也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3)任务驱动教学法

课程所有学习任务都以水利工程实际施工任务为载体,以任务驱动学生的学习,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更好的满足职业岗位要求。

(4)小组学习法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学习问题,分工合作完成工作任务。

四、教学手段改革与实践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课程五个学习项目教学的资讯阶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及教学效率,兰资环教师灵活使用视频、动画、图片等多媒体技术制作了教学课件,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利工程施工资料图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利用课程网站辅助教学

为了促进学生课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依托学院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站,课程已经完成课程教学标准、课程教案、PPT课件、重难点指导、实训指导书、习题集、试题集、拓展视频资源等教学资料的上网工作,以及开设网上答疑,列出参考资料与网络资源链接,为学生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学习方式。学院充足的多媒体教室和基于多媒体视频点播系统,为实现流媒体文件的即点即播提供了强大的硬件支撑,网络环境良好,硬件教学资源丰富,运行正常,开放度高,共享性好,学生能经常性利用学校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符合该课程要求。

3.利用现代通信工具辅助教学

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些疑惑,还可以借助网络APP的方式与老师沟通,主讲教师可以通过APP在线视频等方式在业余时间帮同学们答疑解惑。

五、评价考核体系改革与实践

1.理论知识考评方面,综合参考学生日常出勤率、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指标进行评定,重点考核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

2.实训技能考评方面,校内实训技能考评采用实训指导教师、同一团队互评的方式评定积分,重点考核学生实训技能的熟练程度和团结协作的能力;校外评价以企业根据各岗位工作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企业实训考核。

3.综合素质方面,主要考评学生的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结语

在《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过程中,兰资环通过学生反馈,学生对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满意度在95%以上,这说明学院的改革是有效的。

虽然学院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方面还缺乏系统性、完整性,改革实施时间较短,还有部分不够成熟等,亟待學院在今后的教学过程去改进、去提高。

参考文献:

[1] 欧盟 Asia- Link 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王馨梅,许健,李海燕,等.[J].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浅议考试周刊,2013,(43).

[3]张春乐,方崇,苏超.高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24).

[4]孙开畅.就业能力与创新精神的融合——“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2013,(S1).

作者:贾丽炯

水利工程施工案例教学论文 篇2:

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的在线案例教学模式探析

摘  要:案例教學是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一种重要形式,对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意义重大。文章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教育环境下,分析在线案例教学的特点,改进在线案例教学的不足,即发挥师生互动的启发作用、开展良好的教学设计、改进平台使用等;从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及案例教学效果出发,论述在线案例教学平台的建设、在线案例教学方式的改进、在线案例教学内容的优化和在线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 提出在线案例教学模式的改进措施和实施途径。

关键词:在线案例教学;教学模式;创新实践能力

案例教学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提供一个或多个真实、复杂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问题求解、反思讨论、评估解析等学习活动,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1]。案例教学法源于20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的商学院,后期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我国的案例教学法开展较晚,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案例教学法”才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定为一种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方法[2-3]。

近年来案例教学已逐渐规范和成熟,被理工科及其他学科采用,对高校教学改革和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不同学科领域对教学案例的理解不尽相同,土木与水利学科的案例通常是指工程施工与设计的实例,将工程概况、工程施工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及工程方案解决策略等引入课程教学,通过师生互动对问题进行分析,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多媒体化、网络化教学对高校教育教学的影响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很多高校教师逐步地将案例教学同互联网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开展在线案例教学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和工程实践创新思维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4]。基于信息化教学的理念,如何提升网络环境下在线案例的学习效果已成为在线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案例教学从文本的描述逐步转换为多媒体的呈现,如何通过视频、图片、动画等多媒体形式为案例描述提供更多情境细节,增进案例的沉浸感和真实感,增加案例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已经成为提高在线案例教学效果的必经之路[5]。

本文拟对在线案例教学的开展模式进行探究,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案例教学过程深度融合,提出适合当前教育环境下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在线案例教学模式,扩大师生的实时交流机会,加强师生之间的讨论和互动,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开辟一条新路径。

一、在线案例教学的特点

在线案例教学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灵活的学习时间,通过网络链接把案例相关信息联系起来,在不断地交流中逐步丰富和完善;通过发帖和回帖的方式在论坛空间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教学时空变得开放自如,真正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提升在线学习质量[6]。

(一)增强在线案例学习的引导功能

Ertmer等通过实验研究证实在线案例学习需要一定的引导,无引导的自由学习会导致案例学习缺乏广度和深度。在线案例教学通过交互技术,如超链接、嵌入问题和自动反馈等方式为案例教学提供必要的教学支架[7-8],使得案例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成为可能,引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在线学习顺序和步调。如通过多样化的导航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工程案例类型,从了解工程案例背景开始,分析工程实例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针对工程案例的解决方案发表个人见解和改进措施;通过超链接方式引导师生之间就工程问题讨论交流、互动等,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创新实践思维的发展。

(二)發挥在线教学的共享性

教育资源共享是现代教育技术带来的必然结果。在线案例教学借助便携式电脑或者智能手机,发挥在线案例教学的优势,互联互通,方便、快捷、随时随地开展个性化学习,突破课堂的固定性和封闭性,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教育资源从大学天之骄子的“专享”变成了大众均可获取的“共享”,解决了因师资和时空资源不足而出现的案例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9]。根据疫情期间各个高校线上教学的调研结果,无论从一线教师、学生还是教学管理人员的反馈,大规模开放土木与水利学科案例教学视频课程,构建共创共享共用的新机制在线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认可度最高的线上教学优点之一[10-11]。学生通过资源共享,学习线上优质案例教学资源,拓展自己的思维见解。教师通过筛选、研究优秀案例,形成土木与水利学科的优质案例教学资源,逐步完善土木与水利学科的在线教学视频库,升级在线学习平台,放大人群沟通渠道和空间,形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融合共享。

(三)利用网络教学的直观性

高校组织教师充分利用优质教学案例视频,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设计,通过虚拟三维模型生成模拟土木与水利学科工程实施过程的视频,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富有启发性的学习资源,使学生直观了解工程案例的发生过程,加深对土木工程实践的认识。

在线案例教学手段灵活、便捷,通过布置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参与工程实例的真实情境探究,促发学生的主观体验。在线案例教学设置作业评价系统,可及时反馈学生的在线作业和考核结果,帮助学生根据反馈结果快速调整学习进度和方向,提高学习效率,巩固学习效果,直观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在线案例学习[11]。

(四)实现在线案例教学的个性化

在线案例教学能够反复观看,根据自身需要随时选择回看,这样可加深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巩固和复习,体现了在线案例教学个性化学习的优势。根据学生个性化学习差异,在线教学能够实现学生自主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进程,提高学生参与度,尤其是学习进度和学习方式的自主选择,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体现因材施教,这也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基于教学过程的大数据与知识图谱进行个性化分析与诊断,有目的地设计教学引导路径,帮助学生个性化思维发展,实现个性化授导,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发现学习中的规律,实现过程性学习评价和个性化反馈[12]。

二、在线案例教学模式的不足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相对于教育技术发展总是显得保守和落后,因此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经常依赖于教育技术的发展。从我国高校的发展情况来看,土木与水利学科在线案例教学开展起步较晚,教学方法的引入不够深入和细致,没有超越线下案例教学的本质,某些方面依然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的甚至是将线下直接搬到网上的传统教学。在线案例教学存在如下的现实问题。

(一)在线案例教学设计简单

我国高校土木与水利学科案例教学内容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分析相对滞后,在线课程教学所需的案例资源贫乏,工程案例素材不足,针对性和目的性较差,所以很难有明确的设计目标。其次,土木与水利学科课程案例教学内容选取随意性大,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协作探究式学习案例内容的设计,在线案例教学实效性低。第三,案例的收集、整理、加工、更新、设计需要耗费大量的脑力劳动,需要足够的财力支持,我国教学案例受渠道、精力、财力等的局限,使在线教学案例的数量和质量大打折扣,案例内容极少考虑“如何教”的问题,尤其是“教授的展示设计”,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索钻研精神和学习内在动机,需要认真探讨虚拟空间环境中在线案例教学内容的设计[13]。目前在线案例教学过程中没有为师生之间开展深度交互进行设计,学生的自主学习难以开展,简单地将在线教学等同于网上直播或把线下课堂搬到线上,没有很好为学生搭建分享展示、交流讨论、评价反馈的技术环境,影响学生在线学习的深度体验。

(二)在线案例教学互动性差

由于教育管理部门对各级各类的在线教育平台和在线教学资源库监管不到位,平台和资源库各自封闭、互不连通,缺乏协同与共享机制,使得在线教育技术与教学案例深度融合十分有限,这些问题成为制约我国在线案例教学从新技术走向新形态的瓶颈。在线案例教学师生的亲身接触和交流不足,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异步,弱化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影响了教学效果;再加上传输媒介不能提供具有生动性、丰富性的工程现场模拟情境,师生之间缺乏协作性的学习环境,因而使学生对知识经验建构发生困难,无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4]。再者,线上教学因师生时空分离,教师缺少有效的监管和互动,学生各种因素的影响难以保持学习的自觉性和持续性,注意力分散,不能进入深度学习状态,严重影响在线案例教学效果。

(三)在线教学平台使用不流畅

目前高满意度的在线教学平台并不多,总体上处于参差不齐的状态。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平台在使用人数比较庞大的情况下,网络访问量多,容易造成网络拥堵、服务器崩溃、加载速度慢、APP卡顿、直播课登录不进去、网络教学平台资源不易下载、无法发弹幕等问题,难以承受大量学生同时上课的问题相当突出,另外教师对在线教学平台及其案例资源库的满意度也不高。在线教学平台缺乏与教材配套的土木与水利学科案例教学资料,不能及时提取与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相匹配的案例教学资源。案例教学资源建设缺乏土木与水利学科专家队伍支持,使得案例教学资源建设不能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教学过程缺乏对案例内容的通盘考虑,案例之间连贯性不强。国内新开发教学系统大多存在“重开发,轻维护”的现象,缺乏有效的审核和监管,开发阶段的内容后续更新存在困难,界面样式也无法改进[15],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相对缺乏,研究信息技术的人员对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关注不够,加剧了在线教学平台的使用不流畅。

(四)缺乏对在线案例教学效果的反思

土木与水利学科案例教学以解决工程问题为主体,但不应以此为目的。案例只是起点,是深入理解基础知识和工程实质的起点。因此,教学不能停留在只为案例提出解决方案的层面,而应当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案例的工程应用,反思工程应用前景[16]。有的在线教学案例只是在演示工程案例的教学内容,案例教学结束后,没有对教学效果、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甚至课堂讨论的积极程度进行反思,学习资源开发与应用实践的覆盖面不高,影响在线案例教学效果。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限制了在线案例教学的运用和实施。

三、在线案例教学模式探析

提升在线案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已经成为在线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通过师生互动、相互启发、问题延伸、创新思维等发挥在线案例教学核心理念,是当前在线案例教学不能回避的问题[17]。为了提高学生在线学习的兴趣,对在线案例教学模式进行探析,通过师生共同努力,改善在线教学平台,提高在线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平台的建设

大力升级、改造和整合现有教学平台,不仅利用高校在线教学平台,同时引进市场化教学平台在在线案例教学的運用,如钉钉、微信、抖音等。调查发现,除个别高校外,大部分高校很难完全依靠自身的教学平台支撑全面在线案例教学的需要。因此需要引进市场上成熟的、稳定的视频直播、录播服务和各种APP与校内教学平台对接,方便土木与水利学科工程案例的动画、视频制作与切入,尽早实现在校内教学平台完成全部学习行为。慕课、SPOC以及超星学习通的相继出现,为在线教学提供了实践平台。为实现在线教学平台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首先是建设与整合高校教学平台,引导、鼓励社会企业参与到高校教学平台建设中,为高校提供稳定强大的在线教学平台;其次统筹规划各大教学平台,分析各种教学平台的服务功能、优势和缺点,通过优胜劣汰为教师提供更加便捷、顺畅、功能齐全的在线教学服务平台[18]。将案例教学内容管理系统分为前台页面与后台管理系统,有效管理案例资源的实现。通过花费大量人力和时间进行信息更新维护,建立教学案例资源及个性化学习环境设计,包括小组讨论室、多功能会议室、虚拟实验室及大跨度开放学习空间,有助于师生汇聚、思想交流、火花碰撞,实现案例教学平台建设的可持续性。在大数据、云计算、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的背景下,建设中西部与东部高校资源共享的数字化平台,对接东西部地区的优质教学资源,提升教学平台的稳定性和易用性。有了可靠的网络教学平台,教师才能专心地选择或者自建案例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好校内教学与网络课程资源,提供更为全面、优质的土木与水利学科案例教学资源。

(二)在线案例教学的主要方式

在线案例教学主要采取直播、点播、录播、互动等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资源较为丰富。通过教师课前在网上发布学习任务,学生依照学习任务,预习在线案例库网页的知识点,通过阅读案例库网页的课件以及课程微视频、文字、图片、动画,利用互动媒体等多种方式对案例内容的重难点进行初步掌握。课中通过在线平台建立工程案例问题引导,点击链接,查看相关知识点,同时在在线学习活动中建立奖惩制度、竞争机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完成全部的案例学习内容。课后通过在线评论交流的方式,围绕讨论主题进行同步或异步问答交流,解决学生的疑问,师生之间互相表达观点,提出疑问,不断探讨、解答疑问;通过思想碰撞产生新的疑惑,不断深入探究,直到问题解决[19]。在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形成观察土木与水利学科工程问题的视角,提供分析工程问题的方法,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互动方式有语音弹幕、问题留言、疑惑解答、语音交流、拍照上传等,系统会自动将互动情况实时反馈给授课教师。对于学生的表现,教师在线给予总结和适当点评,这种点评往往能起到拨云见日的作用,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找到在线案例学习中的自我价值感和归属感,提升学生的情感和行为参与度。通过教师的组织和指导,在组建的虚拟学习空间中,让学生全身心参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获得全面发展的学习能力。

(三)在线案例教学内容的改进与优化

为了推广实施在线案例教学,优化案例教学内容,将案例教学内容中的工程问题通过视频、动画、图片等信息技术让其方式现实化、故事化、情境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以土木与水利工程学科为例,多角度分析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问题的探究中寻找适当的解决方法,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发展,同时能够使学生实现知识的转化,促进知识的应用与迁移。

在线案例学习过程中加入案例库拓展功能,如案例内容搜索功能、师生交流互动功能、教学成果的在线检测功能等。设置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进行在线案例教学管理,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建立教师案例库建设、激励与使用机制,推进在线案例教学有序开展。通过在线案例教学的共享性,组织教师积极参与由不同等级机构开展的案例规划、征集、评审与入库工作,促进教师之间对案例教学内容的相互学习,改进案例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呈现方式,在每个小单元设计高潮,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吸引具有丰富工程经验和教学经验的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案例的编写,使教学案例既能结合工程实际,也能符合教育教学规律。选取土木与水利学科案例进行模拟,标准基本按照工程简介、内容设计、计算、施工以及科学研究几大方面开展,让学生融入角色,成为工程决策者,在特定的情境下,面临决策难题,通过在线参与,学会解决方法,将教学过程中得到的经验与不足在案例教学内容中得到持续改进。通过对在线平台上师生互动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不断完善和优化案例资源库,保持案例教学资源的新鲜度,已经入库的案例资源要定期进行鉴定、修改和淘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搜集的案例素材的点击量及反馈意见,对案例进行筛选,做到知识点明确,情景描述简洁,内在逻辑清晰。

(四)在线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

如何合理准确地衡量学生在在线案例教学中的学习表现,是对案例教学进行量化研究的一大难点。高校教师可选择网上布置练习,包括考察基础知识的选择题,考验思维能力的设计题等,通过学生回答问题所给予的反馈信息,初步检验学生的自学效果。通过分析学生在线案例教学平台上的学习投入时间、学习活动频度、学习资源浏览等表现,分析学生的自主学习路径。通过学生成立小组共同完成工程案例进展过程中相关知识的运用程度和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工程案例设计的过程、实施成果及最终成果的答辩等,评价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完成案例教学内容学习后,要求学生提交在线案例分析报告,总结和反思案例学习内容,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时所运用的方法、思路及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否合理,评价学生案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指出讨论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及需要改进之处,为在线案例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参考。其次,出台在线案例教学效果评估办法,为案例教学效果的监督与评价提供基本依据,达到在线案例教学预期效果。第三,建立校内课程在线案例库共享机制,探讨相同或者相近专业课程的教师共享、学生共享方式,通过共享来讨论反思教学效果。

(五)提高在线案例教学的主动性

未来在线教育的发展,不能依靠现在正在流行的在线签到、指纹打卡、在线浏览时间长短等先进技术来强制学生听课,而应该依靠提高在线课案例教学质量的趣味性,利用教学背景、设计风格、声音设置、新奇趣味、参与互动等感性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案例教学内容与学生个人需求相结合,合理调整学习的难度与进度,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信心,通过获得点赞、意外奖励、强化计划等使学生获得满足,体现学生的高级内在需求。尤其是作为当前社会佼佼者的大学生,提高他们所特有的意志、毅力、反思与韧性等,改变学生对在线教育的态度,使其乐于参与在线案例学习,乐于参加案例讨论,才能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从而让在线教育得到发展。建立在线教学模型,提高在线案例教学的主动性,要求学生在观看教学案例视频时做笔记,將相关的在线教学内容储存到外部媒介上,减轻工作记忆和信息加工的负担。在线案例教学对教师和课程具有选择权,既可以是学校任课教师,也可以是来自他校的教师,还可以是互联网上的教师,总之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师,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此外,各种学习平台融通(超星、中国大学MOOC),为学生案例学习提供记录、反思、交流的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认知,体验学习的乐趣,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成了学习的“主人翁”。

四、结束语

在线案例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极大的挑战,要求教师能够掌握学术界的理论前沿,并掌握最新的科研动态,同时要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和优化教学内容。总之,教师具有很高的理论学术素养才是在线案例教学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其次要改进网络交互系统和虚拟仿真等新技术,提高虚拟课堂的真实感和现场感,这是在线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手段。在线案例教学顺应了互联网时代大众学习方式转变的潮流,能够个性化拓展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将线上与线下教育相融合,满足当今的社会需求,这是教育改革的最大福音,但是如何扬长补短将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应用于在线案例教学,提高教育的质量,也是在线案例教学的另类启示。

参考文献:

[1]罗恒,曾兰,杨婷婷.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在线讨论的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9(5):37-46+92-93.

[2]周海瑛,马晓春.高师教师教育课程中案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5):169-171.

[3]柴迅.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2):174-176.

[4]杜岩岩,黄庆双.在线深度学习的发生机理与促进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20(6):58-63.

[5]穆肃,王孝金.参与和投入而非肤浅和简单——在线学习中的深层次学习[J].中国远程教育,2019(2):17-25+92-93.

[6]陈武元,曹荭蕾.“双一流”高校在线教学的实施现状与思考[J].教育科学,2020(36):24-30。

[7]何克抗.深度学习:网络时代学习方式的变革[J].教育研究,2018(5):111-115.

[8]罗晨,刘勇,权冀川,等.基于在线教学案例的启发式教学模式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4,36(S2):64-67.

[9]刘倩倩,李同归,王泰,等.网络学习环境对学习持续性的影响——基于游戏设计的视角[J].中国远程教育,2018(3):14-20.

[10]罗恒,杨婷婷.自主在线案例学习体验的构念模型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探索[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8(2):83-91.

[11]李小娟,梁中锋,赵楠.在线学习行为对混合学习绩效的影响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9-85.

[12]刘垚玥.对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政策的梳理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4):30-33.

[13]周川,李凤玮,谭子妍.国外高校在线硕士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江苏高教,2020(6):24-31.

[14]薛成龙,郭瀛霞.高校线上教学改革转向及应对策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20(7):65-74.

[15]孙建渊,涂坤凯.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库全过程建设研究[J].教育探索,2016(12):76-80.

[16]冯茹,于胜刚.面向教育硕士培养的教学案例开发:困境与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9(6):94-99.

[17]杨静宁,马连生,王鹏.基于案例库建设的材料力学互动教学设计与实施[J].力学与实践,2020(4):237-241.

[18]胡小平,谢作栩.疫情下高校在线教学的优势与挑战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20(4):18-22.

[19]陈实,梁家伟.疫情下中学网络教学工具及其课堂运用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20(5):44-52.

作者:董金梅 高洪梅 徐洪钟 李智彬

水利工程施工案例教学论文 篇3:

基于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 要] 为了响应国务院、农业农村部等对现代农业与环境保护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深感环境类专业学生学习农业环境保护知识与技能是十分必要的。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通过对高等院校环境类专业特色课程“农业环境保护”的教学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并且阐述了该课程的性质、重要性和必要性、核心课程内容、课程模块化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实践等,提出措施,以适应社会对农业环境保护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农业环境保护;环境专业;课程模块化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践——以农业资源与环境为例”(2020-075);2019年度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XJG-2019-116);2018年度江西农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地方性农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18B2ZZ09)

[作者简介] 喻成龙(1988—),男,江西上高人,博士,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大气污染控制、新型环境功能材料的研发;周春火(1966—),男,江西湖口人,博士,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通信作者),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土壤修复与植物营养方面的科研研究。

一、“农业环境保护”课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农业环境保护”是“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农业类高校培养专业型人才非常重要的课程,也是国家针对现代社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所制定的策略方针,是当代农业类及环境类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大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农业环境保护”也是我们响应“乡村振兴新战略、投身共建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近年来,笔者根据国务院、农业农村部等指示精神以及近几年的教学实践[1],深

感环境类专业学生学习农业环境保护知识与技能是十分必要的,他们在今后的各项工作中,将所学到的环境保护知识应用到生产实际中去,这对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将起到极其重大的作用。

近年来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环境科学作为进步最快的一门科学之一,其理论和方法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因此“农业环境保护”课程的理论与内容也有了很大的完善。“农业环境保护”课程理论内容更新迭代速度快,而且实践性非常强,课程着重于对农业环境科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农业环境科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了解农业环境科学的知识框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为将来从事农业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提供专业知识储备及实践经验。因此,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们新时代的大学生学习好“农业环境保护”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农业环境保护”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当前,大部分“农业环境保护”教材中,都没有明确这门课的一个教学目标。仅有少部分教材在序言部分提出“农业环境保护”课程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农业环境保护的理论水平。高校教师在讲授本门课程时,往往以此作为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该目标太过宽泛且跟不上“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农业类高校培养专业型人才的要求。但笔者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和对人才高要求的高标准背景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要突出一个“创新性和实践性”。何谓“实践性”,即使学生认识农业环境科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的基础注重实际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具体实践问题。因此,“农业环境保护”课程的教学侧重于“创新性”,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不仅掌握书本上的专业知识,而且使学生具备从相关论文数据库中获得农业环境保护相关的新技术和新知识。

(二)学生对农业环境保护课程学习的重视度不高

大部分学生对农业环境保护课程的重视度不高,他们普遍都有这样一个思想误区:以后可能不一定从事与课程相关的工作,学习农业环境保护课程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只是为了获得学分而学习课程,缺乏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因此,笔者认为在讲授这门课程的第一节课时就要不仅要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而且要注重提示学生这门课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此外,更重要的是采用多种创新教学手段丰富课堂,让学生想学、愿学、爱学。

(三)教学体系不健全

1.“农业环境保护”教材内容大多过于老旧。教材是决定农业环境保护这门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材内容是否合适,难度是否适中,这都关系着所培养出来的本科毕业生能否与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对人才高标准的大环境相适应。笔者查阅了几乎所有出版的农业环境保护教材,发现教材出版年代久远,最早出版的材料都是20多年前,较新的教材也是2004年张玉龙主编的《农业环境保护》第二版。如今科技发展速度突飞猛进[2,3],而环境科学与工程和农业环境科学这几新兴学科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这些教材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教材内容大多过于老旧。因此,笔者认为大部分教材不仅在内容的更新上跟不上现在技术的发展,而且有些教材的内容章节设置不合理,内容上不够全面。笔者根据这些教材存在的问题,也正着手编写相关讲义或教材以便把最新的农业环境科学的相关理论和内容讲授给本科生。

2.教学形式单一。在传统的“农业环境保护”课程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习惯对学生进行课程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概念的描述,以教师、书本为中心,形成了教师对学生“灌输式”的教学形式。学生被动接受教师“填鸭式”的灌输,课堂教学行为单一,因而导致学生不愿學、旷课及上课不认真等情况发生。教学中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对知识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其创造性被抹杀,独立思维能力差。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将课堂知识传授与实践演示结合起来,吸收利用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丰富课程学习模式,相关理论与实践活动开展起来,最终学生能力得到较好的提升。这里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让学生真正参与进课堂和相关实践内容,可以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当代大学生更好地进行创新创业奠定基础。

3.考核方式传统单一。以江西农业大学为

例,现有的考核方式主要为闭卷考试,而本课程考查评估方式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平时出勤及课堂表现为辅,学生基本上是死记考试相关重点内容(教材上知识点)。这样的考试考查方式很难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培养出本专业的人才。笔者认为应该打破原有的这种方式,丰富考试考核体系。笔者认为课程考试考查环节的基本思路为:“考”出新意,强调“创新性和实践性”,以考促学。

三、“农业环境保护”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

一般而言,“农业环境保护”课程都会涵盖一些《环境学概论》的内容。那么我们在进行本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在学习好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学习与农业农村相关的环境保护知识。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结合其他课程讲授的内容,拟定该课程的主要内容为:绪论、大气污染专题、水污染专题、土壤污染专题、农业污染及其防治、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笔者认为不仅要学习这些专业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重点讲授与农业农村相关的环境保护知识。例如,在讲授“重金属元素对植物的伤害”这一部分内容时,用图片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镉、汞等重金属对植物的危害症状,让同学们了解不同重金属元素对植物各种危害症状的区别;再如在讲授“土壤重金属污染”这一部分时,应该重点讲授耕地或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的修复技术与方法;再如在讲解“农业污染及其防治”这一部分的时候,就特别注重讲解农药、化肥等对农村环境构成的威胁及其控制措施。通过将许多与农药、化肥相关的污染画面展示在屏幕上,让学生了解现实中农药、化肥对农村环境的危害性,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触目惊心的感受,更真切地体会到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农业环境保护”课程模块化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实践

(一)新的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实践

“模块化教学+专题案例教学”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让所学习的知识系统化、模块化(表1),设置了大气污染专题、水污染专题、土壤污染专题、农业污染及其防治、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环境保护综合知识(一)、农业环境保护综合知识(二)、PPT演讲及分组讨论、专题案例教学、随堂测试等九个专题模块,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与理解整个“农业环境保护”课程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专题案例教学是一种引导、活跃学生自主思维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中,老师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农业环保案例,带领学生进入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思维的学习习惯,通过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多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4-6]。模块化教学+专题案例教学的结合使学生爱学、会学和善学,取得非常满意的教学效果。

此外,课程讲述期间,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课堂讲述重点难点,同时引入大量专题案例分组讨论,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通过分组打分激发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7,8]。这里特别指出的是我们对“农业环境保护”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实践最具有意义和最有效果的是本门课程的模块化教学体系的设计。

(二)更新课程内容

在本科教学中,虽然要立足于课本,方便学生对该课程进行学习和复习,但由于一些教材更新换代较慢的原因,导致教材部分内容有些陈旧,比如相关标准、一些概念的提法等都是比较陈旧,亟须更新,且有些研究结论比较片面且浅显。笔者认为大部分教材不仅在内容的更新上跟不上现在技术的发展,而且有些教材的内容章节设置不合理,内容上不够全面。笔者根据这些教材存在的问题,也正着手编写相关讲义或教材以便把最新的农业环境科学的相关理论和内容讲授给本科生。

(三)适当开展相关实验

与农学类专业的学生相比,环境类专业的学生对农业工程治理、农业环境科学方面知识的认识较浅,相关基础知识薄弱,在给学生讲授农业工程治理、农业环境科学方面的专业知识时,授课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枯燥且难以理解。因此,授课老师若要让学生深入了解本门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在授课过程中除了增加与知识点相关的视频案例等资料辅助教学,以便让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直观认识外,还应适当增加一些科学研究实验或工程实践,加深学生们对这门课的理解和印象,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将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结合起来,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相关理论与实践活动开展起来,最终使学生能力得到较好的提升。这也是基于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条件下对“农业环境保护”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目标之一。

(四)创新丰富考核手段

笔者认为应该打破原有的这种方式,创新丰富考试考核体系。比如考核内容可以适当增加学生分组讨论、PPT演讲及工程案例分析等。让这些环节占到最终成绩的一定比例,这样也可以让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认为课程考试考查环节的基本思路为:“考”出新意,强调“实战性”,以考促学。

五、教学效果的调查

为了解“模块化教学+专题案例教学”教学方法在“农业环境保护”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我们也对2017级相关专业进行了调查问卷。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4份,问卷回收率100%(见图1)。此外,在该班级最终的考试成绩的良好率达93.02%,这充分说明“模块化教学+专题案例教学”教学方法已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六、结语

在分析讨论当前高校“农业环境保护”课程教学体系的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多年讲授农业环境保护课程的经验,结合当前对环境类毕业生素质的高标准要求,我们提出了一種“模块化教学+专题案例教学”的全新教学体系,具体特点如下。

1.分析了目前高校“农业环境保护”课程教学体系存在不足:如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对课程的重视度不高、教学体系不健全等。

2.“农业环境保护”课程的教学特别要强调“创新性和实践性”,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不仅掌握书本上的专业知识,而且使学生具备从相关论文数据库和实践中获得农业环境保护相关的最新的一些知识和技术。

3.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将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课堂内容,相关理论与实践活动开展起来,最终使学生能力得到较好的提升。

希望通过此次教学改革与实践能提高相关专业“农业环境保护”课程教学质量,为国家以及社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农业及环境专业人才,促进相关专业学生更好地实现就业与从业。

参考文献

[1]唐尧.北极核污染治理的国际法分析与思考[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16.

[2]杨静.“环境工程专业英语”专题式教学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36):187-189.

[3]金美青,张栋,姚志通,等.“环境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之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6(50):220-222.

[4]王瑛.高师院校开展专业英语课程实践的探索与思

考——以“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47):164-165.

[5]黄宏,邢云青,高春梅.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与改革[J].大学教育,2015(9):92-93.

[6]樊霆,叶文玲,陈海燕,等.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现状调查与对策[J].科技视界,2014(18):25-26.

[7]李娜,何小武,赖德繁.基于ADDIE模型的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教学设计[J].教育教學论坛,2019(28):169-170.

[8]邹长伟,黄业星,刘星,等.“环境评价”课程中“目标+理论+案例+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3):137-140.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Based on Innovation and Practical Ability Training: Taking the Course of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 an Example

YU Cheng-long, ZHAO Xiao-min, FANG Han-sun, HUANG Hua-jun, ZHOU Chun-huo

(Innovative Integration Center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Wast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n-point Pollution of Jiangxi Province, School of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45, China)

Key words: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vironmental major; course modularization

作者:喻成龙 赵小敏 方汉孙 黄华军 周春火

上一篇:建筑工程预算质量控制论文下一篇:数学教育文化差异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