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技巧获取索赔成果论文

2022-04-26

摘要;随着公路工程建设市场的日益竞争,公路工程项目的中标单价也随之降低,应该如何使企业获取最佳利润,最有效途径就是做好在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本文主要从公路施工过程中的造价成本控制进行分析与探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掌握技巧获取索赔成果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掌握技巧获取索赔成果论文 篇1:

新工科背景下案例教学模式探讨

摘 要:为遵循我国新工科建设的基本要求和理念,提升研究生工程项目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培养其职业胜任力,优化和改革《工程造价与索赔管理》研究生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循环式案例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具体案例教学为基础重新梳理排布教材的知识点,通过课前(教师知识准备)、课中(学生知识获取)和课后(教师/学生知识扩展)三个阶段开展案例教学,借助S-T分析法对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行为进行定量表达,评价教学效果和指导完善教学过程,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不断循环提升学生实际问题处理能力。

关键词:新工科;循环式案例教学模式;工程造价与索赔管理

一、绪论

自2017年以来,教育部全面启动和部署新工科建设,提出采用创新工程教育方式与手段打造工程教育开放融合新生态,增强我国工程教育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工程管理教学模式应遵循新工科的理念进行改革与创新,才能培养适应技术和管理岗位及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工程管理领域实际问题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

工程管理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专业课程《工程造价与索赔管理》,具有实践性、政策性、专业性、综合性等特点。大多数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缺乏工程实践经验,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给研究生灌输解决工程造价与索赔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论,学生的知识结构被固化为教材中的章节结构,不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模式和思维习惯的形成。案例教学法可以促进教学与实践有机融合,提升研究生在真实复杂的工程项目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就目前《工程造价与索赔管理》研究生课程案例教学的实施情况来看,存在教学案例选择不合理、缺乏时效性、案例编排缺乏连贯性、案例教学多媒体资源以及新型技术如BIM应用不足等问题,没有凸显出案例教学法在研究生能力培养中的真正优势[1]。基于此,提出以研究生能力提升为导向的“循环式案例教学模式”。

二、案例教学模式设计

案例教学模式围绕着《工程造价与索赔管理》的知识点展开,分为课前(教师知识准备)、课中(学生知识获取)、课后(学生知识扩展和教师再学习)三个环节,整个教学活动中知识点为案例的基础与内核,案例教学则为知识点的传授教学手段和抓住学生学习注意力的方法,通过教师与学生互动式的讨论、分析和总结案例问题,一方面让学生以解决问题的逻辑掌握串联各类零散的知识,提升分析决策、沟通协作及科研创新等能力[2],另一方面,对于教师来说,借助课后学生案例复盘、知识引申及再沟通等集体思维活动,教师可及时洞察到学生对于该课程的知识需求边界,也能不断敦促自身再学习,提高知识容量和对实际问题的认识深度,进而指导后续案例的选择与优化,实现“循环式”教学。

三、课前—教师知识准备

课前阶段,教师对知识准备决定着整个教学的质量和效果[3],教师应具备丰富深厚的造价与合同相关理论知识以及相当的工程实践经验,深刻地理解教材的内容,有能力打破教材中章节的壁垒,如案例的知识点可能来自不同的章节,再综合考虑案例的难易程度,案例和知识的关联性、案例对知识的覆盖性,选择案例和安排案例讨论顺序,如案例1到案例n难度逐步提升,要求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也逐步增加。同时,为保证教学案例的真实性、典型性、连贯性与综合性,教师也应深入调研实际工程项目,结合工程造价与索赔管理方向学科前沿,保证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和实际情况高度匹配及时效性,制作完善教学案例,使研究生对课程体系全局把握,并引发其深度思考与研究。此外教学案例形式应多元化,在文本案例的基础上加入视频案例、BIM模型造价计算案例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研究生的学习激情[4]。

四、课中—学生知识获取

课中阶段,教师应把自身定义为课堂的组织者及内容推进引导者[5],首先需全面介绍案例所依托的项目信息,如项目的规模,造价、目前进展情况、参与方信息及各方诉求,为学生全息投影式的搭建项目情景,让学生形成项目参与者的責任感;之后提出案例问题并营造开放和活跃的课堂氛围,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充分讨论(不限制学生使用电子设备查询知识点),如果观察到某组学生讨论进行缓慢,可干预与帮扶来保证讨论的效果;当所有小组形成统一意见后(教师阶段性的把握时间节点),小组代表依次陈述讨论过程及成果,着重说明对讨论有实质性推进的每个阶段性观点及如何通过逻辑闭环形成结论;最后,教师讲解案例中的知识点,梳理每个小组知识点的应用情况和掌握情况,在学生互评的基础上做出综合点评。

五、课后—学生/教师知识扩容

课后阶段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复盘案例、持续学习和再沟通,敦促学生把短期记忆进阶为其自身长期思维习惯和形成与实际工程匹配度高的知识体系[6]。同时,教师需建立课后沟通机制,定沟通时间和沟通方式,保证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更为全面的扩展了案例的相关知识后,产生新思考和问题能及时得到反馈。另外,教师跟踪反馈情况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需求边界,如有新知识自身也可再学习,实现后续案例的动态调整。

六、案例教学模式评价

S-T分析法即Student-Teacher分析法,可应用于对教学过程的分析[7]。该方法将课堂教学行为分为学生行为S和教师行为T,通过记录、处理和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数据,将教学过程图形化表示,从而客观评价教学效果和指导完善教学过程。S-T分析法将教师的解说、示范、多媒体操作、板书、提示、引导、提问、解答学生问题、评价、总结等定义为教师行为T;将除教师行为以外的所有行为定义为研究生行为S,包括研究生思考、研讨、发言、回答问题、记笔记等行为。可以选取索赔工作程序与索赔技巧应用案例、综合单价确定实例、BIM模型造价应用实例、工程量清单计价实例以及费用索赔计算等案例教学进行课堂录像,观摩教学视频采集教师与研究生的行为数据,绘制S-T数据图与Rt-Ch图,分析《工程造价与索赔管理》研究生课程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模式。

S-T曲线的横轴代表教师行为T的时间,纵轴代表研究生行为S的时间,斜线表示师生互动的行为时间。斜线越多则表明师生互动频繁,交流密切。

Rt表示教师行为T的时间在教学课堂总时间中所占比率,Rt值低说明课堂中教师行为较少,学生行为率较高[8]。Ch表示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的转换率,Ch值较高时(0.4-0.7)表示课堂师生合理互动,过低往往表示互动不足,过高则表明师生活动可能过于仓促。分析曲线并结合教学录像可采取措施使教学模式从传统的讲授型逐步过渡为对话型及混合型。

七、结语

在新工科理念指引下,本文提出了“循环式案例教学模式”并应用于《工程造价与索赔管理》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中,提出课前(教师准备)、课中(学生知识获取)和课后(教师/学生知识扩容)三个阶段,利用S-T分析法对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行为进行分析评价,阐述了研究生课程《工程造价与索赔管理》“循环式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以期为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建议。

参考文献:

[1]白丽.“知识产权法学”案例教学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21):50-52.

[2]晏永刚,袁月,孟卫军.工程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三维体系”构建[J].高等建筑教育,2019,28(03):40-47.

[3]章国美,吴坚生.新工科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9(06):100-102.

[4]郭汉丁,郭伟,马辉.面向工程的“三维度六环节”案例教学模式与实施路径[J].现代教育技术,2018,28(08):120-125.

[5]Zhengyu Fan.Teaching Practice Research of Webpage Design and Making Course——Development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Websites Based on Project Teaching[A].Informa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USA、Singapore Management and Sports Science Institute,Singapore.Proceedings of 2018 5th ERM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cial Issues,Social Work and Social Sciences(ERMI-SSS 2018)[C].Informa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USA、Singapore Management and Sports Science Institute,Singapore:智能信息技術应用学会,2018:4.

[6]李劲华,周强.案例教学在工程专业的适用性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09):157-159+163.

[7]刘立新,王萍,和安宁,周翔.S-T分析法在高中化学教学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化学教学,2014(01):27-30.

[8]姚永鹤,王艳红.全过程案例教学法的设计与实践——“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改革[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01):44-47.

基金项目: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工程造价与索赔管理》研究生课程案例库建设与案例教学(2019YJSJG023)

作者简介:石晓波(1968—),男,汉族,浙江宁波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工程项目评价、土木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高等教育实践。

作者:石晓波 申芳 肖跃军 周建亮 宁德春

掌握技巧获取索赔成果论文 篇2:

关于公路工程施工阶段成本控制分析

摘要;随着公路工程建设市场的日益竞争,公路工程项目的中标单价也随之降低,应该如何使企业获取最佳利润,最有效途径就是做好在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本文主要从公路施工过程中的造价成本控制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公路工程 成本控制 合同管理 重要性

1、施工阶段工程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工程造价的控制是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控制,但是在项目正式开工以后,在项目中标总价和清单单价已定的情况下,由于受到施工各方人员、材料设备、施工机械、施工工艺和施工环境之间不断变化且相互制约的影响以及缩短工期、垫资施工、地质条件、物价指数变化以及天气气候等各种突发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工程造价极易出现偏差,此时施工阶段的造价成本控制必然很重要。在施工阶段把各项工程造价成本控制在即定目标限额以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以求在各个施工工序中能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较好的企业效益和经济利益。

2、施工过程中造价成本控制的具体内容

项目施工过程中工程造价成本的控制分为三个阶段:即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要立足于主动控制,随时纠偏。工程造价分析与控制要根据项目的差异性,侧重点略有不同,以下介绍若干实用的造价控制操作方法和技巧。

2.1加强合同管理

合同签订是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源头,加强合同管理首先要从施工合同的签订抓起,签订合理可靠的合同,明確相关合同方的责、权、利,能从根本上控制施工成本、避免合同欺诈,有效地防范合同方面的风险。在合同签订前,要仔细分析合同条款,区分开明显的工程价款条款、可转化为经济责任的条款和隐含的经济责任条款,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合理规避风险,防范不可预见的经济损失和索赔。同时,我们不仅要重视签订前的管理,更要重视签订后的管理,即合同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控制作用。系统性就是凡涉及合同条款内容的各部门都要一起来管理。动态性就是注重施工过程的情况变化,及时对合同进行修改、变更、补充或中止和终止,施工阶段成本控制基础就是以合同为依据。切不可以为签了合同就万事大吉,把合同束之高阁,我们要防止由于合同管理不善而遭到的惩罚。

2.2加强施工过程控制

一般在施工阶段承包合同价已确定下来,成本造价控制的目标已明确,在这种情况下,在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除了加强合同管理外,还应重点加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杜绝浪费,充分发挥人的作用,采用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工程成本管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积极推行项目经济责任制,不断完善项目内部的岗位责任。在目前大多数施工单位对项目经理部的监督机制还不完善,对项目经理的约束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积极推行项目经济责任制,不断完善项目内部的岗位责任制,树立全员经济意识,建立起一套责权利相结合的项目成本管理制度,对于加强成本、降低造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编制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并组织实施。施工组织设计是用以指导施工准备乃至施工全过程的技术经济文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至关重要。在施工前应组织包括技术、质量、施工、机械、材料、劳力等相关人员,共同研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工程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施工方案,反复斟酌,优化方案,更为重要的是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所选择的施工设计或施工方案组织实施。

(3)合理配备施工人员,抓好材料、设备的采购和管理。由于劳动力来源不同,技术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有必要对各个班组进行筛选,选用技术熟练的班组承包各工种的施工作业,这样能从现场施工作业这第一道环节控制施工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和造价。材料费是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内容,必须加强材料在预算-计划-采购-签收-领用-使用-监督-回收等各个环节的责任制,落实到人。采购前应掌握材料、设备的投标报价和用量,采购时要及时认真地分析材料市场的价格走势,在质量、服务、价格方面反复比较,从中选优;材料设备进入施工现场要有严格的验收制度,对其数量和质量进行签收;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材料消耗定额和工程进度安排用料,限额领用,并对材料使用量上进行监督,防止浪费。

(4)严格审核工程施工图预算控制。根据施工图设计的进度计划和现场施工的实际进度,及时核定施工图预算控制目标。对于超出相应控制目标的施工工序及环节,要加以详细分析,找出原因,并及时与项目负责人沟通,随时调整或修正控制目标,对工程成本造价实施动态控制。

(5)保证工程进度拨款控制的持续性。工程进度拨款控制即完工工程计量支付程序,是实施工程成本造价全过程控制的重要内容。项目部计量工程师要积极协助业主及时、完整、细致、准确地完成计量申报审批及支付工作,严格控制工程进度拨款,从避免了工程款超期拨付的情况发生,同时为工程实施过程中资金链的合理、持续使用提供可靠的保证。

(6)切实抓好工程质量控制。工程质量是项目实施的最基本要求,在工程施工中把好质量关,可切实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工程的质量成本,从而避免因工序返修甚至返工现象的发生而导致工期延误以及工程成本的增加,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过程控制,严格监控工程质量,把不合格因素消除于萌芽状态,杜绝或减少不必要的材料浪费、人工费增加及工期延误,精心组织、合理施工,在满足合同的条件下努力降低成本。

2.3积极做好索赔工作

在施工阶段,常会发生一些项目的索赔问题,而索赔问题也是双方争议最大、最难解决的问题。如何做好索赔控制,对施工单位来说很重要。首先要提高索赔意识,充分掌握有关索赔工作的程序及内容,做好索赔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保存工作。并且对进度问题和其他重大问题的会议应当做好文字记录,并让会议参加者签字,作为正式文档资料。同时对业务往来文件应进行编号、记录、做好文件管理工作,为以后索赔工作提供充足的事实和依据。其次应对索赔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别汇总统计,而后根据索赔项目的不同,依据项目实施合同条款及技术规范内容,结合项目实施过程中收集的签证手续和详尽细致的第一手证据资料分别提出索赔申请,做好索赔申报批复工作。

2.4工程造价款的结算

工程造价款项的结算,是项目实施成果的集中体现。在结算过程中,要充分、透彻地理解合同的每项条款,按合同要求做好结算书,对于合同内和合同外的项目要分类结算,并做好结算用的支持材料(如设计变更资料、现场签证、工程量计算书、会议纪要等)。工程完成后,必须对该工程的所有财产和物质进行清理,作为企业内部成本核算的依据。对内部分包的施工结算,根据施工合同、各原始预算、设计图纸交底及会审纪要、设计变更、施工签证、竣工图、施工中发生的其他费用,进行认真审核,并重新核定各单位工程和单位工程造价。当与业主的竣工结算及内部分包单位的施工结算完成审查定案后,应按合同规定,及时收回工程款,加强资金管理,尽量减少企业资源和资金的占用,加快资金周转,并及时雨进行成本分析,计算节约或超支的数额并分析原因。

3、结论

工程成本造价管理贯穿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而施工单位在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尤为重要。因此,施工单位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提高企业施工阶段的工程成本造价管理水平,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合本企业的施工管理工作体系,使施工管理人员知识多元化,优质、高效地完成所承接的施工任务,在施工管理中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作者:李扬

掌握技巧获取索赔成果论文 篇3:

基于思维导图的研究生创新思维训练方法研究

【摘 要】如何培养创新能力是当前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创新思维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前提与基础,其形成和培养更应得到重视。针对目前研究生创新思维培养方面存在的强调概念思维忽视意象思维、虽然思维敏捷但缺乏训练有素的创新思维方式等问题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思维导图应用于研究生创新思维训练的相关性和可行性。本文以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为研究对象,给出基于思维导图的创新思维训练方法并运用于“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的课堂教学中,实践研究证明,基于思维导图的思维训练方式使研究生在抽象知识的理解、发散思维的形成上作用显著,达到了提高主观能动性、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积极性的预期目标和效果。

【关键词】创新思维训练;研究生;思维导图;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系三峡大学2016年研究生教研教改项目(编号:1)的研究成果。

一、前言

如何培养创新能力是当前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创新思维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前提与基础,其形成和培养更应得到重视。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教育家托尼?巴赞发明的一种将放射性思维具体化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通过将思维过程可视化促进发散思维的形成,从而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本文以研究生创新思维能力训练为研究主体,以“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生课程为教学实践,就如何运用思维导图工具,鼓励学生用发散思维,增强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期实现到创新思维的训练。

二、研究生创新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

创新思维是指人脑利用现有知识信息储备,依靠逻辑和非逻辑思维方法发明或发现一种新的方式用以理解和评价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界限,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创新思维是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高级思维活动,它表现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灵活地通过各种途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在某些知识间建立新的联系,最终有所发明和创造。

研究生较本科生而言,生理和心理趋于成熟,在长期的求学过程中储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并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理工科的研究生的逻辑思维即归纳、演绎、推理能力较强,为创新思维的形成和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我国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创新思维呈现以下的特点。

1. 强调概念思维忽视意向思维

概念思维以概念、判断、推理、公式化推导系统为基本要素,遵循逻辑思维方式。概念思维只限于对已有意义的规定、组织和系统化,可称之为安排意义的(meaning-arranging)理性活动。长期以来科学理论知识教育体现的逻辑严谨的推理方法使研究生特别是理工类研究生对用概念思维及其形式逻辑方法处理问题较为熟悉和偏爱,相反对联想、想象、灵感、直觉、顿悟等意向思维持有怀疑和否定的态度,想象力和发散思维不够活跃,导致研究生群体意向思维能力弱化,发散思维和想象力滞后,甚至出现僵化思维、定势思维。显然这种以静态的书本知识为样板的思维方式是片面的,因为科学创新本身是动态连续的过程,是概念思维和意象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忽视意向思维不仅很难将研究生现有的知识转化为创新知识,甚至会影响新知识的吸收和消化,而拥有想象力对从事科学研究的研究生来说比拥有知识更为重要。

2. 思維敏捷但缺乏训练有素的创新思维方式

通常研究生精力充沛、大脑活跃思维敏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常有灵感出现,这种灵感具有突发性和瞬时性。如果不及时采取适合的方式正确引导学生刻意、持续、专注地记录和训练,这些珍贵灵感就会昙花一现,无法形成系统的创新思维,更无法得到创新性成果。久而久之,研究生由于思维惯性和惰性,会倾向于求同、平衡。我国高校研究生长期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成长,较少地接受创新思维培养和训练,容易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生搬硬套,喜欢采取“模仿”或“学步”式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将知识和信息线性排列,其联系与存储固定,导致成果仅仅是知识的简单堆砌、复印、重组,很难有创新。

三、创新思维与思维导图的相关性

创新思维是创新力的核心,而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灵感、想象等意向思维的获取常常需要思维的发散。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新能力的主要标志之一。

创新思维的技巧性方法和训练策略中,有许多都与发散思维有着密切关系的。其中思维导图就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人Tony Buzan创造的一种笔记方法,它运用左脑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将一些枯燥烦琐的信息变成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发散非线性的系统图,激发大脑进行多种联想,帮助大脑快速记忆知识及产生各种具有创新性的想法。

由于思维导图是以大脑易于接受的方式来形成与大脑内部结构相似的知识结构发散网状脑图:先确立中心问题,然后由中心向四周发散出思维线条,通过联想、组合等形式建立各线条上的节点,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个中心主题,按学习的思考顺序连接,再向外发散出关节点,直到末端的枝条概括总结端节点的内容,最终呈现出与人类发散思维相类似的放射性立体结构。这种发散的可视化的结构图与创新思维用多角度思考问题有很多相似之处,能够引导人摆脱思维定式的束缚,并自由、灵活地使用发散思维探索问题的答案。

四、基于思维导图的研究生创新思维训练的可行性

创新思维不是天生就有,而是通过后天思维训练和专业教育等方式获得,并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得到提升。结合创新性的普适性内涵和研究生教育的目标与特点,研究生群体的创新能力培养的范畴一般包括:1.创新性思维能力;2.探索和开拓新领域能力;3.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产生新知识能力;4.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独立从事科研工作能力;5.学术表达、传递和交流能力;6.创新个性自我养成的能力。

显然,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基础。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包括:提出和理解新概念的能力;用发散、逆向、非逻辑思维分析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等。因此,基于思维导图的研究生创新思维训练的可行性表现为以下几点。

1. 思维导图应用于发散思维训练的可行性

思维导图本质是引导大脑采用“多线程”的发散思维模式。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学习时,可选择某个知识为出发点进行相关知识的自由联想,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知识迁移并试图产生新的知识。

2. 思维导图应用于逆向思维训练的可行性

思维导图使用不同的颜色和外形,放大关键知识点并使用维度。知识点可通过维度联系、调整、倒置,使学生思维不会受到某种固有标准和规则束缚,引导学生从相反的方向即逆向思维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

3. 思维导图应用于非逻辑思维训练的可行性

直觉、灵感、想象等非逻辑思维在科研创造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非逻辑思维常常难以用语言、公式、数字表达,思维导图可以将无法表述的文字用颜色、代码、图像等元素形象化表征,正所谓“一图胜千言”。思维导图用视觉效果刺激大脑,激发联想,使学生迅速掌握整个知识架构,短时间从整体把握问题,有利于直觉思维的形成。

五、基于思维可视化的研究生创新思维训练实践

在笔者所授的“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生课程教学实践中,采用思维导图作为创新思维训练的工具,对引导学生掌握运用知识并形成创新性思维有较大助益。在实践中选择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2015级和2016级两个班,每班8人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级授课教师用思维导图训练模式进行为期一个学期40个课时的讲解,对照2016级班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训练方法如下。

1. 主题定义

确定好教学主题内容为“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点”。选择这一内容的原因为该主题有一定的开放性,适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此外主题结构适合采用思维导图的教学形式。将班上8名同学分成4组,每组2人,老师分配任务。每组的任务分别为:工程索赔、工程变更、工程进度款与预付款、现场签证。在学生明确基本概念和训练目标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前收集相应的资料。

2. 德尔菲法

小组成员依据各自主题和课下收集的资料,利用绘图软件独立制作思维导图。经自评、小组讨论、互评,到重构和修订,列出主要分支概念和知识点,并且自我提问和回答,给出知识点巩固和创新措施。这个过程中所有成员可以在轻松开放的教学环境中解放思想,让各自意见相互碰撞形成开放性思维火花。每一位成员提出的可行性想法都会被鼓励并采纳,并与其他组员深入挖掘。在德尔菲法这一阶段,研究生思维发散程度高,能创造性的完成思维导图。

3. 思维导图展示和重构

教师按正常教学进度,讲授该教学内容之后,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各小组分配的主题,将制作的思维导图的成果进行随堂演示和讲解。小组间通过交换意见,反馈信息,完成互评,并进一步修正和重构思维导图。图1为其中一组成员针对“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关键点——工程索赔”这一主题进行的思维导图展示。教师作为参与主体对每组展示成果进行点评。

4. 训练效果评价

采用定性定量结合的方法对思维导图制作质量、思维导图展示中体现的创新思维能力(想象力、独创性等)、小组成员参与度,及学生反馈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比采用思维导图训练的2016級研究生和常规授课的2015级研究生的课后开放性作业、课程小论文的完成质量来检验创新思维训练的成果,评价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评价指标采用陈龙安的创造思考评估指标,填写思维导图制作与创新思维训练评价表,评价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结合等方式。

六、训练成效分析

从思维导图制作与创新思维训练评价量表的结果可以看出,三个小组反映思维导图制作的评价指标总得分均占到满分比例73%,反映创新思维的指标得分占满分比例81%。从得分的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思维导图制作方式和课题内容的掌握的平均水平达到了中等,创新思维的评价分数达到了良好以上。因此,在本次研究生专业课程学生在思维导图和创新思维训练的研究生教学中取得了较好效果,初步达到预期目标。

对比研究生平时作业、课程小论文完成情况可知,采用思维导图训练后的2016级研究生论文重复率、内容相似度要比2015级要低。论文结构、论文选题、知识点的理解明显高于常规教学的班级。因此,可以认为思维导图训练法在“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教学实践中,不仅可以梳理复杂、抽象的知识点,而且在辅助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分析和重建知识结构上效果良好,有利于研究生发散思维的形成,并提高其创新思维能力。

由于研究生大多是直接从本科升入,没有相应的工程实践经验,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对现场签证、工程索赔和变更等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知识点,会感觉抽象不易理解,学习兴趣慢慢降低。通过思维导图这种灵活教学方式,可帮助学生寻找问题突破点,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寻求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图1工程索赔案例,学生主动提出增加不同性质索赔案例,并增加总结分析和比较的节点。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兴趣不断增加,学习效果就会不断提高。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评价和讲演,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还提升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团队协作精神。教师由传统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演变成参与者,学生的主体性得以体现,增加了学生创新的自信和勇气。

参考文献:

[1] 张祥龙.概念化思维与象思维[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8,59.

[2] 赵四学,刘仲林.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五创一体”法探微—中科大“自然辩证法”教改实践一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4,(9):16-20.

[3] 吴静.基于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4] 贺硕怡.对于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理论分析[J].科学与财富,2013,(8):32.

[5] 汤铭.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思维导图教学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6.

(编辑:王春兰)

作者:刘潋 伍阳芷 吴黎明

上一篇:医学形态考试远程教育论文下一篇:信息化背景下城建档案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