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分析论文

2022-04-21

摘要:当前社会形式下,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问题引起政府、学者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黔东南州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现状以及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的具体措施,深入分析政府扶持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面临的主要困难,最后提出完善黔东南州政府扶持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的对策及建议,从政府角度进行分析旨在为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提供借鉴之处。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分析论文 篇1:

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问题分析与对策

摘要:农民工的再就业问题,关系到民生与国家安定。本文在对3679份关于返乡农民工的调查问卷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经济开始复苏的事实,集中探讨返乡农民工的再就业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返乡农民工;调查;再就业;群体分化

2008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中,大量的劳动力短时间里被释放到社会上。其中,农民工占了绝大部分。今年以来在国内经济企稳回升的情况下,农民工就业出现的新问题是:一方面,农民工失业的阴影尚未散去,不愿外出就业;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复苏,沿海地区再度出现农民工劳动力短缺。政府和市场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关乎民生与国家安定。本文基于对华南理工大学大型调研平台回收到“关注返乡农民工”调查问卷(包括村级问卷和个人问卷,共3679份)的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农民工再就业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一、返乡农民工的群体特征

(一)返乡农民工多因“失业”

“农民工”这个概念是国家将公民划分为城乡两种身份的政策实施的结果。本次问卷调查中定义的返乡农民工,是指在户口所在地以外的地区工作后返回户籍所在地,而同时拥有农业户口的人。

据问卷调查所得,返乡农民工返乡的主要原因中,由于企业倒闭,找不到工作或解除合同的人数占调查总体样本的56.3%,而返乡是为了创业的人数只占总体样本的4.6%。下图是对返乡农民工的主要成分分析:

如图1所示,按照返乡的原因可大致把返乡农民工划分为三类,一类是为了创业而返乡,一类是因为失业而返乡,第三类则是由于回家过年,告老还乡等原因而返乡。回乡创业的这部分农民工,假如创业取得成功,就可以摆脱“农民工”这个身份;假如创业失败的话,可以再次创业或选择就业。而因为失业返乡的农民工,如果不利用自己对土地的所有权进行生产获取收益,而又没有其它合法途径取得生存资源的话,那就必须进行再就业。选择进行农业生产的,其身份则由农民工转化为农民。

(二)返乡农民工群体分化

到2009年下半年,在全国2.1亿农民工中,已有780万人提前返乡,单纯依靠农业生产是无法完全吸纳这些劳动力的。80后新一代的农民工绝大多数不再掌握农业生产的知识,在不经过培训的情况下根本无法进行农业生产。况且,他们更适应城市的生活方式。这样造成了新旧两代农民工在价值观上差异日渐明显。最根本的差别在于80以前的农民工依然对土地抱有一种特殊的归属感,而80后的农民工则希望融入城市。

返乡农民工的群体分化现象,要求在分析返乡农民工的再就业问题时要做到“因人而异”,在考虑返乡农民工共性的同时,更要考虑其要求的特殊性。

二、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问题分析

绝大部分的被调查者都经历过找工作难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可总结为自身的再就业条件、就业意向与就业途径三个方面。

(一)返乡农民工的再就业条件

1、学历成就业门槛。

被调查者中,文化程度为初中的,占总体样本的53%,其次为高中(中专、职技校)(23%),小学(18%),本科以上的最少,只占1%。从返乡农民工的文化构成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人的学历水平只有初中和高中。这样的学历限制了他们往更高层次的工作发展。大部分被调查者在返乡前,只从事过初级加工业和体力劳动行业。在表示找工作困难的被调查者群体中,有34.1%表示找工作困难的主要原因是文化水平不高。同时在调查中也发现,文化程度与平均工资基本上成正比。学历越高,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等各种保险的购买比例越高。

2、工作经验定身价

从招聘农民工的企业单位出发,他们更注重农民工的工作经验。招聘没有工作经验的农民工,这就意味着企业要拿出一部分利润作为培训的成本,这是大多数企业所不愿意做的。工厂往往在接到大订单后,才会临时招聘一些员工。对于这些工厂来说,他们一般不会花时间与金钱去培训一些新手,他们需要的是能够立即上岗工作的工人。招聘一些有经验的工人,对工厂来说,既节省了培训的费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从农民工方面出发,缺乏工作经验,无疑是再就业的一个劣势。尤其是对新一代农民工而言,他们年青力壮,具备超越父辈的活力,但他们于农村缺乏农业生产的知识,于城市缺乏工作的经验,这使得他们就业面临双重的困难。

(二)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意向

从总体趋势上看,农民工除了来自河南,江西等农民工输出大省外,大部分来自于本省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如珠三角地区就存在一大部分来自粤西和粤北地区的农民工。由此可见,如果工资水平、城市环境等差别不是特别大的话,大部分农民工更愿意选择就近就业。

从不同群体的就业意向上看,以80年为转折点,两代农民工的就业意向有着明显的不同,新一代的农民工在就业意向上显现如下特点:1.偏向于从事非体力劳动;2.偏向于在城市就业,返乡工作期望不高;3.对工资的期望值偏高。

另外,调查发现,有34.7%的返乡农民工对前途感到迷茫或焦虑,这部分人容易受到环境和他人的左右,如果不加以引导,可能会盲目流动。

(三)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途径

2009年初开始出现农民工返乡潮,各级村镇政府基本上有对返乡农民工作做登记工作并展开了各种帮助农民工创业或就业的活动。但是09年春节过后,还是有大批农民工盲目北上和南下找工作。通过总结,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途径有如下特点:

1、就业途径非正式

选择再人城就业的农民工,除了到人才市场外,大多人选择到工厂集中区,看工厂是否招人,或者到车站、汽车站上落点等,看有没有人招聘。还有少部分人,则是通过亲友老乡介绍人职。

2、就业途径“靠自己”

在被调查者中,有超过一半对政府的创业就业政策不了解。返乡农民工在就业方面普遍存在一种心理,“靠政府不如靠自己”。这一部分原因归结到,政府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政策的宣传有所欠缺。农民工找工作抱着“靠自己”的这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自己寻求政府帮助的主动性。农民工人城找工作,第一个跑的地方是人才市场或有招聘广告的地方,甚少会跑政府宣传栏了解政府政策,就算知道一些政府的政策,也不知道如何利用。

三、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问题的对策

返乡农民工的再就业问题要得到解决,是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的。解决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问题,其根本是降低农民工的流动性,增加工作的稳定性。农民工不应永远处于被动选择状态。盲目的人口流动,只会增加社会管理的成本,浪费资源。

(一)为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创造条件

农民工的就业难主要原因是学历与经验的缺乏,无论是新一代农民工还是老一代农民工对其进

行培训和提升文化素质是不可缺少的。这既是时代进步的要求,也是农民工再就业的必要条件。

1、提供再就业培训

目前我国的农民工培训大致由三部分构成:一是企业培训,二是自费职业培训,三是由政府组织实施的培训计划。调查显示,前两种培训范围极小,对农民工的培训主体,主要还是依靠政府。自农民工返乡潮出现以来,各级政府均实行了各种培训计划,如农业部主管的“阳光工程”等。再就业培训的内容应该以实用为主,让农民工掌握一技之长。

2、提升农民工文化素质

调查显示,农民工与流入社区互相缺乏好感,主要是由于农民工群体素质普遍偏低以及成员身份得不到承认所造成的。对于进城再就业的农民工,应该提供适当的心理咨询,帮助农民工融入城市,培养其城市归属感。同时,在城市中通过树立农民工模范,宣传农民工英雄事迹,重塑农民工形象。另外,积极提升农民工的自我维权意识,也应该作为提升农民工文化素质的一个方向。

(二)合理疏导返乡农民工流向

过去,曾经出现过农民工“盲流”的现象,如果对这种农民工的流向不加以疏导,不仅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更多的会给城市带来管理上的问题。

1、提供适当的就业指导

各级地方政府应该为返乡农民工提供适当的就业指导,积极宣传当地再就业政策。利用网络资源,口头宣传等多种方式为当地返乡农民工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引导其理性对待人城工作的问题。与此同时,政府还可以和一些民间非盈利组织合作,借助这些组织的力量提供就业宣传及再就业指导。

返乡农民工由于经济信息手段等问题,通常无法第一时间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做出反应。农民工得到的就业信息往往是滞后的,因此,当地政府还应时刻追踪社会动态,为返乡农民工及时提供准确的就业信息。

2、建设新农村

问卷调查发现,在决定留在家乡的农民工群体中,有36.1%的人是打算在家乡找工作,24.8%的人打算在家乡务农,另外还有28.9%的人打算在家乡创业。建设新农村,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是实现农民工就业的最经济条件,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或新型工业,优化产业结构,帮助创业群体,以创业带动就业,以自身的土壤孕育本地的繁荣。

(三)加强返乡农民工的工作保障

这次金融危机可以看出农民工是最没有工作保障的群体。农民工大量返乡,一方面说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之大,另一方面反映了农民工的工作亟需得到保障。

1、保证农民工合法就业

农民工受本身受教育水平的限制,维权意识普遍不强。对急于寻找工作的农民工来说,就业的渠道是否合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找到工作。在黑中介活跃的农民工就业市场,政府有责任保证劳动力市场的合法性,打击黑中介。同时,政府也应该对工厂的招聘途径做出相应的规定,不能任其“遍地开花”。同样,政府也需要监督企业对农民工的管理方式,确保农民工的权利在法律上得到保护。

2、稳定农民工工作

经历过这次农民工返乡潮,让部分农民工意识到外出打工的不稳定。在这次调查中。有26.9%的被调查者希望留在家乡发展。究其原因,在于农民工对城市的付出与城市给予农民工的回报极不对等。金融风暴后的民工荒让城市管理者意识到把这些城市建设者留下来的重要性。从户籍、子女教育、物质资助等方面满足农民工的基本生活要求。稳定农民工的工作,对于社会来说,能保证劳动力的数量;对于农民工来说,能保证他们生存的基本条件。

总之,在经济企稳的今天,正是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问题得以解决的契机,只有客观的对问题进行分析,结合现实与返乡农民工就业需求,才能避免再度出现农民工大规模的返乡潮,保证社会及经济健康平稳地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雷育胜,王坤钟,关于返乡农民工创业问题的实证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9,(10):235—238.

[2]韦云凤,广西返乡农民工就业困境及对策[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52-54.

[3]

冯荣珍,安巧珍.返乡二代农民工再就业的途径[J].经济导刊,2009,00):87-88.

[4]李翔.金融危机背景下返乡农民工的职业培训与就业疏导[J],成人教育,2009.(9):85-86.

[5]程慧栋,吕世辰.政府、企业与第三部门:农民工劳动管理中的多维角色分析[J].经济问题,2009,(10):83-85.责任编辑:余树华

作者:张树旺 赖笑娟

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分析论文 篇2:

黔东南州返乡农民工再就业中的政府扶持体系研究

摘 要:当前社会形式下,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问题引起政府、学者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黔东南州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现状以及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的具体措施,深入分析政府扶持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面临的主要困难,最后提出完善黔东南州政府扶持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的对策及建议,从政府角度进行分析旨在为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提供借鉴之处。

关键词:黔东南州 返乡农民工 再就业 政府扶持

近年来,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好的重大问题。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并不缺少动力,部分返乡农民工在外学习了技术,掌握了先进管理经验。但农村市场环境并没有达到再就业的条件,打击了农民工再就业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返乡农民工普遍文化水平较低、人力资本偏低,凭自身力量再就业有一定难度,因此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需要政府参与,并提供政策支持和就业环境。

一、黔东南州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现状

为更好了解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的现状及特点,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黔东南州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2份。调查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对黔东南州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情况、培训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问卷,根据调查结果对黔东南州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状况作出推断。

1.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在被调查的返乡农民工中,首先从性别上来看,男性63人,占总数的 61.8%;女性39人,占 38.2%。其次,从年龄上看,30岁以下44人,占 43.1%; 31-40岁27人,占总人数的26.5%,占 62.7%;41-50岁18人,占17.6%;50岁以上13人,占12.7%。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调查者中男性居多,调查对象偏年轻。

2.返乡农民工文化程度。在对返乡农民工文化程度的调查表明:小学文化程度占9.8%;初中文化程度占48%;高中文化或中專文化程度占35.3%;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6.86%。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数占一办以上,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导致农民工在就业中竞争力较低,大多从事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差的工作。

3.返乡农民工获得再就业信息的渠道。在对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渠道的调查表明:64%的返乡农民工通过亲戚、朋友介绍找到工作;27%的返乡农民工通过招聘信息、网络信息再就业,通过政府提供岗位或引导、促进就业的只占9%。调查数据说明,返乡农民工通过政府获得信息、岗位的极少,政府在引导和促进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方面仍有很大进步空间。

4.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调查数据表明:62%的返乡农民工希望得到政府提供的技能培训,仅有13%的返乡农民工接受过政府部门在就业方面提供的服务(招聘会、技术培训、就业中介)。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返乡农民工希望得到政府提供的技术、技能培训,而不希望参与技能培训的返乡农民工大多顾虑培训费用,不愿对技能培训进行投资,认为培训花钱且作用不大。大多数返乡农民工并不知道政府相关的帮扶政策,也没有听说过技能培训补助。此外受一些质量较差的培训影响,部分返乡农民工认为技术培训内容太空,不符合实际情况,很难发挥价值。这些因素阻碍了他们接受培训。调查中接受过政府提供的就业服务的返乡农民工极少,说明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还相对薄弱,农民工知晓程度低,培训内容及规模还不能满足农民需要。

5.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遇到的主要问题。据调查结果显示,资金、技术、政策支持、信息获取、就业岗位少等都是返乡农民工再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创业意向的返乡农民工遇到的最主要问题是资金缺乏,创业资金主要靠原始积累或向亲戚、朋友借贷。向银行贷款的人并不多,他们普遍认为贷款利息高,贷款程序复杂。其他返乡农民工认为政府应该多提供相关培训,为再就业者提供优惠政策,完善法律法规,创造好的就业环境。并及时更新就业信息及市场信息,增加就业岗位。

二、黔东南州扶持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的具体措施

贵州省高度重视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问题,发布相关文件,促进农民工再就业,如:2015年《“雁归兴贵”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行动计划》就引导返乡农民工就业、拓展就业创业空间、提升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能力、健全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精准帮扶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家庭劳动力返乡创业就业、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财政支持力度、加强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金融服务、强化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组织实施等方面提出了相关计划。

黔东南州根据本州实际情况2015年制定了《黔东南州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方案》,方案就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落实省政府“雁归兴贵”计划提出了相关工作安排,把责任划分到具体实施单位,工作任务划分更为细致。方案提出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农民合作社,对农民工创业给予优先扶持,力争每年实现重点引导20000名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

1.政府对返乡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针对返乡农民工文化程度低、缺乏专业技能这一情况,黔东南州各级政府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黔东南州对适龄农民工提供劳动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班,并享受培训补贴。仅2016年一月组织返乡农民工参加创业培训1000名以上,组织开展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1.5万名以上[3]。在黔东南州政府的指导下,各县级政府也根据本县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如:台江县利用“农民夜校”、“道德讲堂”等方式积极组织开办创业就业培训班,提高农民工创业就业能力。黄平县与企业合作,在农民工上岗前开展与岗位需求相一致的就业培训,提升返乡农民工的专业技能,确保返乡农民工完成培训后可以立即上岗。丹寨县根据企业用人需要,开展“阳光工程”、“农民工技能培训”等涉农培训项目,返乡农民工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麻江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聘请经验丰富的厨师到宣威镇乌羊麻苗寨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 农家乐烹饪技能培训。技能培训按照农家乐菜式,手把手传授如何选取食材、如何调味料、如何创新菜品以及烹饪的专门技能等知识。

2.制定扶持政策促进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黔东南州政府也非常支持和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制定了相关的扶持措施。为更好实施“雁归兴贵”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行动计划,除就业技能培训外还给返乡创业就业农民工提供创业指导、政策咨询、小额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更好引导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如:黔东南州建立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落实税费减免及政策性补贴等政策支持,对符合国家相关条件和政策,进入黔东南州州城镇创业的农村劳动力和返乡创业农民工,比照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享受税费减免;对创办、领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或从事特色养殖业的,享受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岑巩县为帮助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搭建创业就业平台。开展 “园区招聘会”、“送岗位下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等特色招聘活动。

3.立足本地实际扶持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黔东南州各级政府立足本地实际发展特色产业,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如:剑河县大力发展库区养鱼,并积极引导扶持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就业。锦屏县是贵州省10个重点林业县之一,该县积极深化林业改革成果,招商引资建集约型木材加工企业,促进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雷山县采取资金扶持、政策优惠、技术帮助、技能培训等办法,大力鼓励扶持返乡农民工回家创业,让更多的返乡农民工农民在家门口就业。雷山县工商局、县劳动局、县团委等部门采取公司+企业+农民的方式,大力支持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镇远县依托旅游业帮助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部分返乡农民工在政府的帮助下办起了农家乐,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

三、黔东南州政府扶持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面临的主要困难

1.就业服务和培训不足。虽然黔东南州十分重视对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服务和培训,对农民工培训的资金逐年增加,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从实施情况看,仍有很多不足。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培训时间比较集中,部分农民工因为工作或私人原因与培训时间存在冲突,参加不了培训。有的课程内容实践性强,短期内无法看到效果,让返乡农民工对培训失去信心。部分培训只讲授书本上的理论缺乏实践,内容过于深奥,无法与现实相结合,培训存在走过场的情况,不符合返乡农民工需求。虽然黔东南州政府对返乡农民工培训给予了一定补贴,但农民工个人仍然承担大部分的培训费用,部分农民工因为培训费放弃了培训。关于返乡农民工就业培训的宣传引导工作不到位,大多数农民工还不知道有针对农民工就业的培训,也不知道政府给予农民工的培训补助,信息渠道有待畅通。

2.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问题已经引起了黔东南州政府的高度关注,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支持和鼓励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地方政府扶持政策是根据国家或省政府的指导政策实行,没有调研当地实际情况,不完全符合本地返乡农民工的需求。执行过程中存在政策实用性差、执行不到位、宣传不到位等情况,真正享受到扶持政策和服务的返乡农民工不多。部分地方政府财力能力不足,导致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特别是一些较贫困的县政府,政策执行度不高。

3.配套服务不完善。尽管黔东南州政府开展了一些扶持工作,但相关的配套服务严重滞后,相应制度尚未成熟。工作中仍存在服务意识不强、办事程序繁琐、政策落实难等现象。返乡农民工在创业就业过程中需要去多个部门办理各种许可证和工商登记等多项手续,而部分部门仍存在服务意识差、办事效率不高等情况,加之对政策和办理程序的不了解,影响了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就业热情。

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需要了解本地的市场信息、政策信息等各种信息,但政府设立的社会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更新慢、信息数量少,利用率极低。大多数农民工获得信息依靠亲戚、朋友口口相传,信息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差。

4.基础设施薄弱。近年来政府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黔东南州已做到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的落后面貌。但黔东南州所辖15个县,仍有14个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由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无法满足政府扶持政策的需求,无法满足鼓励返乡农民工在家门口创业就业的要求,部分农民工返乡后就业难不得不再次外出打工。总体来说农村地區的基础设施较差,仍存在信息不畅通、通信设施差、交通条件差、运输成本高等各种问题,严重制约了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就业。

四、完善黔东南州政府扶持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的对策及建议

1.政府政策引导农民工参与培训。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些列针对返乡农民工培训的政策,但培训政策不够细化,内容不够完善,许多具体事项尚无政策支持。政府应该完善相关法律,对培训质量、内容、资格、资金等方面进行监管。同时可建立多层次的就业培训,开设初级、中级、高级等多种层次的课程,使没有任何经验、有一定技术的返乡农民工都可以参加培训。课程设置还要针对本地实际情况,多开始符合市场、企业需求的课程。培训时间应灵活多样,根据大多少农民工的时间来定。培训应该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农民工多动手,增加培训的效果。农民工培训光靠政府补助还远不能满足需求,政府在加大培训投入的同时应引导用人企业加入到培训的队伍中来。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设置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培训项目,政府对企业培训给予一定支持,可减免培训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费用。在此基础上,对培训的宣传必须深入到基层,采取多样化的宣传方式,利用各种媒体宣传的同时,联合各级政府上门宣传,耐心讲解,发放宣传资料,确保有培训需求的返乡农民工及时了解培训信息。

2.加大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地方政府要立足本地实际情况,认真做好调研,了解当地返乡农民工的就业现状,制定一些返乡农民工迫切需要扶持政策。继续加强财政扶持和补贴政策,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给予税收减免。首先,地方政府应适当给予返乡创业农民工资金支持,扩大创业贷款覆盖范围、简化贷款程序、放宽小额担保贷款条件、降低或补贴贷款利息、延长还款期限等,不断扩大政府的资金支持力度。其次,从政策上放宽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经营场所限制,支持返乡农民工通过合法方式利用废弃厂房、闲置土地等场所进行创业。充分利用各地工业园区,积极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规模。

3.营造良好创业就业服务环境。返乡农民工由于文化水平偏低、信息不通畅,创业就业具有一定盲目性。因此,政府要建立一个适合农民工需要的服务模式,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意识。正确定位政府角色,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成立针对农民工的服务大厅,开设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务。解决农民工创业就业过程中办证多、办事难等问题。减免行政收费,为返乡农民工提供简单、快捷的配套服务。

地方政府可成立信息发布的专业机构,该机构除发布信息外还可向农民工提供政策咨询。同时可在农村设立信息专栏,及时提供各种信息供农民工选择。目前,农村的网络利用率也在逐年增长,可利用网络开设各种就业信息、政策、服务指导的网站,同时可开设手机版网页,方便农民工随时查看。

4.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要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完善农民工创业就业所需的电力、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提高创业就业硬件环境。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强外部条件。如返乡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农村合作医疗、社会保证、困难救助、劳动权益保护等各方面提供帮助,为返乡农民工留在当地创业就业提供良好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雁归兴贵”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行动计划的通知(黔府办发[2015]31号).

[2]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黔东南州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方案的通知(黔东南府办发[2015]53号).

[3]黔东南州“六大工程”吸引春节回乡农民工就地创业就业http://www.qdn.gov.cn/info/egovinfo/public-arc/zrsj-15_A/2016-0217001.htm.

[4] 麻江:開展“四在农家 美丽乡村”农家乐烹饪技能培训http://www.gywb.cn/content/2015-03/29/content_2729037.htm.

[5]李正龙,范君晖.就业与培训:政策与实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6]李成华,张文才,靳小怡.金融危机背景下人力资本对返乡农民工发展意愿的影响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8-13.

[7]马芒,徐欣欣,林学翔.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一“基于安徽省的调查[J].中国人口科学,2012,(2):95-102.

[8]王尚旭,向建,任超,欧书阳.返乡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3).1877-1878,1891.

[9]杜广庆.浅谈地方政府在返乡农民工创业中的职能定位[J].科技与法,2010,(9):32-34.

[10]刘洪彪,廖楠.农民工返乡创业与政府角色定位探析[J].沈阳建筑大学报,2010,(1): 90-93.

[11]丽慧,万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府支持体系研究[J].商业时代,2010,(1):70-71.

作者简介:李嗣婷(1985—),女,贵州凯里人,凯里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分析;王承艳(1973—),女,贵州凯里人,凯里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作者:李嗣婷 王承艳

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分析论文 篇3:

人力资本与返乡农民工稳定就近就业的作用机理分析

摘 要:提高就业质量、保持雇佣关系稳定是返乡农民工稳定就业面临的突出问题。笔者认为,人力资本通过就业选择决策能力、就业信息分析能力、就业职业适应能力、就业收益评估能力四种能力影响返乡农民工稳定就近就业,而稳定就近就业又反过来提升返乡农民工人力资本质量。基于此,笔者重点从职业技能培训和社会保险制度方面得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人力资本;稳定就近就业;作用机理;返乡农民工

Affecting Mechanism of Human Capital and Employment Stabilization around Hometown of Returned Peasant-Workers

SHEN Peng

(School of Management,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25, China)

Key words: human capital; employment stabilization around hometown; action mechanism; returned peasant-workers

就业是民生之本。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进而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当前形势而言,提升就业能力、提高就业质量、保持劳动关系稳定是返乡农民工稳定就业面临的突出问题,而人力资本无疑是返乡农民工稳定就业最为主要的因素,相关研究主要体现在运用不同区域的调查数据分析人力资本的部分变量指标对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或职业技能培训的影响[1-5]、人力资本对返乡农民工创业或发展愿景的影响[6-8]及返乡农民工人力资本或就业培训的某些现状[9-10]等方面,但缺乏人力资本与返乡农民工稳定就近就业作用机理的系统分析。基于此,笔者根据返乡农民工人力资本的内涵及其贵州返乡农民工就近就业的影响,探讨人力资本与返乡农民工稳定就近就业的关系,分析人力资本对返乡农民工稳定就近就业的作用机理,进而提出人力资本视角的返乡农民工稳定就近就业支持体系。

1 返乡农民工人力资本的内涵及维度

人力资本是指返乡农民工所拥有的体质、智力,以及通过后天教育培训及外出务工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技能、经验综合而成的本领和条件,是返乡农民工就近就业的基本条件,是其稳定就近就业的必要条件。然而,人力资本是一个比基本素质更为宽泛的概念。返乡农民工的体质、技能是由其自然属性(如性别、年龄)来决定的,不同性别、年龄的返乡农民工所具有的人力资本是有差别的。也就是说,人力资本各构成要素都是源自返乡农民工的自然属性,具有不同自然属性的返乡农民工,其人力资本禀赋也是不同的。因此,在选择指标量化返乡农民工人力资本时,这些自然属性也必然包含在人力资本范围之内,只不过诸如年龄、性别等自然属性在人力资本禀赋中发挥着最基础的作用,而其他的诸如知识、体能、经验则是表征返乡农民工人力资本禀赋的核心构件。当然,作为一种内化于返乡农民工体内的人力资本,必然与返乡农民工的心理活动规律发生联系,尤其是作用于人的行为过程,人力资本将会通过心理活动机制对返乡农民工的就近就业行为选择产生影响。

人力资本包括体能(身体健康状况及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整体技能水平等。一般来说,年龄、性别对知识型员工再就业的影响不大,但对于返乡农民工从事的行业和职业来说,年龄、性别的影响可能要大得多,因为他们大多数从事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职业。其他的人力资本指标选择主要是根据舒尔茨的人力资本投资理论来选择的:包括性别、年龄的体能(身体健康状况)是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基础条件,故被纳入到人力资本的内涵;受教育程度主要是指返乡农民工接受的基础教育或国民教育的水平或程度;工作经验主要是返乡农民工在外出务工就业过程中获得的工作阅历和劳动经验;整体技能水平是指返乡农民工通过各种教育、培训、“干中学”等途径所掌握的总体技能水平。

2 返乡农民工人力资本对稳定就近就业的影响分析

为准确了解返乡农民工就近就业情况,2013年10月,笔者设计了“贵州返乡农民工就近就业调查问卷”,在贵州省区域内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 020份,回收问卷936份,有效问卷897份,其中非农就业人数为701人。从人力资本维度构成各维度来看,受教育程度和劳动技能成为贵州返乡农民工稳定就近就业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人力资本对返乡农民工就近就业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2.1 返乡农民工整体体能较好

身体健康状况是影响返乡农民工稳定就近就业的一个因素。从问卷调查数据来看,贵州返乡农民工身体状况良好,这主要是与其从事体力劳动型职业密切相关,这也间接说明农民工返乡并非职业健康受到损害因素,而是其他因素的作用。可见,健康因素不是影响返乡农民工就近就业选择的主要因素,可以看作是一个影响变量。

性别、年龄对于返乡农民工从事的行业来和职业具有较强的显性约束,是影响返乡农民工稳定就近就业的一个因素。魏凤等[11]认为,性别、年龄对待业状态有显著负向影响,程广帅等[12]发现性别、年龄对农民工创业具有明显的积极影响,这就影响到返乡农民工再就业行为决策。从制造业、建筑业和采矿业等行业的返乡农民工就业年龄来看,大多数年龄分布均在25~44岁之间,是典型的青壮年劳动力,而24岁以下的返乡农民工多数没有较重的家庭负担,就近非农就业过程中一旦发生工作不如意的情形,大多数会选择辞职、暂时不就业或待业,就业稳定性较差,这说明年龄对返乡农民工稳定就近就业产生影响。

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采矿业、养殖业等行业的男性返乡农民工就业较为集中,特别是建筑业,这些行业因其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艰苦,对体力和耐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同时男性农民工返乡后面临的经济压力、社会压力较大,需要尽快就业以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因而在就业行业选择上必然以先就业为主,这就可能选择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型职业实现就近就业。而对于女性返乡农民工来说,由于照料老人小孩等因素,故大多选择就业时间相对比较灵活、劳动强度相对较小的行业从业,如住宿、餐饮、家政等服务业。

2.2 返乡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一般来说,受教育程度越高,从事农业种植的意愿越低,越容易选择非农就业,越易选择工作轻松的工作。从贵州返乡农民工文化教育程度来看,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贵州返乡农民工的63%,这一方面说明受教育程度低可能是这些农民工返乡的一个原因,进而也就成为他们返乡后稳定就业的影响因素,而且从他们返乡从事的职业大多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职业,其就业是否稳定取决于工作性质和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从稳定就近就业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文化教育素质不高成为贵州返乡农民工稳定就近就业的最主要影响因素,这说明返乡农民工如果要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教育程度将成为其稳定就近就业的影响因素。

2.3 返乡农民工整体劳动技能水平低

拥有“一技之长”能够使返乡农民工在就业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也越容易实现非农就业,也更能够实现稳定就业。从问卷调查数据来看,拥有职业技能的贵州返乡农民工所占比例较少,而且其职业技能水平较低,这是影响其稳定就近就业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且,即使参加过技能培训,这些返乡农民工普遍接受的是初级技能培训,与市场需求对接不紧密,是一种低层次的技能。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没有一技之长”成为影响贵州返乡农民工稳定就近就业的次重要因素。

2.4 返乡农民工就近非农就业的整体社会保障水平较低

从返乡农民工就近非农就业参加社会保险的情况来看,应该说,整体的参保率不高,有51%的返乡农民工就近就业没有参加任何社会保险。从参保的49%分布来看,参保最多的是医疗保险,占16.5%;其次是工伤保险,占16.1%,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公积金和生育保险所占频数的比例都很低。可见,即使实现就近非农就业,用工单位及返乡农民工缴纳相关社会保险的比例并不高,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现实问题。

3 人力资本与返乡农民工稳定就近就业的作用机理

人力资本投资主要有教育、培训、保健和迁移等途径,这些形式的投资最终形成依附于劳动者个体的人力资本,这种人力资本即为体能、教育、培训等“能力束”,这些“能力束”有助于返乡农民工在不同就业环境下形成获得竞争优势及获取劳动收益的经济能力,而稳定就近就业是返乡农民工获取劳动收益、提升发展能力的核心途径。因此,人力资本是返乡农民工就业能力的核心,从本质上讲,返乡农民工就业能力是劳动者人力资本能力经济化和市场化的体现。考虑到稳定就近就业的特性,笔者认为,人力资本生成可通过就业选择决策能力、就业信息分析能力、就业职业适应能力、就业收益评估能力4种能力影响返乡农民工稳定就近就业,即人力资本通过上述4种能力对返乡农民工稳定就近就业产生影响(图1)。

3.1 体能与返乡农民工稳定就近就业

体能是人力资本构成的基础要素,健康的体能是返乡农民工稳定就近就业的必备条件。对返乡农民工来说,体能的强健与否是其稳定就近就业的首要影响因素。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返乡农民工的年龄以30岁以后的农民工为主,性别以男性为主,这与男性农民工所占比例较高有关,大多数返乡农民工身体健康状况较好。与其他的就业群体(如大学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相比,返乡农民工整体上具有体能的优势,对其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及一些基础行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从返乡农民工就业行业来看,大多数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及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行业或其他涉农产业。因此,从返乡农民工从业行业来看,他们因体能优势而具有一定的就业竞争力,对其稳定就近就业起着基础性的影响作用。故体能对于返乡农民工已从事的行业来说无疑是具有竞争优势的。

3.2 教育与返乡农民工稳定就近就业

受教育程度是返乡农民工稳定就近就业的核心条件,尤其是对返乡农民工非农就近就业来说更是如此。从返乡农民工就业的产业或行业来看,至少需要一定的教育素质,具备较高的教育素质尤佳。

3.2.1 受教育程度决定返乡农民工就业行为决策能力 按照行为经济学观点,决策是在不确定条件下个体以追求收益最大化为目标进而对其自身行为方式进行优化决策和合理选择的过程,它是一种依据决策主体的辨别力、分析力和处置力等内在能力作用于行为决策,属于个体自我能力。返乡农民工个体就业行为决策能力主要取决于自身受教育水平,即教育决定返乡农民工就业行为决策能力。如果说借助于健康投资形成的体能条件能确保返乡农民工保持良好的生理活力,那么借助于教育投资形成的教育水平能使返乡农民工增强获得文化知识、信息、观念和思维方法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是返乡农民工进行外界认知和决策思维的重要基础,是影响返乡农民工就业行为决策的前提。通常而言,受教育程度越高,越易形成比较全面的就业决策。然而,返乡农民工受其禀赋制约,其就业行为决策可能短期内优化的,长期却是有限理性的。

3.2.2 教育影响返乡农民工就业信息分析能力 在竞争日益激励的现代社会中,信息成为一种重要、稀缺且有价值的竞争资源,全面分析就业信息已成为获得竞争优势的需要,也是有效就业决策的必要前提。从这个角度来说,教育程度高低影响返乡农民工就业信息分析能力。对于返乡农民工而言,就业行为决策能力只是为其行为决策的内在心理目标确立和动机形成提供了一种可能,而如何成功实现行为目标、实现稳定就近就业,还取决于返乡农民工对外部信息进行获取、处理并转换为行为所需机会的过程。教育程度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2.3 教育制约返乡农民工就业职业适应能力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适应能力是指个体对不确定性条件约束下追求收益最大化的自我资源重新配置过程。返乡农民工就业职业适应能力是指返乡农民工通过就近就业实现职业转换,能否在短时间内适应和胜任就近就业岗位的要求和就业地生活环境的能力。对返乡农民工而言,就近就业客观上要求他们在经济生活、社会交往、价值观念方面与传统的农业内部就业和跨区域外出就业都有一定的变化,需要他们调整其内在决策模式和行为方式,以便更好地适应新的就业环境,否则将会导致就近就业成本上升而相应的就业收益下降。因此,返乡农民工就业职业适应能力也是其实现就业结构转型的基础前提,而教育使返乡农民工自身心智模式和学习能力得以提高,进而提升了就业职业适应能力,为其掌握就近就业岗位技能创造了良好的内在条件,而且教育能够提高返乡农民工的认知能力,有利于促进返乡农民工稳定就近就业及提高就业质量。

3.2.4 教育直接影响返乡农民工就业收益 评估能力收益最大化是任何经济主体在市场条件下追求的理性决策目标,也是衡量经济主体市场竞争力的主要指标。就业收益是返乡农民工选择就近就业的主要影响变量,收益最大化也是其选择就近就业的目标之一,而就业收益评估能力则是返乡农民工人力资本作用的结果,这种能力影响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收益评估,进而影响稳定就近就业。一般来说,教育水平高低影响返乡农民工就业收益评估能力强弱,教育水平越高,则其评估能力越强;反之亦然。稳定就近就业是返乡农民工根据其就业行为决策能力作出的理性决策,就业收益评估能力则有利于返乡农民工作出与其就业能力相对应的“满意决策”。只有作出返乡农民工自己的“满意决策”,才有可能实现稳定就近就业。因此,源自教育水平形成的就业收益评估能力影响返乡农民工就业行为决策,也就影响其能否实现稳定就近就业。

总之,教育通过4种能力的中介作用对返乡农民工稳定就近就业产生影响,这是一种基础性的影响力,是培训发挥作用的基础前提,而培训是教育功能的继续或延伸。

3.3 培训与返乡农民工稳定就近就业

返乡农民工稳定就近就业领域以非农就业为主,这种就业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明显高于专营农业,职业技能成为返乡农民工稳定就近就业的一个基本前提和充要条件。

3.3.1 培训影响返乡农民工就业行为决策能力 虽然教育水平决定返乡农民工就业行为决策能力,但是培训对其就业行为决策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有时甚至起同样的决定性作用。返乡农民工就业行为决策涉及很多影响因素,比如个体人力资本、家庭经济收入、家庭成员支持、个人生命周期等,因而返乡农民工个体通过培训提升劳动技能将显著影响其就业行为决策。培训使返乡农民工获得某些专业技能,提高了人力资本投资的预期收益率,这将改变返乡农民工微观决策形式和决策结果,特别是可能改变他们就业的目标函数和预期收益。可见,返乡农民工通过职业培训、外出务工(迁移)等途径获得的各项技能将影响或改变他们的就业决策,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培训首先影响返乡农民工就业行为决策能力,进而影响他们的稳定就近就业。

3.3.2 培训增强返乡农民工就业信息分析能力 农民工外出务工、参与技能培训本身也是一个不断接收信息、辨识信息、分析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提高了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还增强了就业信息分析能力。一般来说,返乡农民工接触的信息特别是一些就业失败的信息越多,越容易识别各种信息,从中获取有益的就业信息,越有利于作出合理的就业决策。返乡农民工经历了外出务工(迁移)这一阶段,其工作经验和职业技能有利于增强就业信息分析能力,减少就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同时也可能做到稳定就近就业。

3.3.3 培训显著提高返乡农民工就业职业适应能力 培训是农村劳动力外出后初入职场必经的步骤或阶段。一般而言,就业职业适应能力包括职业技能适应能力和职业心理适应能力,培训对农民工职业技能适应能力产生影响,直接提升农民工的专业技能,进而塑造成熟的职业心理适应能力。培训特别是外出务工后的各种技能培训使农民工掌握一定的非农岗位职业技能,这无疑大大增强他们返乡后的职业技能适应能力。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培训决定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适应能力,间接影响职业心理适应能力,即培训显著提高返乡农民工就业职业适应能力,有利于他们适应新的工作场所,同时有利于他们返乡稳定就近就业。

3.3.4 培训影响返乡农民工就业收益评估能力 农民工外出务工期间进行培训,无疑是为了适应就业岗位要求,同时也是看中培训带来的就业收益,伴随就业收益而来的是就业收益分析能力,即培训能够带来多少收益的分析评估能力。农民工外出后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培训,必然会对就业职业及其培训后可能的就业收益进行全面比较,特别是一些持续周期较长、无收入或低收入的职业培训更是如此,当然这种就业收益可能并不是按某一时间段来计算的,更多的是从较长时间的就业收益来衡量。而且,培训与否本身就是经历就业收益评估所采取的结果,无论是把培训看成是一种成本还是作为一种投资,培训均影响返乡农民工就业收益评估能力。

4 结论与启示

综上可见,人力资本与返乡农民工稳定就近就业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从相互影响来看,人力资本通过就业选择决策能力、就业信息分析能力、就业职业适应能力、就业收益评估能力四种能力影响返乡农民工稳定就近就业,而稳定就近就业又反过来提升返乡农民工人力资本质量;从相互关系来看,人力资本影响返乡农民工稳定就近就业是这一相互关系的主要方面和基本前提,稳定就近就业提升返乡农民工人力资本是次要方面,是一种衍生的互动结果。

从现行的政策层面来说,除了继续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之外,完善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是一个关键的就业服务环节,同时还需完善以社会保障为主的与返乡农民工身体健康紧密相关的政策措施,这就给予我们一定的政策启示,即在巩固“双基”教育、加快发展高中教育、积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同时,进一步整合和统筹各种社会培训资源,建立培训机构的资格准入制,健全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完善返乡农民工培训成本分摊机制,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用性,使返乡农民工能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增强其稳定就近就业的竞争力和适应力;构建保障返乡农民工身体健康的制度条件,用工单位应积极履行相关社会保险缴费义务,并配合返乡农民工做好社会保险缴费工作,使返乡农民工继续保持健康的体能,能够“病有所医、劳有所保”,实现稳定就近就业。

参考文献:

[1] 马芒,徐欣欣,林学翔.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安徽省的调查[J].中国人口科学,2012(2):95-102.

[2] 孙树文,肖玉元.返乡农民工的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贵州省贵阳市的实证调查[J].毕节学院学报,2010,28(2):109-113.

[3] 刘养卉.返乡农民工职业教育现状调查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3):13-17.

[4] 赵正洲,韩成英,吕建兴.返乡农民工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河南、湖北、湖南3省35个市(县)的调查[J].教育与经济,2012(4):26-27.

[5] 李后建,卞小娇,尹希果.农民工个体因素对就业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金融危机影响下返乡农民工的调查[J].农业技术经济,2010(3):62-70.

[6] 汪三贵,刘湘琳,史识洁,等.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影响[J].农业技术经济,2010(12):4-10.

[7] 李成华,张文才,靳小怡.金融危机背景下人力资本对返乡农民工发展意愿的影响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2):8-13.

[8] 张黔珍.人力资本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湖南省1305名农民工的调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3(1):14-19.

[9] 申鹏,朱林.返乡农民工就近就业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基于897名贵州返乡农民工的问卷调查[J].调研世界,2014(9):31-35.

[10] 张艳,陈丽瑶.辽宁省返乡农民工就业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13(6):117-120.

[11] 魏凤,薛会会.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状态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3(4):89-95.

[12] 程广帅,谭宇.返乡农民工创业决策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1):119-125.

作者:申鹏

上一篇:核电工程焊接工艺管理论文下一篇:露点控制系统下节能降耗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