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学生之小学数学论文

2022-04-21

摘要:“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历来都是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备受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视,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又是教师整个数学学科教学的核心。因此,进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策略研究,既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又可以帮助小学生克服学习时的思维障碍,培养他们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懂学生之小学数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读懂学生之小学数学论文 篇1:

山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探析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数学教育能够通过数学基础的教学向学生传达美的观念,传播数学的文化,进而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审美以及道德的素养。新课改发展过程中要求现在的小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打造高效课堂,这对于一些山区的数学课堂教育而言富有一定的挑战性,所以针对小学数学高校课堂教学的探析显得非常有必要。

关键词:山区;小学数学;数学课堂;高效课堂

分类号:G623.5;G434

前言

新的教育课改方向中强调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小学的教育中,数学教育越来越受重视,不仅仅是一些城市的小学数学教育水平有了提升,一些山区的小学数学教育水平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高效课堂背景下,山区小学数学教学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没有解决,例如学生对于数学教学的重视程度以及自主程度,还有就是山区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思想等方面。只有很好的解决了在以上几方面存在的问题,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山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发展。研究主要是针对山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简单的介绍了山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在改善过程中的改善方向以及改善方法。旨在通过研究能够提升人们对于山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丰富相关的研究理论,促进山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更好的发展。

一、改善的方向

现在山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的教学氛围并不是非常的好,主要是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很少和教师之间有互动。数学教学也是一门艺术,简单的教授不能够带领学生领略数学的魅力。现在的山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教学的主体不是学生而是教师,这就阻碍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充当教学主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在数学世界中探索精神的发展,所以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山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师应该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并且鼓励和带领学生参与到数学研究中来。

现在的山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依然延续了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重点,也就是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旨在通过不间断的教学锻炼学生解题的基本功底。這样就忽略了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以及欣赏,不利于对山区小学学生的数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山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在动手做题之前应该先对于学生数学鉴赏的能力进行培养,先让学生“读”题,在读懂了之后,才能更好的去解答。

最后,就是确定不同阶段山区小学学生数学学习的目标。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所以在山区人们对于文化成绩的重视程度较城镇而言更高,在近几年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与发展,山区小学数学教学较之前而言好了很多,课时的增加使得很多的学生有了更多学习数学的机会,但是没有明确的阶段性目标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的时候比较迷茫以及懈怠,不利于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山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应该制定阶段性的发展目标,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展山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

二、改善方法

首先,山区小学学校以及数学教师可以采用划分小组以及比赛的方法调节数学课堂的教学氛围。根据学生的座位或者是意愿,将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并且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安排相应的座位,方便学生进行讨论以及学习。并且制定小组比赛的相关规则,按照每周、每月的总结制度,设置相关的奖品,奖品不一定非常的贵重,只是一个胜利的象征。因为小学生好胜心理还是非常强烈的,所以这种比赛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增加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课堂的活跃能力。山区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预留充足的时间以便数学学习小组的成员讨论交流,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课堂活跃的气氛,还能够在增加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进而更好的开展数学高效课堂。

再次,利用多媒体设备,更好的帮助山区小学的学生锻炼数学鉴赏的能力。伴随着的我国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很多山区小学的教学设备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在山区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多媒体设备的使用频率是比较低的。山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作用,教师注意在网络上收集与数学相关的一些视频以及图片的文件,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立体和直观的向学生展示相关的数学作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数学的鉴赏能力。

最后,应该建立山区小学数学教育的考核以及评价系统,针对学生日常的数学学习进行考核,相关的考核内容应该和不同阶段的数学学习目标有密切的关系,并且考核的结果应该加入到学生的平时成绩以及综合素质方面,这样即能够提升山区小学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也能够适当的增加一定的压力,进而更好的提升山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效率。有了明确的目标以及完善的考核机制,山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才能够在未来的道路上发展的更远。

结论

高效课堂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的方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高效课堂的教育对于学生以及教师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的。现阶段山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发展方向以及教学的方法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山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应该秉持以变应变的教育方针,及时的针对山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改正,从而适应山区小学生的学习心理,诱发其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能力与兴趣,促进其专业能力的进步与发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所以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的弥补以及反思,争取为山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发展作出更好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林伟青.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设农村初中高效数学课堂[J]. 基础教育研究,2015(01):68-69.

[2]陆桃红. 初中数学课高效课堂的反思[J]. 数学教育研究,2015(18):165.

作者:马义

读懂学生之小学数学论文 篇2:

影响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效能的因素分析

摘 要:“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历来都是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备受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视,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又是教师整个数学学科教学的核心。因此,进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策略研究,既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又可以帮助小学生克服学习时的思维障碍,培养他们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文章主要从教师、学生两个角度剖析影响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效能的因素,以期对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效能;因素分析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0.063

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即传统教学中所讲的应用题教学,历来都是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因此,进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策略的研究,深入挖掘影响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效能的因素意义重大。

在提倡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学科思想显得尤为重要,而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环节的教学对小学数学学科思想的培养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实际教学中对这部分内容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究其原因,既有教师层面的,也有学生层面的,还有教材层面的,应统一解决。

一、教师的引领作用对于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影响

(一)教师的教学理念影响着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效果

教师的教学行为无不受自身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当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对小学生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这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受教师自身教育理念和教学意识的影响。

新课程的实施,从更高的层面对教师提出一些要求,然而在教学一线,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与实践明显存在着年龄的差别。部分年轻教师对于“新课标”中关于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及倡导的理念知之甚多,并能付诸实际。但部分中老年教师受个人素养和一些条件的制约,教学的步伐难以赶上新课改的要求,对新课程理念一知半解,或者存在抵触情绪,较少将其实践于自己的课堂,仅仅依靠已有经验进行教学。在日常教学中,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不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或者在应用过程中呆板教条,不能够充分发挥出教材内容的引领作用。另外,受功利主义观念影响,教师缺乏正确的教学观和课程观,教学重心有所偏差,难以赋予自己的课堂生机和活力。为了让学生取得好成绩,部分教师“分分计较”,习惯于题海战术。大量机械性的重复,使得学生的思维受到禁锢,这种现象尤其在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更加明显。同时,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中,单纯片面地强调数学知识的记忆和应用,停留在指导学生按部就班地去解决问题,缺乏对解题技巧的训练,不利于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部分教师照本宣科,着眼点一直滞留在课本中的几道简单的例题上,教学的过程也只是对照例题进行简单讲解,对照例题进行机械的练习,重视结果而轻视学生思考的过程。

(二)教师驾驭课堂的水平影响着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效能

1.课堂的环境氛围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不可忽视。课堂是师生心与心交融、情与情互通的园地,是决定教学效果的舞台。当教师走进课堂时,就应当守住自己的阵地,立即进入角色,不应将个人的消极情绪带到教学一线,影响学生的学习。教师应该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让课堂始终洋溢着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也可以尽其所能地将那些枯燥乏味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内容转化成有趣的话题,让小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学习的无限乐趣。

在与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学生的接触中我们发现,课堂上学生很少主动提出问题,问及原因,相当一部分教师归因于学生,普遍认为是小学生觉得数学知识太抽象,对数学缺乏学习兴趣。这种一味归咎学生,对自身在教学中暴露的问题缺乏认真的审视和反思,不曾意识到课堂氛围的重要性的想法,必将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由于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经常出错,也会直接导致对解决问题的活动缺乏兴趣,怀有畏惧心理,并且随着数学问题类型的增多、难度的加大,这种畏惧心理会加剧,从而压抑学习数学的思维,就连本来会做的题目也无法正确解答。因此,在开展解题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心理障碍,培养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研究表明,积极的沟通交流与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会让学生深受熏染,消除学生对数学课堂的畏惧心理,从而真真正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尤其在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中,受课程内容等因素影响,学生本身对这部分内容就存在畏惧情绪,教师一旦忽略了课堂提问氛围的营造,势必会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造成很大的影响,导致小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2.课堂提问与引导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小学数学教材中设置的问题基本上源于生活实际,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也缺少对事物的认知,所以解决问题时往往因找不到解题步骤而无从下手,或因概念模糊、数量关系不清而导致在列式时出现差错。这种情形昭示出教师课堂提问与引导的重要性。作为教师应该具备提问与引导的策略。譬如,在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课堂上,某个学生如果经常被教师提问,那么他的思维会比其他学生更积极更活跃。因此,教师可以以问题为抓手,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同时,也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向教师提问。一开始学生的问题肯定较为浅显,具有一定思考性的问题少之又少,但长期训练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去开阔學生的视野,引导他们观察物体的形状、性质,了解事物间的相互联系,理清变化规律等。同时,要把题目的条件和实际事物及条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来解答,这样才能准确理解题意。

3.对实际问题进行细致严密的分析能够影响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能够准确地分析问题。小学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不仅是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是在培养学生细致严密地分析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环节的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向小学生渗透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帮助学生进行正向思维时也能够进行逆向思维,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重视对小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而数学思维一旦养成,又会促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部分教师对于数学课堂上“解决实际问题”中所含信息的处理有待改善,他们时常片面地立足于题目,让学生勾画题目中所列的数量关系,缺少深层次的引导与多元化的分析,这势必导致学生对数学问题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取不足,无法真正做到读懂数学问题的要求,提炼出有用信息,造成学生解题时漏洞百出。

二、学生已有知识、能力及与教师的关系影响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

小学生年龄小,社会阅历浅,而小学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教學是将数学问题生活化,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阅历方能解决这种题目。所以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把学科内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设置的问题必须契合学生的实际,让他们在阅读题目之后能够明确题目所表达的意义。唯其如此,学生才会调动起自己的知识储备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愿意学、主动学。

知识的储备不足,尤其是对部分概念的理解不准确,似是而非,必将导致在学习“解决实际问题”时概念不清,数量关系不明,做题时只能东拉西扯。这在高年级表现尤为明显,尤其在分数应用题涉及标准量时,就显得很盲目。

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也是影响小学生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环节的重要因素。一线小学数学教师普遍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个别学生对纯数学知识,譬如各类计算等掌握较好,但一旦牵涉实际问题的解决,就感到无所适从。究其原因,与学生学习数学中的迁移能力有关,他们没有有效地将计算能力迁移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去,没有找到二者之间的联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影响小学生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极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小学生的心智发展还不成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摆架子,语言应亲切,态度应和蔼,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与学生交谈都应循循善诱,娓娓道来;辅导学生时,应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另外,近年来,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越来越难,具体到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更是如此,无论是材料选取还是解题方式,对小学生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

综观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影响其教学效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里面既有教师因素,又有学生因素,还有教材方面的因素,当然也不排除其他方面的因素。但从教学本身来说,教师与学生因素是最为关键的。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要从这两个因素着手,提高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效果,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克鲁捷茨基主编,李伯黍等译.中小学生数学能力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2]许存盼.分析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及策略[J].文理导航,2016(3).

[3]陆昌然.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大全[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8.

[4]陈泗钰.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分析[J].文理导航,2016(3).

[责任编辑 李爱莉]

作者:吴园勤

读懂学生之小学数学论文 篇3:

基于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探略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是一种与众不同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侧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属性、巩固知识、提高应用能力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概念教学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之间的互通性、数学概念本身的逻辑性和推理性对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推动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巧妙地通过探究性活动、概念推导、总结反思等手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批判性思维,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批判性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概念教学是一种基础性教学,其教学的重心在于学生对相关概念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灵活应用。因此,就概念教学而言,创新教学模式,构建深度学习的课堂,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全面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概念教学课堂存在“照本宣科”的现象,片面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相关概念,导致学生难以深度思考,最终影响了其对相关概念知识的吸收、应用效果。基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地改变了过去死板、单一的概念教学方式。学生在概念学习中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够有效地深化其对相关概念知识的理解,提高概念学习质量。

一、 核心概念界定

(一)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思维过程。关于批判性思维的内涵界定,国内外学者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总结归纳起来,学者关于批判性思维的认知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一是批判性思维的“判”,强调“判断”,是分析推理信息的过程。因此,批判性思维的过程,要求学生在知識获取的过程中,通过不断估计、比较、分析等进行推理、推断,而不能妄下结论。二是反思和质疑。批判性思维中,“批判性”明确了学生思考的方式:不断反思、质疑。面对一个问题,学生需要不断思考、反思、总结、质疑,实现思维的碰撞,方能在此过程中获取与众不同的想法。三是逻辑性的思考。作为一种具有较高要求的思维方式,批判性思维要求学习者在思考的过程中,应当重视逻辑、顺序、计划,力求做到对每一个问题的思考都有依有据。

批判性思维能力,强调的是“能力”,是指构成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如分析能力、评估能力、推断能力等。文章中,笔者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因此,针对小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主要强调的是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和评估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解释能力等。

(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文章研究的主题是“基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探略”,“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核心概念之一,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则是核心概念之二。那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内涵和内容是什么呢?顾名思义,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是针对小学阶段的“数学概念”教学。而数学概念,则是对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则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通过探索、探究,认识概念的形成、本质属性等,帮助学生搭建数学知识框架,并能够在数学运算、应用题解题等过程中应用数学概念知识。

二、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一)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本质

在新课程改革“三维”教育目标的指引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教师既要立关注“四基”,更要注重“过程”,强化学生在“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这种重视“过程”的数学概念教学,要求学生充分掌握概念的本质而非表象。而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概念知识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表面,死记硬背的数学概念学习方式,不仅效率低下,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学习的兴趣。基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格外强调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知识的过程中应用批判性思维,深入探索、探究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并通过分析、推理、讨论等,深入掌握数学概念本质。

(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帮助学生巩固数学概念知识

从理解到巩固,是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必经之路。而不断巩固数学概念知识,又能够促使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同时,不断巩固一些数学概念知识,又能够为学生后续的数学概念应用奠定基础。由此可见,巩固数学概念,是学生概念学习的关键一步。和传统学生不断反复记忆数学概念的方式相比,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深化,然后进行分析和表达。而总结反思的过程,是学生再认识数学概念的过程。由此可见,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助于促成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巩固。

(三)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提高学生应用概念的能力

如果说理解是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出发点,那么应用则是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落脚点。可以说,懂得应用所学习的知识,是一切学习的根本目标所在。就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而言,概念作为数学教学的基础,其在学生数学运算、数学应用解答等过程中扮演着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作用。以数学应用题的解题为例,如果学生对相关的概念知识不清晰、不理解,那么学生读懂题意都比较困难,更甭谈解答数学问题了。相比较传统死记硬背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而言,小学数学教师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其实也彰显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深入理解和认知,这是学生灵活应用数学概念的关键一步。

综合以上三点,基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更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应用数学概念。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必要性。

三、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可行性

(一)数学概念教学与批判性思维的发展过程具有互通性

常言道: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句话蕴含了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学习数学知识本就是训练学生思维的过程,强调了数学学科本身的思维性;二是学习者的数学思维能力,直接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由此可见,数学知识习得与数学思维之间具有互通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就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批判性思维作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在学生习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基于知识获取与思维能力形成的互通性关系,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知识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形成之间也具有互通性的关系: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需要具有分析、推理、逻辑判断等批判性思维,同时学习数学概念也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正是因为数学概念学习与批判性思维发展过程的互通性,决定了小学数学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可行性。

(二)数学概念的逻辑性、推理性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源于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深入思考、分析、推理、总结、演绎和归纳等。也就是说,批判性思维源于学生不断主动思考的过程。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促使学生不断主动思考呢?我们知道,数学学科本身的逻辑性、推理性特点,而数学学科的教育中,任何一个模块的教学,如数学基础概念、数学运算、应用题解题等,都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推理性。以概念模块的教学为例,当小学数学教师强化学生在概念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对概念形成过程的分析、推理和归纳,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概念知识,整个过程,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其数学核心素养。

四、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

(一)概念教学缺乏探究性,影响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

概念教学应当具有探究性。这里的“探究性”要求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重概念的形成过程,重推理,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促使其思维能力的形成。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重“结果”而轻“过程”的教学方式,导致教师往往是照本宣科地把概念给学生“念”完,却没有深入地讲解以及引导学生推导。很多时候,学生在概念学习的过程中,常常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囫囵吞枣般的概念理解和吸收,常常让学生感到“消化不良”。正是因为这种缺乏探究性的“照本宣科”,影响了学生在概念学习过程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形成。

(二)缺乏课后总结、反思与整理

总结与反思,是每一堂课的最后环节,也是极其关键的环节。总结与反思,能够让教师深入把握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针对问题做出相应的回应,促使教师在不断改进错误的过程中取得长足的进步。在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中,课后的总结与反思,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概念知识,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然而,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对概念教学的课后总结与反思重视不足,大部分时候,教师习惯于在课后布置一些练习题给学生练习,并没有引导学生总结与反思自己所学习的概念知识。例如,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所学习的概念表达出来。

五、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对策

(一)构建探究性的概念课堂,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探究”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其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可以说:“探究”与“思维”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想促使学生思维能力不断提升,探究必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基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要积极构建探究性的概念教学课堂。那么,如何構建探究性的概念学习课堂?在数学概念教学中,“问题”是引发学生探究、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心脏”,是关键性元素。要想促使小学生在数学概念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批判性的思维,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借助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案例1:在指导学生学习《小数的意义》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笔者借助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测量课桌的长度,用米做单位,不够一米怎么办呢?”这是一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学生在测量之后发现课桌只有50厘米,然后就开始积极主动思考如何用米为单位把课桌的长度表达出来。当学生深入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轻松地引入“小数的意义”教学。

案例2:在学习“面积的认识”时,该部分知识点,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这部分知识点,是承接数学“二维”空间启发“三维”空间的重要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教学中,笔者强调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观察、思考、归纳、总结、判断,感知相关概念的形成过程,同时充分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课堂伊始,笔者在黑板上画了四个大小不一的图形,然后挑选四名学生上台给图形比赛涂色,看谁最先涂完。比赛开始之后,图形面积最小的小A同学最先涂完,笔者马上宣布:“本次比赛,小A同学获胜。”其他同学马上抗议:小A涂的图形最小,他获胜是不公平的!在同学们的“抗议”声中,笔者自然而然地引入了“面积的认识”概念。引入教学正题之后,为了让学生对“面积”的概念认知更加深刻,笔者开展了探究性活动“摸一摸”“比一比”“摆一摆”,让学生亲身感知什么叫作面积,面积的大小之分等。同时,教师结合各种富有启发性的小问题的提出,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面积的知识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重概念推导,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概念的推导是必经之路。唯有学生通过充分的推导,深入感知概念的形成过程,方能实现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同时形成批判性思维。例如,在给学生讲解“三角形的稳定性”时,笔者并没有急着给学生讲定论,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进行推导:

第一步:看一看,想一想:木工师傅在做窗框,尚未安装时,为什么要在窗框上钉一根斜木条呢?如图:

第二步:做一做。教师出示木条,先用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三角形木架;再用四根木条用钉子钉成四边形木架,然后让学生扭动,分析哪个木架更容易变形?

第三步:在第二步的基础上,学生发现四边形的木架更容易变形,教师在四边形木架上又钉了一根木条,该木条连接四边形的一对顶点,然后让学生扭动该图形,学生会发现:斜钉了木条之后,四边形的木架也比较稳固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斜钉木条之后,四边形的形状是什么?学生很快发现:是两个三角形组成的。

以上活动结束之后,笔者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交流讨论实践活动的原理。很多学生轻松地回答:三角形更加稳固,而四边形不太稳固。到此为止,关于“三角形稳定性”的概念推导结束,而学生也在教师的引导下推导出了知识原理。而整个推导过程,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重总结反思,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前面笔者谈到,当前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概念学习的总结反思重视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数学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笔者在教学中格外强调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已学的概念,深入思考相关概念的内涵。同时,为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概念知识体系,在总结反思的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对所学习的数学概念知识进行再认识,同时构建概念图,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批判性思维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能力,是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元素。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概念的探究、推导以及总结和反思,充分发挥学生在概念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钱守旺.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J].新教师,2019(3).

[2]许毅君.体验·内化·变式: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过程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11).

[3]朱益明.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1(2).

[4]任双梅.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现状与策略研究:以沈阳市H小学五年级为例[D].辽宁:沈阳师范大学,2018.

[5]王巧芝.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鲁东大学,2018.

作者简介:

柯妮娜,福建省石狮市,福建省石狮市宝盖镇塘边小学。

作者:柯妮娜

上一篇:媒介生态学网络文学论文下一篇:农村调查毕业生就业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