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法学法律教育论文

2022-04-16

摘要:优秀的卫生法学教育可以推动医学生医学法律素养及水平的提升,经过系统课程的教学能够快速增加学生意识法律知识,有效加强学生的医事法律能力,最大限度提升学生医事法律道德程度,但是医学生医事法律意识的加强不应该只依赖卫生法学课程教育,话应该构建相关的长效机制。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卫生法学法律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卫生法学法律教育论文 篇1:

高校卫生法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

摘 要 本文以高校卫生法学教育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提高卫生法学教育质量的基本策略,在分析高校卫生法学教育现状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目前我国高校卫生法学教育的路径与实施情况,并剖释了高校卫生法学教育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包括教育务实中的困境、就业困境等。最后对高校卫生法教育的改进路径给予探讨与建议,希望对相关人员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 高校教育 卫生法学 就业困境 务实困境

Analysis on the Status Quo of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Law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UAN Yu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2)

0 前言

在我國法制建设加快与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很多高校都设置了法学专业,截止到2015年,我国设立法学本科专业的高校已经超过650所,在校学生超过40万人,有效满足了我国社会的法制建设要求。卫生法学是高校法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涵盖着医疗卫生信息与法学信息,对于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该得到相关人员的重视。

1 高校卫生法学教育的现状

从大环境来看,现阶段我国高校法学教育均面临着一定的困境,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很多高校都面临着师资力量、资金力量匮乏的问题,导致人文学科的前景不广阔。但是相比之下,法学专业却独树一帜,其招生规模持续扩大,生源数量快速增长。然而从就业来看,法学专业的交流渠道更加狭窄,导致社会上出现了严重的人才剩余问题,加之盲目扩招生源导致了大量不符合标准的毕业生涌向社会,最终导致我国法学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并且“供不应求”的问题。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现代医学模式确立,再加之其他关键理论的发展与成熟,让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认识到医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必然性。为了更好地推动医学领域进步与发展,需要利用法律的手段对医疗卫生活动过程进行控制。在这种背景下卫生法学应运而生,它是一种以医学、药物学、法学等相互交融的产物。卫生法学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待医疗卫生问题,发现各种医疗卫生活动中所蕴含的法律现象与法律变化规律,并阐述国家有关医疗卫生行业的法律规范。此外,卫生法学界定了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人们对各项行为的规定,提出了医疗卫生工作的秩序与保障体系。由此卫生法学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保障。[1]

通过对卫生法学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卫生法学在1996年(南京铁道医学院)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出现,采用四年学制;在随后的几年中,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医科大学等陆续开设了卫生法学专业,预示着我国卫生法学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高校在推出卫生法学专业之后,将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应用在教育工作中,显著提高了教育效果。例如,北京中医药大学就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新措施:(1)要求在校学生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在学生所在地进行社会调查,并为相关人员提供法律援助;(2)深入本地医院,了解医院存在的法律纠纷现象,并作出自己的判断;(3)积极推广卫生法学社团,包括普法协会、卫生教育协会等,并鼓励全体学生踊跃参与;(4)应届毕业生都享受医院临床见习、卫生行政部门等单位的实习工作等。

但是在实际上,卫生法学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面临一些问题,需要得到人们的关注并予以解决。

2 高校卫生法学教育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2.1 卫生法学教育的务实困境

目前我国的卫生法学教育虽然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但务实困境已经成为影响卫生法学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1)卫生法学自身的原因。卫生法学教育要求学生,尤其是卫生法学专业的毕业生必须要具有较高的医疗卫生知识与法学知识。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很多高校在卫生法学教育中,会分别开设卫生学与法学的课程,但实际上无论是单方面学习卫生学还是法学都需要长时间的知识储备。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所开展的卫生法学出现了“蜻蜓点水”式教学,虽然同时开设了卫生学与法学教育,但是学生对两者的掌握并不深刻,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岗位竞争能力。[2-3]针对这一问题,有学者提出应该对卫生法学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实施七年制教育,其中前四年学习医学,第五年接受临床实习,第六年、第七年接受专业的法学教育,在学生毕业之后,享有法律硕士与医学学士的学位。从时间上来看,虽然这种教学体制解决了学制不足的问题,但是两年的时间能否保证学生可以全面掌握法律知识点仍颇受争议与关注。此外,七年制的教育模式是否与“普通高校医学学生毕业之后攻读法律硕士”的模式趋同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2)高校教育的问题。卫生法学教育集合了卫生学与法学兩方面的内容,而从开设这一专业的学校来看,多为医学院校,部分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也将其作为专业课程教授。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下,医学院校所开展法学教育是“越界”的,因而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很容易面临不被外界认可的现象,在缺乏大环境的支持下,卫生法学专业学生在实习、工作期间面临诸多的问题,例如单位没有设置专门的卫生法学岗位以及相关管理经验缺乏等,这些都会影响卫生法学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2.2 学生就业问题

卫生法学所培养的人才专门面向于卫生系统,具有丰富的医学与法律知识,因此对岗位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例如可以在医疗卫生行政部分担任行政人员、在律师事务所专门处理医疗纠纷问题等,也可以在各大医院担任法律顾问等。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今天,各科室配备一个具有一定医学临床知识并懂得相关法律程序的医师助理,能够规范医院的医疗行为,让医疗卫生服务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利益诉求。

但实际上上述岗位对人口的吸纳能力有限,往往一个地区的岗位需求不足几十人,与面对日益扩大的卫生法学毕业生队伍构成了供过于求的局面。同时,一些其他专业的法学专业毕业生也可以胜任相关工作,如此的替代性也会进一步影响卫生法学学生的就业能力。

3 推动高校卫生法学教育发展的思路研究

3.1 明确卫生法学教育的基本目标

为了能够推动卫生法学教育的进一步开展,工作人员首先应明确卫生法学的教育目标,即培养适用于医疗卫生行业的应用型法律人才。以美国为例,美国在培养法律方面的人才时将“培养职业律师”作为教育的根本,并且在教育过程中配合相应的教学方法,因此源源不断地培养出高素质的法律人才。[4]但我国更多人将法学教育定义为素质教育而非职业教育,这种传统的教育理念与卫生法学教育的发展需求不相符,进而影响最终的教育质量。所以在未来工作中,首先应明确高校卫生法学教育的基本目标,将培育应用型的法律人才作为未来工作的重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相关人员在工作中需要对卫生法学的教育方式进行界定,根据未来卫生法学毕业生就业范围来进一步确定教育的具体实施内容。例如,卫生法学学生毕业之后,主要会从事卫生行政机关、医疗机构、医药公司、保险公司、律师事务所等机构的相关工作,很少会专门从事法学或者医学的研究。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围绕上述部门的岗位划分情况来进行优化,进一步增加卫生法学学生的应用型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的岗位竞争能力,最终能够在日益激烈的岗位竞争中获得优势。

3.2 转变教学思路,保证教学效果

总体而言,高校卫生法学的学制不会在短时间内发展改变,所以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相关人员就需要从卫生法学的实施机制入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卫生法学知识点的理解,最终强化学生的职业水平。例如,可以定期在高校内部开展基于卫生法学的专题活动,例如举办模拟法庭、模拟仲裁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获取一手的医疗纠纷事件后,在班级内召开专题活动,围绕医疗纠纷事件进行详细的讲解与讨论,鼓励每个同学都能踊跃发言;在模拟法庭上,学生应该利用卫生法学中的不同知识点来灵活应对各种问题,在模拟法庭开始前,由班级干部向学生发放本次讨论的案情资料,之后开展模拟法庭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针对学生的回答技巧、双方当事人的辩论要点等进行详细的阐述与说明,并指导学生掌握一手的庭审信息,尽量让模拟法庭的环境能够接近于真实法庭。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采用“个别学生提起行政诉讼”的手段来完善教学路径以此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与实践技能。根据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民可以提起政府信息公开的诉讼。在“行政诉讼”环节,教师重视对学生的教育与指导,让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其中的操作技巧,强化岗位施加能力。从效果来看,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法律技巧,也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具有实践意义。[5]

从长远角度来看,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教育效果,高校还可以引进发挥诊断教育模式,以社会上的热门案件等为研究对象,剖析案件中所蕴含的卫生法学知识,并鼓励学生能够与社会上的其他法学人才进行交流,加深自己的理解,提高岗位适应能力。

3.3 对卫生法学的相关观念进行拆分

为了能够推动高校卫生法学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相关人员应进一步了解卫生法学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并将其作为教育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推广。正如上文所说,课时时间不足已经成为影响高校卫生法学教育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四年制的学制难以转变,这就要求相关人员能根据当前高校卫生法学的教育内容,结合相关地区的成功经验,对卫生法学的观念进行拆分,达到促进教育发展的目的。

例如,美国在卫生法学教育中不会设置单独的医学课程,而对于医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修双学位。在教育过程中,则强调学科之间的交叉,但并不是法学与医学的交叉,交叉的内容以法学为主,包括卫生经济学、医学科学哲学等。由此可见,美国在卫生法学教育中,以法学为基础,再配合与医疗卫生行业相关的知识内容,最终构建了相关的教育体系。

除了美国卫生法教学的经验之外,在现行的体制下高校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可采用精准化、化整为零等手段对卫生法学的教育内容进行细分。例如,可以在行政法中讲解强制隔离与强制治疗的可行性、在宪法中讨论生育(下转第42页)(上接第40页)权的性质、在婚姻法中讲述强制婚检的内容等。总体而言,通过上述手段能够让卫生学与法学内容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转变传统观念中“卫生法学就是卫生学与法学的观念”,让两者的信息能够得到充分的结合。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不是要强制拆散卫生法学,而是要在已经确定的模式下来确定卫生法学的含义与特征,实现不同资料之间的顺利传达,最终保证卫生法学教育质量。

3.4 强化学生的法律实践技能水平

为了减少学生专业上的困惑以及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在高校卫生法学教育方面必须要转变传统单纯说教的教学模式,积极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来掌握卫生法学的内容,实现从宏观到微观的全面覆盖,这样才能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6]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在上述标准下,高校在衛生法学教育过程中除了要扩展医学史、法制史、生理学、药理学、法理学等课程,还应该结合其他相关配套性的课程,例如知识产权教育、物权法教育等,并强调对这些科目的实践技能锻炼。例如在合同法教学中,必须要围绕卫生法学的工作内容开展教育,例如购买医疗卫生设备时出现逾期等问题应该如何维权、起草违约金条款时应该注意的内容等。

最后,还需要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卫生法学技能水平,例如指导学生审阅各类合同、如何利用合同来与其他方进行谈判等,这些都是传统卫生法学所忽视的但对于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十分重要的问题。因此可围绕上述内容展开,让学生有机会从专业层面斟酌行政诉讼请求、分析政府行政决策、行政行为或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审阅各种类型行政协议;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药品管理要求、化妆品卫生监督等当前社会热门话题开展教育,详细阐述其中的卫生法学知识内容;在案例讲解过程中进一步剖析不同事件中所具有的卫生法学知识内容,最终加深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与理解。

4 结论

高校在开展卫生法学教育中面临着诸多问题,从现状中寻找到高校开展卫生法学问题所在并据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卫生法学的教育质量,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卫生法学的教育要点与内涵,强化岗位适应能力。从长远角度来看,在卫生法学学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需要优化教学方式,最终为推动卫生法学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韩冬.诊所法律教育在卫生法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法制,2014.22(2):39-42+51.

[2] 冯爱国,王丽.浅谈卫生法学教学现状及改进对策[J].中国卫生法制,2012.20(1):53-55.

[3] 徐培兰,王琲,曲晨,等.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卫生法学教育的缺失及建议[J].医学与哲学(A),2017.38(6):78-80.

[4] 汪秋慧.对就业导向下卫生法学专业判例教学法应用的思考[J].职业,2017(26):28-30.

[5] 姜柏生.卫生法学教育与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340-342.

[6] 宁超,丁美超,许竹青,等.医科院校研究生卫生法学课程学习现状调查[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6):1110-1113.

作者:原禹

卫生法学法律教育论文 篇2:

探究卫生法律法规课程对医学生医事法律素质的促进作用

摘要:优秀的卫生法学教育可以推动医学生医学法律素养及水平的提升,经过系统课程的教学能够快速增加学生意识法律知识,有效加强学生的医事法律能力,最大限度提升学生医事法律道德程度,但是医学生医事法律意识的加强不应该只依赖卫生法学课程教育,话应该构建相关的长效机制。因此,本文主要对卫生法律法规课程对医学生医事法律素质促进作用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旨在给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卫生法律法规;课程;医学生;法律素质

【分类号】R-4;G642.3

医事法律素质,指的是社会个体存在的人,在医事法律法规知识掌握和运用以及意识等这些方面的素质水平。意识法律素质对于医学生做好医学时间发展能力,还有处理一环之间关系的态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部分医学院校重点是使用卫生法学课程教育的方式,推动在校生养成相应的医事法律素质,但是在医学院校,就算是设置了相关的医事法律课程,大部分都是由选修课的模式存在,课程体系总体规划不是很完善,具有极强的随意性,随时可能发生改变,采取理论灌输的方式教学,课程效果不是很好。因此,下面将进一步探索卫生法律法规课程对于医学生医事法律素质的促进作用。

一、使用卫生法学课程形成学生医事法律素质的重要性

医事法律素质具体指的是充实或者是提供医疗服务的单位与个人,占据和使用医事法律法规知识和依照法律处理各种类型的医疗关系,解决医患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素质。而卫生法学是研究卫生法律标准的一准核心法律运用学科,医事法律是以我国编制并且执行的整改医疗服务活动当中多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章制度的统一称呼。卫生法学和意识法律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卫生法律课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意识法律知识以及综合素质,对于医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让医学生临床实践以及服务和行为更加规范,提升总体素养,还能有效降低医疗风险的发生率,避免服务过程的冲突和误会产生,使双方的合法权益均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推动医疗事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二、卫生法学课程对于学生素质提升的作用

(一)积累丰富的意识法律知识

卫生法学课程和学生平时自己零散的学习对比,能够发现,卫生法学课程这种集中的上课方式,学习的效率更高,能够更好的学习更多的医事法律理论以及有关法条内筒,有效加强学生意识法律知识的积累以及综合运用的水平。

(二)强化学生解决医事法律冲突的真实能力

医生与病人属于医疗关系当中两个重要的主体,病人源于多个行业和职业以及层次,构造十分复杂,同时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所以,医生在执业的时候,要求医生一定要具备较强的应对和分析,以及处理医患冲突的能力,卫生法律法规课程刚好可以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例如,在讲解卫生法学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以及研究讨论,开展辩论赛,还有角色扮演这些方法,使医学生对于意识法律和其含义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和体会,将法律和实际结合起来,不断加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结合的具体操作能力。

(三)加强医学生法律及道德水平

医生不仅要拥有十分精湛的医技,并且还要具备良好的医学法律素养和优秀的职业道德操守。在卫生法学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仅医学生学习地医事法律关系到义务工作人员的道德标准内功,教师还要针对实际情况,把医生和忽视这些必须拥有的道德和职业操守以及行为规范,服务礼仪这些添加到教学内容中去,使医学生在对医学有关法律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能享受法律和职业道德教育,进而采取端正的工作态度以及服务精神进行医疗事业,不断强化医疗行业总体的服务水平。

三、卫生法学课程提升学生意识法律素质面临的困境

目前,卫生法学课程在医学生意识法律素质提升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获得了相对理想的效果。但是还面临很多问题。具体体现在,首先学校没有给予卫生法学课程应有的重视,部分学校甚至没有设置这一课程,有些学校虽然设置了卫生法学课程,但是大部分都是选修课,并且课程具有较强的随意性,课时不够充足,教材质量也存在较大的差距,讲解的内容和实际衔接的不是很好。其次,课程编制的缺乏科学性,学生缺乏相应的学习热情,部分学校意识法律相关的教师资源紧缺,设置的意识法律课程教师大部分都是兼职,不具备较强的针对性和专业性,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有些甚至存在反感情绪。最后,卫生法学课程教学方法缺乏合理性,导致教学效果不是很好。部分教师不具備丰富的司法实务经验,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之后,还是采取以往理论灌输的方式,一味让学生死记硬背概念的情况,不具备较强的教学时效性。所以,一定要提高实践教学,使学生对于理论知识能够有一个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到,同时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并且,要求教师一定要对这门课程教学方式有一个全面的掌握,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而推动教学目标的完成。

卫生法学课程,当前已经成为了加强学生意识法律素质最为有效的方法和模式,所以,不仅要给予卫生法学课程构建方面应有的重视,还要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条件的前提下,顺应其发展,对于卫生法学课程进行进一步的改进,慢慢建立起医学法律理论和实践二者结合的教学内容系统。

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卫生法律法规课程对医学生医事法律素质促进作用的进一步探究和阐述,使我们了解到部分医学院校重点是使用卫生法学课程教育的方式,推动在校生养成相应的医事法律素质,但是在医学院校,就算是设置了相关的医事法律课程,大部分都是由选修课的模式存在,课程体系总体规划不是很完善,具有极强的随意性,随时可能发生改变,采取理论灌输的方式教学,课程效果不是很好。因此,必须要重视卫生法律法规课程,采取有效的方式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医学生医事法律素质的提升。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给卫生法律法规课程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赵敏,杨丽,岳远雷,孙玲,陈珊. 卫生法学课程教育对医学生医事法律素质促进作用研究[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04:127-128.

[2]杨丽,岳远雷,赵敏. 武汉地区医学院校大学生医事法律素质现状调查研究[J]. 医学与法学,2013,05:63-67.

[3]张睿,付康. 论卫生法学课程对医学生医事法律素质的促进作用[J]. 法制博览,2015,31:298.

[4]孙鹏.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

[5]马莉丽. 医学类大学生医德观偏失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作者:李倩

卫生法学法律教育论文 篇3:

“卓越”视域下卫生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摘 要:卫生法律人才培养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的问题而展开。我国现行卫生法律人才培养中凸显经院式教学,与卓越卫生法律人才的培养要求尚有一定距离。面向全面实施依法治国的卫生法律人才培养,必须超越经院式教学,树立多元化、多层次卫生法律人才培养理念,创新卫生法律人才培养机制。

关键词:卓越法律人才;卫生法;培养模式

2011年底,教育部、中央政法委正式啟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卓越计划”指出:“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重点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卫生法学是法学与医学、药学、公共卫生、生物技术等医药生物相关学科交叉渗透的新兴学科,它培养具有法学与医药生物相关学科双重知识结构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符合“卓越计划”所重点培养的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的要求。[1]开办卫生法学专业方向的高等院校应当以此为契机,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结合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要求,探索在“卓越”视域下,如何创新发展卫生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法治建设输送卓越的卫生法律人才。以下,本文将对卓越卫生法律人才的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创新进行探讨。

一、卓越卫生法律人才的培养理念

我国现行的法律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在教育培养理念上存在着严重的偏失,其以法学理论教学为主,注重系统的法学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而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而言,在教育培养理念上主要存在着“五重五轻”的观念,即重课堂,轻实践;重理论,轻实务;重讲授,轻操作;重成绩,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训。[2]中国当下高校的卫生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也面临相同的问题,根据法律实务部门对卫生法律人才的实际需求,我国亟待以“卓越计划”为指导,转变卫生法律人才的培养理念。

首先,培养卓越的卫生法律人才,必须深化卫生法律人才教育改革,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融入卫生法律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入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增强学生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其次,加强学生的卫生法律职业意识、卫生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增强学生服务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最后,应当创新卫生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优化卫生法学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手段,提高卫生法学教育质量,把培养有理想、有理论、有经验、有技能、服务社会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卫生法律职业人才作为卫生法律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深化卫生法学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卫生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卫生法律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卫生法学课程体系,深化通识教育改革,加强卫生法学实践教学,创建卫生法学教学精品,在坚持以教育部确定的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为主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医科院校雄厚的医学、药学、公共卫生、生物技术等学科的师资力量,医学、药学、公共卫生、生物技术等医药生物学科门类齐全,附属医疗机构等医学社会实践资源丰富的特点,以培养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素质结构;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增强前沿意识、开放意识和国际意识;总结并吸收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充分发挥医学、药学、公共卫生、生物技术等学科与法学学科的交叉优势,科学定位卫生法律职业人才的培养理念,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发展对卫生法律职业人才培养的需求,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卫生法律人才。

二、卓越卫生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

“法学教育诸多问题的源头是法律院校及法律教育者对于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并不明确。虽然法学教育应当定位为法律职业教育,就这种观点已经基本达成共识;但是,对于职业教育的具体内容仍然存在模糊认识。”[3]因此,卓越卫生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当具体明确。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完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中明确规定了法律职业人员的范围:“法律职业人员是指具有共同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职业伦理和从业资格要求,专门从事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和法律教育研究等工作的职业群体。”卫生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回应全面依法治国对各类卫生法律人才提出的需求,培养卫生法律实务工作者(如卫生法专业法官、卫生法专业律师、卫生行政执法人员、医药企业法务人员等),卫生立法工作者、卫生法学教师和研究人员,卫生法学教育必须面向这几类卫生法律人才的需求。因此,卫生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当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以应用型、复合型卫生法律职业教育为中心,以提高卫生法律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卫生法律实践能力为主线,适应多样化卫生法律职业人才的要求,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化学生卫生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强化学生卫生法律实务技能培养,提高学生运用法学与医学、药学、公共卫生、生物技术等医药生物知识解决实际卫生法律问题的能力,促进法学与医药生物知识的深度衔接,培养具有独立从事卫生法律职业实务工作和组织管理工作的能力,能够胜任卫生计生部门、医疗机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卫生法律服务机构的法律实务工作,造就一批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卫生法律人才。

三、卓越卫生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

目前世界各地的法学院都被批评,其录取的学生人数远远超过了律所和其他法律职业所能录用的数量。以美国为例,布莱恩·塔马纳哈(Brian Tamanaha)在《法学院的衰落》(Failing Law Schools)一书中指出,政府统计数据表示直至2018年以前,每年只会出现25000个年轻律师的岗位,但法学院却每年制造出大约45000名毕业生。一些人已经把法学院告上法庭,要求退还学费,赔偿损失。他们说法学教育产业是一场现代诈骗,把一代法律学生逼进可怕的财务窘境之中。[4]中国以提升法律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的“卓越计划”自2011年至今已经实施了将近6年,然而法学专业却仍然多年上榜就业红牌专业。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深度思考开办法学专业的高校是否能够让法学专业的学生对未来的法律职业市场做足充分的准备。而对于现有的卫生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应当思考如何创新卓越卫生法律人才的培养机制。本文认为,对于卫生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之改革措施的基本出发点应当包括:以卫生法律职业教育为中心,以培养满足社会实践需要的卫生法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卫生法律实践能力为主线,强调卫生法学教育的实践性、社会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

(一)开办特色鲜明的卓越卫生法律人才班

开办卫生法学专业方向的高校,可以专门开设卓越卫生法律人才班,培养服务于医疗卫生事业的专门法律人才,同时考虑到卫生法律人才的就业问题,培养卫生法律人才的高校可以考虑与各类卫生法律实务部门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实行“订单培养”,并由高校与卫生法律实务部门共同制定卫生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共同设计卫生法学的课程体系、共同组织卫生法学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卫生法学实践教学基地等,实现高校与实务部门的深度融合,切实符合卫生法律实务部门的需求。同时,高校可以与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医疗机构医务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等法律实务部门共同合作,根据医疗纠纷调解的特点,开设医疗纠纷调解、医疗纠纷谈判、食品药品法學等专门课程;与心理学、预防医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合作,开设精神卫生法、法律与神经科学、食品安全学等相关的交叉学科课程;最后,考虑到“我们正处在一个‘交叉学科’的时代、法学发展受到了交叉学科的双重影响,既有理论滋养,也有智识挑战。现代社会的专业化倾向,已经将法律带人了日益繁多、日益分化的专业领域。这些领域的专业化特点,要求法律的制定者和操作者具有相应的专业化知识。所有传统法律部门以外的新兴法律都对立法者和执法者提出了法学以外的知识要求。”[5]可以预见,未来跨学科的法律人才将接受更加全面严格的教育,成为相关学科的真正专家,为客户提供更专业的法律服务。因此,开办卫生法学专业方向的高校,应当积极考虑与医药生物类相关专业合作,积极开展法学+医药生物类相关专业的双学位教育,培养卓越的法学+医药生物的真正专家。

(二)提高卫生法学教师队伍的法学与医药生物专业知识水平

由于卫生法学的教学研究涉及法学与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与生物技术等跨学科知识,所以从事卫生法学教学研究的人员,除了应当由法学与医药生物专业的相关人员的通力合作之外,纯粹法学专业的教师应当继续学习基本的医药生物知识,比如由所在医药院校开办卫生法学教师医药生物专业知识培训班,而只有医药生物知识背景的教师则应当学习基本的法学知识。同时,为了加强卫生法学教师队伍的卫生法律实务教学水平,应当推动卫生法学学者与卫生法律实务部门的工作人员的互聘计划,鼓励卫生法学学者到医疗机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等卫生法律实务部门挂职锻炼,聘请卫生法律实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到高校任教,切实提高卫生法学教师的卫生法律实务教学水平。

(三)改革卓越卫生法律人才班的教学内容

按照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培养要求,卫生法学的教育内容必须注重法学与医药生物知识的系统整合,并结合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来设计教学内容。对此,应当进一步优化卫生法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的具体内容。其一,法学专业基础课。主要课程包括:法理学、宪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诉讼法、中国法制史、民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商法、国际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私法等十六门法学类核心基础课程;其二,卫生法学专业方向课程。未来卫生法学学科的发展,将向建立完整的卫生法学的理论体系、卫生法学司法实务、卫生立法等方向发展。[6]因此,在设置卫生法学专业课程时,应当有一定的前瞻性、理论性和体系性,并在学分设置上向卫生法学、比较卫生法、食品安全法、药事法、医药知识产权、医疗纠纷与法律处理、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卫生经济学等与医疗卫生活动较为紧密的课程倾斜;其三,强化卫生法实践的学分,着力提升卫生法律人才的实务能力,计划将教学实践的学分提升到总学分的25%以上;其四,结合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开设相关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指导课程。

(四)转变卓越卫生法律人才班的教学方法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以“填鸭式教学、被动式学习”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育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为此,卓越卫生法律人才的培养方案应当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应当更多地尝试以原生态案例教学、现实庭审、模拟法庭训练、实践基地是滴见习观摩等法律实践教育方法为主导,强化对学生思辨能力和法律实务能力的培养。比如,要求卫生法学师资队伍中必须有20%以上、具有不低于5年卫生法律实务经验的法律实务人员担任教师,有实践教师开设卫生法律实务培训课程;同时,增强师生教学互动,广泛采用讨论式教学法,鼓励适用辩论式教学法,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训练学生养成正确的法律思维方法;开设卫生法律诊所式法学课程,让学生对法律职业的实际状况获得一个初步的认识,并培养其在实践中继续学习的意识和方法。同时对卫生法律人才实行导师制,在实践教学中实行师徒双向选择制等制度,强调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实现“因材施教”。同时,卫生法学教育必需具有更大开放性,不仅仅面向司法部门开放,吸纳司法资源进入卫生法律教育环节,还应当向全社会开放,吸纳所有有利于卫生法律人才培养的社会资源,邀请卫生立法部门、卫生执法部门、医药企业法务部门等各个领域的卫生法律实务专家来讲授各个行业的法律实务流程;教学中不仅仅收集司法案例,还要收集卫生立法事例、卫生行政执法事例、医药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事例等实务材料作为卫生法律教育素材,使卫生法学教育不仅是简单的卫生法律知识的传授,而且培养像卫生法专业律师那样思考的法律思维与职业技能和素质。

参考文献:

[1]徐喜荣.卓越卫生法律人才实践性教学研究[J].中国卫生法制,2013(3):58.

[2]张扬.创新与重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3(6):67.

[3]许身健.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之反思与重塑[J].交大法学,2016(3):23.

[4][英]理查德·萨斯坎德.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M].何广越,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52.

[5]凌斌.中国法学时局图[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61.

[6]李圣隆.医事法学的雕塑、变革与未来发展[J].台大法学论丛,1983(2):62.

作者:徐喜荣

上一篇:证券监管体系研究论文下一篇:语文教学创新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