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系统软件开发论文

2022-04-25

[摘要]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我国与国外的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还需进一步发展提高。在完善检测手段和与硬件相配套的检测技术软件的同时,应重点开展汽车检测技术基础研究。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自动控制系统软件开发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自动控制系统软件开发论文 篇1:

10万粒/小时全自动药用胶囊生产线

丹东金丸集團有限公司

1.概述

我国的医药行业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迈入世界医药大国的行列。药用空心胶囊是制药企业三大制剂(片剂、针剂、胶囊剂)之一。胶囊制剂是特殊包装载体,可充填粉剂、中性或油性液体、微丸、膏状内容物等,在制备复方或缓控释制剂上具有独特优势,因此胶囊剂成为药品制剂首选。目前国内拥有几百条全自动、半自动药用空心胶囊生产线,年产空心硬胶囊在1200亿粒左右,然而不符合卫生指标、手工或半机制的约占55%左右。为提高药用空心胶囊生产行业的整体质量水平,保障人们的身心健康,中国医药包装协会在《医药包装发展方针》中规定,严格禁止手工胶囊的生产,加强对胶囊生产质量和卫生指标的监督检查。大力提高装备水平和制造水平,推进机电一体化,为医药包装行业提供先进和成套技术装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药用胶囊包装生产企业在“十二五”前加快进行GMP达标改造,淘汰不符合GMP标准的药用胶囊生产企业,同时淘汰手工生产胶囊。这为药用胶囊生产设备带来了广阔的市场。

2.技术方案确定

10万粒/小时全自动药用胶囊生产线采用微电脑控制技术,应用自行开发NJ系列胶囊机自动控制系统软件对药用胶囊公司全自动药用胶囊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实现各种参数自动反馈、自动累计分析功能,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形成工艺调整程序,对涂油、蘸胶、烘干、脱模、切模、切断、套合、成品输出、料头机外回收等过程进行适当的工艺补偿,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实时修正,最终实现胶囊生产管理控制的智能化,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高胶囊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重点解决胶囊生产在线精度控制及提高胶囊生产效率等技术问题。

实施技术方案示意图及部分说明

该方案采用胶囊生产线各控制单元、触摸屏(HMI)与可编程控制器(PLC)联接进行通讯,反映涂油机、蘸胶机、平台机等单机运行状态及各参数指标,实施PLC监控。再与上位微机采用TCP/IP以太网进行数据通讯,实施上位微机监控与远程管理与维护,从而构成完整的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胶囊生产的智能化、数字化。

其内部通讯简图如下:

说明: 系统中可编程控制器是单机的控制中心,通过程序可完成胶囊生产线的自适应调节,以控制生产情况;触摸屏完成现场的实时监控管理;服务器与PLC以TCP/IP协议构成以太网,服务器既作为远程管理控制的服务器,又作为可编程控制器的后台机,以完成对生产线的远端生产信息管理与控制。

3.产品整体设计研究

10万粒/小时全自动药用胶囊生产线是利用自行开发的NJ系列胶囊机自动控制系统软件对原有的全自动药用胶囊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实现数字化网络通讯的计算机管理。充分利用伺服的运动控制系统,改造原来传统控制。原来的全自动药用胶囊生产线的传统控制是基于模型的控制,带来的就是死板。而被控对象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是难以用精确的数学模型加以描述的。现在通过运用伺服的运动系统技术,使4万粒/小时全自动药用胶囊生产线提高产量达到10万粒/小时。把人工智能的方法引入控制系统,将控制理论的分析和理论的洞察力与人工智能灵活的框架结合起来,使该产品能够得到控制上新的突破。让伺服运动控制系统能够模拟人的思维方式,利用人的经验知识,对原4万粒/小时全自动药用胶囊生产线设备的复杂系统实现有效的控制。实现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硬件与软件的有效结合。

4.技术特点、关键技术和关键工艺

4.1技术特点

10万粒/小时智能药用胶囊生产线采用微电脑控制技术,利用自行研制开发NJ系列胶囊机控制系统软件,解决了胶囊生产的关键控制技术,达到工艺参数自动生成、前馈控制、智能分析等,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远程管理。

4.2关键技术

采用双机头、双排胶囊模具,实现胶囊产量的双倍增长;关键单元运用全伺服系统,使胶囊控制精度提高,实现00号、0-5号、A型、B型胶囊及异型胶囊(精度高、生产难度大)的生产。

4.3关键工艺

结合药用明胶硬胶囊加工生产工艺,研究开发胶囊机自动控制嵌入式软件,提高在线控制水平,实现胶囊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数字化。

5.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意义

5.1 10万粒/小时全自动药用胶囊生产线的技术方案合理可行,满足了国内外市场需求,提高了我国药用空心胶囊行业的整体水平,保障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国内外市场反映良好。

5.2在工艺设备选择上,全部选用国产高校先进设备,既节约了建设投资,又促进了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5.3本产品技术含量高、水平高,产品市场前景好,企业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2007年销售收入9600万元,出口额320万美元,促使企业得到更大的发展。

10万粒/小时全自动药用胶囊生产线的成功研发填补国内空白,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产品生产实施规模化,成为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经济增长点,同时可吸纳社会富余人员,扩大就业渠道,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全自动药用胶囊生产线将为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提供了符合GMP标准的优质国产药品包装生产设备,对于推动了国内制药企业GMP改造进程,加速与国际制药行业接轨的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何福银

自动控制系统软件开发论文 篇2: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我国与国外的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还需进一步发展提高。在完善检测手段和与硬件相配套的检测技术软件的同时,应重点开展汽车检测技术基础研究。

[关键词]汽车;性能检测;检测技术;趋势;对策

[基金项目]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编号:CSTC,2007BB6434)

[作者简介]周友波,重庆交通大学实验师,研究方向:汽车维修管理、汽车实习实验,重庆,400074

[

一、引言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是在汽车使用、维护和修理中对汽车的技术状况进行测试和检验的一门技术。它是伴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在汽车发展的早期,人们主要是通过有经验的维修人员发现汽车的故障并作有针对性的修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汽车检测技术也飞速发展。目前人们能依靠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对汽车进行不解体检测,而且安全、迅速、可靠。其发展远景是自动寻找故障和实现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程度和以最小的劳动消耗实现高的可靠性。

二、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的作用

(一)减少环境污染

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对人和生物直接有害的物质主要是CO(一氧化碳)、HC(碳氢化合物的总称)、NOx(氮氧化合物的总称)、铅化合物、微粒以及硫化物等。这些有害气体污染了大气,对人类造成了严重的健康威胁,损害生态环境,污染河流湖泊,危及野生动植物的生存。汽车尾气中还含有CO2。它是一种主要的温室气体,向大气排放过多的CO2,会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影响气候变化。

汽车噪声是汽车的第二公害,其噪声影响范围大、干扰时间长,它不仅会破坏安静的环境,还会损害人体健康,引起某些疾病,如听力下降、噪声性耳聋以及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疾病。另外,车内噪声过大还会影响驾驶员的正常操作而诱发汽车交通事故。

因此,通过对汽车进行定期检测,可严格限制汽车的废气和噪声污染。

(二)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手段

由于汽车制动、转向、照明等技术原因造成的事故,约占汽车交通事故总量的1/4,现已构成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采用现代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利用先进的检测仪器,能对机动车辆加强安全技术检测,对汽车的技术状况作出准确的诊断,找出隐患及时排除,发现问题及时维修,确保汽车的行车安全。

(三)改善汽车性能

汽车用久了,性能或技术状况逐渐变差。不仅动力性和经济性会降低,油耗会增加,尾气排放情况会变坏,有的时候(例如制动性能变差时)还会引发交通事故。所以,通过定期的检查测试,就可以保持汽车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改善汽车性能,还可以延长使用寿命。

(四)提高维修效率、监督维修质量的重要措施

资料统计表明,查找故障的时间约为70%,而排除和维修的时间约占30%。若没有现代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则车辆的故障就不能迅速排除,车辆的技术状况就不能迅速恢复,车辆的维修质量也就不能得到有效的监督。因此,现代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在汽车技术保障中处于十分关键的地位,它是提高维修效率、保证维修质量的重要措施。

(五)实施汽车维修制度的重要保证

我国现行的汽车维修制度属于计划预防维修制度,车辆的维修必须贯彻预防为主、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的原则。这一维修制度的实施,是以先进的汽车检测诊断技术为前提的。因此,我国交通部《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现代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是检查、鉴定车辆技术状况和维修质量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维修技术发展,实现视情修理的重要保证。

三、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发展状况

(一)国外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发展概况

汽车检测技术是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的,早在20世纪50年代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就形成以故障诊断和性能调试为主的单项检测技术和生产单项检测设备。60年代后期,国外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发展很快,并且大量应用电子、光学、理化与机械相结合的光机电、理化机电一体化检测技术。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汽车检测诊断、数据采集处理自动化、检测结果直接打印等功能的汽车性能检测仪器和设备。在此基础上,为了加强汽车管理,各工业发达国家相继建立汽车检测站和检测线,使汽车检测制度化。

总体上讲,工业化发达国家的汽车检测,在管理上实现了“制度化”;在检测指标上实现了“标准化”;在检测技术上向“智能化、自动化检测”方向发展。

1.检测管理制度化。在汽车工业发达国家,汽车检测工作由交通部门统一管理,在全国各地建立了由交通部门认证的汽车检测场(站),负责新车的登记和在用车的安全环保检测,修理厂修过的汽车也要经过汽车检测场的检测,以确定其安全性能和排放是否符合国家的标准。

2.检测指标标准化。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汽车检测有一整套的标准。判断受检汽车技术状况是否良好,是以标准中规定的数据为准则,检查结果是以数字显示,有量化指标,避免主观上的误差。

国外比较重视安全性能和排放性能的检测,除对检测结果有严格完整的标准以外,国外对检测设备也有标准规定,如检测设备的检测性能、检测精度、具体结构都有严格的规范。对检测设备的使用周期、技术更新等都作出了具体要求。由于检测制度、技术的标准化,不仅提高了检测效率,也保证了检测质量。

3.检测技术智能化和自动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外汽车检测设备在智能化、自动化、精密化、综合化方面都有新的发展,应用新技术开拓新的检测领域,研制新的检测设备。进入80年代后,计算机技术在汽车检测技术领域的应用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已出现集检测工艺、操作、数据采集和打印、存储、显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系统软件,使汽车检测线实现了全自动化。这样不仅可避免人为的判断错误,提高检测准确性;而且可以把受检汽车的技术状况储存在计算机中,对汽车进行全寿命管理,可作为下次检验参考,还可供处理交通事故参考。

(二)国内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现状

我国对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60年代,进入90年后得到迅猛发展。目前,我国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发展,主要突出了如下三方面的特点。

1.检测技术水平逐步提高。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及电子控制系统(燃油喷射系统、制动防抱死系统、安全气囊等)在汽车上的应用,汽车维修检测市场上不仅出现了大量的诊断硬件设施,同时应用计算机的汽车故障诊断专家系统软件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诊断设备已由单机发展为配套,由单功能发展为多功能,由手工操纵发展为自动控制,并逐步开发出与计算机联网,满足快速、方便、准确测试的汽车诊断专家系统。

目前全国生产汽车综合性能检测设备的厂家已达100多个,除交通部门外,机械、城建、高等院校等部门也进入汽车检测设备研制、开发、生产、销售领域,已能自己生产全套汽车检测设备。

2.法规建设逐步完善。交通部从加强车辆管理的需要出发,1990年在《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中提出要对车辆实施“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的汽车维修制度。

1991年4月,交通部颁发了《道路运输业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站管理办法》,对汽车检测站的职责、分级、基本条件及资格认定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2007年7月1日实施的GB18352.3-2005《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阶段)》中规定:所有汽车必须装备车载诊断(OBD)系统。

目前,国内已发布实施了有关汽车检测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计量检定规程等100多项。这些规章的出台,促进了汽车检测站的建设与发展,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

3.检测站普及全国。检测站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当时,我国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为保证车辆安全运行,减少交通事故,政府有关部门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自1980年交通部在大连建立第一个检测站后,汽车检测站作为检测技术的象征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在全国中等以上城市,建成了许多安全性能检测站,促进了汽车诊断技术的发展。目前建成了1000多个汽车检测站,可以说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全国性的汽车检测网,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已初具规模。

四、发展趋势

我国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引进技术、引进检测设备,到自主研究开发推广应用;从单一性能检测到综合检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检测设备的研制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距离。我国汽车检测技术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应该在汽车检测技术基础、汽车检测设备智能化和汽车检测管理网络化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发展。目前,我国的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有如下发展趋势:

(一)随车诊断技术将大大发展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控制技术日趋成熟,利用车载计算机对发动机、传动系、制动、转向等系统的故障进行自诊断,并以故障码的方式予以存储和显示,极大地方便了用户,提高了汽车的可靠性,是汽车检测与诊断发展的一个方向。

(二)车辆检测周期延长

由于汽车制造质量、可靠性、寿命和公路路况的不断改善提高,目前在工业发达国家开始出现了延长检测周期的趋势。

(三)车外诊断方式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监控和预测汽车技术状况是汽车诊断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检测技术的发展将使检测设备向智能化、多功能、易携带方向发展。故障机理的解析技术、诊断参数信息的传感和识别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为智能化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保障。

(四)汽车检测管理网络化

目前我国的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部分已实现了计算机管理系统检测,虽然计算机管理系统采用了计算机测控,但各个站的计算机测控方式千差万别。即使采用计算机网络系统技术的,也仅仅是一个站内部实现了网络化。随着技术和管理的进步,今后汽车检测将实现真正的网络化(局域网),从而做到信息资源共享、硬件资源共享、软件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利用信息高速公路将全国的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联成一个广域网,使上级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即时了解各地区车辆状况。

五、发展对策

(一)重视汽车诊断技术基础的规范化研究

我国检测技术发展过程中,普遍重视硬件技术,忽略或是轻视了难度大、投入多、社会效益明显的检测方法、限值标准等基础性技术的研究。随着检测手段的完善,与硬件相配套的检测技术软件将进一步完善。今后我国应重点开展下述汽车检测技术基础研究:

1.制定和完善汽车检测项目的检测方法和限值标准,如驱动轮输出功率、底盘传动系的功率损耗、滑行距离、加速时间和距离、发动机燃料消耗率、悬架性能、可靠性等。

2.制定营运汽车技术状况检测评定细则,统一规范全国各地的检测要求和操作技术。

3.制定用于综合性能检测站的大型检测设备的形式认证规则,以保证综合性能检测站履行其职责。

(二)加强新技术的研究

应加强新技术的研究,并利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充实和发展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将一些新技术用于汽车故障诊断,如:专家系统的知识数据库、神经网络和扰动分析模式识别技术及动态模型技术等。增强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功能,提高诊断故障的能力和准确性。

(三)提高汽车诊断设备的性能和智能化水平

目前国外的汽车检测设备已大量应用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并采用计算机测控,有些检测设备具有专家系统和智能化功能,能对汽车技术状况进行检测,并能诊断出汽车故障发生的部位和原因,引导维修人员迅速排除故障。

我国目前的汽车检测设备在采用专家系统和智能化诊断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如四轮定位检测系统、电喷发动机综合检测仪等还主要依靠进口。今后要在汽车检测设备智能化方面加快发展速度。

目前的诊断设备还只能诊断汽车的部分性能和故障,对某些总成如离合器、变速器、差速器等的故障诊断还缺乏方便、实用的诊断设备,仍然以人工经验法为主。

(四)大力开发具有自动诊断功能的随车诊断装置

随着汽车工业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和汽车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及微机在汽车上的应用将会逐渐增多,应大力开发具有自动诊断功能的随车诊断装置。

增强随车诊断系统对汽车运行状态的监视功能,采用大容量的存储器,使随车诊断装置能随时监测并实时记录车辆的运行状态(各种传感器及执行器的工作状态),记录故障发生前后的各种运行参数的数值,存储汽车行驶状态下的故障信息,以便维修时用于分析故障发生的原因。

同时能够利用监测技术,开发出机件恶化和故障预测的软技术,使预测技术得到发展。

(五)尽快实现汽车诊断网络化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应实现网络化。网络化可使信息、硬件、软件资源共享。人们从网上可很方便地与世界上很多汽车公司、厂家联络,获得汽车故障诊断信息,而且随时可以得到具有高水平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指导,远在千里之外的专家能像在现场一样,逐步地指导检修人员诊断和排除故障。

为适应这一发展,采用汽车局域网对各子系统模块进行管理的技术。要求各子系统模块提高智能化的程度,具有相应的在线自诊断功能,由专用的诊断模块对各子系统进行监控,提供故障信息和故障发生的部位。外部诊断设备可以通过汽车局域网,直接对各子系统故障进行诊断和测试。

(六)逐步实现汽车故障的预测

实现汽车故障的预测是今后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其重要性在于通过预测可以预知诊断对象——汽车或其总成的未来技术状况,并确定其剩余的工作寿命和运行潜力,预报无故障期限,做到事先预防和减少危险性故障。但到目前为止,整车故障的预测实际上还没有真正解决。这首先是因为诊断设备还不完善;其次是缺少必要的结构参数和输出过程参数的变化规律资料。因此,应逐步加强对汽车的实验与理论的研究,掌握汽车技术状态的变化与其组成的零部件发生磨损、变形、疲劳或腐蚀引起配合特性变化的规律,确定诊断参数和诊断标准,开发包括检测技术、预测技术和分析技术在内的诊断软件,利用先进技术,尽可能在车辆的关键部位装人车载式监测传感器来获取诊断信息。采用随车计算机及连续不断进行检测的指示仪表,对汽车的转轴、轴承、齿轮、润滑油、排放、油耗、振动等进行有效的监测,对汽车的渐发性故障进行有效的预报。

六、结语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随着技术的进步,必将对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英勋.现代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2]邢文华.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3]曹家喆.现代汽车检测诊断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王海林,迟瑞娟.汽车运用技术[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周友波

自动控制系统软件开发论文 篇3:

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水电厂运行中的应用

浙江瓯能集团香格里拉市尼汝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云南  香格里拉  674400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业领域中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等先进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自动化的逐渐应用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自动化的应用在电气工程方面的应用更为广泛、契合,将自动化的程序引入电气工程应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产品的成本。不过,如果自动化的过程中出现故障,也会造成不可避免的人身安全事故和财务损失。

关键词:自动化控制技术;水电厂运行;应用

1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

自动化控制技术就是自动地控制某个企业生产运行过程的一种技术,减少人力的投入,运用机器自动化控制企业生产。在水电厂的工作中,自动化控制技术就像控制人体的大脑一样,随着我国近几年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控制技术已经在水电厂运行中有了很广泛的应用。虽然自动化控制技术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得以在水电厂运行中应用,但是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其中发展非常迅速,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在我国传统的水电厂运行过程中,主要是应用各种人工的操作来进行水电厂正常的运行,这就需要企业向其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在人工操作的过程中,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对水电厂的信息处理缺乏及时准确的传递和实时的交流,这就给整个水电厂的正常运行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技术阻碍。人工操作不仅减缓了整个水电厂的运行效率,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将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在水电厂的运行中,可以有效地帮助水电厂改善以上问题,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根据企业计算机应用程序中所设定好的各种操作流程,对水电厂数据库进行一定的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流,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企业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同时也给工作人员减轻了工作负担,还有效地降低人工进行操作的危险性,提高水电企业的正常工作效率,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

2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水电厂运行中的应用

2.1通过联动手段实现监控模块的防护

目前安全防护体系虽然能够进一步发挥防护的效果,但是不能够进一步提高其优势。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因为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监控系统和安全体系两个系统是近乎完全分离的两个系统,虽然能够有效地确保各自的独立性和安全性,但是会进一步出现很多问题。另外两者的联动功能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使得安全防护提起不能够和监控系统进行智能有效操作,从而不能够有效地控制安全问题,也不能够及时地进行控制,影响智能装置应用。因此需要不断地加强监控系统安全保护体系和相关性的优化,有效地进行两者融合,从而更好地,确保整体安全运行。

2.2数据库配置

水电厂自动化监督控制系统的基础核心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数据库配置。数据库的配置首先根据水电厂内自动化监督控制系统的整体功能发挥的实际运行状况完成数据库的搭建,从源头上完成水电厂的运行数据储存处理工作,继而及时向监控中心的工作人员通过借助水电厂自动化监督控制系统计算机软件配置进行准确且多样化的数据信息反馈。水电厂自动化监督控制系统的数据库配置,可以在出现断电等突发状况出现时,仍旧有电路维持保护装置,从而有效的完成水电厂自动化监督控制系统的功能发挥。与此同时,还可以增强水电厂自动化监督控制系统的整体监测效果发挥,精准做出反应判断,进一步达到报警信息的传达提示作用发挥的目的。

2.3自动系统控制软件

在选择自动控制系统软件产品及其组成元件时一定要加以重视,选取正确的元件,因为软件产品的质量是否良好,直接关系到整个自动化过程控制能否正确地运行。对于一些比较关键核心的控制器件,不仅要严格地要求产品的质量,还要按照一套科学合理的使用程序进行选取,这样才能保证在选取的过程中更加的准确,才能保证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水电厂的运行中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同时还要对控机房等地方的设备提起高度的重视,可以通过在控机房安装机房水位自动测报控制系统和水传感器等多种方式,有效率地避免重要机房设备漏水被淹,在及时准确掌握机房水位测报变化的情况同时,便于整个系统地日常调度以及管理。

2.4加强控制设备的散热防护

温度是影响电子设备可靠性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因为电子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会发生功率损失,此损失都是通过热能的方式散掉,因此需要加强控制设備散热方面的防护,有效提升自动化控制设备的运行效率。

2.5对电子器件进行择优

然后还要对相关电子器件进行择优。随着现阶段控制技术的完善,这也就对自动化设备的器件选择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以满足设备的运转条件。此外,设备的工作环境和相应的技术要求会对器件的选择有所影响,根据不同的设计方案和工作需求,就务必要对器件的质量、性能进行严格把关。对于那些容易受自然等环境因素干扰而损坏的器件,需要增加对其不定期的检测与调试,确保能够为设备提供更加可靠的器件。更重要的是,对于这些敏感器件的日常维修保养需要进行详细的操作记录,还要做好散热工作,目的是为了能够及时对相关器件进行更替处理以满足整个电气系统的工作需求。

2.6故障检修

抢修的应用能够有效地解决故障问题,而计划检修主要是在应用的时候,通过相关部门提前做好检修安排,从而确保整体的质量。目前计划检修主要分为两种形式,即针对较大规模以及针对小规模所制定的一系列检修方案。使用这两种形式都存在着不问题,第一种主要是被动性很强,发生故障后才能够采取措施进行优化的,从而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第二种解决方式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在检修的时候,会消耗很多的人力和物力,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不能够保证整体的检修效率。对于这两种方法,主要是根据时间来进行检修,通过各个设备的运行状态作为检修控制的依据,因此具有针对性。状态检修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准确率和投入率,在进行设备装置运行的时候,需要及时的发现异常,并进行故障点的确定,从而确保检修工作的开展。

结语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十分重要,必须牢牢抓住每一个可能导致安全隐患的机会,避免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同时,也要有效地改进和完善电气自动化设备,让其更少纰漏,更加完善。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提高任重而道远,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步,兢兢业业地做好每一个工作,为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带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王涛.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20):132+141.

作者:唐学礼

上一篇: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系统论文下一篇:企业网站设计误区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