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砼施工探究论文

2022-04-18

摘要:当前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有很多大体积砼严重开裂的例子。文章通过众多工程实例的理论计算与实测分析,基本掌握了温度和收缩裂缝的一般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体积砼温度和收缩裂缝的控制措施。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大体积砼施工探究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大体积砼施工探究论文 篇1:

大体积砼后浇带施工技术探究

摘要: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沉降、温度、收缩不均等因素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留设的临时施工缝,经一定时效后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再进行后浇封闭,形成整体结构。本文主要是讲述了对 对体育场大体积砼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的探讨。

关键词:体育场工程 大体积砼 裂缝控制

1、引言

体育场是作为运动会开幕式和足球、田径比赛的主会场。体育场包括比赛场、商业用房、宾馆、运动员休息、健身和训练场、绿化景点等,功能齐全,造型设计新颖别致,集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旅游景点与群众休闲度假场所于一体,系当地的标志性建筑物。

2、后浇带的类型

施工后浇带分为沉降后浇带、收缩后浇带和温度后浇带。本文主要探讨沉降后浇带和温度后浇带。沉降后浇带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间的差异沉降;温度后浇带用于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温度应力减小等问题。设置后浇带的目的就是将大部分的约束应力释放,然后用膨胀混凝土填缝以抗衡残余应力。后浇带包括基础及上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缝很宽,故称为“带”),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居裙房的差异沉降,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3、后浇带施工工艺探讨

后浇带的施工工艺方法较多,例如:燕尾形做法、橡胶止水带做法、钢板止水带做法等。后浇带要充分考虑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并且要考虑质量、工期和可操作性、经济性。本工

程采用了橡胶止水带做法。

3.1超前止水后浇带

本工程垫层、筏板采用超前止水后浇带,按照图纸详图施工。在基槽土方大面积开挖至垫层表面标高时,放线定出后浇带位置。撒出白灰线,开挖进行后浇带时要向下超挖20 cm浇筑底板垫层时宜先浇后浇带处的垫层,这样可以早点放线准确定出后浇带位置;二次放线定位后,开始进行后浇带钢筋绑扎,绑扎时应注意每隔Sm左右设长向斜撑加固,以防止骨架整体倾斜变形。

下层钢筋绑扎完成后,放置3cm厚填缝材料,设置30cm宽橡胶止水带,并用钢筋扎丝绑扎固定居中;然后绑扎后浇带上层钢筋,放置上层填缝材料。在设置垫块调整钢筋时应注意:后浇带中间设置中埋式止水带。木工立设、加固后浇带模板,在后浇带下部加深的20cm处设置吊模。模板加固完成后,项目部质量员、施工员检查验收合格后,报请监理做隐蔽验收。

3.2底板后浇带

底板后浇带处的垫层为C15混凝土垫层,底板钢筋绑扎前应根据设计图标注位置,在垫层面或防水保护层面上弹出后浇带位置线。当用木模板作后浇带侧模时,可在距后浇带外边缘200 mm处沿后浇带通長每边设一道钢筋支架(钢筋直径视底板厚度及配筋而定),底板钢筋点焊于支架上。支模时,先在底板面筋及底筋的后浇带位置,用10mm通长钢筋焊出后浇带侧模板定位线,再支设模板及横竖向支撑。为便于清理干净后浇带中的垃圾渣物,可将后浇带垫层的面标高下移200mm,将残留渣物置于后浇带底部,然后用同后浇带混凝土内砂浆相同成分的水泥砂浆覆盖并抹平,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

3.3墙板后浇带

墙体后浇带两侧(两道)的钢筋相交点必须全部设置拉钩,以免钢筋骨架偏位;保护层垫块挂到位,保证钢筋有足够的保护层厚度。留设后浇带时,按墙筋间距,用松木板锯成小口,固定于后浇带侧面作侧模,锯口缝隙用胶带纸粘贴,用木方加固;也可用双层钢丝网作侧模,用钢筋支架作支撑。

3.4梁板后浇带

梁板后浇带模板和支撑单独配置,在浇筑该处混凝土之前,两侧楼板的模板和支撑不拆。如果板筋蕊 8 mm,为保证板钢筋骨架的位置,可以采用 12mm钢筋通长设置于后浇带边线外100 mm处,顺后浇带方向布设,而后用 12 mm钢筋支架架立,以保证板面钢筋保护层厚度准确。后浇带侧模用20 mm厚方木支设,木板锯成小口,固定于后浇带侧面,用50 mm x100 mm木方通长加固。楼板钢筋与梳孔间隙用海绵条填实,以防止砂浆污染后浇带模板和钢筋,影响楼板观感质量。

4、后浇带结构处理及保护

在底板混凝土浇筑时,需注意分层浇筑厚度和振动棒距侧模的距离。为防止混凝土振捣中水泥浆流失严重,需限制振动棒距离侧模不得小于40cm。为保证侧模处混凝土的密实,可采用钢钎辅助捣实。

筏板混凝土浇筑后,及时对后浇带进行清洁,同时为防止垃圾、杂物及施工用水进人后浇带,在后浇带两侧分别砌一皮砖,在砖上覆盖多层板,所有缝隙用防水砂浆堵严。楼板或框架梁后浇带用多层板搜盖保护,防止杂物坠入。

地下室后浇带处的支撑架自成体系,不得与其他支撑架有任何连接,该支撑架必须在后浇带施工完成,且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时方可拆除。

5、后浇带混凝土施工

(1)不同类型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时间不同:伸缩后浇带视先浇部分混凝土的收缩完成情况而定,一般为施工后42~60 d ;沉降后浇带宜在建筑物基本完成沉降后进行。在一些工

程中,设计单位对后浇带的保留时间有特殊要求,应按设计要求进行保留。

(2)后浇带浇筑前将后浇带两边的混凝土表面用人工凿毛,用高压水冲洗施工缝,保持湿润24 h,并排除混凝土表面积水,对较严重的蜂窝或孔洞应进行修补,宜在施工缝处铺一

层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3)后浇带混凝土必须采用无收缩混凝土,可采用膨胀水泥配制,也可采用添加具有膨胀作用的外加剂和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的强度应提高一个等级,其配合比通过试验确定,宜掺人早强减水剂,且应认真配制,精心振捣。由于膨胀剂的掺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因此,要求膨胀剂的称量由专人负责。所用膨胀剂和外加剂的品种,应根据工程性质和现场施工条件选择,并事先通过试验确定配合比,并适当延长掺膨胀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以使混凝土搅拌均匀。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仍应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 do所有膨胀剂和外加剂必须具备出厂合格证及产品技术资料,并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

6、后浇带施工的质量控制要求

后浇带施工时模板支撑应安装牢固,钢筋应进行清理整形,施工质量应满足钢筋混凝土设计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以保证混凝土密实不渗水和产生有害裂缝。所有膨胀剂和外加

剂必须具备出厂合格证及产品技术资料,并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浇筑后浇带的混凝土必须按规范上试件留设的要求留置试块。有抗渗要求的,应按有关规定制作抗渗试块。

7、结语

后浇带的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难点,是保证结构有效连接的重要环节,如果控制不好就会发生渗漏等问题,起不到应有的设计效果。唯有严格按照规范施工,根据不同的工程性质、特点、作用,认真设计,精心施工,结合施工经验不断探索创新,才能保证每个工程项目的整体性、完美性和使用性,才能使后浇带起到良好的效果,以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的真正目的。

作者:宋闰生

大体积砼施工探究论文 篇2:

大体积砼温度和收缩裂缝的控制

摘要:当前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有很多大体积砼严重开裂的例子。文章通过众多工程实例的理论计算与实测分析,基本掌握了温度和收缩裂缝的一般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体积砼温度和收缩裂缝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大体积砼;温度裂缝;收缩裂缝;合理配筋

随着国内高层建筑的兴起,我国在建筑设计、施工技术等方面都有了飞速的进展,但也出现了许多崭新的技术课题需要解决,大体积砼的温度和收缩裂缝控制就是其中之一。如武汉某大型箱体基础,全长686m,设计上未留伸缩缝。结果其主电室地下室范围共出现裂缝76条,裂缝宽度有的达8mm造成极大的损失。因而近年来,大体积砼的裂缝问题越来越引起各方面重视,人们迫切要求探究裂缝产生的原因并积极寻求能有效防止裂缝出现的措施和途径。

一、大体积砼温度和收缩裂缝产生的机制分析

我们知道,砼温度的变化将导致砼应变的变化并引起一定的温度应力。大体积砼温度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控制其最高温度、控制其内表温差、控制其降温速率等三个方面。一般情况上主要通过改善砼的配合比,尽量减少水泥用量和使用低水化热的水泥来使砼的发热量减少,降低其最高温升;并通过砼外部保温措施来提高砼表面温度,缩小砼内表温差并尽可能延缓砼的降温速率。但在砼厚度较大,内部水化热温升偏高、内表温差和降温速率不易控制的情况下,有必要采取砼内部埋冷却水管通水降温方案来削减砼温升。从近年来,我们总共承担了多项高层建筑大体积砼工程的水化热温监测任务,通过对这些工程的预测与实测分析,得到以下几个共同的规律:

1.从平面上看,边缘处砼的温度比中央部位砼的温度低,但这种边缘性的差异只在很小的范围内较明显,越靠近边界,温度越低;当距离边界超过3.0m以后,各处砼的温度基本一致。这说明在大面积的砼工程中,中央大部分区域里热量的传递主要在厚度方向上,只要砼质量较均匀,它基本上呈现一维传热状态;而在靠近边缘处,除了在厚度方向上有热量传递,还有部分热量是通过侧向对外散发的。因面砼保温养护过程中,相应要对边缘、角部区域加强防范措施。

2.从立面上看,在升温过程及降温前期,板的温度基本呈抛物线型分布,中心温度高,表面及板底温度低。一般情况下,板底的温度要高于表面温度;但在表面保温良好的情况下,表面温度会高于板底温度。到了降温后期,中心温度逐渐低于板底温度,温度分布将变为由表及里递增型。可见,砼底板内的热量大部分由表面散到大气中,分由板底传到地基土中,表面的散热能力要大于板底。

3.从时间上看,同一断面上各点的温度变化均有温升和温降两个相衔的过程,但各点升降温的速率及时间各不相同。表面点升温的时间最短,很快就转为降温阶段;中心点升温间稍长,上升速率最快,温度峰值也最高,在高峰段持续1~2天然后开始降温,降温的速率小于表面点;板底点的升温时间持续最长,上升速率也最慢,其温度在高峰阶段要持续相当长(约4~5天)的时间才逐渐平缓下降,降温速率也最慢。这是因为热量的散发传递基本上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表面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最大,中心次之,板底最小。相应地,表面点的温度变化曲线会呈现一定的波动,而中心及板底点的温度变化曲线就很平滑。

二、大体积砼温度和收缩裂缝的控制措施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大体积砼之所以开裂,主要是砼所承受的拉应力与砼本身抗拉强度之间矛盾发展的直接结果。因而为了控制大体积砼温度和收缩裂缝的开展,就必须从降低砼温度收缩应力和提高砼本身抗拉性能这两方面综合考虑,采取各种有力的措施。

(一)降低砼温度收缩应力

大体积砼浇筑后其内部水化热度的急剧变化会引起较大变形,当变形受到各种约束便产生了应力。为了降低砼的温度收缩应力。我们必须控制其温度的变化,同时还需改善结构的约束条件。资料显示如果尽力降低加荷速度或降低约束变形的变化速度,那么通常认为是脆性的混凝土也可以变得相当粘滞,它的极限拉伸可以提高1~3倍。另一方面,如果设法让砼较大的约束变形值分成许多小变形尽可能缓慢地分阶段陆续出现,让每一阶段小变形引起的约束力应力得以较大的松弛,那么最终各阶段的松应力经叠加后就明显地比全部变形一次出现所引起约束应力小得多。这对控制砼裂缝的产生是十分有利的。

1.选用中低热的水泥品种。造成砼温度上升的唯一热源就是水泥的水化热,它取决于水泥的品种和水泥的用量。资料表明,不同品种与标号的水泥,其水化热有着显著的差异。在水泥用量相同的条件下,尽可能地选用中低热水泥,要以显著减少水化热含量,从而有效地减少砼的温升。比如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发热量相当于525号普通硅盐水泥发热量的90%,425号矿渣水泥的发热量只相当于525普通硅酸盐水泥发热量的80%。

2.尽量减少单位体积的水泥用量。尽量减少单位体积砼的水泥用量,目的也就是为了减少水泥的总发热量,削减砼的温升值。在实际的大体积砼工程中,根据电算分析和实测结果,每立方米砼的水泥用量每增减10kg,对1.0m厚结构的砼温度升降为1℃,对2.0m厚结构的砼温度升降为1.3℃减少水泥用量对削减砼温升的效果是显著的,因而成为温度控制中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为了尽量减少水泥用量,必须在砼配合比设计中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1)掺加粉煤灰。粉煤灰是一种活性材料,在砼中掺加一定量(约70kg/m3左右)的粉煤灰,不但可以代替一部分水泥,从而降低砼的水化热,还能起到润滑作用,改善砼的可泵性。这是非常有利的。(2)掺加减水剂。减水剂的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剂,它对水泥颗粒有着明显的分散效应,并能使水的表面张力降低而引起加气作用,从而可以减少拌和水量的5%~15%,相应减少水泥用量的5%~25%。(3)掺加缓凝剂。在砼中掺加适量的缓凝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水泥的水化作用,减缓水化热的释放速率。它的作用是推迟热峰出现的时间,同时也降低了温度峰值。一般地,砼浇筑后,水泥水化热释放与砼内部热量向外散发是同时进行的。在初期几天,水化热释放速率很快,而散热速率小,因此砼的温度很快上升;接着,水化热释放速率逐渐变缓,而散热速率则持续增大,导致砼温度逐渐下降。

3.降低砼的浇筑温度。混凝土经过出机、运输、浇筑、振捣、平仓等一系列工序后的温度称浇筑温度。由于砼是在浇筑温度的基础上继续升温,因而浇筑温度的高低对砼整体温度的影响是明显的。比如厦门地区一般冬季施工的砼筑温度在10℃~15℃之间,夏季施工的砼浇筑温度可达32℃~36℃,季节性相差20℃。因而在夏季浇筑砼,对控制砼的最高温度是极为不利的。为了降低砼的浇筑温度,首先要控制骨料为与拌和水的温度,必要时可加冰拌加;其次尽量缩短运输时间,并在运输、泵送过程中采取一定的遮阳措施,尽量减少砼的冷量损失。根据工程经验,建议最高浇筑温度控制在30℃以下为宜。

(二)提高砼抗裂性能

砼的抗裂性能主要体现在抗拉强度和极限拉伸两个指标上。砼抗拉强度是与其抗压强度紧密相关的一个量。提高砼抗裂性能应着重从提高砼强度入手,在优化配合比设计、改善施工工艺提高施工质量、加强养护、改善配筋等方面采取措施。

1.优化配合比设计。砼的设计强度等级的确定主要取决于使用上的要求,一般不加以变动,通过提高砼的强度等级来提高抗裂性能的做法往往是得不偿失的。因为强度等级提高必然要增加水泥用量,使水化热温升提高,温度应力增大。因此优化配合比设计的目的是尽量降低砼的热强比(热量与强度的比值),热强比越低,对抗裂就越有利。为了降低砼的热强比,一方面要采用中低热水泥用量并减少水泥用量,从而减少水化热;另一方面要控制水灰比,减少砼内孔隙体积,同时改善骨料级配,选用优质骨料,使砼更密实,从而提高砼强度。此外,水灰比减小,对控制砼自身收缩量、提高砼的极限拉伸也是非常有利的。因而应当先选择既可减小水灰比又能提高和易性的高效减水剂,以及能补偿收缩的微膨胀剂。

2.改善施工工艺。施工工艺对砼的强度来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砼配合比设计得再好,如果施工工艺差,那么强度就没有保证。大体积砼的施工一般应采用泵送、机械振捣等施工工艺,同时要组织好施工管理。首先,应保证这一步浇筑仓面推进有序,上层混凝土覆盖及时,避免局部区域形成内部冷缝。冷缝一旦形成,如不加以处理,对砼的整体性是大有影响的。其次,应注意下料均匀,振捣密实,及时排除泌水,这是减少砼收缩量提高强度的重要保证。

3.加强养护。对浇筑后的砼加强养护,使之处于适宜的温湿环境,让水泥颗粒得到充分水化,从而提高砼的强度,提高它的抗裂性。有关研究表明,水泥的水化作用只有在充水的毛细管中才能进行,所以必须防止因蒸发而使毛细管失水。加强养护就是要不断地补充足够的水分,防止砼表面干燥。潮湿养护应当从砼凝结后即开始,一般应持续7~10天为宜。潮湿养护还能有效地减小砼的早期干缩,防止干缩裂缝的产生。

4.合理配筋。根据实践经验,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适当配置构造钢筋,能够提高结构抵抗温度应力和收缩力的性能。当然,如果配筋率较高,可能造成不但不能抵抗收缩应力反而增加自约束应力的不利后果。一般地,在大体积砼中配置温度筋,宜细宜密,可选用φ8钢筋,间距5cm,双向布筋。进行适当配筋后,在局部应力集中区域,由于钢筋的存在使一定范围内的应力重新分布,缓解应力集中状态,这样就可以推迟砼裂的出现,提高了砼的抗裂性能。

总之,大体积砼温度与收缩裂缝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通常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应力是同时作用的。在实际工程项目中,我们要根据现场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杨秋玲,马可栓.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度场三维有限元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36(2).

[2]张相宝.混凝土构筑物裂缝原因分析与处理[J].混凝土,2000,(2).

[3]草维组.混凝土的收缩,开裂及其评价与防治[J].混凝土,2001,(3).

[5]李德荣.砌体结构的温度裂缝特点[J].建筑结构,2002,(6).

作者简介:龙铁桥 (1963-),男,湖南祁东人,供职于二十

三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

作者:龙铁桥

大体积砼施工探究论文 篇3:

输变电土建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

摘要: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输变电土建工程的发展也有了改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需要注重创新性研究,更好地结合全新的材料和工艺,在输变电土建工程质量方面展现出更为卓越的发展效果。在施工过程结合输变电土建工程施工技术特点,综合评估大体积混凝土技术的施工要点,将混凝土质量设定为施工环节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考察坚固度以及应用寿命,分析裂缝出现对建筑物产生的制约,更加全面地探究输变电土建工程建设过程以及结果,即充分关注建筑物裂缝问题,降低对输变电土建工程质量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输变电土建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引言

现代输变电土建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导致混凝土体积也随之进一步增长。 当前大体积混凝土已经十分常见,在具体工程项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不过当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容易出现裂缝等问题。 为此,相关工作者需要更加深入地分析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特性和工艺流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合理应用浇筑技术。 为了进一步用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文章将在分析大体积混凝土常见施工问题的基础上,就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进行深入地探究。

1输变电土建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相关问题分析

国民经济能力在不断增强,人们的生活状况得到改善,更加注重输变电土建工程设计的美观及输变电土建工程功能,更加关注输变电土建工程施工的质量,混凝土施工在输变电土建工程建设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该技术能决定输变电土建工程的质量,以及输变电土建工程将来的使用寿命。针对于输变电土建工程施工而言,由于存在不同的施工结构,因此对混凝土结构有着不同的要求。通常情况下,混凝土体积较大,有时候甚至能超过所规定的体积,具体建设过程中,应当结合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该技术,以确保输变电土建工程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及安全施工。当内外温差超出混凝土结构可以承担的范围后,就会在表面出现裂缝,致使混凝土结构质量变差,存在输变电土建工程结构层面的隐患,最终引发工程安全问题。因此,必须充分重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加大对该技术内容的实践研究,更好地探究相关问题,提出适宜的施工技术优化措施,有效维护混凝土结构质量,维护输变电土建工程施工全过程的安全。

2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的成因分析

2.1水化热因素

混凝土的浇筑受到混凝土体积因素的影响,水化热效应极为明显。这一过程中,混凝土横截面积与体积较大,内部的热量不易在短时间内消散,随着体积的增大,温度差更高。试验表明,在浇筑之后的14天内,温度差极易引发表面裂缝。同时,随着砼龄期的增加,在砼收缩变形过程中混凝土的强度逐步增大,约束力逐步增加,裂缝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2.2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准较低

现如今,国内工程项目的建造体量变得愈来愈大,继而使得施工企业对于施工工人的需要量也日渐增多。为了能够完成全部的施工工作,企业在选聘施工人员时,根本不会审核施工人员的专业资质,所以输变电土建工程行业中选聘的工作人员大都是进城务工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就会由于施工人员的文化程度较低、实践经验有限,从而无法严加遵从相应的规程标准完成全部的施工工作,乃至一些施工人员不能掌握施工技术的使用要点。这样一来,除了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无法保证施工品质,容易诱发结构开裂情况之外,还会诱发质量安全事故,危及到施工人员的个人安全。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3.1 科学调配混凝土原料

为强化大体积混凝土无缝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作用,就应按照房建施工要求和基础结构稳定状况,对应用在其中的混凝土材料进行有效调配,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材料配比的合理性,从而将大体积混凝土中各类基础材料的属性充分展现出来,以此为房屋输变电土建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提供高质量材料支持。加上不同房屋输变电土建工程的规模形态,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求存在一定差异,这就应按照房屋输变电土建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差异表现以及相关要求,对应用在其中的基础材料进行有效调整,从而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材料调配达到合理有效的状态,这也可以保证大体积混凝土中水、水泥、石子、砂、粉煤灰和外加剂等成分占比的合理性,或者按照大体积混凝土调配要求,对应用在其中的原材料进行更加科学的选择,保证调配后的混凝土材料全面满足房屋输变电土建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要求。提升大体积混凝土的强度和实际施工水平,保证相应施工质量和安全效果,减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出现裂缝问题的可能性。

3.2 浇筑施工

为了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作业顺利完成,需要提前编制施工计划,做好分层浇筑。在规模较小的建设项目中适合选用分层浇筑施工技术,按照从下到上的原则完成混凝土浇筑作业。如果选用分段浇筑方法同样需要提前制定浇筑计划,在表面积较小、厚度值处于中等规模的建筑项目中适合应用分段浇筑方法。无论使用何种浇筑方法,在具体实践中都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施工现场、设备、机械等。分段浇筑方法在大规模建筑项目中并不适用。技术人员在具体施工中要按照工程实际需求规划施工方案,按照从下到上的原则逐步、分段完成施工作业。大型输变电土建工程项目表面积和体积通常比规定标准值超出数倍,技术人员在开展大规模建筑项目混凝土浇筑方案制定中,要充分做好每个施工细节的控制,按照混凝土边坡的高距比为 1:3 的标准进行严格控制  。分层浇筑法是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优先选用的方法。在泵送混凝土过程中,通常按照不超过 50cm 的标准控制每层浇筑厚度。如果采用的是非泵送方式,可以按照不超过 30cm 的标准控制每层浇筑厚度。在具体实践中,要根据混凝土浇筑温度要求做好施工缝隙合理设置,安装好预埋件,做好钢筋施工等作业,尽量将施工缝设置合理。技术人员还要注意严格控制混凝土一次浇筑长度,避免内部水化热集聚过多发生干缩裂缝、温度裂缝,要尽量将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减小,科学准确地计算混凝土工程量,做好施工工序的合理安排 。应当加强监督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提高混凝土浇筑作业质量。首先,要明确混凝土运输到现场的具体时间,提前安排好人员、设备、现场交通等条件,保证混凝土材料到场后能够快速进行浇筑作业。其次,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确定是否存在离析等质量问题。在浇筑过程中,技术人员要注意观察混凝土材料的质量,确定是否存在结块等不良问题。如果发现质量问题,要暂停施工,排除不良材料。在下层混凝土凝固前及时浇筑,避免发生断层。最后,要坚持连续性原则,尽量避免中途暂停施工,如果不得不暂停作业,要注意在混凝土凝固前继续浇筑,并且充分振捣,保证上下层能够充分融合,不会发生缝隙。

3.3大體积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首先,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必须要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应土建工程需求。因此,在开始施工前就需要先检查其原材料,确保其原材料质量符合标准后,然后才能够对其进行使用。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还应该及时检查其原材料的质量,如果在这其中发现原材料出现问题,那么就需要及时将其淘汰,并且不能够出现在施工现场。其次,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在开始施工前,相应的施工人员就应该和设计人员做好交接,并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来对其进行施工。相应的管理人员在这过程中也需要做好监督工作,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出现问题,那么就需要及时地采取相应措施来进行解决,保证不会影响到土建工程正常施工。在完成施工后,施工人员还需要及时检查大体积混凝土质量,在保证其质量合格的基础上,才能够用于土建工程中。

3.4工序优化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有着较大难度,需要注意的细节较多,在具体工艺流程控制中,技术人员要注意加强细节优化,避免出现质量安全隐患。浇筑工艺、泌水工艺、振捣工艺、表面处理工艺等都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重点。如果在具体实践中采用的是分块分段浇筑方法,要充分做好浇筑方案的制定和优化。同时,技术人员还要加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比如可以积极应用混凝土养护剂,提高混凝土养护效果,提升建筑产品整体质量。

结语

随着我国输变电土建工程的蓬勃发展,高层建筑成为主要工程类型。大体积混凝土技术施工技术,作为重要的技术指导,需要关注该技术施工环节存在的缺陷,探究相应的实践问题,总结相应的解决策略措施,更好地服务未来输变电土建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纪春利 . 浅谈输变电土建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点 [J]. 输变电土建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5):207-207.

[2] 叶正波,张慧锋 . 浅析输变电土建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点 [J]. 输变电土建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7):251-251.

作者:修玉君

上一篇:初中化学课堂分析论文下一篇:高中化学教学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