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管线安全工程论文

2022-04-18

摘要:管道工程是一项复杂性、技术性、管理性兼备的工程,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较严格,在实际施工中要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缩短工期。本文主要探讨了农村饮水工程管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旨在提高我国人饮工程管道施工水平。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冬季管线安全工程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冬季管线安全工程论文 篇1:

浅析高寒区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管理措施

摘  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当代实现农村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农村重要任务之一。我国东北地区因高寒气候的影响,给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施工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对高寒地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施工要点和建设管理相关措施进行了分析,力争为高寒地区农村引水工程的施工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寒区;农村饮水安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由于农村地区的工程建设受地形、地理和水资源等因素的影响,会造成农村地区的饮水条件不均衡,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缩短农村地区间贫富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振兴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农民身体健康,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农村饮用水问题。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推进过程中,北方寒冷地区受气候的营销,施工环境恶劣,给工程建设实施带来一定困难,对施工技术、施工水平、建后运行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农村饮水工程相关概念界定

农村饮水工程是指在农村地区通过地下打井的方式,打通深水井,安装水泵进行抽水向县级行政区以下村屯、学校、农场等居民及分散住户提供提供水源的工程措施。而农村饮水安全则是指工程建成后能够为农村区域提供及时、便捷、洁净、负担的起的饮用水。评价指标共有四项: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农村饮水工程的流程第一步划分区域,选取地下水补给条件好水资源承载能力强的区域,通过有利地形和供水选择进行选址,委托具有勘测资质技术单位进行物探,初步查看井位位置地下水水质、水量、含水层深度等指标;招标选择施工单位进行成井施工,完成后及时洗井和抽水试验;修建井房,安装水泵,根据水质化验情况安装水处理设施;铺设主管线,向用水户安装分管线及水表;供水试运行,按照验收规程进行竣工验收。

2 高寒气候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工影响

2. 1 高寒区等级划分

我国的气候区域主要分为高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温和等五个气候区。其中,高寒区域主要分布于东北部地区,温度特征: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 - 10℃ 或日平均≤5℃ 的天数,一般在145d 以上地区;寒冷区域分布于我国北京、天津、辽宁南部以及西藏南部等地区。温度特征:最冷月平均温度 0 - 10℃,日 平均温 度 ≤5℃ 的天 数 为 90- 145d。

2. 2 高寒气候对水利工程的影响

我国东北地区位于高寒区,尤其是黑龙江省大部处于严寒区域,给水利工程施工、运行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冬夏冻融对水利工程设施破坏极大,造成施工难度增加,影响建筑物结构安全,缩短工程运行周期,增加工程建设成本,提高后期运行费用。因此对施工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长期的施工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寒区施工经验,尽最大限度降低因温度低对水利工程设施造成的不利影响。

3 高寒地区农村饮水工程施工要点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属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在高寒区群众对饮水工程需求更加迫切。由于气候原因,对相关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更应严把质量关,从工序开始至单位工程结束。在施工过程中追重要的部分为成井和工程运行管理。

3. 1 水源井建设与管道的铺设

水源井成井施工是项目建设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工程实施效果,其建设流程一般为:井位选取,安装钻机,钻进造井,井管安装,回填砾料,清洗管井,抽水试验,管井验收。寒区成井施工期宜选择每年 5 月至 11 月期间,冻土层已结冻,施工机械进场、安装受气温影响小,对于无井房设施的井室,应做好围栏防护设施和警示标志,井室必须做好防冻设施,防止因冬季室外温度过低井室内水泵、管线发生冻害。供水管线铺设主要包括主管线铺设和分户管线铺设,在管线选材上应结合寒区特点,选取适合寒区土层耐久性与适应性好的管材。供水管线铺设方法可采用开挖沟槽方式与顶管方式。有一些高寒地区的冻土层甚至达到 2m 以上,宜采用顶管法施工方式进行作业,避免主管线冬季冻胀。采用顶管法施工个别区域可以将延长至 12 月底,增加有效施工天数。如遇地下水高水位时,可局部采用开挖沟槽方式进行施工,沟槽开挖深度大,应做好沟槽护壁等措施,防止发生塌方等危险,对人員造成伤害,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2 农村饮水工程的运行管理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分布较为广泛,建设地点分散,高寒区的农村也存在常住居民在逐渐减少的现状,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给运行管理带来了困难,大大降低了工程使用效率,尤其是在冬季采用电取暖设备,往往增加农村留守群众生活负担,施工过程中考虑到工程运行管理实际,也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井房取暖设施,经济基础好的区域可采用电取暖或太阳能取暖设备,经济基础差的区域可采用安装煤炉等方式由管护人员负责取暖,保证井房设备正常运行。

4 结 语

随着数字化经济水平的提升,我国的群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解决农村缺少地区饮水安全问题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一些水利工程项目由县级水利(水务)部门负责具体实施,确保农村居民喝上水质良好,取水方便,保证率高的饮用水。项目实施过程中地域性、气候差异性给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随着施工技术和施工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完善,特别对于温度较低的寒冷区域,影响会逐渐缩短,会妥善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发挥应有作用,使区域水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切切实实的改善高寒地区农民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  中国水利学会 . T/CHES18 - 2018 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S].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8.

[2]  郑三元,农村饮水安全水源深井工艺技术研究,江淮水利科技,2010(06):27 - 29.

[3]  李国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输配水管道施工研究,山西农经,2020(08)

作者:刘北

冬季管线安全工程论文 篇2: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道施工技术分析

摘要:管道工程是一项复杂性、技术性、管理性兼备的工程,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较严格,在实际施工中要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缩短工期。本文主要探讨了农村饮水工程管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旨在提高我国人饮工程管道施工水平。

关键词:农村安全饮水;供水管道;施工技术

引言

供水管道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所选用的材质主要有无缝钢管、UPVC管和PE管,在施工过程中,通常会出现损坏、腐蚀和堵塞等故障,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影响农民群众日常的饮水安全和供水单位的经济效益。因此,加强对供水管道常见故障及其预防对策的研究,对提高管道经济运行寿命,提高工程效益,保证管网正常运行和安全供水至关重要。

1供水管道常见故障及其产生原因

1.1管道損坏

(1)管线基础沉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大都位于山区,土质多为湿陷性黄土,并且受地形地貌限制,管道翻山跨沟频繁,地形地质条件十分复杂,供水管道线路长,如西北部供水管道长度达到2670多千米,加之气候条件是降雨集中在7月~9月,汛期短时暴雨强度较大,形成山坡路肩雨水集中冲刷,管道沿线极易产生不均匀沉陷,势必对镇支墩造成影响,使管道接口处出现渗漏。

(2)施工过程中的失误或者误操作而造成的管壁裂口与渗漏。一是施工过程中,操作人员没有按照施工规范施工,如在管槽中吊装管道时,事先不清理基础,将石子、碎石等硬状物存留于管槽中,管材下槽不沿槽壁轻轻溜下,而是直接从管槽顶抛下,形成隐患,造成管壁裂口。二是在管道施工过程中UPVC管是通过胶圈或粘合剂连接的,PE管是通过热熔对接的,钢管是焊接的,由于施工人员技术不精湛,造成管口松动现象常有发生。三是在阀门井内安装配件时,伸缩节、阀门、过滤器等由于操作不当而造成漏水。四是柔性连接的管道,主要是UPVC管道,由于操作因素,会发生胶圈裂口或扭曲,在供水压力作用下导致管道漏水。

(3)人为因素破坏。近几年来,国家通过“一事一议”“整村推进”等项目,随着精准扶贫村通水泥路,自然村通砂砾路建设的全面实施,与农村供水管道的矛盾总是不可避免,同时道路硬化施工人员在硬化道路时,与供水管理单位缺少沟通甚至不沟通,随意开挖供水管道线路及破坏沿路附属设施,致使管道损坏严重。

1.2管道及其配件腐蚀

(1)管道防腐处理方法落后。钢管防腐处理还采用石油沥青-玻璃纤维布涂覆层的方法处理,这种方法由于原料来源广,造价低,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后期效果不理想,留下事故隐患。

(2)采取措施不到位。钢管在过河时,未采取加强或特加强防腐;穿过铁路、公路的管段未在管道外设置套管。

(3)维护不及时。铁件部分按照运行管理维护规程,应至少每年进行防锈维护一次,配件应及时进行调试运行,往往会因为维护不及时等原因造成锈蚀或腐蚀。

1.3管道堵塞

(1)异物堵塞。管道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粗心大意,不慎将砖块、石子等块状物留在管道内,或是在管道接口处用塑料袋等封口,以致造成通水过程中管道堵塞。更有甚者,在供水管道入口处,没有采取相关过滤措施,使得青蛙等小动物钻到管道里,不仅造成水质污染,还造成管路堵塞。异物堵塞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工程实际中,尽管管道埋设达到了冻土层以下甚至更多,但在山区的不同地段,受地下洞穴和阴湿等因素影响,冬季管道结冰现象时有发生,这就容易形成供水堵塞。

(2)PE管热熔堵塞。此种现象的发生主要存在于Φ32、Φ25、Φ20等管径较小的PE管的情况,PE管的连接方式是热熔连接,热熔器温度的掌控特别重要,温度过高,会导致管道连接处造成拥堵,从而形成管路堵塞现象。

(3)配件堵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管网长,地形复杂,供水压力变化大,所以减压阀和减压调蓄池是主要的压力调节措施,通常减压调蓄池的水位控制大多采用机械式浮球阀门,各村支管还需安装水表等计量设施。要确保减压阀、浮球阀、水表的正常运行,就必须安装相应的过滤器,这样,在供水工程中,各种杂质会堵塞滤网,如果清理不够及时,会造成管路堵塞。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道施工技术分析

2.1管道安装及试压

PE管安装时需要的设备较少,操作较容易,安装需要人工进行,连接方式采用胶圈接口,这样的连接方式能提高安装效率。但是这种连接方法唯一不足是无法预测顶进深度线,在安装过程中不能随时掌握顶进进度。安装管道时需要经常切割管子,所以切口端设置为坡口,这样不容易造成胶圈错位。在施工中要固定牢固,使后续工作不受影响,保证顶进速度及轴心偏差,确保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实现一次顶管成功。经过测试后PE管试压时接口会脱出2~4mm,达到了国家相关规定,且管道支墩安全稳固,达到设计标准。

2.2工艺流程控制

在项目开始前进行施工的各项准备工作,保证施工时各项工作衔接得当,将准备工作完成后再检查一遍。在管道的长期使用中要进行定期的维修,这是保证其发挥正常功能的重要条件。一般会在其外部加固,保证不被外力因素影响,在地下结构中保持稳定性。工程要有完整的质控体系,在施工过程中增加检查的次数,将质控责任明确到主要人员身上,让质量监督人员能够有认真的工作态度。建筑工程在施工中涉及的人员较多,要保证工程质量,保证施工人员的各项施工操作符合规定的标准。以施工图纸和国家规范进行施工,保证施工质量。施工各环节中加强对人员的管理,施工质量管理者要针对施工人员操作不足进行专业培训和安全教育宣教,提高施工人员的技能和安全施工意识。在建筑工程开展时,建立定期检查机制,确保工程的质量在验收阶段顺利通过检查。开展作业均需要有数据作为理论依据,为每道工序提供技术依据,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提高检测效率。

2.3进一步提高工程的施工以及管理水平

要想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饮水安全工程管道的铺设过程中严格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对于上岗的施工人员要进行细致而且专业化的培训,并且通过考核,对于特种专业,比如电焊工,施工人员要持有相关的技术岗位证书。除此之外,施工过程中要科学而合理的规范检查质量和验收标准,对于管道,经管槽开挖、管道安装、管道回填等工序后,应进行管道分段压水试验,对管道试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补救,并做好相关书面记录。

2.3农村安全饮水供水的金属管道安装

在安装金属管道之前,必须仔细检查外观尺寸、质量,开展耐水压试验,按照相关要求,在安装之前,对插口外部和内部飞刺、沥青块等杂质进行清除。选择小锤子,对管材进行敲打,检查是否存在裂缝问题。若发生裂缝,必须更换管材。在安装铺设过程中,需确保接口转角、环形间隙和对口间隙,满足相关标准。在安装完成后,还需对承插品进行填塞。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影响管道施工质量的因素,鉴于此,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找出对应的影响因素并且针对性地加以解决,首先要夯实群众基础,然后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以及标准来进行,对于那些上岗的工作人员必须要经过严格的培训以及通过相应的考核,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管道工程的顺利进行,从根本上解决供水安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薛峰松.农村安全饮水供水管道安装工程施工策略[J].河南建材,2021(2):124-126.

[2]郭晓红.农村安全饮水供水管道安装工程施工方法[J].江西农业,2021(4):51,53.

[3]龙君玉.试述农村安全饮水供水管道安装工程施工方法[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31):1314.

作者:阿瓦古丽·艾合提

冬季管线安全工程论文 篇3:

一个水电资源大县的进退两难

【核心提示】

◇新中国成立初期,甘肃省永靖县因修建刘家峡水电站这座当时亚洲唯一、国内首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水力发电站而蜚声中外,也因水域面积达130多平方公里、蓄水量约57亿立方米的西北高原最大人工淡水湖之一的刘家峡水库而著称西北。

◇资料显示,我国西部干旱地区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10立方米,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7900立方米,而永靖县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却不仅拥有 19万立方米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还拥有91.85亿度的年发电量,是名副其实的全国水电资源大县。

◇作为甘肃中部20个干旱贫困县之一,永靖县是全州乃至全省自然条件最严酷、最干旱、最贫困的区域,有7万多山区群众一直饮用的是不安全的黄河原水、天雨水和泉水。

◇去年以来,年财政收入不到1亿元的永靖县,在没有项目支撑的情况下,狠下决心实施了总投资1.69亿的东西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但工程建设却遇到了1.3亿元的巨额县级自筹资金困难,使当地政府陷入了十分尴尬、进退两难的境地。

水电资源:全国罕见

干旱缺水是世界性的问题,中国西部是地球上主要干旱带之一,飞扬的沙尘、龟裂的大地,这是人们对西部缺水地区的印象。在人们的习惯印象中,甘肃就是干旱缺水的代名词。这一点不假,甘肃确实是我国最干旱缺水的一个省份。然而,就在甘肃这个最干旱的省,就在甘肃中部西南这个最干旱的地区,就在甘肃省会兰州市近郊,却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全国水电资源大县——永靖县。

永靖县位于黄河上游、甘肃中部西南,临夏回族自治州北部,西接青海省民和县,东连兰州市西固区,南临刘家峡水库,与临洮、东乡、临夏、积石山县隔水相望,北以湟水河与兰州市红古区为界。全县东西长66公里,南北宽52公里,总面积1863.6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22.81%,总耕地面积54万亩,辖17个乡镇、149个村(居),总人口20.3万人,有农业人口16.12万,贫困人口13.68万,贫困面为84.86%。其中,东部山区贫困面97.5%,西部山区贫困面98.5%,川塬区贫困面为73.3%。

在永靖县,黄河流经县域107公里,并留下了神奇迷人的黄河三峡 —— 炳灵峡、刘家峡、盐锅峡。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永靖县境内相继修建了盐锅峡、刘家峡、八盘峡三座大中型水电站,形成了炳灵湖、太极湖、毛公湖三大西北高原上罕见的靓丽高原湖泊,总湖容量为 59.69亿立方米,水域总面积达218平方公里,加上湟水河、洮河、大夏河三条支流在县境内汇入黄河,全县年平均来水量达332.8亿立方,人均占有水量190860立方,分别高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68倍和126倍。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永靖县境内又相继建成了黄河炳灵、刘家峡明联等4座大、中、小型水电站,使全县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233.28万千瓦,年发电量91.85亿度,是西北重要的水电能源基地、西北电网的心脏、中国水电事业的摇篮,被誉为“水电之乡”。

永靖县十分充沛的水电资源不仅为西北地区的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也为永靖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助推了全县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使黄河三峡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中外游客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然而,眼下这个水电资源大县却出现了吃水难、用电贵的尴尬局面,山区竟有7万多群众望水兴叹,近水“楼台”却不得“月”。

东西山区:苦甲陇上

永靖县地形地貌复杂,海拔在1560~2851米之间,属西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五副区。黄河、湟水河、洮河三条河将全县切割成峡谷、盆地相间的地形,形成东西部山区高、中部川塬区低的地形。其中黄河以东为零星黄土覆盖的中低山地形,由变质岩构成的断块中山、火成岩构成的剥蚀低山、砂砾岩与泥岩组成的剥蚀低山丘陵和砂碎石与老黄土构成的断陷盆地四种类型组成;黄河以西为黄土覆盖的丘陵地区,呈切割强烈或中等的梁峁地形,基岩裸露,以砂砾岩、红砂岩为主,上覆黄土,三条较大的黄河一级支沟砂子沟、罗家沟、盐槽沟将西部山区切分成三沟四岭的地貌,形成山大沟深、地形破碎、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带。

根据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永靖县可划分为东西山区和川塬区两大块,但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存在两个极端,可以说全省最好的地方在永靖,最差的地方也在永靖。以黄河、湟水河两岸为主的川塬区6个镇,有49个村、325个社、8.93万人,占全县农村总人口的50.26%。由于水资源丰富,景色秀丽,土地肥沃,是发展高效农业和旅游业的理想之地;地处东西山区的11个乡镇总面积107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7%,有86个村、768个社、1.7万户、7.57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7.6%。由于山大沟深,自然条件十分严酷,苦甲陇上,基本上靠天吃饭,群众生活非常困难。

西部山区包括杨塔、王台、小岭、川城、红泉、新寺、坪沟7个乡镇及川塬区三塬镇的三联村、太极镇的孔山村和西河镇的司家岭、黄草岭,共10个乡镇的61个村、497个社、5.71万人,占全县农村总人口的32.13%。由于位于山大沟深、地形复杂的干旱山区,群众居住分散,自然条件差,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历来受旱情制约。群众吃水难、就医难、行路难、用电难等问题相当突出,广大群众常年为摆脱贫困而艰苦奋斗,严酷的自然条件极大地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改善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东部山区包括关山、徐顶、陈井、三条岘4个乡镇的29个村、260个社、3.13万人,占全县农村总人口的17.61%。区内有一定的地下水储量,其中关山、徐顶两乡有少量浅层裂隙水,水质良好,但水量少,陈井镇有较丰富的地下水,埋藏量114万立方,可以开发利用。由于该区临近省会城市兰州,加上经济作物百合的大面积种植且市场繁荣,经济相对发展较快,但区内山大沟深、地形复杂,干旱仍是最主要的自然灾害。

新中国成立以来,永靖县一直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对象。从1983年开始,又被国务院列为“三西”建设重点扶贫县,1989年被确定为全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和硬骨头县,是甘肃中部20个干旱贫困县之一,从2001年开始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59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旱、苦、少、穷、乏”是东西山区最基本的特征。

“旱”,就是干旱缺水,十年九旱。由于属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干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316.3毫米,而年平均蒸发量为1689毫米,是降水量的5.3倍,降水量年际变化大,且分布时空不均,多集中在7、8、9三个月,由东部、西南部向中部、西北部逐渐减少。加之区内植被稀少,沟壑裸露,生态十分脆弱,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面积达1707.85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1.64%。这里有山旱地42.4万亩,占东西山区总耕地的91.7%,属典型的雨养农业区,农业生产一直未摆脱小旱小灾、大旱大灾的局面,人畜饮水全靠山泉、水溪、水窖和涝池,导致水源性疾病和地方病发病率高,严重影响着群众生产生活和健康状况。晴天饮脏水、干天饮臭水、雨天饮浑水、有的地方冬春无水饮,这是东西山区人畜饮水的真实写照。

去年,永靖县又遭受了一次严重旱灾,井泉水位下降,塘坝干涸,水窖储水量严重不足,造成全县山区1.24万眼水窖因无水可蓄成空窖,占水窖总数5.23万眼的23.68%;512眼水泉有304眼干涸断流,其余泉眼出水量也比正常年份减少一半以上,给全县7.13万人、9.23万头(只)大小牲畜的饮水造成很大困难,东西山区1.71万人、2.12万头(只)大小牲畜和大部分乡镇机关、中小学严重断水。新寺、坪沟、徐顶、陈井等乡镇许多群众要到6~9公里以外的地方取水。

“苦”,就是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植被稀少,自然条件严酷,森林覆盖率仅为11%,32个村未通等级以上公路,31.8%的人口还饮用天雨水和泉水,85%的农户住房属土木结构,86%的家庭存在危房。群众居住分散,学校覆盖面大,有许多小学生上学要走2个多小时的路程。

“少”,是指这里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西部山区聚居着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藏族、土族等10个少数民族2.32万人,占西部山区人口的47.3%。群众受教育水平普遍低,受教育年限比全县平均少2年。

“穷”,就是人民群众的生活贫穷。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农民人均纯收入1215元,比全县平均水平低627元,比川塬区平均水平低1191元,贫困人口6.4万人,贫困面为84.5%。

“乏”,就是境内资源缺乏,后劲乏力。因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发展出路狭窄,发展步伐缓慢,与川塬区的差距越来越大,扶贫攻坚的任务十分艰巨。

山区群众:辈辈盼水

长期以来,饮水困难一直是制约永靖县东西山区发展、影响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提高的瓶颈。

多年来,东西山区群众直接饮用集雨水、山泉、坑塘中的水,在干旱年份常常是干涸、断水,饮水不安全主要表现为水质不达标、水量不达标、用水方便程度和水源保证率不达标。由于当地群众沿用古老、传统的人工方式就近取用未经处理的集雨、山泉、小溪、坑塘水或浅层地下水,加之许多山区群众人畜混用饮用水,卫生条件极差,即使有水,也不达标,造成了大骨节、甲状腺肿大、肠炎等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着当地群众的身体健康和人口素质的提高。许多已实施了人饮解困工程的项目区,群众从集中供水点拉运饮用水,由于距离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加重了群众的经济负担。

杨塔乡的松树湾村是一个常年缺水的普通村庄,没有修建水窖前全村600余人就靠村里唯一的泉眼生活,由于用水的人多,泉水也就越来越少,主要靠毛驴驮和人挑来取水。每次取水,村民们要走三四里山路,甚至走十里八里,还要等上几个小时,多者能接上100多斤,少的则接上50多斤。且不说道路有多崎岖陡峭,沟壑有多幽深恐怖,单看这少得可怜的水,就知道山区的水是何等的珍贵。几乎每天都得拉水,拉一次水就得五六个小时,时间最多的时候长达一天,从早上8点开始等,直到下午四五点才能接满水。取一次水少则来回一个多小时,多则需四五个小时。

关山乡是永靖县东部的一个半干旱山区乡,东接兰州市七里河区,南连临洮县,西与徐顶乡毗邻,北邻兰州市西固区,属典型的二阴地区,距县城约56公里,总面积113平方公里,辖7个村77个社、1924户、8014人,耕地面积2.15万亩,人均2.5亩,是兰州百合的主产区之一。由于山区特殊的地理条件,这里地下、地表水较为丰富,有泉眼64处,年降雨量400毫米以上,村民饮水主要是靠地下水和雨水。但由于干旱少雨、水利设施严重老化、取水线路过长、集雨水窖破损,吃水经常发生困难。目前,全乡77个社中只有21个社通了人饮工程,其余56个社的群众吃水还没有保障。

新寺乡是永靖县西部干旱山区的一个回汉杂居的民族乡,与青海省民和县接壤,距离县城76公里,是由以前的段岭、王坪两个乡合并而成,总面积178.75公里,有11个村、105个社、2020户、10053人,平均海拔2200米,自然条件极为严酷,也是永靖县最干旱的山区之一,户均有水窖3眼,人畜饮水主要靠雨水和泉水。去年的持续干旱造成了该乡6500多眼水窖中有80%出现干枯,20%最多维持1个月,全乡人畜饮水面临极大的困难,甚至出现了危机。

据该乡党委书记王发红介绍,断水户通过畜驮或用三轮车拉运,要到几公里外的泉眼排队等候,运来的水还不够用一天,段岭、王年沟、魁山等村的群众甚至要到青海省民和县的大庄乡去拉水,每方水的运送成本在40~50元之间,路程最远的每方水则高达120元。

为了摆脱缺水的苦日子,新寺乡阳山村的姑娘几乎都嫁到外村外乡,因为条件艰苦,外村的姑娘也不愿嫁到阳山村,阳山村许多小伙子就变成了大龄青年,甚至成了光棍汉。由于缺水,李家科托社的17户群众都搬出去了,搬到了有水的地方,原有26户的社里现在只剩下了9户。

为了找水,这里的村民大半夜出发,走三四里山路,甚至走八里十里,花五六个小时才驮回一桶水,像金子一样算着用,水成了山区的奢侈品。一瓢水,先洗菜,再洗脸,然后存起来再给牛羊吃。干净的自来水对于城里的人来说已不是什么奢侈品,但对山区的群众来说却滴水如金。

不仅如此,在东西山区的每所学校与当地群众一样,也面临吃水难问题。据调查,山区学校的饮用水主要源于人饮解困工程或集雨水,但人饮解困工程大多因年久失修、破损严重而无法使用,加之山区旱情严重,集雨水量十分有限,山区学校的饮用水基本上以买水吃为主;再者,山区因交通不便,运输费用要比川塬区高得多,而学校又不同于单个家庭,学生、老师人数又多,需水量也相当大,像杨塔、红泉、小岭等学区每年的水费开支高达1~2万元,更为严重的是,部分学校的水费开支几乎耗尽了学校全部的办公经费。小岭乡是永靖县东西山区人饮工程入户率最高的乡镇,全乡的人饮工程入户率达到95%,但这个乡的土门教学点学生只有33名,教师3人,一年的水费却高达1万元,而川城镇的川城学区水费达到2万元,红泉镇的董山小学一年6000元左右,有一半以上的学校水费一年在3000元以上,水费高成为山区学校工作中的一大难题。

在新寺三中我们还了解到,尽管学校目前有5个大型蓄水池,能存250方水,但在干旱的时候,因学校距离水源非常远,运水线路长、路难走,运水极不方便,同时学校需水量大,隔几天就得灌一次水,买水、吃水成了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像去年几乎每天得拉水,一天用4方水,还是不够用,大多数用的是20元一方的泉水,也不安全。在吃水最紧张的时候,学校只能给学生定量供水。另外,部分学校虽然有水窖,但容量小,一窖水不够用一周,而部分学校干脆没有水窖,向群众要水吃,或让学生每天从家中带水,吃水成了比教学工作更令人头疼的问题。

在极度干旱缺水的情况下,当地群众只能靠政府应急供水和人拉畜驮泉水、河水解决吃水问题,说“水贵如油”一点也不夸张,对于过路的人,山区的群众“宁可给一块馍,也舍不得给一口水”。由于远离地表径流,形成了“山下黄河滚滚流,山头吃水贵如油”、“山下碧波荡漾,山上荒山秃岭”的巨大反差。

“半夜出门去翻山,翻过一山又一山。鸡叫天亮找到水,回家太阳快落山。”这是在西山广为流传的一首民谣,它诉说着山区百姓的无奈,也道出了山区人民吃水的艰辛。

永靖县可谓是山大沟深,十年九旱,三年两头旱,干旱年年有。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在严酷的干旱面前,辛劳的群众总是显得很无奈,总是力不从心。尽管他们有户均3眼的水窖,有的农户一家拥有四五眼,但还是不足以与严重的缺水抗争。目前,东西山区7万多人面临着严重的缺水、吃水难问题,他们每天依然在想水、盼水、梦水。

饮水工程:效益凸显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西部干旱缺水地区农村饮水工程的资金扶持,以及当地政府的积极配合,使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状况得到极大程度的改善,但仍存在着饮用水不安全等问题。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有了水,才会确保人的生存和健康,有了健康才会有人的全面发展。东西山区的吃水问题成为永靖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每年关注的焦点,解决饮水问题,成了永靖县各级党委、政府和当地群众最想、最急、最盼的一件大事。

1995年以来,永靖县通过多方筹资,在东西山相继实施了“121”、“122”雨水集蓄工程,还争取实施了“大地之爱·母亲水窖”以及台湾慈济会、美国施博恩公司、香港华光功德会、青山狮子会等社会团体援建的水窖项目,逐步解决了山区部分群众的吃水难问题,但由于靠天吃水,水源保证率低,在干旱季节,吃水仍然非常困难。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从2001~2004年,永靖县陆续实施了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工程,通过实施大型提水、小型扬水、雨水集蓄等工程,竭尽全力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建成大型提水工程1处,小型扬水工程12处,人饮延伸工程3处,雨水集蓄工程5026 处,初步解决了全县15个乡镇、77个行政村、635个社、6.34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其中,在西部山区建成了王台人饮延伸工程1处,集雨水窖2629眼,解决了10个乡镇、58个行政村、441个社、4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在东部山区建成了小型扬水工程10处,集雨水窖2433眼,解决了3个乡镇、15个行政村、163个社、1.76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在中部川塬区建成了小型扬水工程2处,管道延伸工程1处,解决了2个乡镇、4个行政村、31个社、0.58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

2005年,党中央、国务院启动了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并把“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作为当前水利工作的第一要务,拉开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序幕。根据2005年完成的《永靖县农村饮水安全调查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04年底,永靖县17.77万农村人口中有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人口6.34万人、饮水不安全人口11.43万人,经甘肃省水利厅审核评估报告后,计划将在“十一五”期间解决7.89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其规划解决的饮水不安全人口占全县农业人口的44.4%。到2009年底,永靖县建成了三塬、陈井、盐锅峡3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均属泵站扬水工程,解决了6个乡镇、45个村、291个社、1.37万户、6.1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尽管如此,但"十一五"末全县仍有10.78万农村人口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

政府承诺:掷地有声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农村饮水问题,把保障饮水安全,维护人民的健康生命作为今后水利工作的第一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要想办法解决群众的饮水问题,绝不能让群众再喝高氟水”、“要增强紧迫感,深入调研,科学论证,提出解决方案,认真加以落实,使群众能喝上‘放心水’”。

根据《永靖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报告》,将"十一五"规划中未解决的1.71万饮水不安全人口及未纳入"十一五"规划的3.54万饮水不安全人口,同新增的5.53万饮水不安全人口,共计10.78万人,一并纳入规划,利用5年时间逐步解决。届时,全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将得以解决。

在谈到全县人饮安全的现状时,永靖县委书记赏进孝说,我们县虽然水资源丰富,但相当一部分老百姓吃的仍然是不安全的窖水、天雨水,自来水入户率仅为25%,这在全州是最低的。据调查,永靖县农村目前尚有水质不达标、取水方便程度不达标、水源保证率不达标、水量不达标四类饮水不安全人口11.3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6.9%。因此,吃上干净安全的饮用水是广大人民群众最为迫切的希望和要求,也是历届县委、县政府迫切想解决的民生大事。

为了让群众吃上安全的自来水,2009年以来,永靖县委、县政府把东西山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作为全县最迫切、最重要的民生工程和转变干部作风、统筹城乡发展的重中之重,列入县委、县政府承诺要办的头等大事,并狠下决心,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全力加快建设进度。2010年1月8日,永靖县委书记赏进孝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全县人民作出郑重承诺:“动工建设西山六乡镇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年内完成水厂、主管道及部分支管道建设,入户率达到40%以上,2011年达到90%以上。东山的安全饮水问题,争取明年动工建设。西山人饮安全工程投资额度大,建设难度也大,但事关西山6万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就是砸锅卖铁、贷款赊账,也要全力建设,争取两年完成。”政府各相关部门全力以赴,加快工作节奏,把西部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今年重点争取的项目,采取各种方式,进一步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和资金争取力度。

沿线群众听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时万分激动。作为全县最苦焦的乡镇,新寺乡群众对此反响最强烈。这里的老百姓时常在村委会、清真寺、学校、集镇等地方,或三人一群,或五人一伙,纷纷议论,问工程什么时候动工,管道经过哪里,会不会像川塬区一样自来水通到家里?这是他们最关心的,也是最担心的。因为,2002年完成的川城至新寺人饮延伸工程,由于管线长、管径小、水量少等原因,8年间只通过一两次水,工程至今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益。许多老人们说,这里能通上黄河水,他们做梦也想不到,现在党的政策就是好,我们要大力支持,积极出工出劳,争取早日吃上黄河水。

政府的承诺掷地有声。2010年6月11日,备受山区广大群众普遍关注、渴盼已久的永靖县西部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红泉镇正式动工建设,工程完工后将彻底结束西部山区6万多群众祖祖辈辈吃水难、吃水不安全的历史。这是永靖县委、县政府在没有项目支撑的情况下,狠下决心,决定实施的全县最大的一项民生工程,也是贯彻临夏回族自治州委、州政府“强基础、抓教育、兴商贸、育产业、保民生、促和谐”发展思路的重要举措,更是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

据了解,永靖县西部王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计划新建净水厂1座、供水管理分站2座、泵站15座,蓄水池37座,埋设各类输配水管道908.65公里,配套建设控制阀门井3423座,更新机泵30台套,安装净水装置2台(套)。工程总投资1.1亿元,其中国家投资2400万元,县级自筹8600万元。工程设计从黄河炳灵电站大坝预留取水口取水,引水至塔坪净化水厂净化后,由配水泵站扬水至高位水池,通过主、干、支、分支、入户五级输配水管道供水至农户。工程设计建设年限为两年,建成后将彻底解决杨塔、王台、小岭、川城、红泉、新寺、三塬、坪沟等8个乡镇、42个行政村、377个自然村,9262户、43996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同时还解决项目区47所中小学、4911名学生和教师的吃水问题。

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永靖县西部王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用半年的时间完成了近两年的工程量,并于2010年11月6日举行通水仪式,首批农户用上了甘甜的黄河水。截至2010年底,全县的农村自来水入户率由2009年的24.89%提高到75%。

2011年,永靖县将全面完成西山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动工建设东山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自来水入户2500户,年底全县自来水入户率将达到92%,让广大群众吃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减少水源性疾病的发生,提高群众健康水平,改善生产生活环境,让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巨额配套:困扰政府

永靖县西部山区人饮工程始建于1984 年,是从位于刘家峡水库上游、黄河炳灵水电站下游的王台镇塔坪村直接引水,通过4级泵站引水至王台镇幸美村,随后又延伸到杨塔、小岭、红泉和川城4个乡镇,2002年又延伸到新寺乡。目前,西部山区人饮工程扬程高达1325米,涉及王台、杨塔、小岭、红泉、川城、新寺等6个乡镇、30个村、78个社、38552口人,大小牲畜5万多头(只),一部分村的自来水工程延伸到了户,小岭乡的入户率达到95%,为山区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也取得了一定的效益。

但是,王台人饮工程最初的设计供水范围仅限于王台,工程设计标准低、规模小。而目前,供水管线却达到96.6公里,高出最初设计管线80多公里,泵站也有原来的4级增加到9级,加之维修经费紧张,设备老化,年久失修,渠道破损,涵洞塌陷以及管理不到位等因素,出现了老牛拉破车的现象,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

按照当初的人饮工程建设标准,在项目区各村都修建一处集中供水点,但因项目区为干旱山区,群众居住极其分散,通车条件又差,许多农户要到几公里远的集中供水点肩挑畜驮来吃水,既费时又费力,遇到雨、雪天气,取水更为困难;当时修建的泵站扬水工程均无水质净化设备,水质混浊;由于管线长,途经地形复杂,加之受沿线乡(镇)基础建设的影响和破坏,管道破坏、冲毁比较严重,又因输水管线多为地表运行,一到冬季必须停止供水,造成供水能力严重不足,致使工程难以发挥正常的效益;加之管理不到位,处在泵站主管线周围的村民经常是乱用水,有的浇花草、浇果园,甚至被用于建筑施工,浪费了大量的饮用水,导致川城、新寺两个乡镇的村民经常是吃不上水,这也是造成工程管线末端新寺乡周围群众吃水极其困难的主要因素之一。

由于降水量特别低,尤其是在旱情严重的季节,集雨水窖蓄水量更少,这里的山区群众时常面临缺水、断水的困境。同时,因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农村大多数水窖附近不是厕所就是畜厩或粪堆、垃圾等杂物,水窖水在存贮之前夹杂着大量的细菌和微生物。由于未采取任何消毒处理措施,集雨水在水窖内长时间贮藏后水质明显恶化,对人体健康存在严重的危害。由于山区群众生活十分贫困,修建的集雨水窖标准普遍较低,均为水泥砂浆薄壁水窖,加之山区土质松散、湿陷性较强等不利因素,有一半的水窖已破损无法继续蓄水,造成因饮水困难农村返贫人口增多。

其实,永靖县东西山区群众的吃水困难还远不止这些。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这里的人饮提灌电费非常高。据王台人饮站的王宝云站长介绍,王台人饮站一年抽两次水,从塔坪一级泵站输水到农户家灌装,户均至少需要40 元的费用,这包括机工工资、电费等,因考虑到群众困难,县上规定山区群众用水每方3.6 元,但山区一方水的实际费用却达到5元,其中4 元为水费、1 元为电费和维修费。从永靖县给排水公司了解到,永靖县城市居民用水目前为每方1.2 元,仅为山区群众水费的三分之一。据王宝云站长介绍,王台人饮站一年的水费收入不到5 万元,而一年的电费支出却高达15 万元。为了解决高额的人饮提灌电费,永靖县向有关部门多次呼吁,但收效甚微,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饮工程用电难、用电贵的问题。

据了解,永靖县西山区饮水安全工程所需投资巨大,可国家补助资金有限,需要地方配套的资金量比较大。经概算,正在建设的西部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1.1亿元,其中国家补助资金只有2400万元,需地方配套8600万元,是国家投资的3.6倍,占到总投资的78.2%。

尽管如此,永靖县委、县政府还是千方百计、想尽一切办法,在没有项目支撑的情况下,于2010 年6 月、2011年4月,两次启动实施了东西部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项目区因山大沟深,地势崎岖,群众居住极其分散,拟建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均为泵站扬水工程,人均投资普遍较高,而国家下达的人均补助资金却只有实际人均投资的一少部分,如同杯水车薪。西山饮水安全工程按总供水人口4.4 万人计算,人均投资近2500元,而国家目前下达的人均投资标准只有548元,人均补助标准仅占人均实际建设投资的22%,使项目建设资金出现严重短缺。

作为国列、省扶的贫困县,永靖县年财政收入不到亿元,是一个典型的雨养农业县,县穷民贫,在解决饮水安全上长期处于投资严重不足的窘境,如何筹措8600万元这笔巨大的配套资金,其艰辛和难度可想而知。同时,在东山区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根据规划,实施东部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陈井农村饮水安全管网延伸工程,概算投资5913万元,需要地方配套4523万元。目前,该工程只能通过自筹、工程队垫资等方式来建设,困难重重。

永靖,这个深居西部内陆的小县,一边拥有19万立方米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和91.85亿度的年发电量,一边头顶“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甘肃中部西南干旱贫困县”和“甘肃水库重点移民安置县”三个沉重包袱,面对7万多山区贫困群众望眼欲穿的神情和对生命之水的渴盼,面对捉襟见肘、入不敷出的县级财政,永靖县委、县政府在下决心解决山区群众吃水难问题的同时,却遭遇资金瓶颈,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2011年,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中国迎来了水利改革发展的又一个春天。未来10年4万亿元的水利投资、大力发展民生水利的要求,使永靖县人民从中央“一号文件”中读出彻底解决吃水难问题的信号。相信,不久的将来,永靖县20多万人民一定都能喝上干净、卫生的放心水。

作者:罗玉珍 赵玉海

上一篇:校本课程教学质量论文下一篇:数理统计教学措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