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自强不息诚信教育论文

2022-04-23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特定的社会群体,在学习和生活中,社会对他们都有较高的诚信期待。但是大学生诚信的现状与社会的期待存在差距:学习中迟到翘课、作业抄袭、论文剽窃、考试作弊;生活中交友不诚信、故意拖欠学费、假贫困生、助学贷款故意拖欠等。其中既有家庭、学校、社会的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自强不息诚信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校自强不息诚信教育论文 篇1:

人格教育与高职高专贫困生诚信教育

摘 要: 本文针对当前一些高职高专经济困难学生,在人格方面存在的某种情况,结合目前高职高专贫困生资助体系、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诚信教育现状,论述如何构建基于高职特色的人格教育诚信教育体系。

关键词: 高职高专贫困生 人格教育 诚信教育

目前,高职高专来自农村贫困家庭学生的人数比例增大,针对贫困生的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诚信问题,许寅寅(2012)认为高校受资助贫困生诚信问题存在于三个阶段,从家庭经济情况证明材料的真实度、资助资金获取的无偿性及大学生个体诚信动机和群体诚信氛围三个方面。这些都属于贫困生甚至大学生群体的人格教育范畴。

人的发展,不仅是身体的成长、知识经验的增多、智力和技能的形成,而且是需要、动机、态度、价值观、气质和性格等心理特征的全面发展[1],大学生人格是指大学生个人尊严、价值和道德及大学生个人素质的总和[2]。因此,针对高职高专贫困生的人格教育,培养诚实守信的品德对于他们成长成才非常重要。

一、高职高专一些贫困生人格缺陷问题

通过对高职高专一些贫困生的人格缺陷进行分析,我们提炼出以下三个主要问题因子:

1.自卑,虚荣心强。

在2013年我们针对一些贫困生诚信问题的调查中发现,贫苦生较非贫困生自卑程度更深。这些自卑给他们带来的心理焦虑及双重压力:一方面认为自己给本已经济困难的家带来更大的负担,一方面担心自己被其他同学看不起,在进行贫困生认定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不愿意进行认定,害怕别人知道自己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有些家庭困难学生为了不丢面子,追求不符合经济条件的物质生活,加剧了经济负担和压力。这些都导致贫困生难以再以平和的心境求学。

2.自私,诚信观念缺失。

(1)视获国家贫困资助为理所应当。

部分贫困学生认为家里面困难便是申请资助的唯一理由,没有看到国家对贫困学生的资助的主要目的是他们的成长成才。因此,有些贫困生在获取国家资助了之后并没有用好成绩回报社会及国家,而是理所应当,甚至有部分贫困生认为获得贫困资助极少或不用回报,拿得心安理得。

(2)视获国家贫困资助为占便宜。

由于国家贫困资助体系还存在不完善之处,因此,一些学生家长及学生都认为获得国家贫困资助是捡“便宜”,不申请是傻子之举。学校在开展贫困资助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家境不贫困甚至较好的学生参与申请国家贫困资助,而且理直气壮,这给学校的贫困甄别工作带来困难。但是这个行为的背后反映的是诚信观念的缺失,导致自私行为的产生。

3.自利,诚信行为缺失。

(1)把获国家贫困资助视为获利行为。

由于国家的资助力度越来越大,面向大学生的资助的面越来越广,让一些学生及家长们认为用不完配额就是浪费。因此,每年的资助认定工作量越来越重,但在这种情形下,依然有部分非贫困生获得资助,这在学生中强化了这种不良观点。

(2)为获国家贫困资助不择手段。

由于国家的诚信体系及贫困资助体系不够完善,给某些家长及学生有空子可以钻。“贫困生”这一头衔在某些家长及学生看来就是有利可图,于是材料造假。

二、高职高专贫困生诚信教育现状概述

为了更好地了解目前高职学校诚信教育的情况,为学校开展诚信教育提供依据,本研究编制了诚信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在调查对象的选取上,主要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贫困生进行调查,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78份,有效问卷470份,占发放问卷的94%,其中大一學生回收有效问卷176份,占37.4%,大二学生回收有效问卷156份,占33.1%;大三学生回收有效问卷138份,占29.3%。调查后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诚信教育应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

韦国善(2009)认为针对贫困生的诚信教育要以人为本,多渠道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一是确立“以人为本”诚信道德教育理念;二是更新诚信教育的方法和内容;三是营造校园诚信氛围。

2.更加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

通过调查发现,由于贫困生资助体系的不完善,也是产生部分诚信缺失的原因之一,更加完善的资助体系与诚信教育相辅相成。目前的资助体系有几种模式:一是助学模式的单一性。二是物质扶持重于精神培养,资助的育人功能被物质所掩埋。三是资助结构不合理性,没能通过资助帮助学生自强不息。四是诚信体系的不完善,给贫困认定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因此,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对于强化诚信教育效果大有必要。

3.诚信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得益彰。

诚信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学者们认为针对贫困生甚至是在校生诚信教育的又一个重要堡垒。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校园传播。鼓励学生自强不息,顽强奋进,营造诚信文化校园,以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以上三点都比较宏观,解决问题应从症结着手,针对一些贫困生的自卑、自私、自利问题的症结,对症开方。贫困生的诚信教育应该围绕三大问题展开,完善其人格,使其在社会化过程中,积极向上,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树立自强不息,顽强奋进,不气不馁,不骄不躁,知恩图报,诚信友善的品质,成为国家技术人才。

三、基于人格教育的贫困生的诚信教育

良好的人格是成人成才的基础。鉴于上文分析自卑、自私、自利三个人格缺陷的问题因子,结合其他学者们提出的关于贫困生诚信教育的先进理念,我们认为高职高专要基于高职特色的人格教育构建贫困生诚信教育体系。

1.树立高职高专特色的人格教育理念。

高职高专特点在于与企业行业的紧密联系,技术掌握是高职学生的首要任务。围绕企业文化、技术掌握、员工素质、学生管理思想教育工作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完善人格,树立诚实友善的理念,展开如下工作:

(1)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育理念的转变。

从空泛的思想教育学生到围绕企业、学生的诉求进行引导。为开展有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根据学生遇到的现实问题进行引导,而不是大谈空谈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学生成长密切相关,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了解行业企业需要的员工素养,结合企业行业对员工素质素养的要求,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

高职高专与企业建立了互通合作的平台,通过冠名建立诚信特色书吧,既展示企业文化,又让有关学生感受企业对诚实守信员工的期望。有关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反思自己自私自利的行为,通过校企共建诚信校园,营造诚信为己的氛围。

学校可以结合企业开展一系列校外勤工助学活动,既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又能给他们鼓励他们自强不息,体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对有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有的放矢,引导这些学生克服自卑心理,真实生动地感受到学校的殷切期望,行业企业对优秀人才的渴望,国家对栋梁之材的厚望。

(2)学生活动开展的引导。

学生校内外的活动需要加以引导。例如:结合宣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道德大講堂,将儒家优秀思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与学生活动相结合,塑造文明校园,传递诚信友善做人的理念。

通过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在传递正能量的同时,也感受到正能量所带来的回报,培养感恩友善之心。例如,开展礼仪进课堂进教室进宿舍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和友爱之情。

2.完善诚信教育的体系。

(1)突破课堂教学的界线。

诚信教育并不只能局限于课堂授课,诚信教育应该渗透在校内教学的方方面面。通过校园内外的活动,正向引导学生,树立诚信友善、自强不息、勤奋努力的理念,教师们对学生多些关爱,帮助他们直面自卑,超越自我,完善人格特质。

(2)外部评价的多元化。

诚信教育从来不是以分数来评价的。在传统教学方法中,学生们并不能自主思考、自学,不能够充分挖掘人格培养的潜能。通过同学、老师甚至校企合作的企业等多方进行评价,营造诚实守信的校园环境,构建公平公正的诚信校园,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完善人格,纠正不诚实的行为偏差。

(3)建立诚信学分系统。

诚信学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操行,校内勤工助学,义务劳动,校内外的实践活动,同学互评,老师评价,校企合作评价。每个学期进行一次,修满学分才能获取相应的资助或者评优评先。表现优异突出的学生可以进入校史馆的荣誉墙,并进行嘉奖表扬,对表现差的学生要进行追踪教育。

参考文献:

[1]郑雪.人格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梁旭光,许艳.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原则和途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05):44.

作者:罗颖 潘文生

学校自强不息诚信教育论文 篇2:

角色理论视角下大学生诚信现状研究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特定的社会群体,在学习和生活中,社会对他们都有较高的诚信期待。但是大学生诚信的现状与社会的期待存在差距:学习中迟到翘课、作业抄袭、论文剽窃、考试作弊;生活中交友不诚信、故意拖欠学费、假贫困生、助学贷款故意拖欠等。其中既有家庭、学校、社会的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通过角色调适、创新高校诚信教育、建立大学生诚信体系、建构诚信社会来加强大学生诚信意识。

关键词:角色理论;大学生;诚信

中国农业银行曾于2007年11月15日在《羊城晚报》刊登《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催缴国家助学贷款欠款公告》催交欠款,公开了华南农业大学等22所高校535名欠款学生的个人信息,并要求欠款学生于11月31日前还款。之后,相当多的网络媒体开展了讨论。国家助学贷款,是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以大学生自身的诚信素质为担保,而无须办理贷款担保或抵押的商业贷款。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推进遭遇了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瓶颈。当前,在社会转型时期,虽然大部分大学生诚信素质值得肯定,但是部分大学生失信行为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在:学习中迟到翘课、作业抄袭、论文剽窃、考试作弊;生活中交友不诚信、故意拖欠学费、假贫困生、助学贷款故意拖欠等。

一、大学生角色期待

1.角色理论。原本指演员在舞台上按照剧本来表演特定人物的“角色”一词,由美国社会学家G.米德将这个概念引入到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当中。角色理论则是指用角色概念来研究人的社会行为的理论[1]。社会中的个体,正如舞台上的演员,“社会都为其提供了一个‘剧本’,用以指导分配给不同社会成员的不同角色的扮演”[2]。社会中个体都扮演着一定的社会角色。角色理论包括角色定位、角色期待、角色差距、角色调适等内容。

2.大学生的角色期待。角色期待是指群体或者个体对某种角色表现出的特定行为的期望。社会中的任何个体都扮演着一定的社会角色,大学生是特定的社会群体,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力量和人才基础,社会对他们有更高的期待:他们应该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大学生具备完善的道德品质。“人无信不立”,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处世的基石,是完善的道德品质的第一要素。当代大学生是非常幸运的一代,同时也是责任重大的一代,要争当诚实守信的模范,带头履行社会责任,努力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

二、大学生诚信现状与社会角色期待的差距

角色差距是指社会对某一角色的期待与个体扮演的角色表现之间的差距。大学生作为社会高知识、高素质的群体,社会期待他们具有完善的道德品质,是诚实守信的模范。为了了解大学生诚信现状,我们设计了《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问卷》,在上海大学在校大学生中随机抽取了100名进行问卷调查,另外随机抽取10名进行个案访谈。结果显示,90.2%的同学表示当前大学生诚信状况良好。但大学生诚信现状调查表明大学生失信是客观存在的,与社会对他们的角色期待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学习中迟到翘课、作业抄袭、论文剽窃、考试作弊;生活中交友不诚信、故意拖欠学费、假贫困生、助学贷款故意拖欠、入党申请不诚信等。

1.学习上不诚信。大学生在学习中迟到、缺课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69.1%的同学有逃课的经历,甚至有学生认为没有逃过课的大学是不完整的。随着年级的增高,逃课率也随之升高。同时,选修课的逃课率高于必修课。有同学总结为必修课必定要逃,选修课选着逃。有些课程任课老师为一个个同学排好位置,但也会出现其他同学代上课的现象。关于逃课的原因部分同学认为老师上课无聊,只是照本宣科,自己不去上课,在宿舍看书,考试照样可以拿高分;有的同学认为大学里面为青年学生提供了很多的平台,自己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也有少部分同学因为睡懒觉的原因没去上课。

据2011年6月14日《中国青年报》面向在校大学生和已经毕业的大学生开展调查,显示有82.7%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大学生作业抄袭现象普遍,而在已毕业的大学生和在校大学生中,64.5%的人坦言自己对待作业敷衍了事。习惯题海战术的学生为何到了大学,学习负担减轻了,反而作业抄袭?原因有:中学时期作业压力大,到了大学出现抵触心理;大学老师很少与学生交流,作业情况反馈甚少;作业与学生实际较远,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找不到成就感。

天下文章一大抄。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因为科研能力的有限,很少能够写出自己的文章,大部分都是或多或少参考他人的成果。大学中很多课程都要求提交论文,少则三五千字,多则万字以上,这对没有积累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只能求助于抄袭。大学生毕业论文造假现象也十分严重,甚至有学者提议应取消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作弊手段层出不穷:小抄、电子存储设备等。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弊甚至实现了产业化。包括笔者本人的学生,考试之前多次对他们强调不能作弊,一旦被发现后果十分严重:取消学位证。但仍有部分学生考试作弊。分析原因,主要是考试作弊收益大成本低。虽然各大高校都有处罚考试作弊学生的相关规定,但实际上并不是作弊了必然被抓,即使少数同学被抓,而大部分作弊的同学却因为没有被抓而享受了作弊的成果却不要付出代价。

2.生活中不诚信。大学生交友,尤其是大学生恋爱中,客观存在不诚信现象:部分大学生态度轻率,不尊重感情,以选择理想伴侣为由见异思迁、喜新厌旧、脚踩好几条船,从而导致感情纠纷,甚至发生校园悲剧。

国家为了保障教育公平,不让一位困难学生上不起学,出台了一系列资助困难学生政策,包括绿色通道、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等。部分家庭经济并不困难的学生,在学校再三催缴学费以后,仍旧不缴纳学费,甚至于拿交学费的钱购买iphone三件套、高档化妆品、贵重首饰等。

部分家庭经济并不困难的“假贫困生”看到了旁边困难学生库里面学生每年能够领到近3000元的国家助学金,成绩优秀的困难学生还可以申请5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就托关系办理了相关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申请进入困难学生库。这些学生拿到国家助学金以后,出入娱乐场所等,极大地影响了困难学生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良好形象。

国家助学贷款,是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只需要承诺按期还款,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而无须办理贷款担保或抵押的商业贷款,是以大学生自身的诚信素质作为担保的。当前大学生诚信危机已经成为推进国家助学贷款惠民工程的瓶颈。相当一部分学生毕业以后,拖欠贷款,甚至不与银行联系,从而出现了《广东农行公开曝光22所高校的535名欠款大学生》的无奈之举。

高校中部分大学生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更多的是考虑自身的利益,希望能通过党员身份为自己的学习、就业提供一定帮助,完全置党性于不顾。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表明看是主动向党组织提交申请,实则为被动,是在父母的要求下递交申请。笔者在实际的党务工作中,就遇到这样的学生。作为班委,该同学认真负责,也早早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之后两年多的考察中,师生、同学都对他跷起了大拇指。但是就在组织开会讨论发展该同志入党的时候,他终于找到组织说了实话。当年是父母要求他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其实他一点也不想入党。

三、大学生角色差距的原因分析

高校大学生背离自身的角色期望,未发挥诚实守信的模范作用,这些问题并不是无水之源,而是在长期的不规范培养活动中形成的,是受自身角色所在的环境所影响的。这些原因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家庭教育中诚信教育缺失。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家庭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缺失,重视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比如送孩子去学唱歌、跳舞、画画等,不注重提升孩子的道德素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父母为了利益,往往都不讲诚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都不能诚实守信,上梁不正下梁歪,直接影响到孩子。为了取得好成绩、找到好工作,有些父母甚至指导学生弄虚作假:办理假证明、代学生做作业等。

2.学校教育中诚信教育不当。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重视文化学习,道德教育没有跟上,到了大学才开始强调诚信教育显然不合理。教育的规律应该是先教学生做人,再教学生成才,当前的教育模式是倒置的。大学中道德品质教育的课程,理论性强且枯燥乏味,学生不感兴趣,收获自然不大。再加上部分为人师表的教师,不能以身作则:上课迟到、论文抄袭等,也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3.社会不讲诚信的大背景影响。大学生是他们在学校里面的身份,到了家庭他们是子女,到了社会他们是公民,他们的诚信教育直接受到社会氛围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否认,社会上存在坑蒙拐骗等不诚信现象。这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4.大学生自身自律意识差。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的青年,他们很多都是独身子女,心理不成熟,社会阅历也少,判断是非能力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处于形成阶段,自身自律意识不强。

四、大学生角色调适

角色差距的存在要求我们应该做出相应的调适,通过创新高校诚信教育、建立大学生诚信体系、营造诚信的社会大环境来使大学生适应其本身在社会中的期望。

1.创新高校诚信教育。首先,高校要加强诚信教育理论研究和主题实践研究,提高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理论水平,来指导大学生诚信教育实践。其次,提高高校教师的诚信素质,促进高校教师以身作则,为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再次,创新诚信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诚信教育的内容不仅仅包括两课的内容,还包括校园文化、主题实践教育等。同时,诚信教育的开展也可以利用网络等媒体来开展。最后,开展社会社会实践活动来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和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来提升大学生诚信素质。

2.建立大学生诚信体系。首先,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如实记录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包括成绩方面也包括行为规范方面。其次,对考试作弊等违反诚信行为严格处理。考试作弊的相关处罚办法如果不严格实施,就会导致学生产生侥幸心理,会促使学生为了拿高分铤而走险,因为成本低收益高。只有严格考场纪律,严格监考,对考试作弊被抓到的同学严肃处理,这样才能对作弊的学生起到惩罚和教育的作用,对所有的大学生都有教育作用和威慑的作用。

3.社会诚信建设。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建设社会诚信,不仅促进大学生诚信教育,还能够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面对当前社会诚信危机,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社会诚信建设的体制和机制,来加强社会诚实守信。

参考文献:

[1][美]戴维·波普诺,著.社会学(第十版)[M].李强,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颜素珍,戴媛媛.论社会角色理论视野下大学生道德素质提升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2009,(22).

[3]何霭.大学生诚信状况与诚信教育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6,(1).

作者:林建玲

学校自强不息诚信教育论文 篇3:

高职院校辅导员如何加强对“90后”贫困生的诚信教育

摘    要: “90后”已成为高职院在校大学生的主体,他们中的贫困生作为经济弱势群体,受到国家和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某些“90后”贫困学生诚信的缺失,不仅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产生巨大的冲击,而且会导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对学校、社会和谐产生负面影响。本文从辅导员的实践工作为出发点,针对如何加强高职院90后贫困生的诚信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高职院辅导员    “90后”贫困生    诚信教育

1.问题的提出

贫困生群体是当代高校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受到国家及各大高校的高度重视。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体现的是教育公平,为此中央和地方政府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不断加大,形成“奖、助、补、贷、勤、减”为主体的资助体系。据统计,每年资助贫困生总数约450万人,总体资助幅度超过20%。但在这一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在校的“90后”贫困生出现某些不容忽视的现象,如:贫困生评议弄虚作假、为取得奖、助学金考试作弊、助学贷款中的骗贷、恶意逃贷、获助后无节制消费等,当前高校资助体系下的某些贫困生的诚信问题日益凸显。

在各高校,贫困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的重要工作之一,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由贫困生所在班级的辅导员负面。本文以辅导员的实践工作为出发点,针对如何加强高职院“90后”贫困生的诚信教育进行分析。由于高职院校的生源大多以农村和城市工薪阶层家庭为主,因此,贫困生比例及贫困程度相对较高。高职院“90后”贫困生作为经济弱势群体,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越来越多。然而,某些“90后”贫困学生诚信的缺失,不仅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产生巨大的冲击,而且会导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对学校、社会和谐产生影响。

2.高职院“90后”某些贫困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2.1学习、生活诚信方面。

在高职院的贫困生中,某些学生热衷于兼职、沉迷网络游戏而不思学业。更有甚者,为了外出兼职而出现逃课、迟到等违反校纪校规的现象。在每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总有一些贫困生为了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铤而走险,通过考试作弊取得优异成绩,但往往是优异成绩没有得到,却背上了校级记过处分,连贫困生资格也被冻结。还有某些贫困生同学因英语、计算机等科目底子差,请人代考各项毕业所需的证书,某些成绩好的贫困生帮助别人替考从中赚取费用。个别爱慕虚荣的贫困生羡慕同宿舍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同学,自己也想拥有高档化妆品、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因此,不惜向同学、老乡和朋友借钱购买,但没有能力及时归还,从而背上债务。

2.2经济诚信方面。

高职院中,在校大部分贫困生学生都能按时足额缴纳学费,而少部分贫困生即使家里给了足够的学费也不按时交纳甚至将学费挥霍掉,个别学生认为助学贷款是政府财政贴息,不贷白不贷。在学校每学期期初的贫困生建档过程中,少部分学生拿着盖了乡、镇、街道公章的空白贫困证明,自己填写好后申请贫困生资格。某些贫困生为了获得各项资助,在班级开展民主评议时更是夸大其辞声泪俱下地叙述自己家庭的困难情况,希望获得资助。但是,这些学生往往拿到国家励志奖学金或助学金等各项资助后,不把奖助学金用在学习和日常生活费上,而是用于请客吃饭、购买各类高档用品和谈恋爱上,引起学生的极大反感。在临近大三毕业时,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按时归还自己在大学期间的助学贷款,而少部分学生一拿到毕业证,就更换了所有联系方式,致使银行、学校、辅导员和班主任都无法联系到学生本人及其家庭。

2.3就业诚信方面。

大学三年结束前,同学们最关心的就是就业问题,相对于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同学而言,贫困生更想获得一份高薪的理想职业,能够留在大城市里安家落户。此时,为了争取更多的面试机会,某些贫困生会在自己的求职简历、各项证书上动脑筋。如编造自己大学期间的实习经历、涂改在校成绩、拿别人的证书复印改成自己的名字等。还有个别贫困生,学校为其推荐了工作单位,面试也通过后,学生本人却单方面违约,不告而别,给学校和用人单位都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和损失。

3.加强对高职院“90后”贫困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3.1加强高职院校教育者自身的诚信建设。

辅导员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线人员,其自身的言行时刻影响身边的学生。“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教育学生要做到诚信时,教师应该首先做到诚信。高职院的辅导员要做好对学生的诚信教育,首先要发挥自身的示范和导向作用,用自己的思想品德、言行仪表为学生做好表率。只有“言必行,行必果”,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识学风等方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诚信楷模。

3.2加强对贫困生的关爱。

辅导员要加强对分管专业或分管年级贫困生的关注与关爱。在学习和生活上关心、帮助他们,多深入学生宿舍和课堂,了解贫困生的想法和困难,通过沟通,及时发现和疏导部分贫困生的心理问题。通过和贫困生日常的交流,帮助他们树立自强不息的精神,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勤工助学或义工工作,教会他们如何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如何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此外,辅导员和班主任应严把每学期贫困生资格审核和奖助学金发放的关口,根据掌握的贫困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等方面情况,对于班级中存在的假冒贫困生,以及家庭经济情况已经好转不属于贫困生范畴的学生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将国家、社会和学校有限的奖助学金等资助用于最需要的学生。

3.3丰富诚信教育方式,多渠道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

目前,高校的诚信教育常常以说教为主,但是,“90后”的在校生并不乐于接受这种方式,因而效果不太理想。因此,高职院辅导员应抓住“90后”学生特别是贫困学生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诚信教育实践活动,增强诚信教育的有效性。如,辅导员可以在学生中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主题团日活动、演讲比赛、征文大赛、书画及摄影大赛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大家体会到诚信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并在以后的行动中做诚实守信的人。在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中,辅导员应注重树立贫困生中的典型,以自强自立、诚实守信的贫困生为榜样使广大贫困生在精神上受到鼓舞,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参照,积极向榜样学习。还可以通过开展贫困生进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让他们成为“诚信”的代言人,通过展板、横幅、宣传海报、相声、小品等形式在街道、社区、市民广场宣传诚信。辅导员应在学生中积极营造校园诚信舆论,在期末考试等各项考试前,在各班级开展考试零作弊诚信承诺书签名,大学生诚信宣誓等活动,让学生牢固树立诚信意识。

3.4制定诚信规范,养成诚信行为。

大学生诚信教育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一方面,辅导员要有耐心,坚持开展长期的诚信教育活动,把诚信渗透到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要促使学生学会自律,自觉地养成诚信品质。在促进学生自律的同时,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和惩戒机制,辅导员可以在学生刚入校时就建立贫困生个人信用档案,并对班级贫困生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学生每学期的表现,可以将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动态随时记录,使其成为学生评奖评优、综合测评、推荐就业及各项资助的依据。同时,要加大对贫困生中不诚信行为的处罚力度,使他人引以为戒。此外,在贫困生日常管理过程中,辅导员应及时告知每个贫困学生诚信档案记录情况,使其不断纠正自身发展方向,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

4.结语

诚信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大学生的人格完善也离不开诚信。贫困生在学校学习期间,除了能够接受国家、社会和学校的经济帮扶外,更重要的是接受到来自思想和精神上的帮扶,建立健全“90后”贫困生的诚信人格,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用的接班人,更好地回报祖国、社会和人民。

参考文献:

[1]史仕羽.辅导员视角下高校贫困生德育工作质量提高探析[J].党建思政德育,2012(240):121-143.

[2]周建辉.对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探讨与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5(3).

作者:顾军燕

上一篇:我国酒店管理防范研究论文下一篇: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