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解化学简答题管理论文

2022-04-25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强化和提升学习目标的功能。随着国家“五项管理”和“双减”政策的部署和落实,初中化学作业设计也应更加科学化、多样化,体现差异化。我们所提倡的教育公平,不只是给学生相同的教育资源,还应是兼顾学力差异,设计符合其认知规律和学习风格的个体化任务清单,提高作业的适切性,实现差异共进。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学生解化学简答题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生解化学简答题管理论文 篇1:

电子书包学习环境的设计研究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书包已成为广大师生关注的热点,然而它在教学中的应用没有普遍开展,现今只是探索性的,其最大瓶颈是缺乏电子书包在课堂应用的软件环境和资源环境。如何设计电子书包,为学生提供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是电子书包应用在学习中的首要问题。文章基于电子书包的功能、特点,针对目前学习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电子书包学习环境的总体设计框架,对其中的功能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以小学科学为例给出具体应用案例和实际应用效果分析,对当前电子书包学习环境建设,以及电子书包支持的教学活动设计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电子书包; 学习环境; 小学科学

[作者简介] 钟士军(1966—),男,吉林长春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数字化学习环境研究。E-mail:zhongsj1966@126.com。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电子书包的设计、开发、应用无疑将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电子书包在我国试行已有十二年之久,但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如何构建电子书包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解决目前学习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这些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电子书包决不是将书本装进电脑那样简单,抑或再装进练习、题库等,将书本、题海等资源电脑化。[1]电子书包除了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其强大的软件环境将传统课堂转为“电子课堂”外,还能解决当前学习环境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小学科学“眼睛的科学”一课,设计了电子书包学习环境总体框架,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到学生课前、课上及课后的学习,主要设计了电子教材、导学案、个性化服务等三部分内容。交互功能的实现是该学习环境的最大优势,包括人机交互、人人交互,便于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保障学生课上主体地位,使学生课后突破时空限制进行学习。

一、目前学习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组合,学习资源包括学习材料(即信息)、帮助学习者学习的认知工具(获取、加工、保存信息的工具)、学习空间(如教师或虚拟网上学校)等。人际关系包括学生之间和师生间的人际交往,学生不仅能得到教师的帮助与支持,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协作和支持。

学习环境是影响学习者学习的外部环境,是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和促进能力生成的外部条件。对学习环境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Lewin关于心理动力场的理论研究,该研究拉开了学习环境研究的序幕。[2]尽管学习环境的改善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效果显著,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目标定位偏低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也是学习的归宿,学生学习的知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概念层(描述性知识)、方法层(技能性知识)、控制层(驾驭性知识)。不同层次的知识对应的学习目标不同,概念层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在现有学习环境中对学生学习目标的要求大多停留在这一层次。 方法层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相应学科知识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思维,控制层知识的学习目标难度最大,主要培养学生具有对知识的基本态度和基本经验。培养创新人才,仅要求学生完成概念层的学习目标是不够的,但高层知识能力的培养在现有学习环境中又很难实现,这是学生学习目标定位偏低的根源所在。

(二)学习过程单一死板

不同地区的学生学习过程存在差异,条件差的地方仍停留在教师以板书形式向学生授课的模式;条件好的学校虽然不同程度地在教学中应用了信息技术,但基本是新瓶装旧酒,只是简单地将教学内容平移到PPT上,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因此,学生学习过程普遍存在激发学习动机方式简单、感知教学材料基本通过课本或PPT、理解教学材料不深入、巩固知识经验方式老套、运用知识经验难以实现、测评教学效果不及时甚至被忽略等问题。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单是传授与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实现高层学习目标,打破现有的学习方式,加强师生互动,找准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点,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弥补现阶段学习过程的不足,个性化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学习环境。

(三)学生主体地位形式化

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基本还停在理论阶段,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实现,在一对多授课模式下,现有的学习环境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变成了教学内容的演讲者,整个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的,学生只是被动参与,并没有真正成为主导者,更像是由知识的接受者变成课堂活动的执行者。 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学习效果不够理想,教师不是指导者,而只是指挥者。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几乎没有自主选择权,不能按需学习,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电子书包学习环境的总体设计

目前,电子书包尚没有统一、确切的概念界定。国外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电子书包是一个计算机支持的数字化协作学习空间,它以网络为环境基础,支持师生、生生间的同步或异步交流与资源共享”。[3]第二种观点认为,“电子书包是一种支持非正式学习的通用网络设施,学生可以使用基于蓝牙、无线网络等技术的设备,随时随地登录、退出电子书包,管理自己的数字资源”。[4]国内,祝智庭教授认为:“‘电子书包’目前还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概念,比较常见且较为贴切的一种理解是将‘电子书包’作为一种未来形态的教育电子产品。它将学生书包里的教材、作业、课内外读物、字典等学习用品全部数字化后整合在一个轻便移动终端中(重量约1公斤)。这样,相对于平均重量达3.5公斤的小学生书包、平均重量达5.5公斤的初中生书包,‘电子书包’首先被认同的优势就是其减负作用,当然主要是身体上的减负。”[5]

“电子书包”替代传统的书包,减轻学生的肩膀负担,减少纸质材料的浪费。一方面,书本中静态的教学内容可以变成电子书包中绘声绘色的多媒体形式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这些智能终端还可以加入测试、反馈、网络交流等功能,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持和服务。[6]电子书包的功能强大,突出特点是可以实现实时交互,对学习环境中遇到的问题能很好地解决,平板电脑只是硬件,只有对电子书包进行合理、创新性的学习环境设计,才能解决现阶段教学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书包学习环境的结构设计

基于电子书包的功能、特点,本文按学生学习流程以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巩固为主线,设计了电子书包学习环境框架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如图1所示)。

电子教材绝不是现行纸质教材的电子翻版,而是具有富媒性(丰富的媒体且具互动特性)、交互性(多维多向互动)、关联性(针对教学目标关联及知识结构重组)、开放性(内容可扩展)特征的电子教材。[7]电子教材是信息环境下数字化的纸质教材,是信息技术与传统教材整合后的数字化教材。主要用于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它具备了多种传统教材不具备的优势,虚拟教具的使用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强大的媒体功能向学生恰到好处地呈现知识内容。读书笔记帮助学生记录学习过程,既可以在相应知识点处记录,方便查找,也可以在专门区域单独记录,便于整理复习。

导学案包括“互动课堂”、“自学内容”、“拓展知识”等三个板块,主要用于课堂学习。“互动课堂”部分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电子书包强大的数据统计及智能分析功能使得学生能真正参与到学习中。“自学内容”的设计辅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及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相应难度的知识进行自学。“知识拓展”的设计主要满足对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的高层次的需求,以不同媒体形式展现相关知识内容,解决了传统课堂既有学生“吃不饱”还有学生“消化不了”的情况,实现电子书包环境下的学生个别化学习。

个性化服务的设计是学生课堂知识学习的延伸,突破传统课堂时空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在线交流”便于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伙伴,共同学习、分享知识、交流经验,还可以向教师咨询学习中的困惑。“课后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运用,相对传统作业,电子书包学习环境下课后作业的设计,更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灵活性、创新性。教师通过统计功能,能够准确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进行教学调整。“测试习题”是学生自我检测板块,知识按照学习目标进行分层设计,每层随机抽取相应数量的习题,学生过关即可进入下一层次测试,否则重新抽题,这种测试方式避免了学生在已掌握的知识目标上耗费过多时间,做到对知识掌握薄弱环节重点突破。

(二)电子书包学习环境的功能设计

围绕电子书包系统的功能架构, 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提出了设计方案。本论文设计的电子书包学习环境针对性地解决目前学习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学习目标定位偏低、学习过程单一死板、学生主体地位形式化。分别对教学内容、互动系统、管理系统进行设计以实现电子书包学习环境下的独特功能。

1. 教学内容设计

电子书包学习环境下教学内容的设计包括电子教材内容的设计、导学案内容的设计、课后作业的设计以及习题测试内容的设计。各部分的设计依据学生学习方式有所区别,形式除了静态图文形式,还包括动画视频、虚拟仿真等。这些媒体的使用建立在深度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学科与电子书包学习环境的最佳整合点。

教学内容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电子书包学习环境下的学习目标设计更加注重学生对技能性知识的学习。本文设计的学习环境中结合相应课程及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界定恰当的学习目标,对传统教材的内容进行改进,着重设计培养学生高阶能力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虚拟仿真技术、三维动画等实现,如化学实验课利用虚拟仿真实验让学生体验一些现实生活中操作具有危险性的实验,生物课上通过三维动画向学生展示人体结构等。

2. 交互系统设计

韩国从教育内容视角提出基于XML的电子课本标准并关注书包的交互特性。[8]电子书包交互系统的设计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前学生与电子教材进行人机交互,学生用手或专用数码笔在平板电脑上操作进行自主探究,通过点击相应的动画视频等媒体资源,加深对图文内容的理解,教材中的习题点击答案按钮可显示正确答案和讲解,附带的读书笔记实现实时记录功能。

导学案中交互系统的设计是电子书包学习环境设计的重点,是电子书包对传统学习环境颠覆性的改革。班级授课一对多形式,传统课堂教师很难顾及学生的个别情况,通过交互功能的实现,教师能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给予个别学生特殊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不再是被动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内容,而是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学习收获或向全班展示收获。

系统的统计功能可将每个学生的情况及时汇总,如对一个知识点有哪些学生还没有掌握,没有掌握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在传统课堂要完成需占用很多时间进行统计,而在电子书包学习环境下,每个学生只需在自己的平板电脑上提交问题,教师机就会自动显示分析结果,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3. 管理系统设计

管理系统的设计包括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管理,贯穿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始终。学生的自我管理从课前预习开始,电子书包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电子教材的自我学习管理工具——读书笔记,学生借助工具能够实时记录。导学案中自学内容和知识拓展部分内容的学习也要求学生自我管理,学生按需进行学习。习题测试也是针对学生自我管理进行设计的,以游戏闯关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对自己的知识进行管理,系统自动记录学生学习过程,针对答题情况提供学习建议,学生根据系统建议进行主动学习。

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主要包括“课堂互动”、“课后作业”、“在线交流”等部分。“课堂互动”中学生以小组方式交流讨论,提交讨论结果,教师根据系统统计结果指导学生下一阶段学习。这部分内容的设计较传统学习环境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在课堂上快速统计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按学生需要讲解,而不是教条式完成教学目标。“在线交流”不但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管理,同时也可以管理学生的生活,及时发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调节,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课后作业”完成的情况反映了学生掌握知识层次的情况,教师根据系统统计结果,在下次课堂互动环节对学生给予指导,在自学内容方面给予建议。

三、电子书包学习环境在小学

科学课中的教学应用

以小学科学课《眼睛的科学》一课为例来介绍电子书包的教学应用情况。

(一)课程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

《眼睛的科学》(第一课时)是天津路小学科学校本课程“我们的身体”单元中的第三课,本课让学生认识眼睛构造;使学生初步了解近视和眼睛构造的关系,并培养学生发现、整理、筛选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在已有问题、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能够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同时,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2. 教学对象分析

四年级学生富于好奇心,思维活跃,勇于表现自己。他们在之前的各学科学习中已经有了探究学习的经验,喜欢动手实验,并积极思考。但是在探究过程中,兴趣仅停留在探究工具上,并不重视探索事物本质、追寻问题解决的方式方法,教师要适时适度地给予帮助指导。学生在学习本课前对眼睛的有关知识有浅层次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过假性近视、近视等相关名词,但是并不知道眼睛的内部结构和近视的成因。

3.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认识眼睛构造,初步了解近视和眼睛构造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善于提出问题,并能进行问题筛选分析。应用感官观察并结合电子书包“解暗箱”的体验活动,了解眼睛的构造,并在不断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对与眼睛相关的知识进行补充和完善。

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发展、探究与发现的欲望。同时,具备在科学学习中注重事实、克服困难、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另外知道保护眼睛对于青少年的重要性。

4.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了解关于眼睛构造的名称及位置。教学难点:近视和眼睛构造的关系。

5. 教具媒体应用

为了较好地突出本节的教学重点,并巧妙地突破难点,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本课应用电子书包多媒体教学系统辅助教学。

6. “明”教法“会”学法

依据《科学课程标准》,本课在教学中更注重过程。教师在教学中作为专题学习的引导者,借助信息资源创设情境,利用电子书包提供交流探究的平台。让学生在电子书包的虚拟空间中进行探究式的、发现式的学习,通过“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协作查找—交流发布”的递进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信息素养。

7. 教学意图简析

让学生通过电子书包的应用,在虚拟环境中得到体验,在形象基础上达到理解,在理解基础上解决关于眼睛的问题,关注眼睛的科学。

(二)教学应用

1.教学流程结构设计(如图2所示)

2. 教学环节设计(见表1)

(三)教学效果分析

电子书包里有很多专业的“眼睛”专题学习平台。教师事先根据教学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进行多方面知识的有机整合,形成专题知识库,让学生从整体来认识事物。

电子书包资源平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完备的知识,而且还创造了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互动环境,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同时,电子书包成为学生家长共享应用的平台,为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家校互通交流抹上更亮丽的一笔。

总之,这节课在快乐的学习、多元的思考、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中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这种在电子书包应用中体验乐趣,在探究中思考,在资源中拓展知识的方法,也更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总结与展望

电子书包的功能还在不断完善,设计电子书包学习环境迫在眉睫。本文描述了电子书包的学习环境设计,并将它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在此基础上对电子书包的设计提出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教学内容的设计注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课堂互动的设计要在教师可掌控的范围内,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三:管理系统的设计要调动学生参与到相应项目中,充分发挥系统的统计、管理功能。

[参考文献]

[1] 张迪梅.“电子书包”的发展现状及推进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1,(9):87~89.

[2] 陆根书,杨兆芳.学习环境研究及其发展趋势述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2):55~61.

[3] G.Chabert,J.Ch.Marty,B.Caron,T.Caron,L.Vigonllet,C.Ferraris.The Electronic Schoolbag: A CSCW Workspace.Presentation and Evaluation[J].Al & Society-AIS,2006,(3):403~419.

[4] Christina Brodersen,Bent G.Christensen,Kai Gronbak,Christian Dindler,et al.EBag——A Ubiquitous Web Infrastructure for Nomadic Learning[R].World Wide Web Conference Series-www,2005:298~306.

[5] 祝智庭,郁晓华.电子书包系统及其功能建模[J].电化教育研究,2011,(4):24~27.

[6] 贾积有.高性价比的便携式智能电子学伴及其在传统教室的应用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3):120~126.

[7] 占正奎,杨少棠.电子书包的特征及功能需求[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52~54.

[8] Mihye Kim, Kwan-Hee Yoo, Chan Park, Jae-Soo Yoo. Development of A Digital Textbook Standard Format Based on XML [A].Proceedings of the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s in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Eds.T.H. Kim and H.Adeli)[C].2010:363~377.

作者:钟士军 张妲 钟绍春 钟永江

学生解化学简答题管理论文 篇2:

尊重差异 适切设计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强化和提升学习目标的功能。随着国家“五项管理”和“双减”政策的部署和落实,初中化学作业设计也应更加科学化、多样化,体现差异化。我们所提倡的教育公平,不只是给学生相同的教育资源,还应是兼顾学力差异,设计符合其认知规律和学习风格的个体化任务清单,提高作业的适切性,实现差异共进。此外,学科作业还应是教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开展学科评价、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减负提质”的有效措施。

一、化学差异化作业设计的意义

(一)有利于核心素养的落实

学生个体间存在差异是一个客观事实,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知识基础方面,还表现在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行为与心理等方面。差异化作业设计通过设置不同能力层级、不同完成形式、不同研究主题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具身学习的机会,建立了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紧密联系,在认识化学学科价值的同时提升了核心素养。

(二)有利于差异共进目标的实现

化学学科作业设计可通过精心选择、精准定位,为每个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引领性的作业清单。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保证学生通过恰当的方式和方法完成,使学生通过体验、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达成学习目标,实现知识的理解以及归纳、整理、优化解决问题等能力的提升,使有差异的学生在化学学习上都能通过不同的路径,实现差异共进。

(三)有利于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形成

通过差异化作业,师生、生生间形成了多个学习共同体,共同探究,设计、讨论、交流,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潜能。同时,有效的沟通方式也能架构起师生间心灵和信息交流的桥梁。

二、化学作业差异化设计的理论依据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

前蘇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儿童所具有的单独解决问题的水平(现有水平)与在别人帮助指导下解决问题能力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差距。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以最近发展区为基础,通过差异化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稳步提升。差异化作业设计要由易到难,按层次递进;要按需配置,充分体现“关注差异、尊重差异、发展差异”的育人思想。

(二)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霍华德·加纳德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包括语言、音乐节奏、逻辑推理、立体空间、肢体感官、自我反思、人际交往、探索创新等方面。因为这些智能发展存在着差异,所以导致个体接受知识的速度快慢不同,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效果也不同,由此出现智力发展方面不同的个体。通过多元智能测试,了解学生潜在能力与发展方向、最适当的学习记忆渠道、学习的形态及模式等情况。设计以长促短、以长带短的作业,能使学生的内心得到激励和满足,从而提升自信心。

(三)因材施教理论

我国教育家孔子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思想,他善于根据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背景和性格等因素去教导他们。差异化作业恰好可以根据学情灵活地设计,体现教师对于学情的把控能力。差异化作业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薄弱点,精确布置作业任务,避免学习成绩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面对同样作业内容时出现的“会的知识重复做,耗费时间”“知识难度太大,无法完成”“不完成作业的次数增多”等问题。

三、化学作业差异化设计的策略

(一)内容上体现层次性、拓展性和目标性

1.层次性

有层次区分的弹性作业结构是根据学生的现有学习能力层次进行梯度设计的,目的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效达成学习目标。

分层作业可以将相同作业清单上的任务用星号区分出等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必做内容之后,可以选择性地完成其他层次的作业。如A层学生完成5星级实践性和拓展性强的题目后,可选择3星级或4星级题目,进行解题的规范性训练;C层学生在完成夯实基础的题目后,可挑战更高星级的题目。挑战的难度越高,获得的激励就越大。同时,学生还可以跨层交流,优势互补,和谐共进。

分层作业可以将相同的问题以不同的难度进行呈现。如可以在针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这一内容的专项突破中,设计简单的问题情境:向一定量的铜、锌粉末中不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则所得溶液的溶质和滤渣的成分分别是什么?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该项作业的难度不同,针对A层次的学生,应注重思维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设计的作业如表1。

针对B层次的学生,应注重思考方法的引导,提高读题和解题能力。设计的作业如表2。

只与部分锌粉反应 2 恰好与锌粉完全反应 3 与部分铜粉反应 4 恰好与铜粉完全反应 5 过量 ]

针对C层次的学生,应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掌握,让他们在努力之后,能够完成部分或全部内容,体验成功。设计的作业如表3。

2.拓展性

拓展性作业能够充分发挥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通过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首先,要设计由社会热点问题引发思考的作业。如在学习了“燃烧和灭火”的相关知识后,可以设计两个拓展性作业:

(1)近期新闻报道了多起家庭火灾事故,结合给生命财产带来了重大损失的事件调查自己家中有哪些易燃物,它的作用、正确的保存方式。万一出现火情,应如何处理?

(2)我国的航天技术不断实现突破,取得了令国人无比骄傲的成绩,你知道航天燃料有哪些吗?它们的优点是什么?你能通过绘画、动画或者模拟实验等方式对燃料的应用原理进行解释吗?

其次,要设计阅读作业。如化学史、化学家的科研故事等,能拓展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的了解,增进理解。学习知识的发展历程,能够更清晰地认知原理,并传递科学精神。教材中的“资料卡片”内容精简,体现了科学性和学科价值,可以鼓励学生课前阅读和查找资料,课堂上让学生以“演说家”的角色登场展示,这既是知识的分享,又是化学精神的传承,为课堂学习增加了仪式感。

拓展性作业题材的选取要尽量贴近生活,内容新颖,形式多变,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方式应是多元的,这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3.目标性

作业内容必须是教师精挑细选的,每一道题、每一项任务都应有明确的目标。教师要对不同层次作业所需时间、难易程度、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预设,做到数量适中、难度合理、科学有效、针对性强。要注重作业的“质”,减少作业的“量”。

(二)形式上注重开放性、实践性和合作性

1.开放性

同步作业的设计要加强对课程标准和中考题的研究,选题和编题相结合,注重教学目标的落实;要增加题目的过程设计,围绕学生的思维障碍点设计题目;要注意情境的创设,增加开放性设计。此外,还可以将一些具有应用性与实践性的习题拓展为开放性作业。

2.实践性

教师可结合学习目标自主设计实践性作业,如“配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软水和硬水的检测”“探究铁生锈条件”等,通过实物展示或图文分享等方式呈现作业结果。实践体验能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多感官摄入信息,更直观、更生动地理解知识。

3.合作性

可以通过项目式作业设计,建立项目化学习小组,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项目化学习的主要包括“问题任务—制定计划—活动探究—评价反思—形成作品”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核心任务,任务下面有若干个学生活动和明确的设计意图。通过项目式作业设计,以问题驱动学习,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培养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和自学能力,能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以“水的净化”为例,项目化学习任务设计可如表4。

(三)方法上突出生活化、趣味化和多样化

化学学科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在为学生布置差异化作业的时候,要充分发挥学科特点,突出生活化和趣味化。如“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这一单元学习结束后,可布置如下作业:

(1)请帮助父母按类整理一下家中的食材。制定一份家中食材分类表,并写出分类依据(营养素、元素等)。

(2)二十四节气是传统文化的智慧传承,它体现了物种的生长规律。“民以食为天”,二十四节气与饮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请同学们自选一个节气,利用思维导图等形式,进行饮食和文化的介绍。

通过制定食材分类表,动手归类放置食材,渗透劳动教育,学生综合“动脑”和“动手”的过程,体验劳动价值,逐步养成与之对应的实践技能、实践精神和实践品格。通过对二十四节氣与饮食文化的研究,感受祖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引导学生走出“小我”,放眼社会与大自然,主动关注社会热点。此外,还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良好学习习惯。

打破学科边界,进行跨学科知识融合,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灵活应用,增加学习方法的丰富性,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如在对“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知识的学习中,不同学科教师可以跨学科联合,围绕一个主题,设计体现不同学科特点的课外作业。例如,化学学科可以研究二氧化碳是如何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增加对环境的影响,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等;数学学科可以通过数据对比,分析不同燃烧物质和燃烧条件产生二氧化碳量的不同,通过对全球碳排放总量和中国碳排放总量的对比,了解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我们有哪些产业可以优先改变能源使用方式等;语文学科可以撰写一篇科普小论文或者完成一篇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作文等。

(四)评价上包含公平性、启发性和激励性

1.作业要“有层评价”

即评定学生作业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要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如A层次学生的评定标准是基础题必须全对,形成认真细致的解题习惯,有开阔的思维和独到的见解,可挑战一题多解等;B层次的学生必须完成基础题和部分提高题,注重解题步骤的完整和合理等;C层次的学生必须完成基础题,尝试提高题,若挑战成功,将获得小奖励等。

2.作业要“有料评价”。

即并非简单地划“√”或者“×”,而是应重视对学生解题思维合理性和解题过程完整性的评价,突出个性化的指导和启发。可重点圈画出学生的错误点,并在旁边做出提示和解析;在简答题中,按得分点划“√”号,使学生明确规范的答题思路。此外,还可以指导A、B层次的学生建立“好题本”,C层次的学生建立“错题本”,以达到积累和反思的目的。

3.作业要“有情评价”。

即要注重作业对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应淡化对等级、分数高低的过度关注,尽量做到面批面改,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恰,增加对学生个性化问题的指导;应多采用激励性的评语,要“目中有人、因人而异”,提高学生作业兴趣及信心,培养良好作业习惯。此外,还可以利用作业展评激励学生去完成高质量的作业。

“有情评价”还可以体现在促进生生互动和建立亲子间的情感纽带等方面。如对于作业始终认真、独立完成的学生,我们曾在母亲节时,邀请他们一起制作唇膏送给母亲;我们组成科研小组,一起培育不同pH环境下的绣球花等。这样的评价和奖励方式带着温情,载着希望。

差异化作业设计不仅打破了只为巩固所学知识的纸笔练习局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科学有效的学习途径;也打破了时间、空间的边界,将学科知识学习与核心素养培养相融合,让学生看到了更加广阔的科学世界,使作业的正向引导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

(责任编辑:杨强)

作者:贾丽萍

学生解化学简答题管理论文 篇3:

基于主动学习的政治“轻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

[摘 要]“翻转课堂”是当下甚为时髦的教学理念与模式,但将其运用于高中政治课教学,并非易事。要是只让它停留在“听起来很好,做起来很难”的阶段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而“轻翻转”课堂中,思维外化更清晰,资源激活更轻易,教学容量更适当,教学评价更亲切。

[关键词]轻翻转 思维外化 前置学习 高阶思维 二次备课

笔者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将高中政治教材里低阶思维(识记层次)的内容,设计成单选题,分别给同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做,一个班课前做,另一个班课后做,结果两者的正确率差不多,甚至课前做的更高。将政治教材高阶思维(理解、发展、创新要求)的内容设计成问答题,同样让这两个班的学生做,课后做的明显比课前做的要好。由此,笔者得出两个推论:如果教师上课重复低阶思维的内容,那么教师的课堂作用和学生的课堂收益是很有限的;如果没法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走心”,即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那么高效课堂无法实现。

一、释义“轻翻转”课堂

(一)翻转课堂——理想与现实

“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是一种创新教学模式,近年来从美国传入国内。翻转课堂不是在线视频的代名词,除了教学视频外,还有面对面的互动,学生与教师共同学习。

翻转课堂的最大优势是努力实现学生的先学,是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探索。简单说,翻转课堂就是重构教学流程和教学伦理,即先学后教,学支配教。翻转课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习更具个性化,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助手而存在,并通过引导和答疑来发现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教育的理想模式并非易事。

1.教师观念的桎梏

教师对自身作用的傲慢假想:有教才会有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教师不教,学生就不能学或者学不好。这样导致“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生的自主性、独创性缺失,主体性被压抑。教师教得越面面俱到,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丧失了,学习的乐趣丧失了。

2.学校管理的局限

翻转课堂要求教师针对性地解答每个学生的疑问,实施差异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然而这种方式会受到大班教学的限制。目前普通公立高中大部分是大班教学(40—50人),有统一的教学进度。普通公立高中的学生每天的课程六到九门不等,课外时间需要完成课后作业,难以安排出大量前置学习时间。再者,教室空间的狭小,学生座位的固定不利于多样化教学活动的组织。受人数、时间、空间的限制,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频率势必减少,难以达到翻转课堂所要求的深度互动。

浙江省高考改革后,政治是选考科目,不再是高考必考科目,配合学考或选考时间的教学进度很紧张,课时有限,高一高二政治学科的新课教学进度势必更快,翻转每堂课显得不现实。

3.信息技术的限制

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从教师制作教学视频、学生在家观看教学视频到个性化与协作化学习环境的构建都需要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支持。自主学习需要丰富的资源作支撑,要求网络不受地域限制,能最大限度地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共享。目前在我国远远达不到每个学生家庭都配备计算机及网络,课外自主学习资源受限制,学习效果难以保障。再者,部分教师不通晓信息技术,对视频制作软件,资源的搜索、加工、处理,录制教学视频更是较少涉猎,因此他们很难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数字化资源。

4.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缺乏

翻转课堂中知识传授以课外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这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大多数学生依赖教师的讲授,习惯家长的监控,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甚至很被动。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资料,在教学平台上与师生互动交流,要求学生具有自控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完全放开的翻转课堂也许会使教学变成“放羊”,网络上诱惑多,对学习干扰大,学生很容易迷航。

在一个充斥技术资源和诱惑的时代,我们需要在技术工具面前清醒。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翻转课堂,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应翻转课堂。每一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和革新,都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和需求,但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培养模式的差异、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差异以及社会资源供给的差异等,如果贸然照搬,很容易偏离了教育教学的本质。

(二)“轻翻转”课堂——妥协与机智

“让学生热爱学科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能够适应新的变化自己做出调整”,这三点和翻转课堂有关吗?关系极大,因为这是翻转的根基。但关系也不大,因为这并不一定来源于翻转课堂。教学的本源就在那里,它一直存在。这三点一直以来就是我们的追求。

我们教学流程一般而言总是教师先讲授知识,上新课,学生课堂学习,练习巩固,课后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业了解教学效果,再改进教学。这样的教学流程普遍适用,但存在几个瑕疵: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在教师手里;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确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没有得到重视,知识的掌握过度依赖课堂;课前教师对重难点的把握处于经验和想象之中;以学生作业反馈来改进教学存在滞后性。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流程支配下,会让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笔者认为可以借鉴翻转课堂的部分做法与理念,在有限的教育实践中,改良教学。笔者将改良的教学方式取名“轻翻转”,包括以下四点含义。

1.重构学习过程。知识“信息传递”在课前,知识“吸收内化”在课堂。笔者尝试将校本作业变成前置学习的检测,避免学生自学放任自流。学生通过看书或者教学视频自学,完成知识的初步学习。此过程可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支配教。根据学生当前的学习主动性与认知水平设计教学,结合前置学习的成果和疑问来确定课堂重难点,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笔者在课堂上也会再次呈现主干知识,避免学生学无所得。

3.通过多媒体和互联网引导学生学习。笔者囿于现实条件,将教学素材和难点以微课的形式上传至教室电脑或QQ群,或者将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与经验作为探究素材。

4.“轻翻转”意为翻得不彻底,是笔者基于可及的教学现状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权衡、改良、妥协,是笔者主动改善学生被动学习状态的尝试。

教学过程的简图如下:

基本流程主体时间任务目标

前置学习学生为主体25分钟1.学生先自主看书或者视频,知晓学习内容;

2.完成校本作业;

3.圈画书本。

1.识记简单概念;

2.理解(低阶思维);

3.允许做不出,允许做错,疑点圈画出来。

二次备课教师为主导自定

1.根据学生作业反馈,了解学情,再确定课堂重点、主题、设问;

2.精简教学流程、教学容量、教学课件。

1.寻找思维结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

2.课堂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师生的互动以及学生间互动。

课堂教学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40分钟

1.快速梳理知识结构;

2.结合热点等素材,层层设问,突破教学重难点;

3.解决学生前置学习存在的主要疑问;

4.留疑待解。

1.理解、分析(侧重高阶思维);

2.互动与互评;

3.鼓励观点创新。

二、“轻翻转”课堂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实践

(一)思维外化更清晰

“轻翻转”课堂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先学后教”。因此,怎么“学”成为教师必须面对而且急需解决的问题。“先学”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自学,要防止学生“放羊”式地“学”,就必须让学生思维外化。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思维过程最大限度地用言语、文字、图画等手段外化,以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学生的自学效果也要尽量外化,看书要求找出关键词,做题要求有痕迹,主观题要书面表达,看视频要归纳主要内容。学生自学大致有以下3个环节。

1.速读教材,找出本框的主干知识点。高中政治必修有4本书,每本书的章节都按照学科逻辑编辑而成,以不同字体和颜色来区别,因此速读教材环节学生一般1分钟就可以完成。

2.精读内容,注意概念、关系、意义、作用等的理解。按照每次一框的容量,学生一般5分钟就可以完成。

3.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内容包括10道以内填空题,选择题10道,简答题1道。关注学生自主完成,搞不清楚的问题请学生务必圈画出来,这个环节一般在10分钟左右完成。

以上每一个环节都要求学生思维外化,即对要点能画出简单大纲图,不明白的一定要标注出来,主观题答案务必写出来,知道多少写多少。如果是复习课,就借助随堂复习资料,根据知识点画出思维导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教师了解学情后能更好地完成二次备课。

(二)资源激活更轻易

翻转课堂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提供微课程的视频,多数软件应用与理科教学的适配度更高,这些学科需要缜密的演算或者精密的实验演示。历史、政治等社会学科就是以幻灯片的形式播放本课内容与素材,政治学科的实效性与思辨性被掩盖了。

最精彩的教学素材就是我们鲜活无比的生活,与其花时间录制一刻钟的微课程,不如激活学生的生活素材。此环节意在将学生的生活素材变成教学资源,也省去教师制作微课的精力。

笔者将教学资源以视频或者PPT的形式放在QQ群里或者教室电脑上,学生可以课前看,也可以课后看。假期,尝试提供微课或指定时事新闻,学生在家借助手机、电脑自主看完,完成与此相关的作业。例如国庆期间,高一政治的教学进度大致在第一单元末,笔者让学生看国庆假期的新闻,结合所学的经济学原理,有理有据写微博,字数不超过140字,然后发到笔者的QQ邮箱或者微博上。学生觉得这样的作业很有意思,限定字数说清话题是个有趣的挑战,共享的微博可以让大家分享心得,互相评价。假期结束,笔者就利用学生作业中提供的素材上课,减轻了备课负担。再如在国家第一次公祭日,笔者让每个高三学生自己看新闻,自己设计两道题,然后从中精选几题在课堂上大家一起完成,最后学生相互评价,共同提高。

(三)教学容量更适当

教得少而精,才能体现其高效。教的内容,并非是教师预先设定的,也不是教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而是在学生独学、对学、群学的过程中,教师发现的学生普遍有争议的问题或知识点。

教师课堂上要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三讲”即讲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问题。“三不讲”: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一个班四五十个学生,程度有差异,教师怎么具体把握讲与不讲?

“轻翻转”课堂,改变了从前教师对学情的把握处于经验或者想象的状态,上课前学生不是处于一无所知或所知不多的状态,而是知道大部分,知之甚多。通过学生的作业或者其他途径的反馈,了解到学生哪些内容已经理解,课堂可以不讲;了解学生的认知盲点,课堂上要深入点拨;让教师关注到更多思维节点,这样备课更加有针对性;对于重难点讲解,可以省去概念初步认知的环节,直接进入分析应用的环节,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

笔者的“轻翻转”课堂,除了学生前置学习外,还需要整合课堂教学内容。以经济生活第二课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第二目“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为例,呈现此目的课堂教学预设,来说明“轻翻转”课堂的实现。

教学环节课堂活动设计意图

学习反馈解疑1.教师展示学生构建的基本知识体系(只出现关键词);

2.讲解前置学习的疑难点。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快速解决基本知识点,也是对前置学习情况的总结。

新情境探究1.展示校门口美食街的生活案例(连视频都不需要,创设学生生活情境);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价值规律调节了什么?如何调节?会促使企业做什么?图示调节过程。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降低对重难点的理解难度。

实践运用 如果你要在美食街上开店铺,你会如何分析面临的情况和应对竞争? 理论联系实际,在互动中交流充实观点,语言化思维成果,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四)教学评价更亲切

“轻翻转”课堂建构的前置学习平台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通过对前置学习成果的评价,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前置学习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而且可以了解学生的自学水平和学习主动程度。当学生的答案不完整或过于口语化,与其质疑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如指导他们如何高效地阅读教材。教师课前给学生正面、激励的评语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缩减梳理低阶知识的时间,留给学生更多表达和展示的机会。这时,评价就不仅仅是简单分数,而是当面不吝惜的赞许和鼓励。

三、且行且思

(一)前置学习不能占用过多时间

“轻翻转”课堂,教师要研究学生在先学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提供学案文本让学生提前学习。笔者是将校本作业前置完成,里面包括主要知识点的考查。前置完成的学习任务不能繁重或者占用大量时间,一般20分钟完成。课后,就本课的内容,不再重新布置书面作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二)尽力避免教学片段化、零散化

“轻翻转”课堂在一定程度上颠倒了传统教学秩序,以学生的自学成果为基础来备课,容易造成课堂教学内容的片段化、零散化。教师要重新明确上课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素材情境的容量,强调主要的知识点。笔者认为,不是所有的课都需要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的知识体系不是教师上课说一遍,也绝不是记忆几个带符号的文字,就会自动形成的,它需要学生能了解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逐渐领悟,自主生成。

(三)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

笔者发现“轻翻转”课堂中,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顺利完成。有些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是他们“不会看书”,这就需要教师更耐心地进行学法指导。前置学习的题目的设计也要坚持由易到难的原则,让绝大多数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前置作业,允许学生做不出来,允许做错,但不允许抄袭。教师提供的学习视频可以是导学性质的,也可以是复习形式的。

四、结语

据说爱因斯坦这样定义“疯狂”:一遍又一遍做同样的事,却期待不同的结果。如果教师一天又一天地重复满堂灌、一言堂、包办到底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却期待学生能自主、自由地学习,成为未来的创造者,即使不算“疯狂”也一定算“平庸”。任何的教育和课程只能在尊重教育规律、科学逻辑的基础上才能为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服务,只有把教育的目的性与规律性统一的教育才是适合学生的教育,也才能真正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杜悦.“翻转课堂”:翻什么转什么坚守什么[N].中国教育报,2014-4-9.

[2]托尼·瓦格纳著,余燕译.教育大未来[M].海口:海南出版公司,2013.

[3]乔伊·帕尔默著,任钟印,诸惠芳译.教育究竟是什么?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陈玉琨,田爱丽.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5]秦璞.搏动的讲台——我教思想政治课[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6]周增为.高山景行,在课堂实践中成长[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1.

[7]王锦飞.走向智慧与幸福:中学政治教师的价值追求[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袁 妮)

作者:徐红远

上一篇:学生自主学习初中化学论文下一篇:施工企业工程成本核算论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