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贯煎外科运用论文

2022-04-18

【摘要】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lesionsofgastriccancer,PLGC)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是胃癌防治的重要阶段。目前西医对胃癌前病变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案,近年来中医治疗PLCG的卓越疗效越来越被医学界所认可,本文对PLGC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常用汤剂、单味中药、中成药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探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贯煎外科运用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一贯煎外科运用论文 篇1:

嵌甲型甲沟炎辩证治疗28例

(南昌县莲塘镇卫生院江西南昌330200)【摘要】对于嵌甲型甲沟炎,我院近年来通过中医辩证治疗,内服中药汤剂,辅以外敷金黄散,剪除前端多余趾甲,可以达到治愈率高、痛苦小、不易复发的治疗效果。治疗嵌甲型甲沟炎28例,痊愈27例,无效后转用甲沟重建(成型)术治疗治愈1例,复发1例,治愈率96.4%,复发率3.6%。【关键词】甲沟炎;嵌甲型;中医辩证【中国分类号】R632.7

中医辩证方法:1.根据爪甲颜色、形状、红肿的性质辩:爪甲坚韧明亮,红润光泽者,红肿多为鲜红,疼痛明显,此为实证,以“五味消毒饮”方为主加减,组成:金银花 野菊 紫地丁 天葵子 蒲公英;爪甲软薄,颜色枯槁者,红肿多为暗红,疼痛较轻,此为虚证,以“一贯煎”方加减,组成:北沙参 麦冬 当归身 生地黄 甘杞子 川楝子。2.根据甲沟炎的部位辩证:嵌甲型甲沟炎以足踇趾多见。足踇趾内侧为足太阴脾经,可酌加泻脾之药,如:黄连、连翘、石膏、知母等;足踇趾外侧为足厥阴肝经,可酌加泻肝之药,如:龙胆草、夏枯草、栀子、青黛等。其他部位同样可根据其部位的经络辩证用药。3.兼症:根据不同的兼症,酌加相应的用药。

湿症:湿在上焦宜化湿,用白鲜皮、地肤子等;湿在中焦宜燥湿,用陈皮、半夏等;湿在下焦宜利湿,用萆薢、茯苓等。 积症:里有积滞化热,可加大黄、枳实、玄明粉等,以除积导滞,清热解毒。三种类型的嵌甲型甲沟炎都予以辨证论治,服用中药汤剂。对于轻度和中度的嵌甲型甲沟炎,消毒、局麻后,把前端刺入皮肤多余的趾甲(指甲)剪除,进行常规包扎。对于重度嵌甲型甲沟炎,同样经消毒、局麻、剪甲,切除肉芽组织后敷上金黄散,每天换敷一次。在治愈的27例中,最短用药7天,最长用药15天。服中药无效的1例服药6天,后转用甲沟重建(成型)术治疗,12天后拆线痊愈。综上所述,用中医理论对嵌甲型甲沟炎进行辨证论治,可以取得治愈率高、痛苦小、不易复发的治疗效果。参考文献[1]杨建强;沈锷;嵌甲症治疗的相关问题[J];黑龙江医学;2005年02期[2]金明东;张万平;杨升彩;杨光;甲沟缘重建治疗顽固性嵌甲69例临床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07年17期

作者:姜鹏来

一贯煎外科运用论文 篇2:

胃癌前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

【摘要】胃癌前病变( 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是胃癌防治的重要阶段。目前西医对胃癌前病变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案,近年来中医治疗PLCG的卓越疗效越来越被医学界所认可,本文对PLGC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常用汤剂、单味中药、中成药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探讨。

【关键词】胃癌前病变;辨证施治;研究进展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攀升,好發于50岁以上人群,男性的发病率略高于女性[1-2]。胃癌前病变是指胃黏膜细胞发生了形态、结构乃至于分化的异常,包括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等。1965年Lauren教授根据胃癌的组织结构和生物行为,将胃癌分为肠型和弥漫型。Correa教授在Lauren分型的基础上提出肠型胃癌的发生模式为:正常黏膜向炎症、萎缩、肠化、上皮内瘤变发展,最后转变为胃癌。胃癌前病变可防、可治、可控,早期干预能阻断及逆转该病变能有效防治胃癌。西医认为PLGC的发病原因与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发病机制不明确,治疗上仅能缓解症状,却无针对性的治疗方针,故该病变病势缠绵,易于复发。而中医药通过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因人制宜的方式,对患者实施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胃癌前病变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1.病因病机

胃癌前病变属于病理上的概念,故无明确的中医命名。部分医家依据其临床症状将PLGC归属于中医学中“胃痞”、“胃脘痛”、“呃逆”等范畴。中医认为胃癌前病变的病因很复杂,概而言之,总不外乎饮食不节、七情内伤、脾胃虚弱三个方面。明代虞抟在《医学正宗·胃脘痛》中指出“致病之由,多因纵恣口腹,喜好辛酸,恣饮热酒煎”,甚至“复餐寒凉生冷,朝伤暮损,日积月深”,故见胃脘痛。当今盛世,食物丰盛,膏粱厚味,对酒当歌,加之不吃早餐、喜食宵夜等不良的饮食习惯,脾胃不堪重负,频频出现胃脘痛的症状,可见PLGC的发生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素问·至真要大论》“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指出情志抑郁,最先伤肝,肝失疏泻,无以升降气机,故犯脾土,脾胃受损,气机郁滞,故见胃脘痛。《三因方·九痛绪论》中阐述“若五脏内动,泊以七情,则其气痞结聚于中脘,气与血搏,发为疼痛”,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过快,学习、工作压力倍增,七情所伤,五脏受累,肝气不舒,横逆犯胃,可诱发或加重PLGC。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有赖脾胃的滋养,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李杲《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中曰“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素体本虚,不耐疲劳,或久病脾胃之气渐衰,都可导致PLCG。

在PLCG的发病过程中,饮食不节、七情内伤、脾胃虚弱这三个方面,往往是先后影响,交互为患。张声生教授[3]认为“虚、毒、瘀”是本病的基本病机。单兆伟教授[4]总结了本病是由气虚血瘀,脾胃气虚为根本,胃络血瘀为其标。安静等[5]研究者认为PLGC常存在本虚标实、寒热错杂的病理特点,治本病病位在脾、胃、肝,久则及肾。可见,在胃癌前病变的发病过程中,脾胃虚弱为本,贯穿始终,气滞、湿热、血瘀等外邪內侵,合而为病,而今生活节奏、饮食习惯的改变,易导致脾胃病的发生,故PLCG迁延难愈。

2.辨证论治

现代医家对于PLGC的病机尚无明确的共识,故治法繁多。实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在治疗PLGC时,首先要辨识虚实。虚贯穿PLGC全程,脾胃虚弱是发病之基础。虚者,起病缓,病程长,病势缠绵,常见胃痛隐隐,胀满不适,纳食不馨,喜温喜按,甚而口吐清稀痰涎等症状。脾胃虚弱也有气虚、阴虚的不同,气虚者兼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阴虚者兼见午后潮热、盗汗等。实者,起病急骤,来势汹汹,常见胃脘部灼热,伴疼痛拒按,还可见怕热、汗多,口干口苦等症状。实邪多见“湿浊、热毒、气滞、血瘀”等。李中玉[6]等研究者提出PLGC的病机是“脾虚湿滞”,治法“健脾培元、通滞祛邪”,强调对正气的重视,固护正气的同时,方可祛邪。袁红霞教授[7]在认为三焦失畅才是本病的发病关键,治法重在疏利三焦,调节枢纽,常用小柴胡汤加减。王阳[8]等认为瘀血是胃癌前病变的发病关键,因脾胃虚弱是发病之本,气虚无以推动血行,血液凝滞而成瘀,“血实宜决之”,活血化瘀是关键,提倡使用水蛭、虻虫、蛴螬等虫类药破血消瘀,抑制胃癌前病变继续进展。张声生教授[9]以“滞”辨证,脾虚为本,“食滞、气滞、湿滞、络滞”为标,选方用药前先辨为何“滞”,治疗以“通滞”为法,突出健脾导滞,同时不忘通络理气、降逆和胃的治疗原则。徐雪莲等[10]结合长期的课题研究与各家经验后发现,胃癌前病变分期而治:早期化痰消瘀,祛邪解毒;中期扶正祛邪并存,后期益气健脾、养阴和胃,此分期疗法对不同时期患者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能有效抑制PLGC。鉴于此,中医药辨证治疗胃癌前病变,因人制宜,随着病情变化改变治疗策略能更加突出中医药的治疗效果,在缓解患者不适症状的同时,能保持长期的疗效。

3.常用汤剂

半夏泻心汤首见于《伤寒杂病论》,李慧臻教授[11]主张PLGC多见寒热错杂之证,故运用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方,取其调节寒热,和胃消痞之功。初期可加四君子汤、柴胡疏肝汤补气、理气;中期加二陈平胃汤健脾化湿,湿热盛者加三仁汤,虚寒者加良附丸;后期加丹参饮活血化瘀。王婷[12]对166例胃癌前病变合并Hp感染的患者进行为期24周的治疗对照试验,发现四逆散联合化痰消瘀汤剂对改善黏膜形态和病理方面具有显著效果。李俊[13]治疗146例PLGC患者,脾胃虚弱者用黄芪建中汤,肝胃不和者用柴胡疏肝散,脾胃湿热者用藿朴夏苓和三仁汤,气滞瘀血者予丹参饮,胃阴不足予一贯煎,最终治疗有效率高达71.2%。由此可见,西药联合中药汤剂的疗效远高于单独使用西药的治疗效果,中药在逆转PLCG的方面已取得卓越的成就。

4.单味中药

此外,单味中药在治疗胃癌前病变方面也可发挥突出的作用。徐力教授[14]根据多年的行医经验,总结出8味中药,石见穿、莪术、白花蛇舌草、薏苡仁对肠化治疗有效,半枝莲、蜈蚣、藤梨根、猫爪草对上皮内瘤变效专力宏。陈翀[15]运用网络药理学发现藤梨根能多通路、多靶点地参与癌症途径的调节,有效抑制胃癌前病变向恶性进展。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PLGC的药对,徐楚楚[16]等人也运用网络药理学发现白这对药对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在胃癌前病变的多个靶点发挥作用,通过调控肿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等方式阻止胃黏膜炎症向胃癌方向发展。现代药理学已证明单味中药能通过调控细胞的增殖从而有效抑制肿瘤的发生,在逆转胃癌前病变的过程中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5.中成药

中成药治疗PLGC有一定优势。欣胃颗粒[17]主要包括焦白术、黄芪、石斛、三棱、紫苏子、莪术、半枝莲、佛手、白花蛇舌草、砂仁等,为名老中医谢晶日所创,主要作用于气阴两虚挟瘀挟毒型胃癌前病变患者,以胃复春为对照组进行疗效对照,得出结论欣胃颗粒疗效明显优于胃复春对照组,并能有效抑制幽门螺旋杆菌,在一定程度上能逆转PLGC。胃康宁也是临床上治疗胃癌前病变的常用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攻补兼施之效。刘倩等[18]在收治了98例胃癌前病变患者,以常规西药为对照组,胃康宁联合西药为观察组,通过观察两组Ki67水平无发现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ki67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可见胃康宁结合西医基础治疗有助于胃癌前病变的逆转,利于阻止胃癌。常用的中成药还有莪莲颗粒、金果胃康胶囊等,大多是健脾和胃的基础上兼以祛邪。中成药具有易于服用的优点,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医从性。但目前尚无明确的中成药使用准则,具体的疗效待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以明确。

小结

胃癌是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恶性疾病,目前西医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将大幅度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对人民经济带来巨大的负担。毋庸置疑,中医药在胃癌前病变的治疗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早期识别胃癌前病变,以中医药治疗配合西医治疗尚有一定逆转的可能。但目前仍存在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的准则不统一、选方不明确的问题,可作为今后重点研究的方向。相信通过不断的深入研究,中医药能在治疗和逆转胃癌前病变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最终达成胃癌防治的目的。

参考文献

刘应玲,陈思,洪海鸥,等.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和幽门螺杆菌检测在胃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7,52(8):1227-1231.

Akutsu T,Saito H,Iwase H,et al.The applicability of ELISA detection of gastric mucosa- expressing protein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vomit[J].Int J Legal Med,2017,131(2)359-364.

张声生.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的思路与体会[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九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石家庄: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2007: 2.

张煜.单兆伟教授脾胃学术思想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03.

安静,彭继升,魏玥,戈学凤,陈泽慧,杨晋翔.胃癌前病变的辨治思路[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11):5626-5629.

李中玉,温艳东,王阳,徐晴.基于“脾虚邪滞”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J/OL].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4[2021-10-30].https://doi.org/10.19879/j.cnki.1005-5304.202102389.

董刘佳,苗嘉萌,袁红霞.袁红霞教授从疏利三焦探讨胃癌前病变辨治思路[J].西部中医药,2021,34(07):58-60.

王阳,陈婷,王萍,温艳东.从“血实宜决之”探讨胃癌前病变的中医治疗[J].北京中医药,2020,39(11):1191-1193.

李丹艳,张声生,赵鲁卿,罗烨.张声生教授以“通滞法”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经验[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0,22(04):1037-1042.

徐雪莲,魏睦新.胃癌前病变中医逆转的分期治疗进展[J].河北中医,2019,41(08):1271-1276+1280.

李苗苗,李慧臻,马佳乐,苏震东.李慧臻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癌前病变经验[J].湖北中医杂志,2021,43(05):30-33.

王婷. 四逆散联合化痰消瘀湯剂治疗全胃胃炎伴胃癌前期病变的疗效观察[D].南京医科大学,2018

李俊,张云波.中药辨证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4,9(7):895-897.

梅娜,徐力.徐力教授辨证治疗胃癌前病变经验[J].河北中医,2020,42(10):1458-1461.

陈翀,徐力.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藤梨根治疗胃癌前病变机制[J].世界中医药,2021,16(14):2077-2081.

徐楚楚,苏晓兰,潘雨烟,罗梦雪,方霜霜,魏玮.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药对治疗胃癌前病变作用机制研究[J].北京中医药,2021,40(08):901-906.

姜峰,梁国英.欣胃颗粒治疗胃癌前病变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07):193-195.

刘倩.胃康宁治疗Hp相关性胃癌前病变的效果及对胃黏膜Ki-67蛋白表达的影响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05):687-689.

作者:蔡灿星 付肖岩

一贯煎外科运用论文 篇3: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中医辨治思路

摘要: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尤为密切,故宜从肝、脾、肾立论。辨证以虚定型,以实定候,肝、脾、肾亏虚为本,湿痰瘀阻为标,故治以滋阴清肝、补益脾肾、利湿化痰、活血化瘀为主,同时结合整体与局部眼部改变,统筹遣方施药,可取得良好疗效。

关键词:甲状腺相关性眼病;肝脾肾立论;湿痰瘀为标;辨证论治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8.03.025

甲狀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是与多种甲状腺疾病相关的、以突眼为主要表现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常见畏光、流泪过多,或眼睛干涩、异物感、复视等自觉症状,及眼球突出、眶周水肿、睑裂增宽、上眼睑退缩、闭合不全、眼球运动受限、复视、结膜充血水肿,甚至角膜溃疡、压迫性视神经病变等体征。近年来,随着甲状腺疾病增加,TAO患病率逐年增多。TAO的西医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多数认为是在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以眼球后及眼眶周围组织大量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增殖分泌大量糖胺聚糖沉积于眼眶局部而形成TAO特征性临床表现。目前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放疗、生物制剂疗法和手术治疗[1],但效果欠佳,且病情容易反复。TAO与中医古籍描述“鹘眼凝睛”“神目自胀”“状如鱼胞证”类似,临床上西医基础干预与中药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缓解病情。

1 从肝脾肾立论,抓目疾之根本

1.1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与肝的关系

肝开窍于目,《素问·金匮真言论篇》有“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说明目是肝与外界相通的窍道;肝气通于目,肝气调达则能辨五色;肝藏血,肝受血而能视,肝阴肝血充足,则目能视物清晰明净;肝足厥阴之经脉连目系,肝之精血循经上行于目,则目能圆大有光泽。临床上,患病之初,多有不同程度情志异常,如焦虑、抑郁、精神紧张等,这些不良情绪均可内耗肝阴肝血,肝阴亏虚,阴虚火旺,火热循经上冲二目,发为目病。

1.2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与脾的关系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脾土健旺,则气血生化有源,目得气血濡养则视物精明。脾主肌肉,上下胞眼睑属脾,胞睑之肉受脾之精气营养,则开阖自如。《兰室秘藏》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上贯于目,脾者,诸阴之首也,目者,血脉之宗也,故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脾主升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有“清阳出上窍”,脾气上升,清阳之气升运于目,目始通明。若脾虚失于健运,水谷津液不归正化,水液停聚,痰湿内生,上扰结于目窠则成突眼。

1.3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与肾的关系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是人体脏腑组织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目的视觉功能与肾藏精的功能关系密切。肾精充沛,上注于目,则目能鉴万类、察秋毫、审长短、别黑白;若肾精衰惫,不能濡养于目,则目以长为短、以白为黑。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目系上属于脑,肾精充足,髓海丰满,则目视物明晰。肾为水脏,主津液,《灵枢·五癃津液别》载“五脏六腑之津液,尽上渗于目”。人体水液分布与代谢依赖肾的气化调节,若肾气化作用不足,水液代谢障碍,痰湿内生,上泛于目,则可见眼部水肿、眼底渗出等病变。

总之,TAO发病与肝、脾、肾生理上密切相关,病理上互相影响。TAO虽病位在目,但病本在肝,又与脾、肾两脏密切相关,在临床中从肝脾肾论治,抓其根本。

2 痰、湿、瘀贯穿全程,以虚定型,以实定候

湿、痰、瘀是机体气、血、津液运化失常产生的病理产物,既可因病而生,也可停滞致生他疾。TAO的发病或由情志不调,气机郁滞,津液布化失常,凝结为痰湿,结聚于目窠;或因饮食水土失宜,脾胃运化失健,水湿内生,停聚于目眶;或为先天禀赋不足,脏腑虚弱而致气血不足,机体气血阴液亏虚,虚火内生,日久灼津成痰,津血内耗愈甚,血运枯涩,煎熬成瘀,发为目疾。湿、痰、瘀之间相互关联,又互为因果,互结愈深则目疾愈重,三者渐化则目疾向愈。《寿世保元·瘿瘤》有“夫瘿瘤者,多因气血所伤,而作斯疾也”;《外科正宗·瘿瘤论》载:“夫人生瘿瘤之症,非阴阳正气结肿,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因此,TAO发病,肝、脾、肾虚损是基本证型,湿浊积聚,痰瘀互结则是本病病机演变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且贯穿疾病始终。在本病辨證中,可根据脏腑虚损而分为肝阴不足、脾气虚弱、肝肾两虚3个证型;根据致病邪气的不同,则分为痰火上冲目窍、水湿留滞目窍、痰瘀互结目窍、瘀结水停目窍4个证候。证型相对固定,变化较慢,而证候随着邪实变化而转变较快,故把变化较慢的正虚定为证型,把变化较快的邪气定为证候,即“以虚定型,以实定候”。治疗上,可以证型与证候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在TAO整体辨证基础上,结合眼部CT检查,统筹组方遣药,既注重顾护肝、脾、肾各个脏腑,亦根据不同的证候变化而分别论治,使脏腑得养,痰湿除、瘀血祛,而目得明。

2.1 以虚定型

2.1.1 肝阴不足

TAO发病之初或多为素体阴虚之人,或情志不遂,郁而化火,日久伤阴耗液,阴虚火热,上攻二目。证见目赤面红,怕热汗多,急躁易怒,心慌手抖,多食消瘦,舌红,苔薄黄或舌有裂纹,脉弦细数。治宜滋阴清肝泻火,方以龙胆泻肝汤合一贯煎加减:龙胆、栀子、柴胡、黄芩、川楝子、生地黄、当归、沙参、麦冬等。

2.1.2 脾气虚弱

TAO中期累及脾脏,脾虚失于健运,水湿运化失调,水液停聚,痰湿内生,日久凝聚,结于目窠而成突眼。证见头晕目胀,少气懒言,身重困倦,胸闷纳少,大便稀溏、次数偏多,舌胖大,苔白滑,脉细弱。治宜补益脾土,方以参苓白术散加减:黄芪、党参、白术、苍术、白扁豆、山药、莲子、砂仁、陈皮、茯苓、薏苡仁等。

2.1.3 肝肾两虚

TAO病程迁延,久病及肾,肝肾同源,精血俱亏,不能濡养二目,目窍空虚,易为邪侵,湿痰瘀交结于目。证见心慌手颤,头眩耳鸣,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瘦红,苔薄黄,脉细数。治宜滋补肝肾,方以杞菊地黄丸加减: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楮实子、枸杞子、菟丝子、女贞子、墨旱莲、黄精、菊花、决明子、密蒙花等。

2.1.4 兼夹症候

兼夹症候是在主证基础上伴随出现的相关症候,有时甚至是患者就诊时主要痛苦所主,对此,适当加入相关佐助药物,通常能减轻患者痛苦。若兼见心火偏旺而见心悸心烦、失眠多梦者,加莲子心、百合、酸枣仁、远志清心养阴、安神定悸;兼见肝阳化风而致手颤者,加钩藤、石决明、珍珠母平肝熄风;兼见胃热壅盛而致多食易饥者,加石膏、知母清泻胃火;兼见气阴两伤而致神疲乏力、怕热多汗者,加黄芪、麦冬、五味子、浮小麦益气固表、酸敛止汗。

2.2 以实定候

2.2.1 火热上冲目窍

症见眼球突出,目如脱状,两目胀痛,白睛红赤,胞睑肿胀,闭眼露睛,畏光流泪。CT示:双眼一条或数条眼外肌肥大,眶内脂肪肿胀。治宜清火明目,常佐以龙胆、栀子、黄芩、菊花、密蒙花、青葙子、石决明等。

2.2.2 水湿留滞目窍

症见眼球突出,眼睑肿胀,上睑下垂,白睛渗出明显,或白睛如凝脂,羞明多泪。CT示:双眼多条眼外肌肥大,双眼内直肌肌腹增粗呈梭形,肌腱及肌肉附着点无异常,眶内脂肪肿胀,其中可见斑点状或条纹状高密度影。治宜利水渗湿,常佐以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薏苡仁、通草等。

2.2.3 痰瘀互结目窍

症见眼球突出,二目胀痛不显,眼睑色黯,黑睛生翳,目涩,眼中异物感,闭目露睛,久久不愈。CT示:双眼内直肌明显肿胀,压迫筛骨纸板,使其移位变形表现为“细腰瓶”样改变。眶内脂肪肿胀与眼外肌增粗使眶隔前移,眼球受推造成突出明显,眼外肌增粗越明显,突眼程度则愈重。亦可见到眼上静脉增粗,泪腺肿大。治宜化痰活血,常佐以夏枯草、猫爪草、浙贝母、山慈菇、川芎、赤芍、牡丹皮、桃仁、穿山龙等。

2.2.4 瘀结水停目窍

症见眼球突出,二目如鹘鸟之眼,触之偏硬,凝滞少动,视物模糊或重影,甚至视力下降。CT示:眼球向前突出于眼眶,多条增粗的眼外肌在眶尖处汇集,使眶尖部密度增高,压迫视神经,导致视神经水肿增粗,视神经受到牵拉,失去生理弯曲而呈直线状。晚期眼外肌成纤维细胞增生,纤维化,变形,失去弹性,限制眼球运动,表现为限制性眼肌病。治宜活血利水,常佐以泽兰、益母草、葶苈子、三棱、莪术、土鳖虫等。

3 重视西医基础治疗

在目前TAO治疗中,西医基础治疗必不可少。如对TAO伴甲状腺功能亢进者,需给予抗甲状腺药物;TAO伴甲状腺功能减退者,宜补充甲状腺激素;若合并肝功能及血常规异常者,可予以相应药物干预,并根据检验指标变化调整药物。待甲状腺功能平稳后,可以中医辨证治疗为主,能改善患者症状,缩短疗程,减少复发。另外还应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舒畅情志,指导饮食,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制定最佳的整体治疗方案,才能收到良好疗效。

参考文献:

[1] 徐巍龙,余江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靶向治疗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6,22(2):287.

(收稿日期:2016-10-24)

(修回日期:2017-10-02;编辑:梅智胜)

作者:李勤 高彦彬 谢冰昕 王静茹

上一篇:静态化网站设计论文下一篇:中职会计教学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