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从业人员职业素养论文

2022-04-22

摘要:创新是各行各业的增长动力,而开放式创新则为创新个体提供了更高效的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开放式创新背景下金融从业人员面临着新的挑战,借助冰山模型从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动机六个维度对其胜任力做了相应的探讨,以期能为社会人才培养及个人自我提升提供参考。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金融从业人员职业素养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金融从业人员职业素养论文 篇1:

职业素养教育融入课程的实施路径

摘 要:职业素养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全过程。将职业素养培养融入课程日常教学成为一个势在必行且至关重要的课题。职业素养教育融入课程的实施路径需要从课程的职业素养培养目标、职业素养培养内容设计、教学环节设置、教学手段运用、课程考核方案以及教师能力要求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养成与专业相符合的职业素质。

关键词:职业素养;教学手段;教学环节;教学考核;计算机类专业

基金项目:2017年度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实施路径研究——以计算机类专业为例”(项目编号:2017B13)

作者简介:高永梅,女,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数据处理及数据挖掘。

高职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分支,他们年龄、心智发展与普通大学生基本类似。但是,国内高职教育起步晚,再加上家长对高职教育普遍持不乐观的态度,高职的生源往往是高考的失利者或淘汰者,他们在学习态度、学习主动性、自我管理能力、自信心等方面均要逊色一些。同时,计算机行业的迅猛发展,各职业院校在办学定位与专业课程设置上往往滞后于行业发展的需求,导致学生在计算机专业领域的职业意识、职业方向、职业价值观等职业素养方面缺乏规划。学生对将来所从事的行业、专业了解甚少,对所学的课程与从事的职业关系模糊不清,学生被动学习专业课程,更谈不上主动锻炼职业素质。再者,國内经济发展迅速,中西文化交融,家长溺爱,对大学生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享乐主义、抗压能力差、耐力不足、眼高手低、经不起挫折、盲目攀比、索取而不付出等现象在学生身上时有体现。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高职毕业生很难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频繁跳槽,而企业也很难招到称心的员工。综合上述分析,高职计算机类的学生缺乏的是专业认同感和与专业相适应的职业素养,这使得职业素养教育迫在眉睫。

职业素养通常包括职业价值观、通用职业素养和专业职业素养三个层次。职业素养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全过程。职业价值观可以通过企业参观、顶岗实习、调研和讲座等方式开展,通用职业素养和专业职业素养可以设置专门的职业素养课程以语言灌输的方式直接传授给学生,给学生留下一个初步的感念。职业素养的培养更重要的是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在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要充分考虑职业素养的融入。[1]

一、计算机类专业职业素养的培养目标

IT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日渐提高,对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合理的教学环节设置、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严谨的教学考核机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具有敢于创新、勤于钻研、自主学习的学习态度,拥有较强的保守机密、团队协作意识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设定合理目标、合理安排时间、定期规划的良好习惯。

二、计算机类专业职业素养培养的内容设计

通过在校学习,使学生了解所面向的行业、企业、专业的现状以及各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从而培养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提高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珍惜时间和定期规划的通用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乐观、自信坚强的学习态度,热爱互联网等新兴行业,能够接受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良好的沟通交往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等专业职业素养。

在各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把职业素养的具体内容分解到每一个教学模块中,明确每一个教学模块中的职业素养的教学任务。在每一模块中都设计了职业素养培养的工作任务,经过反复的训练和培养,从而巩固和加强职业素养的养成。[2]

三、职业素养教育的教学环节设计

(一)企业元素融入教学

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对自己所在专业的认同感非常低,这也是高职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低的重要因素之一。统计发现,50.55%(8.66%为不满意,41.89%为一般)的学生对所在专业并不满意;只有21.75%的学生清楚所在专业将来能从事的职业,大部分学生只是了解,还有22.26%的学生对专业面向的职业一无所知;只有38.85%的学生打算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大部分学生处在混沌状态,13.52%的学生明确表示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从事本专业。

对专业的认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每门课程开课之初,通过企业参观、企业专家讲座、互联网调查等方式向学生全面展示所面向的行业、企业、专业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并详细介绍各课程在专业中占据的重要位置。使学生充分了解专业面向岗位和课程体系结构。引导学生制定本学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修订学生长期的学习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提高专业认同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设定目标、定期规划的良好习惯。

(二)组建学习小组

IT行业发展迅速,技术分支繁多,更新很快。在学习方面单靠一个人单打独斗很难独当一面。组建学习小组,形成部门意识,在整个学期中,小组成员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监督,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小组之间进行评比,形成竞争意识。

(三)单元教学项目环节设计

教学项目以教师为主导,引领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学生必须做到课前预习新知识点,课中认真实践,课后总结提炼。并利用互联网等学习渠道拓展相关技术,并在学习小组内分享。[3]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积极主动乐观、自信坚强的学习态度,热爱新生事物,敢于创新的精神。

(四)综合项目环节设计

1.组建综合项目开发团队。综合项目是对课程所学技术的综合应用,贴近企业真实项目。按照企业项目开发流程进行设置,以团队的形式完成,全班分成若干个团队,每个团队4~5人。在分组时,教师扮演部门经理的角色,根据部门成员的特长进行合理搭配,保障每个团队人员搭配的合理性,每个团队设置项目负责人。

2.制定综合项目开发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团队根据个人特长进行合理分工,确定项目负责人及团队成员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的扮演的角色。在项目负责人的带动下,共同制定项目开发规划方案。同时,项目开发规划中应该具有明确的任务完成节点。在方案制定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程现有资源,并能适当拓展外延新技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在该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教师可对项目开发方案进行点评。该环节主要培养学生制定计划、统筹安排、自主学习、沟通协调、团结协作的能力。

3.综合项目开发过程监控。项目开发方案制定以后,由项目负责人对任务进行分解,确定具体成员的工作任务。项目组成员根据所承担的任务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各个节点的时间点,按照要求完成相关任务的准备和开发工作。项目组成员应该严格按照项目开发方案的进度进行,如遇困难寻求组内成员提供帮助。确实无法按时完成,需向项目负责人汇报,由项目负责人调整项目开发规划方案。项目负责人应掌握每个成员的工作状态及进度,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解。在该环节中,教师担当答疑解惑的角色,对各成员使用的关键技术、任务难点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开展创新性和开拓性的工作。该环节主要培养学生制定计划、诚实守信、遵守时间、自主学习、开拓创新、沟通协调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4.综合项目答辩演示。项目完成以后,进入项目答辩演示环节。该环节非常关键,IT企业在项目开发完成后,需面向客户对项目进行演示、说明,并对客户进行培训,对客户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订。每个团队选派一名代表对项目进行汇报、演示,班级同学作为客户接受培训并提出问题。团队成员针对不同问题协助解答。针对综合项目,团队之间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针对每个项目给予中肯的点评。

四、职业素养教育的教学手段

(一)企业调研、专家讲座

在提高学生对专业认同感环节中,采用企业调研和讲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了解专业和课程体系。企业调研包括现场调研、企业员工访谈、网络调研等,讲座包括专业教师讲座、企业专家讲座、优秀毕业生宣讲等。企业调研和讲座的内容除了专业现状和发展前景、学生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岗位必备的职业素养至关重要。

(二)设定目标、制定计划

IT企业发展迅速,变幻莫测,一个决策失误就可能导致企业严重受创。所以,设定目标、制定长远规划尤为重要。部门有部门的短期、中期、长期目标和规划,员工有员工的短期、中期、长期目标和规划。企业员工需要有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一不小心就可能被飞速发展的行业所淘汰。在课程授课过程中,要求学生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时间管理工具合理的安排时间;正确使用常用的目标设定工具制定或修订短、中、长期目标;使用常用的计划管理工具制定或修订短、中、长期计划;使用常用的职业生涯管理工具制定或修订与专业发展相符合的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规划。

(三)分组教学

采用分组教学,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课内单元教学项目预习、复习、知识拓展等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小组内成员相互监督,相互帮助,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单元教学项目环节中采用案例法、小组讨论法、头脑风暴法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四)教师引导,自主学习

IT技术日新月异,学生需要养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单元教学项目的实现技术有多种方式,教师传授常用的实现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互联网、课程资源库等学习工具自主学习新技术,拓展新技能,用不同的方法实现教学项目。[4]

(五)项目模拟

课程后期设置综合项目环节,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以模拟项目为载体,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开放式和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完成综合项目的分析、设计、规划及实施。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进行有效地沟通和交流,从而使学生的表达、沟通和项目管理能力得到提升,并养成良好的职业规范。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角色扮演

在综合项目开发环节,组建项目团队,团队中的每个成员扮演企业项目开发过程中的不同角色。项目答辩演示环节中,班级同学扮演客户角色作为甲方,接受项目培训,并对项目提出修改建议,指出项目存在的问题。项目成员作为乙方,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尽量说服客户接受现有项目功能,以减少项目修改的工作量。

五、职业素养融入课程考核方案

职业教育改革经过多年的摸索,在课程教学评价方面已经由“重理论、轻技能”向理论技能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但关于职业素质方面的考核关注甚少,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需贯穿職业教育的全过程,课程的考核方案中需充分考虑职业素养的融入。没有考核就没有监督、没有质量,所以,考核除了关注知识技能外,还关注学生从事岗位工作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考核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具体见表1。其中,职业素养考核的分值占10%,具体见表2。

六、职业素养融入课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教师,作为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的养成,更是影响素质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应具备规范的职业道德,开放的育人观念,广博的知识储备,扎实的职业技能,和与时俱进的学习和创新意识。职业素养融入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职业素养的养成可以借助企业专家或兼职教师的力量。[5](1)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能够正确分析和把握高职学生心理,采用合适的方法与学生进行沟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以及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借助企业专家、企业兼职教师的力量,企业元素的融入能更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3)教师自身要有规范的职业道德。为学生言传身教、答疑解惑;同时,教师本身应具备IT职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4)教师应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具有开拓、创新、不断追寻新技术的精神,IT技术发展迅猛,对教师而言不进则退,教师欲在学生心中立威,必须掌握IT技术前沿动态。(5)教师应具备精湛的业务技能。职业教育希望学生与企业无缝接轨,势必要求学生具有过硬的业务技能。所以,在校期间的实践课程处于重要的地位,也占据了一定的课时量。教师作为实践操作的引领者,引导学生并全程参与实践课程的学习与实施。(6)教师应具备扎实的执教能力。为适应未来新技术和新形势的发展,教师应具备多方面的能力。表达能力、动手实践和研究能力、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和教育能力等是新世纪教师必须具有的能力素质。

参考文献:

[1] 龚海宏.高职大学生职业素养体系的构建初探[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14 (2):48-53.

[2] 蒙慧.职业素养培养在高职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探究——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J].成功,2013(3):109-110.

[3] 刘巧兰.如何把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融入专业核心课程中——以市场营销专业《市场营销实务》课程为例[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3(4):83-85.

[4] 叶丽娜.以职业素养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研究[J].科技风,2014(13):203.

[5] 颜正恕.基于职业素养与专业教育互渗的高职课程体系研究[J].科技资讯,2014(29):189.

[责任编辑 李 漪]

作者:高永梅

金融从业人员职业素养论文 篇2:

开放式创新背景下金融从业人员胜任力研究

摘 要:创新是各行各业的增长动力,而开放式创新则为创新个体提供了更高效的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开放式创新背景下金融从业人员面临着新的挑战,借助冰山模型从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动机六个维度对其胜任力做了相应的探讨,以期能为社会人才培养及个人自我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金融从业人员;胜任力

一、 金融从业人员胜任力研究现状

胜任力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著名学者戴维·麦克利兰提出,之后不同的学者从多个角度提出了不同的定义,如Spencer(1993)认为胜任力是“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潜在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的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绩效和普通绩效的个体特征。”研究开始多集中于管理人员这一群体。对金融从业人员胜任力的研究在国外起步较早,国内学者借助国外学者的研究经验及相关研究成果,并结合国内金融机构对于金融从业人员的岗位实际要求做了相关的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应用于相关招聘培训等活动。如对于银行业从业人员胜任力的研究,陈裕仁(2016)、杜伟(2018)研究了银行中层管理者的胜任素质,分别得出个人基本素质、组织管理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协调能力、关系处理能力五大方面及关键业绩指标和行为能力指标;钱莉(2015)、杨洋(2016)、候镇基(2016)则研究了商业银行客户经理的胜任特征,也有一些学者对理财顾问等其他银行岗位做了相关的研究。在保险业,由于营销是保险行业的核心,因此对于保险从业人员胜任力的研究也多集中在保险营销人员方面,如逯明明(2005)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专家小组讨论、问卷调查法等多种渠道,构建了包括人际了解与沟通、成就导向、顾客服务导向、行业认同感、营销技巧和专业化导向的个险营销人员胜任特征模型。杨涛杰(2007)则通过结合行为事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分析验证了保险行业营销员胜任特征模型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维度并得出了包含9个维度的保险行业营销员胜任特征模型。魏红果等(2012)通过定性元分析方法对关于保险营销人员胜任特征的相关文献进行摘录、编码、归类,得出保险营销人员的胜任特征结构包括6个胜任特征类、8个胜任特征族、20个胜任特征因素。王萍等(2017)通过收集8个省市40家保险公司并结合专家评定,从业务技能、个人特质、职业素养三个方面15个指标建立了保险营销人员的胜任力指标模型。对于证券从业人员胜任力的研究也多集中在营销人员,如张恩施等(2012)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对广州市4家证券公司共10名客户经理进行访谈,通过聚类分析发现:证券行业客户经理的胜任力要素有个人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苏玉(2013)本文通过文献法、工作分析法、行为事件访谈法和调查问卷法得出证券公司客户经理胜任力的三维度模型;潘龙(2012)则通过对山西省证券营销人员的研究得出了七个胜任力维度。另外,曹凌松(2012)、杨大楷(2012)研究了证券分析师的胜任力问题,姜建响(2014)、王晨阳(2003)则研究了证券经纪人的胜任力特征。

二、开放式创新给金融从业人员带来的挑战

(一)开放式创新对金融行业的意义

近年来,在数字化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下,经济业态、商业模式以及个人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传统金融行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多种互联网金融工具及金融衍生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金融行业的变革日新月异。为了适应激烈的外部竞争和瞬息万变的,金融主体必须通过持续创新保持竞争优势。但面对信息技术飞速变化及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的现实,金融主体尤其是传统金融主体不可能仅仅依靠在其内部获得创新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开放式创新为金融主体的创新战略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新模式。开放式创新与传统的封闭式创新不同,不将创新局限在企业或组织的内部,而是通过不断整合组织内外部信息和资源,避免单纯内部创新的高成本,实现内外部资源的转换与整合,同时也为创新成果转化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金融主体通过开放式创新,可以和外部顾客及技术和产品供应商形成良好共赢的合作关系,也可以通过和政府机关及高校科研机构优势互补,甚至在必要时能和同业竞争对手展开合作,通过整合内外部的资源满足创新需要。

(二)开放式创新对金融从业人员的挑战

开放式创新是金融业持续发展的源泉,而人才最为生产力中最核心的因素,是金融创新与金融行业发展的关键。开放式创新的背景使得金融从业人員面临着全新的挑战。首先,开放式创新使得金融从业人员不得不面临更快的知识更新和更多的专业技能,这些是创新的土壤同时也是创新的保障;同时,开放式创新使得金融从业人员的客户关系更为复杂,在传统金融领域,金融从业人员根据自己的业务领域及分工,面对的是特定的具有共同特征的客户群体,包括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但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不仅仅是外部客户发生了变化,更多的是内部客户的构成发生了变化,需要合作共享资源参与开放式创新的不仅仅是原先的同事,更多地会涉及到供应商、科研机构、甚至竞争对手。再次,开放式创新需要金融从业人员转变传统理念,时刻保持创新意识,更多地从市场及客户需求的角度出发,整合内外部各个主体的信息和资源,有效合作,充分开展协作创新。金融从业人员能否适应开放式创新的大环境,这对其胜任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开放式创新背景下金融从业人员胜任力研究

在开放式创新的大背景下,金融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同时也对金融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需要具备怎样的能力和特征的金融从业人员才能胜任开放式创新的要求?本文尝试通过目前较为成熟且通用的McClelland的“冰山模型”的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分析。

(一)知识维度

专业知识是完成团队绩效、实现组织战略的基本保障,知识不仅意味着对本行业的知识、信息的了解,更是从事某一特定行业的基本胜任条件。金融行业属于高知识密集型行业,且知识更新速度快,其对从业人员的知识要求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较高,且所需的知识结构较为多元化。在传统认知中,金融从业人员不仅需要专业的金融知识,更需要熟悉行业政策法规。当前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业中甚至有很大一部分员工年龄较大,自上岗以来就很少接受专业性培训,尤其缺乏较为系统的创新性培训。而不断涌现的新兴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使得传统金融行业势必将与更多行业和组织进行合作创新,如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和四大互联网巨头陆续开展合作活动,双方通过优势互补,在金融服务的各个方面进行探索创新。这类开放式的创新是传统金融行业的必然选择,也将是今后发展的常态。这要求金融从业人员必须与时俱进,在熟知基本的金融知识和政策法规的前提下,还需掌握相关法律事务知识、风险管理知识、财务会计知识和数据分析知识,从而更好地运用企业内部外部的资源更好地进行开放式创新。

(二)技能维度

金融从业人员的技能要求是多元化的,不仅是涉及到银行、金融、保险等各行业丰富的从业经验以及相关业务技能,如银行需要熟悉金融法令法规、懂管理、能够熟练进行业务操作、善于开拓市场把控风险的人才;证券行业则需要熟练掌握股票分析技能、风险资产管理技能等,同时也需要具有优良职业操守、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传统金融行业和其他相关行业组织在各自优势领域展开合作,在产品及技术方面进行多种形式的协同创新,这尤其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及较强的适应性。良好的沟通能力保证其在工作中可以清楚简洁地传递、表达自己的信息从而开展合作,保证协同创新的顺利进行。而金融从业人员需要打交道的对象因为所处行业环境不同,其行为风格及沟通习惯都会有较大的差异性,这使得沟通能力及适应性尤为重要。

(三)社会角色维度

社会角色指的是个人希望或应该在他人或社会中表现出来的形象[20]。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特定的角色必定具备其所应该有的特征。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金融从业人员首先需具备专业性特征,尤其是一线的业务人员,需要摆脱传统认知中的推销业务、卖产品的形象,开放式创新的要求也会使得他们必须更具专业性才能在金融产品和技术方面有所创新;其次必须具备学习性特征,金融从业人员所涉及到的知识技能专业性较强,金融环境瞬息万变,在开放式创新过程中,尤其会不断面对自己不熟悉的行业和领域,只有保持学习者的心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技能及观念,才能紧跟市场不断发展。最后,示范性体现了金融从业人员严谨的职业道德和素养。金融行业机会与风险并存,面临的利益诱惑也想对较多。自觉抵制投机行为,规范操作规避风险,是一个金融从业人员所展示的基本素养,这在合作创新过程中会起到示范性作用,向对方合作企业或机构传递是该组织健康良性的发展前景及合作空间。

(四)自我概念维度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我的认识和看法,包括个体对自我的个性特征的认知、自己与外界互动方式的认知以及自我和外界的综合评价等。金融从业人员较高的自我概念水平对其社会关系乃至胜任能力起到正向的影响作用。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金融从业人员需要对自身有更积极主动更清晰的定位,其职业角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观念中的推销金融产品、被动地开展业务,更要将自己定位于开放式金融创新的主体。创新源自他们与客户、与同业、乃至与竞争者之间的沟通协作,从客户需求出发,在产品及技术等方面进行创新,从而更好地服务客户。同时,开放式创新背景下,金融从业人员也会面临新的压力,以及更多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正确积极地认识自我,接纳认可自我,遇到困难或挫折能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正视困难,更有助于其更加胜任新背景下的工作。

(五)特質维度

人格特质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且对个体的行为表现产生直接影响。以大五人格分析为例,作为金融从业人员,责任感为其首要特质,这种责任感体现在为客户服务的责任感以及对自身工作发展积极进取的责任感。外倾性和宜人性特质则是其能充分与客户沟通、获得信任重要因素。而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金融从业人员需要从理念上不断尝新,不断检验旧观念,不断接收新事物和新领域,才能在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之间开展合作创新,因此其智力及经验的开放性显得比以往更为重要。

(六)动机维度

动机是决定行为的内在动力。各个领域中的任何创新都面临着相应的风险,而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金融从业人员面临着更多变的环境和更大的压力,各个阶段也会面临着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阻力,是否能突破困难坚持下去,需要具备强大的成就动机来推动。强大的成就动机是在开放式创新中不同个体、不同组织间共享资源、合作创新的动力。

四、结论

综上,开放式创新的新趋势对金融行业乃至其从业人员的胜任特征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无论是从业人员个人、组织,或是培养机构,都需要以全新的理念和视角来认对待。开放式创新的大背景要求金融从业人员具备多元化的知识和技能,以期能满足组织内外部合作创新的需求;其外在的社会角色定位及对自我的认知定位也因此发生转变,不同的认知及定位与传统的职业角色相比会更加专业积极;而个体具备的优秀特质及内在成就动机则是金融从业人员能够适应开放式创新的内在驱动。从个体的角度来看,金融从业人员应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提升自我,转变理念,整合内外部资源,通过组织内外部的协同合作为客户提供创新性的产品、服务;从组织的角度来看,在新进人员的筛选方面,应更关注其开放性、责任性等特质以及是否具备积极主动的成就动机,在对现有人员的开发与培养方面,除了多元化的知识技能之外,更应注重对其内在创新潜力的发掘。

参考文献:

[1] David C.McClelland.Testing for Competency rather than Intelligence[J].Journal of 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28):1-14.

[2] Spencer Jr. L M, Spencer S M.Competence at work: 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 New York:John Wiley&Sons, Inc.Michael,1993.

[3] 高良谋,马文甲.开放式创新:内涵、框架与中国情境[J].管理世界,2014,(6):157-169.

[4] 时勘,王继承.企业高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评价的研究[J].心理学报,2002,(3):306-311.

[5] 肖凌,聂鹰,梁建春.国有银行中层管理人员胜任特征模型[J].经济科学,2006,(6):83-89.

[6] 黄勋敬,张敏强.商业银行行长胜任力模型追踪研究[J].金融论坛,2008,(7)

[8] 卿海龙.中国银行营销人员胜任力结构研究[D].广州:暨南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9] 魏钧,张德.商业银行个人业务客户经理胜任力模型研究[J].金融论坛,2007,(6).

[10] 孙轻宇.银行产品和信息技术开放式创新对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5-01.

[11] 陈裕仁.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层管理人员的胜任素质评价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

[12] 杜伟.农业银行南充分行中层管理者队伍胜任力研究[D].新疆大学,2018.

[13] 侯镇基.香港投资银行客户经理胜任力特征研究[D].南京大学,2016.

[14] 钱莉.商业银行客户经理胜任特征模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15] 杨洋.基于聚类分析的金融行业客户经理胜任特征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6,(4):20-23.

[16] 逯明明.寿险业个险营销人员胜任特征模型的初步研究[D].山东大学,2005.

[17] 王萍,郝一霖.保险营销人员胜任力模型构建[J].经营与管理,2017,(1):63-65.

18] 魏红果,李海.保险营销员胜任特征模型:一个定性元分析[J].管理评论,2015,27(7):146-155.

[19] 杨涛杰.保险行业营销员胜任特征模型构建[D].河南大学,2007.

[20] 管翌枫.YL公司证券交易员胜任力模型构建[D].东华大学,2015.

[21] 姜建响.深圳海通证券公司经纪人胜任能力评估体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4.

[22] 苏玉.证券公司客户经理胜任力模型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

[23] 张恩施.基于聚类分析的证券行业客户经理胜任力要素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学会,2012:1.

[24] 曹凌松.基于胜任力的证券分析师能力评价研究[A].中国证券业协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创新与发展:中国证券业2012年论文集[C].中国证券业协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证券业协会,2012:11.

[25] 陈俊杰.证券行业客户经理胜任能力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华侨大学,2012.

[26] 潘龙.山西省证券营销人员胜任力与绩效关系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

[27] 杨大楷.证券分析师胜任能力模型与模糊综合评价[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2,(2):5-14.

[28] 杨奇鑫.重庆地区证券行业营销人员胜任特征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0.

[29] 王晨陽.证券经纪人胜任力特征的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03.

作者:陈丽君 李琼彬

金融从业人员职业素养论文 篇3:

金融机构用户信息素养调查研究

摘要:文章分析了提高金融机构用户信息素养的必要性,以蚂蚁金服为例调查了金融机构用户信息素养现状。最后从政府、金融机构以及从业人员三方面提出了提升金融机构用户信息素养的建议。

关键词:蚂蚁金服;移动支付;支付安全;网络电信诈骗;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用来判断公民能否合理利用各类信息,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本文对金融机构用户信息素养现状分析提出改进策略,期望金融机构改进信息产品功能和宣传方式,帮助用户正确合理使用相关信息。期望通过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提升用户的信息素养意识和能力,尽可能减少由于用户信息素养的缺失而造成的损失。

一、提高金融机构用户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信息素养在1974 年首次被提出,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指出信息素养的本质是发现、检索、分析和利用信息。根据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的新定义:信息素养的概念正不断扩大,还包括数据素养(data literacy)、媒体(或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和视觉素养(visual literacy)这些专业技能 。本文的信息素养指的是具有信息素养意识,知晓获取所需信息的渠道,能识别、判断、选择、合理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一)提升信息素养能够扩大用户群体,拓展市场

金融机构用户是指使用金融机构旗下产品和服务的人群。用户对产品缺乏了解,直接阻碍用户对金融机构产品和服务的使用。金融机构掌握用户的信息素养状况,从用户角度考虑,从根本上解决用户在使用产品时遇到的问题,提升用户使用率,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二)提升信息素养能够防范诈骗,避免资金损失

金融、通信、互联网等行业快速发展,金融机构推出的银行卡、无卡无折账号、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等信息产品,是大势所趋。信息產品的推广和使用要有相应的配套信息政策制度,更要考虑用户的信息产品使用水平,即信息素养。提升信息素养能够防范诈骗,避免资金损失。

(三)提升信息素养能够提升意识,避免个人信息泄露

当前是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时代,用户的信息素养意识要跟上时代的步伐。2018年发生的“支付宝年度账单”事件中,众多支付宝用户表达对自己信息被收集使用的不愿意和担忧。用户需要在思想上意识到自己的每一个操作步骤会带来哪些影响,要认真阅读服务条款。

二、金融机构用户信息素养现状调查——以蚂蚁金服用户为例

(一)蚂蚁金服概况及研究对象选取

在研究对象筛选中,蚂蚁金服涵盖了基金、理财、保险及第三方支付等多个方面,用户基数庞大,最终选择了蚂蚁金服。

(二)蚂蚁金服用户信息素养现状调查

1. 调查目的。以蚂蚁金服用户信息素养现状为例,了解当前金融机构的用户信息素养状况。

2. 调查方法。在查阅大量文献和专著,了解信息素养评价的标准后,结合日常使用体验设计了调查问卷,选取了网上发放问卷的方法,调研时间为2017年10月。

3. 调查对象。本次问卷调查对象为各个年龄阶层,不同职业的蚂蚁金服用户群体。

4. 调查结果。本次问卷调查有效填写次数为304次,其中男性占比35.86%,女性为64.14%,年龄段主要分布在19~30岁,31~45岁次之。使用蚂蚁金服产品的用户填写的问卷数为227份,没有使用蚂蚁金服的用户填写的问卷数为77份。

(三)蚂蚁金服用户信息素养现状分析

1. 不同年龄段用户了解产品的方式。从用户了解蚂蚁金服的旗下产品的服务功能及操作流程来看,55.51%的用户会选择自己摸索,这与调查人群主要分布在19~30岁有一定关系,他们独立意识较强,会尝试使用自己习惯的方法来获取所需要的知识,能够接受失误。30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选择自己摸索的用户数量逐级递减。15.42%的用户选择了亲朋及老师指导,12.33%的用户从产品宣传资料及短视频了解。这与30~45岁的用户占比第二有联系。此年龄段的用户社交圈比较广泛,喜欢交流探讨,分享经验,比较稳重,做决定比较谨慎。同时从朋友圈、电视广告上接触各类广告及宣传片的机会较多。

2. 用户使用产品优先考虑的因素。63.44%的用户首先注重安全,其次注重利息。这与蚂蚁金服自身的职能有关,与资金管理相关的APP,安全是首要的。用户信息泄露或资金防盗设施不够完善,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功能相同时,用户会倾向选择利息率更高的产品。

3. 用户使用产品遇到问题时的解决方式。用户使用蚂蚁金融产品遇到问题时,询问客服小蚂答和周围的老师或朋友的人数比例不相上下,分别占比45.81%和44.05%。蚂蚁金服的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人工智能能够准确模拟人类的行为和思考的方式,效率更高,速度比人工客服快30~60倍。紧急情况下启动一键挂失、一键报案等功能。问题解决方案最终还是要看用户诉求的紧急程度。

4. 用户了解服务条款的情况。76.21%的用户表示知道并了解服务条款,还有23.79%的用户表示不知道或者没有听说过服务条款。服务条款是用户在注册使用软件功能或产品时,公司与用户签订的协议,明确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责任、权利以及风险,它明确了合同的类型,在公司与用户的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不知道服务条款的用户与其设置的位置隐蔽有一定关系。

5. 职业与了解授权程度的关系。从用户不同职业对授权部分的阅读程度来看,56.39%的用户会大致浏览一遍。这与软件授权部分包含的信息太多、篇幅较长有关。但比较明显的特征是,参与问卷调查的教师在阅读授权部分时,都选择了会非常仔细的阅读,了解每一个小点。这与多数教师的信息素养较高有关,他们会时刻注意各种小细节,对信息的敏感度较高。

三、提高金融机构用户信息素养的策略

(一)政府层面加强用户信息素养建设

从用户在信息查询中会遇到的问题来看,37.5%的用戶是不知道如何获得所需要的信息,26.97%的用户表示在查询时会感觉资料不足,17.76%的用户表示不会利用检索工具。

1. 加大提升信息素养的政策支持。提升用户的信息素养不仅能扩展用户能力范围,对国家人才建设和社会发展也至关重要,因此,政府应给予高度重视,制订相关政策并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从宏观政策和微观措施上提高国家和人民对信息素养的关注度,从根本上保证信息素养教育的展开。同时应督促各行各业从思想上提高民众对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视。

2. 加强多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我国对信息素养认识起步较晚,迫切需要建立各种教育机构和场所,为信息素养的教育提供机会,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如网上开展MOOC教育、录制短视频等。用户可通过网络求助其在查找信息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相互讨论,交流经验。

3. 加强用户的信息道德建设。在提升用户信息素养能力的同时,要注意用户的信息道德建设。仅7.89%的用户能够做到时刻规范自身的行为,在引用他人的知识劳动成果时注意指明出处。信息素养要求用户尊重他人知识劳动成果,重视知识产权保护,自觉抵制不良信息,自觉践行信息道德的行为准则,养成良好的信息使用意识。

(二)金融机构层面提高用户信息素养

从用户愿意接受的了解金融机构产品的方式来看,46.71%的用户选择了柜台人员讲解,非蚂蚁金服用户倾向于柜台人员讲解。18.24%的用户选择纸本资源查找。用户希望获取纸本资源和电子资源。整体趋势倾向于线下教课指导。

1. 金融机构重视用户信息素养提升和培养问题。用户在使用金融机构产品服务过程中,由于信息素养问题导致用户个人信息泄露或资金受损,影响金融机构企业形象。金融机构应该提高用户对信息的重视程度,培养用户自觉主动提升信息素养的习惯。

2. 加强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服务水平和信息素养水平。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在信息素养的教育中发挥关键作用。金融机构从业人员需要加强自身信息素养能力建设,提高对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加强对信息的评估及交流能力,能够有效指导用户的信息素养提升。

3. 加强金融机构的安全设施建设。金融机构应将安全设施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加强软硬件系统的建设。当涉及金额较大的,可根据用户对软件的了解程度,交易发生的次数等,逐步开放金额使用额度和复杂功能。在安全问题上,及时预警提醒告知用户,强制用户阅读相关内容。

4. 加强电子资源的建设。完善各种文件资源的建设,包含需要掌握的内容和问题处理办法等,帮助用户安全而全面掌握信息。用户可直接查找各类信息资源,增强对官方信息的依赖性。例如开通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最新信息、对用户进行测试等。金融机构应关注用户合理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

5. 适时开展线下讲座。为了让用户全面了解使用金融机构及其功能,可以开展线下讲座、专题讲座。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金融机构基本情况介绍;功能使用介绍;最新发展情况介绍。

金融机构作为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机构,金融机构用户信息素养关系到用户资金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政府和金融机构要共同提升用户信息素养,培养他们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的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的财产权和人格权。

参考文献:

[1]ALA. Introduction to Information Literacy[EB/OL]. http://www.ala.org/acrl/issues/infolit/intro, 2014-10-30.

[2]Janice M. Jaguszewski, Karen Will-

iams. New Roles for New Times: Transforming Liaison Roles in Research Libraries[R]. 2013.

*基金项目:湖北工程学院校级项目(编号:r2013020);湖北小微企业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项目(编号:16t07)。

(作者单位:湖北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作者:邹晶 张伟

上一篇:语文教学背景下小学语文论文下一篇:证券市场风险防范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