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农村经济论文

2022-04-17

摘要:种植业作为我国农业产业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保障国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实际的改革过程中,由于种植业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在实际的“去库存、降成本”改革过程中存在着一定不可控性和复杂性,因此如何做好现阶段种植业供给侧改革工作,已经成为现阶段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又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种植业农村经济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种植业农村经济论文 篇1:

新形势下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摘要:我国种植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本文通过对农村种植产业结构的调整,从市场结构、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了调整种植业产业结构的对策。探讨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发展的新趋势,以期解决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促进种植业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种植;结构;调整;问题;对策

1 新形势下种植业结构调整概述

1.1 市场结构调整

结构调整必须与市场密切相关。生产必须市场化,结构必须市场化。根据农产品自给率高的特點和当地市场需求,有必要调整农作物市场结构,研究农产品的影响。分析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可能性,需要研究和分析农产品市场的实际需求。通过分析我国农产品的综合竞争力,预测了未来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以适应市场化的需要。

1.2 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技术创新和资产重组,乡镇企业要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经营效益。农村企业要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适应市场和种植产业化的需要,重点发展加工、仓储、运输等产业。在农产品的保存和销售方面,政府应继续鼓励城乡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通过财政支持和政策引导,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加工水平,促进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

1.3 产品结构调整

种植业要改变传统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将优质高产饲料作物与轮作作物相结合,形成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立体结构。饲料作物是适应我国国情的综合性饲料产业。在畜牧业方面,畜牧业将发展中草药畜牧业、圈养畜牧业和特色畜牧业。要充分利用当地植物资源优势,因地制宜。

1.4 技术结构调整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种植技术结构调整逐步发展以大田作物为基础的种植技术和生产技术,提高质量和效益。加强种苗工程等方面的培训和推广,加快种植科技进步和种植业产业化。逐步提高种植技术对种植业生产和收入的贡献率,进一步延伸种植业产业链。建立生产有机结合机制,积极营造农村学习应用科技的氛围,树立兴农富民的科技理念,鼓励科技人员走出去,做好科技示范。引进和发展种植项目,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联系,及时将最新科研成果和项目引进种植业,积极实施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覆盖面广的重点产业化项目。

1.5 区域结构调整

搞好区域种植结构调整,必须坚持高起点,在区域综合效益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规划,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佳统一。根据区域资源特点,培育一批技术含量高、商品率高的品种,选择和确定经济效益高、收入高的主导产业。通过政策和资金引导农民收入向主导产业转移,大力刺激或带动其他产业,形成可观的投资效益。适应主导产业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在此基础上实施专业对接。从大规模综合开发和特色产品对接,形成区域产业经济模式。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甚至从几个城镇到一种产品。一个村庄甚至一个小家庭创造了数万到数十万元不等的经济收益,形成强大的产业经济一条龙。按照区域规划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种植园,确保农产品安全,增强农业竞争力。逐步实现退耕还林,扩大植被,保护生态,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

2 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市场风险高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产品生产季节性强,价格随季节变化。二是农产品保质期短,运输仓储不可持续,销售半径小,主要集中在当地及周边市场。三是市场容易饱和,缺乏市场信息和理性判断,种植业等农产品生产盲目,供需不平衡。

2.2 自然风险高

种植业每年遭受不同的自然灾害。种植业产业抗风险能力还很弱。农产品干、鲜、储、加工跟不上,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3 生产成本增加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土地成本高。近年来,地租普遍偏高。二是劳动力成本高,农村劳动力紧张,种植采摘等设施生产机械化程度低,包装等环节大多采用人工,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

2.4 技术支持不足

在结构调整方面,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在传统产业方面,我们与科研院所合作,通过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方式推进教学推广。但整体技术支持还不够。种植技术在国内市场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特别是在种质资源的保护方面。

2.5 融资贷款程序复杂

在发展现代种植业、培育新型农民的过程中,地方政府积极与地方银行合作,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发展的贷款政策。但是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贷款门槛仍然较高,手续繁琐、不简化,可操作性不强。其中贷款所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可抵押范围较窄,其中农机仓库会占用大量的资金,是种植经营的主要资产。如果后期资金不足,很难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其次是贷款担保存在风险,没有人愿意接受。此外,索赔门槛太高,而索赔金额却很低,甚至无法抵消生产成本。如果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普遍会受到影响。但保险公司在理赔过程中会设置各种限制条件,如果未及时提出索赔,将会影响后期的索赔工作。并且索赔金额普遍偏低,严重影响了积极性。

3 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3.1 强化绿色生态理念,加快种植业转型

品种是结构调整的主要支撑,是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关键因素。在实施重大种植技术推广计划的指导下,以加工升级为重点,从绿色生产、高效种植和科技研究等方面入手。精准培育绿色生态,坚持可持续发展,推广科技成果。以病虫害综合治理与生态治理相结合,加快生态化进程

3.2 加强科技支撑,提供技术支持

鼓励地方政府加强产学研农业教育合作,在调整种植结构中发挥重要技术作用。科研机构要加强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绿色高效生产技术。解决生产、储存等技术问题。拓展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为结构调整创造更多空间。

3.3 加强品牌建设,推进品牌管理

注重品牌建设和品牌效应,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和布局,创造优质产品。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同时根据区域资源和文化特点,发挥积极的示范和支撑作用。结构调整要强调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

3.4 破解融资和保险难题,切实发挥应有保障

目前,各类新型种植經营主体发展迅速,资金需求旺盛。地方政府应配合银行简化手续,克服金融障碍。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根据制造商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简化手续。制定有利于农业发展的贷款政策,满足经营者的迫切需求,帮助他们走上稳定发展的道路,充分发挥保险的保障作用。

3.5 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三产业是农产品加工的薄弱环节。盲目种植导致市场饱和,一些特色产业分散发展,农业主产区大力发展早期加工,农产品科学发展可以有效促进农业发展。为了缓解农产品价格波动,主要种植企业一般设置主要的生产指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引导各要素集聚。有效促进产业整合升级,促进重点种植企业扩大规模,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全面实施国家农作物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粮食科技储备战略中的作用。初步确定粮食订单,建立粮食组织模式和季节政策体系。

3.6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壮大种植业新生力量

新型专业农民是未来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加强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各项政策引导对农业感兴趣的大学生、退伍军人和农机工人加入专业农民队伍。培养懂技术的新型专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将会成为现代种植业的主导力量。

4 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发展趋势

4.1 以特色化为方向,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引导、服务促进,做大做强种植业,使种植业结构日趋合理。高产种植业是集育种、种植、配套为一体的产业。特色化、规模化优势开始显现。在现有资源基础上,要大力发展特色化种植业,以促进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4.2 以产业化为抓手,市场体系更加完善

产业化作为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最终途径,应采取灵活措施,积极推进农产品产销一体化。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在农产品加工增值中发挥重要作用。种植业调整的新“引擎”,要从农民等实体市场的角度,建设农产品加工渠道、专业批发市场促进完善市场体系,使农民组织化水平不断提高。

4.3 以标准化为依托,产品形象更为优化

以试点为契机,实施区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确保无盲点、无禁区。通过主要领导落实各级管理责任,协调各部门,重点抓好管理队伍建设。打造投资特色,规范出口基地,集中区域管理力量,打造区域农业品牌,实现农业工作最重要亮点。通过区域管理,提高农产品内部质量,特别是种植基地的质量和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规范生产经营的积极性。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市场影响力,逐步树立“绿色品牌”形象。吸纳越来越多的客户进行合作,将区域经营发展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有力支撑。

5 结语

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的是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保证市场供应。实现粮食生产由自给自足向商品化转变,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种植业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滞后也制约着其他产业的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高发展质量,是我国种植业产业发展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锡文.与时俱进迎接挑战推动农村经济新发展[J].中国农村经济,2017(11):10-18.

[2] 胡立和.调整种植业发展战略尽快增加农民收入[J].经济师,2018(11):151-152.

[3] 岳福洪.从战略上积极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J].求是,2017(9):41-44.

[4] 张晓山.当前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几个问题[J].经济与管理,2018(1):27.

作者:汤英旭

种植业农村经济论文 篇2:

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探

摘 要:种植业作为我国农业产业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保障国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实际的改革过程中,由于种植业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在实际的“去库存、降成本”改革过程中存在着一定不可控性和复杂性,因此如何做好现阶段种植业供给侧改革工作,已经成为现阶段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又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对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种植业;风险;制约因素;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种植业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越来越受社会关注。做好现阶段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对于提升我国种植业整体水以及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但就我国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言,在其实际的改革过程中,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得在现阶段种植业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只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风险类型以及导致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我国现阶段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能存在风险分析

(一)种植业粮食产量减少

就现阶段我国种植业发展而言,尽管粮食产量正在逐年增长,但是其产量增长是建立在政策资源以及透支生产基础上的,是一种恶性的、不良的生产模式。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种植业也面临着改革。对于种植业改革而言,其最为重要的改革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尽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使得我国种植业发展越来越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长效发展,但是也同样可能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其中较为主要的一个风险就是粮食减产风险〔1〕,导致这类因素出现的主要原因为:非农业就业机会的增多导致农民收入侧重也逐渐由农业种植业像其他产业过渡,加之受市场因素以及自然因素的制约,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对于种植业生产的积极性也越来越低,久而久之,可能会出现粮食减产现象的出现。

(二)农民农业收入降低

一直以来,种植业一直都是保障农民收入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了保证我国种植业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正常发展,我国也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来加大对于农业的支持力度,并以此来避免“谷贱伤农”这一情形的出现。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粮食产量下降、国家政策变化等等〔2〕。这样一来,在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过程中,如果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就会在较大程度上加大农民农业收入降低的几率。

(三)农业政策效果将会削弱

对于现阶段我国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而言,其可能存在的风险还包括我国的农业政策具体效果将会在较大程度上得到削弱。对于我国种植业供给侧改革工作而言,其相关改革工作大多是基于我国改革开放来进行的,尤其是加入WTO之后,我国农业市场也越来越国际化。尽管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农业资源环境压力得到一定的缓解,但是也给其发展带来了诸多的竞争以及压力。这样一来,就必然会给削弱现阶段我国农业政策的具体效果。

二、種植业供给侧改革取得的具体成效

(一)种植业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的各个行业也相继的开展的相应的改革工作。就我国种植业产业而言,自三大改造之后,其一直处于一种改革创新的状态,特别是进入到21世纪,我国种植业供给侧改革也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国民经济长效发展方面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对于现阶段我国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言,其取得的最为突出的一个成效就是种植业产业结构得到了战略性调整。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种植业产能逐年增强,研究表明,我国自21世纪以来,由于国家相继出台了诸多政策以及措施来逐渐降低种植业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各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因此,我国的种植业正朝着一个健康正常的方向发展,加之对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使得现阶段无论是粮食播种面积还是总产量均得到逐年的上升;其次,特种粮食作物与特种经济作物得到了平稳的发展,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我国种植业的特种粮食作物与特种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始终保持着一个平稳增长的态势,并且产量逐年增长的趋势也日益明显〔3〕;最后,蔬菜种植面积也逐年增多,对于现阶段我国种植业而言,在其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蔬菜种植的经济效益以及市场需求均明显高于粮食种植,基于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蔬菜种植业也越来越受到农民的青睐,其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大,对于实现我国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生态农业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对于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言,其另一个较为突出的成效就是生态农业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就传统的农业种植业而言,其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尽管现代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也同样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不仅如此,其生态性以及整体性也相对较差,严重制约了现阶段我国种植业的长效发展〔4〕。但是随着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农业生产对于生态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地区将生态农业发展放在了首位,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三、制约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随着我国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种植业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其现阶段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也正是这些问题或者因素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国现阶段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现阶段我国种植业而言,制约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种植业种子市场规范性不强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农业相关产业以及市场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对于种植业而言,作物种子质量对于作物的产量以及生长产生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但是就现阶段我国种植业种子市场而言,尽管开放的种子市场可以在较大程度上促进我国种植业的发展,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市场管理规范以及种子市场准入性较低,这样就极易导致作物种子质量良莠不齐,久而久之,必然会对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生较大的制约。

(二)种植业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

对于我国种植业而言,要想真正实现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其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种植业基础配套设施越完善,就越能促进现阶段我国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提升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种植业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沟系灌溉、灌溉水源等等。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种植业基础设施配套并不是特别完善〔5〕。尤其是我国现阶段的内陆地区,其种植业的基础设施严重缺乏,很多地区的田块以及种植区域的沟系以及灌溉水源不能满足实际的种植以及生产的实际的要求。这样一来,不仅会对种植作物的产量产生严重的影响,还会在较大程度上制约我国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种植业播种质量不高

由于受不规范种子市场的影响,我国种植业的种子质量并不是特别高,加之播种设备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导致现阶段我国种植业播种质量依然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这样一来,在实际的播种过程,就极易出现出苗不全、不齐、不壮、不匀等现象,不但会对作物的正常生长带来较大的影响,而且也会严重的制约我国现阶段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

(四)种植业未形成规模

一直以来,种植业发展不成规模都是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一问题同样也是现阶段我国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制约其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在种植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受传统小农生产思想以及土地流转、种植主体自身素质以及基础设施不完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很难形成规模化生产,这样就严重制约我国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和发展。

(五)经济作物种植问题较为突出

对于经济作物种植而言,其主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其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就现阶段我国经济作物种植业来说,其主要生产区域主要集中在我国广大范围内的农村,但是随着农村近年来流动人口的增加,使得现阶段我国农村青壮年生产力逐年减少,经济作物种植主体主要以中老年劳动力为主,加之未形成一定的规模,这样一来,不可避免的会对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生一定的影响〔6〕。

四、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对策分析

(一)优化现阶段种植结构

基于现阶段我国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现状,结合现阶段消费导向以及市场需求,笔者认为,要想真正实现我国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策略就是不断优化现阶段种植结构。首先,各个地区应根据区域内气候、水文、土质等对主要作物进行生产布局,并在保证主要作物生产质量的同时,不断对其他作物尤其是经济作物布局进行优化,并以此来形成一个良好的种植业产业结构,实现各类种植作物的全面发展;其次不断提升区域内特色种植产业发展水平,在这一过程中,区域种植业生产主体应主动转变生产意识,实现“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过渡,并在此基础上将先进的种植生产技术以及生产设备应用到实际的种植生产过程中,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种植结构的优化,促进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发展。

(二)转变种植业生产方式

对于我国现阶段种植业生产方式而言,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生产方式依然停留在一个相对传统的阶段,尽管种植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其方式并未发生较大的改变,这样必然会对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要想将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真正的落到实处,转变生产方式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策略。在这一过程中,种植业应遵循生态、高效、可持续发展原则,将绿色生态种植生产模式、生态循环农业引进到种植业发展过程中,通过降低对于化学肥料的投入、创新耕种技术、落实农药减量以及对种地养地思维引起足够重视等策略〔7〕,实现种植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并通过转变生产方式,最终实现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提升种植业科技水平

随着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将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的种植业生产过程当中,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提升种植业科技水平,对于实现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一直以来,我国种植业生产都是以人力劳动以及机械生产为主,尽管这样可以保证我国种植业可以平稳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很难真正意义上实现其结构性改革。而将现代互联网技术以及科学技术应用其中,通过不断提升种植业的科技水平,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帮助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其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科技智能型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应在各个地区建立相应的农作物区域试验站,以先进科学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为主要载体,不断提升种植业生产的科技化水平。此外,还应将种植业生产技术与“互联网+”相结合,并以此为基础搭建一个新型的“互联网+传统种植技术”的平台,通过信息间的封箱与传播,不断提升我国种植业科学化水平,这样一来,就可以在较大程度上促进我国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的落实与发展。

综上所述,种植业作为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个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尽管现阶段我国的种植业得到了长效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现阶段我国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只有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从根本上不断提升我国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最终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

〔參 考 文 献〕

〔1〕宫庆彬.找准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短板,大力发展杂粮产业〔J〕.基层农技推广,2018,(08):69-70.

〔2〕徐庆国,徐持平,刘红梅.优化种植业供给侧改革的探讨〔J〕.湖南农业科学,2018,(04):88-91.

〔3〕黄浩洲.广西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析〔J〕.广西经济,2018,(02):20-23.

〔4〕胡敬东,江庆红,陶丛旺,彭帮佳,胡名凤.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 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河南农业,2017,(34):4-5.

〔5〕代建新.推动种植业与加工业农民与企业对接双赢 持续探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模式〔N〕.驻马店日报,2017-06-22(001).

〔6〕顾黄辉.海门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J〕.江苏农村经济,2017,(01):36-38.

〔7〕陈国军,陈建泉,潘仁华.全面推进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江苏农村经济,2016,(12):27-28.

〔责任编辑:孙玉婷〕

作者:侯庆海

种植业农村经济论文 篇3:

我国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探讨

前言

种植业是农业的基础部门,它的产量和质量为其它农业生产部门的发展规模规定了限度.要使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充分发挥其基础作用,首要任务是应该促使农业种植业生产持续地稳定、高产、高质和高经济效益。

如何使农业种植业高产、高效、稳定发展呢?

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是重中之重。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就是:粮食种植,以发展优质、专用品种为重点,努力增加综合生产能力;种植业特色农产品,以扩大种植面积、规范基地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如何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具体方法是什么?

从整体上来讲,要积极引导农民,广开渠道,多为农民提供可借鉴的市场信息,尤其是粮食价格、市场需求的预测信息,以此来指导优化结构。要想农民积极性提高,必须要解放其思想。引导农民了解信息、主动参与市场,让农户从被市场边缘化的现状中走出来,进入现代制度和市场规范运作,从而有效地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此外还需要其他具体措施,帮助农民调整种植业结构:

1 农业相关部门要科学谋划,明晰思路,引导农民优化调整结构

由于,粮食供给实现了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在这种大背景下,要积极着手进行农业结构战性调整,不断优化种植结构、品质结构,抓好优势作物区域布局,突出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狠抓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从而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有力保障。

具体的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前提下,不断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搞好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区域布局,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逐步实现农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2 加强信息体系建设,引导、支持和帮助农民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

加强信息体系建设,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等各种服务。从而,帮助农民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如何进行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呢?

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最终要靠农民去实现,因此农业相关部门应由农民自主决策。通过加强信息体系建设,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方面的服务,来引导和帮助农民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而不是替农民决策,采取命令的方式,对农民进行强迫农业种植业调整的做法。这样在挫伤农民积极性的同时,也违背了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必然得不到很好的效果。

因此,农业各相关部门应围绕农民增收这条主线,加强信息体系建设,并广泛深入地进行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引导农民积极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

3 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要加快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农民经纪人的作用,不断增强市场功能,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要进一步推广“绿色通道”,保证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的运销通畅。农民增收为中心,大力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

4 推行产业化经营,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

要按照“做强企业、做好项目、做活产业、做大基地、跨越发展”的总体思路,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业,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农工贸一体化”发展路子,实现农业产品增值,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在抓好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改组改造的同时,积极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在发展中逐步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于此同时,由于龙头企业的带动,订单农业得到了推广,必将受益于农民。此外,龙头加工业可以积极进行产品商标注册,培育和壮大具有特色的产品品牌,将产品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竞争优势。从而有利于,实现种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

5 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模式化栽培技术

长期以来,农民把生产的粮食、油料直接用于食用,满足温饱的需要。农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民育种家培育农作物优良品种,一般是按照籽粒大、产量高、抗逆性强的标准,开展选育、引进、示范推广的。这些优良品种所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大都偏低。

因此,要坚持走提高单产、改善品质、降低成本、转化增值的路子。以良种化工程为契机,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加快良种普及的力度,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模式化栽培技术,发展优质专品种生产,提高农业的竞争力。

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要引导农民更新农业发展观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大力扶持特色农业发展,使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大方向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着力优化种植业品种结构,有力地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步伐。

6 结语

大规模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有力促进了农业由粗放型、生产型向精细型、经营型转变,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农村经济出现了新的亮点。

综上所述,科技拉动力、农业相关部门的服务、补贴等方面对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必须通过合理布局农业生产结构、强化科技、发挥政府的各项惠农政策,引导农民更新农业发展观念,促进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

作者:李明荣

上一篇:本土化工业工程论文下一篇:国际化管理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