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装景观设计论文

2022-04-15

摘要:通过对渗水性生态型铺装的研究,找出景观铺装材料和铺装方式有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使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最大限度降低人类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负作用。从人主观的角度和大自然客观世界的角度,分析铺装所需要的功能和意义。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铺装景观设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铺装景观设计论文 篇1:

寒地城市广场铺装景观设计探究

摘 要:铺装景观作为广场景观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在营造空间的整体形象上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好的广场铺装景观设计是对形态、材质、色彩等方面的巧妙运用,使人们获得全新体验,彰显个性特色。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寒地城市广场铺装景观设计中现存的问题,从寒地城市地域性视角出发提出了广场铺装景观设计的方法,将广场铺装景观设计很好的与寒地城市的地域、历史、文化结合,形成寒地城市独特的广场文化环境。

关键词:寒地城市;地面铺装;景观设计

引 言

寒地城市是指因冬季漫长、气候严酷而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的城市。城市广场融合了城市历史文化,体现了城市精神、特质,展示了城市的文化和风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广场作为城市的公共活动空间越来越被人们重视。铺装景观作为广场景观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在营造空间的整体形象上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寒地城市的广场景观设计中,地面铺装的景观设计却往往处于容易忽视的位置。在广场铺装景观设计中总存在一些问题:如铺装的色彩设计过于鲜艳、富丽,形成喧宾夺主混乱的气息;地面铺装选择的材料过多,各式各样的材料同时存在,大大破坏广场景观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地面铺装的形式单一,图案缺少变化等等。这都说明寒地城市广场铺装景观设计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1 寒地城市广场铺装景观设计现存问题分析

1.1 广场铺装景观形态设计繁杂内涵不足

寒地城市广场铺装景观设计存在形态模糊繁杂的问题,过分追求形式和造型上的变化,削弱了空间的表达力及控制力,忽略了广场铺装景观整体形象的塑造。有的铺装景观设计的美感缺失,削弱了广场空间的性格和气氛,降低了广场铺装设计的艺术性,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有的盲目的模仿、照搬照抄国外的广场铺装设计,没有结合寒地城市自身特点,合理好处理继承与发展问题;还有的一些主题广场的铺装景观设计没有对主题烘托、氛围感染力的塑造起到很好的作用。从实体艺术层面上没能反映出寒地城市主题文化的内涵特征。这些都是铺装景观形态设计的处理不善,造成了寒地特有的地域文化认同的遗失。

1.2 广场铺装景观材质设计选择忽视气候特性

广场铺装景观设计忽视寒地城市气候特点,没有考虑到广场地面铺装材料的防滑性,不能确保行人安全,降低了广场使用率。有的广场为了追求美观,全部使用花岗岩铺装,但是花岗岩渗水性较差,遇到冰雪天气,经行人的踩踏,很容易在表面形成凝结层,使材料的防滑性大大降低。有很多广场所使用的花岗岩材料虽用火烧面、斩假面、剁斧面等方法处理,但由于材料本身的硬度较高,抗压强度较低,这样的地面铺装在使用几年之后经常出现碎角、裂纹的情况,破坏了广场的使用环境,也增加了维修难度。

1.3 广场铺装景观色彩设计运用脱离周围环境

铺装色彩设计如果脱离了环境,就显得与环境格格不入,会降低广场的空间表现力。目前,很多寒地城市广场铺装整体色彩较单一,最常用的色调是灰色,并基本作为广场地面主色调使用;绿色次之,基本以草坪的形式出现;然后是红色、黄色、黑色常作为点缀色出现,黄色调偶尔成为广场主色;最后是蓝色、橙色、白色、粉色在广场铺装色彩设计中也偶有采用。色彩在寒地广场铺装设计中并没有发挥自己的作用,设计者不但没有很好的考虑环境中的色调的协调性,也没能对空间的限定、气氛的营造起到很好的效果。另外,大部分寒地广场铺装的色彩设计的组合变化突破度也较低,形成的花色图案也比较陈旧,弱化了对空间气氛的营造作用,缺乏丰富的空间表情,吸引力、感染力明显不足。

2 寒地城市广场铺装景观设计方法探析

2.1 广场铺装景观形态设计空间层次丰富

寒地城市冬季时间较长且寒冷多冰雪,必须考虑不良气候条件对人们户外运动的影响,使城市广场在不良的气候情况下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广场是人们共享的城市文明舞台,它既反映作为正常人群的需要,又要综合考虑特殊人群的使用需求。寒地城市广场铺装设计要考虑人行为的多元化需求,以及人对空间的感受。在铺装设计时应注意气候的适应性设计。城市广场底界面的多层次化有助于改善局部小气候环境,而且有助于增加空间的趣味性。铺装景观造型的立体化也是寒地城市广场空间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并可以结合绿化增加其空间活力和趣味。

2.2 广场铺装景观材质设计彰显地域文化

铺装材质的设计可以以传统文化与地域性特色为出发点,选取具有地域性特征的要素在底界面上进行视觉性表达,以此表现地域性的真实感。应满足使用要求和气候特点,并提供坚实、耐磨、防滑的材料。材料表面质感也应进行合理选择,如要营造优美优雅、显得冷静的空间可以选择光滑细腻的材料;如要营造坚实,稳重,富有力度的空间可以选择石材。寒地广场铺装材质的设计构思同样需要立意,通过一定的造型、图案和空间组织将其巧妙地表现出来。根据具体环境,运用不同质感、图案和色彩的材料,创造动人的地面景观,表现和加强场地的特性。结合寒地城市空间的历史和现状、城市文脉,赋予广场铺装设计的历史性,使广场铺装设计既立足于现代,又要很好的与地域、历史、文化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广场文化环境。

2.3 广场铺装景观色彩设计呼应环境色调

任何一座城市广场的色彩都不应是独立存在的,均应与广场周边的环境色彩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广场铺装景观的色彩设计应尊重城市历史,切不可将广场的色彩与周围建筑色彩相脱节,形成孤岛式的广场。铺装景观应考虑到铺装色彩和空间性质的符合与统一,与环境气氛相协调,与侧界面文化艺术效果相协调,属于它所在的空间性质。寒地城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景观文化,在寒地广场的景观环境规划设计中,应该通过地域色彩景观文化的表达,丰富寒地景观,体现地域的文化性与历史性,并为市民创造宜人的寒地公共空间,促进人们在空间内的使用和逗留,增加人群户外活动时间,形成良好公共空间氛围。所以要善于运用色彩来营造环境的协调统一性,呼应城市色彩肌理,展现寒地城市特有的文化色彩。

3 结 语

寒地城市广场受气候条件影响具有其特殊性,对于人们的生活与交往活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针对寒地城市特点,从地域、气候等视角出发,探讨城市广场铺装景观设计对策,对于今后继续深入研究寒地城市广场景观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周贤.北方城市休闲广场景观设计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35~38.

[2]陈丙秋.铺装景观设计方法及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41~44.

作者:赵立恒

铺装景观设计论文 篇2:

从景观铺装浅谈景观设计的可持续性

摘 要:通过对渗水性生态型铺装的研究,找出景观铺装材料和铺装方式有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使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最大限度降低人类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负作用。从人主观的角度和大自然客观世界的角度,分析铺装所需要的功能和意义。通过对各种铺装形式进行生境面积因子(Biotope Area Factor-BAF)或称为生物栖息地指数的比较评价,尊崇“低影响开发”的原则,同时兼顾人性化,实用主义、人文价值和美学价值,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发展中寻求一个平衡点。

关键词:景观;铺装;可持续性;渗水砖;雨水花园;低影响开发;BAF( Biotope Area Factor)

地面铺装是景观设计中的必要元素,不论是高速公路还是林荫小道,不论是市政广场还是湿地公园,不论是商业中心还是儿童乐园,都会有各种样式的铺装出现。每一种场地的铺装设计也会根据其场地的性质有相应的考量因素,如儿童乐园的铺装就会更多地考虑儿童活动的安全性,车行道和人行道的铺装对承重力和耐用性的要求有差别,湿地公园和商业中心为了能营造出不同氛围的空间感受,它们的铺装材料质地和样式的差别可能也很大,但是我们都应该在设计之初,就抱有对自然敬畏的态度,不论哪种场地,都应该遵循自然法则,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低影响开发模式

“海绵城市”相关概念成为了近年我国行业内热门话题和前沿思想,海绵城市的建设途径主要是以下三点: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生态恢复与修复和低影响开发模式(Low Impact Development, LID)。每个进行景观设计的场所都有各自的基底环境,具有不同的气候、土壤、水文和地形条件,以及生活和生长在其中的许多动植物、微生物等原宿居民。而随着我们人类的城市进程,对土地资源的肆意开发,导致了一些动植物的灭绝和濒危。土壤具有渗水性和透气性,是许多生物的栖息场所,是生物进化的过渡环境,也是污染物转化的重要场地。铺装则是直接与土壤相接的一个面层,如果继续采用不渗水和不透气的铺装,会对整个自然环境造成持续的伤害,我们很有必要在设计时把对原始生态系统的影响降到最低,使开发区尽量接近开发前的自然循环状态。正因如此,我们更应该在景观规划设计时以自然环境为基础,采取低影响开发 [1]的模式。

二、生境面积因子 - BAF(Biotope Area Factor)

1980年德国就提出的生境面积因子(Biotope Area Factor,BAF)或称生物栖地指数,原作为一种政策性的手段来倡导环境问题,是一种城市规划的辅助计算工具。至今柏林城市发展与环境部门(Senate Department forUrban Development and the Environment)仍然使用这个评价系统作为城市土地开发中的一个环境生态标准。设立BAF目标的目的在于保存与创建城市中的生物栖息地,确保城市环境的绿化标准和视觉品质,并增加供市民休闲娱乐的绿地面积。一个地区的BAF所代表的是这个区域中有效的生态表面(Ecologically-Effective Surface)面积占区域土地总面积(total land area)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

BAF值越大表示生态有效覆盖面积越大,对应的生物栖息地指数就越高,降低热岛效应的作用就越强,也更加可持续。透水率越高、植物覆盖率高的表面,就越适合生物栖息,其BAF指数就越高。例如,过去常用于停车场的完全封死的硬铺面因为无法提供任何生物栖息的机会,因此其指数为0;部分封死的硬铺,如木平台和砖铺面,无植物生长,但水和空气可以渗入,其生物栖息地指数为0.2-0.3;半开放的铺装生物栖息地指数为0.4-0.5;采用透水性铺装材料(根据铺装方式路基深度不同生物栖息地指数为0.47-0.55)。覆土不足80cm的绿化,其生物栖息地指数普遍小于0.5,覆土大于80cm的绿化,如粮食种植区的生物栖息地指数为0.7,而完全透水的栽植区域可以为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因此其指数为最大的1。除了以上情况外,还有许多提高BAF值的加分项,例如通过水体或湿地收集净化水、设置雨水花园、种植耐旱原生植物、雨水储水箱、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等。

BAF在城市空间的应用涵盖了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和基础设施用地等。BAF是针对城市的发展规划制定的一个生态最低标准,所有的绿色区域,如庭院、屋顶、墙壁和防火墙都包括在BAF内。根据Senate Department forUrban Development and the Environment的标准,住宅区和混合非商业用途的开放空间的住宅,文化或社会性质的公共设施,幼儿园或者日托中心的BAF值都必须达到0.6以上。商业用地以及混合开放空间的商业用地,中央商务设施、行政用地、学校用地、技术基础设施用地的BAF值需达到0.3以上。这里的BAF值与我们常见的绿化率有所区别,并非所有的绿化和铺装都具有相同的生态系数,因此BAF算法給不同铺装的地面,赋予相应的折减系数,使得生态面积系数比绿化率,能够更准确地描述实际生态价值。有效的生态表面积公式:有效的生态表面积=特定形态表面积x生态系数。

所以我们在对铺装设计的选材和施工时,不仅要从人的角度出发,做到设计的人性化,还应该对生境面积因子(BAF)进行评价,达到人类对空间的使用感受与生物栖息地指数的有机平衡,做到低影响开发。

三、生态铺装的形式与材料

人行道、广场及停车场等场地均可采用透水性铺装:如透水沥青、透水砖植草砖、透水混凝土等。因此透水性铺装材料实现了既满足环境保护的首要任务,又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的使用需求,是可持续发展之道的优先选择之一。相对于传统非透水性铺装材料,透水性材料具有以下优势:1.透水性铺装技术可以提高场地雨水自然入渗的能力,雨水渗入地表,作为地下水资源的补充,以及为周边植物供给一部分水分;2.可减少路面的积水,避免雨天行人滑倒,同时缓解市政排水系统的泄洪压力,并且相应地减少了地面径流对自然水体的污染;3.其渗水性和保湿性为铺装下的动植物和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很好地保护了自然界其他生物的多样性;4.因其材料的特殊性,具有一定的吸收噪音的功能,在噪音污染治理方面有一定的辅助作用;5.有助于缓解城市热岛现象,当铺装材料中所蓄水分蒸发时,可使路面温度降温,从而改善热岛效应;6.因其材料形态的孔状特性,可避免如花岗石等反光材料容易产生的眩光,可避免不必要的雨天打滑和夜间眩光,也有利于城市交通安全。

四、不同空间性质的铺装

不同功能的场地,有相应的铺装选择,对其BAF指数也有相应的影响。1.运动性场地:操场和球场等运动健身场地,相比完全不透水的传统混凝土等材料,可选择透水性良好的橡胶地面为主要硬铺部分,其具有一定的弹性,利于跑步、弹跳等活动。配以部分封死的硬铺面和植被,保证其生物栖息地指数达到0.3以上。2.交通性场地:车行道、人行道等交通性空间,为了满足其使用功能,车行道的生物栖息地指数一般在0.2左右,而人行道就更加灵活,生物栖息地指数可以更高。如自然石与植物镶嵌做成的汀步是半开放的表面,既具有良好的渗水性,也从视觉效果和参与性上增加了一些趣味。 3.休息性场地:具有游憩功能的休闲型空间,如广场,其铺装材料的选择很多,生物栖息地指数也可以做到更高,同时还能突出空间个性,营造独特的空间气质。4.停车性场地:机动车停车场、非机动车停车场地,可以采用嵌草砖或者是其他渗水砖,其生物栖息地指数可以达到0.3以上。5.缓冲场地:建筑之间的绿地等,进行多层的植物栽植,其生物栖息地指数应达到0.6以上。

五、生态学意义和美学价值孰重孰轻

现在我国有很多铺装设计都是在做平面构成,在景观设计的初衷上有点本末倒置了,那些纯粹是利用色彩和构成上吸引眼球的设计,对于铺装材料的选择和铺设方式的选择上没有注重与周围自然环境相融合,缺乏地域性和生态性。这种设计不能说是不好的设计,只是过于追求纯粹的美学价值,是不具有前瞻性的设计,是缺乏环保精神的设计,不值得大面积提倡。设计师和艺术家把各式各样极富创意的装饰灵感运用于铺装设计时,请不要忽略其生态意义,我们要做到艺术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同时最大化。

雨水花园的概念很好地诠释了各方面的有机结合,如美国加州帕洛阿尔托“Vi生活”养老社区,该项目不仅为老年住户提供了优质的环保设施,还对宝贵的自然和历史资源及设施进行了保护和强化。大片古老的橡树林及红杉林被原地保留,邻近的滨河走廊上搭配种植着装饰性草种及原生草种,临近餐厅的园子里种植着各种蔬菜和药草,种满乔木的步道旁摆着当代的雕塑作品。不仅有其美学价值和人文关怀,其铺装方式的渗水性和透气性都是基于自然生态循环的设计,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遵循了生态法则。说明了人类对生活品质、艺术情操的追求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不是矛盾的,是可以兼得的。

六、结语

美國现代景观规划师约翰·O·西蒙兹认为:“任何有才华的建筑师、规划师、艺术家都可以设计出不错的,有意思的空间,但是真正决定景观专业存在伦理的,并且保证它无可取代的地位的是——生态。”所以笔者认为,从微观的生态型铺装设计出发,再到宏观的海绵城市,好的景观设计一定是兼顾自然的发展与人类的发展,在最大限度地保证自然环境可持续性的前提下,设计出满足人类活动的景观空间,做到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和谐统一。

注释:

[1]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美国东部马里兰州的乔治王子县引进生物滞留技术所提出的理念。意为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机制和设计技术,控制暴雨所带来的径流和污染问题,使开发区域尽量接近开发前的自然水文循环状态。

参考文献:

[1][美]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李雅琼.从硬质铺装材料看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之道[D].四川美术学院,2015.

[3]史双红.沙土类透水性园林铺装材料调查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3.

[4]禹晓峰.从透水性材料谈园林铺装设计[D].北京林业大学,2007.

[5]俞孔坚,李迪华,袁弘,傅微,乔青,王思思.“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J].城市规划,2015,(03).

作者简介:

唐妩妍,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指导老师:唐莉英。

作者:唐妩妍

铺装景观设计论文 篇3:

从硬质铺装材料看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材料是构成景观的基本元素,尤其在硬质铺装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景观硬质铺装材料的特性,生态观以及使用原则的分析,探讨了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景观设计是对土地进行分析、规划、改造、管理、保护及恢复的科学和艺术,是对土地的全面设计,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是人如何利用土地的问题。在景观设计中,常常是综合了人工要素、自然要素、人文要素等对外部环境进行设计。景观硬质铺装作为人为创造的景观环境要素们可以自在于自然界环境之外,但又不能完全脱离自然环境本体,它总是从属于某一特定的景观环境,成为环境的有机整体而与之共融。

景观铺装材料概述

硬质铺装材料有很多种:石材、砖、水洗石、木材、混凝土等,往往根据项目的风格,项目的档次,项目的投资造价来确定硬质铺装材料的选择。一般来说,石材最贵,砖和水洗石次之,木材一般不会大面积使用,多用于重要景观节点。而石材中也存在高低不同档次,花岗岩最贵。不同档次不同投资的项目也会选用不同的花岗岩石材,黄金麻属于较高档次,且一般常用于立面。芝麻灰、芝麻黑、芝麻白、黄锈石、济南青等属于一般景观常用材料。混凝土由于相对造价较低,使用性能较高,也越来越受到青睐。

材料的生态观

现代景观硬质铺装的材料可谓是品类繁多,如何选择、应用,直接关系到铺装的整体效果。材料的选择过程包含了使用寿命、造价、美观、性能等一般标准,而如何尽量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健康、宜居的空间,已经成为设计的一项重要标准。不同的材料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取向和不同的生态观。

1.砖石

石材一般多指以开采的天然石料为原料加工制成的产品,也有以天然石的碎石为原料,加上粘合剂等经过加压、磨光而成。砖制品是用混凝土或黏土按照不同类型的标准加上轻质骨料制成。施工中,砖石都用水泥、沙子和石灰按一定比例调制成的水泥砂浆安装固定。一般1:2.5,1:3的水泥砂浆常用。

砖石制品产生的空气污染很小,由废木纤维和其他再循环成分构成的空心制品可以循环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小。

2.木材

木材也是景观中较常用的材料,景观中常用的木材有樟子松、菠萝格、芬兰木、塑木等。菠萝格价格较高,产量较少,樟子松与塑木较常用。木材与其他景观材料相比,具有美观、柔韧、灵活、轻质、环保等特点,是可回收的天然材料。但是由于木材是一种天然的有机材料,在室外风吹雨打,极易腐朽,虫蛀,因此户外使用的木材必须经过防腐处理,以最大限度地延长木材的使用年限,以达到合理利用、节约资源的目的。木材的合理使用及处理会大大降低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3.混凝土

混凝土,简称“砼”,是由胶凝材料、颗粒状集料、水、以及必要时加入的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置而成的一种复合材料。混泥土的强度分为C10-C100共19个等级,景观中C15到C25之间最常用,一般人行步道常用C15、C20,而车行道由于承受压力较大,一般常用C20、C25.

把普通水泥制成混凝土需要大量的能量,并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但是混凝土的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很低。

材料的选择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材料的生态性与环境紧密相连。合理地使用材料和利用材料的生态性进行设计成为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可或缺。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就地取材

大千世界因地域各异,当地的资源,地貌等也有着千差万别。我们在进行具体的实际项目的时候,不得不考虑的就是将材料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中国著名景观设计师,北大教授俞孔坚在谈景观设计的生态原理时就说过:“ 要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自然空问中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都是有含意的,是被赋予神灵的。人类只所以生生不息的延续,自然环境只所以四季交替生机盎然,正是因为有着历史文化和乡土知识的滋养。所以,一个适宜于景观环境的生态设计,必须首先应考虑当地人的或是传统文化给予设计的启示。”

就地取材对于景观硬质铺装有着两方面重要意义,首先,从现实意义上来说,就地取材便捷易于操作,减少了远距离材料运输的高额成本,同时也能减少材料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坏。另一方面,从人文意义上来说,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尊重当地的地理环境、历史风貌,不仅可以使铺装独具特色,还可以引起当地居民的共鸣,通过生态环境的熏陶,提高生活品质。

笔者认为在景观设计时充分遵循当地地域文化一方面是在生态环保上的可持续,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商业模式上的可持续。例如在河南郑州,当地有一种霞光红的花岗岩石材,比我们常用的石材便宜很多,但是却能达到与其他较高档次石材一样的效果。在当地的景观项目中采用这种石材不仅符合当地的地域特点,而且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又例如,湖北十堰武当山地区,在考虑景观硬质铺装的时候,采用当地青石来代替花岗岩,不仅符合武当山的道教气质,更是为开发商节约了大量成本造价,于设计于企业都是良性的可持续发展之道。由此可见,可持续性景观设计是在充分消化吸收地域民族文化的前提下解决地域范围之内的具体设计,而非放之四海皆准的设计方法。

2.慎重选材

铺装设计应充分把握人与环境之间的有机协调关系,对周围的环境给以足够的尊重,即生态原则。我们知道生态的设计原则即Reduce(减少)、Recycle(再生)、Reuse(再利用)的3R原则。生态原则发展至今,已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层面的考虑,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转变。3R原则不仅要求尽量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还要求产品及零部件能够方便地分类回收并且再循环再利用。我们在选择材料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材料的成分、特性。一些有害的化学材料不能使用,长期的接触会导致癌症或者其他严重的危害。我们在材料的选取过程中,一定要非常谨慎,可能有些材料含有有害成分我们不知道,在购买时就需要想购买商询问,并出具相关证明。总之,在材料的选用方面,应该首先考虑低污染、对人体无害的材料,更提倡对易回收、能再生材料的使用。

实际项目中硬质铺装材料一般根据景观环境空间特点、环境条件以及经济性等方面来考虑。我们往往还从以下几方面对材料进行挑选和使用。

(1)协调与适应性:景观硬质铺装材料应该具有与环境协调并与之适应的特性。每个地方的气候环境各不相同,应该具体考虑铺装的耐热、耐寒等。不同场所不同功能的场地铺装所用的材料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儿童活动场所一般都用塑胶地垫这样柔韧而富有弹性的材料,可成品拼接可现浇,而像人行步道这样使用频率较高的地方则需要充分考虑其排水,因此在铺装材料的选用时,常用具有良好透水性的透水砖。

(2)抗压与耐久性:相对于景观的其他要素来说,硬质铺装是最容易磨损和被破坏的部位,因此选材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材料的抗压与耐久性,以及后期的使用维护。一般来说,人行道铺装材料的厚度在20-30mm厚,车行道最好≥50mm.

(3)防滑性:防滑性也是景观硬质铺装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是由景观的特殊性决定的,景观一般多是室外环境,不同于室内,要经受风吹日晒,因此要特别注意考虑地面的防滑。比如石材,不仅有不同的质地还有不同的面层,常用的有自然面、光面、烧面、荔枝面、蘑菇面、拉丝面等。光面不能大面积使用,多用于收边或压顶,烧面与荔枝面最常用,残疾人坡道一般常用拉丝面。

(4)经济性:当然对于铺装材料的选择最好是根据投资造价来选择最佳性能的材料,即人们常说的性价比。在保证基本使用功能且美观的前提下,最好选用相对较实用,后期维护成本较低的材料。

3.低技术创新

创新永远是设计的本质要求,更是时代的要求,也只有创新才是行业不竭的发展动力,景观设计行业亦是如此。创新并不等同于高新技术、新型材料,真正的设计创新应该是一种基于自然系统的自我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上的一种的新的设计思路。

预制混凝土块,耐磨、耐久、透水性好,对于景观来说也许并不是什么新型材料,但将预制混凝土块用来代替石材铺装却是在一定程度上的大胆创新。将混凝土块预制成与石材一样的各种规格尺寸,颜色甚至刻花,大量运用到景观的硬质铺装中,不仅使得施工过程中的造价大大降低,极大地满足了公司企业的利益,而且正正迎合了我们最近所倡导的低技术设计。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预制混凝土块这一简单而又传统的工艺,从高技术到低技术的回归,正是可持续发展之道在景观设计中的充分体现。

在景观设计中,设计者需要对环境有整体把握控制,善于把握个方面的关系,在硬质铺装的立意、构思过程中,既要做到“立异”有特色而不同凡响,又要统一于整体的景观。它要求设计师放弃在外观上过于标新立异的做法,而将重点放在真正意义的创新上,以一种更负责任的方法去创造形态,用更简洁、长久的造型使产品尽可能地延长使用寿命。

结语

近些年由于环境的急剧恶化,绿色设计、生态设计、低碳设计成为了设计界讨论最多的话题。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设计理论的逐渐成熟,可持续发展理论应运而生。他是在与绿色设计、生态设计、低碳设计有着无数交叉点的基础上加上时间的概念,扩大了其主体深度与广度。

景观设计作为与自然生态环境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分支之一,生态环保必然是其要遵循的基本准则。我们在此基础上探讨景观设计的可持续性才是有意义的。而在以往的生态环保基础上,现代的景观设计需要我们不断做出新的迈步,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首先,有思想、理念和文化内涵的景观设计能让生活其中的人得到地域感、归属感、安全感和自豪感。其次,在景观环境中体现一定的设计思想、理念、文化内涵并且使之延续和发展,有利于保持环境的特色,有利于增强景观的魅力,有利于使人对未来的生活寄予希望和期盼,最终促成更为丰富多彩的公众生活。景观设计中体现的思想、理念、文化内涵能使环境的功能意义得到更好地表达,促使人们产生与之相适宜的行为,使设计的景观与人的活动融为一体,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景观设计也是人类思想、理念、文化内涵的综合体现,保持其延续与发展对人类具有重要的可持续发展意义。

作为设计师,我们不断的整合创新设计的各种可能性,以促成好的设计,优的设计,是我们理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同时在当今社会,景观设计师的任务已不是单纯地将亭子廊架各种植物进行简单的组合,而应该广泛地整合各种可利用资源,让设计更尊重传统,尊重自然,注重创新,不断地在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之间寻求一种平衡的关系,不断地在设计本质与社会发展之间寻求一种可持续关系。

(作者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作者简介:李雅琼(1989—),女,土家族,湖南溆浦人,硕士研究生,单位:四川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研究方向:设计历史与理论研究。

作者:李雅琼

上一篇:防汛抗旱分析论文下一篇:高中化学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