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战略下中国经济论文

2022-04-22

摘要:“一带一路”于2013年提出以来,受到众多企业的重视。一般而言,“一带一路”首先收益的企业应该是国企、央企以及大型企业。在中国占据重要位置的中小企应该如何在该战略下走出去,已然成为众多企业的研究重点。本文拟先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概况进行论述,然后分析中小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关建议,使得众多中小企业能够在国家大方针的带动下受益。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走出去战略下中国经济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走出去战略下中国经济论文 篇1: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摘 要] 文章介绍了“一带一路”具体内涵,以国内专利申请及受理量为例,大致阐述了国内现今知识产权的总体环境,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国内知识产权发展势头迅猛,且司法水平及执法力度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完善。简述了中国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应当格外关注的国际知识产权各项联盟及其条约,在综合分析了国内知识产权环境及国外知识产权总体要求的基础上,做出了关于“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保护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XMZ057

[作者简介] 付德申,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城市及区域经济方向,广西 桂林,541006;况达喆,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传媒经济和新闻理论,广西 南宁,530004

一、引 言

知识产权,又称“知识财产权”,知识产权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其定义“为人们对其通过脑力劳动创造出来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权力”(现代汉语词典,2012)[1],人类对知识产权的探索从17世纪开始历经了300多年的时间。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发展较晚,最早也要从清朝末年的“新政”开始。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开始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到2014年,我国专利申请量已达到92.8万件,已经连续4年位居全球之冠。随着知识产权的高速发展,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也呈现高发态势,而且在中国日益与国际化接轨的今天,知识产权更是合作双方绕不开的话题,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合作,成了我国加快融入世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分析

(一)国内知识产权发展现状综述

制定立足于中国国情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必然要求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做到一个全面的了解,这也是我们制定保护策略的重要前提。2012年3月,国家十部委联合颁布了《国家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我国知识产权整体发展指明了大方向。而今年正是“十二五”收官之年,我国的知识产权发展情况在规划期内取得了长远的进步,专利受理情况大幅增加,专利内在质量得到优化提升,相关配套法律逐步健全,司法执行力得到加强(张占江等,2015)[2]。以下是我国近30年来的国内专利受理年度状况以及近几年来我国专利审结案量的情况,用以着重分析我国目前知识产权保护总体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从2008年正式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至今,专利受理量有了大幅度提升,仅2014年一年国内专利受理量就占到了1985-2009年24年受理总量的45%。单项来看,2011-2013年的3年间,国内专利增长率分别达到了35.6%、27.1%、16.9%。虽然近年来专利受理量增长趋势已逐渐趋缓,但相比欧美等发达国家,中国专利受理的强劲增长势头无疑显示了中国知识产权战略道路的正确和中国经济社会状况的良好活力。

表2显示了我国30年来全国专利受理量的总构成情况以及2014年度专利受理构成情况。从30年间总体结构来看,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占专利受理总体比例分别为28%、39.3%、22.9%。而2014年这三种专利受理量的比例占专利总受理比例分别为36.2%、38.9%、24.9%。分析数据可以得知,不仅2010-2014年国内专利申请量一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而且去年开始,我国专利结构开始出现新转机。2014年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已经基本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持平,这说明我国专利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升级,企业作为专利申请的主力军开始逐渐深入具有高知识技术含量的发明专利领域,国家综合创新水平得到质的提升。

(二)国内知识产权总体执法情况

司法的进一步完善是国内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先头保证。随着我国知识产权的迅速发展,人民法院关于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也得到进一步强化。2014年底,北京、广州、上海相继设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法院,在近8个月的运行时间里,审判工作卓有成效。截止到今年8月份,三家法院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0795件,审结4160件。知识产权法院的设立显示了我国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和决心。

表3显示了我国2010-2014年间专利执法案件审理及审结情况的变化趋势,由表3可以看出,我国三大民事专利纠纷中专利假冒案件呈逐年激增的高发态势,由2010年的不到800件激增到2014年的16000余件,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一方面专利申请数量在大幅上升导致专利假冒也随之递增;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了执法过程中的不作为、少作为的不良倾向。侵权纠纷与其他纠纷虽然在立案数量上也在持续增加,但从2010到2014,案件的审结率得到大幅提高,侵权纠纷与其他纠纷的审结率在2010年分别为66.1%、77.8%,但到了2014年,这两个数字基本都接近100%,特别是2014年在侵权及其他纠纷案件数量大幅增加的同时,我们的司法干部仍然保持了比上一年度更高的审结率。数据表明我国在知识产权司法审判方面成果还是很显著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开始在知识产权保护策略中占据主导地位,更加完善的司法保障不仅进一步澄清了我国知识产权发展环境,同时也激励着企业走提高技术含量、争取更高附加值的现代化企业发展道路。

三、“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际知识产权环境及中国的国际合作

近年来,“世界经济看东方”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普遍共识,亚洲已经逐步重新成为世界经济、政治、科技的中心,中国作为其中的毫无争议的“中心的中心”,在知识产权的区域环境优化上为亚洲提供了重要保障。自主知识产权是一个国家融入世界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法宝。近年来,中国的专利产品已经出口至美、英、俄、澳等20余个发达国家,而这些国家也大致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上(赵建国,2015)[3]。

一带一路沿线大致分布60余个国家,各个国家在知识产权的保护程度上存在着巨大差异,科技水平以及国家整体创新水平也是参差不齐,一些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较强,常常在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的市场准入层面设置较多障碍,例如新加坡、俄罗斯。而这其中的一些国家由于经济的不发达以及制度的不健全再加上全球化理念的滞后,导致其国内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较为低下。有鉴于此,我国在知识产权产品进入他国市场前,必须首先根据他国国情,其次在参考国际知识产权条约及相关共识的情况下,制定有地区针对性的、强弱相济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一)认真理解《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明晰知识产权国际环境

《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英文简称“WIPO”,19世纪末,在“巴黎联盟”(《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及“伯尔尼联盟 ”(《保护文字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缔结后,成立了“保护知识产权国际联合局”。1967年在修订以上两个主要知识产权保护条约时,又签订了《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郑成思,1993)[4]。1970年,条约开始生效,1974年此组织正式并入联合国,成为其下属的一个分支机构。我国于1980年正式加入这一组织,也成为了新中国建国以来加入的第一个知识产权国际公约组织。

《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规定的主旨有两条(1)通过国家及国际间的组织合作,促进国际范围内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2)保证成立的各知识产权联盟之间的行政合作。

成立《公约》组织的意义在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将各国在知识产权问题上的分歧、纠纷、矛盾公开拿到具有各国都承认合法的组织内部进行讨论与调解,其处理意见也得到了各国相应的认可。在联合国的更高框架下,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更倾向于一种国际知识产权协调(古祖雪,2000)[5],国家所承担的义务,就是让本国国内的知识产权达到国际知识产权组织要求的最低标准。《公约》执行“巴黎联盟”及“伯尔尼联盟”要求的各项准则以及行政事务,根据WTO的TRIPs(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协议所规定的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基本原则,即(1)国民待遇原则(2)独立保护原则(3)自动保护原则。所谓国民待遇原则即要求对待外国人视同对待本国国民一样,那么我国签署了《公约》,就意味着我国在对待知识产权上内外一视同仁,不能搞国别歧视;所谓独立保护原则,即本国在国内宣布某项知识产权成果有效或失效并不必然导致其他国家此项知识产权成果是否有效或失效。对于我国来说,这要求我们坚定维护我国关于知识产权保护法规的权威,而不必屈从于某些国家的强权或某些利益集团的利诱;所谓自动保护原则,即在著作权范围内,只要成员国公民完成著作即取得著作权而不必向有关当局再申请。关于简化著作权申请及审批流程也是我国目前简政放权的重要一部分,在逐渐融入知识产权国际化的大环境下,中国关于知识产权各个部分的法规都应先达到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最低要求,然后再逐步与世界先进保护知识产权条款接轨。

(二)中国知识产权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下的国际合作问题分析

“一带一路”在地理分布上贯穿整个欧亚大陆及非洲的部分国家,与这些国家在双边贸易往来及改善民生等方面都有着许多共通点(尹怡然等,2015)[6],“一带一路”所形成的经济往来有些是地缘上的亲近,有些则是历史上曾经有过交往,当然这两种关系兼有的国家也不在少数。但无论是哪种方式形成的经济纽带,在如今经济全球化视野下,“一带一路”战略则更应当被理解成为一种大国合作精神,通过双边文化经济往来,给沿线各国带来真切的“发展红利”。

知识产权合作在世界各国经济文化关系中常常扮演着一把“双刃剑”的角色,既是一种拉近关系的纽带,也是双边经常引起纠纷的触媒。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不是为了建立一个短时期的简单战略联盟,而是立足长远、服务多元的长期战略考量,在国际上任何国家要想做“一锤子买卖”都是十分粗鄙的短视行为。

我国在现如今的国际知识产权竞争中常常面临“不敢应诉、应诉则败”的窘境,使我们的企业蒙受了许多本不该我们承担的成本和责任,这对我国单个企业来说不仅是影响产品竞争力的问题,这种对知识产权诉讼的恐慌心理往往会传染给行业内许多企业,使我们“走出去”的步伐严重受阻。外国的一些公司往往随意成立一些“皮包公司”,打着所谓保护知识产权的口号,利用本国法律漏洞,行的是“专利流氓”之实。我们企业在走出去的同时,切记要做到“睁大眼睛、仔细辨别、不卑不亢、有理有据”,一味地退让不仅无法换来长久的合作,而且会破坏双边合作的基石。

四、“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策略与建议

从人类工业发展史来看,发达国家在18世纪工业革命刚刚兴起的时候,通过大量简单模仿复制取得了生产力的跃升,然而那时候并没有什么所谓的知识产权的保护条款。现如今,许多发达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各种专利壁垒,来严苛地要求新兴发展中国家遵守各种各样的条款,借以保持自身在技术上的领先地位,这是相当不公平的(蒙启红,2007)[7] 。所以,笔者认为,我国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量我国的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一)扩大公共共识,分析现有国际条款所允许的最大灵活性

现有的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条款虽然已经让知识产权变成了一种私权,也从制度上防止了大部分可能的做法倒退,但在充分研究各个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条款的基础上,我们依然还有很大的灵活性与可操作空间。例如美国在2010年就根据《多哈宣言》在公共健康方面的规定,充分尊重各国获得药品的权利,此外还有TRIPs协议中有关转基因食品方面都采取比较弱势的保护策略。这就为我国在这些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尽可能大的便利,通过对这些条款的仔细分析,我们不难逐渐得出一些在知识产权国际化竞争上的灵活操作空间。

(二)加快“一带一路”战略下知识产权信息交易平台搭建

2007年,国务院颁布了《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我国尽快搭建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紧迫性。在此意见的强烈呼吁下,2015年7月,国内首家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平台知讯网正式上线,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帮助企业优选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但是,我国知识产权信息交易平台的搭建还处在起步阶段,在可操作层面上相比国外成熟的知识产权信息交易平台尚存在较大差距。知识产权交易的灵活程度要求中国社会上不同领域的重视和认可,比如在金融体制改革中能不能让发达经济地区率先试点知识产权入股、抵押的政策,如果政策放开,我们将极大程度上盘活一大批“沉睡”的知识产权成果。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加强有关部门对此的监管,防止知识产权成为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新途径。

(三)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内在驱动力

在融入世界的知识产权竞争中,在关键技术上企业采取“输血”还是“造血”的策略,往往取决于企业自己的独立研发能力(董炳和,2006)[8],企业作为我国"走出去"战略的主体,其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与我国能否实现发展方式转型息息相关。

企业自主创新通常收到经济、政治、法律、自身管理等方面的影响,那么从国家层面来看,我们需要的就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面向企业知识产权的咨询、指导平台,从而起到为企业“打扫及指明道路的作用”。从企业自身来说,就是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企业自主创新能动性,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辞典(第六版)[Z].2012.

[2]张占江,王良猷,李珊.“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下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5,(6).

[3]本报记者赵建国.“一带一路”显生机 知识产权添活力[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5-04-08.

[4]郑成思.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与关贸总协定[J].政法论坛,1993,(6).

[5]古祖雪.国际知识产权法:一个新的特殊国际法部门[J]. 法学评论,2000,(3).

[6]尹怡然,黄亦鹏.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机制[J]. 广东科技,2015,(8).

[7]蒙启红.论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棘齿机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1).

[8]董炳和. 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与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从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功能入手进行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2006,(3).

作者:付德申 况达喆

走出去战略下中国经济论文 篇2: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小企业如何走出去

摘要:“一带一路”于2013年提出以来,受到众多企业的重视。一般而言,“一带一路”首先收益的企业应该是国企、央企以及大型企业。在中国占据重要位置的中小企应该如何在该战略下走出去,已然成为众多企业的研究重点。本文拟先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概况进行论述,然后分析中小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关建议,使得众多中小企业能够在国家大方针的带动下受益。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小企业;走出去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概况

“一带一路”是由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出访中亚和东盟国家期间先后提出来的,“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然而,“一路”则是指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一个战略构想,它并不是一个实体,也不是一个机制,它是一种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依托于中国与相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一个连接亚太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的市场规模和潜力巨大的大市场。而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一般而言,在国家政策的带领下,受益最大的莫过于那些国企、央企以及一些大型企业。但是,作为发展力量,中小企业不能忽视这么一个重大的机遇,而是应该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为契机,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发展壮大。

二、“一带一路”战略对于中小企业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下滑,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同样也在降低,面对经济下滑,国有企业现在都在实行改革,从传统行业进行转型。作为我国企业的主力军,中小企业在我国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中小企业的收益同样在下降,在生存困难的背景下,好好抓住“一带一路”这一机遇走出去,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重要途径。

目前而言,像国企、央企以及大型企业早就开始在着手“一带一路”建设中,在这些大型企业与其它国家都合作过很多项目,拥有非常丰富成熟的经验。但是,中小企业,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丝绸之路沿线)的中小企业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多。“一带一路”建设的巨大市场,保障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终目的当然是让国家生产总值大部分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去实现。实现这个目标的唯一途径就是让我们的企业走出去,更多的中小企业走出去。过去多少年,我们也搞过走出去,但主要是让产品走出去,过去那种直接走出去,经常遇到巨大的反倾销问题。用“一带一路”建设,让企业直接走出去,是合作共建,丝路沿线国家会平等的接受,比产品走出去遇到的困难小,效果好。

当前而言,我国传统行业产能过剩,特别是纺织、化工、钢铁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技术设备闲置,这些行业急需寻找新的市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小企业可以积极参与对外投资,变商品输出为资本输出,在国外投资建厂,建立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网点等,从而去带动国产设备、原材料以及半成品出口,有效拓展国际市场。

三、中小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中小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因此,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破解我国的就业难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实现中小企业的快速健康稳定发展,是十三个五年计划的重要目标,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的必须所在。而要实现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不可避免地要解决好中小企业战略选择上的问题。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中小企业的数量之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也愈发明显,随着中国加入全球经济当中,这便意味着经济体系之间的分工也便越来越追求专业化,产业也变得越来越精细化,从此企业之间的竞争生存也会比任何时期都重要,中小企业要在相互竞争和合作的基础上获得比较优势和比较利益。

相对而言,我国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传统和产能过剩的领域,大多数企业都面临着调整和转型以及升级的问题,中小企业要依靠“一带一路”战略走出去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产品和附属品种类单一

中小企业由于受制于资金的大小,往往只能将有限的资金用来生产单一品种。在“一带一路”的大环境下,由于该战略涉及的领域较广,主要存在于基础设施建设、加工制造业、农业商业、旅游业以及物流业等等。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数存在于传统行业和一些产能过剩的领域,面对“一带一路”建设,由于没有多少资金去开创自己的新产品新品种,势必会多多少少受到一些影响,而不能分享国家给于的政策红利。

(二)规模较小,组织结构相对简单,管理模式单一

中小企业在面临风险和挑战的时候,由于自身规模小,组织结构简单,管理模式单一,势必没有大型企业、国企以及央企那样能够抗压,面对风险。大多数中小企业过渡的关注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利益,从而使得企业的海外投资受到约束。

(三)人员素质相对不高,缺乏创新能力

创新动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人才是知识的载体,是创新的重要源泉,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限制,没能大量引进高素质人才高创新能力人才。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没有自主创新能力,完全依托市场现有品种,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势必处于劣势。

四、中小企业“走出去”的相关对策

在“一带一路”战略中,中小企业如何走出去,如何有效的走出去是当前重中之重。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对策:

(一)中小企业应该了解政府出台的顶层设计以及产业扶持政策

国家政策是旗帜,中小企业应该紧跟国家政策的步伐,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取长补短,并在产业扶持政策下,积极发展和国家政策息息相关的产业。“一带一路”涉及哪些领域以及哪些行业具备前景这是当前企业急需解决的,再依据自身产品,不断改进不断发展,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二)中小企业应采取国际化战略,企业之间相互合作相互扶持

“一带一路”建设是横跨亚欧众多国家的,中小企业在战略的选择上应该尽量采取国际化战略,和国际之间企业进行合作对话,发挥自身优势,避免贸易壁垒。并且中小企业也可以依托我国大型企业、国企以及央企走出去,跟大型企业合作,互利互赢。

(三)中小企业应鼓励创新,引进高素质创新人才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小企业应该重视创新能力的建设,强化创新意识,树立创新理念,开发新产品新领域,顺应“一带一路”政策。人才是企业的核心,加快企业人才培养,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并且注意产学研相结合,可以和学校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为企业的发展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

(四)国家建立相关的中小企业对外投资融资平台,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资本问题,是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的一道坎。解决外贸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资本走出去的成功關键。我国应该鼓励银行对中小企业采取更优惠的贷款政策,建立多种形式并行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放宽为中小企业服务金融机构的准入政策,鼓励各种金融机构为海外投资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专项服务。中小企业要善于向这些有影响力的金融机构求助。现如今,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由于本身规模的原因,相关的渠道并不明朗,也不懂得如何去申请国际信贷基金等,因此,作为一种便利的融资服务,中小企业应该学会利用国际金融资本,并去利用国家相应设置的“一带一路”方面的专项基金,充分发挥境外投资。

参考文献:

[1]储殷,高远.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定位的三个问题[J].国际经济评论,2015

[2]单涛,杨亮.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小物流企业融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5

[3]沈晶.“一带一路”背景下宁夏中小企业市场营销创新战略分析[J].中国商论,2015

作者:贺豪雄

走出去战略下中国经济论文 篇3:

“走出去”10年,中国收获了什么?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因为不“走出去”就不能实现改革开放的总体目标。

从1998年开始,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实施了“走出去战略”,许多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开拓了海外市场,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也给当地人民创造了福祉。随着“走出去战略”的步步深入,“走出去”的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国家宏观发展的大势所趋,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全方位的使命。

回顾过去的10年,“走出去战略”给国家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当前,“走出去战略”有哪些新的表现?未来“走出去战略”还将走向何方?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直接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卢进勇教授。

《亚洲财富论坛》:1998年中国制定和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中国经济越来越多地参与了国际合作,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今年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第10个年头,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程度如何?

卢进勇: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走出去”和“引进来”是对外开放的两个侧面,二者不能截然分开,但在不同阶段也有所侧重。中国改革开放的前20年(1978年—1998年)主要侧重于“引进来”,从1998年开始,我们提出“走出去战略”,因为不“走出去”,就不能实现改革开放的总体目标。

实施“走出去战略”瞄准了三大目标:第一,获得市场。我们的市场不仅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也有,甚至可以说,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对于我们更重要;第二,获得资源。为了获得资源,我们应当更多地走向发展中国家;第三,获取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等等。在这个方面,我们主要瞄准的是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市场是比较开放的,所以我们更多考虑的是与其发展贸易。

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本着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目标到国外去发展的,是要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贡献的,包括扩大当地就业、繁荣当地经济、增加产值和税收,同时还要承担一些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中国的企业走出去后大多遵守国际惯例和东道国的法律法规,所以受到当地人民的普遍欢迎。

《亚洲财富论坛》:在这里,记者提出一个“主流经济”概念,比如美国、欧洲、日本等,这些经济体不仅发达,而且在产业结构、产品、技术以及经营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引领世界。我们如何在竞争中寻求与主流经济体更好地磨合?

卢进勇:能称得上“主流”的经济体应当包含两个含义:一是比较发达的经济体,二是对世界贸易、金融、经济影响比较大的经济体,所以也可称之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体有欧洲、美国、日本,被称为“经济三角”,都集中在北半球。我们实施“走出去战略”,面向发达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发达国家的经济管理经验、社会管理经验,技术创新经验。

发达国家之所以在国际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靠的是其跨国公司的影响力、制定国际规则的能力、对国际组织的影响力以及其货币对全球金融机构的影响力。可见,加强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交流与合作是“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内容。跨国公司以全球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安排市场网点,包括生产网点、销售网点、管理网点、研发网点等等,另外,还要整合全球资源为自己服务。

中国跨国公司正面临空前的发展机遇。从国际范围来讲,由于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各国的市场更加开放,对外来投资采取更加欢迎的态度,这是中国跨国公司所面临的良好机遇。从国内来看,中国政府鼓励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并发展中国的跨国公司,这是最大的机遇。

由于抓住了机遇,中国跨国公司取得了很大发展。世界500强里有22家中国企业,如果再加上港澳台企业就有30家,国家在世界排名第六位。在全球最大的225家承包商里,中国有50家,接近四分之一。

《亚洲财富论坛》:当前,由于实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的政策,总体来看,中国投资环境如何?对于外资企业来说,应怎样调整战略布局?对国内企业来说,面临怎样的机遇和优势?

卢进勇:两税并轨是趋势。对外资不再实行普遍的优惠,而是实行有选择的优惠,且对内外资给予平等对待。这是由于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通过这样的调整,使“引进来”和“走出去”都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

我们目前的发展是兼顾两个目标,第一是求发展,第二是发展的过程中不能付出太大代价。这就是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体现,也是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和更新。过去讲“招商引资”,现在讲“招商选资”。

我们相信,这种调整是值得的,因为中国的市场这么大,随着中国市场进一步开放以及对外合作的加深,资金的流动都是双向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市场的一部分;另外,随着中国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购买力增强,外资企业为了接近目标市场肯定会来的。

《亚洲财富论坛》:当前,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一个新的表现是,金融资本进军海外市场,其中,主权基金的作用备受重视。主权基金在实施“走出去战略”过程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卢进勇:迄今,中国的金融资本也在寻求进军海外,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现象。随着国内企业走出去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更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而金融资本走出去,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供所需要的资金平台支持。

刚刚过去的2007年是中国金融资本集中走出去的一年,涌现出许多具有国际规模的金融资本对外投资的个案,其中包括国家开发银行投资30亿美元购买英国巴克莱银行3.1%的股份,还派出董事参与其管理;中国工商银行投资54.6亿美元购买南非标准银行20%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另外,中国平安集团投资18.1亿欧元认购欧洲富通集团4.18%股份,成为其第一大单一股东。

金融资本走出去的另一个新现象是中国成立了一些主权基金,负责对外投资。主权基金又叫主权财富基金。刚成立的“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就是中国最大的主权基金。中投公司的2000亿美元当中约800亿美元是要搞对外直接和间接投资的。去年共对外投资100亿美元,其中50亿投到摩根士丹利,30亿投到黑石,20亿投到其他机构。中国另一只主权基金是刚刚成立的“中非合作基金”,由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总规模将达到50亿美元。该基金主要负责向非洲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国内企业到非洲去搞投资、贸易和经济合作。

可以预计,随着主权基金对外发力,中国对外直接和间接投资的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走出去战略”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孙永剑

上一篇:我国金融风险防范研究论文下一篇:证券监管体制改革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