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顶岗实习的建筑专业论文

2022-04-28

一、复制——BSH项目:德国人赞叹的双元制模式2006年3月,新学期开学之际,基金会时任长期专家施罗德带着一批特殊的客人来到了我校。他们就是博世西门子电器(江苏)有限公司(BSH)总裁Neuman博士、副总经理HerrOswald先生、江苏博西家用电器销售公司副总裁Weber先生一行。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职校顶岗实习的建筑专业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职校顶岗实习的建筑专业论文 篇1: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及其长效运行机制的研究

摘 要:顶岗实习是实现高职实践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的关键教学环节。对顶岗实习进行精心组织、科学管理是提高高职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手段。课题分析了目前顶岗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校企合作为出发点,以制度建设为中心,给出顶岗实习管理机制与体制建构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学生 顶岗实习 管理 运行机制

顶岗实习是实现高职实践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的关键教学环节。顶岗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把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直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获得真实职业体验,锻炼提高工作能力,最终实现顺利就业。但是对于不少职校来说,学生的顶岗实习依然是个突出的难题。究其因,不少职校将责任归咎于企业没动力。其实,高职本身对顶岗实习的理解和操作,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良性的顶岗实习制度的建立。

1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顶岗实习是一个特殊的教学过程,校企双方都是教学的组织管理者和培养实施者。

1.1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的有关因素及存在的问题

(1)部分院校对于学生的实习岗位、实习效果、待遇关心较少,也缺少相关法律文件约束。一方面导致学生实习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当出现纠纷时,学校只能与企业协商解决。

(2)部分企业出于自身经济利益和生产实践等因素考虑,认为学生实习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明显效益,还会由于他们的不规范操作而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活动,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因而把校企合作视为一种额外负担。大部分学生只能进行一些低层次的“跟岗学习”,导致顶岗实习流于形式。

(3)部分学生责任心较差、缺乏吃苦精神,在工作中挑三拣四,一旦发现工资、待遇与理想中稍有出人,便怨声载道。

1.2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现状,发现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

1.2.1 企业岗位单一与学生期望多岗的矛盾

学生希望到本专业相关企业的多个岗位上去锻炼自己,提高综合能力。当他们到工厂的一线生产岗位后,面对单一岗位,部分学生产生了不安心实习的现象。

1.2.2 企业岗位需求与学生实习不稳定的矛盾。

由于实习单位众多,实习地点分散,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只能是巡回检查或远程指导,因此一些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遇到问题得不到及时沟通和直接指导,导致一些学生被解雇或自己轻易放弃实习机会,使得实习质量难以保证。

1.2.3 企业对学生期望值与学生实际能力现状的矛盾

企业需要能够胜任完成工作任务的顶岗学生,以确保产品质量。但是从学校直接走上岗位的学生,尚缺乏对企业管理、企业生产等的适应性。

2 校企良性、深度合作是提升顶岗实习质量的保障

高职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双方以生存和发展的共同愿望为基础,以人才、技术、效益为结合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环境与资源,以培养适合生产、建设、管理一线实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培养模式。进一步强化校企深度合作,优化校企合作模式,对于加强高职专业建设、改革教学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和核心价值。

2.1 校企合作模式深层次发展有利于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教学体系

专业培养的是企业需要的实践型高技能人才。这就需要按照企业需求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体系。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由于企业需要具备基础功底强、岗位适应性强,一专多能的人才。

2.2 校企合作模式深层次发展有利于提升双方专业人才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校企合作有助于学校充实对外交流的途径,了解行业的发展状况;有助于学校以企业为对外交流的桥梁,通过其联系更多的企业、行业等相关组织,拓展学校信息接受与合作办学事业的延伸与手臂;有助于扩大学生的就业面,使企业和学校得到宣传,学生接受企业的职业理念,进入职业角色,产生归属感和责任感。

2.3 校企合作模式深层次发展有利于优化专业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水平

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和企业的教育资源,进行多模式、多体制的办学,解决高职教育中资金短缺、实践环节薄弱、教材实践性不足等问题,提高职业教育的效率,提高办学层次。通过校企合作,采用共建实训室或者企业实习等形式,解决上述问题。

3 校企合作是前提:注重校企合作“深层次”发展

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要向纵深发展,就需要互相沟通和交流,达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理想效果,所以需要修筑一条便于双方沟通信息和需求的“合作之路”和全体人员参与的“沟通之桥”。就是找出校企合作的共赢点和让校企合作可以顺利进行的科学办法,组织一套校企合作领导班子,落实一套科学的校企合作管理体制,使校企合作的设计蓝图得以顺利实施。

3.1 以管理改革促进校企合作深入发展,架设校企合作之“桥”

要确保校企合作的顺利、健康发展,首先确保有“桥”。这就需要合作双方进行一定的管理体制改革,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进行人事架构建设。就是企业和学校的上层、中层、下层都相互挂职。挂职的目的是让校企合作双方互相熟悉对方,了解双方的需求并能够及时沟通。只有校企合作的领导班子和相互挂职,信息沟通才可以畅通无阻的往返于校企合作双方,才能实现合作共赢、共同提高。

3.2 以课程建设促进基础设施建设,铺好校企合作之“路”

合作之“桥”架设好之后,还必须铺好校企合作之“路”,作为校企合作的双方需要投入人力和物力来实施,即进行专业课程建设和实习实训基础设施建设。学校面临的课程建设、专业教学、师资培训、学生就业有了企业的参与就迎刃而解了,企业面临的降低成本、人才培养和技术公关也变得省心省力了。

3.3 以科学管理促进办学水平提升,护好校企合作之“航”

校企合作的“沟通之桥”和“合作之路”建好了,护“路”和固“桥”的工作也要长期开展。要让信息沟通的小车长期通行,就需要定期进行反馈和监督。因此就要制定岗位责任制、激励机制和反馈机制,校企高层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定期检讨校企合作的成果和不足,定期提出改善的目标和任务。比如:成立建筑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技术权威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调整实训计划,适时地引入企业对于相关专业技能人才的评价标准与考核制度,健全学生评价体系,完善学生的培养体系,通过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技能、服务意识、沟通能力等多元角度的评价建立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校企合作办学水平。

4 强化管理是关键:建立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体制

顶岗实习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完成。学校在三方中处于主导的地位,在整个运作过程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为保证顶岗实习顺利、有序进行,强化顶岗实习管理尤为重要。为此,必须校企合作制定并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不断改进顶岗实习管理方法。

4.1 成立两级顶岗实习管理机构

学院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完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对顶岗实习工作进行检查、评价,通过有效的制度规范和管理模式保障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实效性。

4.2 革新顶岗实习管理的模式

一是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相结合,在制定教学计划和专业建设中参考外聘专家意见,使制定的培养计划更切合实际。二是实施“双重管理”。学生在顶岗实习中,要处于学生守则与企业规章制度的双重管理下。在广泛征求企业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并完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对顶岗实习单位选定、校外基地建设、实习指导教师的确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日常行为及安全管理、实习成绩评定等均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和要求。三是专业技能实习与学生道德培养相结合。针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诚信等方面教育;就业观念、就业技巧等教育;实习纪律和安全生产教育等。

4.3 实施以指导、协调为主的柔性管理手段

在学院相关实习、实训等指导性文件的基础上,制定顶岗实习管理相关实施细则,使之更具体更便于操作,以此加强实践环节的管理。实习指导教师要深入实习现场,检查学生实习情况,进行业务指导,掌握学生思想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教育帮助,关心学生生活和身体健康,稳定学生情绪并负责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管理。督促学生记好实习日记,听取实习单位有关人员的意见,审阅学生的实习报告,参与学生实习成绩的评定。辅导员应积极主动地协助指导教师教育学生、解决学生思想问题。

学院与企业建立实习工作协作组织,双方安排管理人员,共同研究制订实习计划和管理办法,确保实习的内容、形式和管理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保障学生的各项合法权益。

5 科学考核是保障:严格顶岗实习考核与成绩评定

考核评价是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高职院校实施的顶岗实习在考核评价环节上大多以实习小结等形式考核学生,由带教老师或师傅写评语、盖图章。这种考核评价形式单一,方法简单,难以对学生的实际实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特别是对学生整个实习环节的实践技能训练状况无法实现实时跟踪,不能对过程进行考核评价。

5.1 建立“双考核制”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同时接受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双重考核。

学生的顶岗实习考核可分两部分:一是由合作企业指导教师或管理人员对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行考核。二是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情况和实习工作报告进行考核和评价,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

5.2 实施“三监控制”

一是对学生顶岗实习过程情况的考核。学校要求指导教师一方面要定期进行现场指导;另一方面要加强与企业指导教师的沟通,并积极运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通讯、网络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为学生辅导答疑,并规定学生实习期间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实习情况。二是学生实习期满返校后要撰写实习总结,学校组织学生座谈及述职答辩,了解学生对顶岗实习工作的真实体会和收获。三是由学生自我管理小组根据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各方面表现提出综合的自我评价意见,为专业指导教师的考核提供参考意见。

6 结语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顶岗实习是个永恒的课题。为了做好顶岗实习这个工作,我们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与教训,对实习质量进行全面分析与评价,对今后的顶岗实习工作和教学改革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地更新理念、巩固和发展实习基地、融洽各种关系,不断地提高学生做人的思想觉悟和做事的本领、增强敬业精神。以更加有效的培养贴近社会需求,满足企业要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全铁.试论高职教学管理问题与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1(14).

[2] 李琳娜.浅谈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J].价值工程,2011(22).

[3] 李仁山.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教学及其管理改革探讨[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

作者:葛敏敏

职校顶岗实习的建筑专业论文 篇2:

条条大路通“双元”

一、复制——BSH项目:德国人赞叹的双元制模式

2006年3月,新学期开学之际,基金会时任长期专家施罗德带着一批特殊的客人来到了我校。他们就是博世西门子电器(江苏)有限公司(BSH)总裁Neuman博士、副总经理Herr Oswald先生、江苏博西家用电器销售公司副总裁Weber先生一行。在2004年将中国区总部迁至江苏省南京市后,作为全球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三的国际知名企业,BSH公司延续了在德国本土对员工技术及素质的苛刻要求,作为德资企业他们非常信任由“双元制”模式培养出的员工,迫切希望找到能与企业共同培养员工的合作学校。此行目的就是为考察与我校合作开办双元制班的可行性,时任校长潘东标及相关专业负责人热情接待了来访的企业客人。由于双方对“双元制”模式有着共同的理解,所以很快达成合作办学意向,分别为制造工厂、销售公司在维修电工、售后服务专业各招收1个班进行试点。6月,双方正式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主要内容为:一是校企双主体办学。按照德国“双元制”模式,从制订教学计划、招生、教学、考核直至毕业典礼都由双方合作完成。学校负责文化基础、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BSH公司配套建设培训车间,配备专职教师负责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校企各承担50%的教学任务,每2个月交替进行,双方教师定期交流,做好教学的衔接。二是招生程序。首先由BSH公司按照人力资源计划提出招生专业和人数,再由学校进行招生计划审批、招生宣传和预招生。然后BSH公司和学校共同组成的招生组通过闭卷笔试、技能测试及面试等形式确定初步录取名单。最后BSH公司与每一位学生及其监护人签订培训合同,其内容涉及企业和受训者对培训的类别、内容、时间安排、津贴、假期、试用期、解除合同等多方面,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同时学校按上级有关规定对学生进行学籍审核和上报认定。最终确定录取的学生具备了在校生和企业准员工双重身份。三是实习和就业安排。从二年级起,BSH公司负责把学生安排在所属各部门相关岗位进行轮岗实习。毕业后,再按照专业成绩及个人特长确定工作岗位。四是考核评价方式。人才培养质量采取第三方评价方式,由德国工商总会海外商会(AHK)上海代表处负责组织考试。学生须通过考试才能上岗就业。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了学校与企业联动、工作领域与学习领域对接、理论与实践一体、车间与教室合一、职业资格与学历证书融通、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合作、学校和企业资源共享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双元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得到基金会的全程支持。随着首届BSH班的成功,双方于2008年又合作开办工业机械工专业。2012年6月29日晚上,第四届BSH班毕业典礼顺利结束,又一批持有南京高职校毕业证书和德国AHK证书的毕业生在BSH公司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成为一名正式员工……

作为BSH班的班主任和专业教师,张龙娟老师的体会是“累并幸福着”:“BSH班的学生不仅是学校的学生,也是公司的职员,双重的身份使得他们的思想更为成熟,作为班主任我需要更用心去了解、去引导他们;他们在公司接触到更多实际项目、有更多的机会参加技能实践,作为教师我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备课,研究如何定内容、定项目、定任务,如何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融合于项目任务之中,同时我还需要与学生们一起在企业学习,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BSH班的教育教学很累,但也很幸福。毕业欢送会上,当看着自己的学生信心满满地走上不同的岗位,恋恋不舍地说毕业感言时,感到无比幸福。”已经毕业两年的张利利觉得“在BSH班的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牢固掌握知识和过硬的本领,也让我们提前适应公司的环境,制订自己的人生规划,比别人花费更短的时间去奋斗。现在每当看到新人面对各种的不适应而苦恼的时候,我是多么庆幸自己在学校的时候多了BSH学生这样一个身份”!

博世西门子总公司全球销售总监Jahn先生访问我校时表示要在全球各子公司推广支持这种办学模式。德国总部副总裁Walfort先生实地感受BSH项目后兴奋地说:“这与德国职业学校培养理念是完全一致的,你们做得更好。”

BSH项目是在中国复制德国原版“双元制”的典范,其意义不仅在于建立了中国企业和职业学校共同培养人才的样板,更在于我们有能力承担德国职业学校无法达到的超过50%的专业教学任务,可以作为“双元制”的“一元”发挥更大的作用,弥补原本不可或缺的“企业”一元在我国的缺失,因而更加坚定了我们走双元制“本土化”道路的信心。

二、移植——环强项目:中国民营企业家对双元制的创造性模仿

21世纪初,我国建筑行业实行管理体制改革,大批企业改制,各企业只保留核心管理、技术团队,其他人员基本改为按照工程项目进行劳务外包形式。南京环强建筑设备安装公司正是由原南京第七建筑公司改制而来。环强公司地处江苏著名的建筑之乡——南京市高淳县,改制前与我校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每年接收大批学生实习、就业。企业改制后,出于经济、安全等诸多因素考虑,很少接纳学生到工地实习,与学校的合作基本停摆。但是随着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公司管理层开始考虑未来的发展。虽然现阶段公司的中层管理者、一线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能满足发展的需要,但5-10年后一大批员工步入退休行列,企业管理和技术人才将出现严重短缺,必然会极大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甚至威胁企业的生存。环强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一致认识到,人力资源储备需要时间,从现在起就急需为明天的发展培养接班人。2007年5月,环强公司的董事长王继兵和总经理高旺龙主动登门,提出用学校的专业教育优势和企业的实践经验长处共同培养学生。王董事长笑言“我们要找好接班人,为退休后的美好生活做准备”。在了解了我校与BSH公司的合作方式后,环强公司考虑到所在地域、发展规模和人员结构的特殊性,与学校商定采取适合自身的“双元制”模式,培养属于公司的“高淳子弟兵”。当年7月南京市中考结束后,环强公司派人在高淳县域内广泛宣传,选择了部分经济困难的家庭,主动登门与学生、家长谈心,使学生和家长明确了专业选择、就业岗位和职业发展。同时公司按照“现场的管理和技术人员,若干年后成为总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和项目经理”的培养目标,与学校共同制订了教学计划。我校利用学校优势负责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的教学,在教学内容上,除了工民建专业的要求外,强化了水电、招投标、预决算等方面的知识。企业利用自身长处负责企业文化教育和学生暑假期间到工地现场的实践教学、顶岗实习及就业。2010年7月环强班第一批毕业生顺利毕业,目前在企业一线的技术或管理岗位工作状态良好,企业归属感较强。“我从施工员到现在的项目副经理,只有短短两年时间,那是因为从一开始我就知道我的未来属于环强。”陶嘉辉直言,“所以在学校时,我是班长,注意带领大家学习,并且跟同学搞好关系,我们都是老乡,也是以后的同事。”

环强班是有远见的中国企业家顺应发展时势,根据企业自身条件,选择性移植的“双元制”模式,是中国企业和职业学校携手模仿德国“双元制”的成功案例。

三、改造——楼宇智能化专业:双元制模式的本土化革新

北京,2006年1月底的一个周末,冬末春初的天气如往年般料峭,人们闲适漫步于花园小径,朝阳宾馆的某个会议室里却弥漫着略显紧张的气氛。烟雾缭绕中,已脱去厚厚棉衣依然满头冒汗的一群人,操着天南海北的口音争论着什么。原来,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受当时国家建设部委托,针对新兴的楼宇智能化行业高技能人才需求,组织全国建设类高职院校制订专业教学计划,这是第一次研讨会。来自江苏、浙江、深圳、四川、黑龙江、河南等省市相关院校领导、系主任、专业负责人等30多人齐聚一堂,在协会中德项目负责人董安徽主持下共商大计。此前基金会已与建设部签署了合作协议,施罗德作为基金会专家也到会指导。我校双元制协调部主任刘俊霞回忆,“那时确定把德国技术员学校模式引入我国高职教育,并按照德国‘学习领域’模式制订教学计划,为此我们全文翻译了德国教学计划”。但是在确定具体的“学习领域”时,中德双方出现了较大分歧。因为国际上对智能建筑没有统一的标准定义,因此在德国的学习领域教学计划中侧重于对智能楼宇内设备的自动控制。而在中国,由于行政管理权属不同等因素,把火灾报警系统与应急联动系统分离出来,成为各自独立的专门系统领域,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双方相持不下的焦点在于,是全部按照德国的教学计划,还是按照中国的方式加以变化?”学校专业负责人邱海霞老师对激烈争论的场面记忆犹新。最终中德双方各让一步,在德国教学计划中增加2个基础知识学习领域,用于弥补我国主要来自于普通教育的高职学生所欠缺的知识技能基础,其他的11个学习领域不变。“至于有些学习领域,虽然我们的学生今后基本用不上,但多学点总是好事;有些地方没有涉及,我们找时间补。”大家还商定由协会组织、模拟AHK考试进行统一的毕业考试,到时互派监考和评分教师。当年9月各校陆续开学,第一届高职实验班就这样在争论中起步了。

转眼两年过去了。其间我们进行了更加细致的行业企业调研。“我们决定对实验班的教学计划进行修订。这一次我们先干起来再向德国专家汇报。”教研室主任朱新宁老师说。“经过多次讨论,最后我们以德国人对专业能力的集成要求为基础,制订了有着双元制‘内核’,适应我国行业现状的五年制高职教学计划。”以“认识智能楼宇(小区)”为第一个学习领域,再设置公共安全系统(PSS)、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综合布线系统(GCS)等作为必学的学习领域,以满足我国用人单位对本专业人才的主要需求。同时学生根据需要可以选修其他1-2个系统。四年级下学期开设网络综合布线技术项目、监控与报警联动项目、电梯维保项目、智能一卡通项目等专业综合课程。五年级进行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修订后的教学计划删去了不适应我国的内容,强化了共性的部分,增加了我方特有的内容,还增添了因建筑、计算机、通信、控制等技术发展和相互渗透而带来的新变化,因而更加符合当时的行业企业要求。06级、07级的学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与重用。董伟是佳力图机房工程公司重点培养的后备项目经理,王飞在上海山特姆电气有限公司因工作出色已从生产部调到技术部,朱昊经常被派往全省各地负责技术调试,还有罗俊为、陈健、赵良顺等等也已成为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08级56个同学已在相关企业顶岗实习数月,受到企业极大的欢迎。江苏文强科技有限公司吕总十分满意:“凌花枝同学在公司负责招投标工作。她的标书做得规范、漂亮,现在我们的中标率大大提高。”何明昊、何光伟同学很自豪地告诉班主任“公司直接安排我们参与BA系统调试了”。

2009年以来,该专业学生连续四年在全国、全省技能大赛中获得金牌。楼宇智能化专业教学团队成为南京市教育局重点扶持的优秀团队。受此影响,我校其他高职专业如建筑设备、建筑工程技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等开始了借鉴德国双元制、面对中国岗位需求加以改造的本土化进程,高职课程改革由此全面推进,双元制迈出从“拿来”到“本土创新”的关键一步。新任德国专家凯夫勒认为学校“将德国的职教先进理念和中国的特色相结合”的做法十分可取,并在基金会2010年年会上做了专题报告。

四、创新——电子商务专业:自我奋斗、自力更生的双元制模式

我校五年制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开办于2002年。设立之初,缺少可以合作的企业资源,缺少专业实验实训设备,甚至连教师都是从计算机、财会等专业转行而来。对此,当时的电子商务教研室主任蔡薇感慨道:“当初很羡慕建筑专业的双元制,他们有德国的教学计划可以学习,有很多合作企业。而德国没有电子商务专业,所以没有现成的参考资料,几乎没有合作企业,怎么办?我们用了最笨的办法——按图索骥,就是翻开电话黄页,给一家家企业打电话,甚至在网上找企业的用人信息。教师下企业调研时,在写字楼里只要看到相关的公司,都会硬着头皮走进去跟负责人了解他们的用人需求。我们想尽一切办法‘走出去’联系企业,就这样,跟我们建立联系的企业越来越多了。”现在,电子商务专业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教学性实习体系。从入校第二年起,学生每学期都要到企业参加1-2个月的教学性顶岗实习,实习的内容和企业都是精心设计和安排的,从职业通识学习到泛商务类岗位实习,再到电子商务专业岗位实习,第五年进行就业性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在这种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毕业的学生蔡宁宁,2010年应聘家乐福(南京)超市市场部经理助理一职,作为唯一的职校生,与众多本科毕业生和有丰富经验的求职者同场PK,最终脱颖而出。蔡宁宁说,“上学的时候,学校曾经派我们到苏果超市从事基层的收银员、理货员、做价格标签等体验性的工作,就是这些基本的工作经历让我对一线工作流程了然在心,使我拥有了很多高校毕业生所没有的职业优势。所以,学校在顶岗实习上的高瞻远瞩,对于我们求职很有帮助”!

同时,我校电子商务专业紧抓“双元制”的核心就是校企结合、“重实践、重技能”,积极尝试将“双元”植入专业课程。课程建设起步于“网商社团”,由专业教师带领少数优秀学生试水网络推广和网络销售,积累了大量的实践案例和教学素材,并结识了许多电子商务专业人士。然后与企业合作,将案例归纳、提炼成为教学项目,成功开发出“网络商务实践”精品课程。课程负责人李燕老师娓娓道来,“我们做到了将真实的商业项目植入课程,整个学习过程是在开放的淘宝网平台进行的,学习任务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课堂教学围绕各小组承担的商业项目学习相关知识,分析确定工作方案。学生利用课外的社团活动进行项目运作。我们引入第三方评价,将商家的评价和淘宝网后台的流量数据作为学生成绩评定的重要指标。此外,还融合了电子商务技能大赛和考证的要求。”正是因为双元制理念的植入,我校的电子商务专业紧紧跟上了行业脚步,与西门子、苏果、五星等大型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培养了一大批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创业能力和教师的业务水平大大提高,近两年师生为企业和淘宝商家成功策划了多项网络营销方案,实现了企业、学生和学校三方共赢,在业内打响了知名度。

在没有德国相关专业可供借鉴、没有德国专家帮助的情况下,电子商务专业硬是在“双元制”里趟出一条道来,从无企业、无师资、无设备的“三无”专业,成为省级示范专业、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我们仍在继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相信在多方努力下,我们的专业会成为学校又一个双元制本土实践的典范!”

链接

南京高等职业

技术学校发展简史

1982年11月,中国教育部与德国巴伐利亚州商定,由当时的南京市教育委员会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合作,成立“南京建筑项目”,即南京建筑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1983年9月,学校瓦工、木工、瓷砖工三个专业开始招生。

1987年起,在基金会的帮助下,学校率先引入德国技术员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校一些工作两年的优秀毕业生和来自企业的优秀青工,被学校录取为二年制中专的学生。

1993年起,学校致力于“双元制”模式的推广与辐射,与国家住建部所属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合作,参照“双元制”教学模式编写了工民建、电气安装、管道工三个专业的《专业理论》《专业计算》《专业制图》《专业实训》共12本教材,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并先后为山东平度市职教中心、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培训师资、援建实验室及实训车间。

2000年7月,学校与南京市建筑工程学校合并成立南京职业教育中心,迁入位于河西的新校区。

2002年9月,学校在第七期长期专家施罗德先生的指导下,开办“以行动为导向”的电工、管道工专业实验班,与德国同步开展项目教学试点,并首次引进德国手工业行会(HWK)证书考试。

2005年,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南京职教中心升格为南京建筑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2006年4月,更名为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始了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

2006年6月,学校与博世西门子电器(江苏)有限公司签订了维修电工、售后服务两个中职专业联合培养协议,实践原版德国“双元制”模式。校企各承担50%的教学任务,并要求学生参加德国工商总会海外商会(AHK)上海代表处组织的证书考试。2008年增办工业机械工专业。

2006年9月,学校作为中国建设教育协会的顾问和牵头学校,主持借鉴德国学习领域课程模式的高职楼宇智能化专业课程改革试点。随后,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设备等专业加入试点行列。

2007年,学校全面推进五年制高职课程改革,开始了双元制从“拿来”、“改造”到“本土创新”的跨越。

2011年7月,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立项建设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为期两年的建设将再一次激发“本土化”双元制从跨越到超越的勃勃生机。

作者:张宁新 沈瑾

职校顶岗实习的建筑专业论文 篇3:

产教融合背景下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研究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需要为企业培养符合岗位要求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学生,该文以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紧扣电子信息类各专业的《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标准,探讨了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下《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研究。课程内容的重构和项目任务的调整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单片机;产教融合;教学研究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 研究背景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 号)等文件精神,高等职业教育需推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需要加大专业课程的改革,课程的改革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依托,课程实施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搭建教学平台、实训平台和顶岗跟岗实习基地。校企双方在合作共赢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共建生产与教学平台,企业派专家或工程师进驻学校,与师生共同研究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同时,学校派遣专业老师去企业现场开展教学,学习新知识和新工艺,做到教学相长。

产教融合的引进为培养适应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需要的双师型教师,为培育建设一批高水平高技能的教师教学团队提供了途径。高技能型学生的培养需要一支知识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为专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群策群力,并紧跟学生认知实习、跟岗顶岗实习,为学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和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提供保障。同时,由于企业行业人员的参与,能获得自己需要的技术型人才,并能让在职员工重回校园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技能。

产教融合可以实现专业建设对接产业行业人才需求。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在社会再生产的价值链中需要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对接实现人才供需融合,需要学校和企业体现各自的社会功能,承担各自的社会责任。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实现办学、育人、就业和发展的目标。

2 教学改革的原因

2.1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

《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在我校电子信息类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其为培养电子电气行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程目标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项目设计开发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电子线路板的设计与制作能力,最终使学生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制作方法;掌握简单电子产品的硬件电路搭建、程序设计和调试方法。学生毕业后就具备较强电子技术应用能力、电路设计、调试的能力,从而胜任岗位要求。

2.2 教学内容未真正对接企业用人需求

传统《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重视知识体系的搭建,首先介绍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存储组织结构,然后讲解I/O口的使用、定時与中断、串行通信和A/D与D/A转换,最后讲解单片机应用系统实践。知识点讲解中内容抽象枯燥,高职学生基础薄弱且没有工程实际案例的开发经验,所以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大。

实践课程所采用的单片机实验箱功能简单,硬件电路固定缺乏创新,只需编写简单的程序,连接几根导线就能完成任务。即使实验内容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需具备的岗位能力出发,也无法让学生完全了解单片机项目开发的流程,课程学完以后学生也不具备单片机技术的综合分析和设计能力。

2.3教师队伍缺乏丰富的工程开发背景

目前,我院教师队伍年轻,缺乏丰富的企业和科研所的工作经验,对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没有建立工程师的系统开发思维。另外,学校的教学任务重事情多,教师在对口挂职锻炼的企业工作时间短,教师在从事单片机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方面有待提高。

3教学改革的思路

3.1 重构知识体系

单片机教学改革的思路是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背景下,以学校和企业为主体,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进行教学。选取的典型的工程项目来自实际工程案例,重构整合课程编排和内容和编,采用任务驱动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工程案例的开发由企业工程师和教师根据工作岗位的需求来制定,实训教材或教辅可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教学团队深入企业,并在各大招聘网站搜集用人单位对单片机人才的岗位要求等相关信息,力求每个案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能对接到工作岗位的需求。

课程内容深度整合课内实验、成周实训、毕业设计,从学生认知出发,知识点按照先易后难,由零碎知识点到综合设计的步骤,循序渐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简单案例从单片机控制LED灯和蜂鸣器入手,让学生明白单片机控制系统在搭建单片机最小系统基础上布置外围设备,编写简单的程序就可实现简单的单片机控制系统。复杂案例以单片机为核心,以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为基础,从单片机控制矩阵键盘和交通灯出发,逐步引入串口、A/D和D/A转换等知识点,让学生掌握电路设计、程序编写和系统调试等方面的技能。创新案例以技能竞赛和企业课题为基础,让学生参与企业的实际课题,尝试参与企业项目开发的完整过程,为将来走向充满竞争力的社会积蓄经验。

校内教师和企业专家或工程师共同开发制定与生产紧密结合的实训教材或教辅。通过教师与企业人员合作,完成对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的实训教材的修改完善,形成校本教材。根据 1+X证书制度的试点,以产教融合、校企双向合作的形式,及时将新工艺、新规范充实进入教材内容,实现书证融通。

3.2 建设基于产教融合的高水平实训基地

为了建设高水平的实训基地,增进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确保学生的实习场所和实习质量,我校紧抓国家和安徽省建设一批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契机,引企进校,积极与 TCL 集团、科大讯飞等知名企业共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共同投资、共同培育,并在校内外建设高水平的实训基地。

我校加大科研平台建设,与科大讯飞共建了人工智能实验室;与TCL集团共建了智能制造实训室;与合肥好宜谷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了无人机实训室。另外,也建了一些生产性教师工作室,搭建了一个根植于校内的产教融合基地。

企业行业专家深度参与《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包括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实训、毕业设计等,落实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学内容对接企业项目。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和安徽省大学生职业技能竞赛,如智能车竞赛、电子设计竞赛、人工智能应用竞赛。

3.3推进基于产教融合下的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教师的培养,重视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鼓励教师去生产一线历练,加大教师到合作企业实践锻炼的力度,要求每年到企业参与一个月以上实践锻炼的专业教师数不少于专任教师总数的一半 。

学校邀请企业高管来校做专题讲座,如人工智能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经济社会发展与行业发展趋势,信息时代、人工智能时代对人力资源需求的发展趋势。邀请大国工匠、企业优秀员工来校现身说职业精神,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形成学校与企业共同育人共同管理机制,助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推进工作。

3.4促进横向技术服务

派遣相关教师到合作企业兼职,让教师在服务中寻找科研内容、与企业技术骨干在生产过程中共同寻找科研课题、在共同的技术攻关中获得技术专利等成果。扶持专业教师与企业合作的横向科研项目,选择在一部分基础好、技术力量强的专业(群)中培育攻关技术团队,改变教师参与横向技术服务的单兵作战现象,提高科研与服务能力。

学校制定了相关的激励政策,支持和鼓励教学人员参与电子信息类应用技术服务、横向课题研究,挖掘专业技术人员潜力,更好地进行科研与技术研究工作,为学校服务社会提供更优质的人才。

3.5 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改革的效果落到实处离不开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 为了使《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达到预期的要求,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理论考核方式,单片机课程考核采用实践技能考核的方式,其目的是了解学生对单片机应用系统掌握的情况。考核注重过程考核,从课堂出勤、实训态度、实训过程、实训结果、实训报告的撰写等多个方面衡量,体现学生的综合素养,突出实训教学的考评功能,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考评体系。实训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务实地撰写实训报告。最亮点的是重点叙述实训中遇到的问题,要求学生将自己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如实地记录下来,及时向老师请教。

建立针对双基检查标准的单片机试题库,试题库的类型至少包含5种。每个类型的题目题号用:Nij+m表示。其中i 表示所属能力点i,指标j表示题目第i能力点的第j 个知识点的第m道题。如N32+4即表示此题是《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的试卷库中第3个能力点之中第2个知识点的第4题。《单片机应用技术》试题库中的知识点和能力点的归纳由企业行业人员和校内教师共同制定。

4 结语

产教融合下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对《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进行重构和调整,教学内容来自实践工程中的产品案例,教学场地可以延伸到企业车間,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任务驱动法、现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在相关班级的改革实践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深切体会到自身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素养提升了,学生获得了成就感、满足感。然而,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研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文件,构建或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向继文.以应用为目标的单片机原理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3(22):49-54.

[2] 冯兴乐,张海鸥,孙朝云,等.基于校企合作纵横管理的单片机教学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8,40(5):61-64,74.

[3] 张子容.基于产教融合的《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科技视界,2020(9):39-40.

[4] 潘雅芳.行业学院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建设探索研究[J].高教学刊,2020(25):168-171,175.

[5] 张英.产教融合 深化校企合作——以苏州建设交通高职校建筑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35):44-45.

【通联编辑:王力】

作者:贾海云 王雨晨

上一篇:孔成形过程中的机械加工论文下一篇:职校激励机制的行政管理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