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远程会商系统论文

2022-04-15

摘要:黄冈市气象部门根据本地视频会议系统的现状和需求,利用现有的气象通信网络平台建成市县高清视频会议系统。通过该系统,市气象台可以与省台及下属台站预报员及时、充分地进行天气会商;可将国家局、省局、市局的业务远程会商扩展到县级,以及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和业务培训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可视化远程会商系统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可视化远程会商系统论文 篇1:

武汉市气象高清视频会商系统建设与应用

摘要:介绍了武汉市气象高清视频会商系统的结构、系统建设关键技术以及主要应用。在气象信息网络平台基础上,通过终端背靠背转发,实现省·市·区三级天气会商,开展行政会议及远程培训,同时实现了气象与政府应急办、水务部门的业务会商与工作交流,系统在气象业务服务与防灾减灾中发挥了作用。

关键词:视频会商;MCU;视频终端;建设;应用

1概述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气候变化极端事件如干旱、热浪、洪涝、寒潮等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且发生频次和严重程度呈明显上升趋势,气象灾害对武汉市的农业、水资源、生态环境、能源和公共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等构成严重威胁。

视频会商系统是气象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整个气象业务体系提供可视化交互服务功能。目前,视频会商系统已成为国家、省、市三级气象部门开展气象预报服务的重要平台,在气象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借助这种先进的多媒体视讯手段,天气预报专家们可开展各类实时预报会商,可看到各地实时图像和气象数据,上级可加强对下级的业务指导,也可促进上、下交互协作,有助于提高天气预报服务水平和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此外,视频会商系统也可作为日常行政会议、紧急工作部署、业务培训、技术交流等的重要工具。

2视频会商系统建设原则

随着IT技术特别是H.264视频编解码技术的发展,高清视频已经成为新一代视频会议系统的一个标志性指标。视频会商系统设计应具有超前意识和较高的科技含量,考虑到今后的扩容、安全及可靠性,且满足今后发展的需要。在武汉市气象视频会商系统的建设中,满足以下原则。

1)先进性:系统建设遵循国际、国家标准和国内通信行业的规范要求;技术上符合视频通信行业发展趋势;产品选型确保采用当前成熟技术,确保技术不落伍。

2)开放性:系统建设符合H.323和H.320标准协议;采用标准视音频编解码协议和开放式标准设计,同时在设备选型上兼容标准的视讯系统和设备,确保与任何其他厂家产品有效互通。

3)可靠性:系统建设必须具备安全性,软件系统不易感染病毒,硬件系统不过分依赖对工作环境,同时要求系统设备安装使用简单,能够全时间段无人值守稳定工作。

4)经济性:性价比和经济性是武汉市气象局天气会商系统综合平衡的要求,建设中既要选择现金技术先进设备,又要考虑到“够用就好”,选择最经济最有效的建设方式,尽量使得性价比在达到最优。

5)业务兼容:除了基本视频会商功能之外,该系统还需要根据武汉市气象局现有气象业务服务环境,能够支持附加业务和功能扩展,有效兼容,适应武汉市气象局其他不同业务建设和使用需求。

3武汉市气象视频会商系统建设

武汉市气象局2010年已建成省一市气象高清视频会商终端,根据湖北省气象局要求开展省一市之间天气会商,但是武汉市辖各区气象局无法参与全省或全市天气会商。

武汉市气象高清视频会商系统的建设,实现了省一市一区的天气会商与会议培训,同时实现了武汉市气象局到武汉市应急办、市水务局的业务会商与工作交流。

3.1高清视频会商系统的结构

武汉市气象视频会商系统主要由MCU、会议控制平台、视频终端、音视频控制矩阵以及网络支撑系统组成。武汉市气象视频会商系统包括:1个市级高清视频会商系统控制中心,1个市级会场(控制中心),7个区级高清视频终端,扩展建设延伸到武汉市政府应急办、武汉市水务局等部门。

武汉市气象视频会商系统建成市、区二级模式,市局MCU对区局及有关单位视频终端进行管理,召开市、区气象视频会商,同时通过终端背靠背方式将省、市会商信息转发到各区气象局终端。该系统满足1080P30帧分辨率双向传输,不仅主流视频源收发协议一致,辅流协议也达到1080P30帧分辨率的要求。武汉市气象高清视频会商系统整体结构如图1。

3.2视频会商控制中心

在武汉市气象局建立视频会商MCU和视频会商接人控制平台服务器,用于终端接入管理和会商会议召集控制,提供接入点音视频控制、状态监视、网络状况和设备状态监控等信息,并对监测信息统一规划和集中管理。

高清视频会商系统控制中心依靠现有气象广域网将各区视频终端接入到市局MCU。

武汉市气象视频会商系统控制中心位于市气象台,其结构如图2。

3.3视频终端

在市局主会场和东西湖、蔡甸、黄陂、新洲、汉南、江夏6个区气象局配置高清视频终端设备,通过点对点或多点的形式展示视频会议效果。各区气象局会场能同步收听收看省局或市局声音和图像,市局主会场可任意选择观看区局音视频内容。

根据防灾减灾应急气象服务需求,分别在武汉市政府应急办和武汉市水务局等相关单位建设了视频会商终端,通过武汉市政府政務专网接人市气象局气象视频会商系统,根据需要开展天气、水文、防汛会商以及应急服务调度。今后根据工作需要逐步接入武汉市环保、国土规划、园林林业等相关单位,开展应急会商。

武汉市气象视频会商终端连接示意图如图3。

3.4传输网络

武汉市一区高清视频会商系统网络环境主要基于现有气象业务广域网络,根据高清会商系统对网络传输时延、抖动敏感的特征,区级高清会商视频终端网络接入应当尽量靠近广域网路由器,以减少视频数据传输跳数,简化传输路径,从而降低网络传输时延。

4武汉市气象视频会商系统关键技术

4.1超强纠错技术

高清视频会议系统采用厂商研发的超强纠错2.0技术,应用这一先进技术,在武汉市气象局现有广域网基础上保证QoS,允许5%的网络丢包率视频会议流畅进行。

从武汉市高清视频会商系统运行半年多来看,超强纠错技术让确保了Qos,5%以下的网络丢包率,图像基本正常,几乎察觉不到;10%网络丢包率,图像可接受,图像有轻微卡顿;20%网络丢包率,图像传输质量较差,但是语音传输尚好,可继续召开语音会议。

4.2断线恢复技术

武汉市高清视频会议系统采用了断线恢复技术。因为种种原因,网络传输中断也会偶尔发生,断线恢复技术确保在30秒内只要网络传输恢复正常,天气视频会商或其他视频会议能够立即恢复继续进行。当然,如果断线时间过长,超过了30秒,终端联系不上MCU,将退出当前会议。当网络传输恢复正常后,需要通过重新呼叫终端继续参加会议。

除了网络传输引起的断线之外,因为设备异常或者断电等特殊情况也会造成会议中断,当设备故障恢复或者供电恢复后,不论是终端原因还是MCU原因,会议均会自动恢复,继续进行。

4.3智能调速技术

武汉市高清视频会议系统采用了智能调速技术,应用这一技术,在视频会议过程中,相应的系统服务模块会实时统计当前网络传输和音视频传输的丢包情况,当监测到丢包率大于此前根据网络请况和视频会商业务需求的设定条件时,视频会商系统会立即启动相应的智能调速策略,依据其策略方式进行调速,确保在不稳定网络情况和少量丢包率的情况下达到最佳效果。此外,只能调速技术也能自动侦测当前视频会商系统占用的网络带宽变化情况,系统服务模块在后台自动选择最佳图像分辨率,确保现有视频会议良好的视音频质量。

4.4丢包重传技术

武汉市高清视频会议系统采用丢包重传技术,其原理是使用确认和超时应答机制,确保在不可靠网络和其他服务的基础上实现可靠的音视频的信息传输。发送方实时发送信息帧,如果发送方在发送后一段时间后,仍然没有及时收到确认帧,发送方会认为有丢包发生,于是会重新发送相关的音视频信息,直到收到确认帧,这样能够确保视频会议的高流畅性。

5武汉市气象视频会商系统的应用

5.1应用场合

武汉市气象视频会商系统主要应用于四个方面:

1)省-市-区天气预报会商。武汉市气象会商系统终端背靠背方式将省-市(或省局转发中国局)会商信号通过MCU转发到各区气象局终端,或是单独召开市一区气象会商,加强上级预报指导。

2)气象部门工作会议。视频会议系统相对于传统的电话、邮件等传输方式,有着及时便捷的明显优势,高清效果也能更准确更详尽地传达各种会议精神。

3)远程视频培训。随着武汉市气象局的不断发展,相关的新业务逐渐增加与扩展,业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业务培训的频次和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培训方式费时费力,高清视频会商系统恰恰能够满足当前的武汉市的业务培训需求,且能大大降低培训成本。

4)跨部门业务会商与工作交流。武汉市气象局气象视频会商系统不仅仅能实现气象部门内部天气会商,同时可以实现与武汉市政府应急办和市水务局开展会商与工作交流。今后根据工作需要,武汉市气象高清视频会商系统终端将逐步接人武汉市环保、国土规划、园林林业等相关部门,实现更多领域更大范围的业务应用。

5.2会议控制

视频会议管理平台通常安装在机房,通过机房的不间断电源供电,配置好后,无需对硬件进行操作,平时召开会议都是通过WEB远程登录会控管理平台远程操作。

会控主要包括建会或预约会议,会议特效控制、广播、终端控制等,所有功能通过会控平台SMC来实现。会控平台根据视频会商要求提前配置相應会议模板。

6结语

武汉市高清视频会商系统的建设,实现了省一市一区气象数据和音视频交换,加强了业务人员的上下沟通交流,有助于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同时,视频会商系统作为日常行政会议、工作部署、业务培训、技术交流的重要工具,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武汉市气象局利用气象视频会商系统在加强跨部门合作中进行了探索,实现了与武汉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业务会商与工作交流,今后将在更多领域开展合作应用,这将进一步推动武汉市气象局信息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气象业务服务与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作者:尹常红 袁文波 胡雅超

可视化远程会商系统论文 篇2:

市县气象视频会议系统建设与应用

摘要:黄冈市气象部门根据本地视频会议系统的现状和需求,利用现有的气象通信网络平台建成市县高清视频会议系统。通过该系统,市气象台可以与省台及下属台站预报员及时、充分地进行天气会商;可将国家局、省局、市局的业务远程会商扩展到县级,以及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和业务培训等。该文主要介绍了黄冈气象视频会议系统的业务需求、系统组建、功能、特点以及该系统在天气会商、视频会议等业务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硬件视频会议系统;高清视频会议;天气会商;系统建设;应用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Video Conference System at City and County Meteorological Bureau

YANG Fang,LI Guo-hua

(Huanggang Meteorlogical Bureau of Hubei, Huanggang, 438000, China)

Key words:hardware video conference system; high-definition video conference; weather forecast conferences; system construction; appli? cation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和公众对气象服务,特别是对气象为防灾减灾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我市公众气象服务和防灾、减灾决策服务对天气预报在服务范围、预报时效和准确率等方面的要求,依托气象业务宽带网建成市级气象视频会议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市-县气象部门实时业务交流;将国家局、省局、市局的业务远程会商扩展到县级;支持全国性的远程视频会议和技术培训的实施。对于发挥国家级和省级天气预报中心对市(州)气象部门、县级气象部门的指导作用,提高我省各级气象台站天气预报准确率,特别是在灾害性天气的联防和预警中发挥作用,更好地为全省各级政府决策、工农业生产、防汛抗旱提供及时、主动、准确、优质的气象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气象视频会议系统现状和需求

1.1黄冈视频会议系统的现状

湖北省气象局已于2004年建成“省-市气象视频会议系统”,通过该系统可每天进行省市两级远程天气预报会商或远程视频会议,对于省级气象台对市级气象台的指导,发挥灾害性天气联防和预警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市县两级气象部门视频会议系统一直处于空白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市级气象台对县级气象站的指导作用,不利于市县天气预报联防和预警,不能满足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因此组建“市-县视频会议系统”是气象部门一项紧迫的任务。

1.2系统设计需求

为满足当前气象业务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预报准确性、提高行政办公效率、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决策反映能力以及展开多媒体远程教育等,利用现有气象宽带通信网络和多媒体通信技术,建成以黄冈市局为中心,连接湖北省气象局和辖区内9个县(市)气象局的高清气象视频会议系统。市县高清气象视频会议系统既要完成异地预报员共同参加的天气预报会商,不仅实现多方交互式会议场景和预报分析材料的同时传输,各级分会场及发言人切换方便,同时要实现省、市、县级气象局甚至国家局的多级级联[1],还有气象系统的远程视频工作会议、业务技术培训等。

2气象视频会议系统的组建

黄冈气象视频会议系统采用MCU(TANDBERG Codian 4505)多媒体会议控制单元作为主会场服务器,上行通过6M SDH线路与省局的MCU级连,下行通过2M SDH与辖区内9个县(市)气象局高清终端连接,为保证与省级系统级联的兼容性,黄冈局主会场选用了TANDBERG C60编解码器,县级分会场选用了TANDBERG Quick Set C20高清视频终端。黄冈市县所有的视频终端通过市局MCU组成一个基于气象专用骨干网络的视频会议网络,见下图1。

图1黄冈市气象局视频会议系统基本结构图

该系统为基于H.323协议的硬件视频会议系统,其组网结构是星型二级结构,由市局MCU连接省局MCU和管理下级单位,辖区内各县(市)台站分会场采用的视频终端都由市局统一对网络资源和视频会议系统资源进行管理和配置,从而达到分布式资源和集中式管理的完美结合,所有视频会商设备均满足ITU-T关于视频会议的各项标准,整个系统在稳定性、可靠性以及使用的易用性等方面均能达到最优化的组合[2]。系统建设完成后,市局MCU既用于单独召开辖区内各县(市)台站的视频会商会议,视频影像画面随着发言者的切换而切换,语音信号则是由MCU来进行混音处理后再送往各点;又可通过与省局MCU的级联,使各县市台站能收听、收看中央-省、省市间的视频会商会议,实现了国家局,省局,市局,台站的可视化会商。

4视频会议系统主要功能及特点

4.1系统主要功能

4.1.1天气会商

预报会商是制作天气预报的重要环节。黄冈市县气象视频会议系统的建成实现了中国局、省局会商会议对市、县各台站的转播,使得各级各专业技术人员有了与高层次人才对话的机会,对提高基层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具有深远影响。各级气象台站同步会商、实时分析气象资料,信息能得到及时反馈[3],特别是在有转折性或者复杂性天气过程期间,随时可以进行会商,一旦确定为灾害性天气,及时告知广大群众及有关领导,尽量减少灾害性天气所造成的损失,尽可能提高本地气象预报服务水平和防灾减灾服务的应急能力。

4.1.2视频会议

市县气象视频会议系统的建立,使得本地辖区内的各县(市)台站的参与人员能坐在各自的会议室就可以看到、听到国家局-省局、省局-市局的会议实况,使会议内容和精神及时、准确传达给相关人员;同时对于市局召开的各项县市重大业务会议,需要进行会商的每个会场均实现了双流,电子文稿和视频影像可以同时同步传输;该系统的建立,有效克服了空间、时间等限制,大大节约了会议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本地各部门、各县市气象局联合开展天气预报服务、人影指挥作业、灾情监测以及业务指导、设备维护等提供了有利的支撑[4]。

4.1.3业务技术远程视频培训

为进一步提升气象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气象部门的新增业务及业务调整也随之增多,为满足现代气象业务发展的需要,组织业务、技术人员进行相关的学习和培训必不可少。利用该系统,可方便市县气象部门开展技术交流、学术讲座、专题报告、新技术培训等,为提高全市气象部门职工综合素质创造了基础条件,为进一步提高业务素质、业务技能奠定了基础。

4.2系统特点

4.2.1高清视频会议系统

高清是一种高质量的图像分辨率,具备高清能力的终端视频垂直分辨率达到或超过1280×720(720p)或者1920×1080(1080i),达到832kbp~4Mb的速率接入会议,视频的宽纵比为16:9。高清视频会议系统是双向、互动的过程,在网络中实时、双向地传输音频和视频数据。为实现高清视频技术,会议中所有的终端都必须是高清兼容设备[5]。该系统市局端使用TANDBERG MCU 4505和C60编解码器以及中央控制矩阵、大屏幕背投显示系统和电视墙组成;县(市)局端使用TANDBERG Quick Set C20高清视频终端,显示系统用高清电视机。TANDBERG Codian MCU 4500系列是业内领先的全高清多媒体会议桥,采用易于使用的多功能管理界面,在视频和音频方面的表现十分卓越。TANDBERG C60编解码器是新一代1080p高清视频协作引擎,它具有出色的集成特性,支持客户将高清视频和协作机制灵活地融入到更多的团队应用中;县(市)视频终端设备选用TANDBERG Quick Set C20,它通过一个部署简单、管理方便、易于使用的系统实现全高清1080p视频[6]。

该系统所配置的设备从摄像机、编解码器到MCU等均为高清产品,与传统标清视频会议系统相比,它可以提供更高的视频分辨率,更清晰的图像和更流畅的画面,从而提升会议协作的应用效果,能够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会议体验。

4.2.2面向业务需求的桌面延伸

在一些专家无法到达会议会场时,可通过远程WEB方式观看会议过程,还可直接加入会议,这就由于硬件视频会议系统具有向桌面扩展的能力,通过流媒体组播技术,局域网内的普通电脑在允许的情况下均可观看到会议的实况直播。

4.2.3集中管理模式

在市县气象视频会议系统中,市局MCU作为核心,可通过WEB方式进行登陆和管理,控制辖区内县(市)会商会议的有序进行。它可同时控制多个视频终端参与会议,实现召集与会者而无需各分会场主动呼入的功能,并能够制定任何一个视频终端为会议主持人,也能够设置成为争用主持人模式等[7]。任一会场都可以作为发言会场,通过市局MCU的管理和调度使得所有会场都可以收看发言会场,同时还允许其他会场提问或回答发言会场的问题,所有会场都可以收听到问答的声音,提问会场也可以转换为发言会场。市局管理员可在会议进行或者开启会议的时候锁定会议室,不允许其他人随意进入会议。管理员也可以让与会者立刻离开当前会议室。会议主持人可以控制其他与会者视频会议的界面保持一致、只有通过了会议室管理员的允许才能够发言等[8]。

5系统应用效果

黄冈市县视频会议系统自投入试运行以来,多次进行省局、市局、县局视频会商及会议,系统运行稳定,操作方便。面向辖区内县(市)气象局实时转发国家局-省局、省局-市局的会商及会议时,县局终端声音效果好,传输活动图像延迟小,双流技术可用,会商专用计算机所调用的气象资料清晰,如地面高空等值线条,云图和雷达图的层次等[9];市-县进行会商或会议时,声音和双流效果均良好,图像清晰,声音流畅,画面无马赛克及拖尾等现象;该系统的建成,为提高县级气象台站业务人员的预报水平和业务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满足了本地实际业务对可视化会商会议系统的需求。

6结束语

利用气象业务专用网络建立的市县气象视频会议系统,为气象部门之间的业务沟通和交流提供了平台,它不仅改善了市县气象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机制,同时提高了本地气象部门办公会议效率,在天气预报会商和远程业务技术培训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效果,在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防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系统的建成,实现了本地县(市)与省市会商会议系统的对接,推动了市县两级气象事业信息化的发展,提高了县级天气预报的能力,也从总体上提高了本地气象现代化服务的总体水平。

参考文献:

[1]蒋慧琴,秦荣茂.业务视频会商及会议系统的设计与构建[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8,(4):148-150.

[2]王光辉.远程视频会商系统建设[J].网管员世界,2010,(15):48-49.

[3]杨挺.新疆气象局视频会商系统建设及应用[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9,3(B08): 67-69.

[4]李春艳.谈视频会议系统在西藏气象部门的应用及其发展[J].科技资讯,2010,(12): 23-24.

[5]朱敏,叶田,李坤,刘剑晖.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在淄博气象中的应用[J].山东气象,2011,31(2): 42-45.

[6] TANDBERG官方网页[OL].http://www.tandberg.cn.

[7]何拥凤,袁正国,刘小钢,等.江西省气象局省市县三级可视会商系统建设方案[J].科技广场,2009,(1): 169-170.

[8]关晓军,欧建芳,袁志福,等.青海省气象局视频会商会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青海气象,2009,(4): 48-50.

[9]江彩英,叶月珍,黄永玉,等.南平市气象局视频会商系统建设[J].气象科技,2007,35(4): 610-612.

作者:杨芳 李国华

可视化远程会商系统论文 篇3:

江苏: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

近几年来,江苏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有关“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以农业现代化工程为总抓手,坚持“四化”同步发展,加快推进信息化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全省农业信息化取得了长足进步,有力推动了全省农业现代化进程。

江苏农业信息化做法

为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江苏紧密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探索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主要做法有以下五个方面。

1.抓政策引导,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多年来,江苏省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将农业信息化服务覆盖率、乡镇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健全率列为全省农业现代化进程监测指标,充分发挥江苏科教、经济和技术优势,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中的应用。2005年、2010年省政府先后印发《关于实施农业信息服务工程的通知》、《关于实施农业信息服务全覆盖工程的通知》两个专门文件,明确全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目标和重点,组织实施农业信息服务工程。南通市出台了物联网技术应用重点项目补助办法。睢宁县为推广“沙集模式”,先后出台多项扶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和政策,建湖、滨海等出台了农产品电子商务补贴政策。

2.抓科学规划,确保建设有序推进。2000年以来,江苏省农委紧紧围绕农业现代化建设,组织专家和信息工作人员深入农村和农业生产一线,全面了解广大农民、基层农技干部和各类农业市场主体的信息化需求,研究分析发展现状和趋势,确定江苏省“十一五”期间以信息服务为主、“十二五”期间信息服务与信息技术应用并重的发展思路。坚持与农业部信息化发展规划相衔接、与全省经济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相一致的原则,先后制定了2005—2007年、2008—2010年江苏省农业信息服务工程建设规划、2011—2015年江苏省农业信息服务全覆盖工程建设规划,明确不同阶段江苏省农业信息化的目标任务和建设重点。南京、无锡、丹阳等不少地方也认真组织制定规划,保障当地农业信息化工作有序开展。

3.抓项目实施,推动面上工作发展。项目带动、示范推广是加快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十一五”以来,江苏省级财政先后投入巨资,组织实施“三电合一”、“12316”三农热线及短信服务、“四电一站”、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农产品网络营销、农业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省级农业产业化(物联网平台)、智能温室、智能农业等一批项目,有力推进了农业信息化发展。及时总结各地农业信息化项目建设模式和典型经验,宣传推广了沭阳花木网上销售、丹阳生猪智能化养殖、宜兴水产智能化养殖、丰县农业信息服务、常熟农村“三资”管理等一批信息化示范项目。各市县也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实施了一批农业信息化项目,泰州、南京、无锡、宜兴等地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和物联网项目建设。常州康乐农牧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大群母猪智能化管理项目,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母猪产仔率和疫病防控水平,经济效益显著增加。

4.抓资源集聚,形成信息工作合力。农业信息化工作内容广、涉及部门多、科技含量高,需要融汇各方资源,才能形成合力快速推进。在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地农业部门积极争取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支持配合,在农业信息化规划论证、工程立项、资金安排等方面,争取发改、经信、财政、科技等政府部门支持;在平台建设、软件开发等方面,争取移动、电信、联通等通信运营商和IT企业支持;在项目建设、资源建设、用户发展、业务培训等方面,争取民主党派、妇联、相关涉农部门及科研院所的广泛支持。目前,江苏省已初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格局。

5.抓体系建设,保障工作有力开展。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改善服务条件是农业信息化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江苏省不断完善市县农业信息化工作职能机构,加快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建设,积极发展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每年在阳光工程、农民创业等培训中安排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对广大农民的信息化知识和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培训,每年平均培训3万多人次,初步建立了一支覆盖全省农村的农业信息化服务队伍。泗洪、沭阳、丰县、东台等地编委发文要求在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增挂农业信息服务站牌子,明确专人从事农业信息服务工作。省里制定农业信息化发展评价指标,建立项目绩效考评机制,每年对市县开展专项考核,有力保障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江苏农业信息化的成效

1.服务平台不断完善。着力打造省级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了江苏农业网、为农服务网、优质农产品营销网、“12316”惠农短信和《农家致富》手机报等现代新型信息化服务平台。大力推进市县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全省90%以上县(市、区)建成“四电合一”(电视、电台、电话、电脑网站)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48个市、县(市、区)建立了“12316”为农服务工作站,“12316”惠农热线及短信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盐城市整合农业专家热线、农家致富手机报、农信通短信等,打造了移动农业信息专家平台。完善镇村农业信息服务站点建设,全省近80%的乡镇建立了符合“五个一”标准(一间房、一套上网设备、一个信息发布栏、一本服务台帐、一套服务制度)的农业信息服务站,3000多个行政村安装了“农业一点通”触摸屏信息服务终端。江苏省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数量较多、功能较全,较好解决了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常州市实施了“农视通”工程,丰县完善县乡村三级网络远程视频直播系统。

2.技术应用逐步深入。加强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智能生产有了可喜进展。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动植物生育参数和环境因子数据,在动植物生育模型和专家决策系统支持下,实现实时远程调控生育环境和生产过程智能化控制。在畜禽养殖领域,全省规模养殖场广泛推行养殖环境因子远程调控和预警预报,研发应用了母猪定量饲喂、发情侦测、防疫标识、繁育、粪便清理等环节个性化、智能化、精准化控制系统,减少劳动用工30%以上,并有效提升了养殖和疫病防控水平。在园艺生产领域,全省各地建设了程度不同的智能温室,实时监测调控光、热、水、气、肥等环境因子,使产量和效益提高10%以上。积极推进肥水一体化自动喷滴灌,消化引进花卉播种、间苗、移栽、分级智能化系统,开展工厂化智能生产。研发食用菌智能化生产设备,大面积推广使用生产环境监控系统,大幅减少搬运、巡查等劳动用工。在水产养殖领域,在螃蟹、河虾、河豚等高附加值水产品主产区大力推广应用以调控水体溶解氧为主要目标的智能控制系统,有效提高了水产品规格、产量和质量,效益普遍提高10%以上,同时有效减少了水体环境污染。在大田种植领域,研发建立水稻、小麦等主要农作物目标产量栽培管理专家模型和作物生物质(如叶绿素)含量、环境因子感知设备,实现栽培管理定量化、精确化,积极发展“精确农业”,据测算,减少农药、化肥等农资投入10%以上,亩均增产5%-10%。目前已在江苏省金坛、武进、常熟、高邮、江都、如皋等县(市、区)及省外大面积推广。积极推广应用智能茶园防霜装置。据初步统计,2013年江苏规模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面积比例达10%左右。2011年,江苏省无锡市被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列为全国三个农业物联网示范区之一。2013年,无锡市、常州市、宜兴市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宜兴市水产养殖溶解氧智能监控设备被列入2013年省农机补贴名录。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化领跑全国,有力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3.电子政务全面普及。利用信息技术,着力改变传统为农管理服务方式。一是网络应用不断深化。不断强化农业网站政务公开、网上办事、投诉举报、在线交互等功能,江苏农业网在农业部组织的全国农业网站绩效测评中,连续多年位居前列,在省政府网站绩效测评中连续七年被评为优秀政府网站。2013年被省委宣传部、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评为2013年度新媒体创新奖。常州、南京、仪征等许多市县农业网站在政府考核中经常名列前茅。省农委建设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实现行政权力行使流程标准化、处理网络化、结果公开化;积极推进统计、项目申报评审等业务工作网络化,扬州县域耕地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在全国推广,全省50多个县(市、区)推广应用农村集体“三资”、土地流转管理软件;南京、丹阳、宿迁、泰州等20多个市县建成农产品生产远程监管系统,省农委,无锡、常州等地农业部门还开通了政务微博、微信,增强了农业部门应急指挥调度能力。二是质量监管有长足进步。近几年来,江苏各级农业部门集成应用电子标签、条码、二维码、传感器网络、移动通信和计算机网络,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平台建设,全过程、多方式采集、贮存农产品生产现场、环境因子、投入品使用和检测结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供需求者查询,真正实现农产品 “来可追溯、去可跟踪、信息可保存、责任可追查、产品可召回”,为农产品质量问题追溯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力提升了江苏农产品质量监管水平。目前,省农委建设了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和生猪屠宰远程监控平台。常州、扬州等十多个市县开发应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江阴市以RFID(射频识别标签)为主要信息载体,建立了“放心肉”安全信息追溯平台,构建“从养殖场到餐桌”的追溯系统。宿豫区建成禽类防疫视频监控系统,全面、直观、实时采集禽类生长、环境和疫病防控信息。泗洪县、江阴市奶牛全部使用动物标识,提高了生产管理和疫病防控水平。三是指挥调度能力较大提升。多年来,江苏加强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管理领域应用,省市县乡建立了一批现场监视、生产监管、森林防火、节水灌溉、疫病防控等农业指挥调度系统,大幅提高实时、全面掌握农业生产信息的能力,初步实现农业生产指挥调度的可视化、快速化、科学化和广覆盖,有力提高农业部门指挥调度能力。2007年,省农委在全国率先建成了省市专线视频和互联网视频系统,开展远程监控、诊断,举办视频会议,农业行政工作部署快速化、网络化、数字化水平明显提升。南京市农委建成集防火信息管理、应急指挥于一体的森林防火远程监测及应急通信指挥系统,实现网络化远程监控,开展视讯会商、现场扑救指挥部署。泰州、丹阳、金坛、太仓、建湖等地建成连接高效农业生产基地的指挥调度系统,实时掌握农产品生长、环境动态,开展预警预报等生产指挥调度。常熟董浜镇建成覆盖全镇的智能化灌溉调度系统,对全镇万亩蔬菜示范区、优质水稻种植区、葡萄果品生产区进行智能节水灌溉,既节约用水成本,又节省劳动用工,同时还达到科学化、集约化调度水资源的目的。

4.电子商务蓬勃开展。全面开展农产品网络营销技能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网络营销水平。大力组织农业市场主体上网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在知名电子商务网站开设网店,建成70多个农业特色网站。农产品网上营销氛围日浓,“沙集模式”叫响全国,丰县苹果、沭阳苗木、苏州阳澄湖螃蟹、无锡水蜜桃、高邮咸鸭蛋等特色农产品上网营销蔚然成风。高淳区在淘宝网开设省内首家县级特色馆——“特色中国高淳馆”,主要销售固城湖大闸蟹。泰州在5月下旬也开设了“寻鲜之旅”主题的泰州馆。苏州优尔集团着力打造“淘豆”网购品牌,以“会员定制食品”为电商流通模式,网络营销发展迅猛。常州凌家塘、无锡朝阳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展农产品刷卡电子交易。南京众彩农产品批发市场利用分析系统开展农产品市场行情(价格)分析预测,引导农产品流通经营。利用网络、电话,扬州惠生活、苏州南环桥批发市、无锡天蓝地绿公司、南京市优质安全农产品协会、江阴菜菜网等开展农产品订购配送业务,实现“田头到餐桌”无缝对接,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2013年全省利用网络营销农产品达150亿元以上。

今后一段时期,江苏省各地将认真吸收借鉴国内外农业信息化建设经验,结合现代农业建设发展需要,进一步明确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思路、发展重点、主要措施和政策建议,加快农业信息化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建设。

作者:江苏省农业信息中心

上一篇: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论文下一篇:混凝土裂缝原因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