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论文

2022-04-26

【摘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在乡镇卫生院实施以来,对于乡镇卫生院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对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更是一种挑战。通过对新农合在乡镇卫生院中实施之后,给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行阐述,以促进乡镇卫生院的向前发展。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论文 篇1:

从乡镇政府角度看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执行偏差

【摘要】自2009年中国做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被确立为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15年。新农合已惠及亿万中国农村居民,同时在新农合在制度的落实,政策执行中也暴露一些问题。本文从乡镇政府角度分析新农合制度的执行偏差,为基层更好的落实新农合制度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乡镇政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执行偏差;建议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及执行状况概述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1938年陕甘宁边区创办的“保健药社”和“卫生合作社”起源。到l955年前后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确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框架山西高平县“米山乡”模式。1976年前后,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达到巅峰,但截至1990年前后,我国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从过去的90%左右下降到了5%左右,该制度已无力承担我国农村地区庞大人口的医疗保健重任。合作醫疗制度的发展进入了最大的瓶颈期。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惠农政策自2003年试点实施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近几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人数一直维持在8.3亿的高位,参合率历年稳定在95%以上,并有所提升,新农合制度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拥护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已经基本实现了惠农助农的目的。然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执行也存在着诸多偏差。下面将从乡镇政府执行的情况来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执行的偏差。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执行中存在的偏差及改善途径

乡镇政府作为处于我国政府体系的最低层次的政府,直接面向社会基层,具体负责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同时,负责将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愿望传输给上级政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执行在乡镇政府层面和最广大的老百姓有了直接的对接。在这种执行和对接的双向沟通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执行中存在以下几项主要偏差。

1、阻滞性执行

主要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执行中进度缓慢、效果不佳。行政机关的政策传达问题一直是政府行政效率提高的重大阻碍,近年来随着中国政府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政策传达执行的效率有了明显提升。尤其是地级市以上的此类现象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观。然而,乡镇政府在政策的执行中阻滞现象依然明显存在。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执行中不难发现此类问题。以全国百强县山东省寿光市(县级市)为例,该市自2004年开始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10年该市才基本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全面覆盖。作为全国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该项政策的最终全面落实经历了七年的时间。在具体调研中我们同事发现,农民由于对政策认识不充分,依旧存在参与积极性不高的现象,随着近年来新农合农民个人缴费标准的提高,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再次显现。导致新农合惠民覆盖面减小。总结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地方政府在政策推进过程中存在乡镇政府的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执行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乡镇政府未能将政策精神以及惠农方式的具体信息以有效地、便于农民理解的方式传达下去,导致农民不能充分了解相应的政策细节,降低了参与的积极性。延长了政策执行的周期,影响了政策执行的效果。

阻滞性执主要表现在政策执行的效率低下。绩效评估是考核和促进行政效率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新农合政策的具体执行中,乡镇政府需要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本着务实高效的原则制定合理的执行目标,并且对目标完成状况做好相应的绩效评估。采取科学的评估方式。采取适当的执行行为的“执行过程”评估与对执行后的问题解决程度和影响程度的“执行效果”评估紧密结合的方式,系统、科学、完整的进行新农合执行绩效评估,提高政策执行效率。

2、机械化执行

主要指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执行中,过分禁锢政策本身,不能因时因势灵活主动,教条的执行政策。乡镇政府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执行中,存在过于僵化拘泥于政策本身,将自身定位于单向的政策传达单位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过分依赖于上级行政机关的政策传达内容,未能结合自身区域的具体实际,采取切实有效的调研、论证和政策提升措施。导致政策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在惠及农民的过程中政策的实际效用就被削弱。

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主要行政职责是贯彻落实上级政府的行政要求,但是并非乡镇政府丧失自身的自主性。作为政府联系广大农村群众的第一纽带,乡镇政府在新农合政策执行中充分贯彻上级政令的同时,更要在充分调研,了解事情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充分发挥自身在新农合政策执行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的让新农合政策惠及当地群众。

3、选择性执行

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执行者对政策本身不能全面切实执行的一种行为。主要表现在对政策内容根据自身的利益和价值观进行歪曲肢解与对政策本身内容实质的片面理解或误解。政策执行主体是政策执行的直接实践者,是政策决策者和广大政策对象的桥梁。乡镇政府作为政策的执行者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选择性执行现象必然导致政策执行偏差。然而这种现象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同样存在。对于政策本身的目的与作用理解不透彻,对于政策的执行要求把握不准确,导致对于政策的片面理解与误解。甚至,个别乡镇政府因自身以及相关人员的利益有意曲解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选择对于自身有力的内容进行大力实施,忽略对自身作用微小的内容,从而破坏了政策的整体协调性。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执行中对于新农合定点医疗单位的选取个别乡镇政府违规操作,不能公开选拔资质达标、条件合格的医疗机构就是一个典型体现。

在新农合政策的执行中,乡镇政府需要充分树立服务意识,把广大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放在政策执行最重要的位置。提升公共决策的质量,增强执行对象的可操作性和适应性。在充分理解政策、贯彻上级政府要求之外。乡镇政府自身需要建立完善的决策体制,包括科学民主决策的程序制度、组织结构制度、决策咨询结构制度、最终拍板制度、评估制度以及决策纠偏和决策责任制度。以克服在政策执行中破坏政策完整性和曲解政策的现象。

4、单一性执行

即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执行中缺乏整体性推进的相应配套措施,让政策孤立,政策效果大打折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实施以来各地在摸索经验,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由于政策执行中缺乏整体性推进的相应配套措施,导致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在实施中存在筹资不畅、保障水平较低和报销程序繁琐等问题。总结这些问题可以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执行中乡镇政府政策缺乏后续性的执行动力和推进执行政策的后续措施跟进。例如个别定点医疗机构为降低成本而减少必需的医疗服务或降低服务质量。乡镇政府未能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估和质量监督体系,防止此类问题的出现。另外在报销过程中单一性的将报销政策以书面性的文件形式传达给农村社区或者自然村。但是农民受自身文化水平以及对新政策的理解限制,不能很好地掌握报销程序,繁琐的报销过程为政策的执行增添了难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执行中缺乏后续性完善措施,单一执行成为了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

因地制宜是一项政策发挥其作用的重要途径,尤其对于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样的涉及最基层农民的惠农政策。需要乡镇政府结合当地具体情况,以政策方针为依据出台配套的政策执行方案,为更好的推进新农合政策的执行提供保障,提升执行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 曼, 张广科, 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能力研究[M].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9.

[2] 刘雪明. 政策运行过程研究[M].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5.

[3] 刘东汶. 进行决策体制的改革是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基本条件[J]. 求实, 2003(6).

作者:崔恩山

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论文 篇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带给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在乡镇卫生院实施以来,对于乡镇卫生院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对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更是一种挑战。通过对新农合在乡镇卫生院中实施之后,给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行阐述,以促进乡镇卫生院的向前发展。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乡镇卫生院;机遇;挑战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432

乡镇卫生院对保障乡镇居民的身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乡镇卫生院发展得好坏,对乡镇的医疗、卫生事业起着重大影响。新农合制度在乡镇卫生院实施以来,参加新农合医疗的人数呈现上升趋势,使得乡镇卫生院的护理工作量也增大很多,同时,新农合的实施,更是给乡镇卫生院的护理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并对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村的经济发展等起着促进作用。

1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对于乡镇卫生院而言,其护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1软、硬件设施存在不足对于乡镇卫生院而言,虽然这些年来不断地在发展,但是由于软、硬件设施存在的不足,使得患者的相关护理要求无法得到满足。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卫生条件较差,住院病房配套设施不到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看病的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例如要求门诊环境能够整洁、安静、温度适中等;对于住院病人而言,要求病房环境良好,有干净整洁的床位,有安静的休息场所,并且能够得到护理人员的周到服务等。现有的条件,使得患者对护理的要求无法得到满足。

1.2缺乏专业人才这些年来,随着乡镇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留守在家的很多都是老人、儿童,由于新农合的特点,使得乡镇卫生院接收的病人越来越多,医生所面临的病种也越来越多,再不是以往的小感冒、小手术等,乡镇居民希望更多的病种可以在乡镇卫生院得到治疗,而乡镇卫生院现有的条件尚还缺乏,无论在技术或者人才方面,都无法满足乡镇居民的要求。

1.3护理人员的素质较低对于乡镇卫生院来说,由于很多地方交通不方便,经济也比较落后,缺少与外界交流的机会,护理人员更是难得有外出学习的机会。对于护理人员来说,由于其参加继续教育无法与职称进行挂钩,因此,使得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很多护理人员平时忙于工作,晚上到家已经是身心疲惫,也就没心思进行学习,使得护理水平无法得到提高。

2新农合给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新农合在乡镇卫生院实施以来,乡镇居民要看病,首先选择的就是乡镇卫生院,因此,使得乡镇卫生院的就诊率以及住院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给乡镇卫生院带来了进一步的发展。由于病人的增加,使得乡镇卫生院的护理工作任务加重,同时,也给乡镇卫生院带来机遇和挑战。随着乡镇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医疗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乡镇卫生院在有些方面还无法满足乡镇居民的看病要求。因此,乡镇卫生院要取得发展,只有做好护理工作,为病人提供到位的服务,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乡镇卫生院要做好护理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

2.1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新农合制度实施之后,到乡镇卫生院看病的人越来越多,虽然如此,乡镇居民仍有选择医院进行就诊的权利,因此,护理水平质量的好坏,对患者对医院的选择产生很大影响。这些年来,由于乡镇卫生院软、硬件设施普遍较差,而护理人员的再继续教育的机会较少,使得护理人员的素质水平整体落后很多。新农合制度实施之后,要使乡镇卫生院在强大的市场竞争面前处于优势,护理人员要加强各方面的学习,除了掌握好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之外,更要学好基本技能,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加强基础知识、理论、技能的训练,提高护理质量。同时,更要加强护理技术的学习、训练,使自身的护理水平能够适应患者的要求。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得到提高,患者也才能享受到专业的护理服务,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使患者能够自觉地配合治疗,使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得到提高,吸引更多的病人到乡镇卫生院看病,从而提高乡镇卫生院的社会、经济效益。

2.2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对于乡镇卫生院而言,要使护理工作能够顺利运行,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必不可少。只有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使护理人员以此为工作准则,对患者进行科学、到位的护理管理,从而使患者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同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且使规章制度得到有效实施,还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使乡镇卫生院能够顺利运转。

2.3提高护理人员的待遇水平乡镇卫生院的护理工作要取得进步,作为相关领导人要对护理人员多关心,提高护理人员的待遇水平,使护理人员能够获得应该获得的利益。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第一,可以适当增多护理人员,使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休息,减轻其工作压力;第二,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待遇,医院在对护理人员发放工资、奖金时,要融入更多的人文关怀,与其他的专业人员不能出现太大差距;第三,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相关培训。可以选送优秀的护理人员到外面学习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新的护理知识,使乡镇卫生院的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提高;第四,使护理工作条件得到改善。对于护理所需要用到的设施、用具等,要及时进行更新或者补充,使护理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2.4加强对乡镇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对于乡镇居民来说,由于其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卫生方面的相关知识,对于疾病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多,因此,很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对于乡镇卫生院来说,健康教育同时也是护理工作的一部分内容,只有对乡镇居民进行健康教育,使乡镇居民提高对健康方面知识的掌握,才能使乡镇卫生院的护理工作更好的开展下去,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恢复。而要对乡镇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种、性别等进行区分,对他们进行相关健康教育。

3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农合实施以来,乡镇卫生院要抓住契机,使卫生院的护理工作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从而为患者提供科学、到位的护理服务,使乡镇卫生院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耿毅,李建勋,冯涛,等.让群众共同分享[N].湖北日报,2009,21(1).

[2]宋锦平,成翼娟,向代群.完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提高护理质量[J].护理管理杂志,2010,6(5):33-34.

[3]吴亚君.服务型领导管理特征与人性化护理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2011,7,(3):26-27.

作者:王宝娉

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论文 篇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乡镇卫生院医疗纠纷的防范

近年来,农村卫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农合)普遍建立,服务农民健康的同时,也带动了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山东省实施360和1127工程,重点建设360处乡镇中心卫生院和1127处乡镇卫生院,其做为基层的定点医疗机构,承担着为新农合参合农民提供最为及时、便捷医疗服务的重任。但应该看到,有些乡镇卫生院起点较低,有的甚至是从零起步,随着参合农民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乡镇卫生院的软硬件规模相应扩大,潜在的医患纠纷呈现上升趋势。如何防范和化解潜在的医患纠纷,理应受到特别的关注。

1 产生医疗纠纷的原因分析

1.1 医方因素 乡镇卫生院面向的是接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的农民群体,医患双方在医疗实践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处于优势地位的医方容易忽视对患方的利益保护。

1.1.1 医德医风的问题 由于一些新建卫生院的医德医风教育没有跟上,可能存在部分医务人员医德水准不高、服务意识差、行业作风等严重缺陷,如:态度冷漠,对病人缺乏应有的尊重;作风散漫,延误病人诊疗;责任心轻,技术操作发生差错;团队作风差,在病人中不负责任的议论同行的医疗行为;追名逐利,对病人“吃、拿、卡、要”等。这些问题极易导致患者及家属的不满意从而引发医疗纠纷。

1.1.2 医疗质量的问题常见的类型:(1)技术能力原因。其医务人员因为技术能力所限,导致误诊、误治或超范围收治造成的不良后果。(2)医疗器械的质量问题以及医疗设备的故障所造成的医疗过失。(3)院内交叉感染以及不可预见的医疗意外。(4)在实施新技术、新项目的医疗创新过程中也会有失误和挫折。

1.1.3 卫生院内部管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投入不足,设备老化,药品不齐,硬件与软件滞后。(2)重视程度不够,欠缺自我约束机制和健全的管理制度,易导致诊疗护理过程中违反医疗规章制度、诊疗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的问题发生。(3)医护人员缺乏防范和自身维权意识,对待日常工作中可以淡化危机的举证要件如门诊登记、处方、住院病历、输液记录等登记不全、检查遗漏、治疗方案不规范、违章操作以及未及时履行告知义务等,均可导致医患纠纷。(4)人力资源不足,急救知识与技术落后,应激能力偏低,成了医疗风险的潜在危机。(5)信息闭塞,知识更新缓慢,对新技术、新知识、新药品了解甚少,一旦发生意外,就力不从心,增加了医疗风险系数。(6)辅助科室及后勤管理上的不规范也可能成为医疗纠纷发生的隐患。

1.1.4 卫生院业务拓展带来的问题对乡镇卫生院医疗功能的定位应是解决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但有些卫生院大大突破了既往的医疗规范与分级管理规定,不断扩展业务范围,或者竞相成立名目繁多的××诊治中心,或者什么病都敢看,先收进来查一通再说,什么刀都敢开,竞相开创本地区“先例”,取得行业“突破”,或者私自聘请一些所谓疑难病“专家”哗众取宠。这些急功近利的行为突破了医政管理规定,一旦出现纠纷将产生严重后果。

1.2 患方因素 并不是所有的医疗纠纷都起因于医方的缺陷。在医方零事故、零缺陷的情况下,仍然会有因患方不满而导致的医疗纠纷发生。

1.2.1 对疾病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 病人都希望“医到病除”,立竿见影,而当就诊后疗效不佳时常责怪医生没本事,或者在有创诊疗措施和收效达不到期望值的情况下,由于心理失衡继发的不良情绪极易爆发。产生这种心态的原因主要在于对医疗服务的特殊性缺乏认识,仅从诊疗效果或预后状况判定医方的服务质量,认为诊断不出来就是误诊,出现并发症就是误治,病人一旦病情恶化,便一股脑的归罪于医务人员,一口咬定是差错、是事故。

1.2.2 对新农合报销结果不满意有专家研究指出,医患纠纷中的患方人群大多是中低收入阶层,纠纷原因多是与医疗费用有关系,纠纷的目的则大多也是为了钱。既然新农合制度成为减轻农民医疗费用负担的一种方式,农民患者就会很看重报销的比例和结果,即便是卫生院严格按规定进行了报销支付,患者也可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对报销结果不满意,进而以医疗纠纷的形式主张自己的要求。

1.2.3 农民维权趋于便捷当前农民的维权意识日渐增强,对患者来说,《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允许患方复印病历以及司法部门在审理医疗纠纷案件时采取“举证倒置”的原则,使得处于弱势地位的患方维护自身权益渠道更加通畅。

1.2.4 少数人动机不纯会有极少数参合农民受“要想富、做手术、做完手术告大夫”不良思想的影响,有意挑拨和制造医疗纠纷事件,借医疗纠纷恶意敛财。

1.3 社会因素社会风气、社会舆论等都对医患关系影响较大。一些媒体对医疗服务的特殊性缺乏科学认识,忽视了医患双方在治愈疾病方面的目标一致性,向单纯消费和强弱对立的方向引导社会思维,而农民群众易受社会舆论宣传影响,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另一方面,社会环境存在不利于医患纠纷正常解决的因素。如“医闹”行为的产生:患者及家属认为卫生系统是一家人,医疗事故鉴定和卫生部门调解都是由卫生主管部门主导,会向医方倾斜,对法院的司法鉴定公正性也缺乏信任。如果选择司法诉讼,在当前社会大环境下,一旦打官司可能就是无休止的拖拉战,律师费、诉讼费都将花费不少的费用,最后就算是患方胜诉,真正的赔付也将大打折扣。这就使得“医闹”行为逐渐成为患方要挟医方妥协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2 医疗纠纷的防范对策

2.1 加强乡镇卫生院的医务管理为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1)应建立医务管理科室,明确质量监控专员,制定医患纠纷发生和处理预警方案。(2)要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及有关人员责任,专人监督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3)树立风险意识,对易发生纠纷的重点科室和重点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定期风险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同时加强对辅助科室的管理。(4)建立应急协调机制,与上级医院和卫生行政部门保持密切沟通。一旦发生因自身能力所限无法救治的急危重病人及时转诊。(5)树立证据意识,加大对诊疗常规执行和医护文书书写的检查指导力度,该查的一定要查,该记的一定要记,避免住院病历漏记和前后不一致的问题,同时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对健康相关产品如医疗器械等实行索证制度,一旦出现问题立即封存保全证据。(6)严格依法执业,坚决杜绝无资格行医和超范围执业的行为发生。

2.2 加强对执业人员的教育 (1)加强医护人员道德素质教育。培养员工的耐心、细心、爱心、责任心和爱岗敬业精神,转变以病为本,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强化“及时服务”概念,提高主动服务意识,改善医德医风面貌。

(2)进行法律法规教育。全员应自觉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护士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增强法制观念和职业责任感。以法律为准绳依法执业,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才能避免医疗纠纷。(3)开展制度化教育。各类事故的根源都是未能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所以要教育医护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对全体医护人员都要实行岗位培训,抓基本功训练,抓急救培训。严格的“三基”、“三严”训练,高度的防范意识,是防范医疗事故的根本措施。

2.3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针对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水平普遍较低的现状,一要加强医务人员的业务学习,提高现有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二要加强人才的梯队培养,鼓励医务人员参与继续教育,公派业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培养业务骨干和优势专科。三要以双向转诊的形式,把大医院的人才优势和专科技术向乡镇转移,建立合理有效的转诊、会诊体系,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四要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医务人员相互学习、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发挥有限医疗资源的最大效率。五要加强门急诊医生的配备,落实查房制度,不要让实习生单独出门诊、单独操作诊疗设备。六要有长远眼光,及时补充大学毕业生或社会上有执业资格的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工作,提高整体诊疗能力。

2.4 建立医患沟通机制 定点乡镇卫生院接诊的患者具有同一居住区域的显著特点,是建立良好医患沟通机制的优势所在。(1)教育参合农民遵守医学科学规律,不能用贸易经济思路评价医疗经济,医学只是有限度的延缓人的生命,决没有回春之能。医疗失败与交易失败完全不同,避免因期望值过高产生纠纷。(2)多向参合农民宣传防病知识,把门诊做为科普教育阵地,尽最大可能杜绝良性的患方原因。(3)增加收费透明度,严格按照物价局制定的收费标准收费,让患者明白每项治疗的收费情况,对于费用较高的项目使用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提高患者满意度。另外还要多利用新闻媒体,深入广泛宣传乡镇卫生院以及卫生院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先进事迹典型,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争取工作的主动性,获得社会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可有效的阻止一些人的无理取闹。

2.5 认真履行报告职责乡镇卫生院应该按照医政管理要求,及时将重大医疗过失和医疗纠纷上报卫生行政部门,以便及时处理和总结评估医疗风险。发生医疗事故时应启动应急预案,同时报告乡镇党委政府或联系患者所在村委会,实践证明基层行政组织在突发事件处理中具有正向引导作用。发生扰乱医疗秩序的群体事件,应及时请求公安部门协助,共同处理。对于那些狮子大开口,索要高额赔偿、甚至滋事威胁到医务人员人身安全或干扰医院正常医疗活动者,不能一味迁就,适当时候要求助国家执法机构,通过法律途径依法解决,保障医院和医务人员正当权益,维护正常医疗秩序。

总之,新农合的实施为定点乡镇卫生院更好更快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卫生院在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同时要注重对医疗纠纷的防范。核心问题在于要针对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对内从转变观念、加强教育、重视宣传人手,对外与周边群众和社会各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为自身创建一个相对有利的发展环境,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顺利实施。

作者:谭 锐 周日强 徐凌忠

上一篇:桥梁高墩施工测量技术论文下一篇:虚拟现实技术工业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