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诚信法制拓宽就业渠道论文

2022-05-01

[摘要]文章在分析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内涵和原因的基础上,从高职人才培养工作和就业工作两方面提出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几点看法。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强化诚信法制拓宽就业渠道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强化诚信法制拓宽就业渠道论文 篇1:

论高职生就业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作者对高职学生就业心理活动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系统深入地分析了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成因,阐明了正确培养高职学生健康就业心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提出了高职学生健康就业心理培育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高职生 就业心理障碍 成因 对策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压力日趋增加,他们在新的就业体制和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往往心理准备不足,出现了就业心理障碍,影响着学生的就业和身心健康。因此,加强高职毕业生就业健康心理教育和引导显得日益重要和迫切。

1 高职生就业心理障碍的成因分析

通过对高职生就业心理调查分析,目前,导致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包括社会、学校、家庭和毕业生自身等方面。

1.1 社会因素

(1)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层次的就业人数急剧增加,但就业岗位增幅平缓。并随着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就业岗位有减无增.就业岗位如本科院校的扩招,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迅猛发展,导致各种层次毕业生的就业矛盾日益凸现。

(2)就业市场运行机制尚不健全和规范,与之配套的政策、法律法规和措施亟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例如,高职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是一些中小型民营或私营企业,他们担心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工资制度及用人制度等不健全不规范等担心上当受骗而不敢贸然就业,这些都使毕业生对就业工作产生了担忧和疑虑。

(3)在经济社会转型期,毕业生择业及就业观念呈多元化趋势。受经济利益驱动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不良风气影响,强调自我发展而忽视才智发挥、社会需求等。

(4)一些社会用人单位为了扩大自身影响力和知名度,不切合岗位实际而盲目招聘高学历的人才,导致学历层次矛盾。

1.2 学校因素

(1)众所周知一些高职院校为了生存发展,竞相设置投资少、见效快的热门专业,不考虑可持续发展,出现了与社会需求脱节、失衡现象,导致部分高职生就业难。

(2)由于一些高职院校仅仅局限于三年级开设的几节就业课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加之一些就业课教师自身对就业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就业形势、就业技巧以及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认知差异,导致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未能得到及时解决。

(3)一些用人单位在录用毕业生时,在强调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十分注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在高职教育的办学过程中不难发现,一些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工作弱化,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心理咨询机构名存实亡,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1.3 家庭因素

就业工作中发现,家族传统就业观念对毕业生择业领域的限制十分严重,例如,酒店管理专业主要是面向酒店业培养的专门人才,但在就业时多数家长百般阻挠,普遍认为孩子上了大学暂时找不着工作,宁愿待岗都不愿孩子到酒店工作,应该端铁饭碗;应该从事管理工作;应该做官,光宗耀祖等。过高的就业期望、传统的家庭观念以及一些单亲和独生子女家庭不愿子女跨区域就业,给毕业生造成了沉重的思想负担,造成了毕业生无奈心理。此外家庭之间对子女就业的攀比心理、毕业生自身就业期望值过高与现实的落差导致了一些毕业生心理失衡。

1.4 自身因素

职业能力不强;择业能力欠缺;社会经验不足;实践技能较差;诚信意识较差;自身定位不准;就业观念陈旧;身体条件如形象、气质、身高、相貌等方面的差异等因素直接影响着毕业生就业的难易程度。

2 高职生就业心理障碍的突出表现特征

在综合分析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障碍成因的基础上,结合调查研究得知,目前,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以下方面。一是矛盾心理。希望自主择业但又不愿承担风险;渴望竞争又缺乏勇气;胸怀理想,却不愿正视现实;理想和现实的反差。二是无奈心理。缺乏主动参与和竞争意识,等、靠、要思想和依赖心理严重。三是攀比心理。缺乏客观正确的自我评价,不切合实际择业,盲目攀比,不愿意到服务一线就业。四是挫折心理。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情感脆弱。

3 排解高职生就业心理障碍的途径和方法

如何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调适,培养健康的就业心理,社会、学校、新闻媒体、家庭和毕业生有着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3.1 政策导向

目前,我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在校学生700多万人,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有关资料显示,2007届毕业生500多万人,而就业岗位仅100多万个。2009年毕业生达到610万人,面对经济危机的影响,用人岗位急剧下滑,要解决这样庞大人群的就业问题,笔者认为一是应加强对就业市场和就业法规的建设,营造公开、公正、公平的就业环境,努力拓宽高职生的就业渠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积极制定配套的政策和措施,完善就业市场机制,使就业工作规范化、法制化。三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合理优化、配置和利用毕业生资源。四是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对高职生进行就业扶持,积极鼓励高职生创业,缓解就业压力。五是拓宽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用人的学历层次,采用内退、分流等形式腾出岗位,为优秀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六是解除学生跨区域就业的各项屏障,为毕业生松绑,为他们提供更加宽松的条件和环境。

3.2 舆论导向

大力宣传高职生就业机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新闻媒体责无旁贷。尤其要发挥地方电视台的作用,向广大农村地区作好宣传报道。抓住高职生就业成功案例进行宣传报道,树立典型。对高职学生的就业定位、工作岗位、社会需求等进行分析和宣讲,对家长传统的就业观念进行分析评价,关注企事业单位的用人机制,关注高职生的就业去向和动态,关心高职学生的就业状况,努力为高职生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

3.3 教育导向

培养高职生健康的就业心理,学校任重道远。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加强素质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努力拓宽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创新意识、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全面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强高职生职业教育,宣讲相关就业政策和信息、培养学生就业技巧等。针对毕业生就业心理困惑,及时开展就业心理咨询工作,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使其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帮助学生摆脱困境,走出择业的心理误区。帮助学生客观认识就业,树立信心,从而顺利就业。

4自身导向

消除就业心理障碍,家庭和毕业生应发挥主观能动性。一是减轻毕业生的心理负担,家长责不可推。目前,一些学生家长对子女在服务行业就业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服务行业岗位是初中、高中或中职毕业生的岗位,自己的子女上了三年大学,应该从事国家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或技术工作,而不应该从事第三产业的服务工作,认为低人一等。尽管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转变了学生的就业观念,但在家长传统的就业观念面前仍然苍白无力,以至于影响到部分学生的就业。二是转换角色,适应社会。要正确择业,必须及时转换角色,教育学生尽快从学生身份转换成社会职业人,尽快适应社会求职者的角色,学会主动推销自己,并以自身的实力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的需要。

总之,高职生就业心理障碍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只有通过社会、学校、家庭和毕业生的共同努力,标本兼治,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或缓解就业心理障碍,从而使高职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就业心态,确保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 教育心理学.

[2] 高校就业指导.

[3] 发展心理学.

作者:汶录凤

强化诚信法制拓宽就业渠道论文 篇2:

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思考

[摘要]文章在分析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内涵和原因的基础上,从高职人才培养工作和就业工作两方面提出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就业质量;人才培养;就业工作

[作者简介]李荣生,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广西南宁530226

高职教育在我国经过近10年的发展,因其培养的学生有技术、动手能力强且吃苦耐劳,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性,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高职毕业生成为许多用人单位选聘的主要对象。各高职院校也以其高就业率赢得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喜爱。然而,由于一些主客观的原因,高就业率的背后并没有伴随着高质量的就业,提高就业质量成为各高职院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情况,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内涵认识

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如何界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其具有质和量的规定性。

首先谈谈量的规定性。这方面有两个考量点:一是薪水,这是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最直观的指标。薪水高说明你的各方面能力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说明就业质量好,反之则相反。然而,这并不能作为就业质量的核心考量指标,影响薪水的因素很多,不能全面真实地表现求职者的能力和水平。现在社会出现了“零薪水求职”现象,其就业质量是无法用薪水多少作为衡量指标的。二是用人单位的多少及单位的层次、规模、知名度,这是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在量的规定性中体现质的内容的指标。一般来说,一名毕业生得到越多用人单位的选聘,表明其能力越强,越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就业质量越高;到一个学校招聘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层次越高、规模越大、知名度越大,表明这个学校的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越好。

其次谈谈质的规定性。这有三个考量指标:一是专业对口率,这是就业质量在质的规定性方面浅层次的体现。专业对口率高,说明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得到用人单位认可度高(也表明学校设置的专业符合社会需要),就业质量相对来说就高。二是岗位适应度,这是就业质量在质的规定性方面具有量的体现的指标。一般来说,毕业生对就业岗位适应越多,表明了毕业生综合能力越强,就业质量越好。三是岗位发展前景,这是就业质量、在质的规定性方面的核心体现。一般来说,岗位发展前景越好,就业质量越高。

基于以上对就业质量的规定性的分析,笔者认为,衡量高职生就业质量的核心指标应该是“岗位发展前景”,因为其基本包含了其他各指标的内涵。岗位发展前景好,需要就职者的适应能力和行为良好作保障,毕业生的综合能力、专业技术技能水平如何,对就职者的薪水、用人单位对就职者的赏识和重视等方面都有巨大影响。

二、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原因探讨

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原因很多,主要方面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养,这是最主要的原因。职业素养包含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岗位适应能力、职业道德、职业诚信及社会适应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自我学习提高能力等,这是毕业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职业素养越高的人一般情况就业质量会越好。

2.高职生的就业观念是影响就业质量的主观条件。就业观念以价值观为前提,表明毕业生对社会的认识、对自身价值实现的追求,是毕业生能否正确对待就业的主观前提,进而影响高职生的就业质量。

3.高职院校的实力和影响,这是学校自身的品牌效应,它对自己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有着直接影响。从当前社会来看,从名校毕业的学生得到众多社会用人单位的青睐,就业质量基本上是好的。

4.学校就业工作的有效性。学校就业部门对毕业生的有效指导、与用人单位的有效联系等等,都对毕业生就业质量有影响。

另外,还有社会中的一些客观原因,如:用人单位对高职生的看法,如果用人单位把高职生当作高等人才来对待,高职生的就业质量会好,如果用人单位只是把高职生与中职生甚至农民工同等对待,就业质量自然会欠缺;社会的用人机制是否体现公平、公正和同等待遇,做到唯才是用,也对高职生就业质量的好坏有影响。

根据以上对就业质量内涵和影响就业质量的原因分析,要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笔者认为学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要有超群质量,全面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这是基础,只有做好了这方面的工作,学校就业工作才有基点,也才能更有效。

三、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几点思考

如何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笔者从人才培养工作与就业工作两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从人才培养工作方面来看,主要是通过加强教学改革使学生成长为专业技术技能牢固、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社会适应性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学生全面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高质量的就业。

(1)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学生较强的职业素养。这有几方面的工作要做:其一,高职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并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其二,高职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其三,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订单教育,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其四,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队伍,确保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

(2)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针对高职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从就业工作方面来看,主要是通过加强就业

指导和服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掌握就业技巧,从容参与就业竞争,实现高质量就业。

(1)引导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切实执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高职生高质量就业、迈向事业成功的第一步。我们要引导学生认清个人的长处与不足、高职教育特点、专业优势、社会就业形势,在此基础上,设定自己的职业目标,规划自己实现职业目标的行为策略,然后付诸行动,并且在行动过程中善于根据形势的变化进行适当调整,使自己避免走弯路,不断走向职业成功。

(2)做好就业指导。其一,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当前有些高职毕业生视前途为“钱途”,很多大学生择业时目光局限于经济条件好、生活环境舒适、工资收入高的大城市,或者效益好的党政机关、大型企业等单位,而很少考虑对人才需求量较大的县、乡(镇)、村等基层单位和边远地区、艰苦行业等等,还有些大学生在择业时不顾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素质能力特点,而是过多地考虑物质利益和薪资待遇等外在因素,造成就业难,进而影响就业质量。通过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关系,把个人的发展和国家建设统一起来考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服务国家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成就事业发展;其二,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就业技能,掌握就业途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掌握参与就业竞争、与用人单位打交道的能力与技巧,为高职毕业生自己就业、自主择业打下坚实基础,坚定高职毕业生自主择业的信念。

(3)做好高职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各高职院校可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具体途径的探索,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是具有共性的:其一,构建就业信息平台,使毕业生及时全面地了解社会职业和社会用人需求的信息。通过在特定地区设置就业服务点,建立长期、较稳固的就业信息网和就业基地,及时调查了解社会就业形势和社会用人需求信息。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量大,传播迅速、及时的优势,建立网上就业市场,收集、发布就业供求信息,一方面把毕业生推销出去,另一方面把更多用人单位引进来,实现毕业生就业门路广、选择余地多,提高就业质量。其二,校企合作,不断拓宽就业渠道。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扩大学校与各用人单位的联系,通过多种方式,拓宽学校的就业渠道。探索与用人单位直接联系,直接推荐毕业生就业的灵活方式,建立校企长期合作的就业模式,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其三,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关系,促进就业推荐工作,确保就业质量。充分利用学校全体教职工、学生家庭与亲戚、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历届毕业生等各方面社会关系资源,大家为就业工作群策群力,促进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提高。其四,组建专业团队,探索就业工作社会化路子。学校组建就业工作专业团队,进行企业化运作,促使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提高。也可以密切与就业中介机构的联系,加强与具有良好信誉、就业推荐能力强的就业中介机构的合作,加强对社会用人需求信息的搜集,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推荐。另外,还要通过有效指导与服务,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党和政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所采取的各种各样政策和措施,使毕业生能够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为自己提高就业质量服务。

通过学校有效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一方面使学生能从容应对就业择业中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又使学生能够从学校提供的大量的社会用人需求信息中进行有效选择,既确保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也促进就业质量不断提高。

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方面有赖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的政策引导;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高职院校自身的改革与建设。通过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术高素质人才,通过卓有成效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掌握求职技巧,提高求职能力,使本校毕业生在参与社会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么,其就业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责任编辑:周志华

作者:李荣生

强化诚信法制拓宽就业渠道论文 篇3:

试析大学生就业诚信问题及对策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逐步实现大众化,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毕业生虚假包装简历、随意违约、恶意拖欠学费等不诚信现象屡有发生,大学生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诚信危机。要保证大学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形势下充分就业,需要继续掌握就业本领和技巧,不断提升就业能力,更要注重强化诚信意识。

一、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原因分析

1.基于社会片面理解下的诚信认知

较低

市场经济法制体系尚不完善,较多的失信现象给大学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社会的信用体系日渐薄弱,不诚信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大学生对失信概念和后果没有充分认识,导致其知行不一。为了眼前利益而置个人诚信于不顾,同时又对同一群体产生严重影响,如此恶性循环,后果可想而知。

2.大学生就业服务与指导不到位

大学生就业绝对数量大幅增长与社会需求相对饱和之间产生一定的矛盾,大学生就业服务与指导水平差异性较大,总体来讲相对滞后,形式多以讲座或辅导报告为主。即使纳入教学计划,也因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科学性和合理性不够而缺失了诚信教育,教育队伍相对匮乏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实用性、针对性较差。

3.大学生自身利益驱使下的道德认

同偏差

部分大学生在满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会选择做诚实守信的人;当自身利益受损害或出现新的利益诱惑的情况下,可能会放弃自己的道德准备,对利和义的取舍存在困难,诚信意识带有一定的功利主义色彩。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利益占据比重的日益增大,使有着趋利避害思想的部分大学生的诚信道德认同感减少。

4.诚信教育体系不完善导致诚信品

质养成弱化

学校提倡德育首位,但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诚信教育评价指标针对性欠缺,诚信教育缺乏科学合理规范的操作标准,大学生就业教育多以实用性为主,缺乏有效的就业约束机制。

二、加强大学生就业诚信教育的对策

1.强化基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理念的

诚信和法制教育

要引导教师和学生进一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八荣八耻”的明确规范教育,在大学生中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宣誓、征文、演讲、报告、图书展览、案例教育等活动,营造诚信教育氛围,使诚信教育深入人心。通过各类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自律,促进学生诚信意识强化和内化。在诚信和法制教育的过程中,从不诚信的案例入手,引起学生充分认识失信的危害和后果,认识到就业市场中诚信的重要性,适时建立守信受益、失信惩戒机制,通过制度规范诚信行为。

2.建立科学合理、长效发展的诚信档案

要提高学生诚信意识,营造校园诚信氛围,除日常思想教育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学生诚信档案。把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素质拓展等方面的诚信情况记录在案,根据情况可以推荐函的形式将大学生在校期间诚信情况通报相对应的用人单位,展示其道德品质。

3.建立诚信管理制度,严把就业推荐关

诚信机制在大学生就业中发生作用的关键是要建立一套使守信者得到保障、失信者付出代价的诚信管理制度。为了有效遏制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失信行为,要把诚实守信作为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与其相关的切身利益密切联系起来。必须严格审核大学生就业基本信息,切实保证其真实可靠,既要简化程序,又要保证扎实推进。

4.加强就业指导,拓宽就业渠道

要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就业指导队伍,扎实有效地开展好就业指导课,除了就业政策、形势、择业技巧、心理测试等内容外,要有针对性地加强诚信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到诚信择业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要教育学生以实力为本,诚信求职。同时还要积极拓宽就业渠道,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建立就业信息网,保证就业信息发布方便快捷;严格审核用人单位资质,避免学生上当受骗;建立学习基地,探索校企长效合作机制;加强心理辅导,增强毕业生就业信心;结合实际情况,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上,有序服务学生多渠道就业。

解决好大学生就业诚信问题,靠大学生自律,靠学校的有效教育,也要靠全社会形成诚信合力,共同努力营造诚信、健康、和谐的大学生就业环境和氛围,保证大学生顺利就业。

作者:耿俊茂

上一篇:工况车辆燃油消耗统计分析论文下一篇:酒店英语教学多元智能理论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