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和工期措施论文

2022-07-03

[摘要]本文对工程项目在施工阶段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作了粗浅分析,并探讨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程质量和工期措施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工程质量和工期措施论文 篇1:

电网施工企业项目部成本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是施工企业经营追求的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保证,而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是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项目成本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达到实现最低目标成本的要求。成本管理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效益的好坏。本文结合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施工1 000kV、500kV等电网工程项目部成本管理的情况,分析电网企业项目部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为电网企业成本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成本管理概况

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是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把管理成本的观念融入施工技术、施工方法、施工管理的措施中去,通过技术与方法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对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并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施工费用管理放在成本管理预案的范围之内。工程项目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施工过程中消耗的构成工程实体和有助于工程形成的各项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和其他直接费等。直接成本管理是降低工程成本的关键,而材料费一般又占工程成本的60%~70%,是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因此直接成本是成本管理的重点所在。

工程项目的直接成本和项目间接费全部发生在项目部,这些费用约占企业总成本的90%以上,因此项目部直接成本的高低又决定了企业成本的高低,项目部的盈亏又决定着企业的盈亏。

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注重事后管理,忽视事中、事前管理

工程项目成本的形成贯穿整个施工过程,许多项目部对事后的成本核算非常重视,但是对成本的事前、事中管理不力。项目部人员事前并不清楚分部分项的成本管理目标,也不明白每月的成本管理计划,因而也就不知道采取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和合同措施,对材料分包、劳务分包和施工成本等进行管理,导致公司和项目经理不能随时掌握项目成本的真实情况,不能及时纠偏,进而导致项目成本管理失控。

经济观念不强,索赔管理不到位

目前,施工项目部普遍存在经济观念不强的现象,项目内部搞技术的只负责技术和质量,搞工程的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搞材料的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及进场点验,而无人关心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表面看来职责清晰、分工明确,但项目效益是靠大家共同合作创造的,如果搞技术的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选用了虽然可行却不经济的方案施工,必然会增加工程项目成本;如果搞材料的只从质量角度出发,采购了优质高价的材料,即使材料使用中没有浪费,成本还是降不下来。

索赔是合同法律效力的具体表现,是合同管理的继续和深化,也是项目成本管理的重点之一。只要基于事实,索赔不仅不会影响双方的友好合作,还会赢得对方的尊重。虽然工程索赔对施工单位有百利而无一害,但是很多施工单位在索赔管理上做得不到位:①当索赔事件发生时,有些施工单位考虑与业主、监理单位的下一步合作,而不敢提出;②项目经理的索赔意识不强,对可提可不提的索赔往往不提;③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对技术规范文件及业主、监理、施工单位往来文件理解不深刻,对实际存在的索赔项目无充分理由;④只注重索赔意向的提出,不重视索赔过程中的证据收集和最终索赔报告。

材料管理不严,浪费现象严重

有些施工项目部没有领料、用料制度,或有制度无人执行,致使材料进场无数,出库无数,余料无回收,失窃及浪费现象严重。尤其是实行计件承包后,工人班组忙于产量,材料物资过量消耗、机械设备过度磨损、小型手动工具无人爱护且借出收回后无人验收;下料计算不准确,废品率超标,多余钢筋堆放无人看管,时有遗失发生,造成闲置浪费;材料供应记录不全,供货量与实际不符。有些项目由于人手紧张没有专职的材料管理人员,没有供料计划或有供料计划无人执行,出了问题找不到负责人,这也是造成项目成本管理失控的主要原因。

资源配置、施工安排不合理,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不能合理地配置人力、材料、設备等资源,导致窝工浪费。其中,部分工序的施工安排不合理,能够一步完成的,实际用二步、三步才完成,从而造成返工;有的施工顺序颠倒,增加了许多无效的人力、物资和资金投入,导致成本大幅度增加。

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如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不合理,针对性不强,在施工指导过程中发挥不了作用。此外,重技术轻管理的现象严重,尽管对工程质量、进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因缺乏相关的管理措施,可能会出现工序不合理、材料大量浪费等现象。同时,缺乏对施工管理的整体规划,没有成本分析或分析不具体,也无法起到控制成本的作用。

忽视不可预见的成本

施工项目重视生产成本,弱视安全成本、质量成本、工期成本等其他隐性成本,而对施工生产中出现的不可预见成本的发生只是顺其自然、任其发生,不加以管理。实际上,不可预见成本也是可以管理的,如安全事故、质量事故绝大多数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其他方面诸如施工补偿、青苗赔偿、罚款等也是可以减少或避免的。

成本管理的主要措施

项目部降低工程项目成本的途径是既开源又节流。只开源不节流,或只节流不开源,都不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要做好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和资源配置

施工的合理安排,劳动组织、技术的进步和资源的科学配置,与工程进度的加快相结合是最大的节约。因为企业的经济活动体现在施工生产的全过程中,施工的安排合理与否、劳动组织和技术进步与否、资源的配置科学与否决定着企业的成本。因此,项目部必须在工程项目开工后,对标书中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优化,重新编制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使施工组织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完全符合工程项目的实际要求,尽量避免无效的工作量和重复劳动。此外,项目部采用先进的劳动组织形式,合理配置劳动力、材料、设备和资金等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资源的优势,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劳动消耗。同时,项目部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在不降低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改变一些传统且落后的施工方法,使用可替代的工程材料和固定资产,其目的是使建设工程能够得以经济地实施,以提高施工效率,加快工程进度,从而避免重复施工、突击施工。

认真执行项目经理责任制

按照项目经理责任制的要求,选择工作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作风正派的人负责和管理项目的建设工作。通过执行管理制度的责、权、利的规定,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制定奖惩制度,使之起到激励和鞭策作用。项目经理作为开展成本管理的关键,为体现其责任与权力,将公司批复责任预算与项目责任中心预算之间的差额交由项目经理统一调配使用,其净结余按一定比例分配给项目部,主要用于对项目经理和有关人员的奖励。

采取经济措施管理工程成本

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必须坚持在实施过程中开展经常性的经济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成本超支的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同时,项目部应坚持逐级向下实施阶段性成本考核制度,进行考核和奖惩,定时召开经济分析会,使工程项目成本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实现目标成本。

(1)人工费的管理。人工费的管理是通过改善劳动组织,减少窝工浪费;实行合理的奖惩制度;加强技术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强劳动纪律,压缩非生产用工和辅助用工,严格管理非生产人员比例。人工费的管理按照“量价分离”的原则,加强人工单价和项目消耗工日数量的管理。人工费单价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各作业层签订人工费承包合同来确定。一些技术含量高及主体工程以外的项目可承包给日工资单价比较低的劳动力进行分包,以降低人工费。用工数量应按《劳动定额》规定标准,结合企业内部价格签订班组承包合同,若无劳动定额可按预算定额工日数量降低一定比例承包给班组。采用技术革新,不断提高队伍的技能,注意劳动组合和人员的配套,充分利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尽量减少非生产人员数量等手段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2)材料费的管理。项目部对材料费的管理主要是改进材料的采购、运输、收发、保管等方面的工作,减少各个环节的损耗,节约采购费用;合理堆置现场材料,避免二次搬运;严格管理材料进场验收和限额领料制度;制定并贯彻节约材料的技术措施,合理使用材料,综合利用一切资源。材料费的管理,按照“量价分离”的原则,加强材料用量和价格的管理。材料用量按定额确定单项工程的材料消耗量,严格执行材料进场验收和限额领料制度,有效地管理材料损耗量。同时,项目部实行责任成本管理,责任落实到工作班组,鼓励职工修旧利废回收,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材料消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其中,材料价格主要由材料采购部门在采购过程中加以管理,要以材料预算价格来管理材料采购成本。材料采购是材料成本管理的源头,必须及时掌握市场价格的变化,在实行“货比三家”和“优中选优”中选择质优价廉、供货及时和信誉良好的材料生产厂家,避免在材料采购时就远不就近、就次不就好、就高不就低的现象。在材料运输方面,项目部合理组织运输,采用最经济的运输方式,降低运输成本。此外,项目部对材料资源进行详细调查,根据施工计划,确保材料的均衡供应,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费用。

(3)施工机械费的管理。施工机械费的管理是正确选配和合理利用机械设备,做好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提高机械的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效率,从而加快施工进度、增加产量、降低机械费。机械费主要是由机械台班消耗量和台班单价两方面决定的。为有效管理台班支出,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计划,合理配置施工机械的型号和数量,加强设备租赁计划管理,管好机械租赁费用,避免设备闲置;加强机械设备的调度工作,提高现场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加强机械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及设备的维修和保养,提高设备的完好率;严格管理人力、动力、燃料等费用的支出,力求从各个角度来降低机械使用的各种费用。

精简项目机构,降低间接成本

项目机构要根据工程规模大小和工程难易程度等因素来设置,按照组织设计原则,合理配置项目部成员,因事设职,因职选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选配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降低管理人员的费用。此外,对线路建场费支出等不必要的开支项目进行严格控制,依据政府相关补偿标准制定青苗索赔标准,严格管理各项支出,降低工程间接成本。

强化索赔观念,加强索赔管理

项目管理负责人应该具备很强的索赔意识,重视对施工索赔的管理。由于种种原因,施工索赔一直是项目造价管理的难点之一。所以,应该做好以下工作:首先,要充分认识、正确理解索赔的含义,不能将之視为与监理、业主闹别扭,也不能害怕影响工作关系或碍于情面而不敢要求索赔;其次,应该做好日常施工资料的积累,一旦发生索赔事件,能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按相关程序向监理提交索赔文件及索赔证据材料,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及时、准确、客观、灵活地处理索赔事件;最后,还需要做好索赔过程中的变更管理。

(1)重视工程变更管理。针对工程变更原因引起的索赔,施工企业收到监理工程师书面工程变更指令或业主下达的变更图纸日期为起算日期,变更工程完成日期为索赔结束日期,可以进行工期和费用索赔。工程变更常会直接影响工程结算,变更费用主要依据合同“确定变更价款”原则及规定程序进行。尽管在工程量清单中有同种或类似变更工程的价格,假如具体变更的实际工程量远大于清单工程量,则项目承包人应及时重新提出适当的变更价格报监理审核,并积极与项目监理、业主协商确定。另外,如果发生删减原定工作内容的工程变更,项目部应通过商谈争取获得业主的经济补偿。

(2)特殊情况应该特殊处理。工程施工有其复杂性、特殊性,对一些特殊情况,如监理指令要求增加一些附加工作,与合同工作范围、性质不一致,项目部既不能消极对抗不执行指令,也不能将其视为一般的变更指令,而应积极与项目监理、业主磋商,签订相关补充协议,作为原合同文件的组成部分。

加强质量管理,降低返工率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要严把工程质量关,始终贯彻公司的质量方针,各级质量自检人员定点、定岗、定责,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自检,采取防范措施,消除质量通病,做到工程一次成型、一次合格,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

加强安全管理,减少安全事故

确保项目施工现场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机械设备安全是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内容。在项目施工中,项目部要加强现场安全管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项目成本开支。一些工程项目所得的工程利润往往被安全事故损耗一空,因此在项目施工中,千万不能忽视安全管理工作,切实防止因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而影响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结语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白热化的环境下,成本管理工作对企业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日益明显。电网施工企业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成本的竞争,企业只有通过有效的成本管理措施和成本控制手段,才能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使企业获得较高收益,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葛维平 叶弘 朱传兵

工程质量和工期措施论文 篇2: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过程中成本管理浅探

[摘 要] 本文对工程项目在施工阶段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作了粗浅分析,并探讨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工程项目管理 成本管理 对策措施 提高效益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实现目标利润、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活动。由此可见,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积蓄财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目前,许多施工企业都在深度项目开发,深度多元化发展,对项目开发单位而言,工程成本的控制需要从建设期的决策阶段、设计、施工阶段全过程来进行控制,本文仅就施工阶段开发单位工程成本的控制问题以及应对措施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工程项目施工中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工程成本管理认识上的误区

工程成本管理是一个全项目全员全过程的管理过程,目标成本要通过整个项目的管理层、作业层以及项目全过程来实现。成本管理的主体是全体项目人员,而不仅仅是费用控制及财务人员。过去,有些工程项目经理简单地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认为是项目成本管理费用主管或财务人员的事情。由此导致工程技术部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方面的问题,工程施工部人员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物资采办人员只负责设备、材料的采办、催交催运、检验、保管、发放工作。这样表面上看起来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司其职,唯独缺少了成本管理责任。故而必然会出现如下现象:技术人员采用的技术方案措施优化而不经济;施工生产调度人员为了赶工期而盲目增加施工人员和设备,导致设备闲置人员窝工;物资采办人员为了使设备材料提前交货或者产品质量超出设计数据表要求,则必然会增加采办成本。凡此种种,可以判断:项目费用控制人员和财务人员仅仅是项目成本管理的组织者牵头者,而不是成本管理的全部。

(二)忽视工程项目“质量成本”、“工期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质量成本”是指为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而发生的一切必要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蒙受的经济损失。“质量成本”分为内部故障成本(如返工、停工等引起的费用)、外部故障成本(如保修、索赔等引起的费用)、质量预防费用和质量检验费用等4类。保证质量往往会引起成本的变化,但不能因此把质量与成本对立起来。长期以来,我们的施工企业未能充分认识质量和成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习惯于走两个极端,不是过于强调工程质量,而对工程成本关心不够,造成工程质量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增加了提高工程质量所付出的质量成本,使经济效益不理想;就是项目经理部却存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质量,虽然就单项工程而言,利润指数可能很高,但是因质量上不去,可能会增加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付出的额外质量成本,既增加了成本支出,又对企业信誉造成不良的影响。

“工期成本”是指为实现工期目标或合同工期而采取相应措施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工期目标是工程项目管理三大主要目标之一,施工企业能否实现合同工期是取得信誉的重要条件。工程项目都有其特定的工期要求,保证工期往往会引起成本的变化。有些施工企业对工期成本的重视也不够,特别是项目经理部虽然对工期有明确的要求,但对工期与成本的关系很少深入研究,有时会盲目地赶工期要进度,造成工程成本的额外增加。

(三)工程项目中责、权、利相结合成本管理不完善

任何管理活动都应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才能取得成效,成本管理也不例外。成本管理体系中项目经理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成本管理及项目效益方面对施工企业(总经理或董事长)负责,其他业务部门主管以及各部门管理人员都应有相应的责任、权力及利益分配相配套的管理体制加以约束和激励。而现行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制,没有很好地将责权利三者结合起来。

(四)激励机制的缺失

建立建完成本考核机制,奖罚分明,是促进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动力,是实施低成本战略的重要武器。当前施工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施工企业,大部分都取得了ISO9001/9002等体系认证,内部也有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但是在员工的绩效考核方面,尤其是成本管理绩效考核方面,基本上是空白,对企业高级管理层次没有成本考核,对于施工项目部的成本考核也缺乏真实性,因而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

二、实施成本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一)强化经济观念,树立全员经济意识要完善成本管理办法施工企业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全员经济意识。首先要统一思想认识,从项目管理人员到普通施工人员要进行经济教育,把一切为了效益的意识深深地刻在每个职工的脑海里,对于施工作业队除组织大规模的教育外,还要通过大幅标语、宣传栏进行宣传。诸如“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建名牌工程,创企业效益”等等,使每一位职工都能把工程成本管理工作放在主要位置。其次是组织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这是实现成本目标的保证。

(二)遵循效益原则,加强实际施工中的质量、工期的管理控制

实施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业主不仅要求工程质量好,而且要求进度快,这就很可能因抓质量、抢进度导致成本支出增加或忽视成本控制。在处理成本、质量和工期三大目标时,虽应以成本目标服从质量目标和工期目标,但绝不能不惜成本,应该兼顾三大目标,而是要在施工全过程控制成本,凡是成本形成的每一个环节和过程都应该严格控制成本。从施工准备开始,到实施施工、竣工交付、工程保修,每一项经济活动都是成本控制的范畴。

对施工企业而言,产品质量并非越高越好,超过合理水平时,属于质量过剩。无论是质量不足或过剩,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都要通过质量成本管理加以调整。一般来说,质量预防费用起初较低,随着质量要求的提高逐渐会增加,当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再要求提高时,该项费用就会急剧上升。质量检验费用较为稳定,不过随着质量的提高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而质量损失则不然,开始时因质量较差,损失很大,随着产品质量不断改进,该项损失逐步减少。三者交叉的作用,必须能找到一个质量成本最低的理想点。正确处理质量成本中几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即质量损失(内、外部故障损失)、预防费用和检验费用间的相互关系,采用科学合理、先进实用的技术措施,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

工期成本管理的目标是正确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使工期成本的总和达到最低值。工期成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项目经理部为了保证工期而采取的措施费用;一方面是因为工期拖延而导致的业主索赔成本,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施工环境及自然条件引起的,也可能是内部因素所造成,如停工、窝工、返工等,因此所引起的工期费用,可称其为工期损失。由于内外部环境条件及合同条件的制约,保证合同工期和降低工程成本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工期成本的两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即工期措施成本和工期损失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确保工期达到合同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期成本,切不可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盲目抢工期赶进度,造成增大项目成本,导致项目亏损。

(三)遵循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要使成本控制真正收到实效,达到成本控制的预定目标,必须严格按照经济责任制的要求,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有责无权,不能完成所承担的责任;有责无利,缺乏履行责任的动力。应该是赋予多大的权力,承担多大的责任,完成多大的任务,获取多大的利益。

(四)遵循激励机制的原则

建立健全成本考核体系,公平考核,严格奖惩。将每一个人成本控制的责任和业绩与行政和经济双奖惩紧密挂钩。具备一定基本条件的员工,干好的就连任或提拔,干不好的就降职或免职。无论职级,在降成本活动中完成或超额完成成本指标的人员,经考核确认,按取得经济效益的比例给予奖励;未完成成本指标或造成损失的人员,根据情节轻重、责任大小及造成损失的额度,按一定比例给予惩罚。

(五)遵循增收节支原则

施工企业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还应在努力增加收入上下功夫。对于合同中的有利条款,要充分利用,增加预算收入。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工程增量、设计变更等要及时做好现场鉴证工作,足额向业主审批预算,对于甲方违背合同条款的事项,及时提出索赔要求,做到既要严格控制成本又要力争抓好创收,增收节支双管齐下。

总之,随着我国加入WTO,建筑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低标价中标已成为市场规律,而且工期、质量、安全、信誉要求越来越高,施工投入越来越大,利润空间大幅萎缩。企业要想在生存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坚持集约管理,强化成本管理,实施低成本竞争策略。走质量效益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提高整体竞争能力。

作者:苏胜洪

工程质量和工期措施论文 篇3:

浅谈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控制与管理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建筑行业施工中存在的诸多质量问题,分析了影响质量的众多因素,如:材料、机械设备、人以及环境等,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有效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 质量控制 影响因素 强化管理

建筑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不断壮大,但是部分建筑企业片面地追求利润而压缩成本,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甚至很多的工程竣工验收不合格,这些因素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建筑行业在我国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因此,为了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要求,就必须加强建筑企业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1 影响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主要因素

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和管理牵扯的部门多、环节多,一项工程要经历政府审批、规划、设计、招标、施工、监理和验收等多个环节,同时还会有很多相关的部门进行参与,因此,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多变的系统管理过程。由于一个建筑项目涉及的环节、部门和人员众多,因此,为了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每个环节都要尽职尽责,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工程质量。有效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必须从人、机械、材料、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1.1 人的因素是首要的因素。在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影响中,人的因素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个体的人,包括直接承揽建设项目质量的职能决策者、管理者以及作业者个人,他们的质量意识以及质量活动能力直接影响工程的项目质量;第二,群体的人,即与承担建设工程项目相关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咨询单位、施工单位等实体组织。目前我国的建筑企业对从事建设工程活动的能力和素质进行了多方面的控制,如职业资格注册制度、市场准入制度、经营资质管理制度、作业和管理人员上岗持证制度等。为了防止因为人的资质或资格施工而导致质量能力的失控,《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还规定按照资质等级承包工程,不得越级,不得挂靠资质和不得转包等。

1.2 材料质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据统计,在建筑工程中总投资的70%是材料费,因此,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最关键因素就是保证材料的质量。建筑材料主要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购买的材料性能首先要符合设计的要求,其次,任何材料进场时要进行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此外还应当建立质量责任制,使责任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把好材料的质量关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采购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具备一定的质量鉴别能力;第二,随时掌握材料的造价信息,对影响重大的材料应当通过招投标来优选供应商;第三,按照合同要求的施工进度及时组织材料的供应,防止过多地积压材料致使材料过期等;第四,严格执行材料检验制度,不合格的材料严禁进场,严禁使用;第五,对进场的材料必须经过复验,不然不得进场,不得使用。

1.3 机械设备是保障。随着现代化施工的到来,一个施工企业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能够反映一个单位的施工水平、管理水平以及实力等。一个机械化水平高的企业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劳动强度和施工成本,更能够提高施工的管理水平以及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同时更为创建优质工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保证施工质量,仅仅高水平的机械化还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合理地选择机械类型和性能参数,通常考虑施工设计方案、现场条件、施工工艺、技术经济水平以及建筑的结构形式等。同时,技术人员和机械操作人员必须要熟练使用机械,同时还要掌握设备的操作规程。除此之外,为了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设备的稳定性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因此日常中还要对设备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和及时维修。

1.4 环境因素的影响。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因素会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我们所说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地质、水文、气象、气候、噪音、震动、污染、温度、湿度、暴雨、酷暑以及严寒等,环境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因此环境因素是复杂多变的。在施工过程中只有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充分考虑不利条件才能有效地控制和保证施工质量。施工中的工序都是一道挨着一道的连续进行,上一道工序的质量会影响下一道工序的进行和质量,尤其是在隐蔽工程中,隐蔽工程必须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隐蔽。如,浇注混凝土时必须考虑天气情况,在大雨或者严寒冰雪天气就不可以进行。因此,根据工程的特点综合利用和考虑环境因素是保证和控制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

1.5 安全因素。为了有效地控制和管理工程质量,必须建立和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同时更重要的是施工单位要认真贯彻和落实工程安全管理方面相关的制度,按照国家以及行业的规定配备安全设备、采用有效的安全措施、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按规定配备足额的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以及定期演练等。所有人员都要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新入厂职工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要经常检查,政府相关部门要不定时地突击检查。只有抓好安全生产才能稳定施工队伍,保证工程进度,这些都是保证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

2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与管理

质量保证体系覆盖建筑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为了有效地保证施工质量,针对影响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主要因素,应当建立一系列的规范和制度,一定要抓住控制和管理质量的关键。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2.1 强化建筑的目标责任制度。为了完成和达到合同规定的指标以及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必须制定目标责任制。将总目标逐步分解成各个小目标,综合考虑目标的难易程度以及各个人员的综合素质,把目标的实现落实到人。由于建筑工程包含了层层的承包关系,因此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施工中存在总包、分包、专业分包以及总承包管理等,由于各个单位承担的工程难易程度不同和各单位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技术水平不同等,因此,质量控制和管理的重点也不尽相同。因此,要综合考虑人员素质和工程的特点制定质量控制和管理的目标。各个单位制定好质量目标后要写出详细的书面交底和质量保证措施,并对参与施工的所有人员进行书面的技术交底以明确施工目标和责任。同时,为了实现各层次项目目标的实现而最终实现整个建筑项目的目标,建设、施工以及建立单位等要加强信息反馈和调控。

2.2 强化监督机制。为了有效地控制和管理建筑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必须强化监督机制。由于施工过程周期长、人员复杂、部门众多,仅仅靠单位的自觉能力来有效地保证施工质量显然是不现实的,即便在有监理和相关部门的监管下,很多企业仍旧存在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现象,出现了很多的质量和安全事故以及烂尾楼等,给国家和人民的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目前的监理仍旧不能够达到其有效的作用,必须加强监管力度才能有效地保证施工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除了监理的日常监管,政府部门以及建设方的相关人员应当不定期地进行检查,把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到位,以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

2.3 推广新技术,提高施工水平。建筑施工单位应当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为了提高生产率,优化施工质量和降低成本,应当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组织施工,实现专业化、机械化的现代化管理。同时,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也应当积极鼓励和支持建筑施工企业采用新技术来提高施工水平。但是一项新技术、新工艺都有它一个适应的过程和掌握熟悉的过程,因此,在日常中还要加强对工程人员的定期培训来提高综合素质。

2.4 加强技术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建筑企业的施工队伍人员多并且知识和素质的差距比较大,并且人员的流动性相对很强,通常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等。为了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施工企业要加强对各层次的人员进行劳动技能、专业知识的培训,除此之外,安全教育是重点,根据施工工艺和工段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对这些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不但能够降低安全事故,更能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水平,如,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使用等。

2.5 强化协作单位管理。建筑工程项目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土建、水电暖以及安装等,人员包括施工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单位包括监理,甲方,施工方以及各种分包单位等,因此,建筑工程由于工种多,部门多以及人员多,因此管理难度很大。因此,有效的调节和强化各单位的协作关系是实现质量总目标的前提。施工中难免出现交叉作业,为了保证工期和施工进度,就需要合理地安排施工的工序、时间、空间以及人员技术的调配等。

3 结论

在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中质量控制是最重要的体系,质量控制是加强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因素。为了达到质量的总目标,必须依靠各个单位共同努力,而监理在施工阶段的监理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由于监理的日常监督才能促使施工企业改进不良的施工做法,查找不合格的施工产品等。因此,监理是加强和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梁莉.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

[2]王丽晶,马书韫.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4).

[3]赵海鹏,陈小龙,高欣.我国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基建优化,2006(04).

作者:李威

上一篇:饭店业人本管理思想论文下一篇:音乐课程下学前教育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