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人员机械管理论文

2022-04-17

农业机械维修是实现农业机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也是确保农业机械以良好技术状态投入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搞好农业机械维修是实现农业机械高效、优质、低耗和安全运行的保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种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广泛推广、应用,农业机械维修行业起到了后勤保障、产业扶持和促进农业机械发展的作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农业人员机械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农业人员机械管理论文 篇1:

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预防和减少农业机械事故,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农业机械的生產、销售、维修、使用操作以及安全监督管理等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农业机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及其产品初加工等相关农事活动的机械、设备。

第三条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应当遵循以人为本、预防事故、保障安全、促进发展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领导,完善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增加对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补贴,保障农业机械安全的财政投入,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五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农业机械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知识的宣传教育。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农业机械所有人应当对农业机械操作人员及相关人员进行农业机械安全使用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

第六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发、生产、推广、应用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农业机械,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标准和安全操作规程。

第七条国家鼓励农业机械操作人员、维修技术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依法成立安全互助组织,提高农业机械安全操作水平。

第八条国家建立落后农业机械淘汰制度和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农业机械报废制度,并对淘汰和报废的农业机械依法实行回收。

第九条国务院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工业主管部门、质量监督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依照本条例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负责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工业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生产、销售和维修

第十条国务院工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农业机械工业产业政策和有关规划。

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发布农业机械安全技术国家标准,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

第十一条农业机械生产者应当依据农业机械工业产业政策和有关规划,按照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标准组织生产,并建立健全质量保障控制体系。

对依法实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农业机械,其生产者应当取得相应资质,并按照许可的范围和条件组织生产。

第十二条农业机械生产者应当按照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标准对生产的农业机械进行检验;农业机械经检验合格并附具详尽的安全操作说明书和标注安全警示标志后,方可出厂销售;依法必须进行认证的农业机械,在出厂前应当标注认证标志。

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依法必须经过认证的,在出厂前应当标注认证标志,并符合机动车国家安全技术标准。

农业机械生产者应当建立产品出厂记录制度,如实记录农业机械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检验合格证号、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内容。出厂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3年。

第十三条进口的农业机械应当符合我国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标准,并依法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合格。依法必须进行认证的农业机械,还应当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进行入境验证。

第十四条农业机械销售者对购进的农业机械应当查验产品合格证明。对依法实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依法必须进行认证的农业机械,还应当验明相应的证明文件或者标志。

农业机械销售者应当建立销售记录制度,如实记录农业机械的名称、规格、生产批号、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流向等内容。销售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3年。

农业机械销售者应当向购买者说明农业机械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并依法开具销售发票。

第十五条农业机械生产者、销售者应当建立健全农业机械销售服务体系,依法承担产品质量责任。

第十六条农业机械生产者、销售者发现其生产、销售的农业机械存在设计、制造等缺陷,可能对人身财产安全造成损害的,应当立即停止生产、销售,及时报告当地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通知农业机械使用者停止使用。农业机械生产者应当及时召回存在设计、制造等缺陷的农业机械。

农业机械生产者、销售者不履行本条第一款义务的,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责令生产者召回农业机械,责令销售者停止销售农业机械。

第十七条禁止生产、销售下列农业机械:

(一)不符合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标准的;

(二)依法实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而未取得许可证的;

(三)依法必须进行认证而未经认证的;

(四)利用残次零配件或者报废农业机械的发动机、方向机、变速器、车架等部件拼装的;

(五)国家明令淘汰的。

第十八条从事农业机械维修经营,应当有必要的维修场地,有必要的维修设施、设备和检测仪器,有相应的维修技术人员,有安全防护和环境保护措施,取得相应的维修技术合格证书,并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手续。

申请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书,应当向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农业机械维修业务申请表;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三)维修场所使用证明;

(四)主要维修设施、设备和检测仪器清单;

(五)主要维修技术人员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对符合条件的,核发维修技术合格证书;对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维修技术合格证书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满需要继续从事农业机械维修的,应当在有效期满前申请续展。

第十九条农业机械维修经营者应当遵守国家有关维修质量安全技术规范和维修质量保证期的规定,确保维修质量。

从事农业机械维修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使用不符合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标准的零配件;

(二)拼装、改装农业机械整机;

(三)承揽维修已经达到报废条件的农业机械;

(四)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禁止性行为。

第三章使用操作

第二十条农业机械操作人员可以参加农业机械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可以向有关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职业技能鉴定,获取相应等级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第二十一条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投入使用前,其所有人应当按照国务院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的规定,持本人身份证明和机具来源证明,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申请登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经安全检验合格的,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在2个工作日内予以登记并核发相应的证书和牌照。

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使用期间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其所有人应当按照国务院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的规定申请变更登记。

第二十二条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操作人员经过培训后,应当按照国务院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的规定,参加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组织的考试。考试合格的,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在2个工作日内核发相应的操作证件。

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操作证件有效期为6年;有效期满,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操作人员可以向原发证机关申请续展。未满18周岁不得操作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操作人员年满70周岁的,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注销其操作证件。

第二十三条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应当悬挂牌照。拖拉机上道路行驶,联合收割机因转场作业、维修、安全检验等需要转移的,其操作人员应当携带操作证件。

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操作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操作与本人操作证件规定不相符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

(二)操作未按照规定登记、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安全设施不全、机件失效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

(三)使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品后操作拖拉机、联合收割机;

(四)患有妨碍安全操作的疾病操作拖拉机、联合收割机;

(五)国务院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禁止行为。

禁止使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违反规定载人。

第二十四条农业机械操作人员作业前,应当对农业机械进行安全查验;作业时,应当遵守国务院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轄市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制定的安全操作规程。

第四章事故处理

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负责农业机械事故责任的认定和调解处理。

本条例所称农业机械事故,是指农业机械在作业或者转移等过程中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事件。

农业机械在道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处理;拖拉机在道路以外通行时发生的事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案的,参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处理。农业机械事故造成公路及其附属设施损坏的,由交通主管部门依照公路法律、法规处理。

第二十六条在道路以外发生的农业机械事故,操作人员和现场其他人员应当立即停止作业或者停止农业机械的转移,保护现场,造成人员伤害的,应当向事故发生地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报告;造成人员死亡的,还应当向事故发生地公安机关报告。造成人身伤害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抢救受伤人员。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

接到报告的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进行勘验、检查,收集证据,组织抢救受伤人员,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

第二十七条对经过现场勘验、检查的农业机械事故,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制作完成农业机械事故认定书;需要进行农业机械鉴定的,应当自收到农业机械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结论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制作农业机械事故认定书。

农业机械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农业机械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在制作完成农业机械事故认定书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送达当事人。

第二十八条当事人对农业机械事故损害赔偿有争议,请求调解的,应当自收到事故认定书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书面提出调解申请。

调解达成协议的,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制作调解书送交各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各方当事人共同签字后生效。调解不能达成协议或者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终止调解并书面通知当事人。调解达成协议后当事人反悔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十九条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为当事人处理农业机械事故损害赔偿等后续事宜提供帮助和便利。因农业机械产品质量原因导致事故的,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出具有关证明材料。

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将农业机械事故统计情况及说明材料报送上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并抄送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农业机械事故构成生产安全事故的,应当依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调查处理并追究责任。

第五章服务与监督

第三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农业机械进行免费实地安全检验。但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律对拖拉机的安全检验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安全检验为每年1次。

实施安全技术检验的机构应当对检验结果承担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在安全检验中发现农业机械存在事故隐患的,应当告知其所有人停止使用并及时排除隐患。

实施安全检验的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对安全检验情况进行汇总,建立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档案。

第三十二条联合收割机跨行政区域作业前,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跨行政区域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第三十三条国务院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农业机械安全使用状况进行分析评估,发布相关信息。

第三十四条国务院工业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农业机械生产行业运行态势进行监测和分析,并按照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要求,会同国务院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质量监督部门等有关部门制定、公布国家明令淘汰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

第三十五条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农业机械达到报废条件的,应当停止使用,予以报废。农业机械的报废条件由国务院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质量监督部门、工业主管部门规定。

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对达到报废条件的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农业机械,应当书面告知其所有人。

第三十六条国家对达到报废条件或者正在使用的国家已经明令淘汰的农业机械实行回收。农业机械回收办法由国务院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商务主管部门制定。

第三十七条回收的农业机械由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监督回收单位进行解体或者销毁。

第三十八条使用操作过程中发现农业机械存在产品质量、维修质量问题的,当事人可以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接到投诉的部门对属于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应当依法及时处理;对不属于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应当及时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有权处理的部门应当立即处理,不得推诿。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定期汇总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维修质量投诉情况并逐级上报。

第三十九条国务院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投诉情况和农业安全生产需要,组织开展在用的特定种类农业机械的安全鉴定和重点检查,并公布结果。

第四十条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执法人员在农田、场院等场所进行农业机械安全监督检查时,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情况,查阅、复制有关资料;

(二)查验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证书、牌照及有关操作证件;

(三)检查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农业机械的安全状况,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农业机械,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作业或者停止农业机械的转移,并进行维修;

(四)责令农业机械操作人员改正违规操作行为。

第四十一条发生农业机械事故后企图逃逸的、拒不停止存在重大事故隐患农业机械的作业或者转移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可以扣押有关农业机械及证书、牌照、操作证件。案件处理完毕或者农业机械事故肇事方提供担保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及时退还被扣押的农业机械及证书、牌照、操作证件。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农业机械,其所有人或者使用人排除隐患前不得继续使用。

第四十二条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执法人员进行安全监督检查时,应当佩戴统一标志,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农业机械安全监督检查、事故勘察车辆应当在车身喷涂统一标识。

第四十三条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不得为农业机械指定维修经营者。

第四十四条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向同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通报拖拉机登记、检验以及有关证书、牌照、操作证件发放情况。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向同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通报农业机械在道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及处理情况。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工业主管部门、质量监督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依法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实施安全检验、登记,或者不依法核發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证书、牌照的;

(二)对未经考试合格者核发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操作证件,或者对经考试合格者拒不核发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操作证件的;

(三)对不符合条件者核发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书,或者对符合条件者拒不核发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书的;

(四)不依法处理农业机械事故,或者不依法出具农业机械事故认定书和其他证明材料的;

(五)在农业机械生产、销售等过程中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

(六)其他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职责的行为。

第四十六条生产、销售利用残次零配件或者报废农业机械的发动机、方向机、变速器、车架等部件拼装的农业机械的,由县级以上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职责权限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销售的农业机械,并处违法产品货值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农业机械生产者、销售者违反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认证认可管理、安全技术标准管理以及产品质量管理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处罚。

第四十七条农业机械销售者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建立、保存销售记录的,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并责令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第四十八条未取得维修技术合格证书或者使用伪造、变造、过期的维修技术合格证书从事维修经营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收缴伪造、变造、过期的维修技术合格证书,限期补办有关手续,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2倍以下罚款;逾期不补办的,处违法经营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并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第四十九条农业机械维修经营者使用不符合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标准的配件维修农业机械,或者拼装、改装农业机械整机,或者承揽维修已经达到报废条件的农业机械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2倍以下罚款;拒不改正的,处违法经营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维修技术合格证。

第五十条未按照规定办理登记手续并取得相应的证书和牌照,擅自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投入使用,或者未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手续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责令限期补办相关手续;逾期不补办的,责令停止使用;拒不停止使用的,扣押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并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当事人补办相关手续的,应当及时退还扣押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

第五十一条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证书和牌照的,或者使用其他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证书和牌照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收缴伪造、变造或者使用的证书和牌照,对违法行为人予以批评教育,并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二条未取得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操作证件而操作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三条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操作人员操作与本人操作证件规定不相符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或者操作未按照规定登记、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安全设施不全、机件失效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或者使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品后操作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或者患有妨碍安全操作的疾病操作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对违法行为人予以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有关人员的操作证件。

第五十四条使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违反规定载人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对违法行为人予以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扣押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证书、牌照;情节严重的,吊销有关人员的操作证件。非法从事经营性道路旅客运输的,由交通主管部门依照道路运输管理法律、行政法规处罚。

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退还扣押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证书、牌照。

第五十五条经检验、检查发现农业机械存在事故隐患,经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告知拒不排除并继续使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对违法行为人予以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责令停止使用;拒不停止使用的,扣押存在事故隐患的农业机械。

事故隐患排除后,应当及时退还扣押的农业机械。

第五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他人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五十七条本条例所称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农业机械,是指对人身财产安全可能造成损害的农业机械,包括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机动植保机械、机动脱粒机、饲料粉碎机、插秧机、铡草机等。

第五十八条本条例规定的农业机械证书、牌照、操作证件和维修技术合格证,由国务院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统一规定式样,由国务院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监制。

第五十九条拖拉机操作证件考试收费、安全技术检验收费和牌证的工本费,应当严格执行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

第六十条本条例自2009年11月1日起施行。

(新华社北京讯,9月25日《农民日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9年9月17日签署第563号国务院令,发布《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自2009年11月1日起施行。

——本刊编者

农业人员机械管理论文 篇2:

农机维修问题的思考

农业机械维修是实现农业机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也是确保农业机械以良好技术状态投入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搞好农业机械维修是实现农业机械高效、优质、低耗和安全运行的保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种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广泛推广、应用,农业机械维修行业起到了后勤保障、产业扶持和促进农业机械发展的作用。近年来随着高新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为了加快农业机械维修行业发展,进一步完善农业机械维修服务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机械安全、高效地服务于农业生产,针对当前通化县农业机械维修行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在新形势下农业机械维修行业发展的一些思考。

一、农业机械维修行业现状

1.基本情况。自国家农机购机补贴惠农政策实施以来,通化县农业机械化保持了一个较快的发展势态,农业装备总量持续增长,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上升,对农业机械维修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截止2016年8月,通化县农业机械总动力200709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369台,小型拖拉机7307台,联合收割机141台,配套农机具15223台(套),(以上数据为在册数)。通化县各类农业机械维修点59个、专业修理点6个,具备农业机械维修职业资格的人员寥寥无几。全县农业机械维修体系与农业机械化发展极不平衡,农业机械维修厂及维修网点的维修设备简陋、陈旧、老化,大部分维修点没有专用维修厂所和必要的维修专用设备、专用工具、专业化仪器及相应的检测、试验场地。

2.基本要求。《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中要求,农业机械维修者经评定具备有关农业行业标准规定的设备设施、人员、质量管理、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条件,取得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可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手续。从事农业机械维修业务:①要有掌握一定理论知识、懂得拖拉机及配套机具结构,有较高实际技术和熟练操作能力并取得维修资格的技术人员从事农业机械维修业务。②要有适宜开展农业机械维修场地及维修环境。③要有相应的农业机械维修工具和基本维修设施,如专用设备、专用工具、专用仪器和仪表等。④要有健全的维修管理制度。⑤持有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和农机部门核发的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

二、农业机械维修行业存在的问题

1.农业机械维修质量监督管理缺乏法律依据。农业机械维修质量和配件的监督管理,国家并没有授权农业机械管理部门,也没有一部切实可行的法规,配件质量不保证,维修质量也无法保证。

2.农业机械维修点少,维修质量差。大多数修理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的学习培训,一直沿用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且无证上岗的较多,他们的农业机械维修知识得不到更新,处于低技术等级维修水平状态,维修质量难以保证。尤其联合收割机专业维修点根本没有。联合收割机结构复杂,一次性投资大,如果收割机在使用中出现故障,得不到及时维修,就会影响收获造成损失,严重挫伤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联合收割机厂家“三包”服务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联合收割维修非常不便。

3.农业机械维修设备简陋。大多数农业机械维修点占地面积小,且修理环境差,设备简陋,大多还在使用着几十年前的简易修理工具,有的甚至没有专业修理设备,修理中也是换件修理多,旧件修复少,修理工作效率低,返修率高。

4.农业机械配件质量差。受经济利益驱动,也随着维修配件用量的增加,配件的生产质量参差不齐,一些个体农业机械经营户仍在经营假冒伪劣农业机械零配件,而目前农业机械修理业换件修理是主要修理方式,使修理后的农业机械很难达到作业要求,因维修延误农业生产的现象颇多,给用户使用造成安全隐患等。

5.农业机械维修人员的素质低管理差。由于农业机械维修行业整体技术素质低下,维修质量不高,市场组织化程度低及维修行业管理难度大,农业机械维修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于农业机械生产、销售和作业的发展,难以适应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需要。

三、加快农业机械维修行业发展的思考

1.做好农业机械维修点的监督检查工作。农业机械维修点分布广、种类多、管理不严就会造成以次充好,高额收费等现象。因此,农业机械管理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农业机械维修行业的监督检查工作,定期对农业机械维修点进行整顿,取缔无证经营点,对达不到维修资格的点要收回营业执照和维修技术合格证,保障农业机械拥有者的利益,并在执法过程中确保公开、公正和公平。

2.将农业机械维修建设列入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各级农业机械主管部门应把农业机械维修建设和农业机械的发展、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以及农业机械技术培训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制订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的同时,应把农业机械维修建设列入其中。

3.加快农业机械维修行业管理法规建设的步伐,变单纯依靠行政管理为法制和行政两种手段相结合的管理。开展农业机械维修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强化专业机械维修配件质量的监督管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保障农业机械维修行业健康发展。①是要严格审查农业机械维修点资格,对新开业农业机械维修点,要严格按照农业机械维修点开业应具备的条件进行审核批准,对未经农业机械相关部门审核而开业和无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的要依法严肃查处,坚决取缔无技术人员、无专业维修设备和无规模场地的维修点。②是从生产企业堵住假冒伪劣产品源头,实行农业机械零配件抽检经常化、制度化及规范化,并采取常年抓、季季查等措施,严防假冒伪劣农业机械配件流向社会。③是加强农业机械及零配件打假和市场监管,建立打假和预防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农民尤其是农机户的利益。

4.加强农业机械维修人员技术培训。对农业机械维修人员的培训应与“新型农民职业培训”工作结合起来,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培训指标,弥补农业机械管理部门经费不足的困难。使农民能就地、就近学习农业机械维修技术知识,既方便农民,又可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把农业机械维修培训进行考核制度化、规范化,做到教材、试题及标准答案、考试时间等方面的统一,努力培养技术过硬,服务优质的农业机械维修队伍。

通化县农机服务中心 李 威

农业人员机械管理论文 篇3:

农业机械维修保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乡村振兴的不断深入,以及各种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在农村地区,农业机械的普及是越来越高。就目前来看,农机的推行工作在近些年已经处于处于发展的顶峰期,但是从整个实质的情况来看,诸多农村地区的农业机械推行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维修与养护方面。由于相关专业人员以及技术普及不到位等问题,造成了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农业机械维修保养现存问题,之后对其优化策略展开相关探讨。

关键词:农业机械;机械维修;机械保养

前言

农业机械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包括耕地犁具、平坦土地所使用到的机械以及收割农作物所用到的拖沓机等。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这些农业机械起到了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业化的水平。基于这样的状况,有关于农业机械所展开的维修养护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由于农业机械于一般机械相比,在构造与性能上都相对复杂。因此广大的农民民众以及相关的维修养护人员在农业机械的维修与养护上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做好了日常的维修与养护工作,才能充分的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应有的作用,促使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一、农业机械维修保养现存问题分析

1、使用人员技术水平低

农业机械与一般的机械设备相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相关的时候,人员在展开维修养护工作室。需要具备一定的经验,才能确保维修养护工作的顺利进行。这对使用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但是在实际上农业机械的使用人员受到经济和教育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导致其对于罗烨机械结构以及使用理论知识掌握不到位,导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设备造成一定的损伤,且由于其养护工作不到位,造成设备寿命不断降低。除此之外,由于使用人员的相关维修技术不到位,在出现故障后,可能会采取不当操作,从而导致机械受到二次伤害,从而难以实现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的目的。

2、维护养护工作推广不到位

我国农业生产水平虽然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农业机械设备在日常的农业生产活动中使用也较为频繁,但是从大环境来说,我国农业机械推广体系存在较大缺陷,由于相关的推广机构并没有成立,导致农业机械化生产推广工作推行不到位,同时,农业机械发展速度也遭到了阻碍。除此之外,由于农村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导致农民群众在使用农业机械设备时没有得到有效的指导,大多数农民在使用机械设备时,更多的是依托于自己的经验,这导致其在农业机械的维修保养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严重时会出现人身伤亡等事故。农业机械维修养护推广工作不到位,导致与其相关的农业机械维修与农业机械养护等知识推广也难以进行。

3、基层维修站点不足

在近些年来,随着我國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化得到了大量的推广。农民群众在进行农业生产活动中,使用机械的频率与数量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这也导致需要维修和保养的频率也随之增加,而目前我国农村机械维修站点与实际需求量存在较大出入,很多机械在出现问题后,难以得到及时的维修,严重影响了机械的正常使用。造成该问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农机保修站点需要一定的前期投入,受到地方经费的影响,导致站点难以生存下去[1]。另一方面是由于农业机械的维修与保养需要专业人才,但是受到农村经济条件以及福利待遇的影响,导致高素质人并不愿意留驻站点,这在无形之间导致站点难以得到有效建设。机组维修站点不足,导致农业机械出现问题时,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维修,这对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造成了阻碍。

二、优化农业机械维修保养的策略

1、加强维修管理力度

针对农业机械的维修与养护,各地区都需要成立相关的机构部门,借此来提高农业机械的维修养护力度,让维修养护工作切实落地,既提高维修养护的效率,同时也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寿命,从而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经过实践调查发现,我国当前针对农业机械的维修养护工作推广力度仍存在较大不足,相关的技术也没有得到有效应用。在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的当前,更要保护农业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首先要确保有关于农业机械的维修养护工作可以落到实处,其次是要提高相关的管理质量,借此来保证农业机械维修养护工作顺利展开。只有增加维修管理的力度,才能确保农业机械的生产力。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农业机械的维修工作可以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寿命,总的来说,加强维修管理力度,不仅是确保农业机械维修保养工作的落实,同时也是提高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重要保证。

2、增强专业知识培训

随着乡村振兴的发展以及国家大量利好政策的发布,目前广大的农民家中都拥有至少一到两台的农业机械设备,为了使得农业机械应有作用得到充足发挥,提高我国的农业生产力水平,需要不断增加农民群众的专业知识培训。相关的部门可以定期举办有关于农业机械的知识培训,深入到农民群众中问题解说农业机械的相关知识,借此来加强农民群众对农业机械的认识程度。农民群众是农业机械的直接使用者与日常维护者,因此只有当其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时,其在日常的生产活动中才能正确的使用农业机械设备,同时在设备出现问题时,可以第一时间采取恰当的措施来降低农业机械的损失。增强专业知识培训,其本质上就是为了提高农民群众在使用农业机械过程中的养护,要求按照一定的规范对农业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与养护,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排查与处理。除此之外,针对新旧记忆哦肖混用的现象,也可以通过培训教育来使其清楚的认识到,如果发现自由发生变质,就需要依据相关使用说明进行更换[2]。

3、增加售后维修网点

目前来说,农业机械在诸多农村地区都得到了普及,但是其实售后服务却难以满足当前的农机数量,因此为了优化当前农业机械维修保养中存在的问题,首要做的就是增加售后网点的铺设,通过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点网络的搭建,为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提供专业的服务。相关的农业机械生产企业,需要根据农业机械的出售情况,尽可能的做到每个村都有维修站点,借此来解决农业机械维修养护难的问题。除此之外,在日常的站点维护中,也要不断的对当前的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使其可以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从而使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工作落实到位。

总结

总而言之,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大多事故,究其根本,都是由于其维修与养护不当而造成的,因此我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农业机械要按照规范操作进行,同时在维修时也要依据维修操作规范进行,而不应该为了抢占时间就地维修。除此之外,在日常的维护过程中,也要适当增加维护次数,同时,也要不断提升广大农业机械操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应有的作用,从而提升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杰,冯晓宾.农业机械维修存在的问题与养护举措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4,(09):185.

[2]孙凯.怎样正确进行农业机械维修养护[J].北京农业,2015,(02):90.

作者:李清松

上一篇:造价控制地铁工程论文下一篇:口语交际问题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