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补偿电路设计论文

2022-04-20

摘要:现有的计算机系统实时时钟的温度补偿的过程中,需要CPU和模数转换器ADC进行配合,而它们的功耗比较大,这就导致温度补偿运行时消耗较大的功耗,如果有一种低功耗的温度补偿方式,无疑对于系统电池供电将非常有利。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温度补偿电路设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温度补偿电路设计论文 篇1:

可编程带温度补偿的限流电路设计

摘要:介绍一种为反激式DCDC开关电源设计的限流电路,通过限流对芯片工作的模式切换进行控制,同时为芯片提供过流保护。首先,如果连接在外部限流引脚的限流电阻Rx不变,内部限流电路采用温度补偿技术使得限流值随温度的变化最小。其次,通过调节限流电阻Rx的阻值,使芯片的参考限流值控制在初始限流值的30%~100%之间。最后,分别介绍了限流设定和限流比较模块电路的设计方法和工作原理,实现了通过限流电路对开关电源工作模式的判别和控制。最后,给出了相应的TSMC 0.5 um工艺下的仿真结果,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

关键词:

可编程;反激变换器;温度补偿

0引言

开关电源以高稳定性和可靠性、输出纹波电压小、低功耗和高效率等优点在现代电子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开关电源通过调节开关占空比和开关频率来调整输出功率。电源芯片内部通过采样输出端电压来产生反馈电流,根据反馈电流大小的不同,芯片会工作在相应的工作模式,以应对不同的负载需求。当负载由低到高增加时,开关电源可分别工作在全频、变频、低频和跳周期模式,而开关电源这些模式的判别点需要由限流电路来完成。另外,在离线式开关电源设计中,变压器体积完全取决于电流限制的最大值。如果开关电源的限流值和最大功率完全匹配时,能得到最好的功率/体积比,否则,集成开关管的最大限流值因和应用需求留有裕度而使开关电源过设计。因此,对不同的功率需求应用,需要集成开关管有一个精确的连续可调的最大限流值。

在很多限流线路的设计[1]中,限流电路的功能只是提供过流保护作用,并不具备连续可调以及工作模式判别切换等功能。本文设计的限流电路采用温度补偿技术得到了低温度系数的限流值。另外,可以通过片外电阻Rx的调节使限流值在30%~100%连续可调,限流电路通过检测流过开关电源功率管电流大小和已经设定的限流值进行比较,判定出芯片输出功率大小,输出工作模式切换的控制信号,最后结合芯片的一个30 W的开关电源应用,对限流控制过程稍加分析。

1限流电路在芯片中的位置和作用

如图1所示,限流控制电路大致可以分为限流设定、限流比较和功率管电流采样3个子模块,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前沿消隐和栅驱动模块在此起帮助理解限流控制的辅助作用,本文不作详细介绍。

参考文献:

[1]吴春瑜,李德第,尹飞飞,等.DC低功耗限流电路的设计[J].半导体技术,2009,34(9):915918.

[2]RAZAVI B.Design of analog CMOS and integrated circuit[M]. New york :McGrawHill Companies.Inc,2001.

[3]陈星弼.功率MOSFET与高压集成电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4]HASTINGS A.The art of analog layout[EB/OL].[20130930]. http://ishare.iask.sina.com.cn/download/explain.php?fileid=23642209.

[5]李晓骏,刘诗斌,张慕辉,等. 一种用于Boost芯片的新型限流电路[J].微电子学,2008,38(3):427431.

[6]马红波,冯全源.一种低功耗高性能BICMOS DC_DC限流电路的设计[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 4953.

作者简介:

宋志成(1988),男,河南漯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DCDC变换器;

盛诗敏(1987),男,成都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模拟集成电路;

张国俊(1962), 男,成都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ACDC开关电源、智能功率器件和微细加工技术。

作者:宋志成 盛诗敏 张国俊

温度补偿电路设计论文 篇2:

一种计算机系统自动温度补偿方法

摘要:现有的计算机系统实时时钟的温度补偿的过程中,需要CPU和模数转换器ADC进行配合,而它们的功耗比较大,这就导致温度补偿运行时消耗较大的功耗,如果有一种低功耗的温度补偿方式,无疑对于系统电池供电将非常有利。

关键词:实时时钟;计算机;温度补偿

本文提出一种实时时钟的自动温度补偿的方法,通过两个时钟驱动的计数器来记录温度从而进行温度补偿,不需要模数转换器ADC和CPU参与,大大降低运行时消耗的功耗。

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在不同温度下晶振输出时钟产生偏差,作为实时时钟就是靠这个晶振计数计时,晶振输出的周期数量不够或者过多都会导致时间产生偏差。

温度的不稳定是许多计算机应用面临的问题,特别是那些工作在宽温范围的应用(如:室外嵌入式工业/通信系统的设备)。当器件工作在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中,频率随温度的变化将成为影响计时精度的主要因素。

可通过计算得到晶振偏差带来的时间偏差,使用32.768kHZ时钟来计数,芯片极端温度120度情况下是300PPM,这样每天的秒数是sec = 24x60x60=86400 ,每天偏差的時间就是sec*300PPM=86400x300/1000000=25.92, 这样可以看出来每天偏差几乎是半分钟了。

因此,带温度补偿的实时时钟芯片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其应用涉及电表、工业、通信等带有部分嵌入式付费系统的设备、全球卫星导航接收机及其他行业应用。

2 现有时钟温度补偿方式

现有的实时时钟的温度补偿方式 如图1所示。用模数转换器ADC将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模拟温度值转化为数字值,将其处理之后即可作为补偿表存储器的地址,该地址中存放的数据正是这个温度下的补偿值,用这个补偿值即可以对振荡电路的电容和实时时钟的秒时标计数器进行补偿。在补偿的过程中,需要CPU和模数转换器ADC进行配合,而CPU和ADC是功耗比较大的,这就导致温度补偿装置运行时消耗较大的功耗,如果有一种低功耗的温度补偿方式,无疑对于系统电池供电将非常有利。

3低功耗的温度补偿方式与实现

3.1 研究思路

与现有的温度补偿方式不同,采用计数器计数的方法来记录补偿温度,在运行过程中不需要CPU和模数转换器ADC参与,可以降低成本,并且大大降低了运行功耗。

3.2 低功耗的温度补偿设计方法

通过计数器来对两个温度时钟信号进行计数,实现计时和计温,具体来说希望利用温度传感器产生两个温度时钟信号,其中一个温度时钟信号振荡频率与温度无关并用于计时,另一个温度时钟信号振荡频率与温度成近似的线性关系并用于计温,将计时结束时得到的计温值进行处理得到温度补偿值,如图2所示。

3.3 低功耗温度补偿方式的实现

如图2所示,温度传感器产生两个温度时钟信号,经计数器获得计数值,然后计数值传至数字处理模块并被其进行处理,获得地址值。使用地址值寻址补偿表存储器,找到对应温度的补偿值,对振荡电路和实时时钟中的秒时钟计数器进行补偿,完成自动温度补偿。

晶体电路,产生时钟信号,并将其传至振荡电路用于整形,最后经过实时时钟的识别,对其周期进行计数。

温度传感器产生振荡频率与温度无关的温度时钟信号CLK_X和振荡频率与温度相关的温度时钟信号CLK_Y,这两个时钟的频率之间必然有一个微小的偏差,通过对这两个温度时钟进行一定数量的计数,可以将将这个偏差进行放大。

两个并联的计数器1和计数器2对其进行计数,其中计数器1接收温度时钟信号CLK_X,计数器2接收温度时钟信号CLK_Y,然后数字处理器接收计数器1和计数器2的计数值进行处理,地址值寻址补偿表存储器得到对应温度时的补偿值,该补偿值对实时时钟的晶体振荡器和实时时钟秒时标计数器进行补偿,完成自动温度补偿。

计数器计数的温度补偿方法中,计数器1和计数器2同时对这两个温度时钟信号进行计数,当振荡频率与温度无关的计数器1计到一定的值后,振荡频率与温度相关的计数器2的计数值和当前补偿温度之间即有了一一对应的关系,将计数器2的计数值经过数字处理,即得到温度补偿值。

3.3.1 计数器和时钟信号频率解析

当计数器1将温度无关的温度时钟信号计数到M值时,计数器2将温度相关的温度时钟信号也计数到N值,在不同的温度下,这个N值是不同的,这样计数器2的计数值N即和当前的补偿温度有了一一对应的关系,如图3所示。

计数器1计数到M值所需要的时间要小于自动温度补偿的时间间隔,为了满足降低功耗、在不同温度时保证计数器2的计数值N能够产生变化这两个条件,M值应尽可能小,又不能太小,故M值应该根据自动温度补偿的时间间隔,所测的温度点的个数以及CLK_X和CLK_Y的频率差别来选取。

3.3.2寻址存储方式解析

补偿表存储器存储的温度补偿值与计数器2的关系示意图,如图4所示。

此时将计数器2得到的计数值 N减去一个偏移值W,得到寻址表存储器的地址。因为在每个温度下,得到的N值和减掉的偏移值W唯一,故得到的寻址存储器的地址值也是唯一的。另外,补偿表存储器中已经存放好了温度补偿表,用刚才所得的地址值去寻址补偿表存储器,即可以得到当前温度下的补偿值,该补偿值可作用于振荡电路和实时时钟的秒时标计数器。

4 带温度补偿的实时时钟预期效果及展望

4.1应用前景

在不同温度下晶振输出时钟产生偏差,作为实时时钟就是靠这个晶振计数计时,在一些工作在宽温范围的应用中,当器件工作在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中,可以自动进行温度补偿频率,提高计时精度,并进一步降低功耗。

4.2对消费者的影响

带温度补偿的实时时钟可以应用涉及电表、工业、通信等带有部分嵌入式付费系统的设备、全球卫星导航接收机及其他行业应用,如果涉及付费系统,数据的不准确性会增加用户投诉及用户满意度和体验,本文的温度补偿方法可以提高消费者数据的准确性,对用户来说满意度更高。

5 结束语

本文的实时时钟温度补偿方法,与现有的温度补偿方式相比,在运行过程中不需要CPU进行干预,也无须模数传感器ADC的参与,既可以降低成本,又可以每次温度补偿完成后,将温度传感器产生的两个温度时钟信号进行关闭,直到下次进行温度补偿时再进行开启,自动修正,提高了准确性并使功耗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夏宇闻.Verilog数字系统设计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

[2] BARR K.ASIC设计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 CILETTI M D,张雅绮,等译. VerilogHDL.高级数字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4] 屈擘,陈小林,王祝盈,谢中.一种新型微机补偿晶体振荡器[J].宇航计测技术;2004(04).

[5] 陈红梅,徐静平,钟德刚. 一种低功耗高稳定性晶体振荡器芯片的设计[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0(12).

[6] 黄小琴.基于高精度A/D转换器的实时时钟芯片的设计[D].扬州大学,2014.

[7] 李晓宇,徐静平,钟德刚,等.一款高精度宽温度范围TCXO芯片的设计[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2(01).

【通联编辑:光文玲】

作者:张玮

温度补偿电路设计论文 篇3:

一种电流温度稳定度小于1μA/℃的V/I变换器

摘要:本文介绍一种高温度稳定度的V/I变换器电路,通过一种可以调节温度变化量的温度补偿电路,使V/I变换器的输出电流温度稳定度小于1μA /℃。应用于对电流稳定度要求极高的传感器信号处理或精密仪器仪表电路。本文网络版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47466.htm

关键词:V/I变换器;电流温度稳定度

DOI: 10.3969/j.issn.1005-5517.2014.5.012

引言

电压电流变换电路(V/I变换器)在传感器信号处理或精密仪器仪表电路中是十分常见的单元电路。目前采用运算放大器构成的V/I变换器电路广泛应用。但是由运算放大器温度特性及构成V/I变换器电阻器件的温度特性决定,采用运算放大器构成的V/I变换器具有一定的温度偏移。在传感器信号处理或精密仪器中为了校正这种偏移或有意识的设定某种偏移曲线,需要为V/I变换器设计一种温度变化量可调的温度补偿电路。

1 电路构成及原理

带温度补偿电路的V/I变换器电路见图1。

图1中A部分为电压/电流(V/I)变换器电路。图中运算放大器U1A 工作于深度负反馈状态,其输出VO1 与两个输入端Vin+ 、Vin- 有如下关系:

VO1=Vin+=Vin- (1)

其中Vin+为希望转换为电流信号的电压输入信号;Vin-由反馈环路(U1B构成的差动比例运算电路)输出提供。

图中运算放大器U1B、Rcs、R1与四个阻值相同的比例电阻R构成差动比例运算电路。由于四个比例电阻R阻值一致,故其输出VO2等于其输入电压,其输入电压为输出电流Io与电流检测电阻Rcs的乘积。即

2 温度补偿V/I变换器实现

本设计将温度补偿部分电路输出

VO3(t)与U1B输出VO2叠加到运算放大器U1A的反相输入端Vin-, 即Vin-= VO3(t)+ VO2,参照(3)式,可得加入调零与温度补偿电路后有

Vin+=Vin- = VO1=VO3(t)+VO2=IO×RCS

(7)

将(5)式代入(7)并整理,可以得到

从式(8)看出,本文介绍的设计实现了一种可以调节温度变化量的温度补偿电路,对V/I变换器进行补偿,实现V/I变换器输出电流温度稳定度小于1μA/℃或 某一设定变化量的设计目的。

采用本文方法设计的实用电路已经采用厚膜混合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制作成专用模块,应用于某雷达系统。测试参数如表1所示。

3 结语

本文设计利用二极管PN结温度特性引起的正向压降变化量,按所需比例叠加进V/I变换器输入电压的方法进行温度补偿,达到理想的补偿效果。为设计高精度、高温度稳定性的V/I变换器提供一种实用的设计方法。该设计方法已应用于实际产品。

参考文献:

[1]Franco.S.基于集成运算放大器和模拟集成电路的电路设计

[2]王莹.本土模拟IC的出路在哪里.电子产品世界,2013(10)

[3]董杰,马建辉,王知学,等.一种通用的汽车仪表信号转换器设计.电子产品世界,2013(3)

[4]Tret K.心电图用放大器的设计注意事项.电子产品世界,2013(3)[5]Kinnaird C.差动信号最佳实践.电子产品世界,2013(7)

作者:李旋球 陈坚 赵勇 黄晓伟

上一篇:建筑项目工程管理论文下一篇:质量监控水利水电论文